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第1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论文以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对照实验(专家实验)、小组讨论实验、组员实验和小组长实验四种实验方式,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实验方式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若以专家实验结果为标准,小组讨论实验的实验结果要优于组员实验和小组长实验;(2)学生有能力参与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且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方案的制定有着积极的影响;(3)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增加相应的实践讨论课程,引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和较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4)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诉求与专家期望存在一定的差异,恰当地让优秀学生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能够提高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培养方案;现场实验;工商管理;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6)05018609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转型,未来中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工商管理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培养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强烈创新与竞争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并具备扎实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及现代化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能在工商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从事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商管理类专门人才,将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显然这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其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内容方面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或者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霍燕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研究认为,地方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刘永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了地方高校“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陈孝胜则充分考虑全球信息化和市场化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影响,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及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研究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余晓钟在分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各行业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从行业适用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并建立体现行业高校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4];程沛针对中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第二,在方法层面主要采用问题分析法或对比分析法,即对现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者对比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给出相应建议。杨足膺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现中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6];马云阔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原则和方法[7];周萍首先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8];马江伟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措施[9]。

上述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单方向的,即地方高校在设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绝大多数是从社会需求或区域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而综合考虑学生诉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设计的研究还不多见。与此同时,在方法层面以问题分析法或对比分析法为主,而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进行研究者尚不多见。基于此,笔者拟采用现场实验方式,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表和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考虑到不同实验方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本项目设置了专家实验(参照实验)、小组长实验、组员实验和小组讨论实验,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实验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期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实验研究方法及成果

实验研究起源于自然科学,然而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意识到实验方法对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将实验方法运用于不同学科,并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如实验经济学、实验心理学等。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ation)作为一种实验研究方法,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尤其是应用于管理学研究领域[10-11]。

在管理学方面,早期管理实验主要是面相企业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或发现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梅奥的社会人假说等;目前管理实验主要是通过研究环境变化对异质性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来研究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温磊以Luthans建立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为基础,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试实验设计,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有着显著差异,认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心理资本[12];于同奎利用Z-tree软件开发立足于“社会贿赂行为”的贿赂博弈实验,实验发现提升执法监督强度,采用轮岗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行贿受贿的几率[13];魏翔等从家庭生活视角出发,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工人生活时间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改进工作绩效[14]。

与此同时,现场实验在教育学领域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用于对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如陈成辉等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分别设置了实验班和控制班,研究了“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15];曹佩升则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大学英语CBI主体教学模式的有效性[16];潘炳超评估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可能性[17]。

从以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现场实验的实验范式和实验流程都较为成熟,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方法支撑。基于此,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设计专家组和学生组对照实验,对学生能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参加培养方案制定方式进行有效性评价,为高校培养方案制定改革提供依据。

三、实验设计

(一)被试对象的选择

此次实验调查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务处为依托,分别调查了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部分优秀校友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专家,共150人参与实验。其中,在校本科生128人,分别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中选择32人;专家和校友人数共22人,参加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专家13人,优秀校友9人,均为企业中高管理层人员。

在被试对象选择方面,对于在校本科生,分别召集所有不同年级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告知学校将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每位参加的同学将会得到一个实践学分,并按照报名次序分别选取每个年级前32名学生。对于专家和校友的选取,则通过电子邮件告知学院将开展培养方案制定改革,但未告知做实验,选取主动愿意参加的专家和校友。同时,将专家校友组设置为对照组,在校本科生组设置为实验组,最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来测试实验设计。

(二)实验现场环境

为了避免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带来影响,选择了学生、专家和校友均较为熟悉的日常教室作为实验地点。申请了内部装修基本相同的相邻两间教室,且未做任何变动,与平时正常上课相同。此外,由于实验是在9月份开展的,重庆天气较为炎热。为避免高温对被试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在实验开展前半小时将空调打开,温度设置为27℃。

(三)实验调查内容

实验的开展主要是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实验组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学生基础信息调查和培养方案调查部分。为了便于分析不同类型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组的问卷比对照组实验的问卷多出了基础信息调查的内容。而在培养方案调查部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问卷的内容完全相同。基础信息调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综合排名等信息进行统计;培养方案调查部分,分别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方面,对开设课程种类进行统计。实验组的具体问卷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四)实验流程

