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涉及多项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
据笔者了解,早在《意见》出台之前,北京就已充分认识到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并推出多项政策。
2009年一年之内,北京市就合同能源管理推出的相关政策就包括:《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北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而在一系列试行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积累了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的经验,同时也在具体细则的制定中为的《意见》提供了参考。
随着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和激励机制的出台,北京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北京节能服务市场特点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投资360.37亿,总产值587.68亿,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碳。在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石油化工等26个行业中2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实施5500多个节能项目,与2008年相比同比增长40.83%,其中EMC增长67.37%,华北地区占全国41%。可见,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中。
1999年,北京就成立了最初的全国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之――源深节能。历经十年发展,北京市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整体实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积累了相当多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验,尤其是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众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主流节能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工业节能,分别占40%、30%、30%。过去几年中,曾经作为工业中心的北京为节能服务企业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工业节能市场,早期出现的节能公司都来自于工业节能领域。由于市场启动早,技术先进,工业节能的实力公司大多集中在北京。最大的如北京神雾热能,一年能做到20个亿的规模,它也是全国最大的节能技术公司。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集体外迁,北京的工业节能市场越来越小,从2008年起,很多原来100%做北京市场的企业开始将重心放到了外地,部分开始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方面开拓。
就目前来说,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领域并没有开放。比如北京每年天然气总消耗量为50亿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1.95元的价格来算,天然气改造节能北京每年有大约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而目前只做了不到5%。再如北京的办公用楼能耗巨大,而节能改造状况不到1%!
如此大的节能市场和空间,使专家断言: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可能孕育几个长治久安的大产业:太阳能、LED、节能电机。
与前两者相比,北京的交通节能市场几乎处于空白,当前主要以意识节能为主,但实际有很多节能领域仍未启动。比如广东有几家汽油、柴油节能的公司做得很好,在技术上处于领先,而北京在这方面仍未起步;再如上海的交通节能做得很好,多与当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有关,北京的汽车工业发达,但仍未很好地将产业规划与节能规划相结合。
由于北京的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些项目几乎不需要技术,只需要做好管理就能轻松节能10%左右,比如热力领域,80%的项目不需要技术,仅有不到10%的项目需要技术。由于进入门槛不高,早期涉足节能市场的企业获益颇丰,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将盈利所得投入技术研究,以期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北京的节能公司90%以上业务主要在外地,倚靠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公司在外地纷纷抢占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很多有可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节能公司,这点与美国的状况极为相似。美国全国性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占22%,但其收入份额超过四分之三。
北京的节能服务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服务型公司(国外多为此类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多为轻资产快增长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营业额多为几百万元,70%为建筑节能公司,目前,资产规模超过千万的仅有十余家。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近两年来,以IT技术介入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很多公司呈现爆发性增长,因其能够迅速做大,占据产业链高端,这类公司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北京服务型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北京诚信能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前不久就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第二种是产品型公司。这类企业多为制造型企业,以LED、光热、节能水泵和电机为主,这些公司在对市场销售产品时多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使他们产品销售方面获利更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这类公司,除了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在北京拥有一定产业基础之外,其他都是零星发展,不成规模。这些企业的IV-大多在外地,在北京做集成。比如华清集团、清华同方等是这类企业的佼佼者。
第三种是大型国企转做节能服务。最早进入的有中节能、京煤、首钢、中石化、中铁等公司等,近年来也有民营企业加入,比如新奥、中兴通讯等。这类企业在各自领域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和行业技术,具有成为行业节能巨头的潜力,但他们大多只做自己本行业内的节能。由于本身不掌握太多节能技术,他们多与第一类公司合作,吸收优秀技术和产品,在自己领导下,垄断本行业或者本领域的节能服务项目,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引人注目的是,这类企业虽然刚刚起步,在行业内占比还比较低,但资金雄厚,实力不容小觑。比如中兴能源投资在20个亿,其运作方式类似于日本的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在日本,产业资本直接做金融,比如产业资本可以直接投资很多钱用于楼宇改造。对于容易产生纠葛的建筑物,有实力的产业资本可以直接买断,等改造完后再进行卖出或出租。
资金短板
一直以来,资金瓶颈都是节能服务商们的短板。一般情况下,节能项目的实施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事先垫付资金采购和安装节能设备,如果项目多,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际金融公司(IFC)与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签署了IFC框架协议,为节能企业提供项目贷款,共做了128个项目,贷款金额40亿。但这对于越来越庞大的节能服务企业队伍来说,也是杯水车薪。遗憾的是,IFC的贷款同样需要节能企业对单个项目的投入超过20%,且会优先考虑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项目,帮助不大。
此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节能融资市场很少涉及,即便是做得最好的兴业银行,其业务也并未以北京的建筑节能为主,大多是南方的工业节能。
国外节能服务企业一般是靠私募基金来获得支持,这要求企业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有技术专利、创始人对公司有控制力、清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这又让大部分中小企业望洋兴叹了。与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更加看重企业的未来,因此,北京也有一些规模小的节能服务企业获得融资。比如青云创投投资佩尔优节能技术公司的时候,佩尔优资产不到200万;而北京惠德时代节能公司获得的第一笔融资,使他们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公司摇身变成5000万的大公司,靠的正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WYDE能效管理专家系统。
除了贷款和私募,融资租赁也是一些节能公司常用的融资方式。经过了青云创投,西门子创投和联想创投联合投资的两轮融资之后,佩尔优一直靠金融租赁来解决暂时出现的资金困难。尤其是对于产品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节能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不用付款就可以先行使用设备并产生效益;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购买设备,不降低企业原来的融资能力,对于生产型的公司来说,可以一次性回收资金,提高现金回收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针对北京的市场状况和企业构成,今后在北京比较有潜力的融资模式是项目贷款和金融租赁。前者适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后者适合节能产品公司。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可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进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或者将其曾经完成的项目的未来收益进行打包抵押给银行,以获得下一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如此滚动,企业不仅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节能改造,还能利用银行贷款使自己的规模不断壮大。
成果转化仍需加强
从国外节能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北京现有的管理创新的市场必将过渡到技术创新的市场。目前国际知名的节能公司,无一不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而目前国内很多节能服务企业所“集成”的产品和技术,大多依赖于国外节能企业的提供。
国内的很多节能服务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而国外节能企业起步大多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他们没有资金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因此,目前国内节能行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大部分依靠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
实际上,目前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具有领先性的企业或者做得很大的企业,创始人大多是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下海,或者依赖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比如奥天奇用于供暖的蒸汽换热装置――激波加热器,就得益于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再如清华阳光的专利多受益于于背后清华大学的雄厚科研实力;碧水源的创始人原本就是中科院系统的,下海时就有专利在身;硕人海泰和清华同方均与高校合作,以高校技术为依托才能不断壮大。
