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建筑施工组织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组织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组织总结

第1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组织设计 编制方法 不足 完善

一、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所谓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用于指导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各种活动的经济、技术工艺和计划组织的综合性文件,为保证建筑施工工程顺利、科学、合理、高效组织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施工技术工艺与管理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建筑施工概括,如施工工程的外部环境、施工地段特点等;第二,施工计划与方案,包括施工的进度安排、施工技术工艺方案选择、施工工种工序划分等;第三,工程施工的初始准备工作,如建筑原材料管理计划、工程造价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有效、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体现建筑施工设计以及经济指标计划的要求,为在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单位、不同工种以及其他资源的协调组织提供了依据。

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缺陷

建筑施工一般具有工期长、规模大、作业环境恶劣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水平整体偏弱,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资源独立、设计效率低下。目前建筑业内部的资源信息缺乏共享平台,导致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建筑施工共性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中可以借鉴之前探索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不同的施工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联络,而建筑业内尚未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导致了施工单位的“闭门造车”,缺乏借鉴其他单位成功经验的渠道,降低了组织设计的工作效率。

第二,人才资源匮乏、组织设计编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由于施工单位招聘的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往往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丰富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经验的员工非常匮乏。而施工的组织设编制需要涉及到整个施工工程的全过程,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需要大量丰富的专业知识。编制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技能偏弱导致了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的水平较低,不能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展开针对性的设计、规划,甚至从以前的工程组织设计编制直接照抄修改。这就直接导致编制过程中,无法根据施工项目施工计划方案、施工方法以及经济指标要求展开针对性的设计,而编制出的组织计划也无法有效、科学、合理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

第三,过于注重施工方案、计划以及技术工艺的设计而缺乏对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的关注。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组织设计的编制时,往往只是从技术层面展开,如施工的技术工艺选择、施工工种的衔接协调等。但是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忽略,如施工工程的造价管理计划尤其是建筑原材料的管理计划,必将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独立导致组织设计编制对施工指导作用不明显。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的组织设计的编制都是由技术部门完成,而组织设计的实施则是由施工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行。这就导致了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执行出现互相分离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组织设计的有效、顺利的执行,而且在更多的时候会出现不能真正执行组织设计的现象。

三、完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业也迅猛的发展,建筑水平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规模、工期也日益增大,新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也不断的应用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此,为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面对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存在的诸多不足,必须对原来的组织设计进行完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不同施工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完善、透明、公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组织设计编制标准。针对在组织设备编制过程中,存在“闭门造车”等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笔者认为从建筑业整体行业来说,应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实行会员管理制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共享。同时还应构建层次清晰合理的组织设计编制标准,实现建筑共性特点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以提高组织设计的编制效率。而从施工企业角度来说,应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某个地区区域内的交流。例如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形式,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互相借鉴、总结,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效率与编制水平。

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设计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组织设计员工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施工经验薄弱,导致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偏低,无法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运用到组织设计中。因此,不断强化组织设计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组织设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岗位培训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不同的施工企业应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员工培训工作。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可采用“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展开。这样才能在进行施工的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施工工程展开针对性的组织设计。在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才有可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工艺水平,来指导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最后,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应实现技术与经济指标的有机统一。在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过程中,不仅应仅仅考虑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方法等技术层次的要求,更应该结合施工工程的自身实际特点和资金情况进行编制。这样才能保证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建筑质量,而且能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圆满完成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求,体现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建筑施工的组织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合理、科学、有效组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因此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途径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加强自身员工职业素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水平,以真正实现对建筑施工的指导,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2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的定义。-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基本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未知的领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人们控制危机发生的能力越来越强,危机的可管理性也是越来越强。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是由于项目系统内部的不合理因素和外部干扰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系统内部缺陷对外部环境不能适应的外在表现。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不能简单看作资源的损失,而是“事出有因”。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最理想的危机管理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危机的潜伏期,即把不稳定要素的积累终止在量变阶段,这样既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系统的正常运行,又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前的各种防范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重要。综上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的定义是: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就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尽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防止危机的发生;在项目危机爆发后,能给予及时的回应,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消除后,经过总结和学习,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体系和危机管理体系的过程。

二、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因素分析

只有弄懂了引发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才能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才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尽管引发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因素不尽相同,也比较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

1.内因分析

内因是项目危机发生的主导因素。建筑施工项目系统由项目目标系统、项目组织系统、项目行为系统、项目对象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目标系统从对象系统到目标系统的转化都是

组织系统和组织人员的行为系统来完成实现的。有人曾对施工中不同阶段的347个事故案例做过调查研究,最后发现其中只有5个案例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其它342个案例都主要是内部人为因素造成。因此,项目系统内部因素主要是人员行为和组织管理的问题。

(1)组织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是进行项目实施和管理的主体,施工组织管理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能达到合理配置,以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协调活动。因此,施工组织的管理对整个施工有直接的影响。同时组织内的任何个体都会受到组织管理各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情况是由于组织对潜在不稳定因素的忽略,错过了预防和控制危机的良机,而这些因素犹如白蚁一般不断从根基上削弱和蚕食组织,导致组织管理出现问题,这种危害的结果扩大化,最终将导致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项目组织管理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

