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雏鹰计划范文

雏鹰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雏鹰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雏鹰计划

第1篇:雏鹰计划范文

[关键词] 基础四国 应对 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052-0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J07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535026),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项目(201208)。

[作者简介] 朱守先(1975 — ),江苏铜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导 言

2013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19)召开在即,“基础四国”在杭州举行第17次气候变化部长级磋商会议,会议就气候变化大会成果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磋商,认为大会优先任务是有效履行巴厘进程各项决定,兑现业已做出的承诺,特别是发达国家应根据其历史责任,率先承担全经济范围的量化减排指标,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早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15)开幕前夕,印度、巴西、南非代表曾齐聚北京,共商气候大会上的基本立场,源于国名英文的首字母缩写,四国开始被冠以“基础四国”称谓。

基础四国同时也是20国集团(G20)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的重要成员,2012年基础四国以占世界17.85%的GDP产出,导致了占世界34.75%的碳排放,中国和印度的碳经济强度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本文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三方面,比较分析基础四国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条件,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内涵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以更多的观测和研究证据证明了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确认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超过了95%;预估未来全球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到本世纪末将再上升0.3~4.8℃。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减缓,需要人类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通过碳汇的形式将温室气体转移。适应,是对自然或人类系统实际的或预期的气候刺激或其影响而做出调整,以求趋利避害。

减缓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或措施。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有关社会经济和技术等驱动因子直接相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考察技术潜力,明确主要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适应是人类社会对预期或实际的系统功能、过程或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采取的一种有目的应对行为。一般而言,适应主体可以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其中包括资源环境系统、支撑系统和人文系统等。适应的目的,是通过降低人类社会对全球变化的脆弱性,减轻不利影响,增强有利影响,规避风险。

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减缓与适应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同举并重。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阶段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指数根据平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国民教育和生活水平计算,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进行国与国间的比较。

人均GDP并不是衡量人类发展的唯一指标,因此人类发展指数需加入两个与生活品质有关的指标——健康和教育。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预期寿命,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程度,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人类发展指数的分类标准是相对的,2012年以国家总数187的四分位数作为人类发展指数分类的基础,分为极高、高、中等和低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位列极高、高和中等的组别各有47国,低人类发展指数的组别有46国。巴西、中国、南非、印度位次依次为85、101、121、137,除巴西外,其余三国均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鉴于所处的发展阶段,基础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代表,坚持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气候变化谈判和气候政治的基石。发展中国家当前仍然面临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和技术的双重约束。2012年的IPCC-SREX报告显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在2007年和2010年开展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成本研究中认为,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成本不低于700亿美元,并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如果要实现经济转型、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建立节能低碳的社会经济体系,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资源禀赋

以能源和碳汇为基础的资源禀赋,是决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物质基础之一。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根据化石能源品种的碳排放强度进行分类,可以吨标准煤排放/吨CO2为界,将能源品种划分为高碳能源、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其中煤炭和石油碳排放强度分别为2.741吨CO2/吨标准煤和2.136吨CO2/吨标准煤,属于高碳能源,天然气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626吨CO2/吨标准煤,属于低碳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属于零碳能源。

因此能源资源禀赋可以从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高碳能源比重越大,表明能源消费结构越不清洁低碳。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能源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碳能源强度分别为2.359t CO2/tce、2.268t CO2/tce、1.274t CO2/tce和2.52t CO2/tce,世界平均水平为1.932t CO2/tce。其中中国、印度和南非也是G20中高碳能源煤炭消费比重超过50%的三个国家,而巴西由于零碳能源水电比重高达34.4%,碳能源强度仅为南非的50.5%,这就导致尽管巴西能源消费总量为南非的2.22倍,而碳排放总量仅高出南非12.19%的原因所在。各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除了资源禀赋之外,还取决于各国资金和技术的实力。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基础四国除巴西外,其余三国森林覆盖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强森林资源和保护与建设成为低成本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因素与发展阶段紧密关联,但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实用工具,技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的技术以及传播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排极为关键。技术进步能够从不同角度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包括能源效率、气候友好技术发展水平(如碳捕获技术等)、管理效率、能源结构等。一般所说的气候友好技术,主要针对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重点能耗部门,既包括对现有技术的应用,近期可商业化的技术,也包括远期可能应用的技术。例如,从现阶段来看,能源部门的低碳技术涉及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等领域的减排新技术。

