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地理知识初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初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知识初中总结

第1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应用;策略

一、地图的重要作用

1.内容丰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复杂繁琐的地理专业名词,如气象图标、山川地名、河流大洋等,对于这些大量需要记忆的专业知识点,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记忆力能力较差的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和分辨类似的地理知识更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单纯字词的展现,各种地理知识都有自己专属的立体空间画面形式的地图。地图的出现可以将平面化的地理知识空间化,更丰富形象地展现各种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地图教学方式来认知地理知识,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永久性的记忆模块,帮助他们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2.空间立体,便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深入,当代初中地理课程中很多教学要点都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平面或者立体的地图展示,如多媒体、沙盘立体模型等。以多媒体展示地图为例,这种富有空间变化的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影像进入大脑皮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层面的了解。各种空间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借助于空间思维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视觉上的观察分析将地理知识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地理规律。深入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会更愿意积极面对各种地理知识难点。

二、 地图应用的具体策略

1.以图激趣,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一种富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而演变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更感兴趣。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觉得地理教学枯燥的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的优势,以图激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结合这一学习特性,教师可以在课时教学中采用地图的形象性特点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学习中,可以展示一些水资源分布的地图、水资源需求地图以及与水有关的中国地区彩图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将中国南方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北方干旱广袤的沙漠景象等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图结合起来。通过图片导入以及鲜明对比,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分布特点、需求特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简约的展示形式更便于学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不少但是人均低、南北方分布不均衡等。

2.索象于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作为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的存在不仅可以简化书本的文字描述,还能起到“索象于图、以图析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作为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更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的学习中,关于世界人口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世界人口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三幅对比性地图。让学生明白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现一个不均衡的状态,如面积广袤的美洲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小面积区域中人口密度反而过大。再通过观察“世界人口稠密^与世界人口稀疏区”地图,总结出世界上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带,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这些地带的地形、气候、温度、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总结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原因”的概括性地图。从这些总结性的地区分布上,学生可以很明显看出地区所属的国家范围,如中国、印度等,在这个基础上研读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困扰就显得轻松许多,更容易明确人口过多导致的贫穷、住房紧张、资源破坏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利用以图析文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人口问题的治理,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给出诸如“人口多的国家如印度可以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少的国家如欧美等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等解决办法。

3.引入板图,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板图属于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一种简化形式,相对于丰富翔尽的地图而言,板图更直观、形象、重点化地展示地理要点,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借助板图的优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中国山脉走向的知识,通过常规地图也可以观察到山脉的走向特点,但是总体感觉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山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利用中国山脉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依次进行勾画,如从东西走向,在黑板上描画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用其它颜色的彩色粉笔进行文字标注。再依次按照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画出所属山脉形状和名称。这种每勾画一组搭配一组山脉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中国每一条山脉的走向、特点,加深山脉差异性的记忆。同时,在结合对应山脉图片欣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图作为当代新课标改革后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好好利用地图,最大化地发挥地图的教学优势,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学习也可以变得津津有味。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发现地图教学的好处,懂得活用地图的技巧,将地理知识与地图完美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看图、用图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各种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向阳.地图教学三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 厉斯亮.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第2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机结合 基础知识归纳 知识迁移

在高中地理的考试中,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考生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在高三地理复习中,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加强高中地理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落实基础知识,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掌握地理知识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3.1 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2 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f佃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3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任何一堂课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从具体的教学任务来看,不同的教学任务决定了不同课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又决定了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紧紧围绕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通过原理分析、规律总结和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1、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3、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第4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路径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理教师的资质不足,不能够完全胜任地理教学相关的工作。许多初中的地理教师并不是毕业于地理专业,而是从事其他专业后转而进行的初中地理教学,或者是由于人员短缺被迫教授初中地理。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的普遍缺乏,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较落后,并且对于教学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初中地理教师这种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学教育理念的落后,严重限制了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地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会使教师忽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生的兴趣。

