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 团队精神 科学态度 环境保护 承受挫折 新理念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新课标中的每节课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实验,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素质的好材料。
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 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
实验活动中,学生做实验需分小组进行,每个成员要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活动中要发扬团队精神,精诚团结,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逐渐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加了。实验活动中,教师还可有意识地组织竞赛、评比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爱护公物的教育
展示实验器材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它们是用纳税人的钱购买的,是纳税人的血汗,是国家财产,是公物,爱护实验器材,减少不必要的损坏,是爱护国家财产的具体体现。实验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实验器材,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不乱扔、乱放器材,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超出量程就会损坏仪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使用前教师要讲清楚原理。为了满足部分学生胆大、猎奇的心理,可事先用旧的仪表演示违反操作规程则而损坏的实验,也能防止一些学生因猜疑或逆反心理而偷偷实验带来的损坏。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登记缺损情况, 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检查、清点、整理器材的习惯。
3. 勤俭节约的教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物理实验中到处渗透着勤俭节约的教育。比如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要取适量的接近沸腾温度热水来做实验,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酒精;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节约电能;在实验完毕时,洗涤试管、烧杯后要及时关闭水开关。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实践中,有少数学生轻视实验,怕麻烦,操作过程不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时拼凑实验数据,少数人干脆抄袭别人数据。对此,教师要介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举例科学家在测定两种不同的氮气密度时发现有轻微的差异,他们没见放弃这个差异,从而发现了新的物质。在实验中教师要经常告诫学生,要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科学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实验活动中,有时会遇到有害物质的使用。例如托里斥利实验中的水银、碘升华中的蒸气、电学实验中的旧电池、稀硫酸等都是有害物质,教师要提出操作要求,水银、稀硫酸不可接触皮肤,也不可泼撒,碘升华的容器要密封,碘蒸气对人有害,废弃干电池和其它垃圾要分类放置,这是对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平时在实验中更要教育学生保持教室与实验室的安静清洁,让每个学生知道环境保护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四、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是头等大事,物理学科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教师要有洞察力,充分预估在操作中的不当会影响到学生的安全,把安全教育细化到每个操作步骤,深入学生之心。例如,教者在教学生使用酒精灯时,必须强调酒精万一着火,不必惊慌,及时用湿抹布泯灭,这一方法可推理到油脂类物质着火的紧急处理;做电学实验时会用到照明电路电源,会用到测电笔,用电安全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告诫学生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才会有安全保障。
五、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我们知道有些物理实验是不容易做成功的,往往由于某些因素掌握不好,会使实验失败,学生会可能因此丧失信心,失去继续实验的勇气。这时应向学生指出,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失败,每一个科研成果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再举例爱迪生为研制白炽电灯,用了三年时间,做一千多次实验,最后才获得成功;法拉第为了研究电磁感应也花了十年时间,从而使学生知道从事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再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继续实验的信心,直至实验成功。这样让学生尝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在无意识中学生经历了失败的考验,培养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六、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古代人民对物理学就有巨大的贡献,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曹冲称象、汲水桔槔等是我国古代劳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关于物理学的创造和发明。学生了解后,对先民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加了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七、利用实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由同一班次的其它所有同学实施评价,分别编制《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问卷(辅导员)》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问卷(大学生)》,同时发放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调查。
2统计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单组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结果
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时,首先需检验数据是否满足球对称(Sphericity),如果不满足“球对称”假设,需用“球对称”系数对自由度进行校正。对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Mauchly的球形度检验结果V2=3.181,P=0.204,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不需要再校正自由度。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综合素质是不同的(F=190.201,P<0.001)。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综合素质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本研究中,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6个分项素质组成。各分项素质中,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1.126,P=0.570,不拒绝“球对称”假设。从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中得出结论:不同时间点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同的(F=299.550,P<0.001)。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见表2)和概要文件图(略),总体上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科学文化素质的重复测量分析,“球对称”检验结果V2=222.807,P=0.000,拒绝“球对称”假设,需要参考不满足“球对称”假设时的校正值,再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说明不同时间点的科学道德素质是不同的(F=407.888,P=0.000),素质教育前后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类似的,不同时间点的专业素质是不同的(F=110.592,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可看出,专业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F=21.013,P<0.001),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心理素质水平呈先上后下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F=40.353,P<0.001),从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可看出,身体素质呈先下后上的趋势。不同时间点的基本能力素质是不同的(F=539.046,P=0.000)。结合具体均值和概要文件图(略),基本上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4讨论