当前基础四国已经在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如在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成为中巴、中南(非)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气候变化成为中印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国和南非开展了煤炭液化方面的技术交流,南非研究引进中国的燃煤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中国和印度开展了能源比较研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合作研究和联合试验。中国和巴西分别拥有世界最大的两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和伊泰普水电站,2012年两座水电站发电量均超过980亿千兆瓦时,水电仍是两国近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重点,在融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制造领域水电合作是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向。

未来基础四国要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同时要加强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加快技术引进、消化的速度,成为发展气候友好技术的重要举措。由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施技术标准指标可能会带来技术或贸易壁垒及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强制性技术标准,会促进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加快气候友好技术投资和研发。

四、结论与建议

20世纪90年代启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以来,发达国家阵营与发展中国家阵营南北对立的基本格局贯穿始终。在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下,针对不同阶段或各种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都存在许多不同的利益集团,其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多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基础四国均在磋商机制的基础上持统一的立场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公平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仍将是基础四国的重要使命。

作为在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场一致的发展中大国,基础四国加强基础条件分析与能力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目前基础四国的磋商机制和交往,仅限于应对气候大会领域,基础四国加俄罗斯构成的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发展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基础四国专家组.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2~5.

第2篇:雏鹰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效益

前言

营销稽查工作在营销管理工作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保证营销工作各环节按时、有序、保质完成,以实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服务。

一营销稽查工作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客户需要的是同样的电力需求和服务,那么,营销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开展用电业务。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用电需求,供电企业外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客户用电现场千差万别,业扩流程、电价标准、计量方式等都各不相同,这就给日常营业工作带来难度,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检查,适时的进行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

只要客户数量、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规模,企业负责人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人部分事务,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还会委托其他人完成这些工作,这便是企业管理层次形成的原因。例如在基层供电企业,有分管营销的副经理,有专职工程师,有营业组、用检组、电费组、装接班等班组和人员,企业的管理权限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次,这种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存在的必要。每个层次的负责人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的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利用这些权利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果没有稽查,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不负责任的滥用、或工作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情况,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

3、工作能力及责任心的差异。

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及工作责任心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规范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差、差错会对整个流程、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例如电价不到位的情况、抄表时的估漏错抄现象、用电检查不到位或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因此,加强对营销各项工作的稽查是非常必要的。

二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

1、健全营销稽查体系。

健全营销稽查体系是开展稽查工作的前提。基层供电企业可以成立营销稽查考核管理领导小组和各营销专业稽查组,形成营销稽查体系。营销稽查考核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年营销稽查工作计划,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和稽查要求,检查专业稽查组的工作,衡量专业稽查组的工作成效,对专业稽查组稽查出的重大问题制订处理办法,并进行考核。各营销专业稽查组按各营销专业稽查主题设立,负责根据各类电力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及要求,按专业对营业业务、用电检查、装表接电、电能计量、电价电费、抄核收、传票传递、流程时限、客户侧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有始有终、循序渐进地逐项进行检查、督办,随时发现营销工作各环节与工作要求、规范相偏差、背离的行为、工作差错及超期现象,适时的纠正偏差。

2、按季度、月制订稽查计划。

营销稽查工作不是一个突击性的或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按季度、月制订稽查计划是这项工作长效、有序进行的保证。每月稽查计划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定性、定量的制订,给专业稽查组指明工作重点和方向,使小组成员有计划的安排当月工作。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和制度,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稽查信息适时地传递给适当的管理人员,使其及时发现问题。这个网络还应能及时将偏差信息传递给被稽查的班组或个人,以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工作状况,为什么错了,以及需要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制度,不仅更有利于保证预定计划的实施,而且能防止基层工作人员把稽查、衡量和控制视作上级检查工作、进行惩罚的手段,从而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专业稽查组应定期以汇总表或稽查报告的形式汇总并向上级反映稽查情况,提供资料,做出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提出考核意见,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

