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国诗歌范文

外国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国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国诗歌

第1篇: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5-0116-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和沟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使得中国对外的包容性增大,中国的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并被世人所认可,而国外的文化也悄悄地走进中国。诗歌是诗者用于表达内心感受的文体,是世界上最基本、最古老的一种文体形式,它需要作者拥有娴熟的艺术技巧、深度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内心感受才能将诗歌的意境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它对言语、音节、韵律、感情、意象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外国诗歌由于语言、文化背景、音节、韵律上都与我国诗歌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其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1]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我国诗歌翻译、出版、创作的最佳时期,如何克服外国诗歌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诗歌翻译以及出版工作的开展,因此本文将对外国诗歌翻译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值此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应对当前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和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一、外国诗歌的特点及与

中国诗歌的区别诗歌是民族文化结晶及智慧的最高体现,同时也反映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是时代与历史进步的见证。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外国诗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前提,而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外国诗人诗作的了解也是进行外国诗歌鉴赏的必备条件。犹如中国诗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一样,外国诗歌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进行外国诗歌的鉴赏,我们首先应该以历史的、美学的眼光考察外国诗歌,把握外国诗歌的审美特点。由于世界各民族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差异,所孕育产生的文学也有很大的差别。

中西方诗歌无论在文化、美学、艺术、文论、内容、结构上都是迥然不同的。西方诗歌中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物内在心理的描写,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都是比较直率的,直接将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毫无造作,语言描述结束时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就结束,值得回味的空间较小。这与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心理特征有关。外国诗歌在主题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神之间的关系,如大型诗歌《荷马史诗》。外国诗歌时代感意识较强,以艺术的方式对个性主张、时代精神以及诗人的愿望、情绪进行高度的概括。外国诗歌的表达方式较中国诗歌单一,直接是以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艺术想象大胆而夸张。而我国诗歌在表达上则采用较含蓄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借物抒情,这与我国的文化及风土人情有关,我国儒家文化中就教导我们在语言中应尽量含蓄,避免话语太直接而伤害别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外国诗歌在我国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地域、语言习惯、语言风格等的差异。[2]

二、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历程

纵观我国的外国诗歌出版的过程,可以粗略地将其出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探索阶段:在1914年中华书局涉外国文学译注出版社成立,中华书局首次试水外国诗歌的翻译和发行。这年中华书局刊载了大量的外国翻译诗歌,例如刊载在《中华教育界》上的教育小说《纪念之纽扣》,刊载在《中华学生界》上的历史小说《三百人》等等。这一时期称为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探索阶段。

第二,发展阶段:自1919年以后,中华书局在外国文学翻译出版事业上趋于繁荣,这一时期翻译的作品相对冷落市民文学,重视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家的作品,共翻译了新书15多种。到了1934、1935年外国文献的翻译达到全盛时期,出版业内称这两年为“翻译年”。

第三,衰退阶段:随着1937年“”,全面爆发,这一时期政府西迁,上海沦陷,中华书局的主营业务基本全部转到了重庆分局,这一阶段,外国诗歌的译著出版数量急剧下降,中华书局基本集中于教学图书的发行,外国诗歌的译著出版工作整体趋于低迷,新版书骤减,只有大概45种。

(二)外国诗歌在我国出版中遇到的问题

1外国诗歌出版存在缺席的现象

尽管诗歌是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但是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工作一直被边缘化,外国诗歌在我国的出版处在零散、分系统的状态。相对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外国诗歌由于其内容及意境艰涩难以理解,加上我国现在真正懂诗、爱诗的文学爱好者甚少,因此,外国诗歌在我国变得很难畅销,出版社对外国诗歌的出版量也随之大量减少,导致我国文学市场上外国诗歌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

2出版社对国外诗人介绍甚少,导致观众对诗人及其作品缺乏认识

中国的出版社对国外诗歌的介绍比较滞后,语种与诗歌的翻译不能做到同步,在国外比较热销的诗歌,来到中国后反而不被认识和了解,中国很多出版社忽略了对外国诗歌的介绍,导致中国的诗迷对诗歌缺乏认识而错过了阅读,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当代诗人的视野。同时,我国一些研究者及诗人出于对外国诗歌的爱好及兴趣,翻译出来的作品无法找到出版社出版,只能压在手里,严重影响了外国诗歌在我国本地的传播。对于一些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尽管诗歌爱好者能熟悉他们的作品,但是在市场上却很难找到相应的文学书籍。[3]

3存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地位的问题

中西审美习性及倾向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异,这些与各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民族思维有关。任何一种其他民族的东西在进入一个陌生的民族内部时,不可能完全不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既是其融入其他民族文化的必要条件,也是自身发展吸收的结果。而这种变异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消灭其他文化,特别是落后民族的文化,一是两者的结合,最后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中国古代前一种现象经常发生,而到了近现代,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沉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一种情况司空见惯,而且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客观上也要求异文化之间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文化融合是不以消灭一方文化为代价的,毕竟每个民族的发展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消灭文化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文化一体化的论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文化存在的不可通约性决定了文化的个性。偏激一点,我们不妨提出这样的一个论点:文化一体化等于没文化,消灭文化。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只共同拥有一种文化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甚至灭亡都有客观规律的支配,如果以非客观手段强行消灭一种文化必然会受到惩罚。在中外历史上这种教训不是不深刻。因此我们并不能提出单纯的融合要求,中西的交流不能以消灭一种文化为目的,否则后悔的必然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民族。

