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化学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学习方法

第1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心;学习方法;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11

高中化学课程是一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课程。高中学生普遍重视化学的学习。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到学习困难,认为化学知识点多、难、繁、乱、散,记忆又有困难。化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着力教改,帮助学生树信心、教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化学质量的提高。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树立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总理曾几次与北京的学生座谈,发表他的感言:“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关键还是要树立好自己的学习信心。”作为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学习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刻苦学习一定能学习好化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是化学教师的职责与义务,是激励学生学好化学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教育。

二、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并抓好学习方法的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学习方法好像一把打开学门的金钥匙,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并抓好学习方法的教学。

1. 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做到学习化学心中有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预习,这样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心中有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前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预习后,方知课本是怎么样安排的,怎样讲的,心里也知道教师会怎么讲。预习中,学生肯定会有疑难的、模糊的问题,教师一上课,学生就会把自己的疑难,模糊问题带入学习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知道化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在哪里,让自己形成一种清晰的认识,为学习打好基础。

2.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马克思说过,记好笔记是最好的学习记忆方法。由于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在学习中学生记好笔记非常重要。如教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学习之中,不能只听不记,不能仅记一点结果而不记过程。在化学实验之中,学生不能只是看一看,而不去记笔记。学生应在试验中记好关键点,对一些疑难点,记下后,抽空请教教师、同学。在学习中,简单问题简单记,复杂问题复杂记,重难点问题重点记。

3.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地复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复习。在复习中,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整理,逐步形成知识的系统。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避免散而乱地学习。

4.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保质保量地做好作业。我们要引导学生规范解题,要讲究格式,讲究规范。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总结所做作业的题目与类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

5. 引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做好化学实验对高中学生来说就是基本功的训练。大科学家杨振宁说:“学习自然科学,做好实验是关键”。应该把做好化学实验作为重要学习方法来抓。(1)要引起学生对做实验的重视。(2)要激发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3)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认真、仔细、反复观察、反复实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化学实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是自然科学成果或结论的重要直接证据。因此,在化学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反复观察,反复实验。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自己写出实验报告。尽管已经写出了实验报告,还是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

6. 在化学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应提倡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化学新课标的提倡是完成正确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学习方法,打破了旧式、落后、封闭的个人独立学习的陈旧方式,为培养学生立体思维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教师――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化学专业人员合作学习。

7. 引导学生学习与多媒体技术学习结合。化学学习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学习是现代化学习的一种最新的科学形式。化学教师要与计算机教师合作,引导学生掌握好电脑技术。让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搜索、化学知识分类、组合、储存。学生要建立好自己的化学知识信息储备库。

8.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化学书报阅读。最近杨振宁在成都电子科大作报告时说:“课外阅读很重要。我之所以热爱上物理,是因为我看了两本物理课外书籍吸引了我的原因。”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化学书报,要求学生作好阅读笔记。

9.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中,知识点多、宽、繁、乱。如果不把记忆方法教给学生,那么对学生化学知识的记忆困难则更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把科学的记忆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联想记忆法、缩略记忆法、韵语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

10. 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技能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加深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学会化学实验对提高思维品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很重要。

第2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化学学习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课前对化学进行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学生,平时要养成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预习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的习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本;划重点,把握重点的概念;进行段落标注,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要做备注,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在这个准备阶段学生应该做到:首先,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其次,新旧知识要融合。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己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温故知新。

二、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接受化学知识主要途径。教师要做好讲解,学生要理解教师语言,以便更好地掌握当堂课所学的知识。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低,备课也努力,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差,讲的课学生不爱听,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简练。也就是说,它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要符合语法规范,不做无谓的重复。其次应该生动,即教师讲课要讲求艺术性,要善于应用形象比喻,语调有抑扬顿挫,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

2趣味教学法

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最有效的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化学趣味实验是最好的趣味教学方法,想必每位化学教师心中都装满许多这样的实验。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单单地由教师做演示,而是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以便从中得到乐趣,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

(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

1在听明白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做好课堂笔记

上课阶段,学生要先认真听课,不要忙于记笔记,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没有明白的知识点,不要用过多的时间来思考,否则会耽误下面的学习,得不偿失。

2先思考后发问

在课堂上,对于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先独立思考,自己先想想如何解释,不能解决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要注意在课堂上不能随意提问,否则会影响教师的讲课进度。对于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来加以解决: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特别的问题,要在课下解决。

三、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阶段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了解了化学的知识点,但是印象还是比较浅或者比较模糊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巩固。

1做好课后练习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地布置数量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并保持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并控制习题的数量。教师要重视解题的示范,加强各类典型例题的指导,使学生懂得解答各类题的基本思路、过程、格式与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审题、析题的能力。

