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第1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出现在高血压病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根据心功能变化情况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无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出现心悸、气急、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病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如何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合理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以便使病人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尽力避免高血压病进展和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则是当前优质降压的新课题。下面结合实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加以探讨。

1基本概念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指高血压病人并发或伴有心脏病变,是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为代偿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各型高血压达到一定的时间(高血压起病数年至十余年后)和程度使左室负荷加重,继而发生左室肥厚、增大或/和功能不全者,均可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也可能有冠状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7.11%,比正常人高出4.56倍[1]。

2诊断协助

2.1心负荷加重:随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左心室肥厚扩大,心脏收舒功能减退,病人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左心衰。

2.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氧供需失衡引起一时性缺血而产生的心绞痛,大多在劳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冷时突然发作。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痛的性质可为剧烈的绞痛、挤压痛、压迫痛、紧束痛,或疼痛很轻。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负荷加重,代偿逐渐肥厚及扩张所致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确诊后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

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内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要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以及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学会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避免情绪激动、抑郁,遇事要冷静、沉着,告知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终身长期服药,治疗应坚持“三心”即信心、恒心、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3.2心电监护 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发作突然、病情重且进展快的特点,需及早发现、及时抢救、观察细致、护理得当。一般情况下将病人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给氧。除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出入量外,还应定时复查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重视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如心率增快、变慢,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用药护理 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稳定的血压,不可随意自购买药品服用,应该正规用药,患者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在用药期间,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服药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服药时间安排要合理,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物。

(2)降压过程要科学适度、缓慢温和,药物剂量从常用剂量的1/3~1/2开始,逐渐加量,2个月~3个月使血压达标。

(3)定期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科学用药。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3.4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居住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及强光,室内温湿度适宜。日常活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起立、转身等动作,症状重时应卧床休息。

3.5饮食护理 建立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少食多餐,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饮食要多样化,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鸭、鱼,含钾、钙低钠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多吃新鲜水果,如香蕉、苹果、葡萄。为了预防高血压患者便秘,每天要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3.6体育锻炼 研究显示,48.33%的病人不经常运动。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可巩固药物降压效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建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门球、骑自行车、游泳等。

4健康教育

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感,让其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2],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理念,教会患者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三固定:固定使用同一血压计,采用同一,固定同一人测量,学习并了解正常的血压范围,认识血压和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

5小结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3]。要想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还需要重视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以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防止并发症,增强患者自我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4];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治疗要点以及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饮食、生活、娱乐行为等计划。通过加强护理,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正确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他们的保健能力,以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波.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08)253-254.

[2]朱春兰.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07)119.

第2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一、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急性可逆性的临床综合症,是在血压显著增高(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下脑循环发生急剧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乐增高,高血压脑病的识别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常为剧烈头痛和呕吐,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常在24一48小时达到。出现于精神错乱,嗜睡昏迷,兴奋、激动、肌肉抽搐,局部或全身癫痫样发作,视力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失明、轻瘫,失语及异常反射等。高血压脑病的特点是对降压治疗反应迅速,在血压下降后症状和休征可以完全消失,籍此亦可与其它疾病签别。

病情观察要点:

1、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

2、观察意识状态是否敏锐,嗜睡,意识模糊,浅昏迷,深昏迷及其衍变。

3、注意精神状态,包括病人的辨别能力,情感、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其变化。

4、估计运动功能,如眼球运动,伸舌运动以及肌肉运动和紧张度情况等。

5、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并注意双侧是否对称。

6、在观察生命体征中,应特别注意呼吸型式的变化,对凝有高血压脑病者应避免应用:可乐宁、甲基多巴和利血平,这些作用于中枢的药物会引起感觉迟钝,嗜睡,妨碍对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在高血压脑病的护理中,要注意防止不当的压力升高,对病人进行护理时,动作要小心轻柔、粗暴的刺激会使颅内压增高。