1)组织规范不完备

施工组织的组织规范主要由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合同以及组织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组成。从个体的角度看,组织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境下施工组织对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期望。组织规范被组织成员认可并接受之后,成为以最少的外部控制影响群体成员行为的手段。因此,组织的正式规范越不完备,组织中工作群体成员的行为越难达一致,人员发生失误的机率就越大。

2)组织沟通失效

组织沟通是施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组织沟通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成效。因为,施工组织管理是一种协调活动,其机能在于把施工组织中的各种决议,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传达,在组织内形成执行这种决议的意识,借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组织沟通是协调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失效的组织沟通会使管理阶层因不了解情况而忽视潜在的问题,导致错误的决策。失效的组织沟通同时会使组织人员没有归属与安全感,组织之间充满了不信任,组织势必成为一盘散沙,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不会发现与重视异常现象。若是没有沟通或沟通失效,就等于取消了组织,取消了管理。

(2)人员的失误

人员是施工组织中的基本单位,是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随着科技进步,工程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作为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施工项目,人员在项目系统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人本身存在一些内在弱点,又有极大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人来设计、制造和维修,由人来组织和决策。因而,人在系统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重要和突出,人的因素也就自然成为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2.界面分析

界面首先出现在工程技术领域,它主要是用来描述各种仪器、设备、部件及其他组件之间的接口,也就是说,当各类组件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结合部分就称为界面。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界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拓展,它不仅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状况,也可以反映不同工序、流程之间的衔接状态,甚至还可以描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人机交互界面等等。

3.外因分析

次环境是跟项目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外部微观环境。在这里,补充一个概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或利益相关群体),也可以称之为项目相关者,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项目组织内部决定与外部行为影响的所有的个人或组织,并且他们的反应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组织的生存与生产环境。本文把施工项目的执行方作为项目的当事方,那么建筑施工项目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业主、投资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供货商、设计方、政府相关部门等。

三、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防范

(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意识的树立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并且对建筑施工项目目标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要求施工项目组织的领导者和施工人员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那些地处偏远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更应重视。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发生常常在人们认识的空白中,所以会在感知上有突发性,而其严重性又使人们产生恐慌、不知所措,任其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一点在一些具有危险性较高的项目中的功绩已显现出来,如核电站项目的建设等。

(二)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与评估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是在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之前对(下转第49页)(上接第46页)诱发施工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危机做出判断,为施工项目危机的有效防范与后期的危机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识别需要从招投标阶段就开始,这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是因为施工项目实施过程的多变性,而且施工本来就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过程。

第3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成本;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76-02

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各种内部、外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效益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控制施工成本来提高效益更是有着相当的难度。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控制施工成本时,往往重视施工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在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1]。本文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特殊性入手,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具体影响,为施工企业通过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

一、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

1.产品特点。建筑施工产品是由业主个性化定制,个体差异大,均为非标准化产品;形成产品的各种可变的因素多,价格变数大;个性化产品与业主的风格、要求有很大关系;产品成本高、产品价值大。这些特点就使施工企业的管理与一般工业企业标准化产品生产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 [2]。

2.产品生产过程特点。建筑施工以项目为中心,生产周期长,施工过程开放,外部约束多,自动化程度较低,和业主的相互依赖程度高,产品生产过程为动态过程,影响因素多[3]。参与方很多(如业主、设计方、监理方等),涉及工种、专业、行业多,且涉及法律规范多,政府对过程监控点多。

3.管理特点。一般制造业侧重企业管理,而建筑施工企业侧重项目管理;产品单件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标准常常难以确定;施工项目管理涉及市场、相关方等外部因素和组织内部各专业、各职能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4];项目经理在管理中起到了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关键作用,因此,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依赖较大。

4.营销特点。建筑施工企业营销依靠企业资质、业绩、规模,动态营销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生产与营销一体化。

5.行业竞争情况。建筑行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较低,目前为完全竞争或过度竞争行业,低价竞标成为了竞争的普遍特征,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竞争更加激烈。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现状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逐渐发展成熟,建筑市场体制不断完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经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项目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国外的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成本工程师或工料测量师有很重要的作用,参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国内,目前大多施工企业都不重视成本管理。它们为获得市场,一味追求低价中标,把盈利都寄托在索赔上,忽视了成本控制对盈利的影响。

2.缺乏成本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是会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仅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因为工程项目的生产具有一次性特点,所以要求对工程成本控制有事先的能动管理。然而,目前许多项目上成本管理部门对成本缺乏事先和事中的控制和管理,仅仅是在结束后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3.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的实质是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应着眼于项目合同成本管理,并应以总分包合同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然而目前的工程施工大多实行劳务分包,施工队(即分包商)只包人工,不包机械和材料。施工队为了尽可能节省自己的人工,有意无意地会浪费项目部的机械和材料。单纯地着眼于合同成本管理,而不注重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目前中铁系统各公司都大力推行“二、三次经营”,项目上都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建立责任成本制度。然而先进理念和方法却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目前成本管理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项目进场之初责任成本分解 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后期的动态成本控制中或多或少地打折扣。定期上报的责任成本报表及成本分析报告多为杜撰,其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分析

