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工业会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会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会计论文

第1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1.新会计准则。

在2006年,财政部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新增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像存货管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对于投资性房产价格重估损益、递延税项、生产物资折价等作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对于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2.基本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第2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会计;会计监督;对策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林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开展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是林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特点

1.多种会计制度与会计方法并存

林业企业并没有独立的行业会计制度,一直以来是依据工业企业核算制度、农业行业会计核算或者其他行业会计核算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多种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并存,致使林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较为薄弱,信息缺乏可比性。

2.林业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多样性

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森林工业生产、林业食品加工、综合性生产等,产品的多样性要求林业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别计算生产成本,使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林业企业中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在基层生产单位采用分散核算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林业企业会计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兼有经济、生态与社会的综合效益

在林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体系中,林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企业作为生态的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到育林与开发相结合,还要爱惜与利用相协调,使我国林业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是通过发挥林业企业生产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源部门和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制定符合生产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控制和执行机制,解决林业企业会计管理弱化的问题,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对林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是单位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林业企业会计的外部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通常都是审计以及税务机构进行的纵向监管,而缺乏来自社会方面的横向监管,由此导致林业企业会计的运行缺乏安全保障。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法规在制定上还应设置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致使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

2.组织结构不合理,会计监督缺乏独立性

部分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仅仅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不够科学,存在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忽视部门和部门之间横向的沟通,造成部门之间沟通障碍,阻碍信息的有效流通,无法形成有效制约机制。会计部门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制于其他任何部门。但是在部分林业企业中,内部结构设置不完善,某些部门业务的开展没有与会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会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经济业务的运行情况及资金的运转状态,会计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3.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到位,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会使会计人员利用企业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来谋取非法利益。通过学习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弥补业务素|低和职业判断能力弱的问题,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从而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对林业企业会计工作中反应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为林业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充分发挥林业企业的会计监督作用。

1.加强林业会计监督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法律法规

(1)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强化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对林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加大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考核力度,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不仅可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而且能够更好地监督别人。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做到有法可依。

制定林业行业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林业会计内控制度,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的设立、账目的建立等,完善会计报表的填制、审批与报送,推动会计电算化进程,使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有章可循。

(2)强化社会中介监督,明确国家监督职责

社会中介监督是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及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注册会计师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创新监督方式,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国家监督部门应谋划全局,优化监督资源配置,财政监督应以林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监督对象,审计监督应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实施对税务、财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再监督。

2.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确立会计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采用分权的思路改革会计监督体制,将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从隶属关系、利益决定等方面分离,使会计监督主体具有独立性,可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从实践看,部分林业企业实行的会计委派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成立会计事务公司,使会计工作企业化也是一种积极尝试。会计事务公司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它既独立于各单位,又独立于政府的经济事务部门,提供会计事务服务不受经济、人事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以独立公正地发挥会计监督功能。

3.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以适用性、有效性、合理性、协调性、统一性为标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对会计工作实行有效监督。以《会计法》为依托,按照相互制约,职责分明,账、钱、物分管,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人员岗位轮换等原则建立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内部监督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4.提高林业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增强会计监督水平

(1)通过严格考核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完善企业会计人员的考核入职体制,对企业的招聘选拔严格把关,将应聘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作为入职审核的重要条件,建立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讲究原则且办事依法守法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丰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2)加强林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

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督促林业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林业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加强对会计领导者的管理培训,使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林业会计人员工作热情

激励机制是调动会计人员执行监督职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会计监督职能才能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它的有效性。可按林业企业会计人员自身贡献的大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林业企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其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作用,企业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世广.林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年 01 期.

