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电网智能输电方面
应用于控制调度、传输数据、继电保护等方面的电力通讯技术,既包括输电、视化的监测以及安全预警等方面,随着用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发电机发电能力的提高,给输电线路的可靠性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在实现远程输电过程中虽然需要消耗的电能巨大,但是通过对跨区域输电装备的调整,远程输送电能的能力逐渐加强。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通讯方式,来满足智能化电网中高压骨干网架的构建,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优化。对于电力通讯的调度需要对其进行实时预警、和节能电量采集等,采用远距离、低消耗、高效率的方式使电力通讯的输电方面在智能化电网中更广泛的应用。
2电力通讯在智能化电网中的背景
电力通讯以传输、交换、接收等形式,作为智能电网的神经系统,建设智能化的智能化的设备,在对于智能电网建设与设计方面高压电网与电子原件存在密切联系。对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电力载波、微波通信是我国在电力通信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的方式,由于对电力需求、电力系统的不断增加,我们所采用的电力系统的容载量不断扩大。光纤通信作为当今社会的基础网络,已基本覆盖来自“四面八方”的通信传输网以及各级变电站。从明线、同轴电缆到光线传输,从横、到程控交换到数字通信,电力通讯以成为智能化电网的神经中枢以及业务交流的基础。
3智能化电网中的电力通讯的发展道路
为保证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转,智能化电网中的电力通讯技术支撑起体系、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应用体系,对于输电线和电力线的信息传输需要提高焦点监测的技术以及线路寿命管理。为了实现标准化、数字化、状态化、网络化等的网络支撑,需要对输电线路状态监控予以支持、对于线路安全体系的建立予以肯定。以智能化电网的各个领域为基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出智能化电网中的电力通讯的发展方向。
4结语
如果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给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建立语言与物品、数与形、色彩与形体、文字与环境的联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声画并茂促兴趣「激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例如《看月食》一课,在讲日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也就是课文的第4自然段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的变化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动画边注意听与课文匹配的解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彷佛把他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天体之中,强化了第一信号系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表像,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缩短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彩图排序促智能「转化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学获得知识的前提。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
在讲《看月食》一课时,我事先通过计算器设计了显示月亮形状及颜色变化的七张彩色图片,然后打印出来,课前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学生经历声画并茂的初步感知后,启发他们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准这段话中写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月亮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把七张彩图按顺序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读书也读得分外专心。在认真阅读、找准关键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摆图了,大多数同学摆得又对又快。
运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的现象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多种感官同时激活,进行观察、阅读、思考、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语言文字,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三、文字显示促过程「强化
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将知识结构「硬塞给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不是让学生铭记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某些结论,而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把七张彩色图片按顺序摆好后,我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打出第4自然段文字,然后请学生板演,并让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找出的显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下加点。诱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比较,找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到小的,并指出,正因为有些同学专心读书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所以摆图又对又快。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懂得结论的获得应以本为本,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第4段课文,既方便了板演学生,又直观地给在座的学生演示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习过程。
四、综合运用促理解「深化
学生搞清了月食开始时月亮样子的变化,是否真正读动了课文的这部分内容呢?我看并不尽然。于是我先请同学们观察7张彩图,看看月食开始时除了月亮的形状在由大变小地变化,还发现什么也在变化?学生很快发现月亮的颜色也在由明到暗地变化。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从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中找出写月亮颜色变化的字、词,学生不难找出开始是「玉,最后是「红铜色。然后我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亮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直接找文字屏幕上的句子回答,学生又顺利找出是「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我再一次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开始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看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月食开始时的景象。
【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材 教学 问题 途径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和文学史的学习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文学理论基础,上述课程也很难真正学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文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却普遍不理想,“学生明显地感到课堂上的文艺学教学知识僵化,脱离实际,它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文学理论的教学直接关系到文学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没有好的教材,难以会有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所以,充分认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了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学理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拼凑痕迹过浓
在我国,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实际上文学理论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国外情况也大致如此。我国的《论语》《孟子》《老子》《文心雕龙》等著作,里边包含了很多文学理论思想;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等著作也都包含了太多的文学理论思想。如果把古代的、现代的文学理论思想都塞进文学理论教材,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实际上我们却经常发现,在文学理论教材中充斥着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甚至是后现代的各种文论思想。再看看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在小学、中学里不只学语文,还有其他课程,他们怎么能一下子接受这么多在他们看来有些枯燥甚至有点古怪的文学理论呢?