1.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技术、经济管理措施 [5]。

2.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的影响分析。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建筑施工全过程,在施工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重要技术、经济管理文件,是针对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并遵循技术经济规律对拟建工程的各阶段、各环节以及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安排的计划管理行为[7]。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内容的变化都会影响施工项目的成本。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施工项目成本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方案的选择对工程成本的影响。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施工方案的好坏不仅影响工程完成后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施工方案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对于分段分层的工程,各施工节段间的施工顺序安排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进而影响到工期成本。不同的施工工艺所发生的工程成本截然不同,先进的施工工艺无疑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与先进的施工工艺相配套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2)优化施工平面布置降低工程成本。合理的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可以避免施工设施反复搬迁、地下工程反复开挖、土方往返运输等浪费现象:可以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可以减少临时性建筑物的修建费用,减少临时占地、降低临时占地的租地及青苗补偿等费用;合理的项目经理部选址可以减少车辆使用费及燃油消耗,节约管理费;合理选择材料存放地,使得材料存放地、加工场、使用现场之间的总运距最短,材料的运输成本才最低;优化的便道布置可以避免后期反复改移便道,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成本支出。(3)优化施工机具配置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机械一般是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安全、负荷、操作方便以及成本来优选。施工机械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进行优选。每种机械该配备几台,一般是根据工程规模估计机械的使用频率凭经验估算所需机械数量,机械设备到底是自购还是租赁,就要定量的分析,计算各种情况的成本,选择成本低的。

四、调整施工组织设计降低工程成本建议

1.提出多个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前,多方考察类似工程,聘请同行专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对提出的多个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逐个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施工方案。

2.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就是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成本管理体系作用在成本方面,其基本职能是指挥和控制,也就是指挥和控制成本。

3.确定组织管理的形式。企业项目管理的常见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职能式、 项目式、矩阵式。各种组织管理形式各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项目类型,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该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形式。

4.项目组织目标责任分解。项目经理的目标责任包括:施工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及文明施工。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就组织了项目班子进行合同交底,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各项责任,每个成员对自己的任务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项目经理还应该每季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了解成本的变动情况,分析成本盈亏的原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降低施工成本[8]。

5.作业班组的成本责任确定。施工项目用经济合同的形式与作业班组签订了合同。除了明确了经济指标外,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材料的节约等都提出了目标,进行了奖惩约定。

五、结语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工程承发包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业主来说,工程成本控制做的好不好决定了项目是否盈利;对于承包商来说,则关系到它是否能中标,以及中标之后是否能通过工程施工项目并获得预期利润。因此,要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仅要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高的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水平。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可以把进度、质量、成本三大目标任意组合进行优化。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科学有效地配置施工企业的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才能降低工程成本,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劳珊珊.国有施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04,(3).

[2] 姚邺东.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施工a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施工企业管理,2004,(12).

[3] 杨明亮.建筑企业项目边缘成本管理探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5,(3).

[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Z].

[5] 杨振伟,浩雨.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施工企业管理,2005,(5).

[6] 雷强,冯大斌.中国建筑企业技术进步现状调查[J].建筑经济,2005,(2).

第4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危机;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建筑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上升。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不确定因素也称“风险因素”。在风险因素的处理上,不管是视若无睹,还是对已经知道的风险不采取措施来解决,都会使风险转变成未来的危机。

2、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特点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即没有妥善处理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从而产生严重后果,再进一步恶化转变为项目的危机。建筑项目危机预控措施则是在风险没有转变成危机之前,尽可能的消除已存在的危机因素,从而防止建筑施工项目发生危机;当危机发生之后,能过及时针对危机做出控制措施,降低损失;当消除危机后,经过总结经验和学习,完善施工项目的管理和危机控制措施。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特点有:

1、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形式有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施工出错、犯罪等。当建筑施工项目中,不断累积潜在的风险因素,将导致因素发生质的转变。而施工单位责任不明确,没有危机意识,会导致其失去最佳解决问题时机,使问题扩大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2、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后果有既定项目目标被破坏、既定目标无法实现目标、施工单位转变预定计划等,项目危机进一步发展扩大,单位内部处于危机惶恐中。当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得到解决时,施工人员还是会心存隐患,此时,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心理疏导。

3、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持续发展无法解决的最终结果是工程终止。危机持续发展,无法得到有效遏制时,如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地位丧失等,常会使项目参与方陷入危机中,无法处理危机。有的危机存在连锁效应,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周围项目的正常进行和周边环境健康,严重的会产生社会动荡。

3、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危机因素分析

正确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危机因素,才能针对性的提出危机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3.1 危机内因分析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主导因素是内因。建筑施工项目系统的组成子系统有:项目目标系统、项目对象系统、项目行为系统和项目组织系统。而项目系统的内部因素则是组织管理和人员行为存在问题。

