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教学方法;土木专业
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构件工厂化制作受环境条件影响小。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促使原有的部分手工劳动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流水线操作工人,实现施工现场无粉尘作业,节省劳动力,节约时间和降低能耗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与效率。装配式建筑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产品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建筑构件的精确度,保证建筑整体偏差缩小。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缩短施工现场用时,对建造工期有更高的可控性。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集成设计,装配式建筑有利于研究发展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耐火性能、隔音效果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检验得到显著改善。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外墙板不但可以达到质轻、高强与节能,经过引进工艺,可使建筑物的外观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美丽多彩。
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人才需求
装配式建筑将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过分依赖的传统建筑岗位将出现大幅缩减。这给传统的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新的挑战。为此,高校需要培训建筑工程人员从传统的劳动方式向新的劳动方式的转变。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链的软硬件基础薄弱,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缺乏工业化的管理思维。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从前期策划管理到技术支撑能力与工程实施经验存在认识不足。构件化的装配式设计流程、装配式的施工过程给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对于BIM人才的需求愈发急切,加快培养掌握BIM技术、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工艺技术的技术研发人才迫在眉睫。土木工程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教学内容上,就技术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及维护方面应加大教学工作量,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解决我国在这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三、房屋建筑学课程应补充的内容
为顺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应推动建筑构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补充。为建筑业输送具有装配式建筑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1.装配式建筑设计原理内容。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以了解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建构一套课堂教学,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构想,把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变为第一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起点,着力培养学生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2.装配式建筑构造内容。装配式建筑通过形式创想与精细化设计将会出现许多实用的新型构造。从内部结构节点连接到复合多层装修构造等,专业教学一定要紧跟发展需要,及时总结,把成熟、可靠、适宜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国标与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装配式建筑构造内容。装配式建筑构造教学中应积极推广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应用三维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空间的直观感触。3.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内容。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重新加入关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教学章节。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应包含: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科学化。现在被大家热谈的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即将发挥重要作用,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设计、构建、施工、运营的全专业全过程的管理,为装配式建筑信息化运作提供数据支撑。装配式建筑适合实现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参观调查装配式建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有一个概况及入门的认识,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知。在认识实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材料,鼓励学生带着资料参观建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装配式建筑构造,提供丰富的辅导资料与教学答疑为学生开阔眼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实地调研,促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概念和实际的建筑实体对应起来,学习被调研建筑中的一些建筑设计策略和装配式建筑技术。
五、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问题;措施
建筑设计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的成本。建筑设计管理需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控制建筑设计的成本,尽量避免设计缺陷,精细化施工图设计,减少因设计指导不足引发的施工质量事故,保证建筑质量安全。
一、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的不合理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灵魂,然而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及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及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建筑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成本,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甚至,有些设计师为了追求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即使知道结构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一些问题,也给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的一定的威胁,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及安全意识,为人们的安全第一道放线。
2、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设计方案影响建筑的直接能源消耗,在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目前,大部分业主忽略了设计环节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只重视施工招标,让施工单位要让利,对设计阶段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殊不知设计阶段的优化可以带来更多的节约。所以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造成业主对设计阶段管控的忽略。
3、对建筑设计管理流程重视不够
建筑设计具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按工作阶段分为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各不相同,每个阶段对不同专业都有具体的工作深度要求。当前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着“唯业主论”,处处按业主的思想安排设计工作,虽然从服务的角度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业主都了解设计管理流程,并非每个业主都懂得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工作特点,经常出现业主的不合理功能要求得到满足、不合理的工期要求得到执行的现象,最终导致牺牲了建筑工程品质,侵害了业主利益。
二、提高建筑设计有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大纲。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在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进行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然后据此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对初步设计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把握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2、加强设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建筑设计管理分为需求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最初设计的扩充、施工图纸设计各个阶段的施工设计以及设计与施工的配合等几个阶段,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依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努力,政府的监管和审查也十分必要,甚至比设计单位自身的管理还要重要。在设计管理中,需要要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满足管理的需要。加强监督力度需要培养大量专业技能较高且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为实现设计管理工作的目标而努力。