2准备纠错本

第3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预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得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学习也同样道理,上课前就要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预习,即课前的自学。具体地讲,就是学生要在教师讲解新课之前,自己先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一、预习的好处

1.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扫清课堂的知识障碍。在上课前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

2.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提高听课水平。预习好的学生听课时就能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要聚精会神地听;哪些知识还不太明白,还要加强理解和消化等等,做到了心中有数,提高了学习效率。

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点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和理解问题上。

二、预习的方法

1.章略节详法。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的内容时,先大致浏览一下整个一章的大概内容。在学习到具体的一节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预习每节的内容。

具体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理出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疑点、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换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看不明白,等等。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预习“氯气”一节时,我们已经对该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详细阅读这一节,从而确定在听这一节课时的重点、难点。

2.前后相联法。

知识是相通的,在我们的教材中,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的内容时,先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大略地翻一翻后面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如果学习有机化学时,对各类烃的定义和化学性质没有掌握好,那么到了后面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就很难做到有条不紊、运用自如了。

3.习题试解法。习题试解法是指在预习完教材之后,紧接着看一看课后的练习题,然后对照教材进行试解,这样在试解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材。教材后的试题,实际上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试解,就能检测出预习的情况,是懂还是不懂。例如:对化学实验方法一节来说,通过对教材的习题试解后,就可理出本节的重点内容是:①过滤的操作要点,②分液的条件,③离子的检验方法,④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三、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

2.明确预习的任务。预习是通过初步阅读,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的。

具体任务是:(1)复习、巩固和补习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的旧知识。(2)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3)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疑难不必钻深,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四、结束语

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预习可以使我们上课听讲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预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预习很关键,同学们在学习高中化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预习这一环节。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化学学习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第4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第5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比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这个概念,“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那么我们就要具体地来理解这个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首先是离子,中学化学中的离子指的是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联想到什么情况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呢?通过前面对电解质电离知识的学习知道,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和碱)在熔融状态下;一种是在水溶液中,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两种状态下才有可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对下面这个反应: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虽然反应物中均含有离子,但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生成物中也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中学阶段对这样的反应不研究,也写不出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只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很明显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而没有要求生成物中一定要有离子生成,同样,生成物中有离子生成时也不一定非要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比如以下两个反应:

(1)Ca(OH)2+Ca(HCO3)2=2CaCO3+2H2O

(2)2Na+2H2O=2NaOH+H2

第二,在离子反应的概念中,其中一个“有”字,说明并非一定要所有的反应物都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参加反应,至少有一种即可,当然也就并非生成物中也一定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生成。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用一句好理解的话来总结离子反应的概念,即“只要化学反应中包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而这句话是要在分析和理解后才得出的结论,这样记忆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如果持之以恒的做,学生的思维一定可以提高,思考和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一定大大加强。

除了以上的记忆方法外,其实学习当中听课也是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怎样上好课,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谈不上什么方法问题,但是就是这个简单的环节,也并非人尽皆知。其实听课也要有一种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听课应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1.课前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物理性质,化学反应)?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后要有一定印象的。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的,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2.巧妙听课,主动思考

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要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已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费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由“树木”联想到“森林”。

第6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案例一:指导学生用“特殊―一般”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用归纳法寻求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

由特殊―一般的方法是指引导学生对多种特殊情况的分析,寻找其共性并形成规律推广至一般情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有机化学中伯醇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酸的性质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的桌子上摆着一些实验仪器及药品,大家看看都有什么?

学生:学生看到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K2Cr2O7等各种溶液,以及试管、喷灯、PH试纸等。

教师:现在,我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检验一下这几种醇的酸碱性。

学生:几名学生上讲台用PH试纸对照比色卡检验几种醇的酸碱性。

教师:大家检验的结果如何?

学生:几名学生均答:基本呈中性。

教师:演示甲醇与K2Cr2O7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观察。

教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并等其冷却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用PH试纸检验后,发现溶液呈酸性。

教师:请三位同学按照刚才的实验方法,分别演示乙醇、丙醇、丁醇的反应。

学生:三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再请三位同学上台,检验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 用PH试纸检验后,发现溶液均呈酸性。

教师:大家通过演示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猜测有酸生成。

教师:刚才我们使用的醇都属于什么醇?

学生:答出都是伯醇。

教师:那么你可以寻找到什么规律吗?

学生:通过思考,猜测伯醇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了酸。

通过由“特殊―一般”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摒弃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形成对一类事物共性特征的深层次认识。

案例二:指导学生用“对比”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意识

对比是指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全面或局部属性进行比较,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一种方法。在学习仲醇被氧化成酮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 同学们,伯醇在加热条件下,可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什么?