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与效率极为不协调,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技术仅占5%,而美国是20%。目前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若想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从专利技术评估到领导签字,再到走完财务部门审批及招拍挂等一系列程序,最少需要6个月时间;此外,目前财政部将所有无形资产规定为国有资产的政策太过严厉,而国外实践表明,将技术转移权利下方给院校和科研单位更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在这方面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发展风电时,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胎死腹中的教训。目前,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一直依赖进口,且费用不菲。而早在几年前,中科院电工所就已经突破该项技术,由于不懂得如何将专利私有化,致使技术一直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中国也一直没能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
在这方面,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应该对专利和企业的可持续研发进行扶持。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一手催生了“硅谷”,被称为“技术转移直通车”的OTL(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是功不可没的。目前OTL模式已经成为美国各大高校专利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普遍运作模式。
【关键词】 节能服务商; 合同能源管理; 应收账款; 报表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6-0057-03一、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与会计反映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具有综合性且专业的节能服务商(ESCO)应运而生。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节能服务商往往是设备制造商或者主要经销商,通过这种业务模式可以带动核心设备(或部件)的销售,还可以通过搭配技术输出,带来顾问咨询业务的额外收入,通过能分享大部分的节能收益来获得除了设备销售与技术型劳务输出外的额外收益,该收益来自用能方节约的能源费用分享。
作为交易对手,用能单位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在不增加企业支出的情况下实现节能改造,免费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用能单位还不需承担项目资金投入和实施技术风险,可安享节能收益,获得无风险回报;在双方约定的分享期结束后,还可以获得节能服务商实施改造时安装的节能设备,免费独享设备余值及其随后带来的全部节能收益。
(二)节能服务商的会计核算方法
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给节能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会计核算的发展相对滞后。现行会计准则是2007年开始执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个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但其中没有一个准则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业务模式。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是小微企业,较多采用更早的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些制度和准则也没有对此作出规范。因此,近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蓬勃发展起来后,节能服务公司的会计处理各行其是,缺乏横向可比性。据不完全调查,在银行申请融资的大部分节能服务公司中,主要的核算方法有根据各年应分享的节能收益逐年确认收入和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确认全部应分享的节能收益两种。它们带来的结果就是,节能服务商财务报表上反映出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而其他流动资产与货币资金较为匮乏。
根据各年应分享的节能收益逐年确认收入的节能服务公司同时处于节能收益分享期的项目往往多达数十个,每年初账面应收账款余额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出于所得税纳税的考虑,他们在提供节能改造时投入的设备等所有初始投资应视作其固定资产,后续各年初将当年按合同约定应分享到的节能收益作为营业收入,同时借记应收账款,而每月或者每季度实际收到节能收益款时,再减记应收账款,同时增加银行存款。这就形成年初应收账款增加,而年末随着收款逐步实现后应收账款减少至接近零余额的情形,在接近年初与接近年末之间形成较大的余额反差。每年平均数千万至上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常常表现为公司账面金额最大的资产项目。
按照项目竣工验收后一次性确认全部应分享的节能收益的节能服务公司,通常节能收益分享期在3至5年左右,且单个项目各年分享的收益总数额不大,一次确认收入省去了逐个项目逐年确认的繁琐,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尽早实现大额的账面营业收入,也可将公司总资产规模尽早做大,在形式上优化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当每个项目被提前至项目竣工验收时确认了全部合同期内应分享的节能收益时,单个项目的合同金额可高达千万元或数千万元,而一个实力尚可的节能服务商,每年可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约数十个,同样会形成账面数千万元或者数亿元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而且这些应收账款的账期与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约定的收益期限一致,长达3至5年,形成实际上流动性较低但数额庞大的账面资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节能服务商的影响
节能服务商在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往往需要在改造或新建项目建设期资金先行垫付,在随后的节能效益分享期逐步收回,显示出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较短、节能收益分享周期长、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比重较大等特点。这些资产通常金额占比较大,会导致降低整体流动性和资产质量下滑的不利后果,也不利于公司盘活资产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一)项目前期投资需大量资金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节能服务商在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竣工前,其投资额主要以基建与设备购置的形式计入财务报表“在建工程”项目,竣工后即转入“固定资产”项目并存续至项目分享期末(一般5至10年),同时节能服务商开始节能收益的分享,产生合同能源管理收入。节能服务商投资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大量变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大幅降低公司的流动性。
(二)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大而回款缓慢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竣工进入收益分享期后,节能服务商在各会计年度内按节能收益分享周期分别确认营业收入,但付款很可能约定在年末;部分节能保证型合同约定了固定金额的每期应分享节能收益,这些收益在年初即可一次性确认为当年营业收入,同时记入应收账款,分享期内各年均如此。如果节能服务商投资的项目较多,其账面积累的应收账款金额较大,收款期往往靠近年末;随着年度推移,节能服务商新投资竣工的项目更多,其账面每年的应收账款随之快速增长,影响了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给报表使用者带来公司应收款管理清收不力的错觉。
节能服务商购置设备等原因导致资金大量占用可以通过租赁或者按揭等方式解决,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但其不断竣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分享收益在账面形成的应收账款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导致财务报表的资产质量变差的错觉。因此,改善节能服务商报表结构,应收账款出表成为较优的选择之一。
三、报表优化的应收账款转移
通过应收账款转移出表,可实现节能收益分享期节能收益的提前实现,显著提高经营业绩,可以在分析相关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约束的基础上,探讨节能服务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应收款出表的可行途径。
(一)相关会计准则的约束
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属于金融资产。因而,所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都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来核算。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中的节能服务商去应收账款,使其出表,主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其有关规定。
1.金融资产转移的实质依据
节能服务商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终止确认,是指将应收账款或金融负债从节能服务商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
节能服务商在判断是否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时,应当比较转移前后该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及时间分布的波动使其面临的风险:(1)节能服务商面临的风险因应收账款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节能服务商已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如不附任何保证条款的应收账款出售等;(2)节能服务商面临的风险没有因应收账款转移发生实质性改变的,表明该节能服务商仍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如承担全额补偿责任等。
节能服务商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是否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区别处理。节能服务商在判断是否已放弃对所转移应收账款的控制时,应当注重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实际能力。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应收账款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的,表明节能服务商已放弃对该应收账款的控制,节能服务商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应收账款;节能服务商未放弃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程度确认有关应收账款,并相应确认有关负债。
2.金融资产转移的主要形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转移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节能服务商将收取相关应收账款现金流量的权利转让,由受让方自行收取;另一种是节能服务商虽然转让了相关应收账款,但具有代受让方收取该应收账款现金流量的义务。
3.金融资产部分转移的确定
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部分转移出表时,尚未明确可以将该应收账款在时间序列上分割分段转移出表,目前仅允许三种情形:(1)将应收账款所产生现金流量定、可辨认部分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转移等;(2)将应收账款所产生全部现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合计的一定比例转移等;(3)将应收账款所产生现金流量定、可辨认部分的一定比例转移,如节能服务商将一组类似贷款的应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转移等。
(二)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转移的建议
1.应收账款转移的利用平台