2.学术术语过多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学术大量涌入,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实证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理论在我们的社会科学领域随处可见,这些理论的引入必然伴随着大量学术术语的出现,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再加上中国古代文论的术语,如意象、意境等,我们的文学理论教材简直就成了术语的海洋。这种现象正如曹顺庆所说:“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论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这些术语当中,有些极为深奥,还有一些含义本身就很模糊,这就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教学效果不好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
3.缺少对现实的关注和阐释力
现实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也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过往的文学理论对今天的文学是否适用总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和讨论的问题。今天的文学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其中以网络文学为最典型。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与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问题是需要文学理论做出回应的。在国内的文学理论界,专注于这一问题研究的人很少,相关的理论著作更少。童庆炳说过一句很有启示的话:“过去文学理论只关注现实主义,不关注现代主义。实际上现代、后现代都要关注,各个方面都要照顾到,这样才完整。”我们的文学理论缺的就是对当下文学的高度关注,更没有提出一种新理论阐释当下文学和预见文学的未来,这种新的理论可能是有错误的,但却是应该有的。
4.缺少人文精神
“文学即人学”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文学也确如高尔基所说,始终是高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而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如果说读文学作品能让人感受到生活,那么读我们的文学理论教材却经常会让人感到枯燥。我们的文学理论教材过于强调理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没能很好地与活生生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接受相联系,没有把人文精神作为文学理论的一种自觉追求,从而导致了知识的拼凑、术语的泛滥。这种教学“实际上成了一种泛文化教学,它提供了不少知识,但缺乏了人文关怀”。
二、文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灌输,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教材是知识和术语的汇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灌输式教学。平时教师忙着解释各种理论和术语,学生忙着记笔记;考试时学生忙着背书,教师忙着出题、批卷子。考试过后,大多数学生头脑中还能留下来的知识所剩无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听不懂,没兴趣,甚至会产生文学理论没有什么作用的想法。即便有些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也会因为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而无法实质性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重点不突出,缺少兴趣培养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课程正式诞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相关知识却是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在这几千年里累积了大量的知识,要在一门课里涉及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由于大部分文学理论教材追求结构的系统性、知识的全面性,知识容量过大,重点不够突出,这种状况自然也导致了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文学理论是中文专业中很抽象的一门课程,理解难度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很难学好的,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无法达到。
3.缺少对现实的关注
理论应该关注现实,不关注现实就会逐渐失去读者,失去话语权。当今文学理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对现实的关注度不够,对现实的阐释力不够。这种缺陷既表现在教材中,也表现在教学中。在文学理论教学中,缺少对影视的关注、对文化热点的关注、对流行音乐的关注,而这些都和文学理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种种联系,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由于缺少对现实的关注,有些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厌倦和不满。
三、提高文学理论教学效果的途径
1.对教材进行融通处理,突出重点
鉴于上述文学理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突出重点。首先,砍去过于晦涩难懂而又不是必须介绍的内容。其次,对于在以后课程中会重点讲解的内容,只做简单介绍,以免不同课程的授课内容重复,如文学理论教材中涉及的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内容。再次,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发生和文学创作等内容要重点讲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可在保证教学目的不变的前提下,以恰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为切入点,自然过渡到文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文学理论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下观看某些文学性较强的电视剧或电影,在课上讨论其中与文学理论有关的内容。另外,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有切身感受的问题,比如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师生之间交换意见。通过上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一定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关注现实,展现人文关怀
文学源于现实,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实践的总结,所以,文学理论和现实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当下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甚至是文化现象,在对这些文学作品、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中,展现文学理论的阐释力,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理论的应用性。文学理论不外乎社会、作家、作品和读者几部分,这几部分都和人生有着种种联系,在讲授理论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领会到文学理论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5).