很多中国人自称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本土文化,只是学习研究中国的文化,对于外国文化有所排斥,所以本土文化总是占据主导地位,而外来文化入驻中国的现象却很少见。

(三)外国诗歌出版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外国诗歌在我国本地上能被广大的诗歌爱好者熟悉和了解,出版商需准确把握读者的地位,了解读者的所需,在对外国诗歌选编时,应该考虑读者对诗歌的喜欢程度,而不是盲目地、随意地对诗歌进行选编,最后出版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大杂烩的形式,缺乏可读性,造成诗歌爱好者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外国诗歌,使得我国诗歌爱好者对外国诗歌的认识受限。加强出版界对诗歌读物出版工作的重视,主要是加强对外国诗歌出版宣传的力度,把诗歌出版作为出版的义务。媒体方面应该加强对诗歌文化的宣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商业炒作。加强国人对诗歌的认识,让国人了解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加深国人对诗歌的热爱程度。[4]

三、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及对策

(一)外国诗歌翻译的难点

1对诗歌描述主体的认识不够

在中国诗歌中,“我”通常是指作者本人,但是在外国诗歌中“我”所描述的主体不一定是作者本人了,在外国诗歌中抒情的主体常常出现缺席的现象,因此确定外国诗歌抒情的主体是对外国诗歌翻译的第一步。外国诗歌中的主体形式多样,既可能是景色、生活,也可能是人物、事件,确定诗歌中的“我”对于发掘作者的内心是很重要的,确定了诗歌的主体,也就是了解了诗歌的内涵。诗中表达的思想也是围绕着主体进行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国内翻译者对外国诗歌主题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主体表现形式多样化也使得翻译工作变得艰辛。

2作者的情感难以把握

中国诗歌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来说话的,即诗中用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体现在诗歌中的,诗歌的意象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观念及意识,这些无形的情感意象在诗歌中将会被化为有形的物体或画面。与中国诗歌不同,外国的诗歌在表达上不一定是以抒情的方式对自身的感受、体会进行表达的,外国诗歌在情态形象上反映的是诗人内心的体验、生活的经历。但人的感情和生活体验是复杂和多样化的,因此,在翻译外国诗歌过程中能否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到诗歌所表达的意思。但是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就连当事人都很难将自身的体验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何况是局外人,因此翻译者对作者的情感难以准确地把握。[5]

3对诗中象征手法容易混淆

外国诗歌擅长对象征手法的使用,象征是指借甲事物来暗喻乙事物。象征在外国诗歌里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法,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由于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比喻相似,如果翻译者对诗歌的意象把握不准确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将象征的手法翻译成比喻的修辞方式,这样就与作者的立意相违背了,因此对象征意象的把握是否准确,将影响外国诗歌的整体表达。

4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难度较大

外国诗歌的词语大都包含一些特殊的含义,这与各国的文化历史有关,在中文里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将其进行还原,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看其翻译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对其把握不够准确,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与作者作品原意大相径庭,因此,这给翻译者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5两种诗歌的表现形式、语言声调不同

不管是中国的律诗还是中国的词,都非常讲究形式美。表现中国诗词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外在形式,即篇章;内在形式。中国诗词的篇章分为七律诗、五律诗、词牌等;内在形式主要要求对仗、押韵、平仄等。中国诗词正是通过这种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使得中国的诗歌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诗歌的形式传递着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无法用其他语言来表达。虽然外国诗歌也有押韵格律之美,但英语讲究的是语调语言,想用汉语的声调语言表达出来是存在很大困难的,有时候就会造成虽然用汉语翻译出来了外语诗歌原文的意思,但在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上我们的译文则表达不出来。因此,由于中外诗歌在形式和声调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使得外国诗歌在翻译成中文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二)外国诗歌翻译的对策

1了解原作者的背景,有助于对诗歌中主体的把握

外国诗歌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生活体验,因此了解作者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及生活经历,可有助于对诗中主体的把握。外国诗歌体现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各方面及人身处复杂多变社会中的内心感受,因此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相关的背景,对于了解作者诗歌的立意都是很有帮助的,了解作者诗歌的立意后就能揣摩诗歌中所描述的主体了。

2通过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在外国诗歌翻译中,把握意象对于把握作者的情感是尤为重要的。意象就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生活化作具体的事物进行表达,是一种具有主观色彩、与生活原态明显不同的艺术形象。外国诗歌中,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上。因此,翻译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心灵体会、意象联想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把握,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对诗中的意象进行把握。

3对修辞方法理解透彻,可以避免对诗歌修辞方法理解错误

外国诗歌通常是以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来对生活进行反映,风格多元化,题材丰富多彩,因此对修辞手法熟悉,有助于避免对修辞方法理解错误。象征写作手法与比喻修辞方法有相似之处,很容易将这两者混淆。要想对象征手法理解准确,首先是需要将象征和比喻区分开来。与象征不同,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是统筹整篇诗歌的,比喻只是在某段语句、语段中起作用的。对诗歌象征的把握除了区分与比喻的区别外,还可以从形象下手,一些典型的形象本身就富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会在这细节上着重笔墨进行描绘,因此可以通过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来把握诗歌中象征的意象。[6]