第3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摘要:我国的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环境会计不力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同时出发,立足企业自身,不断学习与创新,在西方先进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关键词:工业企业 绿色会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层的任何一项战略都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企业将战略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上来,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欠缺的国家,环境治理一直比较落后,在工业企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污染、高成本的隐忧。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绿色会计发展的角度,讨论工业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运用绿色会计进行发展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绿色会计也被称作是环境会计,它是将环境科学、资源条件、统计分析和会计等多学科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专业科学。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同于传统会计,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

二、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行绿色会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作为转型基础。工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两者只有有效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只有将周围环境和资源列入我国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当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应该为后代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看好企业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指导方针不健全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连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点环节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虽然支持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会计,但是没有完整的方针政策,企业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实行,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没有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这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对绿色会计的重视还不够绿色会计或者说是环境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绿色会计要求会计主体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但是我国的工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而且,我国企业的道德责任较差,没有意识到环境责任与企业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虽然2005年,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议,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且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环境核算,但是这是我国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大范围环境核算的活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工业企业对环境会计学科没有充分的重视。

3.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健全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都需要完整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持论据,绿色会计的实施同样如此。我国的学者引进绿色会计概念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理论细节问题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成本相当大等问题。再者,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味的翻译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而且只注重绿色会计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探讨,致使我国在推行绿色会计时缺乏有效地理论支持。

4.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缺陷我国的会计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指导的,但是会计准则只涵盖了会计工作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环境等专业会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年,在日益进步的今天,配套的相关法律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无疑为进行环境会计设置了障碍。

5.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现阶段,工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传统会计核算人员,专门从事环境会计的人才为数不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培养。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脚步。

四、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会计学者应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绿色会计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学者应该秉承应有的学术风范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然后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做铺垫。

2.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的社会中去。这样一方面使会计人员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国家应该建立绿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培训,积极选拔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人才进行会计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设立等级考核制度,通过评定职称等方式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建立一支系统的绿色会计师队伍。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工业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制度下进行发展,绿色会计同样也应该在相关制度下进行建设和发展。财政部应该尽快推出绿色会计的相关准则和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使绿色会计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应该坚决落实制度和规定的实施。按照规定,上市的工业企业应该披露关于环境的会计信息,但是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披露。这样的现象应该坚决打击,加大处罚力度,增加监督治理环节,一定要让违法的成本大于获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4.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 加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的相关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职能上,并没有进行环境会计的审计,这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进行监督。我国应该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将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纳入审计的范围,加强外部监督治理,有效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整改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此外,建立民间环境审计组织,配备环境审计人员,以利于做好环境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威,张英.浅谈绿色会计[j].地方财政研究,2008,(10)

[2]杜德春.对实施绿色会计的研究及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02)

[3]贾芬阁.浅析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时代金融,2007,(02)

第4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1、公允价值在不同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程度在具体准则中,有些准则允许采用市场法以外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①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等准则;②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③可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等准则。

2、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总体情况在2007年度的1547家上市公司中,有404家上市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68.7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51%。从公允价值计量上看,多数上市公司采用评估价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使用股票或者债券的市场价格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计价方法,目前对于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限售流通股投资的计价存在一定的不一致。关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普遍采用“一次授权分批行权”模式,不少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等待期存在跨会计年度的情形,有的公司将股权激励费用计入了一个会计年度,而没有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等待期内合理分摊。有些公司在激励计划中规定授予日或事后追认授予日,还有的公司授予日不明确,影响了期权公允价值的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对公允价值概念及运用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场还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致使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较难运用。

2、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由于公允价值在获取和处理上千差万别,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历史数据的记录者和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3、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有些具体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具体准则不允许。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具体会计准则允许在约束条件下采用其他估值技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更宽松地允许采用其他估值技术。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关于公允价值规定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

4、在极端的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把危机严重放大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在极端市场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放大作用显然实非投资者的福音,在市场存在泡沫时会给投资者传达过于乐观的信息,反之则过于悲观。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能以远高于其基本面的高昂估值入账,有关机构便能在超额账面利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相反,在危机的市场状况下,正如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动荡一样,伴随信心的丧失,它足以触发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三、结论及建议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针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欧美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企业会计实务的角度,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公允价值的信息收集系统。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极大地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规范化,方便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量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本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生产量、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除对新会计准则的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外,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估值技术、行业分析、金融工具和宏观经济理论等。