由于节能服务商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毛利水平通常较高,可以容忍相对较高的融资和应收账款转移出表成本。理论上,愿意受让应收账款的商业银行、租赁公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投资基金等都是可行的交易平台。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央企旗下的节能服务商,大多注册资本与资产规模也偏小,单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金额也不大,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尚未充分壮大。目前仅有租赁公司与部分投资性保理商参与受让节能服务商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创新超前的商业银行当前也仅停留在运用该应收账款质押为节能服务商提供信贷融资,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与投资基金也仅有类似的零星融资支持,尚未有创新产品受让节能服务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使其转移出表。
2.应收账款转让方式的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和第23号已分别就节能服务商应收账款账面确认、计量与转移进行了约束,在应收账款转移判断依据、主要类型与部分转移等方面进行了较细致的规定,既有终止确认与不终止确认的情形,也有需要进一步计算确定的较模糊情形。
根据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下两种方式可以明确地作为节能服务商进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收账款转移出表的路径:(1)卖断式出表。节能服务商几乎完全放弃(95%以上)对相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部分享期内的应收账款控制权并在转移出表期间不承担任何信用损失赔偿责任;(2)约定以公允价值回购式出表,节能服务商在应收账款转移后只保留了优先按照公允价值回购该应收账款的权利的(在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所转移的应收账款出表。在转入方到期有以公允价值出售意愿的前提下,为了控制节能服务商到期不回购出现潜在道德风险等,可以将节能服务商出表时的出表对价充分降低,保证其未来回购动力。
除此以外,根据准则的要求,还可创新地提出更有利于转入方权益的出表方式,即保证转入方出售该应收账款的能力方式出表。此时,节能服务商采用代收款方式转移应收账款,保证受让方具有出售该应收账款的能力(但不一定是全部控制权),同时与节能服务商签订一份财务顾问协议,该协议基于受让应收账款项目对应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发生履约风险时,该财务顾问协议生效,协议规定节能服务商先行垫付应收到的现金流,待合同履约正常后返还,受让方同时支付相应利息。
3.与节能服务商审计师充分沟通的重要性
节能服务商上述应收账款转移的建议是基于相关会计准则提出的,该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中较难把握的部分之一,理论的运用还可能遇到现实的困难,需要充分沟通。毕竟该类准则的运用,不如极端情况下容易辨认,需要增加审计师对应收账款转移时的判断依据、主要类型与部分转移等方面面临的模糊地带进行额外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采用保留次级权益或提供信用担保等进行信用增级的应收账款转移中,节能服务商只保留了所转移应收账款所有权上的部分(非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但不能控制所转移金融资产的是否应该可以出表及计量方法的确定等在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审计师具体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在滇池大酒店昆明代表团讨论组的会议室内,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人大代表郑建洲。讨论已经结束,其他人都走了,可他还在座位上静静地看着文件,等待记者的到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眉宇中透出一种坚毅,这是记者对郑建洲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当选为人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有一定的压力和责任,要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才能让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发展壮大,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建洲代表说,“因为我们企业属于节能减排行业,是战略性新兴行业。在此次两会上,我主要针对我们这个行业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的质量,特别要狠抓节能减排;二是关于云南省如何打造一个创新驱动的环境和体系,对于未来产业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这是一个战略新兴行业,主要是做节能服务的。”郑建洲代表在介绍自己的企业时说到。记者带着好奇的心理问他是如何想到做节能服务这个行业的,又是如何把企业做大的,他说:“在资源紧缺和原生态环境日趋缩小的今天,谁能够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先考虑问题,谁就掌握了决胜未来之道。”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中国进入了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各行各业逐渐朝着世界工厂的方向发展,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基业)正是成立于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大学时期学的是理工科,郑建洲清楚地了解,从世界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制造业肯定会向高效能、低成本方向转移,中国制造业在当时的状况下效率不高,生产过程比较粗放。他认为用软件和自动化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制造业模式,有很大的市场空间。1993年,郑建洲毅然从国营企业辞职,带领团队开始了阳光基业的创业发展之路。
经过长期深入地研究中国制造业,郑建洲发现,云南以冶金、建材为首的高耗能产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纯粹贪图规模的增长而忽视品质的增长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就无法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从世界竞争市场来看,最终的竞争优势还会体现在高能效的制造业上,能源节约排放减少、环境友好型的制造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郑建洲认为,“云南的制造业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同时还应该控制能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率、低成本,防止环境的污染。”秉承这一思想,立足于专业化、全国化、国际化的发展路线,阳光基业确立了以工业节能为主线,以核心设备制造为承载,以软件和自动化技术为技术支撑,发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体系的业务战略。2004年,阳光基业正式转型为节能服务公司。
目前,阳光基业致力于工业节能,旗下拥有四家子公司,分别是:云南阳光基业能源管控技术有限公司、云南水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阳光先锋工业炉窑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和昆明阳光测控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阳光基业下属的昆明阳光节能研究设计院成立,专业从事工业节能技术及产品设计、研究开发、服务、咨询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是云南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工业余热利用技术为数不多的研究和设计机构之一。
技术创新 掌握核心命脉
提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郑建洲总是提到“技术创新”四个字,他告诉记者,“技术创新和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通过新技术的改造升级,不断使能耗企业产生更大的节能量,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当然,这些说出来很简单,却是我们十几年努力的成果。从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制造业提供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的解决方案。其间,我们开发了先进的烟草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工厂动力系统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在冶金和烟草行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淀了一定的优势,从软件和自动化技术逐渐掌握了工厂工艺、制造、管理方面的新理念和新知识,为阳光基业全面进入节能领域奠定了基础。”阳光基业在节能减排领域里重点是在工业方面,在冶金、建材、烟草等领域提供领先的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专项主要是能量回收利用和能量系统优化。郑建洲说:“我们历年来都特别注重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建设,我们还和清华大学共同设立了校级的工业节能减排联合研发中心,在昆明理工大学等学校和云南的一些研究机构也都有横向的研发创新体系。”
鼎力扶持 发展成效显著
“我们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得益于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市两级经委、科技厅(局)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目前,阳光基业是云南省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4年阳光基业全面进军工业节能领域,也得益于云南省政府的政策引导。”郑建洲这样说。在政策方面,云南省节能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为阳光基业详细解析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方式及市场空间,形成双方的互动,并把阳光基业领进了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使阳光基业对EMC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成功引入EMC模式,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阳光基业被评为节能服务产业“最具成长潜力企业”。
在资金方面,阳光基业得到了来自省、市政府的资金扶持,云南省经委、市经委在企业技改和技术中心平台建设方面给予了贴息、项目资金等扶持,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在公司的项目研发资金投入上给予了持续扶持,省科技厅将阳光基业纳入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并给予持续的指导和扶持。郑建洲说:“政府对我们的扶持不在于资金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给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精神上的支持,使企业更有动力把事业做好。”在业务方面,政府充当着耗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商之间桥梁的角色,政府了解像昆钢、云天化这样的耗能企业的节能指标,政府也关心节能服务公司所掌握的节能技术,政府会主动为耗能企业找技术,会尽力为拥有技术的节能服务公司找出路。行业协会同样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云南省节能办、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多次安排节能技术交流会,使企业获得商机。作为云南省专家型的政府机构,为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他们还会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发展。在昆明建立的“云南—日立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工作小组,就是在政府的推动下,由云南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三方组成的跨国合作机构。2007年2月13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昆明翠湖宾馆与云南省人民政府、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阳光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云南微软技术中心”,阳光基业作为云南省政府与微软合作框架指导下的承载企业,与微软在技术传递、研发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为阳光基业的国际化推进了一大步。