4举一反三是理解诗歌词汇最好的方法

诗歌的翻译是灵活变通的一个过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词汇上,更是没有规章可循。尽管这样,各国诗歌在语言上还是有其共通的地方的,只要把握好这些特点,翻译就会变得轻松。诗歌语言方式是格律性的语言,具有声调顿挫有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等特点,因此,外国诗歌翻译追求的境界就是与原文的思想情感及言语风格吻合。在翻译形式上,外国诗歌翻译应遵循文字显浅、形象鲜明、言辞生动、具有形象性及抒情性等特点。

5从结构学角度分析、翻译诗歌

众所周知,任何诗歌都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结构的整体。罗特曼结构认为,诗歌是建立在语言、句法、节奏、语音、语调这五个层次上的,这五个层次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这样我们在翻译外国诗歌的时,可以采用重复和平行对照的组织方式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文本语言结构,透析出每首诗歌的灵魂,同时要注意中英文的语音、语调的补偿,从整体上去分析每首诗歌,使得外文诗歌在翻译成中文时不会丢失其深层次的东西,这样翻译过来的诗歌才能为更多的人接受。

结论

诗歌的发展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是历史和文化沉淀的产物,是对历史时代巨变下人物思想用简洁、富有意境的语言进行描述的一种文体艺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慢慢被边缘化,因此对诗歌出版加强宣传可以防止诗歌文化缺席的现象发生。诗歌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对意境的理解,在言辞上应注意举一反三。诗歌是文化的象征,应被继续传承和发扬。

总而言之,外国诗歌要想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找到生存空间,必须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符合我国的审美观念、文化习惯,摒弃在翻译过程中文体观念方向上的译误,找到中外诗歌翻译的契合点,这样才能让外国诗歌在翻译成汉语之后为更多的人接受。

[参考文献][1]安静.浅论古诗英译[J].才智,2010,(1).

[2]金靓.浅论古诗词英译中体现译者主体性的必然性[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樊斌.从《江雪》的英译谈诗歌翻译的美学原则[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

[4]储常胜.语言与文化——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D].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06.

第2篇:外国诗歌范文

【摘要】本文从美国市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背景着手,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市政管理体制即市经理制,这是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后劲十足的一种新型市政管理体制,并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型城市所采用。

【关键词】市经理制城市发展管理体制

美国市经理制作为一种市政管理的制度,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制度运行的土壤。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这样的制度产生在美国的政治发展的进程中,作为一种城市管理的制度,它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的根植于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传统中,也是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一、市经理制的历史背景

美国城市经理制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时期,在此之前,美国城市普遍采用市长暨议会制,即后来归纳的“弱市长制”(weakmayor-councilform)。所谓“弱市长制”,其实就是市长暨议会制的一种早期形式,在这一形式中,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强势地位,而市长和市政府处于弱势地位,其活动更多在礼仪方面。市议会监督一切市政活动,任命市的重要行政部门的官员,制定预算,决定市政的一切重要问题,市长对市议会采取的行动没有否决权。这种体制适应了当初的城市规模不大,发展水平较低的实际。因此在建国初期它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随着美国城市的迅速崛起和人口的迅速膨胀,给城市政府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全新问题,比如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造成的住房紧张状况日趋加剧,而且,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和工业化的迅速膨胀,城市的环境卫生极其恶劣,居民成分的复杂造成了违法和犯罪现象的猖獗等,面对城市问题的增多和城市政府职能的扩大,作为市经理制产生之前的“弱市长制”在长期的发展中暴露出固有的缺点:首先,由于市长、议会、独立的局各自为政,权责不清,极易造成相互推诿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经常发生内耗和冲突。其次,由于市长在与议会的关系上处于弱势地位,市长及市政府受到议会及其它方面过多的牵制,使整个政府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政府显得力不从心。再次,“大量官员需要人民直接选举,例如,1909年以前,波士顿选民要选举的官员多达97人”,对如此之多的候选人选民不可能一一了解,所以很难保证政府能得到品德高尚和有业务能力的人才。

显然,这样一种低效无能的制度是无法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进而造成城市管理极端混乱局面。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改变传统的市政管理模式和混乱的社会状况,到19世纪20世纪初,纷纷成立了各种市政改革团体如企业家俱乐部、市民市政同盟等,其中,以知识份子和专家为改革的中坚力量。在各方的努力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从1882年到19世纪初,先后有布鲁克林、波士顿、克里夫兰、纽约、底特律、费城和芝加哥等大城市修改了,扩大了市长的权力,并将行政权从议会转到市长手中,市长拥有财政预算的编制权、执行权、市政官员的任免权、有否决权,美国历史上称此为“强市长制”(strongweakmayor-councilform)。这种体制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市长——议会制模式,仅仅是削弱了议会对行政工作不应有的控制,提高了市长的地位,从而保证了各行政部门在市长领导下协调和合作,因而很快表现出成绩,可是毕竟其选举方式和选区等“弱市长制”的弊病没有能改变,所以改革者的探索也没有停止,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更切合实际和更有效的改革方案。