三 营销稽查的主要内容

1、电费电价及抄核收。

电费电价及抄核收工作是一项非常严格的互相牵制的重要工作,是电力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够足额及时回收电费,从而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收入,所以这也应是营销稽查工作的重点。电费电价及抄核收的稽查内容主要包括:电能表抄表人员的抄表质量;电费记录人员的录入准确率;复核人员的复核准确率;电价执行情况;差错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新客户立户抄表收费是否及时;电费台帐及报表的正确率;柜台收费及电费充值卡销售是否符合规定;银行划拨、欠费、催交电费及违约金收取情况等。其中抄表质量的稽查尤为重要,很多电费差错、客户投诉、经济事故都是由于估抄、漏抄、错抄或抄表人员对各类电表故障、电量突增突减等异常现象未及时报办造成的。

2、营业业务。

营业业务工作是业扩报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营销工作的龙头、一旦业务工作发生差错,将直接影响到下步工序的进行,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服务工作。稽查内容包括:各项业务费用收取的准确率;各种业务报表的准确率;各种传票、资料、图纸流转的及时率;各种业务传票填写和营销应用管理系统录入的正确率;系统业务流程的准确率等。

3、用电检查。

用电检查工作是以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标准为准则对客户的电力使用进行检查。随着电力企业职能的转变,用电检查工作的重点也逐步由纯粹检查客户的设备安全、用电安全转向对客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指导;需求侧管理;电价执行到位情况、计量装置完好情况的检查等。稽查内容包括:各类变更用电是否按规定手续办理;定比、定扣是否按要求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取消;大用户电价执行情况;图纸审核是否及时、正确;是否存在用检员检查责任的用户安全隐患;用户检查档案(包括系统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等。其中大用户电价执行情况和用检档案可作为稽点。

4、装表接电及电能计量。

电能计量装置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称”,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质量、配置及安装工艺直接影响到计量电能、收取电费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稽点在于:现场装、换表质量;电能表、互感器的配置情况、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处理、现场验表、周期巡视情况;检测仪、封印钳使用情况;电力报修质量等。

5、业扩流程。

在电力走向市场的今天,客户所期待和要求的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优质服务在电力企业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优质服务绝对不仅仅是对客户提供微笑服务,而是真正让客户享受到优质、方便、真诚的电力供应和服务。当前业扩报装时限已成为供电企业对社会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一承诺除了依靠营销工作人员各自对所办业务负责之外,还要依靠“业扩流程”这一稽查工作实现监督、催办的职能,严格控制超时。稽查内容包括对高压新装及增容、低压新装及增容、居民新装及增容、各类变更业务、“绿色通道”的全过程督办,直至归档、立户抄表收费。这项工作既是当前营销稽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6、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稽查。

重要客户供用电涉及客户用电安全和电网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稽查内容包括重要客户负荷分级认定,重要客户周期巡检情况,重要客户清单及重大安全隐患报备政府相关部门情况,客户责任隐患整改整治督导情况,重要客户保供电预案编制情况,新增用户执行业扩供电方案编制规范中有关用电安全方面要求的情况。

四 稽查工作要求

1、营销稽查方法。

利用营销应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稽查业务管理模块,检索、资料核查与现场核对相结合,提高稽查工作效率,拓展稽查范围。利用负荷管理系统信息分析高压客户用电是否正常。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进行远程稽查。采用日常稽查与专项稽查等方式。召开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等方式。

2、处理好适时稽查与适度稽查。

工作中的偏差、差错等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营销稽查工作也应做到适时、超前。稽查常常给被稽查者带来某中不愉快,但是如果缺少稽查则可能导致营销业务的混乱。有效的稽查应该既能满足对营销业务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与基层营销人员发生强烈的冲突。适度的稽查应能同时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认识到过多的稽查会对基层营销人员造成过多的限制,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少的稽查会使基层营销单位中的个人无视管理的要求,我行我素,最终导致各种违规和差错行为的产生,甚至导致营销业务的涣散。

3、处理好全面稽查和重点稽查。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在每一时刻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全面系统的稽查不仅代价极高,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在营销稽查工作中,应找出具有影响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进行重点稽查。当然在某一段时期内,可以针对某一项重点业务进行全面稽查,这样更能突出重点。