3、加强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建筑安全性的重视
不同的单位对于设计的要求都不同,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时候在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会因为修改图纸而发生纠纷,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须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对相关规范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减少图纸或者方案的修改,每一个基本构件的设计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经常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教训进行反思,对于今后的建筑设计进行经验的累积。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发挥自身的作用,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正确意识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等问题。
总结:
建筑设计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其不仅关乎着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国民享用的建筑的质量,而且考验着我国建筑行业专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因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加强提高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设计建筑的结构,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因而,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抓住建筑设计的要点,推行能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的建筑设计方案,提出节约建筑造价的优化设计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明岩.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学. 2014(02)
关键词: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发展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建筑产品。
1.BIM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BIM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层面的含义,建筑组织设计人员对BIM的概念理解不同,所以在BIM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部署合理、科学的建筑工作[1]。
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方面可以对BIM技术进行评价,从实际应用的现状中总结发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基于此,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节约建筑投入成本,缩短建筑工期。近几年,经过我国建筑人员的不断研究,BIM技术逐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知晓,我国很多具有资质的建筑行业分别成立了BIM技术小组,以此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指导[2]。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的步骤主要是:建筑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和设计都会应用到BIM技术。首先,建筑设计人员会利用BIM技术设计出建筑软件,用BIM核心建模软件对建筑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确定BIM技术层面,提供建筑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用来解决建筑设计难题,最后,确定BIM技术使用的用户类型,建筑设计人员要积极学习BIM技术,把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和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活动会应用到BIM技术内容[3]。
以上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对现有的建筑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应用BIM技术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处理。当然,BI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
2.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障碍
2.1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
建筑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同一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师与工程师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能领悟到BIM技术的精髓就很难驾驭技术要点,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BIM技术理念的了解不同,很容易扭转建筑设计的思路[4]。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者还是要认真学习BIM技术内容,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但是要想BIM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在建筑产业中,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设计非常有难度,同时,BIM技术要想更好的与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还需要在建筑管理的一定范围内,对BIM技术进行模拟。
2.2来自专业应用软件的障碍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很多设计者会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先进设计标准,但是众多科学软件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技术冲突。BIM技术软件比较齐全和成熟,国内应用的BIM软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设计者并不能合理操作BIM技术,使软件的执行能力直线下降[5]。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内容,强化自己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使BIM技术可以深入到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和模拟,这样才能使BIM技术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并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突出建筑特点和建筑水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进行评价和验证。以此,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使BIM技术可以与现代化科学软件合理融合,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建筑设计的灵感,克服专业应用软件的难度和问题,是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基于BIM技术的实际内容,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难度,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其BIM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效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的性能。
3.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3.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国际综合经济市场对我国提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国要想稳定在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抗力,就必须懂得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对现有的文化进行传扬。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动我国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回顾和总结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设计模式。融合思路可以深入到地域文化中,体现出城市建筑内在的文化理念与品质,开发商需要根据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内容对地产项目进行定位,确保其策划和经营的理念可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要以长远发展目标位基础,设计出建筑的文化气息。BIM技术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变化的形式,所以建筑设计者要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力量,为未来建筑事业的进步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
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3、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4、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Abstract:The ke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is optimization. The nature of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part and whole optimization. All of these are dynamic management, that means striving for the high aim so that mobilizing every designe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make pioneering efforts constantly.