1900年8月,德克萨斯州的加尔韦斯顿遭到了飓风凶猛的袭击,一夜之间,6000余人丧生,整个城市被埋在废墟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弱市长制”下的市政府束手无策,州议会不得不应改革派的请求,批准了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当地5个有名望的企业家为了港口改良而组成的“深水委员会”代行政府职能。该委员会集立法、行政于一体,将城市事务分为4类,各有一人负责,余一人为总协调人,彼此地位相等,结果,这个组织运行起来颇有效率,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一个由改革者组成的三人小组委员会也开始按照深水委员会的形式草拟新的城市。1901年4月19日,新获得州议会的批准。委员会制(Commissionform)作为加尔韦斯顿市的正式体制被确定下来。之后,虽然1903年再度修改,但其主要特征没有改变:

一、市政府由五人委员会组成,拥有立法、行政权,其成员同时具有议员和行政官员的双重资格;

二、委员会开会讨论的所有内容均公之于众,每季度向市民公布一份清晰完整的税收和其它收入来源及安排的说明;

三、委员会成员两年一度由全体选民超党派直接选举产生。

由于这种体制具有政务公开、超党派选举、各委员之间相互制衡而避免隐含滥用权力的危险等优点,曾一度在美国各中小城市特别是在小城市中非常流行,“到1910年,全国有108个市,到1913年发展到371个城市采用委员会制。”然而,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事务也越来越繁杂,作为应急体制出现的委员会制并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现代城市的需求,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立法与行政集于一体,不利于相互监督、制约;委员会成员分别承担市政工作,无一人负行政全责;权力分散,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

因此,从其产生背景看更多地是着眼于控制政党核心集团的势力和处理紧急事态,从长远的观点看,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及科学管理的要求。于是,一种基于在委员会制上改进而成的城市经理制在1912年首先在萨姆特和戴顿市应运而生,由于俄亥俄州的戴顿市作为较大的城市也采用了城市经理制,并在遇到罕见的水灾后,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惊人的管理成就。”在此影响下,1915年,全国市政同盟在城市中增加了城市经理制。”自此以后,城市经理制不断发展,采用城市经理制的城市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城市经理制自身亦不断得到修正,从而满足了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它的确立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二、市经理制的发展过程

自美国内战以来,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各大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最佳时期,美国钢铁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大型企业都取得巨大成功,与此相关的一些公司经理人——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等名字也都妇孺皆知,专业经理人的概念深入人心,成功的大企业普遍都实行了董事会经理制,并聘用大批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这种企业管理的理念深深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和行政思想。众多的市政改革团体和学者大力提倡将这种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移植到市政管理中来,以便能改变落后的市政体制,提高市政效率,进步运动的蓬勃发展、公共管理新理念的出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的普及为城市经理制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美国城市经理制确立后,从发展初期到成熟形成了三个发展高峰,在两次战争时期和大萧条时期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1.市经理制的形成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初)

城市经理制是作为“委员会制”的派生形式,首现于1912年的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市,次年在俄亥俄州的戴顿市得到应用。“城市经理制之父”——理查德·蔡尔兹(RichardChilds)对该制度进行仔细研究后,总结出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城市经理制理论。

这种制度施行后,许多城市的面貌为之一新,城市经理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1915年全国市政同盟在城市章程规范中正式列入城市经理制。20世纪20年代,正是科学管理运动的理念流行的鼎盛时期,在公共管理领域引入科学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诚信、可靠城市政府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需求。“在政府管理领域,多采用一些商业方式,追求经济与效率,减少政府干预”的呼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氛围下,以科学化、专业化管理见长的城市经理制成为极富吸引力的市政体制。2.市经理制的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变。郊区的快速增长和中产阶级的扩大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郊区化运动,经过短暂的战时停滞后,到二战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50年代郊区人口的增长率为56.4%。这对交通、给排水、学校、住房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地方政府。1950-1960年,美国大都市区增加了三百多个市政实体和七百多个特别区政府。城市呈现出多中心的局面,导致了郊区和市中心区形成了以地域为特征的不同利益集团。这使大都市区内行政管理的实现非常困难,成为大都市区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这种人口增加过快、市政设施和服务都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城市经理的作用凸显出来,而民选官员深受应对公共管理的新挑战和处理日益复杂的政府间关系的困扰,都倾向于寻求一位市政管理专家来处理这些繁杂的问题,使他们摆脱行政困境,这成为二战后城市经理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3.市经理制的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化进入了又一个高峰。1990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内。“全国城市体系从1920年的2700个城市、58个大都市区发展为1990年的1.1万个城市268个大都市区。”城市化的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市政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城市经理制形成了又一次发展高峰,“从1992年的1969个上升到1999年的2527个城市,不到十年时间采纳城市经理制的城市增长了500个。”

二战后,这一体制在中小城市风靡一时,“到1984年,采用该体制的城市有2523个,占美国城市总数的47%。”现在,全美国约有1/3的城市实行这种体制,其中尤其是中等规模(人口25000-250000)的城市,采用市经理制的占一半以上。在加利福尼亚州,市经理制更为普及,约98%的城市采用这种体制。另外,像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圣迭戈、菲尼克斯、辛辛拉提、堪萨斯城、奥克兰、罗切斯特、沃思堡等较大的城市也都在实行市经理制。人口5000以下的小城镇有时也与其他小城镇共同聘用一个总经理,轮流管理各城镇的事务。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体制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永森.美国市政管理企业化改革评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3):24.

[2]孙建军.美国城市经理制的初步确立.兰州商学院,2004,10(5):48.

[3]孙建军.美国城市经理制的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3,8(2):26.