气道阻塞能增高颅内压力,故应保特气道通畅和适当的通气,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以避免分泌物淤积在呼吸道。抬高病人的床头15~30度以利于大脑静脉回流,要保持病人的头与躯干成一直线,避免以头部前后屈曲或侧转。应限制液体摄人量在900一2500m1/24小时,以减少体内细胞外液并使颅内压减低。体温升高能促进病人的血压升高和大脑血流加速,这会使颅内压更加增高,因此,保持正常体温亦很重要,如有体温升高可应用解热药和人工降温方法,降低病人体温时要注意病人寒战,寒战亦能使颅内压升高,必要时可以应用氯丙嗓控制寒战。

二、恶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亦称急进型高血压,其特征是血压极高,舒张压高于17.6kpa,眼底有视神经水肿,出血,絮状渗出物和小动脉痉挛,病人可以在数周至数月内迅速发生肾功能恶化,而导致尿毒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出血而死亡。恶性高血压常发生于长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也可能发生于原来血压正常,作为肾实质性病,胶原性血管病,肾血管病或其它继发性高血压的晚期并发症,其症状在数日内或突然发生,表现为头疼呕吐,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精神错乱偶有表现为高血压脑病综合症,收缩压常在33.3一40kpa,舒张压常在20一24kpao病程中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肾功能障碍。

三、其它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的特症表现为陈发性血压增高和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的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剧烈博动性头痛、胸痛、腹痛,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出汗、面色苍白或发红,震颇,晕厥等。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危象。因此,护理重点应密切监侧血压变化,观察症状改变,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应用静脉注人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降压处理。根治疗法为手术切除肿瘤或增生的肾上腺髓质。

妊娠先兆子痛和子痛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高血压脑病,惊厥、左心衰竭、肺水肿和脑出血,先兆子痛时高血压如何处理意见不一。在肾脏病晚期或急性肾炎的患儿,当细胞外液量急剧增加时,很容易发生高血压危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过块,进食含盐量高的食物可使大量盐类进人体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阿狄森氏病,红斑狼疮、哮喘等病时能产生钠水漪留而使血压明显升高。这些均应引起临床护理工作的注意。

【参考文献】

第3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40例符合条件的农村高血压患者,对患者高血压知识、生活行为和规律用药进行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服务前后的依从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血压 自我遵嘱服药 早期干预(教育) 社区保健护理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增高,已成为我国居民常见多发病。据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但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很低,仅为30%、25%和6%,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低,致使农村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1]。由于知晓率低,致使患者失访率高和遵医性严重不足,使治疗率和控制率更加严峻。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为探索社区护士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血压患者,由社区护士开展连续不断的干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指导、饮食和行为干预、药物疗法、病情监测,继而评价该干预效果,其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结果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结果中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240例,其中男140例,女10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35岁以上。并征得患者同意。

1.2 方法

1.2.1 讲座

通过讲座、自学等形式要求社区护士熟悉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知识如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健康指导知识等等。

1.2.2 调查并记录患者情况

采用自制高血压基线调查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失访和遵医性差的原因,设立档案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1.2.3 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将健康宣教贯穿于始终

通过社区护士采取集体讲座或一对一的形式向高血压患者采取第一次干预,讲解关于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常见症状、监测方法、用药指导、预防并发症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发放健康指导处方,包括饮食指导、服药指导、生活方式的指导、运动指导、病情监测指导。在社区中心利用墙报、橱窗进行知识宣教。第一次干预后于1周、半个月、1个月分别电话或家访一次,自第2个月起每3个月进行一次电话或家庭访视进行调查,了解三低现象有否好转,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与病人保持电话联系,病人也可以随时电话咨询。随访观察期限一般为9~12个月。社区护士还定期到农村进行专题讲座。

1.2.4 干预效果评价

随访期限结束后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有按医嘱用药、不擅自用药、不擅自停药、定期检查、自我监测、饮食控制、每周3~5次有氧运动、吸烟与饮酒控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等9个项目,能执行7个以上者界定为遵医性好,不能完成两项任务以上者界定遵医性差。通过统计,获得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的遵医率。

1.2.5 测定血压

测定患者血压,对患者在实施干预前后血压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实施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通过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的遵医行为比较(略)

2.2 实施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患者通过干预后的血压控制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3 讨论

3.1 影响农村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

3.1.1 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调查发现[4]患者对高血压病了解不够,认为无自觉症状就无事,对降压药物性质了解不够,认为降压药物不能多吃。针对农村社区及每个患者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遵循健康处方进行治疗的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纠正在服药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