第5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1.新会计准则。

在2006年,财政部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新增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作了调整,像存货管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等;对于投资性房产价格重估损益、递延税项、生产物资折价等作出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对于企业的利润等财务指标具有重大影响。

2.基本现状。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大多数供水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亏损现象,由于供水企业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完善,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涉,城市管网的改造等因素,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本核算的基础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合理,供水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其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和费用范围规定的不够明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惑,致使成本核算不确切,因此,要研究供水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要和国家会计制度统一,便于实际操作。

二、对供水企业带来的重要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进行了系统规定,重点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也是会计改革的一大内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是准则修改的一大环节,公允价值模式顺应发展的趋势,对反映供水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法,更好的反映企业长期经营的状况;新债务重组,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并将债务重组收益纳入营业外收入,对于用实物抵债的状况,可以将公允价值引进,作为计量的属性;新会计准则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修改,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可以有效反映出其对未来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准则改革的内容: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其合并理论发生了变化,从母公司理论转向实体理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化,中国的供水企业都是统一控制的合并企业,不代表公允价值,新准则的出台,对供水企业合并报表利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阻止个别供水企业利用若干分离子公司,将持股比例缩小,将经营不好的业务从合并中去除,进而粉饰企业集团的业绩的行为,阻断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伎俩。

三、供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1.分类核算成本费用项目。

现阶段的相关制度规定了供水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经营,另一类是公益服务,供水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不能包括供水单位发生的所有成本,即不能将和供水经营不相关的费用纳入供水成本中,进行企业经营成本核算,要将成本项目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将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成本资料作为依据,将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应该计入的成本不能遗漏,不该计入的成本一定不允许计入,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应该计入,而供水企业超编人员的费用则不应计入;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各种成本核算原则,进行严格成本核算,将供水企业生产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划分为制水成本、税金及期间费用三大项目,制水成本是合理的支出,一般分为直接工资、福利费、材料、修理费等六类明细项目;期间费用成本是合理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税金是供水运行成本的税金,上述各供水项目之间不能混淆;公益服务成本采取一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摊。综上所述,只有通过项目分类核算,才会获得准确的会计数据,进而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掌握水价成本费用的组成,形成完善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供水成本控制体系,并加强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对供水成本开支要做到预测、控制和分析,分析出核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对成本控制目标的业绩进行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奖惩制度,并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对于供水成本的分摊、单项工程的结束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的奖惩制度要结合企业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像电话费、办公费等,要适当调整;对于企业内的维修材料、物资领料卡等的控制要计入本月月度考核中去,同时还要将财务评价指标纳入考核中,财务分析要遵循科学、实用、可比、全面性原则,凭借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动态、静态财务指标,反应供水企业的经营状况。

3.建立责任成本中心。

现阶段,我国供水企业的总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和运营,就要从成本中收回运营成本,从利润中获得投资成本,所以,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控制总目标,健全水价成本费用组成,做好企业总体规划,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成本核算意识,实现全员控制成本的目标。

四、结语

第6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金融企业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企业会计作为对金融企业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也做了全面的改革。具体表现在:

(1)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金融企业会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趋同与一般企业会计。