学生:刚学过,记忆深刻,答出:酸。

教师:好,现在大家看看桌子上有哪些仪器药品?

学生:看到2-丙醇、2-丁醇、K2Cr2O7等溶液及喷灯、试纸。

教师: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检验一下这几种醇的酸碱性。

学生:几名学生上讲台检验几种醇的酸碱性,并得到基本呈中性的结论。

教师:大家猜测一下,2-丙醇与K2Cr2O7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能生成什么?

学生:许多学生不假思索:酸!

教师:笑:真的如此吗?好,我们来探究一下。

学生:有些学生感到迷惑。

教师:演示2-丙醇与K2Cr2O7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并请学生上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检验后发现,溶液并未呈现明显的酸性,产生疑惑。

教师:大家猜测一下,这说明什么?

学生:猜测可能2-丙醇并未被氧化成酸。

教师:大家观察,我们演示实验用的醇是伯醇吗?

学生:发现不是,是仲醇。

教师:这说明仲醇的氧化产物是酸吗?

学生:看来不是。

教师:仲醇在加热时被强氧化剂氧化成什么物质呢?

学生:无法回答。

教师:这是一种叫做“酮”的有机物。

学生:记住其名称,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教师:引导学生将伯醇与仲醇作对比,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影响。

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了两种醇在相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原理。破除了定势。

经过将两种醇在加热条件下与K2Cr2O7溶液的反应方案进行“对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力地打破了“思维定势”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案例三: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结构同型试同法”的意识

类比迁移是指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某部分内容作类比,运用思维的正迁移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学习醇的性质时,我运用了这种方法。

教师:请大家复习卤代烃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框架。

学生:按照以往教过的方法,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教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有机物,它的结构式是这样的(板书醇的结构式)。

学生:观察。

教师:请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结构式有何异同?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只有官能团不同。

教师:好,请大家再浏览一下,醇的知识体系结构与卤代烃相比有何异同!

学生:查看教材,发现几乎与卤代烃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结构雷同。

教师:既然这样,大家就可以仿照卤代烃的学习策略去学习醇!这种学习方法叫“类比迁移”。当知识体系相似时,可尝试用其进行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理解并记下了这种方法的名称!

第7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化学学科作为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徘徊在文科和理科的边缘,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由于很多学生无法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特点,纯粹按照单一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因此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加上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化学学科的实验性加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化学知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做好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为主动,掌握好听课主动权.预习的重点是独立性学习,把握好其中的关键和重点,领会到课堂学习的内涵,合理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学生必须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主动读,能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在读之前要掌握好课本的内容,课文内容主要传达什么思想,可以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在预习中首先进行初读,在初读之后再进行思索,看哪些内容是完全陌生,哪些内容是自己掌握好的,哪些内容是难点,在预习中无法理解的,这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

此外,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用特殊的记号笔标示出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内容,在教师讲到难点和重点时要仔细听课.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寻找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掌握合理的听课方式

听课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最主要场所,合理科学的听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学生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听课方式,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的效果,要求学生要将主要的精力放置于课堂学习上,在听课时要全神贯注,仅仅的贴合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松懈,在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就要及时向教师提问,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新知识点,就一定要认真的听讲,弄清楚每一个新知识点的来源,以及延伸的知识点,并全面了解与这个新知识点有关的旧内容.

此外,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抓住教师的思路,记好教学中的每一个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师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结构.

三、注重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学科的实验非常多,且新课程理念也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学生要想了解化学知识点、规律以及概念,通过实验了解就是最好的途径.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重视化学实验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加强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做好实验.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地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实验方法,在实验完成之后,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全面的了解化学知识点.

四、重视化学知识的复习

第8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一、分类方法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我们通过研究知道,同系物的概念是为了研究有机化学中的物质而提出的分类标准。在此之后为了研究的方便,有机物被分为烃(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醚、羧酸、酯)等各类物质。分类是为了将相关物质归类,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研究问题时能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效地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效率,并解决因有机物种类繁多而无法系统研究的难题。

二、物性(物理性质)递变,化性(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律表明,同一主族元素及对应的化合物性质存在变化规律,即随着原子序数变化,对应物质性质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有机化学中是否也存在类似规律呢?比较发现,同系物中物质密度,熔沸点都随着碳原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如同系物中物质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等)。对于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羧酸等同系物,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就可以轻松掌握了。对于化学性质,不难发现物质因含有特定基团,而表现出特定反应。也就是说同系物中化学性质存在相似性,因此只要研究一类同系物的代表物,我们就能推测特定基团(结构)所表现的性质。如甲烷因为碳原子饱和性,而易于发生取代反应,这样便可推知烷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就是取代反应;乙烯因存在双键,而易于发生加成反应、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这样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就是易于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我们一旦了解代表物的性质,就可以类推这类同系物的性质,体现出研究有机化学的特有的神奇效果——“举一而反万”。