4.1研究方法的选择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某一观察指标在不同场合(如时间点)进行的多次测量,可比较某种处理前后的差别,更好地集中于处理效应。而前后测量设计是一种较常见的重复测量形式。本研究中,对同一学生群体在不同时间点(每半年1次,连续3次)进行素质评估,属于前后测量设计的资料,由于处理因素只有1个(素质教育),适合应用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进行重复测量分析,可以比较素质教育前后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发展情况,研究素质教育的效果。这种考量素质教育效果的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应用的有益延伸。
4.2医科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对医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分项素质进行单组的重复测量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各分项具体素质,不同时间点的得分都是不同的。2012年5月相比2011年5月,综合素质和各分项素质都有提升,可见,素质教育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若将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即前期(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和后期(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后期。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有效,而且开展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4.3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
素质教育虽然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对各项素质发展状况的测查中,我们发现各分项素质的发展不尽相同。在观察的1年中,始终稳步直线上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后期得到大幅提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在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呈上升趋势,即“先下后上”的是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发展则与众不同,在前期有所上升,后期反而有所下降,即“先上后下”的趋势。
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影响不同,对科学文化素质和基本能力素质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具有“滚雪球”效应(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尽管前期有所下降,但后期大幅提升,在观察的1年中,素质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总体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较为特殊,刚开始有效果,呈上升趋势,接着又出现反复现象,学生的心理水平有所下降。这提示我们,现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效果不确定,也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水平的发展不稳定,存在反复现象,需要引起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素质教育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4本研究的缺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现代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浓,不懂得关心别人,缺乏对社会、家庭、父母,甚至自己的责任感。为此,在班会上,设置了一些主题:“我的理想”、“长大后用什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什么是责任”……学生们畅所欲言,我鼓励学生讲真话,不空喊口号。比如有个学生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当大官,可以不花钱吃饭,坐高级轿车,还有人送礼,这番直言如平地一惊雷,学生们炸了锅,说什么的也有,我趁机从不同角度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细致地剖析,教会学生正确判断自己所见所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还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使学生明白无论你是一名清洁工,还是一名大学教授,只要努力工作,只要对社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都同样能为社会做贡献,同样拥有人生的价值。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现在很多家长积极为孩子开辟第二、三课堂——乐器、舞蹈、美术、象棋等等,如果孩子感兴趣,那么家长欢天喜地;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看吧!恩威并施的、棍棒逼迫的,苦苦哀求的,中国式父母“望子成龙”之迫切心情表现的是淋漓尽致。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逼迫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主动性才会使孩子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作为教师亦是如此,保姆式、警察式教育造成了孩子们依赖和胆怯的不健康心理。只有对“师道尊严”做再否定,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索、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平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很多是家长管不了的,学生本人也是“破罐破摔”心理严重,不喜欢学习,逆反心理尤甚。为此班主任先和学生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对症下药”。但是这个下药的过程却是很艰难的。比如:有个学生性格容易冲动,思想偏激,比吃比喝,却不比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没有对他放任自流,通过多次交流,才了解到:该生的父亲常驻澳门,并且父子间的鸿沟颇深。母亲在潍坊工作,常住外婆家。老人的宠溺,母亲的心软,父亲的暴戾,加之学习不好,使老师、同学看不起,各种因素造就了他不信任别人,遇事偏激,不求上进的性格。看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资料和成长经历,班主任沉默了很久很久……教师的责任心促使班主任开始了孩子的转化工作,层层铺垫,步步为营,通过和家长反复的沟通,相互配合,孩子理解了家长的苦心,家长了解了孩子的苦恼,相互的理解化作涓涓细流温暖了孩子,他成绩提高了,思想开阔了,朋友增多了。可见,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恐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如:布置了商业模拟室,定期进行实习,改变过去读死书的状况,对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创新更好的处理方法;建立了机电实验室、家电维修室,通过动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创造发明。
四、注重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当代学生在母爱海洋中养成了只听喜不听忧的脆弱心理,经不起大风大浪,受不住挫折的打击,遇到难题不能多角度解决,认死理,不灵活,大大背离了时展的客观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必须培养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终至胜利的彼岸。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资料显示很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差无几,没有体现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特征,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显得比较薄弱。就社会体育专业而言,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能适应市场需求技能,能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健身咨询与指导工作能力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相对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更需要扎实的人文素质修养,以便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解决好当前高校相对薄弱且非常重要的社会体育生的人文素质提高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与与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并以西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并加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修养,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理论和道德素养,使其成为既有学识又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便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上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
2.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项人才、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工作者,其中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数量占的比例比较大。高校中的社会体育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进入社会后,必将成为体育各项领域的生力军,肩负着向社会大众传播体育知识和体育科学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熟练的体育技能,又要掌握全面的、科学的体育知识,更要有思想、有灵魂、有智慧、有信仰、有理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育人文思想是社会体育学生的内质需求,所以在整个高校社会教育体系当中,着重塑造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2.3社会体育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现状。