关键词: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理念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quality;optimization;management;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224-01
1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1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
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2.2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
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3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是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4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4.1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
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4.2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4.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
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4 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4.5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
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4.6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
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4.7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
尊敬的评委:
我叫 ,男,汉族,
200 年6月至200 年6月在 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从事给建筑设计工作。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在 设计有限公司,任建筑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
2012年3月至今,在 设计院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市政设备室主任及项目经理,分管公司建筑设计的项目及专业管理工作。
任职工程师7年以来,本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学习,不断进取,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业绩突出,主要有:考取ISO质量管理内审员资格,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同时配合外审工作;参与本公司大型设计任务9项;公开2篇;每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现将任职工程师期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汇报如下:
一、遵纪守法,敬业爱岗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路线,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坚决执行国家以及地方关于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规范和条文,特别是强制性条文。坚决杜绝迎合甲方做出违反相关规范的设计作品,坚决杜绝在设计过程中出现对设备供应商进行卡、拿、要。廉洁奉公,作风踏实,团结同事。敬业爱岗,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给排水作为建筑专业配套时(即建筑给排水),认真配合建筑及结构造型要求,做好本专业工作;给排水作为主导专业时(给排水改造工程或市政给排水工程等),认真根据给排水现状,充分论证,严格要求其他专业配合做好给水排水专业工作。任工程师以来,作为给水排水专业设计的排头兵,每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
二、认真学习,不断进取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术水平。每年均参加市、区组织的学术讲座或新规范宣讲讲座;每次均参加佛山市给水排水协会举办的学术交流;积极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师考试的学习与研讨,并于2012年9月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
2、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跟踪每一个设计项目的施工现场,通过现场跟踪服务、查访反馈情况,虚心向施工人员学习,来改善改进自己对设计理论的理解,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任职工程师以来,设计图纸出图后均跟踪本专业的施工现场服务。每个施工现场,通过查访施工员或施工技术负责,了解本次设计有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做得不足,哪些只能是图纸上画画,但实际做不了,哪些做做得比较好但又有哪里是美中不足的,哪些工艺或施工方法更好。比如,在本人设计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金沙洲的截污工程施工现场,砂性土地质采用牵引拉管施工排水管时,由于地下水较浅,技术好的施工队施工的标段按图纸施工时没出现问题,技术水平较低的施工队施工的标段按图施工时出现问题。通过现场查访,总结发现,牵引施工排水管虽然造价及工期均比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均有优势,但对施工工艺要求高,如扩孔、一次性牵引长度、泥浆配比、标高控制。所以设计时,当开挖施工困难时(施工场地小,管线复杂或造价控制等原因),不能因为不能开挖,而盲目设计成牵引施工工艺。该工程类似情况实际设计可以采用小管径顶管。小管径顶管具有牵引施工管道的优点:比泥水平衡法顶管造价低,施工场地小。同时,在标高控制方面,小管径顶管时管底标高容易控制。这样,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设计水平。
3、注重知识更新,多渠道增强综合能力
参加质量管理培训班,每年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新,更新对设计成果的质量控制。按要求完成各年度专业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给水排水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及时了解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比如在排水管道新材料方面,从双壁波纹管到内肋增强双壁波纹管,再到钢带增强双壁波纹管,国内应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其使用率及普及率趋势如何?在环刚度增强方面,上述3种管是不断增强的,后者是前者的增强版,但实际使用方面,钢带增强双壁波纹管在使用方面因其环刚度有保证,开始推出市场时,受到设计市场的热捧,但因其钢带腐蚀以及接口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该材料选用时受到一定的争议。所以,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及时了解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是很重要的,本人在任工程师时,一直注重知识的更新,多渠道增强综合能力。
三、工作业绩突出
任工程师期间,本人除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外,还作为项目负责(项目经理)或专业负责带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员完成中大型设计任务。担任工程师以来,共完成大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项目9项,其中独立完成5项,作为专业负责主持完成4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面积约52.2万平方米,市政给水排水管线约72.2公里。
1、任工程师期间,本人独立完成5项中大型设计项目。具体如下:
(1)2010年5月至2010年6月,《藤州镇杉木冲回建房小区市政工程》(规模DN300~D1500排水管,长2.4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2)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太平安福新区市政》(规模DN400~DN1500排水管,长17.6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3)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梧州市不锈钢制品园区道路设计(一期主干道)》(规模DN400~1800排水管,长18.4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4)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农机交通运输设备综合批发市场市政工程》(规模DN400~DN1800排水管,长21.2km)。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5)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藤县金鸡镇鸿源新区项目》(排水管网:规模DN400至DN1500排水管,总长12.6千米)。担任专业负责及设计人,工程验收合格。