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实验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分别在两间教室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实验组实验共分为三个小实验,主要实验流程如下:(1)实验前准备。人员到齐后,首先,请同学们自行组合成4人的小组,并推选出组长1名;然后,实验主持者对实验进行介绍和对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对同学的疑问做出解答。(2)小组长实验。首先请小组长们坐到教室最前排,与组员分离。为防止小组长们进行交流,请小组长们分散坐开;然后将问卷发放给各小组组长,填好问卷后举手示意由实验助手统一收取问卷;实验期间被试成员的问题均由受过培训的实验助理进行解答。(3)组员实验。同样为防止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首先将所有组员分散坐开;然后向各组员发放问卷,填好后举手示意由实验助手进行收取,实验期间的问题由实验助手进行统一解答;此外,在组员实验期间,小组长之间也不能进行相应的讨论。(4)小组讨论实验。首先让小组长回到各自的队伍,然后将32个小组尽量分散开,防止小组讨论时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每个小组只发放一份问卷,小组讨论结果由小组长进行填写,小组讨论期间禁止小组之间的讨论;问卷填写完毕后举手示意,由实验助手统一收取,且期间出现的问题也由实验助手统一解答。

对照组实验有一个小实验,主要实验流程与实验组小组长实验相同。待各位专家和校友就位后,向其介绍实验和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对疑问做出解答;同样为防止交流,请各位专家和校友分散坐开,然后给每位被试者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由实验助手统一收取,且期间的疑问也由实验助手统一解答。

实验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专家组实验、小组长实验、组员实验和小组讨论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同时对小组长、组员的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四、实验评价模型构建

为有效评价实验数据,构建了基于AHP的实验数据评价模型。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方案层(最低层)。其中,目标层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则层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的主要能力,分别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调研研究能力和策划写作能力[18-20];方案层为除数学、英语、政治等基础必修课以外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然而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以及在不同实验方式下,其方案层的选择并不相同。具体如图1所示。

五、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结果分析

以组员实验为例,若按照频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则组员们认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依次为(括号内数值表示频数):协调组织能力(31)、实践能力(30)、策划写作能力(14)、调研研究能力(12)和创新能力(6),由公式(1)求得准则层的两两比较矩阵。对于以上能力的培养,在选修课选择方面,组员们主要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155)、市场营销(142)、企业环境分析(107)、统计学(100)、组织行为学(95)、公共关系学(91)、管理学(87)、管理实验方法(81)和企业战略管理(78),则根据公式(2)可得方案层的两两比较矩阵。结合公式(1)和公式(2)的计算结果,采用Yaahp软件对不同选修课所占权重进行分析计算,同理可对不同实验的结果进行求解,则不同实验方式下最终实验结果分别如表2、表3、表4、表5和表6所示。

(二)实验结果讨论

从整体实验结果看,最终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与专家组实验结果在专业课设置选择上相一致,但在不同实验下同种课程所占的权重不同,其中小组讨论的结果主要侧重于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其权重约占0160 5;而专家组则主要侧重于选择管理学,其权重约占0154 1。若以专家组实验为参照,小组长实验结果和组员实验结果与专家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组员实验结果与专家实验结果的差别最大,小组长实验结果与专家实验结果相差较小,但相同课程在不同实验中所占权重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按照公式(3)对不同实验得分进行计算,则组员实验、小组长实验和小组讨论实验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780 3、0919 1和1。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1。

结论1:在学生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小组讨论型的参与模式要优于小组长参与模式,小组长参与模式要优于组员参与模式。

在结论1的基础上,对小组长实验结果和组员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小组长的属性进行分析,发现被推选为小组长的同学绝大多数是班级综合成绩靠前或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其中约有78%的小组长的综合成绩排名在班级前50%,约有50%的小组长担任过学生干部;而组员实验中,只有约38%的同学综合成绩排名在班级前50%,约有9%的同学曾担任过学生干部。从小组长和组员的性别、年龄结构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异,小组长和组员的男女比分别为028和025;在年龄上1993年、1994年及以上出生的小组长分别约占小组长总数的968%和9032%,而组员则为1183%和8602%。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2。

结论2: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验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素质越高其做出的决策质量越高,因此可选择优秀的学生代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无需选择各种性质的学生。