专注节能 树立行业标杆
多年来,阳光基业一直致力于在工业节能领域的发展,为用户提供完整和系统的余热电站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综合,项目涵盖全国及东南亚国家,拥有投资公司及多家银行的融资支持,汇集了一批从事热能工程、机械动力、电气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工业节能领域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管理经验,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构建了一支高效的技术团队,搭建了稳定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合作平台,并每年以30%以上合同额递增,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并先后获得“2007年最具成长性的节能服务企业”“2008年明星企业”“2009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二十强企业”“2010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秀企业”“2010年节能中国贡献企业”等多项荣誉。目前阳光基业在全国节能服务领域里排名前二十位,俨然成为云南节能服务行业的排头兵。
与经销商互动
改善原产品力推新品
产品与服务是占领市场的双刃剑,深谙此道的上海岚健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在大力开发系列产品的同时,岚健更注重的是与下级经营商的互动,加强服务与管理。2006年是捷报频传的一年,当然也有个别“报忧”的。山东烟台的加盟商李先生反映说:“咱们的产品是首屈一指的,可就是没有商用猛火灶!”李先生经常和当地的一些饭店打交道,但由于岚健的红外线节能器的辐射面小,所以,不适合饭店宾馆的高频度使用及特殊的烹饪需求。基于此,岚健总部立即着手组织公司的研发组,进行了针对饭店宾馆使用灶头的研究。才一个月,这种专用于各大宾馆酒店的商用猛火系列炉灶研发成功,规格分为160、190两种,商用猛火系列的问世改变传统产品热值低,热损失大的弊端,商用猛火系列不但灶头部分面积增大,而且火力更猛,节能率达到20%-48%。
除了李先生,湖南长沙的林先生提出了以往岚健推出的灶头有些小,火力太强,容易糊锅的现象也受到了岚健总部的重视,立即采取了行动,没出半个月,问题得到了解决。总部改变了平面式炉灶表面,将其制成了大波纹结合小波纹不规则表面,这样,通过不同方向的折射与反射,火力适当发散,不再只集中一点,这种做法不需要改变炉头的结构的情况下,增加了红外线热辐射面,实在是最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消息传出了,立即引来多方加盟商的交口称赞。越来越多的项目投资者向岚健投来了信任的目光,随后就是大规模订购产品,据前台接待员与订单部介绍,每天他们最多时要接到几百个电话,新品所带来的热效应可见一斑。研发产品、与经销商互动、迅速改进、严格管理、重视服务,每个细节的完善造就了整个企业链条的全速上紧,高速运行。各地市场捷报频传,浙江温州的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宣传模式用得绝
短期夺得大市场
浙江温州的周先生从做了岚健的商后。他用了“三个招式”就在几个月间拿下了当地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经营能手。签下后,周先生先在市内的旺达、秀晨、益景等小区做起了宣传,大幅的彩喷宣传画上不但有岚健的节能器图片,还有宣传标语,最重要是“先试用后购买”的字样格外引人注目。刚开始怀着半信半疑态度来试用产品的大多都是小区内的老人,当看到了好的效果后又领来了女儿儿媳,就这样,曲先生的产品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火。除此之外,为了快速打开小区市场,精明的周先生还和小区内或附近的夫妻店开展了合作,他负责给小卖店、超市、理发店等免费做门头广告及门牌,这些小店只要给光顾店里的消费者随手附上一页红外线节能炉头的宣传单就行,而且只要有成交客户,他们都会拿到相应的提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曲先生竟然去和彩票网点合作,买一张彩票附一张宣传单。这一招真是绝,“借势与借地”宣传加速了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宣传效果立竿见影,最多时,周先生一天曾销售出中型炉头300多个。接下来,周先生又在当地的仁和敬老院开展了一项公益活动,免费让老人们使用红外线节能炉头,良好的节能效果不单得到敬老院负责人的啧啧称赞,此举更是让老人们感动不已,同时,这种关爱老人的举动也引来了当地报纸的报道,活动后,周先生接到了络绎不绝的咨询及购买电话。
凭借得当的宣传模式加上产品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周先生轻而易举地做火了当地市场,销售额节节攀升。
节能环保老外叫好
出口生意赚得高额利润
红外线节能炉头不仅在国内市场风光大显,同时红火之势也照亮了国外市场。王先生是云南河口人,他在越南开了一家家电贸易公司,同时在国内老家云南河口也有自己的家电批发部。2006年8月来老家探亲,没想到无意间在市里看到了岚健的红外线节能器,当时见多识广的王先生顿觉眼前一亮,如果这东西拿到越南去卖,一定会大赚特赚。王先生知道当地人的消费状况,大家都喜欢买质量好品质好的东西,哪怕价格高也认,再者,人民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这种红外线节能炉头一定会大受欢迎。
2006年8月份,王先生签了协议,做了岚健的商。王先生在越南做家电生意几年了,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等地都有自己的顾客群,所以,红外线炉头在越南一上市,立即引来人们的火爆购买。王先生每个月平均都会在总部拿1万多个炉头,再加上关税极少,他的的确确是发了一笔大财。
无独有偶,泰国作为旅游国家,餐饮业特别发达,岚健的红外节能炉头落户曼谷后,销售也异常火爆。
同时,岚健先后又获得了一系列殊荣,2006年8月,岚健的节能炉头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3・15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产品”、“全国品质过硬产品”、“保证放心品牌”、“重点保证单位”。2006年11月,岚健更是凭着独一无二的节能效果,在由中国知识产权局与安徽卫视联合举办的“金点子行动”中,在评定现场被观众们评为一等奖。
总部地址:上海市车亭公路138弄A区 岚健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电话:021-51036256 55389006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随着增长,环境污染现象愈加突出。基于此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对能源消耗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约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左右。作为我国基础设施道路建设中最高等级的道路,高速公路也要相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做好节能工作。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告诉公路节能环保的实施的重点内容。只有跟随时代的脚步,有效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关系,才能使不断扩大我国的经济总量,才能使能源消费呈刚性增长。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严重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这种现象的存在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我国经济结构如不及时进行调整、增长方式不进行转变,将会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急剧恶化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社会及经济都为难以生存。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根本抓起,对能源消耗大的行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节能改革,交通行业是为我国经济提高公共服务的主要行业,加强交通行业中每一个道路建设项目的节能环保意识,提高节能环保的技术水平,始终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7%,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10%。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
2.1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址的选择
在高速公路节能方面,服务区地址的选择对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在节能消耗中应对自然气候及环境对建筑物能源消耗地降低进行充分考虑。应用负阴抱阳的方式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物的位置进行选择,如在冬天必须能对南面阳光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能使用高地对北面寒冷进行有效抵御,在夏天又能充分发挥通风作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物选址中不能建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陷处。主要是因为地形逆湿对谷底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空气中易形成上暖下冷的情况。与此同时,这种建筑对夏天自然通风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冬天很容易形成雾洞效应,主要是因为在凹地易造成冷气流的聚集,冬天为保证凹地建筑物下层的室内温度,将会增加能源的严重消耗,造成能源用量的增加。
2.2太阳能光伏的有效利用
高速公路服务区通常情况下都设置在距离城市及电网较远的边远地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资源在大部分地区都十分丰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采用太阳能光伏进行电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发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更安全、没有噪音污染、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将不受到任何地址因素的制约,同时便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物的利用。由此可见,这种能源的有效利用,不管是从长远来看还是短期来看,不管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边远地区用电的角度出发,太阳能光伏的广泛应用都会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具有极为重要地意义。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可采用小型具有独立性的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作为发电能源。
2.3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物与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体化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进行结合,是高速公路服务区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设计中,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各个方面都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施工的重要因素,才能更便于施工安装,才能实现建筑物与热水器的一体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工程上地作用。基于此,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中必须将太阳能热水器归入其建筑设计及发展规划中,并进行统一安装、部署及工程验收,积极投入到节能环保的发展中。
2.4土壤源热泵的有效利用