2、任工程师期间,作为专业负责,主持了4个大型设计项目。具体如下:
(1)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金安大厦》(高层综合楼,建筑面积2.7万m2 ,10层,建筑高度54.60m),任给水排水专业负责人。起主持作用,排名:1。
(2)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佛三(挂)2010-010地块项目二期》高层商住楼,建筑面积25万m2,17层。担任专业负责,工程验收合格。起主持作用,排名:1。
(4)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顺成企业总部大楼 》建筑面积6.5万m2,15层。担任专业负责,工程验收合格。起主持作用,排名:1。
四、参与公司以及给水排水专业管理,业务能力突出
自2013年6月起,本人担任公司新成立的市政设备室室主任,管理一个由市政以及设备专业(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组成设计团队,管理内容包括日常事务、专业事务,项目组织与实施。自团队成立以来,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向公司争取了很多主持项目的机会,包括与业主谈判等,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任职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7年以来,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专业水平以及作为设计对现场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离不开关心、爱护和指导我的专家、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今后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建筑设计事业作贡献。
以上报告,请各位专家评委审查。
【关键词】抗震;概念设计;问题;必要性
一、建筑抗震设计的简述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是由地下某处薄弱岩层破裂或地球板块互相挤压、冲撞引起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至地表引起的地面运动。在历史上我国就是世界上的地震多发国家之一,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地震带给人民的灾难极为惨重,死亡达24万多人,地震之所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严重的损失,直接原因有三:一是地震引起滑坡、地裂、断层等严重的地面变形,直接损害结构物;二是地震引起结构物地基的震陷、砂土液化,使地基失效;三是结构物在剧烈的振动中因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连接接头破坏、构件失稳甚至整体倾覆而破坏。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而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规定:对位于抗震设防区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以预防为主,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实践证明,若想防控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工程的设计质量是第一道关口。由于在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会给工程施工阶段与交付使用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所以一定要严格的管理建筑的抗震设计,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千次。最近100里,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所以城市中的地震灾害主要是由建筑物的倒塌、破坏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而提高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就成为减轻城市震害的重要对策之一。科学地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工程设计,认真按照抗震设计施工和监理,工程就会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强震发生时才能有效减轻震害。
二、建筑设计在抗震中的问题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是一种多发性的随机震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要准确预测建筑物震害的特性和参数,目前还很难做到。抗震慨念的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能量输入、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构件延性;材料与施工质量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
2.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
3.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平面形状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4.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原因,有设计人员忽视了抗震概念设计方面的原因(未能从整体、全局上把握好),有法律建设方面的原因(在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方面缺乏国家政府法律依据,特别是处罚方面),通过这些问题来研究中短柱的问题,并且根据实际建筑结构及其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是很复杂的,目前难以对此进行较为精确而可靠的计算。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标准强调了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重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即根据地震灾害调查、科学研究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并确定细部构造。这种设计理念将有助于明确结构抗震思想,不但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也为有关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今后地震时结构的实际地震反应。
三、建筑设计在抗震方面的必要性
近几十年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进展,尤其是各国历次大地震对人类造成严重灾害的经验教训,使世界各国地震工程学者及工程抗震设计人员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用形象语言来概括,即遵循“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公认的结构抗震设计准则,并开始在各国规范中有所体现,根据城市和经济高速稳步发展,对抗震设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平台。有效提高工程抗震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建筑抗震可归纳为:1、慎重选择场地;2、科学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特殊工程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3、不同类型建筑要采用适合的结构形式;4、合理布置,平面立面要规则些,底层层高跨度不宜过大;5、尽量采用隔震减震技术;6、注重施工质量;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政府一贯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其防震设施和技术相当先进,建筑物通常具备了抗御7~8级地震的能力;而阿尔及利亚当地房屋建筑质量普遍低劣,抗震性能差,地震时易坍塌。由此可见,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四、总结:
地震是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现象,从世界各国减轻地震灾害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主要有三条:一是加强地震预报,力争在地震发生前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二是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提高各类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包括对已建建筑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三是加强地震时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总之,从各个环节上重视和把关,把地震灾害尽量降到最小、最轻。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崇杰,崔艳秋.建筑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AutoCAD;建筑学;教学方法