第3篇:外国诗歌范文

1、成人:最早彼此不知道对方语言的时候,是手舞足蹈,或者用笔形象的画出来,或者用实际的东西比做出来。加上外国人见人就说HELLO ,中国人自己琢磨,一见到人就说的话,是不是就是问好呢? 久而久之,就慢慢了解了一种语言。

2、小孩: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你把一个东北的孩子放到广东去生活,在成长过程中他自然就学会了说粤语,根本不用可疑去学。同理,也许第一个说英文的中国人,是外国人来中国抱走的孩子呢。也说明,孩子可以在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得外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外国诗歌范文

 

本文将对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将分别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大多数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绩,与幼儿时期学前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就使得一些家长、学校急于取得成效,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首先,现代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偏离了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学前教育旨在为幼儿在启蒙阶段提供有助于学前教育的帮助,以达到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目的。而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教育过于盲目从众,没有从孩子的实际条件和兴趣爱好出发,强迫孩子学习。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师,综合能力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学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专业的音乐修养。而通常大城市的学前教育水平会高于一般中小城市的水平。在大城市,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花费很大,这就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要求。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许多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甚至于要求相差甚远,而更是缺少专业的音乐修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教师水平达不到要求,也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加强学前教育意识。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备受家长、学校的关注,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优化,虽然人们越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也只是少部分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发展至今,学前教育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学前教育的工作者,要时常提醒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注重幼儿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对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让广大幼儿家长清楚的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其积极作用,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印象更深刻。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音乐课上,在开展“一辆汽车”的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辆汽车”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唱歌,并选出一个幼儿当“开车的司机”。然后,在幼儿唱出歌词“我要上车了”的时候,当“司机”的那个幼儿可以挑选一个幼儿“上车”。紧接着,这个被选中的幼儿就用手拉住“司机”的衣服(或者将手搭在“司机”的肩膀上),并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前行。当“车上”坐满四位“乘客”时,则可以开始另一轮游戏。同时,为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教师可以在适当距离内设置蜿蜒盘旋的公路、狭窄的巷道和小桥等情境,并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来改编、弹奏歌曲。在弹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汽车行进的速度适当调整演奏方式和速度。如“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快速行进时,“开车”的幼儿可以用迅速奔跑的方式来体现速度,相应地,教师可以借助扫弦来弹奏;倘若“汽车”进入狭窄的巷道,幼儿在缓慢行走,教师的演奏方式可以改为分解和弦。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每个行业都有其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而教师这一职业,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标准更高、更严格。教师作育人的职业,其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新一代的社会任职工作者的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学前教育这一教师群体。而音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培养音乐教师健康的工作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学前教育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进行传授。由于音乐教师担任着学前教学启蒙作用的责任,所要承受的外部压力是比较大的。这就需要学校进行疏导,帮助音乐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引导教师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此外,学校在管理制度上,应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如实行“互帮”制度,对于教师在教学上遇到的难题,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最后,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对于教师的薪资正常发发,以及不胡乱克扣费用等。

 

(四)选择有趣的学前教育内容。

 

首先,教材的内容是影响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际条件,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挑选有趣而又适合的教学素材。对学前的幼儿,不仅要选择易学易懂的教材,而且要选择吸引幼儿兴趣的教材,只有引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学前教育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更新学前教育内容,让幼儿不断学习现代的、有趣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幼儿在快乐中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五)实行趣味的学前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是一个肢体表现强、思维灵活的教学过程,所以对于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进老师“教”,幼儿“听”的局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将音乐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实行“以舞教学”,通过分解每个舞蹈动作,解析每个舞蹈动作相应的歌词,与旋律所需要注意的点,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使其置身于音乐的快乐之中。

 

其次,教师应因人制宜的实施教学,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

 

最后,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教师可鼓励幼儿对歌词词语进行替换,对幼儿的创作要进行表扬、奖励,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自主学习,还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学前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给幼儿的学前生活增添了乐趣、色彩。所以,不论是教师、家长,都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实行,以达到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5篇:外国诗歌范文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概览

美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发达金融市场对抗政府管制的典型案例。在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中,银行出于争夺存款的需要抬高利率,大幅增加了银行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近三分之一的银行倒闭,导致1933年Q条款的出台。Q条款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以及储蓄存款设置利率最高限额。Q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稳健经营,但限制了银行存款的来源,大量存款流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脱媒”问题严重。1970年美国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是其利率市场化的开端。1980年美联储正式提出解除利率管制,并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当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弃对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86年美联储对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都被取消。随着利率敏感性提高,美银行业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增强,但同时利率波动性增大,存贷差缩小,储蓄与贷款协会经营困难大批破产。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允许国债自由流通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前后大约历经了17年的时间。从1977年4月开始,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进行: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取消了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随着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存贷差缩小,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史进程

10多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实行市场定价;在人民币存贷款方面,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扩大了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逐步放开了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等。

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实现。1996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我国国债发行也基本实施市场化利率,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贴现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并与市场利率形成较好联动关系。1998年3月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最高不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含浮动)。2004年10月贴现利率与贷款利率同步实现下限管理。自2005年以后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业务的资金来源转向自有资金或货币市场融入资金,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逐渐脱钩。

扩大银行贷款和存款的定价权。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贷款利率的管理是从调整基准利率和贷款浮动范围两方面进行的。1998年~2004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扩大金融机构贷 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10月28日,央行完全取消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商业银行可自主根据企业和具体业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至此,国内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下浮,下不设底,给予了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定价权。