通过设计方面中对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及基础设备设施在的分析及服务区所在具置特点的研究,可以得出土壤源热泵系统很适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使用。土壤源热泵是指根据常温情况下土壤在地下温度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利用建筑物附近深埋于地下的管道系统和建筑物内部进行热交换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冬天帮助建筑物进行有效供暖,其取暖主要来源于土壤之中;在夏天可以有效为建筑物排热制冷,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排到土壤中。土壤源热泵主要的热源和冷源都是土壤,其操作方式主要是利用高效热泵机组将热量及冷气提供给建筑物。这种高效热泵机组与其他能源相比更能降低能源的消耗量,以一年时间为例,高效热泵机组相比传统冷水机组加锅炉配置组合,能节约能源在40%左右。这种系统在初期相对成本较高、但机房占地面积很少,对常规系统中的冷水塔大量的耗水量可以进行有效节约,其在使用过程工作成本比其他系统要低很多,同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可以有效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中有一个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在安装过程中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与地沟水平安装,另一种是在竖井中以U形管状的方式进行垂直安装。要先连接各个管沟及竖井中的热交换器,主要采用并联的方式;在利用各种集管对建筑物内外的水环路进行有效相连。随着时间及空间的不断变化,土壤温度也会受到地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随着季节的变化,温度为随之升高,在3月时开始不断上升,土壤温度最高时期为7月份,然后随着气温的变化开始逐渐变弱。同时由于土壤深度的不同,土壤温度也会发生改变,土壤深度越高,其温度越小,反之,则越大。当达到一定深度极限值后,土壤温度则不会在出现变化,而是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通常在15米到25米之间。
2.5高速公路服务区中水的应用
高速公路服务区都设置在边远地区,和城市距离较远,自来水管道的铺设难度很大且成本极高,为了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用水问题,一般会采用打深井的方式进行用水问题的有效处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用水中占用水总量最多的为生活用水,如餐饮、共公卫生间等。为了有效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可采用中水引入的方式,将水源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合理性引入,进行双路供水,利用中水对服务区内绿化用水及卫生间用水进行有效替换,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节约水源,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节能环保的要求。
3结论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能源效率;节能融资;保理业务;信用增级。
一、我国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概况。
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特征。
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它的运作机制是通过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其节能项目提供投资或融资,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通过节能服务公司开展项目,与传统的用能企业通过自己直接投资来实施的方式相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在节能服务行业里,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主要采用的商业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是从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节约下来的能源成本中来分享收益, 在整个节能项目正常运营之前,节能服务企业是没有收入的,投入的初始阶段只是净投入,后阶段继续大量投入之后才能有产出。 收益时间过程的滞后,使其融资特征表现为资金投入的风险性高这是节能服务公司融资与传统融资方式最大的区别。使其融资要求与金融机构追求的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相矛盾,金融机构对该领域惜贷,甚至不贷款。
②节能服务公司在本质上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以技术起家,内部资产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为主,缺乏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与金融机构现有的抵押担保要求不符合,这也增大了其融资难度。
③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最终是通过无形的节能量来体现的,能否准确衡量节能量成为它们是否能获得应有收益的关键。这与传统融资方式对资金的收益有准确的市场预期存在区别。
2.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现有渠道。
①银行节能贷款。 这是节能服务公司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它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包括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区商业银行的节能贷款。 在节能事业发展初期,由于风险过大,股份商业银行很少参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节能服务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截止 2008 年,它们发放的贷款占总节能贷款额的一半以上, 为超过 2/3 的节能项目客户服务。 “十一五”期间,银行向节能领域共提供了 4884.25 亿元的贷款,但其中只有 8%左右投向节能服务企业, 中小节能服务公司申请节能贷款的拒绝率是大型用能企业的 2~3 倍,当前节能服务企业从该渠道获得的能效资金有限,对其利用还不充分。
②政府财政投入。节能事业发展的初期,由于风险较大、行业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节能项目的资金主要侧重于政府公共资本的投入。目前,中央政府和大多数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财政资金,采用贴息贷款、财政拨款、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等多种方式资助节能项目的实施。
③国际资助。 它主要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通过提供赠款、贷款、担保等多种方式来支持我国节能项目的开展,它是节能服务公司又一重要的融资渠道。
④探索中的渠道。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节能融资形式也开始出现,如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节能环保基金、融资租赁、CDM 融资等。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融资的 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融资的 28.1%。 融资渠道的缺乏、对当前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已制约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壮大。
二、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障碍的成因。
1.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原因。
①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在缺陷。“合同能源管理”需要由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改造项目预先投资,并通过分享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于是节能服务公司要想获得发展,首先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其在所实施的项目获得收益前维持生存。 但是,节能服务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可能实施一两个规模不大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后就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②节能服务公司缺乏可供担保的资产,融资信用不足。 传统的融资方式一般都要求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担保,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担保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但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没有充足的抵押品,资信强度低,也很少有其他机构为其提供担保。
③节能服务企业分布散,融资规模小、成本高。 节能服务企业单笔融资规模相对大型企业较小,这使得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这些企业存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分布比较散,导致金融机构对贷款的管理难度大。
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收益难以衡量。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来自实现的节能量的市场价格,它等于节约的能源量乘以单位能源价格。 我国企业的能源审计体系还不完善,节能量很难被准确衡量,导致金融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前景持怀疑态度。 它们常常以节能项目没有明显的增产、节能收益不明显为由,拒绝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申请。
⑤节能服务公司技术不成熟,融资风险大。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节能服务行业技术尚不完善、规模过小,尚未形成强大的行业联盟。 而金融机构发放资金时一般会选择一些技术成熟、复制潜力大的项目,以控制融资风险,它们很少涉足节能服务公司开展的节能项目。
2.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我国节能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已制定一些与节能融资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的扶持对象主要针对大型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改项目,财政奖励资金及补贴都有节能规模限制,一般要求项目的年节能量在 5000 吨标煤以上, 这样使政策主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支持规模较小节能服务公司的政策、法规。
3.金融环境因素。
①金融机构和节能服务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节能服务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同时财务制度也不健全,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等问题, 银行对节能服务公司运营情况缺乏了解,使得节能服务公司和金融机构关于企业真实价值或投资机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②多层次化资本市场缺乏,节能服务公司难以在现有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③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难,节能服务公司有效的融资渠道受阻;④融资产品缺乏创新,没有适合节能融资的金融工具。
三、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障碍的解决对策。
1.政府为节能服务公司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①改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信用环境。应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登记备案制度,对那些经过第三方机构确认取得节能效益的项目,如果用户拒绝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节能效益,则应将其列入信用不良记录名单,从而形成必要的制约机制,使其承担违约的信用风险;②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流通、变现渠道。如:通过能源环境交易所这类机构,设计适合“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产的交易产品,让这些资产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机制和变现渠道;③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规模注定了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将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融资渠道。政府的任务:其一,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中小金融机构能同大型金融机构在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其二,政府应减少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行政千预,使它们能够依法自主经营;其三,在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引导,使它们明确发展的方向。