建筑学是较早的应用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专业之一。从出现CAD这个概念以来,短短40年间,CAD技术突飞猛进,在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建筑设计人员对于CAD的认识早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而是“离不开”、“很需要”了。AutoCAD已成为建筑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工具”,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工程设计打基础,能否学好针对AutoCAD软件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其意义显得尤其重要而深远。
一、目前课程教学状况
1、AutoCAD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两部分,通常理论教学时,以老师讲授为中心。AutoCAD功能多,按照教材将命令逐一地讲解,耗时长,学生应接不暇,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
2、由于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总学时,以及相对理论、实践学时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今趋势是总学时越来越少,相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越来越少。学生操作过程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3、已学习完AutoCAD课程学生,能够完成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但命令运用笨拙,绘图速度缓慢,制图不够准确。
二、运用措施优化AutoCAD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互动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于1870年哈佛法学院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20世纪70年代逐渐运用到美国教育领域并得到发展,在学生掌握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先提出案例,设置疑问,启发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1]。AutoCAD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应该围绕案例来讲授。针对案例的内容来讲解所用命令,之后学生通过对案例的临摹来消化已学命令,并在案例临摹的过程中,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制图流程。
AutoCAD课程需要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即教师通过描述或者演示告知学生如何操作,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反过来又要寻求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在实践环节通过与学生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AutoCAD的信心。这种师生互动环节改变了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老师还必须及时地把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绝不可简单呆板地教会学生绘制几个实例了事,而是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保证实践教学,拓展课外教学
由于AutoCAD课程时数的限制,每周区区几节课是很难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建筑CAD应用技术的。AutoCAD在整个建筑学科中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上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计算机基本操作,下接多门建筑设计类课程以及效果图课程[2]。因此,可在AutoCAD课程之前的前接课程设置为AutoCAD课程铺垫的教学内容,在AutoCAD课程之后的后接课程设置AutoCAD应用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将AutoCAD课程按应用目的的不同拆成成几部分,拓展课堂外与建筑其他各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布置。如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课程设计不仅巩固和提高了对于AutoCAD软件的操作应用,而且AutoCAD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对建筑比例尺度的把握,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强化了设计思维过程。
3、做好更新调整,提高绘图效率
由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绘图软件的版本也不断升级换代。从最初学习使用AutoCADR14版本,到后来AutoCAD2006版本,到现在使用AutoCAD2013版本。这就要求机房不断更新软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调整与补充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材,教案讲稿;紧跟软件发展步伐,确保学生能学到最前沿的知识与最先进的方法。
此外,AutoCAD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设计平台,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这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从中提炼出“最基本”与“最常用”的命令及方法进行重点传授,并针对建筑学专业的诉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加突出此门课程的实用性。进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具备自我提升和创新的能力,这对其今后绘图效率提高有重要作用。
4、增加学术交流,组织制图竞赛
AutoCAD等制图软件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的发展现在是日新月异的。学生的学习不能光停留在校内这个环境,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为此,应该让优秀的设计人员把他们运用软件的新的设计方法及操作方法带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和指导。
组织制图竞赛,是开拓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资源,培养学生图学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可以与设计院合作,组织制图竞赛。通过竞赛,评选出热爱制图,钻研制图的优秀学生,活跃了学习AutoCAD软件的气氛,有效地促进了AutoCAD课程的学习。
总之,AutoCAD作为对建筑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课程的建设将是一项长久的教学研究工作。虽然,目前我们探索出的建筑学专业AutoCAD教学模式还不能解决建筑学专业AutoCAD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教学,多思考、多实践、多交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必然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AutoCAD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分析 陆冬红 闫明辉 山西建筑 2008.1
[2]高校建筑设计教学中CAD技术的应用研究 杨红宇 赵 砺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1.6
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在工程建设中,因为设计出现问题,而给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等方面带来质量隐患的现象还是有所发生。然而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专业设计,涉及内容较广,常见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那么文章就立足于人为因素,将笔者在建筑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剖析给大家,并随之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对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同行有帮助作用。 1建筑设计常见问题剖析 建筑设计者是建筑设计的主体,在设计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工程设计中,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设计失误的现象皆有发生,严重的甚至会给建筑埋下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1.1设计者思想保守或过于开放