从小组讨论实验、小组长实验和组员实验的结果看,小组讨论实验结果要优于小组长实验和组员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小组长和组员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最终促使决策质量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小组长实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和“组员实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实际实验中小组长对组员决策的影响要大于组员对小组长决策的影响。而通过对比组员和小组长的班级综合成绩排名、是否是党员以及是否担任班委等指标,发现小组长的综合素质要明显高于组员。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3。

结论3:在制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注重传统理论课程的设置,而且应增加相应实践讨论课程,来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和较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

通过对比专家实验和小组讨论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两种实验下最终选择的课程相同,但是不同实验下相同课程所占的权重比例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专家实验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以管理学为核心,而小组讨论实验则认为应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为了弄清造成差异的具体原因,分别对22位专家和32位小组长及部分组员进行了回访。专家们普遍认为,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理论基础,是其他专业课程开设的重要前提;而同学们则认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应注重对人的管理。由此可见,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专家们主要考虑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构建相应的知识性理论框架。而绝大多数同学主要是想毕业后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因此在能力需求方面主要侧重于实践层面。

结论4:在合适的方式下,学生有能力参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且在能力培养需求方面学生需求和专家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诉求的影响,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要求的培养方案。

六、结论

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与转型的背景下,高质量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地方高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单向性的,未综合考虑学生诉求对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基于此,笔者以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设计了专家实验、组员实验、小组长实验和小组讨论实验,对学生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实验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以专家实验结果为标准的情况下,小组讨论实验的结果要优于小组长实验和组员实验的实验结果,而小组长实验的结果要优于组员实验的结果。(2)在小组讨论实验方式下,学生有能力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且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可开设以学习或专业为主题的活动性实践课程,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4)在能力需求方面,学生诉求和专家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能够缓解学生诉求和专家期望之间的冲突,有助于提高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参考文献:

[1]霍燕.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7):35-36.

[2]刘永,赵洪明,柳红星.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J]. 科技创业月刊,2012(4):87-89.

[3]陈孝胜.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5):42-44.

[4]余晓钟,苑霞霞. 基于行业适应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1(7):29-31.

[5]程沛.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65.

[6]杨足膺,佟金萍,朱陈松,张宏如. 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3):266-283.

[7]马云阔. 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7(3): 86-89.

[8]周萍. 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53.

[9]马江伟. 中国大学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品牌,2015(3):143.

[10]EDMONDSON A C, MCMANUS S E. Methodological fit in management field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4): 1155-1178.

[11]FRANCIS D. Learning from participants in field based research[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4, 34(3):265-277.

[12]温磊. 企业员工心理资本干预的实验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6):672-675.

[13]于同奎,王瀚,雷靖.贿赂博弈的实验经济学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11(2):36-43.

[14]魏翔, 李伟. 生活时间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9):69-83.

[15]陈成辉, 肖辉. “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模因论的视角[J]. 外语界, 2012(6):66-73.

[16]曹佩升. 大学英语CBI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 外语电化教育, 2012(145):51-55.

[17]潘炳超.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18]盛国军. 基于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5(2):1-5.

第2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摘要】近年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不足,导致这类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质量不高,因而本专业急需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本文全面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大学生自身、就业质量和未来大学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越来越要求有专业实践能力。但对于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这方面尤为缺乏,同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思,想重视程度上的,也有制度落实方面的。经过我们研究发现,我们从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需要不断加强,需要不断解决新情况新形势下的相关问题,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我国高校专业实践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根本

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明细的规定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因此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全面的适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必须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二)教学环节的重点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到实际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在今天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各个高校都已经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上,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上,学校实验室和师资的建设上。很多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缺乏的内容都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针对性的实践环节都有很大创新。这是教学环节的重点。

(三)社会选择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重视其应用能力。目前教育部已经下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也足以看出教育部对社会的选择在文件中都有了高度重视。但目前的事实的很多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即使在校期间完成了全部的管理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可面对工作单位却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选择和需要。这种现象是与高校目前现行的教学管理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密切相关的。因而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质量。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思维,提高认识