[2]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
要想从根本上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就需要从实践教学管理、实训教材建设、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四个方面做起。
1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来讲,实践教学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尽可能去完善这一管理体制,进而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在教育界稳定立足并发扬光大。由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只有能充分适应社会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教育专业改革中经久不衰。就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教学安排,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和毕业实习等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灵活结合,在坚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
2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对综合知识理论的传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专业实训。专业实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在日后酒店管理工作中的能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要想让学生切实掌握酒店管理方面的技能,必须加强专业实训教材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并得到锻炼的有效方式,促进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的高低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酒店管理行业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凭借扎实的技能,出色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实干型人才,这些能力在专业实训教材中都会得到体现。学生只有充分重视专业实训,才能让自己的实干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做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能力的准备。
3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行业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衡量高职院校输出人才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已经不再是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代表,社会更需要的是实干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时尤其应该注重这一点。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创设并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对实干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确保满足酒店管理行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4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
社会对优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优质人才不仅仅只局限于高学历或高技能,各方面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才是最受欢迎的优质人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出于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符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发展日益壮大的酒店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酒店管理行业的闪光点,更深刻地认识到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意义所在,以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意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强烈职业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也是影响酒店管理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环节。
二结语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能力,集中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四种思维品质中。由于思维深刻性品质在培养上存在突变期,又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四、四式”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
二、目标
该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品质,掌握自能阅读的方法。
三、结构序列
1、表意理解阶段:粗读感知模仿训练。强调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及有要求的默读。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感,调动思维。
2、内涵理解阶段:细读生疑变式训练。要求学生在默读或朗读中不断生疑,开展讨论。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3、整体理解阶段:评读概括综合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议边听,边听边评。概括全文中心。用电教媒体培养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4、创新理解阶段:点读拓思引申训练。挖掘可发散思维点或在有争议处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产生新意。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把握文章整体,深入理解内容。
“四读”和“四练”构成了阅读教学课程,故称“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四、实现条件
1、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2、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教师需事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指导意义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4借助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师生处于协作关系。
五、特点
1、该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明确提出了内涵、整体、创新三种较高的理解水平作为学习和教学目标,教师指向明确,学生的学习构成梯度。
2、该模式强调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职业养成;职业素养
一职业素养教育提出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省教育厅一直强调职业教育需要以主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增强人才吸引力为主线,以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为导向,做精、做强、做特。因此,提高职业院校的基础教育能力,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形态和办学形态,以现代服务专业群为依托,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服务的影响及辐射,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服务西南部地区的能力已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办学的总体目标。据调查显示,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自认为高考没有成功,或没有参加高考,不得不选择上高职高专。高职院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虽不至于自暴自弃,却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学生培养成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指人们对社会各方面事物正确认识程度的高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对大千世界方方面面的事物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知、理解,同时具备比较好的适应能力,这个人就是具有高素质的,反之就是低素质。我们培养和提高这种素质的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并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这样两个故事,故事一:我校某班同学在完成当天实训任务后,会把各种物品摆放整齐,并把各个工位的卫生打扫干净。问:你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学生答道:老师要求的,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按照要求分组做好这些扫尾工作。故事二:另一班的同学在完成实训任务后什么也不管就走了。问:你们为什么不打扫卫生?学生答道:这关我什么事,我又不负责打扫卫生。又问:那你们老师要求了吗?学生说:老师好像说过,但他又不检查。学生的回答多么令人深思啊!如果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那将是多么的可怕。
三如何提高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水平