第3篇:雏鹰计划范文

初三年级是初中阶段关键的一年,我们除了要继续学习英语知识外,还要进行总复习,参加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中考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水平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选拔考试则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材,使已达到合格标准的毕业生,根据本人的考试成绩与志愿择优进入相应的学校。因此,我们知道中考是以检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总复习中,我们学校决定把学好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作基础,以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中心环节,在培养学生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英语总复习,提高英语成绩,我校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3.模拟训练(2011年6月)

第4篇:雏鹰计划范文

 

一、背景与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在考察和解决实例的过程中,自主挖掘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求知识。从长远来讲,这对人类认知技能的获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者近年来在从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该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适用于培养技能型的综合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说通俗点就是为了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操课的界限,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使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措施

 

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在教学中的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训练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强调探究精神,让学生有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诉求,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它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

 

其次,要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练习、进行小组交流活动以及综合练习的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主体,教师起辅作用,只需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来监控学生的操作,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即可。

 

再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不再统一地给学生安排进度,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潜在能力,科学地把学生分成各类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各自的情况与需求来设定自己的学习速度,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最后,考核标准要灵活,要顾及各层次学生,要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学有所获。我们可以这样设定考核标准,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教师将课堂提问、日常实验作业、阶段测试相结合,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四、实施理实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硬件设备不足。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足够的计算机供学生上课使用,我校的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有限,硬件设备不足,影响了理实一体化教法的有效实施。

 

2、师资水平不够高。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弱,教师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理实一体化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的控制课堂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技能需不断提高,以便及时适应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重形式不重本质。理实一体化课堂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很容易变成学生动手,老师旁观,过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但有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及时,造成学生学得辛苦却事倍功半,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五、反思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已逐渐被大家接受,开始应用于中职各专业教育教学中,但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个老师的操作方法肯定有差异,不会有万能的操作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第5篇:雏鹰计划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 基础英语 转向

一、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即低年级的英语精读或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地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一直以来该课程都被视为英语专业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中的基础,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技能,授课内容主要就是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分析讲解。“基础英语”教学常常变为“词汇与语法”满堂灌的教学,忽略了语言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忽略了对不同文化的探究。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这是当今语言学界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简单而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既然如此,“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课程,怎么能脱离文化而进行呢?笔者认为,文化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就应该把文化知识与基本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对文本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如何实现“基础英语”的跨文化转向。

二、跨文化教学及其发展

跨文化教学正是语言与文化互为表里关系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依托。每一种语言的使用和风格都反映其背后独特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文化决定论”的首创者――萨披尔(Sapir)早1921年就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自存在。因而语言教学也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实施,语言根植于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的每个方面,语言教学的跨文化转向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跨文化教学不单纯是在课堂上教授另一种文化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另一种文化中举止得体的能力,而是通过强调对一种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观点、社团和成员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感,通过强调对文化的普遍性概念的深刻理解,包括对重大事件的分析、文化模拟等,培养学生获取理解文化的特有性和普遍性的综合能力[1]。跨文化语言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避免对非本族语文化持模式化态度。

跨文化教学是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是当代日益加剧的多元文化交流和冲突的必然结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努力倡导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一文件,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希望通过跨文化教育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人们对其他文化的积极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促进世界各种文化共同健康发展。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颁布了《跨文化教育指南》,其中阐述了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标准,并对跨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美国早已在1996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全国标准》;在欧洲,欧洲委员会的语言政策部2003年颁布《从语言多元化到多元语教育:欧洲语言教育政策发展指南》;我国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教学发展现状反映了国际外语教学所面临的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社会文化转向。笔者正是受这些研究的启发,从微观的角度,探索如何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实践跨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深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全面了解。

三、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索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顺应了当今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广大英语专业教师经常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当然具体的模式现在并不统一固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探索跨文化教学模式时应该借鉴几个原则:1. 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决不能顾此失彼;2. 跨文化教学应该采取“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原则;3. 跨文化教学应当“因人制宜”;4. 跨文化教学应采用对比分析法。[2]简而言之,跨文化教学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死板的,而是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导向,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并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而做出灵活的变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修订版)》系列是比较流行的基础英语教程,在下面的探讨中,笔者将以第二册,Unit 10, Text I,“The Jeaning of American”为例,加以详细阐述。