(2)金融企业会计还有着与一般企业会计不同的操作规程和核算内容,这些相关规范分散地见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若干具体会计准则以及监管部门的规章中。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3)随着一卡通、企业银行、流动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新产品不断的推出,金融企业会计核算从核算程序到业务办理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4)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那种传统的笔、纸质账薄、算盘早已与当前的金融企业会计工作不相适应。计算机技术已经在金融企业广泛应用,电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金融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主要工具。为适应以上需要,我们将金融企业会计的工作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以相关的制度法规为基准,同时考虑金融企业业务创新及电算化等其他方面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范围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柜台业务、客户服务、现场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许多具体工作如临柜交易、客户服务、业务管理、产品营销、理财规划、产品推介等都需要熟悉金融企业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职能在金融企业里面并不是一个独立部门的职能,它是渗透在金融企业每一个岗位中的。因为金融企业的经营对象就是货币,各项业务活动引起的资金活动绝大部分是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如银行柜员吸收存款、信贷员发放贷款等等经营行为必须伴随着会计核算行为的发生,否则经营业务无法完成,因此,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是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并创造利润。所以,会计核算技能是金融企业基层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根据金融企业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同一的特点,同时又考虑到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的主体地位,且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三大支柱,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主要选取了银行柜台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和保险业务处理。另外,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选取了三大金融机构的共性业务。

三、课程内容兼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金融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部分可能从事的是一线岗位工作,在熟悉各岗位柜台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会计操作处理。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很可能一段时间后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或会计主管,会计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始终贯穿着其职业生涯,学好会计可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加入了相关的财经、管理类知识,触类旁通,比如国际金融会计惯例,宏观政策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的能力,金融行业业务创新对会计的影响等,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准备。

四、以金融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为基础,按照教学规律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多个不同的金融企业业务。按照教学的规律,多个内容放在同一个循环中组织教学的效果通常会大大逊色于按照过程相同内容不同的多个循环来组织教学。因此,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采用了按照不同金融企业业务会计核算的多个工作循环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即将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取得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审核并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四个步骤且每个步骤有多个金融企业业务核算的工作组织方式整合序化为在每个金融企业业务中安排四个步骤教学组织方式,并以此为载体设置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课程内容主要部分表现为每一个金融企业业务的四个工作步骤,有些重复的过程中如果有相同内容在前面的循环出现以后,在后面的循环中适当省略。

五、合理安排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与金融企业会计课程配套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三个步骤:课堂一体化实训操作、金融项目中心的真实项目操作及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第一个环节是模拟的实践教学。“模拟”是指在以实训室为课堂进行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九大)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转移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此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模拟的工作项目。第二个环节是真实的业务训练。“真实”是指在课程的某一个学习情境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在校内“教学企业”(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金融项目中心进行真实的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的业务,这时的项目是真实的项目。第三个环节毕业之前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企业进行为其半年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进入金融企业一线个人储蓄、现金出纳、会计核算、银行卡、客户经理等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延伸。

六、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技能的教学

第7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一、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滞后

新常态下,我国各行各业的投资主体都呈现多元化趋势。由于资金需求数量大,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扩宽投资渠道才能满足企业建设发展的需求。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促进了我国企业持续发展,同时在企业项目建设中,资金管理与监督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企业一直遵照我国对其的审核标准,国家也加大了对企业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但仍有个别企业财务管理与资金之间不符合,管理滞后,导致其落实与审核出现偏离。

(二)企业资产管理存在轻管理重构建现象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还不完善,甚至出现固定资产账目不实现象。究其原因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很多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导致重置构建、资产不清、管理混乱等情况,浪费了资源,造成损失。甚至在建设项目结束后,未及时对竣工决算做出处理,造成资产入账混乱、不清。另一方面,资产属性管理混乱,例如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再有存在已报废资产长期挂账现象,报损相关程序不完善,导致报损批复不及时。