推进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元、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放开了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完善利率管理,并最终达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即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形成央行调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引导各市场利率的基本格局,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撰文表示,目前“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就是意味着完全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的管制,让其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一方面,我国长期运行的利率管制下的双轨利率体系导致资金体外循环大量增多,高利贷倾向上升;商业银行通过低存款利率赚取超额利润以致支持实体经济意愿不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已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价格竞争和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定价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基本具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己进入关键时期,需不断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以有效规避改革风险。

选择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

具有完备法律和金融制度及较强经济基础的美国,从利率管制到实现利率市场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主要原因是美国当时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必然对利率市场化的反应不尽相同,也必将产生多种不同结果。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与美国相同,但我国的法律和金融制度比较而言仍不健全,因而也决定了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选择逐步放开利率的渐进方式,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不可激进。在经济稳定时期,逐渐扩大利率放开的程度和比例,最终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这样的改革方式能减轻利率放开对经济的冲击,使各个经济主体能够逐渐适应改革,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市场利率和利率管制是并存的。

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为人们选择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机会和可能,而金融机构在市场压力下迫使自身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开辟多条融资渠道,分散利率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还存在如市场分割问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有效构建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对冲能力的真正提高,需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6篇: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66-03

0 引言

为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进行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2012年元月27日—2月19日,学院派出21位教师赴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道夫镇,参加了艾科特教育集团(Eckert)为期三周的职业教育培训。本人通过专心听取德国专家授课,观摩技能培训教学,深入艾科特学校教室、车间、雷根斯堡手工协会的企业培训中心、Stangl等企业的双元制训练中心和企业车间等实地参观考察,认真比较,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积极提问,并与德国职教专家进行了多专题的交流讨论,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切实体会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了解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框架理论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实施、技术员培训中的项目工作等。感受很深,受益匪浅。通过参观各培训学校的教学硬件环境和教学观摩课,了解了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刻认识到政府、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1 德国的教育体系

1.1 德国儿童6岁开始接受4年的小学教育后,可选择进入三类中学:主体中学(学制5年,约占毕业生的24%)、实科中学(学制6年,约占毕业生的40%)、文法中学(学制8年,约占毕业生的25%)学习,毕业后可进入对应的职业专科学校、职业专科高级学校、综合大学学习,也可以选择企业签约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进行职业培训。

1.2 德国的教育体系(学制)是呈网状的。虽然小学毕业升学就分流,但仍然可以交叉发展,实科学校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升大学,也可在第6年就读双元制学校,文法学校学生也可以不升大学就读双元制学校,双元制学校毕业后仍然可以继续深造,直至获得工程硕士学位,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1.3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国家层面有《职业教育法》给予法律上保障,参与培训的既有学校还有企业,学生接受培训的地方既在教室又在车间,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适用的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监督和评价方既不是政府又不是企业,而是第三方——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拥有制定标准、考试认证的权力,从而保证了整个体系运行不失控,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

2 职业继续培训——德国的在职培训与转岗培训

德国的在职培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适应培训和职务晋升培训。

2.1 技术适应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是为在职人员适应当前技术水平和胜任现时职业的要求,多采用企业培训方式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此类培训不举行结业考试,不发证书,但发学习证明和培训证明。

2.2 职务晋升培训。这类培训是为在职者获得更多知识、技及晋升机会,并使它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此类培训多采用学校或远距离培训方式,一般举行结业考试,并发放国家承认的职业证书或学历证书。

2.3 转岗培训。这类的培训目的是:①使接受培训者在因企业经营方向改变或产业结构调整而裁员时能通过转岗培训实现再就业;②使个人在发现职业选择不当后能有机会通过转岗培训来重新选择自己的新职业。转岗培训一般在企业进行,既可学习国家承认的一种培训职业,也可接受改换一个工种的培训。

3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第7篇:外国诗歌范文

这一年前期主要负责因公出访的相关办理工作,后期主要负责因公临时出国境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虚心求教,积极学习各项业务技能,并在两位领导的耐心指导下和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共办理团组11个,其中自组团2个,双跨团9个。

2、统计整理2019年办理团组46批104人次,已出访团组31批65人次,其中自组团8 批33人次,双跨团22批31人次,大双跨1批1人次。

3、统计2019年度因公临时出国行政占指标人员22人,市本级因公出国(境)人员已使用经费为125.6594万元,其它非市级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已出访人员经费合计124.9810万元。

4、统计整理2018全年全市因公出国(境)费用合计为:  366.3956万元。

5、统计整理2018/年度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51批次103人次。其中双跨团36批51人次;大双跨6批7人次;自组团9批45人次。

6、参与评选2018年优秀出访报告汇编的初审工作。

第8篇:外国诗歌范文

关键词: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外国建筑史作为高校相关建筑类课程的理论基石,主要由外国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部分组成。它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外国建筑设计的基本脉络其中包括西方社会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典例、材料、技法等,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把握建筑发展演变规律。由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史学仍不同程度地收受到了影响,面对新技术、新型建筑形式、新型材料和新思潮的冲击,外国建筑史课程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建筑发展的本质与内容,正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 高校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必要性分析