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再试着探究,之所以有上面“物性递变,化性相似”的结论,势必与官能团(特定结构)的存在有必然联系。要想清楚其中原因,先来剖析几个概念:1.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2.同系物:化学上,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某种原子团(中学阶段是CH2)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果关注官能团与同系物定义中“结构相似”之间的联系,也就不难理解“同系物必须是同类物”这个观点了。如果思考一下乙烯之所以能成为烯烃的代表,也就不难理解乙炔与炔烃(乙醇与醇类、乙醛与醛类、乙酸与羧酸、乙酸乙酯与酯类等)相似之处。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同系物的相关变量对物质化学性质,可以认为不影响或影响很少,而真正影响化学性质的相关结构却基本不变;因此可以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来阐述代表物与同系物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由溴乙烷乙醇乙醛乙酸的反应过程到RCH2XRCH2OHRCHORCOOH的反应过程,是同样道理;我们可以由一元变为二元(二溴乙烷到乙二醇到乙二醛到乙二酸),甚至三元。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未知物与熟悉的典型代表物不是同系物,但它们具有相同特定的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熟悉的代表物推测未知物的化学性质。

四、桔生河南则为桔,桔生河北则为枳

事实证明,甲苯中的甲基与烷烃中的甲基的化学性质存在明显不同。酚中的羟基与醇中羟基在化学性质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甲苯、苯、苯酚三者分子中苯基性质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都说明了有机物分子定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客观存在。正是由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才不得不把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进行再分类,一类是醇,一类是酚。由化学实验可知烷烃中甲基,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而甲苯中的甲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为羧基,这就是蕴含着“桔生河南则为桔,桔生河北则为枳”的道理。

五、牢记烃和烃的衍生物参照物通式的运用

我们知道烷烃的通式:,饱和多元醇的通式:。通过不饱和度的有关概念,即与参照物相比当多出一个双键或一个环,在组成上将要少掉两个氢原子。叁键相当于两个双键,即多一个叁键,将少掉四个氢原子。苯环的存在相当于四个不饱度的存在。由上可以轻松得出,烯烃或环烷烃的通式为;炔烃或二烯烃或环烯烃的通式为;苯及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为;醛或酮或烯醇的通式为;饱和一元羧酸,及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所形成的酯的通式为。

第9篇: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1、学会“看”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中的现象、原理、规律等都是源于化学实验,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要学会“看”,就是要学会看书,学会观察(演示实验、与化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等)。也只有通过看,才能看出门道、看出兴趣,增强对化学学科持久的注意力和坚强的学习毅力。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

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那么你的听课效果一定会更好。

2、学会“听”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不要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3、学会“言”

“言为心声”,“言”代表着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21世纪的教育理念讲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要总是依靠老师的讲,要力争与老师、同学产生共鸣、互动。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积极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好吗?哪种表达更为准确?不妨将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可以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会出错,即使出错了或有些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会帮你纠正过来,同时还会帮你找到出错的原因,何乐而不为呢?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学会“言”才有助于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4、学会“记”

有道是:“记忆乃才智之母。”记是必不可少的,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记忆就不会有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对知识的巩固,化学可谓“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必须讲究一些记忆的方法,如:强制记忆法、编制歌诀法、相互提问法等等,即一堂课下来或一个章节下来,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系统地复习整理记忆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通过复习记忆,一方面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另外也可以对前后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学会“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化学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思维,掌握化学的学科思想和解题方法(如: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等)。思维能力(思维的正向与逆向、思维的发散与收敛、思维的批判与创新等)是化学学习中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往往代表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化学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6、学会“练”

“百看不如一练”。只有通过“练”,才会防止“眼高手低”的现象的出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相对较多,解题也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同学们不妨订一份《考试报》、《少年素质教育报》等,在那里每一期都会有精彩的释疑解惑、学习导航,并为你提供一次绝好的练兵机会。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化学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同学们千万不要陷入“题海”,要掌握好训练的“度”。

7、学会“纠”

有位哲人说:“一个人最大的错误就是第二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期中、期末复习,测试总少不了,那么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试卷中许多问题自己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要提前想办法自己去纠错,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时,信息提炼、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要建立一个纠错本,它会为你的复习节省大量的时间,它也会使你的化学学习卓有成效。

8、学会“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