3.1.2 患者患病持续时间长、复诊不方便

高血压病一旦患病就需坚持终身性治疗,在农村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复诊较为不方便,致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或擅自调整治疗方案,造成遵医性差,使血压控制不理想。

3.1.3 老年人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下降

老年人记忆力差、耳聋、理解能力下降,造成不能坚持及时复查和长期服药等[6]。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对家属进行干预,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指导家属对老人给予关心和照顾,采取各种措施,如将降压药放在易拿到见到的地方。让家属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对患者服药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3.1.4 服药次数多、经济压力大

长期而复杂的治疗方案,患者难以坚持。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经济、降压效果好的长效降压药物和复方制剂,这样既能提高患者的遵医性,有效控制血压,又能避免经济因素的制约。

3.2 医疗条件制约

对于农村的高血压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指导,提高其治疗遵医性会存在诸多困难。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偏差,我院社区护士采取连续,由社区护士开展连续不断的干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指导、饮食和行为干预、药物疗法、病情监测。社区护士连续干预是医疗工作的延续,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性,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着重要作用,对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压的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流行病杂志,2005,26(7):478-48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3):483-486.

[4]吴惠英,余丽珍,郑霞云,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6,5(3):172-173.

第4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的特点是血压严重升高,BP 180/120 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高血压亚急症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对待高血压急症必须在短时间内(1 h)迅速降低血压,一般均采用静脉注射降低血压药物,以减轻过高血压对器官功能的损害。高血压亚急症因不伴有新的进行性的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允许在24 h左右降低血压[1]。2005年4月~2008年2月,作者在急诊科诊治26例高血压亚急症患者,经积极的处理,24例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2例出现靶器官功能损害。为提醒基层急诊医生注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42~76岁,平均55.7岁。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2例(病史最长的23年,最短的1年),新发现高血压4例,发病时间1~6 h。

1.2 诊断要点:突然发病,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伴有头晕、头痛及恶心等症状。无语言障碍及定位体征,心电图排除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等,经头颅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采用头高侧卧位,镇静、吸氧、加强监护。(2)控制血压:血压高于240/140 mmHg患者9例,先给予呋喃苯胺酸20 mg静脉注射,然后用硝普钠避光静脉滴注,从0.25~0.5 μg/(kg・min)开始,每5~10 min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滴速,最大滴速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者3例,先给予硝苯地平10 mg舌下含服,10~15 min测血压不降则加用呋喃苯胺酸20 mg静脉注射,或加卡托普利口服。(3)当患者血压平稳12~24 h后按高血压药物选择原则逐步停止静脉用药,改用口服降压药长期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以上积极处理,24例安全度过高血压亚急症期,观察1~3 d改口服药离院治疗;2例因静脉滴注硝普钠时血压波动过大,复查头颅CT提示脑出血住院治疗。

3 讨论

3.1 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激动、寒冷以及疾病等各种病因和诱因作用下,引起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性增强,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类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进一步兴奋β受体,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α受体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迅速增加,诱发高血压危象[2],如果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则导致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亚急症如果不积极治疗则可能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3.2 高血压次(亚)急症血压明显升高,但未出现新的或进行性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尚无危及生命之虞,应按一般高血压急诊治疗,多采用口服降压药物,不用静脉降压药[1]。本组病例根据血压升高程度进行分组给药,23例采用静脉给药,3例口服降压,其中2例因用硝普钠时血压监测不及时,不能及时调整滴速,致使血压波动,不能平稳降压引起脑出血外,另外24例安全过渡到口服降压药维持。因此,笔者认为,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能及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血压,熟悉静脉降压药的使用,先采用静脉降压至一定范围再转为口服维持也是较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3.3 不要忽视护理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因此对高血压急症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3]。如去除诱因、安定情绪、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观察用药后血压变化,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尤其是警惕服药后低血压。防止血压降得太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流不足或血压忽高忽低导致靶器官损害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M].第三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233.

[2] 许海燕,顼志敏.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和治疗[J].保健医学杂志,2007,9(4):197.