1.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需要知道,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院校就应该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开设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这方面,瑞士洛桑学院就做得很好,它将所有的课程分为三类:理论课、实践课和语言课,并和国际知名酒店企业一道对各类型的课程定期进行更新设置,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其实就是酒店行业的服务意识。它是酒店的所有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观念。很多职业学院一直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实习或者毕业择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学管理的,不用从基层做起,结果却是要当服务员,巨大的落差使他们离开了酒店,选择其他行业。2.强化职业素质教育。酒店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从根本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越高,成功的机会越多。一直都有这么一句话,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目标中,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教学项目的实施中结合酒店实际案例,潜移默化地树立同学们的职业忠诚度,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同时增加心理学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行业内的实践活动,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这样他们的学习也会由以往的被动式转为主动式。3.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说到,有的学生自觉地在实训结束后整理现场、打扫卫生,而有的学生则没有这个行为意识。为什么?习惯的养成也是教育,而这种教育不能是三尺讲台上的说教,而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就是在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甚至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强调,反复提醒,长期训练,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从而成为一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用酒店行业的员工守则作为标准,合并到学生守则中,与同学们的“经济效益”挂钩,譬如奖学金的评比等。这样既能激发讲究礼仪、文明行为的自觉性,又能无形中养成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将职业道德与操守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使其从心底能够接受其中的道理。4.建设有效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价体系要有激励功能,对个人如此,对团队也应如此。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多元的方式,不再以传统的考试打分来进行。如德国一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最后的实习成绩是由企业发放的奖金金额来确定的。
总之,现代职教体系中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好的素养教育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顺利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职场精英,甚至优秀的企业家。而他们作为正面的引导又将带动更多同学的成长,从而使我们的职业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寓传道于授业解惑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水融。
作者:李飞甫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在酒店管理类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参与体验型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了教学内容,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常见的参与体验型教学模式主要有:
(一)创设参与体验型课堂
由于酒店类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其课程设计主要以工作场景的再现为主要特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主要依据岗位流程确定教学项目,并在教学过程中以酒店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为重点,例如在传授鞠躬、行姿、引导等时教师通过现场演示和学生现场示范等方式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通过分组将学生分为顾客和员工等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来强化对岗位工资要领的认识。这种近似于生活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既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知识等理论方面的理解,又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实景体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仿设置酒店实景,诸如客房礼仪服务、餐饮礼仪服务等,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实景体验真实感。此外,在节假日或课外期间,教师安排学生参观附近几家星级酒店,对酒店经营状况、规则制度、经营特色以及相关礼仪服务等进行学习,这既开阔了学生们眼界,又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了学生们实景体验学习质量和效果。通过实景体验教学,学生们通过轮岗学习体验,既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又充分的促进了学生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性。
(三)模拟体验教学
受教学环境限制,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酒店环境进行真实体验学习。为解决此问题,学校通过极力模仿和建设真实酒店场景,教师通过在模拟酒店环境中进行教学。在模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指导学生按照各自角色特点进行模拟真实场景工作。教师通过打分考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种模拟真实体验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们对酒店业务功能和各部门业务操作流程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们业务实践操作技术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参与体验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对参与体验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协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其实施方法主要有:
(一)倡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活动,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面向学生以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因此教学设计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酒店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酒店参观学习,使其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习酒店管理章程、员工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形式,主动提出疑问,为后期课程设计提供素材,这可有效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们主体地位,倡导其积极参加讲课评课活动
在讲课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制作课件,将前期准备的课程材料通过图片或视频方式对课程主题进行讲述,既增加了师生间互动性,又有利于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在评课活动中,这里的评课不仅仅是点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主要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主要包括互评、自评和学生评价老师三方面。评课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们培养理解、宽容、尊重和欣赏的情操,而且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引导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
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面对问题进行自我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可提前为自己定好位,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有利于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倡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程评价和课程考核设计
传统课堂考试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为此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革。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其中,通过采用课件演示、社会调研、实训活动、课堂表演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评。此外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考核措施,促进了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小结
试看近年来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关于成语的试题情况:
(附图{图})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成语的数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测试内容,除了成语的字形、字音、含义以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结构方式、成语的出典和成语的辨析运用等方面。由此可见,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成语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归纳,以指导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音、形、义,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一、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生。“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二、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汗流浃背”形容出汗很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浃”是湿透的意思,就不会把成语写成“汗流夹背”了。“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作“头”;“装腔作势”中的“势”,是姿势的意思,不能写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寻求的意思,不能写作“证”。89年高考试卷中的“明察秋亳”,91年试卷中的“淋漓尽至”,92年试卷中的“貌和神离”、“迫不急待”,93年试卷中的“直接了当”、“名列前矛”、“好高鹜远”,94年试卷中的“不径而走”、“神采弈弈”、“妄费心机”、“磬竹难书”、“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这些成语的确切含义,那么就会明白这些加点字都是错别字了。
如何辨析成语中的形、音、义呢?