高校的领导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面对现代社会的选择,做好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和重要意义。高校领导要转变思维,不能局限在对以往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要面的新的社会环境,新的学生主体和新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运用新的教学和实践手段,培养新型人才。高校管理者和各级教师只有高度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才能切实从教学观念上有更新的改变,才能切实确保实践教学是地位,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得以彻底解决,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改善环境,平台保障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整体有待改善。实践教学需要相对应的教学环境和保障基础,这是确保实践教学扎实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实践教学才能全面有效开展。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室建设都相对滞后,要想理论学习和实践想结合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大力做好改善实践教学平台和环境。高校应大力加大实验、实习和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可以争取更多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资金,利用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实习现场直接对接到企业,将企业实操作为实习的第一现场,从而多方面开展硬件和软件方面建设,彻底改善实践环境。

(三)优化结构,招聘新人

实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面对现在高校实验实训教师队伍不受重视待遇低,职称评审收到限制等等情况,高校应该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身份和地位,优化对位结构建设,优先重视那些操作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到实践的现场去,同时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各个不同的实践教师岗位,要求他们参考岗位技能培养,考取相关的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待遇,完善他们的职称评审条件,确保他们得到甚至超过理论课教。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企业需求,高校应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招聘企业和科研院所新人,将他们新的技能创新和思想融入到高校实践教学中去,从而取得更好效果。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与素质

实践出真知。实践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新一代大学生普遍自理和自主能力缺乏,通过强化专业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自主解决诸多专业实践难题,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思辨能力,有利于他们进一步融合专业知识,提升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有助于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水平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现代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优秀的专业人才。新时代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而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不足,高等院校开展强化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理论知识具体转化到实际使用中去,有助于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满莲,韩晓燕,孟祥霞.工商管理专业“双核多维”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4)

[2]董志胜,袁丽梅.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

[3]何倩,尹红.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例[J].学学报:综合版,2017,17(1)

第3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把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来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这需要依托于专业来面向相关的应用课程体系,来采取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途径,主要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能力作为另一取向来进行教学的评价。通常来说,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在传统的教育为基础,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性的教育方案。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规格描述

我们一般将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规格结构框架设置为:两根支柱(经济和管理、英语和人文);一条主线(创新能力及面向应用);四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英语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五种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组织素质、计划素质、英语素质);六块基石(人文、管理、计算机、经济、英语、思政);七种能力(学习、沟通、动手、创新、应变、决策、英语会话)。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将人才培养的结构框架认真设计,细化分解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以及每门课程所应当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上。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还需结合本地方或本学校的办学条件所拥有的优势,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一般来说,我们针对社会对高级的管理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为:“按照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及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立足于国内,向行业辐射,培养出体、智、美、德等全方位发展的,掌握现代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管理技能,善于运用各种管理方法,能够在国内外的各工商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务,具有较强制定计划、整合资源、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应该只是以“教”为学习的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基于集“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于一体的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理念,再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个教师导向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并按照“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主动积极地搞创新型“第二课堂”,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学科的基础课、通识课、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等能够供学生自主去选择的一些较完整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创业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一个以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法

实施一个“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型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成:从试点开始,慢慢积累经验,逐渐地循序渐进、由点及面。首先,需要从一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出创业的意识较强和成绩较好的人选,由他们来组成一个以“班”为单位的标准体。再以之来作为试点,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就可以在所有的班级上进行推广,若可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就能够在所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中进行全面的实施。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内容

按照年级来循序渐进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一年级主要是培养我们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意识;二年级是以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三年级则是主要充实此类专业学生的相关创业知识;四年级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么此时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实践的信息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机会。

第4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承担工商管理职业岗位的职责,以完成岗位相应工作任务所应必备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较为高级、全面的能力;职业素质是指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操守。一个企业的盈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与企业内部工商管理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

(1)工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需求分析。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培养在职工商管理人员的成本与时间,所以更倾向于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即具备职业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的工商管理人员。但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高校重理论知识、轻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欠缺职业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2)工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需求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在被聘用到企业工作的初期,一般都从事较为基本、较为具体的工作,在积累到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真正的管理者。所以,企业要求刚入职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决策能力、开拓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则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3)工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需求分析。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承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影响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工商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较难形成的职业素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差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上岗后普遍存呈现吃苦精神较差、心理素质较低、承压能力较弱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甚至会丧失成为一名优秀工商管理人员的机遇。

三、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工商管理人员的途径

第5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新常态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动力源。如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赢的模式。