2.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施的落后也是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教学设施的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地理教学还不够重视,将地理教学与数学、语文等主修学科区别开来,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地理课程,但课时也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不会加强对初中地理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更不会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使得教师无法安排相应的地理公开课,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无法使用较好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初中地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质量都受到影响,只能使用学校具备的基本的地理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3.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枯燥和单调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忽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初中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仍处于死记硬背的阶段,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地理学习毫无用处,因为地理成绩并不是影响能否进入高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地理学习非常不重视。除此之外,教学设施的落后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无法投入到地理学习中,许多重点和难点都理解和掌握不了,直接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厌恶和排斥。这也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初中地理课堂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利用地理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教学内容,认真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建立学习和讨论小组,让学生们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学生们积极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将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以便于学生们记忆和理解。可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趣味的历史小故事,将地理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印象深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需要将地理知识直观、简洁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记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地图等示例工具,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地图具有形象、简明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捷的熟悉和掌握一些地理方位以及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地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将地图作为一种课外学习工具。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拓展课本中的有关知识。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地理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地图的绘制,不断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3.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于一体,声色并茂,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一些抽象或者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易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将抽象难懂的地理教学概念和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运用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三、总结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地理必须通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完善课堂效果。这需要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依据,此时使用的地理图像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挂图、录像、教师上课画的板画、教学挂图、填充图册等,从广义上来说地理模型也属于地理图像,经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智力发育主要在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方向的发展,因此,使用地理图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符合初中生的智力发育特点,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一、“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课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经过近几年各地教学实践,“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n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着巨大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此节课地理知识相关的图片,以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热岛效应”图片的观察,再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热量富集的特点,再向学生讲解“热岛效应”的知识,学生主动在地理图片中发现地理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使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地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空间感的要求较高,所以紧靠文字对地理知识进行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初中生学习知识的认知特点,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培养。例如,在日常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图、识图、析图等方式,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南北半球河水冲刷哪侧河岸,还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给出一幅卫生间地漏上漏水旋涡的图片,使其判断主人公住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等。这些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地理知识的存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图导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从地理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这种教学方式在进行地理知识教育的时候可以辅助以各地的图片,对祖国的疆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的生活方式有何种影响,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

4.以图片为载体对抽象知识进行解释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地图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对河流的流向、山脉的海拔以及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地理图像的研读会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的时候,如果单纯对学生强调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此时使用地理图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我国地图,将会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平原分布广泛,气候更适宜耕种,在原始社会中两河流域的农耕业就比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是多为山地、高原、丘陵,沙漠戈壁环境恶劣,水资源匮乏,不适宜人类居住,而如今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东部沿海城市港口众多,开放城市有着更好的经济条件,使得大批外来人口涌入沿海城市,这些都是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得到一个良好的解释。

二、“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课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对每节课所教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开始时展示一些与同学原来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并有一定难度,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对课程进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导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2.读析图像,积极思考

第6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考前地理复习方法总结

1..深入思考

纵横联系

要学好地理,深入思考不可缺少,随着学习的进阶,你要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地理学习时间中的比例。

与“热点”问题联系:经常用课本中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相联系,通过深入思考,用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与历史联系:把地理和历史相联系。如把地理中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上近代西方殖民活动联系起来。

用政治原理分析地理现象:例如,用哲学原理分析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关系。

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你要经常浏览一些报刊和网络上的文章,找出地理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层联系。例如,把地理中的工业布局与国家政策相联系。

运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例如,用数学图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用数学公式分析某些地理原理。再例如,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的原因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

不同角度、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深入思考:例如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可以从水文特征、地质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环境保护、居民交通等地理角度去论证,还可以从历史条件、工程技术、时代背景、经济效益,以及对文化遗址、生态影响等多角度考虑。

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思考

地理和物理,都有一个“理”字,因此,你可以尝试着把一些物理的学习方法用于地理。例如,深入思考。如果说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深入思考,那么,对于地理来说,至少要在学习某些知识时,要深入思考,例如围绕某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你可以把“经度、纬度”作为一个核心知识点,围绕“经度、纬度”这个核心,把课本上所有重点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风带、地形、植被、农业等进行归类。这样,当你在做题时,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你就能想到对应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了;反之,当你做题时得知某个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特征、气压等等信息时,就有可能猜测出这个地区的经度、纬度时了。