(1)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项目是由人来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通过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能,实现施工项目目标。施工项目组织管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在对危机预控上,项目组织常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因素,没有及时预控危机。组织管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导致危机不断出现,最终发生严重的危机事件,致使工程停工。主要出现的组织管理问题有:

一、组织管理缺少规范化。施工组织管理是一种协调活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法把施工组织中的各种协议进行传达,并在组织里形成协议的执行意识,来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管理规范化可以有效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而缺少规范化则会导致群体成员行为难以达成一致,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二、缺少组织沟通。

施工组织之间、施工组织的人与人之间都是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的,组织沟通是信息交流、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决定了组织管理的效果。组织沟通是组织管理能够进行的基础,缺少组织沟通,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情况,可能会忽略潜在的风险,导致危机出现。组织缺乏沟通,组员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组员之间缺少信任、不团结,会降低工作积极性,有没有组织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取消了管理。

(2)人员失误

人员在施工组织单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是各项活动的实施者。人本身都是有弱点的,且具有可塑性、不可控性,但还是要靠人做出组织和决策,施工机械化水平提高,但最后还是要人来设计、制造和维修,也是人进行控制操作。人的因素变成了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在项目系统里占重要作用。

3.2 危机外因分析

外因主要是来自施工项目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危机因素。主要有:

(1)建筑周期变短,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不稳定因素。

(2)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中标而不断打价格战,过分压低价格,但是施工单位又要获得利益,只有采取手段来降低成本,如偷工减料、降低工资等,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3)市场更新换代快,为了适应市场,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提高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要求高,施工人员素质没有跟上,之间的落差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机率变大。

4、建筑施工项目危机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预防能一定程度的控制危机的爆发,降低危机爆发的机率。

4.1 施工单位制定战略计划

施工单位针对单位今后几年的生产经营,制定一份指导计划书,引导单位的战略决策,避免决策失误。单位要预防危机首先要制定战略计划,针对各种方案进行风险分析,高风险的方案就要更改方案内容或重新写方案。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有概率分析法、量本利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4.2 树立危机意识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具有不确定特点,产生的影响消极。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特别是建筑施工项目处于地区偏僻的地方,更要加倍重视可能存在的危机。建筑项目危机的不确定性,不但发生,常常会由于认知感上的突发性和危机严重性让人们恐慌、害怕、不知所措,不能很好的进行危机控制。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培养人员的危机意识,锻炼人员处理危机的能力,特别是一些高危的施工项目,危机意识的树立特别重要。

4.3 建立危机监控体系

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危机监控体系来协调单位日常管理,并结合人们和专业队伍,监控日常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评估。危机监控体系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

4.4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制定的建筑施工法律法规有《施工管理办法》、《结构规范》、《施工规范》等,施工单位应按照这些法律法规施工。危机预控的前提是建立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危机预控的基本依据是各项规范。除了遵照国家规范,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人才的过多流动可能会给单位带来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应将施工单位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避免岗位人员调动,影响其他人工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人员调动会让施工单位陷入危机的可能。

5、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控制主要通过单位内部和外部共同进行。在单位内部要建设专门负责危机管理的机构并安排专业危机人员,主要研究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发生后的处理策略和控制措施。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员和项目责任人要具备一定的危机知识,一旦遇上危机发生,可以及时向上级反应并能对危机有一定的解决能力。在单位外部可以委托专业危机管理咨询公司,让他们制定危机控制方案,一旦遇上危机发生,可以及时开启危机应急方案,降低损失。

5.1 隔离危机

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在施工项目中的局部开始,后才波及整个单位。因此,要做好危机的隔离工作,切断危机蔓延到其它区域的途径,避免损失扩大。隔离措施:1、人工隔离。人员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维持好日常秩序,避免工期延误,分出一部分处理危机。2、事故隔离。做好危机本身的隔离工作,如施工项目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开启安全事故救援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恶化影响其他部门人员工作。

5.2 主要地方的危机处理

危机发生后要及时对危机进行初级评估,估计产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等,并对危机进行分级。施工单位要迅速找出危机级别最高的,对主要危机进行集中处理,控制主要危机,再解决其他问题。危机控制措施需要施工单位进行长期的危机排除,才可能有效的解决危机。建筑施工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处理危机的方法也很多。施工单位要不怕危机,沉着面对危机,能从危机里看到希望,才能处理好危机。

5.3 救护工作

主要救护对象是人员,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其次是保护施工项目,杜绝不利消息,第三是防止外界对项目的诋毁,企业信誉的降低。救护工作的内容是:1、进行人员查点;2、进行搜救行动;3、疏散施工人员;4、隔离危机发生区域,限制进出。

参考文献

[1] 鲁丽杰.浅析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危机.网友世界[J].2013年07期 .

[2] 佟欣.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及预控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09年12期 .