关键词:

高校;工商管理;校企合作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能,并能正确运用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工商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但就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来看,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最终达到学校、学生、教师和企业多方共赢,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校企合作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是实现高校转为应用型的一种途径,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教师和学生融入企业,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培养适合职位要求的员工,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提高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多侧重于高职高专层面,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甚少。从实操层面看,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仍处于浅表层次的合作,总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理念上达成共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认识到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理念上都意识到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2.初步开展了合作工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初步开展了校企合作工作,主要采取“企业配合”这种简单粗放的培养模式,少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但仍有部分高校为了应付转型评估,通过社会关系虽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实际上这种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基于诸多因素并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3.深度合作举步维艰。由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成立时间短,还没有取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企业合作热情不高,同时又受资金、利益取向、人才需求差异及办学理念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校企很难开展深度合作。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目前主要采取“企业配合”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学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会邀请企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参与方案的制订,征询专家的意见,设置相关企业课程,由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骨干来校讲座;企业也会投入一些实训设备,与学校共建实训中心。这种模式具有弥补学校资金不足、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等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企业不愿意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没有出台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致使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失。学校和合作企业联系松散,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内容主要是企业帮助学校解决顶岗实习,学校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同时,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很难实现其利益诉求,碍于情面,勉强应付,校企双方没有真正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赢的模式。

2.合作形式单一。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或选派专家来校讲座,这种单一的合作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不能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优势。

3.参与校企合作的后劲不足。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选派业务骨干或专家来校参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还需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实习学生,实习开始时,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频繁出错,浪费原材料,生产效率极低,增加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毕业后真正想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甚少。由于投资回报率低,所以企业参与校企深度合作的热情不高,只把校企合作作为选择人才的一种渠道,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纳入产业链价值创造中。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矛盾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基于多种因素考虑,企业不愿意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诸如,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学生在实习中发生伤害事故,事故的责任认定、纠纷的责任分担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制约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四、“产教融合,校企互动”模式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带着任务深入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寻找需求和切入点,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实训基地或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进行系统建设和持续改进,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标准,确定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方案,设置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应用需要的高度吻合。同时,“顶岗实习”及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结合“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改革,制定由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考核的体系和标准,形成“用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的水平”的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这种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制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双方根据职业标准,按照“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瞄准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岗位要求,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重新划分能力培养模块,梳理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关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保证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的职位要求,使得学校、学生和社会三方完全对接。

2.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对接。教学计划实施时,由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参与公共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企业提供企业师资力量参与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和参与指导学生论文、实践和创新活动等,以便学生学到的技能更加贴合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设立专职班主任,将企业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对接在一起,同时做好教学行为分析,严格把控教学质量。

3.双方联建实训室,营造全真实训环境。为了鼓励“共建专业”贴近市场需求办学,鼓励学生和教师创新,按照“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的原则,校企双方联建实验室,原则上向全校师生开放。实验室将紧跟技术和行业发展,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校内产业型实训基地,仿真实现实训的基地就在企业,实训指导教师是企业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实训项目是企业真实案例的全真实训环境;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和规范实验室布置,并结合学分制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开放实训项目和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

4.创新“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及使用。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兼职工程师,紧跟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通过专题培训、推行现场教学和行业案例教学等途径,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同时,利用企业人才优势资源,更新“兼职教师人才库”,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一方面由企业项目经理等人员担任实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在核心专业课中实行“双师授课法”,将课程中实践性、综合应用性强的内容由兼职教师以案例、讲座或MOOC等方式进行教学,改善“双师”结构。

5.学生与企业之间零缝隙对接。学生通过企业核心课程与企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后,企业负责全面推荐学生进入到企业完成企业实训项目;为保证学生未来顺利就业,校企双方共同邀请专业相关的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实战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包括就业前职业生涯规划、简历指导、面试技巧分析等全方位辅导,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零缝隙对接。企业全面负责完成合作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和就业咨询辅导,并对合格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五、结语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采用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赢的模式,可以全面加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成为发展、改革、管理和服务的示范,将工商管理专业建成地区一流,具有行业发展特色的示范性品牌专业,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6).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0).

[3]刘颖,刘惠姝.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9).

[4]崔宏秀,王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农家顾问,2014,(11).