2.节能服务公司自身必须探索适合的信用增级方式。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缺乏可作抵押的固定资产,主要采取信用融资的方式,节能服务公司获得有效融资的关键在于提高信用等级,其主要方式有:①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节能服务公司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信用意识,因此,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信用体系是这些企业增信的根本途径; ②运用金融工具增信。 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利用保函、票据贴现等金融工具来增加自身信用级别。在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时应尽量采用票据结算的形式,以便利用信用较好客户的商业票据作担保进行融资,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已开始实行了应收账款抵押业务; ③利用第三方担保。
节能服务公司最重要和有效的信用增级方式就是第三方担保。 我国目前还只有一家专门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还不能满足发展中的节能服务产业对担保的需求。
3.金融机构应发展适合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特征的产品。
①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特点,探索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的方式,积极将“保理”工具引入到节能服务公司融资中来;②各类金融机构应以项目融资为核心,设计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各级政府则需要为这类金融产品建立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以提高金融机构进入节能领域的积极性;③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利用国内外各种提高节能融资能力建设的技术援助,从内部培养开展节能融资业务的能力,并且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该业务,对相关人员实行“尽职免责”,以消除由于该领域风险过大,工作人员在贷款时存在的顾虑。 参考文献:
[1]Nan Zhou, Mark D. Levine, Overview of current en-ergy-efficiency policies in china [J].Energy policy,2010,38(2):6349-6452.
[2]刘长毅。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研究及其在派威公司的应用[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7:30-41.
[3]郭星溪。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8):73-78.
[4]万诗英。节能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 ,2011,(03):
54-56.
[5]周伏秋 , 刘志平 . 促进节能融资的政策建议 [J]. 中国能源 ,2008,(08):05-07.
[6]刘武朝,彭光敏。节能产业融资机制的创新研究[J].环境保护,2008,(03):52-54.
关键词:节能服务业;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6.017
目前,国内学者在节能服务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参考节能服务先进国家的经验,只是从合同能源管理的角度,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的阶段。例如,姚伟[1]通过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多种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参照节能服务先进国家的经验,指出高端节能人才的缺失、节能项目融资和税收政策等影响节能产业的发展;尚天成、郭俊雄[2]通过构建熵权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影响因素;李琪、聂甲森[3]通过分析建筑领域的特点,探讨了在建筑领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能性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4]指出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融资服务等方面遇到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现有的研究有两点不足:首先,用能企业之所以实行节能措施,主要是应对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仅从外部宏观层面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不考虑产品交易和后续运营成本,就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另外,产品交易的过程中,因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交易环境不确定性等风险,节能服务交易双方不一定达成实施节能服务的意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节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引入交易成本理论,结合节能服务的特点提出节能服务产业改进策略。
一、节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节能服务业是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和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产业。1998年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节能服务业取得很大的成绩。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节能服务综合投资从21.27亿元递增到360.37亿元;EMC项目投资从10.98亿元递增到195.32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287.51亿元,节服务业发展呈现倍增态势。见图1。
但是快速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依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耗能的现实,据国际能源署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就能源的利用率而言,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分别是我国的8.27倍、5.06倍和4.33倍。如果按照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来计算,我国的差距就更为巨大,是世界单位产值能耗水平的3.03倍,是日本、德国、美国的8.82倍、5.39倍和4.62倍[5]。如何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改善我国能源使用现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需求水平,是现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对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时间和技术两个方面的角度去分析。从时间方面看,对于用能企业来说,节能投资包括初期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改造费用等。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企业的利益全部来自于节能效益,是以未来的效益进行投资的。但是对于未来的预期,节能服务项目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节能量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另外,国家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节能服务公司资质管理、节能收费标准、质量评价和项目验收等标准,国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以上因素使得预期的节能收益处于相对的变数之中。
从技术方面看,节能服务项目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将节能设备无偿交付于用能企业,采用不同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节能服务风险和获得的节能效益不同。选择优异的节能设备,节能效益明显,但是难以在短期内收回设备投入成本。使用低级节能设备,节能投入低并且容易获取,设备投入成本回收时间短。这样在节能服务市场上,容易出现“坏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影响了节能服务市场交易的顺利实施。
交易成本是为了实现市场交易付出的成本,它正是包含了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投机行为等因素。具体到节能服务业,节能量和未来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节能效益分享的不明确性,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和节能标准的缺失,以及节能实施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共同构成了制约节能服务发展的因素。所以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影响了节能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企业之所以实行节能措施,主要是应对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节能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太高,以至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预期不能实现,企业就不会接受节能服务。第二,企业在决定把节能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时,要预估自己节能的花费和收益,比较节能外包的花费和收益,如果节能服务的交易成本太高,企业就会选择自己实行节能改造,从而影响节能服务企业的市场发展。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节能服务产品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搜索和确认成本、交易和后续维护运营成本、节能效益分享标准等因素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压制作用。
二、节能服务交易成本的产生机制及其降低途径
(一)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机制
科斯首先提出交易成本的理论,通过价格机制的成本表述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指出交易成本包括价格、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6]。随后威廉姆森正式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把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7]。事前交易成本包括搜索和获得信息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监督和改进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偏差产生的纠正成本、判定和解决交易纠纷的成本。威廉姆森通过人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交易成本产生的根源。人性因素中包含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倾向。有限理性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投机行为是为了追求私利,故意扭曲事实和欺骗的行为。环境因素包括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交易环境中存在许多的不可预期的可能性,如企业预期收益不明确等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的一方,在机会主义动机的驱动下,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交易另一方进行欺骗式销售。见图2。
如图2所示,因为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投机行为和信息不对称性的产生。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强了供给方的投机行为,两个方面促使交易成本的产生。