第5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施工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a link, and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step form engineering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ield management, put forward specific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现场管理诸多问题分析

2.1现场施工技术问题

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特别是多工种交替施工项目的工地,其施工技术、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交错。这要求建筑施工各环节的技术人员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同时考虑本企业技术实力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并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但事实上我们的多数建筑企业在技术管理上仅限于粗线条的宏观管理,缺少细到每一个具体技术措施的管理,出了问题相互推拖责任。

2.2现场施工的材料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最难的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大到堆积如山的砖砂石料,小到一两个配件。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的问题。但普遍问题还是现场材料验收的准确性问题,绝大多数材料只能通过视觉辨认,缺乏数据说话,就算是有随来料检验报告,但真实性很难确定,往往是质量事故出现了才做事后确认和考证。

2.3建筑施工问题

建筑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施工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没有绝对的模式化可以模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经常会因向哪个日期献礼的行政手段约束工期。

2.4 施工人员管理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建筑施工行业人员结构复杂,工种之间交替复杂,人员间的管理意识差距甚远,潜在管理隐患比较难预测。

2.5施工现场安全的问题

施工现场易燃物较多,上下同时作业,现场情况复杂,防火、高物坠落、乱搭接电线、无关人员不戴安全帽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时刻存在。

3 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认识,加强监管

①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把施工现场管理当作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② 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规律和管理经验的研究和总结。③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始终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正常进行。

3.2合理安排,周密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认真加以研究和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特别是秋、夏季节的季风性时期的人员安排都要认真考虑周到,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对控制工程施工周期的质量、安全都有详尽的安排,并且要留有余地。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就要认真执行,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3.3强化安全管理

无论是哪类项目,安全管理都是第一位的,所谓“百年大计,安全第一 ”。建筑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因此,更需要我们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有统计资料显示,建筑系统中的各类操作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操作者的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在建筑系统中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而我国目前由于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防护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更是单薄,在安全管理上更是极为欠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建立和完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责任制度为约束,加强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安全保底线”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使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熟悉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要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定组织现场施工。

第6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项目;协调管理;措施方法

前言

建筑施工协调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存在于整个建筑项目的全过程中。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一次性建设的特点,建设过程中不容出现质量低、进度滞后或者浪费成本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严格管理。通过各种协调方式,对与项目有关的各个部门和活动进行调节和协商,调动一切相关组织的力量,使之紧密配合、协作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以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1 建筑施工协调管理

建筑施工协调管理与一般项目管理不一样,一般的项目管理是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项目从提出到立项到设计到实施直至最后竣工运营,所有这些活动离不开项目协调管理,而这些活动的顺利实现都有一定的共用性、顺序性和相互依赖性。普通的项目建设的产品可能不是一次性的,有的是可以重复生产的,其质量是可以用合格率来衡量的,其协调管理的要求可能就低些。但是建筑工程产品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基于普通项目管理与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方法、技能、经验和工具还需要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慢慢发展。

2 加强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2.1 技术原因

1)各专业技术间的技术交叉。一幢现代化的建筑包括:有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全面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2)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问题。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殊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各种新的问题。

2.2 管理方面的原因

1)分包现象。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2)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各专业的分工协调完善。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虽然是本专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2.3 组织方面的原因

从组织方面的,如果施工业主、监理人员之间存在不统一的意见,对于特殊部位和较复杂的部位,一旦施工过程中发生分歧,就为后面的施工增加难度。再者,技术管理人员要统一思想,严格把好技术关,敢于相关责任,奖罚分明。

3 施工项目部协调管理的内容

3.1 同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

1)项目经理部将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完善施工方案,并协助设计院完善施工图设计。

2)项目经理部向设计院提交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而编制的设计出图计划书,积极参与设计的深化工作。

3)项目经理部主持施工图审查,协助业主会同设计师、供应商(制造商)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物资选型。

4)项目经理部对施工中出现的情况,除按建筑师、监理的要求及时处理外,还应积极修正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并会同业主、建筑师、监理及分包方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验收小样板间,进行部位验收、中间质量验收和竣工验收等。

3.2 与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协调

1)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发包方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大纲”、“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各分包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在分包单位自检和项目管理部专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予以整改。

2)贯彻项目管理部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根据此对各分包单位予以控制,确保产品达到优良。项目经理部对整个工程产品质量负有最终责任,任何分包单位的工作失职,失误均视为本项目经理部的失误,因而杜绝现场施工分包单位不服从监理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工程师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

3)所有进入现场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器具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按规定使用前需进行的材料复试,要主动提交复试结果报告,保证所用的材料、设备质理符合要求,不给工程造成浪费。

4)按分部或分项工序检验的质量,严格执行“一案三工序”的准则,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使监理工程师能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的指导,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要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

3.3 与分包单位间的协调

1)项目经理部会同公司总部对选定的分包单位予以考察,并采用竞争录用的方法,使所选择的分包单位(含供应商),无论是资质、管理、经验都符合工程要求。

2)责成分包单位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实施“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和“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立质保体系,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定的总目标的实现。

3)责成分包单位所选用的设备、材料必须事前征得业主和项目经理部的审定,严禁擅自代用材料和使用劣质材料。

4)分包单位进场前均应遵守与本项目经理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严格以合同条款来检查落实分包单位的责任、义务。任何分包单位的失误,均应视作本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失误。