第6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1.1外部环境因素: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大量需求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工商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需求人才的类型日趋多样化。然而,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出现总量过剩现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660万左右,其中本科生330万左右。这么多本科毕业生只有极小一部分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要进入经济主战场,从事技术、业务及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实用化和功利化。毕业生只有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赢得主动。

1.2专业自身因素: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征

工商管理类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按照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5个二级学科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全部管理学门类专业中最能代表管理学专业特点的一类专业。这类专业的普遍特点是理论体系不够系统化,理论内容不深,理论性不够强,但对应用性要求都很高。也就是说,这类专业关键不在于掌握理论的多寡,而在于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那些理论基础扎实、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2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2.1实行全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内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办学开放度不高,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不够。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加上高校招生宣传不到位,学生对部分热门专业的报考倾向过度偏执。例如,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工商管理这一专业是典型的就业冷门专业,但却是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许多学生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认知这个专业的内涵和就业去向,认为学了这一专业就可以成为公司管理人员甚至职业经理人。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有的专业学生报考过多,有的则过少。有的高校招生计划审查不严,执行力度不够,有的专业严重超计划、超需求招生。不管学生的来源和未来去向,招来就行。结果招生数量很饱满,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性矛盾,规模上去了,培养质量下降了,规模的增加是以质量的下降为代价的,更为严重的是,还埋下了难以解决的就业隐患。

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入口和出口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专业社会需求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关系。社会需求数量不大的,就不要过多地招生。其次,不但要考虑社会需求人才的数量,还要考虑社会所需求人才的质量。这就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要关起门来,应开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通过调查企业了解企业对需求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业务要求、课程设置应考虑企业需要,最好能吸收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全过程人才培养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完毕,学生毕业后并不意味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结束。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岗位工作的情况及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应有及时的反馈。可以利用定期问卷调查开展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调查工作。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普遍欠缺之处,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予以体现。

2.2教师应成为适宜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必须真正懂得专业实践,掌握专业技能。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有应用型教师。专业教师要主动“走出去”服务企业,专业教研室每学年都要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申请企业管理方面的横向课题。只有了解企业实际,才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授课时才能真正理论联系实际讲得生动。

第7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本文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的研究成果。

作为曲靖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曲靖师范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着培养“工商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对如何开展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逐步着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2010年,学院邀请了曲靖市发改委、曲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曲靖烟厂、驰宏公司、齐家建材、盛世装饰等十多家单位的领导,开展了主题为“曲靖市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素质及其培养模式” 的研讨,根据各方建议制定了2010年版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并依据该方案对2008年制定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完善,主要是对三年级以后的学生进行了分方向(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对原来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2010年制定的培养方案以及之后优化的方案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单独开设了职业礼仪与形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经济应用文写作、专业资格证考试辅导等 “职业能力训练”系列课程,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对于引导教师认识实践教学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强化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 制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

组织教师细化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测评办法,为提高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职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路径。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根据我院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主要包括应用写作技能、人际交往沟通技能、求职技能、管理决策技能、创业管理技能、市场研究技能、运营管理技能(ERP)、运营管理技能(ERP)、市场营销技能等几个方面。职业技能训练是在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的综合强化训练和补充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应与课程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结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原则上安排在课外及短学期进行,以课外辅导、课外训练、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检测方式。为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的计划与具体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测试的相应学分(具体化)方能毕业。未能获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则自动延迟毕业时间,直到取得规定的学分为止。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总学分原则上为8学分。

1.3 初步构建起了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的短学期实践教学体系

短学期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开展实践教学,2010-2011学年度的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了以素质拓展、职业礼仪为主的训练。为加强对短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性,避免形式主义及随意性,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特设计、制作了工商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2010-2011学年短学期《实践教学报告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报告书》包括知礼行礼、学会倾听、素质拓展、管理实践、视频观看五个部分。

知礼行礼部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礼仪操训练和现代礼仪情景模拟,写出心得体会;按老师的布置,复习准备参加礼仪知识大赛和礼仪大赛;自拟题目,谈一下自己参加礼仪操训练、现代礼仪情景模拟或礼仪大赛的一点心得体会。学会倾听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讲座并做好相应的笔记。素质拓展按照学院的安排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并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个项目的心得体会(每个项目的心得体会不得少于500字)。管理实践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4-6个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管理能力的项目,并展开研究和记录。