体现设计者思想保守的设计有很多,比如在高层住宅中,保守设计过多过厚的剪力墙,然而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使其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这样即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又不经济合理。如果说思想保守不应该,那么不顾现场条件而过于开放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那些 “怪异造型”抑或“仿制抄袭”的设计也应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因为这些过于开放的设不符合当今生态建筑的规划,忽略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与整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降低了设计的品位,徒增了工程的造价。 1.2设计者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水平不到位 建筑设计者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不出完善的建筑方案,势必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诸多软件等现代化的技术被用到设计中,你会发现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或者技术水平不高,经验不到位的设计者还是时常存在的。严重的甚至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了计算机,离开了图库,徒手根本画不出完善的设计图。试想自己都没有扎实的知识,清晰的设计思路,怎能合理有效的保证设计质量,更别提如何高效的配合工程的施工了。 1.3建筑设计违反强条的现象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工程设计违反强条的现象中,建筑专业违规能占到一半以上。而分析这些违规的条文你会发现,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些必须掌握的规范规定等,只要在设计中认真注意就能避免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精通各种条例规范以及设计的原则等,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设计的可靠度。
1.4设计中的一些细节性错误。 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稍不留神就会致使错误的产生,尤其一些细节性的设计。诸如 :总平面图的缺项问题。尤其是中小型设计单位,往往缺少总平面图,或者是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的相关要求。或者多数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往往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道路布置、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再如:建筑防火设计问题。设计中对那些带有地下室的住宅,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以及高层建筑变形缝留得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还有设计高层建筑室内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的现象。等等诸如这些细节性的或者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节点设计,如若不注意往往会遗留巨大的质量隐患。
2分析常见问题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样问题呢?个人认为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和复杂性造成的。由于每个工程项目的不同,建筑物的朝向、体量、高度、间距、面积都有不同,加之设计包罗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势必对设计者的要求较高。从主观上讲,是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为求生存,承揽到任务,只顾经济利益,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设计人员不得不服从命令,将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从管理角度来讲,建筑设计还是缺乏政府及地方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做后盾,致使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有时力不从心。从设计者本身来讲,一定要对各类规范做到心中有数,对棱模两可的专业问题思路清晰,才能有效的避免设计的失误及违反强条现象的发生。另外,设计者本身也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对强制性条问多做宣传,在执行强条上要毫不含糊,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设计的失误。 3针对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3.1设计者设计的“保守”与“开放”均是建筑设计的误区,应对这一问题。设计者平时要注意全面培养自己广泛地艺术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对国内外好的设计作品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建议引用竞争机制,开展一些方案的竞赛,促使设计人员在建筑内在结构、外型、使用功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等方面动脑筋,从源头上避免设计过于保守或过于开放的现象。
3.2针对设计者知识不扎实的现象。建议设计者一定要有虚心自律,勇于承认自身的缺陷。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并注重其与实践的结合。及时从设计室中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有很好的把握等,才能从眼高手低,设计含糊的误区中走出来,进而独创一套自身清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3.3针对设计违反强条的现象。通常规范性的强制性条文,均是与建筑安全及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与学习,才能避免建筑设计违反强条现象的发生,进而避免设计阶段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应对的策略可建议设计单位定期组织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学习,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具体可拿出一些案例,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讲解避免后来设计的重蹈覆辙。
3.4针对设计中细节性错误的应对策略,设计者一定要高度重视。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设计者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遇到不清楚的问题要多问多想,不惧嘲笑,牢固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条例条规。同时还应多分析以往失败的设计,从中总结经验;多研究那些成功的细节性问题,从中吸取精华,才能从基础上避免一些细节性错误的产生。
另外,笔者认为要想解决人为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要加强对设计质量的管理。这就需要,首先政府及地方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建筑设计市场,让设计者完全有机会发挥自身的创作理念。其次建议设计单位明确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设计者的积极性,创建良好的用人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更多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再者,还要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优化资质审查结构、规模调整,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从而为设计业创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健康的市场环境。最后,身为建筑设计企业要建立并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质量保证等体系,方能不断增进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稳定性,说不定有一天实现设计的完美化也不是没可能的。纵上可知:建筑设计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一个好的设计者要想立足于行业巅峰,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端正的行为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严格执行规范,不违反强制性条文,并不断的与时俱进,积累经验,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才能扬长避短,剔糟,设计出完善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杨新德;浅析民用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J];中华民居;2010(11).
2李同欣;秦佩华;大型建筑设计应尊重原则[N];人民日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