总之,在深入思考时,你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小球,你可以放在手中、随意玩弄。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从书籍、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时,你要深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海啸或者海平面发生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那些重大影响?”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你还要翻阅课本和参考书。

养成时刻深入思考的习惯

例如,随时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热点”问题。

2.把握要点

把握基本知识点的要点

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是指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点、结论等。它们分布在课本中的各个部分,从大的方面,有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等;从小的方面,有晨昏线、太阳高度、气候类型等等。

一般的,能够体现地理学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的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如历史、政治等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多为高考的重点。

把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要点的两种方法:一、自己总结出知识点的要点。你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精读课本、看参考书时,把基本知识点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并记忆准确,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能不断提高你的把握要点能力。二、记忆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要点。有些老师和参考书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的要点总结的很好:非常清晰、完整、简明,你只要记住它们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见效快,但灵活运用性差。

你可以把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自己总结出的基本知识点的要点,并与老师和参考书总结出的进行比较,看看谁总结的更好。

总结出典型题目的要点并归类

平时学习时练习做的不错,但考试时却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其原因之一就是做题时不能把握要点。地理不像数学,没有那么多解题技巧,对于很多题目,只要你能分析出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要点,往往就能解决了。例如“太阳高度角”类题目,只要你把数学上的三角函数等运用到这道题目对应的地理知识点,往往就能解决了。

老师和参考书: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典型题目的要点,你可以把老师和参考书上总结的要点记忆下来,练习和考试时,直接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归类:把典型题目的要点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或者按照解题技巧进行归类,并“串”起来,就能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适用于地理处于高级阶段者)

所谓“热点”题目,就是把运用地理知识点解决当前“热点”问题。你可以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等的信息中总结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课本上的地理原理联系起来。

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通过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热点”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思路和意图,你就能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你还能知道自己从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收集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把握要点:在浏览参考书、科普读物、报刊、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时,你只吸收那些与课本和高考大纲范围内的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信息,对于其他的信息,你不必理会。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提高把握要点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找到最核心、最本质的有用信息,鉴别错误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另外,你不必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的过于深入。

总结、回忆、笔记本

题型和解题套路:对于地理,有很多题型,每个题型往往都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你要把总结出的题型和解题套路记在笔记本上,随着题目的积累,不断完善和修正这些解题套路。

由于地理的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较多,不同解题技巧和知识点进行组合,会出现多个题型,所以,你还要不断简化题型。

这些东西,你要记在笔记本上。

回忆再现:当你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脑中可以不断的回忆再现,回忆再现地理原理、知识点、一幅幅地图、解题技巧、解题套路、知识体系,等等。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体系要同时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笔记本,一个是你的大脑。你要经常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整理笔记本、梳理和回忆知识,使笔记本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大脑中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明晰。

3.查漏补缺

尽快弥补知识漏洞

初中地理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相关知识,都要尽快掌握好,不能有知识上的明显漏洞。要形成初中、高中地理知识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把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放在一起学习;你还可以把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高中地理中,例如学习高中“地球运动”时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学习高中“地壳运动”时应复习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部分,等等。

以前没有学好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学好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无论是初中课本上的还高中的,你都要尽快掌握好。

历史、政治、语文、物理、数学等相关知识

地理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政治知识,如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等等;如果你的语文文言文没有学好,基本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数学工具如立体几何没学好,也会影响地理的学习。你可以根据历年高考题,体味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运用到地理中。

高考地理中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第7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一、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简单堆砌知识,缺少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系统整体全面的认知。