首先,要防止望文生义。在四字成语中,每个字都是意义单位,但它们之间决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它的意义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单单按字面理解。如“高屋建瓴”中的“建”,是倒水、拨水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不刊之论”中的“刊”,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心,现多指尚能使人满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登”,把“差”理解为“不好”,“强”理解为“勉强”,那跟成语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其次,要细细辨别同形异义词。有些词,在不同的成语中有不同的含义。“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错、失误”的意思,而“爽心悦目”中的“爽”是“舒服、轻松”的意思。“投笔从戎”中的“投”是掷的意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体投地”中的“体”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体力行”中的“体”是体验的意思。
三、剖析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分析掌握成语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造句功能,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成语的语法结构与词组是相同的。它的结构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并列关系:高瞻远瞩、层峦叠嶂、云蒸霞蔚、分门别类、博大精深。
偏正关系:中流砥柱、揭竿而起、默默无闻、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主谓关系:言者无罪、短兵相接、鞭长莫及、胸有成竹、鹏程万里。
动宾关系:置之度外、包罗万象、粉饰太平、混淆黑白、崭露头角。
连动关系:拍案叫绝、负荆请罪、刻舟求剑、量体裁衣、饮水思源。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调虎离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化险为夷。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又分别有几种情况。
在并列关系中,“多快好省”四字都是并列的,“隐恶扬善”是动宾+动宾,“残羹冷灸”是偏正+偏正,“家破人亡”是主谓+主谓。
在偏正关系中,“弥天大谎”是定语式,“慷慨陈词”是状语式,“巧夺天工”是补充式。
四、赏析成语的文言特色
绝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因而保留了许多文言特色。
有的成语保持了文言中实词活用的特点,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鼓作气”、“衣冠禽兽”,名词作使动用法的“汗牛充栋”、“祸国殃民”,名词作意动用法的“草菅人命”、“幕天席地”,名词作状语的“天长地久”、“草行露宿”;动词作使动用法的“闭花羞月”、“生死肉骨”,动词作意动用法的“是古非今”;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扬长避短”、“拈轻怕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厚此薄彼”,形容词作使动用法的“丰衣足食”、“光宗耀祖”,形容词作意动用法的“不远万里”、“不耻下问”等。
有的成语还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式的“时不我待”、“何去何从”、“唯我独尊”、“马首是瞻”、“唯利是图”,状语后置句式的“持之以恒”、“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运筹帷幄”等。
五、品味成语的修辞手法
不少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成语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怀瑾握瑜”、“望穿秋水”、“铜墙铁壁”运用了比喻,“青梅竹马”、“布衣之交”、“蓬筚生辉”运用了借代,“饿莩遍野”、“铺天盖地”、“囊括四海”、“怒发冲冠”运用了夸张,“满招损,谦受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运用了对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用了对偶,“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可忍,孰不可忍”运用了反问。
有的成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雷声大,雨点小”就同时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六、探究成语的出典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通过探究成语的出典,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文史知识,扩大眼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夸父追日”来源于《山海经》上记载的古代神话,“狐假虎威”和“揠苗助长”分别来源于《战国策》和《孟子》所记载的寓言,“睨柱吞赢”和“图穷匕见”分别出于《史记》、《战国策》所载的关于蔺相如和荆轲的故事,“世外桃源”和“海阔天空”分别出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唐僧玄览的诗。
七、指导成语的运用
学习成语在于运用。指导学生用成语造句,或把几个相关的成语连缀成文,或把成语用于习作之中,或以成语命题作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而且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生动形象。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现以《桂林山水》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欣赏桂林山水形象美。
《桂林山水》语言优美简练形象,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据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借助于多媒体,让观察栩栩如生的桂林山水风光,通过娓娓动听的导语,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准观察的重点,把学生带进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近处的绿水、小舟,江底的沙石,水中的倒影;远处千奇百怪的峰峦,山间的绿树红花,空中迷蒙的云雾。这样使学生的情感逐步与作者的情怀产生共鸣,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是单纯的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和情操论文服务。
二、剖析重点段,领略祖国的语言美。
课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安排在两个结构相同而又严谨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现在一个排比句中。这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段学文之法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略祖国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细腻的好课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作者写漓江水用了“静、清、绿”三个词。我适时品评:流动的漓江水为什么说“静”呢?使学生意识到“感受”一词重要。文中的三个“真”字,如把它换成“很、太”等词又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真”是“的确”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学桂林的水“真绿”时,我让学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实物)再问,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说明什么?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漓江水的“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清”用“无瑕”来形容。教学山“奇、秀、险”这一特点时通过幻灯片、看实物,进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语准确。
三、指导朗读,感受作者情感美。
《桂林山水》语言简练,生动优美,抒发的感情纯美。如何使这种感情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通过有感情朗读去揣摩品味课文,使学生受到美 的熏陶。教学时,采用跟录音轻读,听老师范读、引读,全班或小组齐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指名个别读。指导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领会每个特点朗读时的声调和语气论文服务。如……真静……“一句用轻读,给人以幽静感觉。如……真绿……”一句用响亮志,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读后,师生共议,反复朗读,直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
四、诱导想象,体味自然动态美。
《桂林山水》所描述的优美意境是“山青、水秀、人怡”。意境之美,除朗读感受外,更重要是联想,想象,再现形象化的意境图像,让学生陶醉于迷人景色中,达到最高境界——人在画中游。如教完本文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师生遐想,游览山水,伴随优美的乐曲,观赏长幅彩色连动山水幻灯图。老师边播放幻灯片,边以满怀赞美之情旁白:小船……慢慢行驶。……哇!这里的水真清啊!可爱的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游览”中,学生看、想、问,把观察、复述、描绘、质疑熔为一炉,化静为动,见影生情,创造了愉悦环境,既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