1.1 教学现状

首先,外国建筑史课程内容与现代建筑的发展存在脱节现象。课程的讲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由于学生所接受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西方过去建筑历史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缺少对21世纪现代建筑发展的介绍,这一缺失领域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时代建筑艺术气息,应作为外国建筑史的一部分加以教学。其次,教学方式落后。目前高校中,学生、教师、教材是以线性结构为主要构成方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以教材为参考获得知识,而作为施教者的老师通常是以图示或视频的方式延伸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对西方建筑的感性认识。第三,学时安排与教学目标不符。西方建筑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美术、哲学、宗教、社会、美学等各个方面,然而一般高校72学时的课程设置只能使学生掌握建筑史的基本框架结构和规律性特点,对其中的实践性应用无法安排时间讲解。

1.2 改革必要性

由于外国建筑史主要研究和讲述国外的建筑历史发展规律以及艺术性等特征。而建筑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因此新技术和新领域不断出现与拓展。而传统的外国建筑史的内容讲述停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此,教师需要将建筑发展的前沿知识适时地增加到课堂教学当中。顺应时代的发展,改进和调整外国建筑史的课程内容已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其次,外国建筑史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而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该理论课程的改革教学。例如,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外国建筑史利用三维动画加以真实再现。这种教学方式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契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总的来说,是建筑发展的需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的需求,促使着高校不断认识到外国建筑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完善学科脉络,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脉络的完善需要授课教师有一个清晰的脉。由于外国建筑史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注意纵向史与横向史的交叉结合并重的教学方式,并以时间为主线建立规律化的教学脉络,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完善教学脉络的同时,对其中的建筑史进行多角度分析。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对于外国建筑史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师在讲解时要广泛地将政治、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融入学科理论中,以帮助学生对外国建筑史有一个全面而广泛的了解。具体来说,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可以借助PPT、网络平台、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等进行动态展示,并结合声光影等元素之间的组合,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掌握和消化知识点。除此之外,通过开设讲座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提升对外国建筑史的认知性理解,并促进对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对外国建筑史课程的及教学与课程创新方面,教师要做好领路人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资源推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的实现。同时,教师对相关建筑理论的教导要秉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例如,对建筑材料或艺术风格理论的讲授可以联系相关事物加以比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掌握相关建筑理论。

2.2 互动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当下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普遍的F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主动的互动性。在对外国建筑史教学时要秉持“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此之前,教师可以预先通过表格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关于本课程的基本想法,并加以总结找出共性,依次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在对哥特式建筑史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普遍喜欢的形式来丰满学生对这一段建筑史的理解。另外,多样化的小组学习可大大激发小组的学习兴趣,这一方式也是实践的重要方式。例如,对14世纪到16世纪相关建筑类型的学习时,小组之间除了完善思维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之外,在成果展示环节则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相关社会、政治、宗教、艺术等方面知识的拓展,结合图片或模型将相关建筑设计理论知识融合其中,从而掌握相关的建筑史理论。掌握理论最好的方式是与实践相结合,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调研的方式了解外国建筑实例,或者选择受此建筑理论影响下流变的建筑形式,通过这种实地调研,最后以实践报告会手绘等形式展示成果。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能有效和生动地掌握外国建筑史的相关理论知识。

3 结语

外国建筑史的课程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和讲授建筑的新理论。同时要注重创新,不断开创出有效的教学课程方式。面对建筑技术的大量涌现,要立足于课程教学现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善于运用新方法。这样,高校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才能达到所期待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雯,孙莹,张磊.外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02).

[2] 刘琮如.启发互动模式的外国建筑史教学[J].艺术科技,2014(11).

第9篇:外国诗歌范文

出国大血拼

而出国购物的中国消费者,则是更加疯狂的消费群体,他们毫无疑问成为了美国零售业最受欢迎的人,旺盛购买力让处于处于发达国家的美国人都惊叹不已。虽然美国人均GDP是中国人的七倍,但能够出现在美国购物的中国人,通常都是白领以上的阶层,对生活品质、时尚品牌都有着自己的追求。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出国旅行。但无论是商务旅行还是纯粹旅游,购物消费都是不变的主题。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同比增长18.4%至8300多万人次,超过美国与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

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有多强?中国不仅成为过去十年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旅游来源市场,中国游客的旅行支出也已经位居全球之首。中国旅游者去年的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02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德国(均为接近840亿美元)排名全球首位。

春节假期原本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但如今出国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出国旅游的同时,进行大笔采购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商务部的数据统计,2013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较此前两年的56亿美元及49亿美元大幅提升。

如今美国主要的奥特莱斯,如纽约的WoodBury、洛杉矶的Palm Spring或者硅谷的Gilroy,其中被国内消费者熟知的时尚品牌,大多都配备了华人导购,即便是“老外”也会来几句中文。对他们来说,懂中文就意味着实在的销售额。这些奥特莱特,通常还有招商银行(10.76, 0.00, 0.00%)信用卡的服务点,会免费提供原本售价5美元的折扣券,并根据刷卡消费进行抽奖返利。

海淘买天下

即便没法自己出国购物,也没有海外朋友代购,国内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海淘的方式足不出户地买到美国的廉价商品。在淘宝搜索“美国代购”,显示结果就有168万件宝贝。而关键词排名第一的就是时尚包品牌Coach。按照支付宝的统计数据,2012年至2013年国内海淘总体规模增长117%,增幅明显高于国内网购增幅64%。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也在不断拓展海外业务规模,境外支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外用户端的支付。