对于节能服务产业来说,该产业刚起步不久,还处于产业和市场的形成期,服务信息平台和规范的制度尚在建立阶段,市场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易成本。对于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不确定性。因节能产业尚处于产业的形成阶段,现阶段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用来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给交易双方带来许多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因节能服务项目普遍采用合用能源交易模式,节能服务企业预先支付节能投资,并通过分享能源节约量来获取节能收益。但是节能成本的回收要经历10年以上的时间,节能服务企业回收成本的风险很大。另外,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分布不均,节能服务的需求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资金成本来收集和处理供给企业信息,以减少信息缺失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不对称性。因对现有建筑或是设备的节能改造,需要许多专业性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对于尚处于行为节能阶段的节能服务需求方来说,无法有效地监督节能服务实施方的作业。有关节能服务质量、施工过程和节能效果的标准缺失,一方面增加了需求方的学习费用,另一方面也为节能服务供给企业的投机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尚无独立的权威机构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能力、从业资格等作出评价,使得节能服务需求方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选择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这也增加了节能服务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3.投机行为。因在节能服务市场中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节能服务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实行投机行为。为了降低节能投资成本回收的风险,节能服务企业可能使用节能效果差,但是节能投入成本低的设计方式、设备和施工方式。因节能服务质量标准的缺失,节能服务公司可能伪造节能服务效果,增加自己的节能利益分享,给节能服务需求者带来利益损害。
(二)节能服务交易成本的降低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和投机行为。关于降低交易成本手段,学者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制度和技术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种主要工具。因此,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条。
一是节能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要建设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把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信息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之上。对于需求方而言,能够在平台上获得节能服务公司的资质、服务范围和公司所在地等信息。对于提供方来说,可以获得需求方的准确需求信息和特殊要求等。另外,关于节能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标准也要包含在信息平台之中,方便买卖双方查询。
二是制度和社会监督建设。要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鼓励社会的监督,防止投机行为的产生。
三是品牌建设和标准的完善。制定完善的节能服务标准,加强政府或是第三方权威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资质的认证,加强节能服务公司品牌的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下面,主要从交易平台建设、行业协会的监督、节能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给出在节能服务市场上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限制投机主义行为的具体策略。见表1。
三、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节能服务这种无形产品,要想在市场交易中逐步形成一个规范的行业并得到极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国家在倾斜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等宏观层面的支持外,还应该在市场环境这个微观领域,形成新的能够引导节能服务交易适应市场规律的新思路。
(一)建设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大大增加信息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减少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性,从而使得交易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改观。建立节能服务交易平台,集中公布节能服务需求和供给信息,有利于买家和卖家发现对方,并及时作出市场反应。另外在平台上可以节能服务企业的基本信息、节能案例以及关于节能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这样可以帮助节能服务需求方了解供给方的能力和法律规范等信息,减少信息的搜索和确定的成本。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增强买卖双方的互动性,有利于明确节能需求,准确提供节能服务。此外,电子商务也可以帮助节能服务公司理解客户需求和预期潜在需求,帮助节能服务企业迅速的成长。建立节能服务需求供给平台,展开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签约前的信息搜索成本,而且可以使交易契约的定力实现零距离,最终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交易成本
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是为客户开发一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其项目流程中包含的技术因素为:审核能源成本数据、能源调研、监测、工程设计、监测节能量、项目维护等。然而大多数节能服务接受方因缺乏相应的技术背景,对以上的流程不太了解,从而产生买卖双方对于节能服务方的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为具有投机行为倾向的服务企业提供了谋求利益的可能性。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交易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明确节能服务产品的质量标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标准的制定要参照具体行业或是服务的特点。节能服务除了具有投入和产出过程的无形性、服务的差异性和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等服务产品共有的特点,还具有系统性和多参与体的特点。因为节能服务实施和结果具有统一性,服务结束后效果会立即被感知,所以节能服务应该在节能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参照的标准。节能服务公司要采用互动营销的理念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确定实际节能过程中应达到的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节能产品的节能等级、《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细节等。在确定参考的节能标准时,可借鉴外部权威的节能标准,例如美国政府在实行“能源之星”政策时制定的节能产品等级标准。在确定节能收益分享机制时,节能服务企业应与客户确定具体的检验标准,避免因参考标准不明确,影响节能收益的分享。
二是加强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质认证。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行业协会要经常对节能服务从业者和组织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和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节能服务交易障碍,打消节能服务接受方的节能外部顾虑。我国在节能服务企业资质认证方面已经做出可喜的成果。节能服务协会(EMCA)已经通过向社会节能服务企业名单的形式,确认具有良好节能服务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这有利于节能需求方选择优秀的节能服务。
三是加强节能服务品牌的建设。品牌能够用来确认一种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消费者能够要求特定的供给商对其负责,从而可以增加生产者的信任度。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的事宜越来越多,品牌所具有的简化决策以及降低风险的能力就成了无价之宝[8]。在节能企业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因节能服务具有无形性和易变形等特点,如何在消费者不能提前感受节能服务效果的条件下,提高客户对节能服务价值和效果的预期,节能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说,品牌是专有的资源,如果提供伪劣的产品,企业在信誉和品牌建设上都受到极大的损失。品牌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投机行为。
(三) 抑制投机行为诱发的交易成本
1.完善节能服务法律法规,约束投机主义行为。法律法规是约束个人和组织行为标准的最基本规定, 是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因现在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节能服务进行约束,使得节能服务实行中遇到的风险没有依据可循。节能服务是节能服务公司预先投入,通过后续节能量来获得收益,节能服务公司、节能需求方和节能服务的利益各方如何分担风险,如何分配节能收益,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的。完善节能服务法律法规成为约束投机行为产生的根本。
2.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EMCA)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企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双方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是企业用行业内的行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EMCA)的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监督节能服务企业的行为,对节能服务产品的质量、实施过程、节能设备购进和节能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打击企业的违法行为。二是可以作为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行规行约。行规和行约是行业内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措施,无疑会起到一种自我监督的作用。三是推动节能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公布合格企业的名单,降低节能服务企业的投机行为。
3.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是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如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社会监督相对于政府的事后干预和法律法规的惩处来说,具有事前防御的作用。对于抑制节能服务行业的投机行为来说,社会监督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新闻媒体可以介绍节能服务的案例,宣传节能服务的知识,也可以及时曝光节能服务项目的问题,使得社会对节能服务产品和节能服务公司有个清楚的认识。另外社会舆论可以通过网络,或是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及时节能服务项目情况,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行为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降低节能服务企业投机行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姚 伟.合同能源管理催生节能服务产业[J].资源与发展,2010(1):39-43.