通过调查,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综合素质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对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缺乏人生目标的追求,道德、精神、价值失落,追求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他人缺乏责任感;对理论学习缺乏认识,“重武轻文”,知识结构不全面,文化底蕴不足,意志品质等个性因素发展不平衡,自我修养不高,如抽烟、酗酒的现象相当普遍,违纪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弊端,体育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入校时文化成绩较低,导致他们对体育项目以外的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理解力较差;(2)专业设置单一,学校的课程多数只设置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以致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凭体质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只偏重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文学科缺乏应有的热情和重视。就目前而言,仍然需要调整基础知识结构,术科和理论学科的比重,重新分配教育学科类、自然学科类,人文、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学科类的科目设置或课时比例,力求从课程上达到塑造学生体育人文思想的目的。
3.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认识问题涉及学院领导、管理部门、教师投入、教学资源与教学时数的矛盾等。就体育而言,从学院领导到学生,首先要避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重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对人的文化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教育体制到教学体系上给人文教育以准确定位。要纠正唯运动技术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
3.2充分利用体育专业的优势。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许多专业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史等,本身属于人文学科。此外,体育是德、智、美的良好载体,况且其本身蕴涵有人文素质要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运用,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中。同时,要特别强调在其他专业术科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挖掘专业课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实践中深受体育与拼搏竞争、体育与环保意识、体育与社会公德、体育与公平公正等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最终要靠自己。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使学生素质的形成从外力作用的被动式促进变成自我培养的主动式升华。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主导地位,放松纪律要求,而是确认学生是发展自己素质的主体,教师在坚持严格课程管理和学风教育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积极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学课堂上没讲、书本上没写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体会。
3.4调整课程结构。
提高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有不少途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门人文课程设置是其中之一。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加强体育专业的教学,保证学生有较突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设置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近些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课程体系、内容安排、学时构成比例等方面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有了不少突破进展。但是,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较少,学时不足,重视不够。如除了国家规定的“两课”的教育内容外,其它的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程很少,只是辅修方向上有一些课程。在学生选修课程方面,关于体育知识扩展和深入类的课程仍占主要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少、要求不高。因此,要改革和拓展现有有关人文素质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合理,各方面素质一致发展,做到一专多能,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还应关注的问题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高中临考前改学体育,这部分学生欠缺的很可能是对体育的投入、热爱、领悟;而对于那些多年体育训练进入高校的体育大学生,他们欠缺的就可能会是文化底蕴,这就造成学生人文与体育基础的差异。要培养兼有两者的综合人才,在塑造学生体育人才思想这一过程中就不可忽视体育生中存在的层次差异问题。
3.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人文教育除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有体现之外,还应贯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除了其体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传授外还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精神、优良品质、运动技巧、健康体态,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二是使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人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密切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由此可见,一位教师形象的好坏,治学的方法是否严谨,是否有敬业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各方面对学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师德,身教胜于言教,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学习多进修,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及较强的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以满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6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素质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其形成主要靠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熏陶,这比某些强制性的教育更有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感。因此,营造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与物质环境。校内教室、宿舍和训练场馆及所有公共场所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加强图书馆资料的建设,提高资料的利用率;扩大计算机、语言中心、实验的服务效能。二是文化环境。要经常组织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类报告,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品位、高格调的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把知识性、趣味性、高品位、高格调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从而使社会体育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4.结语
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校体育及至整个高校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要求,社会发展,以及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能拓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单一,人文课程缺乏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优化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文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课程体系,强化人文课程尤为重要。
我校社会体育教育应大力加强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5,(1):105-107.
[2]文世平等.加强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2.23,(2):7-10.