(三)内部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受阻。首先,会计信息不准确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违法现象。如篡改会计信息、伪造发票报销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清,而且识别起来十分困难,给会计基础工作带来不便。其次,由于行业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会计监督工作无法如期完成目标,降低了会计监督效率,导致监督效果不佳。再者,个别企业虽然内部监管制度比较完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落实到实处。最后,由于制度不完善也造成会计监督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主要只负责财务方面工作,没有制定战略及管理决策的权利,权力的制约也削弱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导致监督乏力。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个别企业账务处理工作不规范现象严重。例如,建设期间获得的利息收入本应计入待摊投资,用来冲减工程成本。现实情况是,个别企业却将获得的利息收入要么冲减管理费用,要么计入基建收入。此种做法违背了企业会计核算基本要求。再如,企业在建设期间固定资产因耗损而发生减值却未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导致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出现偏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固定资产在建设期间通常不计提折旧,因此其在账面上反映的始终是原值,待其报废时才能冲销原值。另外,部分企业将经营收入长期挂往来账而未冲减成本。

二、完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策略

(一)规范内部会计核算

企业项目应根据行业特征,合理归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制度。制定更适合行业发展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例如,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及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固定资产价值如实体现。又如,工程竣工验收完毕后,应及时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及登记交付使用资产,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也要完善、规范。行政事业与基建项目中的管理费要严格区分,保障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同时保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规范处理非偿还性资金,明确规范处理非偿还性资金财务制度,明确规范收取此类款项相关程序和责任。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其资产负债情况。企业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只有构建严密的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及时、准确、如实地反映其资金的取得、使用情况。同时考量企业建设、财务计划及预算执行等情况,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再者,企业还应严格遵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例如账务记录、资金使用计算等工作要妥善处理。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毋庸讳言,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大致为完善财务制度建设、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等。因为完善且规范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故而,企业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建立的财务制度要与我国企业建设财务管理特点相匹配。二是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基础等工作。三是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与《会计法》等相关的国家规定相符合。

(三)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

完善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有利于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开展财务收入、支出审计工作,开展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加强项目监管力度。其次,适时检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对于水利建设各个环节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施行全方位、系统化监督,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再次,开设独立的单位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并赋予独立审计、监督权力。

第8篇:工业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thod, and based on this,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wa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e hop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elp.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ever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核算,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总结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对过去给出评价,并在通过对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都想及时地了解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利益分配有关的各种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没有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1.施工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致使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核算工作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不够深入细致,或者不愿深入细致,只讲粗线条。如要对设备进行单机考核,一个分项工程可能要经过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耗费上各有特点,而我们又不进行分步核算,要想进行成本管理,又从何处下手呢?粗线条的核算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反映出人们凭直觉不易发现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1.2 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核算工作中,另一个严重的弊端是不讲及时性。核算工作即使是做到了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但如果不讲及时性,也会失去一定的价值。有时甚至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从小处讲,核算不及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当相关单位前来核对账目时,我们却因核算不及时而让别人坐等甚至白跑,浪费了别人的宝贵时光,而换个位置说坐等或白跑的是我们自己,这些被浪费的时间,使得我们丧失了多少做好其他工作的机会。

1.3 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数据的收集及传递较慢。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的应收款、垫支款高居不下,如果再不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本积累,被淘汰将是时间问题。

2.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重视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必须抓好项目部数据的准确性,目前由于项目部条件的艰苦性,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我们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要教育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原则,规范会计核算,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拒绝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2 建立制度,把能否达到会计核算要求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范围。

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要视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会计行为。这样,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得到了必要的规范,也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具备了详细的标准和法规依据。

2.3 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2.4 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并不断指导核算员规范核算工作。

相对来说,公司总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稍高,所以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2.5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繁重的核算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核算工作带来一次革命,我们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只要完成了原始数据的基础输入工作,那么所有的计算、储存及数据的传递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

3.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

3.1 确认成本性质账户真面目。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当然,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

3.2 按期确认合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这样,“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

3.3 方便快捷的结算。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 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

3.4 按照造价预算书确定成本项目。成本明细账中的成本项目应按工程造价预算书(或标书)中所确定的项目设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直接费,间接成本下分设现场管理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作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费用项目口径与内容的一致性。

3.5关于甲方提供材料的核算。目前,不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逃税和少缴纳有关管理费用,将甲供材料在工程决算价中扣除,这样使得工程造价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