3.4 协调方式

1)按总进度计划制定的控制节点,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检查本节点实施的情况,制定修正调整下一个节点的实施要求。

2)由本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主持施工协调会,一般情况下,以周为单位进行以业主、监理、设计参加的协调会议。

3)由项目经理部副经理负责主持的每日与分包单位施工协调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及文明施工。

4)项目经理部以周为单位写出工程简报,向业主和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方面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工程进展,还要不定期召开各种协调会,协助业主协调与社会各方的关系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

4 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方法

4.1 重视协调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以为建筑工程协调管理只是日常工作中协调各职员间的关系,其实不然,建筑工程协调管理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而不仅是日常的小问题。如果因为协调出现问题而对工程造成不利,事后控制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建筑工程的管理者首先要从根本上重视建筑工程的协调管理,才能以全局的观念来解决日常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4.2 增强技术协调管理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4.3 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制度

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以业主、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小组,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业主、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和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的各级责任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4.4 从组织上进行协调管理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业主、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各专业施工单位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应是实实在在的,所有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

4.5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5 结语

综上,随着建筑项目施工中协调工作的牵涉面越来越广,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只有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保证工程造价,从而得到最好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黄晓彬.大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协调与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2006,(9).

第7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坑;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中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大量出现深、大基坑施工,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施工中由于地质勘察、基坑支护设计、实际施工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基坑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的影响,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施工技术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在建筑基坑施工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事故的分析,总结基坑施工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供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做为参考。一、勘察、设计方面原因

(1)地质勘察数据达不到支护设计要求  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必须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而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所需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不注重对周边土体的勘察、分析,这使得支护结构设计与实际支护需求不符。

某办公楼基坑设计深度6米,仅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土体进行了勘察,而基坑边坡淤泥质土层的相关指标,由勘测单位凭“经验”给出。因提供的边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与事故后的勘察值严重不符,导致据此设计、施工的支护体系发生滑移、倾斜,造成基坑坍塌。  (2)无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是基坑开挖施工时安全的基本保证,应由具有国家认可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支护专项设计。而部分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建设资金,对支护设计单位降低资质要求甚至不做要求,导致出现无支护方案或错支护方案,最后出现施工事故。

陕西省某大厦基坑,开挖深度达8.8米,竟无基坑支护设计,最后导致基坑坍塌。  (3)支护结构设计存在缺陷  由于深基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设计人员应在全面了解现场实际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支护结构设计。支护结构设计完全依赖勘测报告,不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细致了解,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势必形成安全隐患。

武汉市某基坑一人工挖孔护坡桩工程,地面以下6米左右有淤泥层。桩井设计深度13.5米,当挖至6米深时,尚未完工的相邻桩井突然塌陷,两桩井贯通,淤泥突然涌入该桩井,正在井下作业的1人被掩埋。

二、施工方面原因  (1) 基坑开挖方案不合理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和基坑周边环境情况,确定基坑边坡高宽比,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并制定合理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有的事故是由于基坑开挖方案不合理所致,如放坡不当,挖土进度过快,开挖分层过大,超深开挖;护坡桩成桩后即开挖土方;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未及时封底,暴露时间过长等。

某营业楼基坑深16米,坑壁为杂填土和淤泥质粘土,采用1:1放坡加土钉墙的支护的措施,由于基坑边坡高宽比过大,开挖至约10米深时,没有及时进行土钉墙施工,导致基坑突然坍塌。  (2)排、降、截、止水方法不当地下水对基坑施工有着极大的影响,施工前应对现场地下水情况及现场土质做具体了解,针对不同土质选择正确有效的降、排水方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控水方案的实施必须进行监测,并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制定应急措施。

某商厦因降水措施不当,造成基坑开挖时地面局部塌陷,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无施工组织设计、 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的主要依据,施工方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现场环境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勘察、设计、监理方和相关部门审查后,方可施工。由于目前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将投标技术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稍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用做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造成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差异,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施工组织设计只是官样文章,凭个人经验而不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一住宅楼人工挖孔桩工程,无施工组织设计,无有效的安全及技术措施,现场违章指挥,导致桩井坍塌,3名作业人员窒息死亡。    (4)对意外情况处理不当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遇障碍物、管道或其他特殊地质情况时,不采取相应措施,不及时报告,或凭施工经验擅自采取措施处理,以侥幸心理施工。

某道路改造工程,开挖时遇一毛石混凝土结构化粪池,在未报告业主、设计和监理方的情况下,施工方擅自进行爆破,并在化粪池侧墙底部开洞排污,导致化粪池侧墙坍塌。  (5)忽视周边环境、建筑物等对基坑的影响  基坑开挖前应了解基坑周边环境、建筑物、地表水排泄、地下管线分布、道路、车辆﹑行人等情况,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基坑边上的堆载,以及机具开行等动荷载,雨水﹑施工用水渗透等因素,都会使土体自重应力和土体剪应力发生变化。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或两基础之间的净距应该大于两基础高差的1~2倍,否则要采取分段施工﹑做护坡桩、地下连续墙或加固原有基础等措施,确保原有基础安全。而在施工中忽视了新建建筑对原有建筑的影响。