1.4 创新自主见习实习机制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能力形成的要求,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的时间,以集体安排或分散的形式到多个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进行见习,让学生通过见习进一步了解社会,体验实践与理论的差距,缩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适应期,逐步成为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才。

创新自主实习机制,通过上交工作照、有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亲笔签字的实习周记及、校内指导教师的电话追踪等办法加强学生的专业实习管理;有效避免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2 研讨和制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 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规范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学

为了克服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任课教师忽视实践环节,或是实践内容常常因人而异的不良现象,学院组织教师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规定的实践学时研讨和制定出《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运筹学》、《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工作分析与劳动定额》、《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情景模拟、参观企业、调查研究、游戏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不以课任教师的变化而变化。

2.2 通过教学改革增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纷纷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听讲座、参观企业、策划项目、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科学研究、课堂讨论和辩论、社会调查等方式,彻底摆脱了空洞讲授的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管理学课程组织学生观看企业社会责任、头脑风暴等视频,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和决策方法演练;通过“驿站传书”这个游戏考察同学们”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体会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同学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政治经济学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对老百姓关心的“蔬菜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印证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同时还邀请了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介绍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师从自制沙盘教具入手,开展ERP沙盘实训。2009年,为了克服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由董志胜老师申请主持了自制物理沙盘教具的工作,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ERP沙盘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管理理论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运营,增强学生的实务感性认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统计学课程组织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对诸如“大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风情况”、“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我校大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等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市场营销课程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撰写营销策划案,教师指导学生郑治凯团队创作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云南大理洱宝梅果系列产品营销策划案”作品获得了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花之林杯”市场营销大赛的二等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织学生观看《职来职往》大型人才招聘节目,增强学生对人才招聘的感性认识,写出观看心得;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求职简历;组织学生参加和观摩曲靖市大型的招聘会,布置学生积极与招聘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写出体会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积极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课程组织学生练习“礼仪操”,这套操是为固化职业礼仪规范,将职业礼仪规范融入到职场人的日常工作中,以展现职场人良好的内在素质修养,以及优雅的外在形象而展开的。教师还通过情景模拟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来认识职业礼仪问题,理解职业礼仪问题。情景模拟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在应用礼仪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表现经管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和当下校园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素质,展示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的知礼、用礼、行礼。我们采用的情景模拟的脚本或来自学生团队的自行创作,或来自云南省大学生礼仪大赛的部分内容,涉及职场的主要有个人形象、社会交往、公务及商务接待和谈判的基本礼仪,涉及大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的主要有图书馆、食堂、宿舍、课堂等场景中的基本礼仪,情景模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工商企业信息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课程教师通过资金垫付的方式,组织学生组成自主创业团队,指导学生在创业中应用老师讲授的绩效理论和薪酬设计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组织学生自主创业,实践环节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3 通过申报项目强化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和设计实践教学,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和做法,学院注重引导教师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获准立项多个各级各类项目。2012年获准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先后获得校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能力培养设计性实验”、“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学生统计分析实践能力构建研究”、“《ERP沙盘》的研制和开发”4项;完成院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构建有效的《ERP沙盘》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统计分析实践能力构建研究”、“对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短学期实践教学的探索”、“工商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绩效理论与薪酬设计在自主创业中的运用”、“工商管理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6项。围绕这些研究项目公开发表“浅析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等6篇教研论文。

4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带动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增强,在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4.1 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活动

开洗衣店:工商管理2010121班王柱友同学洗衣店前后一共投入资金11万元租用铺面,购买洗衣设备,雇佣工人。自开张营业以来,经营还算顺利,盈利基本有保障。由于干旱缺水,同学们的洗衣服成为了大问题,很多同学都愿意把衣服送到洗衣店来洗。洗衣店辐射曲靖师院,曲靖医专以及周边的很多居民。

创办电脑公司:工商管理20080141班杨宇等三位同学创办了联邦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电脑、电脑配件、周边耗材的零售和批发。从成立到现在用时九个月,2012年3月29日正式更名为联邦科技。更换过三个地方,首先在区政府对面的福麟尚居租了个电梯房;此次,在胜峰小区西关街149号租了个铺面,今年三月初把铺面转租了,搬迁到了电脑街,位于龙潭公园斜对面。现有工作人员六人。