第5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为9.4%――10.4%,严重时导致子痫的发生,是导致母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通常产前子痫占71%,产时子痫和产后子痫占29%[1]。而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现结合临床64例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孕妇,年龄最大41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6.7岁,其中轻度子痫前期42例(占65.6%),重度子痫前期22例(占34.4%)。子痫前期诊断标准以《妇产科学》(第六版)为准。采取剖腹产结束妊娠的50例(占78.13%),自然分娩14例(占21.87%),采取剖腹产的孕妇,术后均使用镇痛泵。

1.2 护理干预方法

针对子痫前期的血压、孕周、尿蛋白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

(1)护理评估:对所收治的患者通过评估病史、评估临床表现、心理状况、辅助检查等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充分做好干预前准备。

(2)干预方法:护士通过护理评估制定出具体干预措施。一是入住院床位安排时充分考虑病房的光线、空气流通、抢救的便捷等情况,尽量安排单人病房;二是将病人安排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分管,分管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及医嘱,安排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采取护理、治疗时间尽量集中,避免各种刺激。三是告知病人必须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定时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体征,随时询问和孕妇有无头晕、眼花、头痛、视力改变等自觉症状和观察观察精神状态改变,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四是加强心理护理,孕妇的心理状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同时将待产过程、手术中(分娩时)的配合,术后(产后)的观察护理要点一一告知,对病人及家属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解除其后顾之忧,取得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五是硫酸镁的应用,为了避免肌肉注射因疼痛引起的不适,对轻度和重度均采取静脉给药的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严密监测其毒性作用,认真控制硫酸镁的入量,特别是静脉滴速的有效控制以维持血镁浓度,在夜间静脉维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定时检查膝腱反射、呼吸、尿量等。

(3)分娩方式的选择:子痫前期轻度的病人,在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已经临产的病人,在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下,采取阴道分娩,子痫前期重度病人均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术后均安置镇痛泵镇痛。

2 结果

本组64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子痫3例,发生率为4.69%。其中产前子痫1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产后子痫2例(分娩方式1例为自然分娩、1例为剖宫产)。

3 讨论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死因[1],而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最严重的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因此控制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属了解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儿的危害,从而促使孕妇自觉在孕期定时做产前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得到干预、治疗和指导。同时还应指导孕妇,在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富含铁、钙、锌的食物时,应减少过量的脂肪、盐的摄入,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3)准确的护理评估对干预措施的实施具有决定作用。在本组发生子痫的病例中,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有2例入院评估出现偏差及护理干预措施不到位,病人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恐惧心理,子宫收缩的疼痛,使病人出现吼叫,烦躁,收缩间隙未得到充分的休息,表现出不配合,而此时再与病人沟通已非常困难,该产妇在产后35分钟发生子痫;1例在术后1小时发生子痫,分析认为分娩时间在1月份,其发生子痫的原因也与当时气温低、寒冷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冬季,针对子痫前期行剖宫产的病人,病房和病床采取了相应的保暖措施,术后再无一例子痫及并发症发生。

(4)本组3例子痫均发生在夜间和凌晨,且均未维持使用硫酸镁;因此,在控制硫酸镁入量时应维持硫酸镁的有效血浓度,特别是在夜间和凌晨,对预防子痫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5)临床很多护理人员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在终止妊娠后,疾病已经得到缓解,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对子痫发生认识不足,对预防其发生非常不利,而本组有2例就发生在术后、产后。因此,护理干预在术后、产后亦不能放松。

(6)当孕产妇发生子痫抽搐,应尽快控制,医护配合非常重要,应设专人护理,做好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随时沟通,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及时终止妊娠。

(7)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终止妊娠极为重要。由于孕妇受到临产恐惧、疼痛等因素刺激,易精神紧张,血压急剧升高.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应及时终止妊娠。本组子痫前期轻度的病人,在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已经临产的病人,在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下,采取阴道分娩;而对于子痫前期重度病人均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且术后均使用镇痛泵,防止疼痛等不适的刺激,导致子痫发生,本组手术产比例明显高于顺产。

(8)对于育龄期和孕期的妇女,应注重抓好基层的产前教育和围生期保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防止胎儿宫内窘迫。选择适当时机和终止妊娠方法,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孕产妇和围生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0.