[3]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25-227.
[4]郁建亚.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几点建议[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52-54.
[5]陈俊钦.论终身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39-41.
[6]潘国斌.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4-55.
[7]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5-96.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47-01
一、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教学不仅要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还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时展了,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时代呼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长处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掌握更多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本领。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学会“以理服人”,老师不能依靠自己的权威去压迫学生,要耐心为学生讲道理,逐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兴趣,将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在教授幻灯片的制作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几张已经制作好的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幻灯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不同的图形。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动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是学生是否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与自觉性,只有在学习动机的指引下,学生才会倍加努力学习。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打字速度大比拼,看哪个学生的打字速度比较快,通过比赛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比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媒介,通过计算机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整理与传递。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而且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又存在差别,因此,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那么势必会出现以下情况: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难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基础差的学生听课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
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发挥。
在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计算机学习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五、进行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作为老师应该明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社会需要,也是一种超越社会的需要,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变得更加具有适应性、更加理性也更加具有道德性,以达到不断改善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进行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出发,对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有效指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说理性的教学艺术。不管是老师的语言,还是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要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学的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导,又需要老师进行侧面辅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六、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黄建明,男,1965年出生,湖北建始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建始县景阳镇清江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多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都是中学课堂中比较重要的课堂之一。语文教学的教学依据往往都是根据课本进行,将课本看作课堂的中心,忽视学生的行为素质培养。这样的行为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学生初中阶段加强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当前的语言教学中素质教育现状
(一)缺乏适当的语言沟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使用适当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向学生言明素质教育的特性。因此,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引,适当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明白学生想要明白的素质教育内涵。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坚持自身的讲课内容,对学生是否听懂的情况毫不关注,这样的方法只是将知识以语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灌输,严重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初中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十分乖巧听课,但是很多的学生都不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控制,同时教师在教育上给予学生行为上的知识不够,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显得非常不知所措。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就会长期无法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初中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初中生本身的素质行为不能够及时控制,对初中生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严重阻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不能实时更新
伴随着考试大纲的适时调整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认为是极品的教学资源逐渐被进步淘汰。但是这类资源在以往的网络资料库上仍然可见,就造成许多已经“过期”的教学内容再次出现在课堂教学上。如果教师在参考这些教学资料的同时,不考虑其实用性,就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不能够有效地实行,学生所了解的素质与书本上显示的素质行为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也是经验尚欠的年轻教师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语文课堂上实行素质教育从教师的职业素质开始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能够独当一面,并且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自身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师这一行业需要的教师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实际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行素质教育的的同时就需要以这些目标将学生培养学生成综合性的人才。
1.转换观念。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行素质教育之前,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引用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会慢慢地降低,因此教师要好好把握课前的几十分钟,将课堂的主要因素与课堂导语相结合,创造有利的素质教学环境。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随时保持终生学习的理念,牢记“学无止境”的思想。当前的世界知识更新得非常快,语文教师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的深度以及知识的广度。所以教师不能够仅仅满足自身已有的知识,而是要针对学生的需求获取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的充实自己,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对自身的知识运用得心应手,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师应有的职能,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扩大自身的知识容量才能够立足于现代社会,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二)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应将课堂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