区域地理复习在高二年级春期和高三年级都会复习到,表面上是初中七年级世界地理、八年级中国地理四本教材的复习,其实质却不仅仅是对初中知识的简单概括,而是深加工。不是要单单记住每个区域有什么河流、什么山脉、什么城市、什么气候特点、什么农业特点、什么工业特点等这些纯记忆的东西,这是达不到复习目标的,也是达不到高考相应要求的。能够记忆这些东西,但却不会对所记忆的知识点(如区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进行思考、分析、加工,去全面整体地认识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统一的关系,也是不行的。2006年笔者教的一位学生,初中四本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旦遇到初中课本上没有的单一具体区域问题分析,往往答题错误,得不到高分。根本原因就是只会记忆知识,不会分析区域问题,没有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所以高考成绩也不高,她平时的大量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区域地理复习应避免教师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

教师从根本上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创设问题情景或活动情景,多让学生分析、总结、描述、概括,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各类图表的分析应用,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解分析新情景下的新问题,让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直至“会用”。笔者第一次教高三时,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认为初中地理知识没什么教的,让学生多做多练,见得多了,做得多了,学生自然就会有做题的感觉。于是每节课针对一个区域,出一页习题训练,做完后公布正确答案,一个多月下来,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花了不少,但在一模考试中学生整体成绩平平,后来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意识到根本就没有教会学生分析区域的方法。如:学生知道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尤其是顿河流域,但不能通过练习,得出纬度同样较高的加拿大的种植业也只有分布在国土的南部的结论,进而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性特点;这就是蛮讲、海练、盲考带来的严重问题,不用“大脑”加工分析的学习者是愚笨的,不教会学生思考的教师是不合格的。

三、区域地理复习还要避免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脱离。

离开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和人文地理问题研究的区域地理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整合,在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把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注意知识的整理加工,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找到联系;关注区域发展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观念,按照“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个区域,这样的区域地理才是有“活力”的。

第8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一、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形成体系

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初高中知识有机结合,突出主干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空间思维训练,拓展深广度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四、抓住地理科学核心,统揽全局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进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可以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能力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譬如关于“宇宙环境”这个单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五、理清地理地图脉络,事半功倍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

第9篇:地理知识初中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理 教学 成绩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40-01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任课教师,感受到地理知识更新很快,且紧密联系时代。如何在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很艰巨的。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的经验和想法在此做一下总结。我们知道地理在初中教学中是作为副科的,然而到了高中是作为主科的,这就人为的造成了许多问题。举例:如在教学实践中竟然有的学生弄不清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大小。有的弄不清经纬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计算区时。有的学生没有全国地形,全国物产,全国气候,世界地理、气候、物产、国家分布情况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不齐,差距很大,在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而教学课时又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全面掌握提高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 建立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就成了被动学习,知识变的枯燥无味。有兴趣就不一样了,学习成了主动学习,知识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学习变成快乐学习。

地理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不如语文哪样美轮美奂,历史那样动人心魄,物理化学那样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解,一部分是学生自身原因,一部分是初中的人为原因。那怎么培养学生兴趣、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就从身边的情况入手。举一例比如在日本的核事故后我国因谣言而国民疯狂抢购囤积食盐事件中,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我通过电话、邮件了解的没有一人一家参与,而且不跟谣、不传谣,且根据地理知识破谣。我国民所用食盐是矿物盐,不是海盐。海盐多用于工业生产,根据我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季风,洋流等知识对我国影响不大。后来国家出面辟谣,澄清有关情况,和我们的分析一致。新学生对此感到惊奇,有的说没想到地理还有如此巨大威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2 革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建立兴趣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因材施教至关重要。因材施教自从孔子提出到现在几千年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难,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但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并积极实践。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因材施教的必要性。每次接手新班级新学生,我在教课前,都要做两到三次测验,以求全面了解学生地理知识和其他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了机动灵活的授课计划。

革新教学方法,要学生理解、记牢对基本概念,然后以全面的地理知识辩证的分析、论述解答问题。要求学生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把基本概念记熟掌握后,再展开拓展联系。比如讲授区域地理一章时,从我们自身所处地理位置讲起,这样学生很快便进入了,让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老师讲授疑惑和补充,变老师讲授为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

对知识掌握牢固、知识面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回答问题言简意赅。对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许他们语言啰嗦。对知识不是很牢固,且知识面较窄的。答对要点就行

3 强化训练.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