[2] 刘兴会,王晓东主编.产科临床热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

第6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人性化护理; 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4.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80-02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for Pregnancy Outcome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WU Jin-r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for pregnancy outcome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Method:The clinical date of 52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0 to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stic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neonatal asphyxia and fetal mort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ypertensive disorder in pregnancy; Humanistic nursing; Pregnancy outcom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One Three Three Regiment Hospital of Shihezi City,Shihezi 832000,China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当孕期达到20周后,便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要对患者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病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本文主要分析妇产科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初产妇19例,经产妇7例,平均年龄(27.64±2.86)岁。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初产妇20例,经产妇6例,平均年龄(28.34±2.35)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8例重度、44例轻度。在本组研究的52例患者中,以往均无高血压病史,患者意识清楚,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排除糖尿病、肾炎等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周边的环境。定期巡查病房,确保室内的整洁。向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将患者的年龄、血压、孕周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1)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病情,消除其不良情绪。孕妇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后,由于对这类疾病缺乏了解,同时也担心疾病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在此期间,孕妇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此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开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可向其介绍与这类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便于其对病情了解更加透彻,同时告诉患者,经过良好的治疗与护理,对孕妇身体与胎儿亦不会造成影响,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与紧张感,使其愿意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强治疗信心[1-3]。(2)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而言,他们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根本不了解,通常会以为这类疾病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所致,由于对疾病不够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延误病情后,疾病变得更加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培训,便于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着重向患者讲解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影片,与患者一起观看。向患者讲解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叮嘱其按时服用药物。另外,还要仔细讲解分娩知识,其中主要包括分娩前的症状与分娩过程,以及分娩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心情放松。(3)用药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用药方面需非常谨慎,一般选用硫酸镁为患者进行治疗,在前期为患者行降压治疗。硫酸镁的主要功能就是抗痉挛,有利于避免患者发生子痫,其给药方法为静脉注射[4],取20 ml硫酸镁,将其与20 ml葡萄糖相融合, 然后为患者静脉注射。以其血压变化情况为依据,决定是否为患者行深部肌肉注射。(4)饮食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好食用清淡食物,除此之外食物还需要含有丰富的营养,多食用如鸡蛋、鱼、牛奶等,便于患者保存体力[5-7]。

1.3 评价指标

妊娠结局主要包括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子痫、剖宫产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结局

两组子痫、产后出血、剖宫产、胎盘早剥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例(%)

组别 子痫 产后出血 剖宫产 胎盘早剥

观察组(n=26) 0 2(7.7) 2(7.7) 0

对照组(n=26) 6(23.1) 7(26.9) 11(42.3) 5(19.2)

字2值 6.8 3.3 8.3 5.5

P值

2.2 两组围产儿结局对比

观察组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发育不良、新生婴儿窒息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围产儿结局对比 例(%)

组别 早产 新生婴儿窒息 围产儿死亡 宫内发育不良

观察组(n=26) 1(3.8) 0 0 1(3.8)

对照组(n=26) 5(19.2) 2(7.7) 1(3.8) 7(26.9)

字2值 4.1 2.1 2.1 5.3

P值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必须要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但在用药方面要非常谨慎,可能会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不良影响。在治疗期间,孕妇由于害怕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分

组别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观察组(n=26) 40.5±1.7 41.2±1.3 42.7±1.38

对照组(n=26) 31.5±1.4 30.5±2.4 29.2±1.67

t值 4.8 5.7 6.2

P值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产妇分娩的成功率[8-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例患者选择剖宫产,大部分患者均选择阴道分娩,除此之外产后出血量非常低。观察组中无围产儿出现死亡,这表明通过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使分娩的成功率得到提升。另外,人性化护理中包含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其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组研究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同时,还要积极向患者宣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对自己病情有彻底了解,便于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尚雪萍.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29.

[2]李敬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09,19(11):100-101.

[3]章帮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46.

[4]李文楠,韩丽华,王林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350.

[5]孙惠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27-128.

[6]陈堂.妊娠高血压病患者相关救护要点[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04-105.

[7]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04.

[8]李芳.妊高症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16-117.

[9]秦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1):62.

[10]朱萍.2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116.

[11]石晓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57.