《综合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围绕篇章展开的。跨文化教学认为篇章讲解涵盖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仅包括句子、段落、结构、主旨等传统教学所强调的理解重点,也包括语言之后的文化背景。以课文“The Jeaning of American”为例,该课文题目就是一个语言与文化的结合点。这个题目一般被理解为《美国牛仔服简史》或者《美国牛仔服史话》。在解释这个题目时,首先从语言层面“Jeaning”这个词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临时“创造”的一个词汇。“Jean”原本是个名词,指牛仔布/服,这里作者首先把它作为一个动词(“使牛仔服化、使牛仔服流行化”),再加“-ing”形式使“Jeaning”成为一个名词(“牛仔服化、牛仔服流行化”)。那么题目可以理解为“美国牛仔服流行化”,然而这样的解释比较生硬。如果联系前期阶段对牛仔服、牛仔服文化符号的讨论,教师再介绍一番美国的牛仔服文化,那么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题目可解释为《美国牛仔服简史》。

在上述的知识点中,很明显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类似的知识点在文章中还有很多。例如在课文第四、第五小节,Levi Strauss在姐姐的资助下去了美国西部,并成功的把帆布做成牛仔裤卖给了一位矿工。这些内容不难理解,但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去美国西部呢?”“为什么把牛仔裤卖给一位矿工呢?”一切都是巧合吗?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解释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就是“加利福尼亚淘金热(The California Gold Rush)”。唯有对时代背景有了了解,才能全面理解相关的课文内容。

笔者之前一直强调,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跨文化教学要求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这是可能也是必需的。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关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文化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交流所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以文化知识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英语文本的背景文化的了解,进而加深对课程文本的全面认识。

毫无疑问,跨文化教育导向“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构想是面对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转向”的整体趋势,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较新的尝试。可以预见它将会是“基础英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M]. Boston: Heinle & Heinle, 2001.

[2]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21.

[3]常晓梅,赵玉珊.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J]. 外语界,2012(2).

[4]何兆熊. 综合教程2(修订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孔德亮,栾述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J]. 外语界,2012(2).

第6篇:雏鹰计划范文

一、 分化现象的成因

1.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好,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

重复学习不仅是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正常进展,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目前的教材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当然教材也提倡培养听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回到知识为本的模式。这种知识为本的重复学习的危害更大、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少年儿童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遇到困难或枯燥无味的内容时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初一的学生发现所学英 语课的内容都是小学阶段学过的,他们要么产生自满心理,要么觉得枯燥无味,能够踏踏实实继续学习的学生恐怕不会太多。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出任何优势。

2. 学生心理发生变化

初一是起始阶段,刚刚接触英语,由于其年龄特征,会对英语产生一种好奇,神秘的心理感觉,再加上这时教学内容浅显,容易激发起一种学习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未注意恰当把握培养,没有让学生努力延长这种兴趣,致使原有短暂的、不稳定的兴趣,荡然无存。而且这时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不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加之英语的背诵量较之其他学科要大许多,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完全被畏难情绪控制,甚至“失志”,最终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3.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特别是对新教材既缺乏教学方法,又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把七年级使用的听说领先的方法丢弃不用,而采取一味领读,叫学生背诵、默写、翻译等,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毫无兴趣可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也因为方法不当或精力有限,最终只能放弃。

二、 解决分化现象的策略

第7篇:雏鹰计划范文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工作职责,确定一下工作目标,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明确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先确定一个总的方向,在按时间分段完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职计算应用基础机教学计划范文3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

康县职业技术学校 李莉

本学期我仍任教职一(四)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使他们能胜任办公自动化在生活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

3) 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 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职一(四)班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7操作系统,第三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2

武穴理工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具备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网络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宽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专业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财务会计及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配置及维护知识。

(1)基本掌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会计学及统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

(3)掌握和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

(4)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

(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

(2)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力;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的能力;

(4)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的能力;