北美省钱快报(DealMoon)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华人购物导购平台,主要向华人消费者提供美国各大商家的打折信息,同时也和美国商家合作进行促销。他们的新浪微博已经有140万粉丝,更被粉丝们戏称为“北美烧钱报”。按照他们的调查,北美省钱快报的用户约有六成来自美国本地,有近四成来自国内大陆。

今年双十一期间,北美省钱快报也效仿国内的阿里旗下天猫与淘宝平台,联合了美国近三十个商家推出了美国双十一购物节。很多美国商家难以相信的是,美国黑色星期五与网络星期一这两大购物日的网购交易总额居然还不如中国阿里平台双十一一天的消费额。

实际上,在北美省钱快报的几乎每条折扣信息微博下面,都会有大量的海淘服务提供商留言。“汇率6.2”意味着国内买家只要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6.2元的成本就可以代购到国内,而现在实时汇率是1美元兑人民币6.09元,其中的差价就是海淘服务者的利润。而邮费或者买家承担,或者包括在服务费内。

如果国内消费者看上美国电商网站的商品,就会联系这些海淘服务商,按照约定的汇率付款或者直接支付海淘费用。而海淘服务者则在美国下单购买,寄到他们的美国的地址,然后再通过邮寄回国。在纽约等美国主要都市的唐人区,都有提供廉价邮寄的服务,如果是3磅以下的商品,通常邮费不超过20美元,大概一个多星期左右会到货。

但业务规模有大有小,做成规模的专业海淘会直接在俄勒冈等美国免税州设立转运中心,从而省下高昂的消费税。(各州消费者比例不同,加州的消费税超过9%)。但大多数从事海淘的都是兼职,甚至有很多留学生,他们会直接留言“明年一月回国,人肉代购,免国际邮费,只需国内付费!”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海淘服务商称,她是随着丈夫一起来到美国,由于持有H4签证(在美工作人员配偶),无法在美国当地工作。除了在家料理家务,海淘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工作方式。她透露,自己主要通过淘宝、海淘论坛以及微博招揽业务,然后就是不断收款、下单和邮寄,每年可以通过海淘获得数万美元的收入。

还有不少已经成规模的海淘网站,包括海外E购()、海淘城等等。这些网站不仅会诸多折扣信息,还会提供较为可靠的物流服务。他们更加了解国内的海关政策,会在消费者大量购物的时候提醒进行订单分割,避免缴纳关税。

为什么要海淘?

中国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在海外购物?价格显然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产地、关税、增值税、销售过程成本的诸多原因,很多商品在国内外存在显著的的价格差异。箱包鞋子等价格成千上万人民币的奢侈品,在美国的标签价格要比国内要低三分之一,如果赶上在奥特莱斯或者打折清仓,甚至只有国内的一半价格或者更低。很多国内朋友出国之后,都会近似疯狂的抢购LV、Prada、Gucci等欧洲奢侈箱包。

而一些品牌服饰,原本在美国属于普通工薪消费品,进入中国后依靠强大的品牌营销,而成为面向精英的品味服饰。这些服饰产品,大多数在中国、越南或者南美等劳动力成本低廉地区生产,在美国的工薪价格也远远低于在国内的精英标签。当国内消费者看到他们在国内动辄上千的时尚大牌,在美国售价只有一百美元甚至更低,动心寻找代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Polo、Nautica、Coach、Juicy Couture都属于在两地价格差距显著的品牌。

产品品质也是国内消费者看重的问题。很多即将或刚有孩子的国内朋友,都会托美国朋友在亚马逊以及各个超市采购大量的米粉、奶嘴、营养品、玩具等母婴用品。但实际上,这些用品在国内超市也可以购买到,即便线下没有销售,也可以在万能的淘宝上找到。但不少国内消费者相信,美国销售的产品质量会好于国内销售,国外的质量控制会比国内严格,因而更加值得放心。

这种对国外品质的信任使得很多国内消费者即使去台湾,也会大量采购一些廉价的日用品。有台湾朋友回忆说,看到国内消费者在台湾超市大量购买平价的洗头水,很是不解为什么要千里迢迢采购这些又重又便宜的产品。

上市不同也是国内消费者海外消费的一大原因。苹果新产品以前都是先在美国上市,而后才是香港,国内上市时间甚至会晚几个月。当时有大量的中国黄牛党在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地疯狂抢购iPad,甚至几分钟买光所有存货,导致美国本地消费者完全无法购买。

很多时尚包鞋,在美国的销售款式与国内存在不同,很多国内女性在看到国内所没有的款式时,都难以控制自己的购物欲。而Jawbone和耐克手环等新产品,在国内的上市时间也会比美国晚上一段时间。一些急于尝鲜的国内消费者也会通过代购等手段,先上手体验。

当然,海淘在带给消费者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关税就是最大的麻烦,如果按照海关严格规定,个人邮寄物品应征进口税免征额度仅为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虽然大部分海淘都会绕过这笔关税,但要是被征收也只能自认。

退换货也是海淘的主要问题。美国大部分商品都允许一定时期(两周或者一个月)退换货,但海淘用户身在国内,如果发现款式颜色尺码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再邮寄回美国退换货几乎是困难重重,很多人都只能接受现实或者再转手出售。而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就会更加头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