第7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急性期;精心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8-02

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使急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本病常见于50岁-60岁的高血压病人,死亡率较高[2],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精心临床观察和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关键作用。现将我院自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收治的10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3例患者中男性69名,女性34名;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62.5岁;入院意识状况:清醒43名,嗜睡35名,昏睡16名,浅昏迷7名,深昏迷2名;发病诱因:静态发病47名(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动态发病56名(剧烈运动、看电视、情绪激动、大便等);出血量:以上103例病例均在入院1天内内行头颅CT扫描确诊,小量出血30mL4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3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

2 护理方法

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1.1 意识的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的重要指证之一,因此正确认识意识程度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熟知意识障碍分级标准,可通过呼唤、交谈、给予痛觉刺激及对光反射等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常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1.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体温升高,常常提示有体温中枢受损或感染的可能;若病人呼吸频率不规则,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3];急性脑出血时脑的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脑供血极易受血压的影响,因此控制血压可显著地降低大脑再次出血的可能,研究表明,脑出血后持续的高血压是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4]。因此护理人员若发现任何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1.3 瞳孔的观察 瞳孔是反映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变化的窗户[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情况等。若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等,则提示脑疝的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

2.1.4 呕吐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常因颅内压升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出现呕吐,护理人员应该学会与非中枢呕吐相鉴别,为医生对症处理提供依据。

2.2 急性期护理要点

2.2.1 绝对的卧床休息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发病2日内应该避免任何活动,头部抬高约15°,并用冰块冷敷,有条件者可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低头颅温度,防止大脑再出血。因此,护理人员应切实监督和教育好患者,防止因活动造成的再次损伤。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给氧,可改善脑供氧情况,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或者异物堵塞气道造成窒息。尤其对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的患者,应在口腔放置咬塞,防止舌头的意外咬伤及舌后坠的发生;对于深昏迷病人,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间断为患者拍背,利于气道黏液的排除,避免患者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衰竭。

2.2.3 大小便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需在床上进行,护理人员应按时适度按压患者的腹部,有助于肠蠕动,促进排便。如果患者长时间未排便,应告知患者不要用力排便,防止猝死的发生,建议患者选用足量的纤维素,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使用时应轻柔,尽量减少给患者带来不适。

3 结果

103名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基本痊愈31人(30.1%),显著进步34人(33.0%),进步30人(29.1%),无明显变化5人(4.81%),加重2人(1.94%),死亡1人(0.9%)。

4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除了早期诊断治疗,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急性期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另外对于康复期的治疗至关重要,总之,脑出血患者要想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医、护、患三者共同努力,而护理人员精心观察和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车秀英,陈少波,等.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11):50-51.

[2] 金问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49.

[3] 梁小燕,刘倩,等.40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7):1716.

第8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鼻饲并发症;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9-02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脑内小动脉病理改变,破裂出血。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合症,多发年龄为50-60岁。并且寒冷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障碍。出血体积小时,采取保守治疗。出现血量大时,需要手术治疗,清除血肿。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时间长,手术后进食困难。补充液体量不能保证营养供给。临床上给予鼻饲插管。保证营养供给。病人病情重。鼻饲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护士、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共同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我科2007年2月――2011年8月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9例,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59例,女性20例。年龄30-73岁,平均42岁。患者没有发生消化道出血,行鼻饲饮食。发病后36小时给予鼻饲饮食。

1.2饮食方式以米汤,牛奶为主,辅助豆浆、鱼汤、鸡汤等流质饮食,每次少于200毫升。每天4-6次,3-6天过渡匀浆饮食。

1.3鼻饲方法使用100毫升注射器,分次经过鼻饲管注入。少量多次,一般应用3-4小时1次。每次不超过200毫升,每日量在1500-2500毫升左右。两次鼻饲之间补充水。食物温度接近体温38-40度。温度过高和过低会引起胃肠不适,腹泻等。2结果