(5)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

(6)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

(7)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8)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公民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文化素质:达到大专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要求,系统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课程,专业知识比较过硬,知识面广。

(3)业务素质: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身心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可获取如下证书:

(1)湖北省计算机资格考试中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人事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初级证书,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职称证书。

四、毕业规定

修完本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选修课和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全部合格并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学生,才准予毕业。

五、毕业后就业范围与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

(1)工商企业(约30%);

(2)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约5%);

(3)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系统(约10%);

(4)其他(约55%)。

2、主要工作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下列岗位的工作:

(1)IT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技术人员;

(2)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处理人员及软硬件系统、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及维护人员、网站设计与制作人员;

(4)计算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人员。

六、部分课程要求:(主干课程介绍)

1、计算机应用基础(180学时)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办公软件专题训练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本原理,各种软、硬件的功能与特点,WINDOWS的特点与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常识与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的常识,MS-OFFICE中主要软件的使用方法。

2、多媒制作技术-FLASH动画设计(72学时)

为从事网页动画设计、商品广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或其它视频动画设计工作训练设计技能。

课程内容:FLASH操作基础,动画的生成原理,图形绘制、对象编辑、颜色设置与使用、元件实例的组织与使用、文本的使用、外部素材的使用、脚本的使用等各种设计手段及其使用技巧,各种格式动画的特点及生成方法。

3、网页设计技术(72学时)

在学过《计算机实用基础》掌握了网页直观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HTML和CSS语言的使用方法,能建立简单的网站、制作网页,并尽可能美化网页和扩展网页功能。

课程内容:HTML、CSS的基础知识,DREAMWEARER软件的使用方法,HTML、CSS

语言的使用,框架、表单、链接等的设计,脚本的嵌入与调用方法等。

4、VB程序设计(72学时)

初步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思路,能用VB独立编写实用的小程序。

课程内容:VB集成环境,面向对象基本概念,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控件,图形、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应用等。

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2学时)

用这一门直观、较为简单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启蒙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意识和编程、数据库查询操纵意识,为后续的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打下概念基础,也为计算机二级考试作准备。

课程内容:类、对象、对象实例的概念与运用,对象属性、事件、过程的概念与运用,数据类型的概念与运用,常量、变量、运算、函数、表达式的概念与运用,程序结构的概念与运用,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与运用,数据库的生成与操纵方法,SQL查询的使用方法,应用程序的设计与连编方法等

6、网络技术(72学时)

理解局域网的基础知识,能设计和组建局域网,能管理与维护局域网,能进行局域网互联。

课程内容:计算机局域网概念,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组建网络基础平台,组建信息服务平台,Linux Server服务平台,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基础,局域网互联解决方案,局域网管理与维护进阶,局域网应用范例,局域网管理与评估。

7、C语言程序设计(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读懂较简单的C语言程序,能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问题,并能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程序,具有一定的查错、改错能力。

课程内容: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流程设计,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文件等概念、功能、格式和使用方法。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1、本专业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

业课和选修课

2、公共课15门;

3、专业课14门;

4、选修课2门。

5、第六学期实习(540学时)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八、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第一学期)、专业实习(假期)、毕业实习(第5、6学期)。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机动周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安排在每学期及寒暑假。

学生在每学期都有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在校内,由有关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实践初步结合。

在校外毕业实习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540学时)

九、教学环节与考核

整个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实践技能教学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注重文化基础和基本素质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

实践技能教学模块——注重专业实操能力

各个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性质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加强和规范实习和实训环节的考核。

十、说明

1、本专业在三年学习期内包括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实训教学;

2、最后一学年为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综合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3、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需求变化,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范文3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xxx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

1、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由于网络机房既可以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还可以让学生立刻自己上机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如在计算机网络IE浏览器使用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应用浏览器获取帮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允许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在“自学指导法”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如可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等。“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比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一节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

这种“学生试讲法”在一开始时教师要多指导,可提前将任务布置给一部分学生,以避免失败,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行此种教学法时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总结其学习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保证由学生做主角的“戏”演成功。实践证明,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发挥辅助教学软件的作用,补充教学环节的不足。