[2] 尚天成,郭俊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14.
[3] 李 琪,聂甲森.合同恒源管理在建筑领域中的研究[J].建筑经济,2010(6):94-96.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加快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J].建筑科技,2010(7):9-11.
[5] 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 R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10):1-44.
[7] Williamson O E.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
[8] Rajneesh Suri,Kent B.Monroe.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s' Judgments of Prices and Produc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3(30):92-104.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Energy-saving
Service Industry on 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LV Rong-sheng,ZHU Qing-ling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关键词: 服务育人; 高效节能; 后勤保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95-01
一、整章建制,强化服务
后勤工作实行全面自主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三位一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运行机制,以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以齐抓共管、全员育人为总体要求,以综合考评、奖优惩劣为激励手段,实施制度化管理和规范化运行,为师生提供了规范、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制定了《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工程项目建设招标管理办法》、《后勤工作检查与监督办法》、《餐饮中心卫生管理条例》等涉及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校园环境、物业管理、卫生所、餐饮中心等各方面共56项规章制度,编印了《后勤工作规章制度汇编》,为后勤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为载体,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在公寓、公共场所设立服务告示牌,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公开向师生承诺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结果;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处室负责人轮流值班。维修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坚持每周对办公室、教室进行上门维修,对突发事件和影响较大的水电事故及时赶到现场抢修,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
二、加强培训,创先争优,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一)抓素质培养。学院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后勤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目前有10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在职学历教育,派出10多名职工参加各种专业及业务学习,同时在社会上注重引进学历高、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后勤队伍。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学习、岗位培训、查岗教育等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和教育,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后勤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后勤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其中后勤处组织职工参加了省教厅后勤保障处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并获三等奖。
(二)抓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衡量后勤整体工作水平和办事能力的重要指标。否则,即使配备再多人员,而出工不出活,后勤服务就无法保障。学院后勤处各科室都是精干高效的,如基建维修科只有11名同志,却承担着全院将近万人的生活保障任务,负责水、暖、电、洗浴、家具维修和小型基建项目,工作量大,任务繁杂。正是通过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才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基建维修科也多次被学院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科室。
(三)抓典型引领。学院注重在后勤职工中树立典型,激励后勤职工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基建维修科职工王凯同志,在学院后勤服务岗位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效果,受到师生员工的热烈好评。综合科职工杨鸿雁同志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日最早看到的都是他带领着保洁员忙碌的身影,确保校园整洁和绿化美化。学院后勤部门深入开展学习王凯、杨鸿雁同志的活动,号召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认真勤恳,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学院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抓关键时刻。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学院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防控,后勤部门作为主要的防控职能部门,很好的履行了防控职责。尤其在10月14日晚南校区一名学生确诊,后又有7名学生确诊为流感时,后勤广大职工干部发扬敢打硬仗的陕铁院精神,冲锋在前,24小时连轴转,将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了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同时得到了渭南市卫生局、疾控中心的表扬。
三、以人为本,温馨服务,提升学生公寓育人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生宿舍已由原来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成为集生活起居、学习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内涵丰富的新型学生生活区。学院积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全方位提升学生公寓育人功能。
每栋公寓楼设公寓管理室、党建(团建)进公寓办公室和辅导员值班室;宿舍照明实现了智能控电,公寓消防设施也全部建设到位。
建立系(部)学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要求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大力实施辅导员工作、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学生会工作进公寓,在公寓专门设立办公室,每栋楼设一名楼长,每层楼设一名层长,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确保学生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实行全员挂牌上岗制。将公寓工作人员的照片和工号上墙公布,自觉接受学生监督。对内加大监控检查力度,对外定期进行师生满意度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落实每周三学生接待日活动,查找不足,整改问题。实行管理与服务“首问负责制”,提出日常维修不超过八小时的承诺,推出“公寓管理员负责制”,要求管理员每天走访学生宿舍,进一步拉近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距离。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引导、沟通“为主的工作方法。开展“温馨工程”活动,在每栋公寓楼中设立“便民箱”和“公寓管理制度牌”,设立“洗衣房”和“大学生园地”。
公寓管理中心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来客来访登记》、《公寓安全指南》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寓财产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确定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学院保卫处加强学生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不间断加强昼夜巡查;建立紧急灭火、人员疏散预案,成立义务消防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确保公寓的安全。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打造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校园”活动,坚持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并重,加大技术节能投入,细化项目管理,建立节能激励机制,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2013年3月7日,上海创新节能促进中心联合多家参编单位组织召开了上海节能改造工程服务标准研讨会。此次会议得到了众多节能企业的积极响应,纷纷申请参加。
会议主旨在征求企业、专家对于《上海市节能改造工程服务规范》的合理建议,共同制定出可行性强的地方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此项标准是国内首创性以服务角度来规范节能市场,具有极强的突破性,《服务规范》的出台将对规范整个节能改造工程服务行业,以及指导业主单位对节能改造工程实施者的服务进行监督与评价起到推动和引领作用。
编辑组表示,“标准”的制定过程十分严谨,经过参编企业与专家几个月的探讨,其中就标准内容一项就经历了8次研讨会审。目前,《上海市节能改造工程服务规范》已大致趋于完善,标准已列入上海市质量监督局的年度计划中。与会企业和专家学者就目前节能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纷纷表示“规范”的出台将为节能行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将使节能行业的服务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