1.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就需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自主学习、相互讨论的空间,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在学习行为上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首先教师在课前提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怎样?面对逆境,你是耐心等待还是抗争?现在的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不会想这么多,但是现在经过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可能是初次想到这些问题,那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回答,并以学生的回答作为点评的出发点,帮助学生塑造自身的素质形象。
2.注重学生的个人展示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当前的教育逐渐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现在的学生也在逐渐熟悉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获得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展示能力,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一个学生在发表自身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突然打断学生的发表,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尊重的,而是要等到学生将话说完之后再进行点评,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教育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身的才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使用适当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自身的素质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的素质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婷.大力推行审美研究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郭凤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15).
关键词:德育教育;有效性;措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素质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且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的好时机,德育效果颇为明显。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必要性
1.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应用技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培养具有高品德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我们已经提到过,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德育已经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重视德育,由此而言,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加强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又通过素质教育的发展深化德育等教育活动,使各个方面的教育能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1.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班级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示范的作用。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只讲述理论就可以取得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可能使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做好表率的作用。
2.广泛开展校园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通过团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其次,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向对手学习,并学会尊重竞争对手等;再次,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有良好的人际圈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提升小学德育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平台的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
德育是一个较广阔的教育范围,涉及学生在家庭中、在学校以及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行为,为此,教师的德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要关注社会对学生品德的要求,结合社会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来实施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心理素质 教育 诗歌教学 挫折 品质
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开发潜在的智能,使人获得正常的智力;培养愉快的情绪,使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形成健全的意志,使人能主动自觉地迎接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等。
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常规教学的不少学科都可进行,而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除教育、心理学科之外最为便利、最容易切入的一个学科。文学课的教师可从大量的写人写事的现代散文教学中去实施这种教育,而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似乎没有引起我们过多的重视,缘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愁苦;“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喜悦,都曾引起过无数人的共鸣。诗言志,诗抒怀,通过欣赏诗歌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文学课教师的责任。下面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决不颓唐自弃的豪迈情怀。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时,先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诗句的内涵,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使他们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积极作用。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抛弃在巴山楚水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漫长岁月。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二十三年后被召回,前时旧友丧亡殆尽,一切景象面目全非,恍如隔世,这就不能不使他在颔联发出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了。此联句句用典,上句用向子期写《思旧赋》的典故来表达对亡友们的悼念,“空吟”更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悲哀。下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来暗示被贬时间之长,和因人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的心情。但他并不因此而叹老悲穷,灰心绝望,而是在感叹的深情中,奋力喊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作者生动地描绘出这幅千帆竟发,万木争荣的壮丽景象,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而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表现出作者旷达的情怀。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既是向友人表明态度,也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如果不是胸怀开阔、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健全意志、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安能有此诗句?
弄清诗意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遭遇来感受他的宽阔襟怀、乐观情神。刘禹锡33岁被贬谪,55岁才回来,一般人受此打击怕是一蹶不振了,而他在深沉的慨叹之后喊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这是何等豪迈的襟怀!受打击不倒下,遭挫折不沉沦,多么坚韧的性格,多么成熟的心理素质!