某市政沟槽平均深度3.5米,槽身的一侧有一与其平行的2.2米深、带盖引水渠。施工时渠内积满生活废水,开挖的土体和准备打支撑用的材料堆放在水渠盖板上。当挖至2.7米深时,由于渠内水面高于沟槽,水不断向开挖面渗透,加之水渠盖板上堆土和材料荷载的作用,水渠和堆土突然向沟槽一方坍塌。  某大厦因基坑施工迁移的排水管沟,深2.8米,其侧壁距已有的民房仅0.8米。因管线沟槽无任何支护措施,距民房过近,开挖深度超过民房基础底标高,民房地基受到严重扰动,造成民房及沟槽坍塌。  (6)未对基坑开挖实施监控  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控是通过布置观测点,监测基坑边坡土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水渗透影响、支护结构应力和变形等工作进行,以便于及时预防和控制事故。部分施工项目只重视常用的建筑物沉降、变形、倾斜观测,而对于基坑土体情况变化的观测不考虑、不重视,导致不能及时根据基坑土体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

某小区工程,对高度近20米的基坑边坡不做监控方案,不采取监控措施。由于未能及时掌握施工中土体变形情况,基坑突然坍塌毫无防备。    (7)管理及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常识  目前虽然实行建筑施工岗位资格管理制度,但由于建筑施工本身的地域性、流动性等特点,部分施工项目选用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基本专业常识,有的把围墙当挡土墙使用。

某大厦基坑开挖时,施工方将围墙当挡土墙使用,导致44人被倒塌的围墙压埋,造成19人死亡,25人受伤的重大安全事故。某给水管沟工程开挖深度仅1.9米,施工时工人将沟壁底脚掏空,并将土堆积在沟壁顶部,导致管沟南侧24米长的沟壁坍塌,3人身亡。 

三、对新的基坑施工技术、方法不了解

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锚喷支护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必须要对其有全面的认识,否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安全事故。

例如,锚喷中的锚杆通常是没有施加预应力的,竣工后,锚杆并不能像教科书或计算软件所说的那样锁定潜在滑动面;只有土体出现明显位移,锚杆才能被拉直和逐渐出力。因此锚喷是一种被动防护系统。在粘性土边坡中,土体发生明显移动前,滑裂面已经形成了,待土体移动到锚杆出力时,边坡土体、喷砼面钢筋和混凝土都已经变形到不能传递力和参与工作了,于是就出现整片下滑。

结束语 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因此,施工中应该从勘察、结构设计、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余志成,施文华.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李继业,刘福臣.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4 孙静;;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综述[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1期

5 曹卫民;季晓华;;基坑工程的风险管理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07年08期

第8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控制,研究

Abstract: improving engineering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management control and strategy, i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project schedule, the cost for the project of the key.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 progress management, contro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意义

如今,随着工程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项目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项目进度控制却存在许多问题。一、进度控制停留在计划与实际动态调整相脱离阶段,以事后控制为主。二、进度计划资源要素与实施不一致,导致进度控制难以进行。施工进度重视不够,资源配置不到位。三、进度计划过粗或过细过粗的进度计划难以控制作业进展,不易发现问题,一旦发现作业延误,将有可能为时已晚,难以挽回。

2、 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目标任务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控制任务的顺利完成,进度控制者还要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相互干扰,控制好各物资的供应工作,尽可能减少对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变更,并且编制一个包括施工、采购、加工制造、运输等内容的进度控制工作计划,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概论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已不只是传统的工期控制,而且还将工期与工程实物、成本、资源配置等统一起来,其基本对象是工程活动。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工

4 建筑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及因素分析

4.1建筑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难免会产生偏差,不能按计划进度进行,导致工程项目不能按计划进度进行的问题和原因,均为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按其产生原因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施工组织管理不合理

2、有关单位的影响

3、施工条件的变化

4、 技术失误

5、意外事故的发生

4.2影响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因素分析

4.2.1影响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观因素

首先,设计变更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首要因素。在施工中,施工方发现原图纸有误,或这不合理等,此时必须经设计方加以修改,有时可能增加挡土墙,或者地下水特别大,或者地下地质异常,在施工之前没考虑这些情况,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都可能涉及设计变更。

其次,资金不到位。合同应支付的资金不到位是目前工程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资金短缺,使施工的顺利进行失去了保障。业主应及时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当然,施工方施工方需及时做好工程量的计算和签证,加强与业主或监理等各单位的沟通。

第三,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施工用的材料、机械设备,如果不能按期到达施工现场或各项经济技术不符合要求,这必然影响施工进度。

第四,施工组织不当。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如果劳动力和机械的配备不当,势必也影响进度,因此,进度管理人员应做好现场协调管理工作,避免各种干扰,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五,相关单位的影响。建设工程涉及的单位不仅有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地勘方、检测方、质监站,还包括供水、供电、通讯、运输、物质设备供应等部门,只要其中任一部门卡住了,施工进度均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之前,做好四面协调,疏通八方关节,就势在必得,实际上,影响施工进度的单位既关键又被人们忽视却是建设方。