4.2 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两篇

在董志胜老师的指导下,曾正敏和李良菊两位同学分别在《企业技术开发》和《科学管理》杂志上发表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和“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的论文。

4.3 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取得了好成绩

在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取得证书的情况喜人。陈丽、王丽苹、李顺娇同学在2011年5月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综合笔试考试,荣获一等奖;郑治凯、陈朴方、阮玲花同学的作品在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花之林杯”市场营销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杨森、陈丽、贺正飞同学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云南省总决赛,荣获二等奖。贺正飞团队的作品在2011年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张泽嵘团队的作品在2011年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杭丽芳团队的作品获第六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参赛作品三等奖。张泽嵘在2011年云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张泽嵘、贺正飞在2010年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分别获得学校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张泽嵘获得学校第二届 “移动杯”简历大赛比赛的二等奖;李亚君获得学校第二届“天翼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的一等奖;吴秋芬、谭敏获获得学校第二届“天翼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的二等奖。

通过四年来在工商管理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的探索,我们对实践教学在实现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清晰和坚定的认识,我们深信,在工商管理专业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实践教学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第8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能力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51-02

从1999年我国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来,地方本科高校迅速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有本科高校1170所,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27万人,由此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麦可思公司《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黄绿牌”专业榜单中,本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黄牌榜。然而在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许多企业却找不到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要借此机会,改革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有益于社会,更是有益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理论涵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再次,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即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导向和特征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本科教育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能力必须是针对某一特定技能体系培养。最后,具备柔性的扩展能力,其本质就是创新,不断践行学习、实践、创新循环过程,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此外,对学生的培养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高校要对地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经济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发展战略模式等有所了解,据此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达到多方共赢。

二、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内涵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四种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式。指工商管理专业以系为大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在学生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明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进行专业划分,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

2.“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部分模块深入学习。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和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

3.“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地位,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该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设计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围绕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目标展开,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四种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参考以上培养模式,在系统梳理已经完成的2014年工商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提炼企业需要的、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见图1),并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教学主系统。

该课程体系以专业导论引入,使学生总体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以毕业论文(设计)收尾,对大学期间的全部学习内容系统总结、综合应用;由培养学生的七种应用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针对每种能力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以能力为模块,针对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相应的实训,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其中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现在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对高校而言,入口面临的生源和出口面临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设计只是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一个方面,今后需要进行的还有应用型教学主系统、应用型教学辅助系统和应用型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构建,将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晋鸣,韩灵丽.应用型大学如何办好[N].光明日报,2014-09-19.

[2] 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9.

[3] 张怀英,蒋辉.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14,(1).

第9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职业能力;工商管理

一、工商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概述

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承担工商管理职业岗位的职责,以完成岗位相应工作任务所应必备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较为高级、全面的能力;职业素质是指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操守。一个企业的盈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与企业内部工商管理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

(1)工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需求分析。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培养在职工商管理人员的成本与时间,所以更倾向于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即具备职业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的工商管理人员。但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高校重理论知识、轻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欠缺职业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2)工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需求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在被聘用到企业工作的初期,一般都从事较为基本、较为具体的工作,在积累到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真正的管理者。所以,企业要求刚入职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决策能力、开拓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则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3)工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需求分析。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承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影响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工商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较难形成的职业素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差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上岗后普遍存呈现吃苦精神较差、心理素质较低、承压能力较弱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甚至会丧失成为一名优秀工商管理人员的机遇。

三、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工商管理人员的途径

(1)高校做好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是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素质的基本方面,应与其他素质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功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国家总体教育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一段很长时间内,我国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共530.7万人,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232.7万人,占总数的43.9%,具有本科学历的52.65万人,占总数的9.9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88万人,占总数的0.35%,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98万人,占总数的56.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高校应明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进而调整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人才能力的适应性。首先,设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考核知识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大胆改革,构建职业化能力评估体系;其次,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演讲、研讨会、实习等形式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再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从而增强学生进取心、责任心,为其成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奠定思想基础。(2)现代企业重视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企业应尊重工商管理人员的个性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特质性,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企业应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团体协作能力。现代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个人局限的知识,而要发展团队合作,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再次,企业应重视对工商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