学生学的知识应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好这些辅助软件的作用,切不可为了省事而完全让学生自学。因为这些软件内容单一、简单且往往和教材内容不一致,如果完全按照辅助软件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可能就无法完成教学的目标。

4、缩短理论课讲授时间,强化上机训练。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为强化这一环节,在理论课讲授时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以缩短授课学时、增加上机训练时间。上机时除加强辅导外,每次上机,教师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每次上机都要写好一个上机计划,上机计划要具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那种上机就是“玩”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次上机操作,使每次上机都会感觉到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相继建立,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中职毕业生提供了硬件的保证。这几年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教学质量上去了。

总之,教学中,我认为应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的准确理解,既要明白什么是知识,为什么这样,还要明确如何做,怎样学,有啥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认识,既要明确能力具体分解为哪些,还要明确什么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同时还要明确如何评价学生能力。三是培养怎样的学习品质、态度、情感以及思维方法。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技巧、方法,而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在心理上猎奇、思想上向恶、行动上造假,最后危害社会。要知道,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利用计算机损害个人事小,危害他人和国家事大。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心理、良好品德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培养。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习环境:电脑室,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

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6.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项目学习是就特定的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设法营造融洽、平等、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项目热情。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互敬互爱,通过项目学习过程,加深彼此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并分析项目

这是项目学习课堂实施过程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项目学习循环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也是项目学习的一个特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一门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课程,所以,在提出问题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

2、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项目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学习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整个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行动学习循环阶段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对项目学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习小组的组建本着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成员的和谐共处,还要顾及到小组成员个人的发展,每组成员以5-7人为宜。所以,在组建学习小组阶段,教师就要以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为依据,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组建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也是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区别于分组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其他教学模式的重点阶段。项目学习由制定小组项目方案、实施小组项目方案、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四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循环的次数要由问题的解决情况来决定,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循环即可;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循环,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整个项目学习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项目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1).制定小组项目方案

第8篇:雏鹰计划范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更加注重行文的连贯性与逻辑性。通过批改英语习作,发现了影响写作的话语标记语,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指导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应用话语标记语。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初中英语;写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B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根据新课标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学生应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而话语标记语恰恰具备这样的语用功能。因此,话语标记语在英文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最早提及话语标记语的是Quirk,他认为话语标记语的特点是出现在口语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语言成分。进入20世纪70年代,话语标记语的理解成为学者的研究焦点。80年代,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以Schiffrin,Fraser和Blakemore为代表形成三种理论。然而,我国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多以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长篇幅文章作为语料进行个别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而忽视了初中生对话语标记语理解与使用的研究,更缺少对话语标记语应用策略以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指导意义的研究。因此,本文从话语标记语在初中生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完善话语标记语研究的多样性。

二、研究内容

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起着停顿、过渡作用,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起到一定指示作用。由于英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很多,语境效果不同,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就会产生诸多

问题。

1.书面标记语和口语标记语混淆

虽然话语标记语都具有语用关联作用,但是在写作中的话语标记语应该侧重书面表达,而非口语交际。

例如,I’ve some good habits. Well,I’ve many bad habits too.

句子中应该使用however等书面话语标记语替换Well。

2.词性混淆,搭配错误

连词在作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因为其构建句子的逻辑关系,凸显作文的完整性与流畅性。然而,受母语思维影响,学生经常将两个连词用在同一句中。

例如,(1)Although he is the tallest,but he is younger than others.

(2)Because he gets up late,so he is late for school.

两连词同时出现,直接导致英语语法上的严重错误,影响整篇作文的质量。

3.话语标记语使用单一,过度重复

在学生习作中,but和and的使用频率极高,反复出现在文中。相反,对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却提及甚少,甚至不用,造成作文词汇重复,缺乏句式多样性。

例如,I went to mountain. And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上句可以合成 “I went to mountains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这样既符合表达习惯,又避免多次使用and。

分析这些问题,原因如下:首先,母语影响。汉语中连词都成对出现,但在英语中,连词都单独使用,如此造成学生在写句子时将两个连词并列使用,造成错误。其次,词性概念模糊。学生在记忆单词时,侧重拼写与汉译,忽略词性,导致学生分不清连词和副词,进而用副词连接句子,导致语法错误。最后,课文背诵与句子仿写相脱节。在学习句式结构时,学生只能背诵默写,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难以用到写作中,使作文中依然只有and、but等低级话语标记语,重复率极高,降低作文档次。