5、 建筑施工的控制方法措施

第一、组建精干的工程项目管理部

第二、 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 精心做好计划交底工作

第四、 建立阶段计划考核制度

第五、 建立事前事后预防和防范措施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项目建设工期总目标。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对进度实施行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预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保证计划进度实施的对策和措施,实现对进度计划的主动控制。

进度控制的目标不能笼统,否则不具备可操作性,应将建设项目总工期细化分级分解到各个专业工作内容忽然界面,确定分解成具体的分部分项进度控制,制定考核考察办法。包括每天或每周提供的工作面、资源考核考察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照各分目标检查落实,如有偏差则根据实际调整计划及时纠偏。事前控制着重于将总目标、阶段性目标细化成能容易操作的分目标,做好风险预测和防范事中控制重点是检查考核分目标;事后控制重点是是分析研究造成进度滞后的原因,调整计划采取赶工措施。

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必须区分重点和一般,保证关键路线、关键工作按期完成还必须建立完整的计划组织管理系统。总承包、分包都应有分工具体的负责人跟进检查考核进度不断总结改进进度控制与管理方法提高进度控制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项目建设工期总目标。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从工程开始施工到工程项目竣工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施工进度的管理。加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是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内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中心控制任务是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施工进度监督工作体系来确定工程进度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施工企业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施工质量标准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1-130.

[2] 李忠富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5:81-99.

第9篇:建筑施工组织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管理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在建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浩大。但是在工程数量扶摇直上之时,建筑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建工程项目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原因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本文从现场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一般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

1 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简析

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工作做得好,项目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管理的越好,企业所负责项目的质量就越高,施工成本也会变低,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更为企业赢得了口碑。施工企业要提高现场管理水平,那就掌握好现场管理的原则和主要理论。

现场管理的原则总结起来有:标准规范原则,这是施工企业必须准守的基本原则,即施工现场的任何细节都要准守行业规范,符合国家标准;科学合理的原则,在施工现场,所有管理方法都要有科学依据,把科学的理念时时记在心中,以合理的管理方法换取合理的收益;效益最大原则,施工现场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砖一瓦的浪费放大到整个施工项目,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在施工现场要注重节约,为达到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2 现阶段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一般性问题分析

(1)普遍性的项目质量问题

这些普遍性的质量问题即广泛存在于工程项目中,不被重视但危害性大的一些问题。可以概括为:第一,施工过程中排水过程安装不当,造成日后使用过程中的堵水、泛水、渗漏等问题;第二,安装门窗不合理,造成方位不合理、开关不方便等问题;第三,地面施工不规范,出现空裂、地面不平、花纹图案不协调的问题;第四,砌砖工程中,不严格按照图纸进行,造成的组砌错误;第五,钢筋混凝土施工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至于其强度无法达到要求。第六,电器安装不够合理,造成后期使用不便。

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会给用户造成巨大困扰,且很难改正过来,对企业信誉造成巨大影响。

(2)施工设计不合理

在对企业项目现场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现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施工用电管理不规范,工地上人员都可以随意接触配电箱,私拉电线,现场线路布置十分混乱;施工人员无证上岗,不佩戴安全帽;工序协调不细致造成对先前工序成品破坏严重;现场监管松散等。

这些问题也正反映出了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没有一个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具备可行性、自主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只有具备这些特点,所设计出来的组织设计方案才是可行的。组织设计方案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按照承包单位自审,监理机构复审的方式,在质量上、进度上、投资上、安全上对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直至通过后才能报送建设单位,承包单位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3 应对现场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杜绝质量问题的管理对策

通过对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分析,种种问题都与现场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为此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严格规定材料选用,按照国家标准,对选用材料定期进行抽查,严格杜绝达不到标准的材料进入工程。其次,加强工程上的材料创新,可以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工程的科技水平。第三,加强设计质量,在设计阶段,设计师要给出科学合理的图纸,建设过程中,工程师要现场指导,尤其是有些施工人员易忽略的地方要详细指出,保证工程不出现偏差。第四,严格遵从工艺要求,工作人员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工作时要有上岗证,佩戴安全帽。有不懂得地方要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同时,施工人员的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五,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组织管理提升办法

管理组织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可以划分为管理层和被管理层。对于管理层,要协调好管理层内部关系,让大家的力量凝聚,朝着相同的目标,构建一个团结有力的管理层团队。对于被管理层,要提高其工作能力,给他们提供培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工艺原理,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优化团队组织,建立完善的奖惩体制,完善业绩考核,这样才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大家认真完成任务,保证项目质量。

4 小结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缺少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加强监督,提高企业创新意识,用合理的企业现场管理制度把施工队伍凝结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朝着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奋进,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建筑施工企业掌握好现场管理方法,就能将建筑工程这个百年大计完成好,使企业顺利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丁士昭.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王晓峥.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