通过分析诗意,了解体会作者的情怀,已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谈,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坎坷、遭颠簸是常有的事,不少人能正确对待,泰然处之,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人则相反,诸如因学习成绩不好怕被同学瞧不起、被家长训斥,离家出走或自杀者有之;因经济条件差而行窃抢劫者有之;因恋爱不成而自杀、杀人者有之;因争强好胜而伤人闹出官司者有之;恶意制造事端陷害别人者有之,诸如此类现象,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从自身方面讲,不正是心理素质太差的缘故吗?如果这些人在遇到挫折时能调控好自己的心态,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有刘禹踢的那种豁达乐观的襟怀,那么我们的生活中该减少多少烦恼,该有多少人生悲剧就不会拉开序幕了。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课后有学生和我交谈时说到,刘禹锡受那么多磨难还对生活充满信心,真值得我们钦佩。可见,通过欣赏诗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颇有成效的。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著名的作家雨果曾说过:“字母、数字、音符使人们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人类的文明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音符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音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时展的需求,也是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素质教育融合进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钢琴听力训练中的音乐素质教育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听力训练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听力主要是指个体接受声音,辨别声音的能力,钢琴教学作为一门听觉艺术教学,听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钢琴听力训练过程中,进行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钢琴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听音能力,很难辨别出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高低音,也就容易造成听音、看谱、弹奏之间的配合混乱,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钢琴弹奏的效果。因此,在钢琴听音训练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将听音训练贯穿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在听音训练的第一阶段,要对三个简单的分辨音的高低进行训练,教师在实际的训练中,只需要将钢琴音弹奏出来,不需要给学生说出具体的音符,学生就能辨别出来音的高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到循序渐进,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高概念。其次,要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进行听单音训练,当学生对音高有了一个准确的概念之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听单音训练,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力,在开始训练的时候,要选择相邻的音让学生进行辨别训练,随着学生基础不断的积累,可以适当的扩大音域范围,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唱音训练,不断增大强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最后,要进行变化音训练,适当的增加音群训练,在学生听音的基础上,进行升号、降号训练,增强学生的听音记忆力,同时,在听音训练的过程中,要将听音与视听唱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听音训练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钢琴曲谱学习中的音乐素质教育
在钢琴教学中,在听音训练之后,就需要对学生的读谱能力进行训练。在读谱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读音,还要对钢琴弹奏的指法、表情记号、连音、调音等标记性的音符进行学习,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在钢琴曲谱中标出的休止符、表情记号等标记,学生在实际的弹奏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些东西,因此,教师在实际的钢琴读谱训练中,要重视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弹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对各种标记的学习,深入体会和理解曲谱所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钢琴弹奏表现力。同时,在钢琴曲谱训练过程中,还要对曲谱的速度记号进行学习,学生要在实际的钢琴弹奏过程中,掌握弹奏节奏的快慢,不能任意加快或减缓弹奏速度,确保整个曲子的弹奏速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钢琴旋律弹奏中的音乐素质教育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的弹奏旋律也是需要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对于相同的钢琴旋律,由于弹奏个体的不同,所弹奏出来的听觉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钢琴旋律弹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指法,还要能将曲谱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进行唱谱训练,教师进行唱谱,学生进行弹奏指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曲谱情感的理解,加深学生旋律弹奏的情感表现张力。教师在旋律弹奏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手型、指法、手腕等部位进行强度训练,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可以对钢琴曲谱的强弱音进行对比教学,增强钢琴弹奏旋律的高低起伏,加深学生对曲谱的理解,使整个钢琴弹奏旋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钢琴作品分析中的音乐素质教育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与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密不可分的。在钢琴作品分析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钢琴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还要了解到作曲家的生平概况,这样才能深入的了解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在实际的钢琴弹奏过程中,才能加深学生对作品弹奏的情感表现张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对钢琴作品的调性进行分析,曲式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曲谱结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曲谱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作品弹奏时的情感表现张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音乐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能将钢琴教学与素质教育更好的融合起来,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进行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罗玲芝.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