三、研究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与成因分析,本人构想在教学中采取以下

措施:

1.讲授词性,听写强化

在新授词汇中,强调词性的重要性,并在听写中进行词性考查,力求让学生在牢记拼写与语义的同时,掌握词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2.以学促练,模仿夯实

教学中,凡课文中新接触的话语标记语,指导学生理解用法,随后进行造句练习或3~5句的小语篇书写,夯实高级话语标记语使用,减少使用重复率。

3.构建合理的作文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效,开设写作点评课,形成“范文赏析―自我修改―小组互改―教师批改”的模式,由此相互借鉴,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在英文写作中,话语标记语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篇,又能引导阅读者理解篇章含义。话语标记语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英语习作的水平。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知识,分析它们的功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第9篇:雏鹰计划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计算机基础

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因此其知识更新速度快,和职业技能有很强的结合度。当引入模块化教学后,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基础内容,这种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重点,进而在实践中应用,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1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观察得知,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大部分时间教师就是按照教案进行讲解,而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学习,整个课堂枯燥无味,而且学生经常溜号,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操作内容教学时,一般是在多媒体教室中,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台电脑,然后教师在进行内部、步骤讲解时,先控制所有电脑,然后进行讲解,整个流程下来没有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非常少,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2分析对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划分情况

计算机基础课程较多,但是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内容的划分,当科学的划分之后,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相关的内容实践性和针对性会更强,有利于学生掌握要点,在之后的实习、工作中都可以用到。一般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了六大模块。1)多媒体技术应用;2)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3)Internet网络基础;4)对操作系统的应用;5)中英文的录入;6)计算机的硬件基础课程。因此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其专业性[1],以岗位任务确定工作完成程序主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这六大模块中,还分为了几个子模块,也就是对该内容的细致划分,然后又分成了几个学习单元,这样让学生按照这一课时进行学习,不仅学习任务轻松,而且掌握效率高。

3模块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交互式技能教学

在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时候,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模块化教学内容,保证各个环节中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效的,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都有很好的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其教学内容更加细致、深刻,突出内容众多,讲解的内容精而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记忆效果会更好。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对不同的组别设置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也是由教学大纲展开的,这样学生尝试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据调查了解发现,小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整个课堂也变得异常活跃。当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后,各个小组组长进行成果汇报,然后组员进行内容补充[2],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大脑思维。之后要求各个小组相互沟通、探讨,互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使用E-Mail、QQ、MSN、博客等方式和学生沟通,建立相关的群聊天,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如果有问题,或有新的发现,都可以拿出来在群里随时随地探讨,以多种形式进行交互学习。

3.2个性化考核

学习方式和过程的差异,得到的学习结果也有差别,为了公正、客观、综合的对学生做出评价,一定要建立个性化考核机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课程划分考试内容,并在考试中予以区分,内容根据学生教学模块制定,题型不能单一,形式要多样化,利用多渠道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笔试考察的时候,也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考试方式多元化。评判试卷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置不同类型的考试试卷,然后让学生随即抽题,或者结合自己擅长的一点选择考试试卷,考试效果不仅会提高,由于题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生掌握的内容也会更加全面,当完成考核之后,学生在拿着试卷交流的时候,也会丰富其知识点,强化对内容的记忆。

3.3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开展网络教学,这要求教师在计算机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同时明确以后技术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制定短视频的时候,可以一针见血,避免视频时间有限,而大部分内容都不靠谱。将计算机精华内容录制小视频,然后进行视频剪辑和制作,添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点击率,让学生在寝室自主学习。例如办公软件Word教学中的邮件合并,学生对邮件合并域的插入与合并不容易掌握。例如在Excel数据表处理中,学生仅仅依据课本内容,很难从根本上理解IF函数、分类汇总等应用。

4总结

通过以上对模块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发现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大胆尝试和创新,同时结合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杨洁.模块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07(9):6283-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