79例患者鼻饲后出现误吸1例,占1.2%;返流6例,占8.5%;胃潴留8例,占11%;腹泻31例,占37%;脱管3例,占3.7%;堵管1.2例。79例患者营养测定均无营养不良发生。3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每次鼻饲前,保证无菌操作,纱布和注射器,每日更换。每日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先检查好鼻饲管是否脱落,确定没有进食。在进食物前,检查胃管没有脱出、脱落。在进食物前,按以下方法检查: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吸出。使用注射器,注入胃管空气。使用注射器胃管接注射器抽吸胃液,用注射器放置胃部听气过水声。将胃管端放置水杯中,没有气体溢出。

鼻饲食物温度在38-40度左右,不宜过冷过热。过热刺激食道和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低容易胃痉挛,呕吐,腹泻、腹胀不适,引起消化不良。最好用温度计测试食物温度。或者简单将鼻饲液滴在手腕处不感觉烫合适。果汁和牛奶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应该研碎注入。

换胃管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质地导致胃管和粘膜粘连,胃管和粘膜压迫致粘膜缺血坏死。使用硅胶管可以每月换一次。依据不同胃管使用时间要求更换。更换前一天喂食后拔出,第二天早更换。放入胃管前洗净鼻腔、口腔。换管时间太短,会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感染几率。留置时间长,可以诱发鼻咽部粘膜感染,局部受损感染,或者细菌沿导管下行引发肺内感染。

应该保持胃管同通畅,加强胃管护理。降低多次插管对鼻咽部粘膜刺激,减少痛苦。减少人为感染机会,同时节省医疗材料。

3.2并发症护理误吸、返流是严重并发征。昏迷患者,食道返流容易发生液体返流,吸致气管。病人胃肠道功能低下,胃肠蠕动减慢,胃潴留。或者输注速度加快。引起腹胀,呕吐。饮食中的氨基酸pH值较低,对支气管粘膜刺激性强,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应该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30°-45°,胃内容物不容易返流至咽部。以免腹部受压使患者腹内压增加。防止食物返流,病情允许采用半卧位。注意鼻饲速度。输注完毕保持30分钟左右。观察胃潴留量。大于150毫升,停止鼻饲2小时。患者有痰,吸痰时,动作轻柔,减少刺激,合理安排护理。鼻饲前吸痰、翻身拍背,做好口腔护理。鼻饲后不易搬动患者。以免吸痰时引起呕吐、咳嗽,造成窒息严重后果。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停止鼻饲,头低位,停止鼻饲。吸出气道内吸入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返流。

腹泻:腹泻是常见并发症。是由于鼻饲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分泌大量水,稀释溶液浓度。肠蠕动加速,产生腹泻。大量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感染,容易引起腹泻。鼻饲液应该当日配制。每日消毒煮沸消毒容器。避免导致肠道感染。

胃潴留:由于肠蠕动减慢,输注食物留在胃内,输注前先抽吸。如果残留超过100-150毫升。延长或停止鼻饲时间。服用胃动力药,吗丁啉等促进胃排空。

脱管、堵管:鼻饲管脱落,多数情况,是病人自己拔出。或翻身不慎脱落。在护理过程中,要使用细孔柔软,稳定性较好鼻饲管。在注入食物前后。冲洗鼻饲管,避免鼻饲管堵塞。4总结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丧失咀嚼功能和吞咽功能,进食困难。混着病情重,病情长,失血多。有营养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丢失量多。容易营养不良。必须鼻饲补充营养。肠内营养经济、简便,符合生理需要。促进肠道腺体分泌。保护肠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肠道粘膜供血。促进肠道蠕动。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应激溃疡。减轻脑细胞乏氧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比肠外营养安全。可适当减少静脉输液量。降低医疗费用。医护人员早期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早期插管。供给足够营养,减少并发症发生。长期鼻饲患者,早期开展有效的吞咽练习,耐心、细致训练。患者能恢复吞咽功能练习。提高生活质量。

鼻饲患者做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第9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字】 糖尿病; 高血压; 护理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在增长。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5%~20%,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病症[1]。而且以老年人患糖尿病例为最多,老年人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极少数为1型糖尿病,国内外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个基因的微妙累积作用,再加上后天发病因素,就可使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关系极为密切的复杂疾病,是2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心脑血管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恶化,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致死最危险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行为及药物治疗等的护理干预,进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预防和延缓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0岁,平均(65.3±6.1)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2例,高中以下1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1~72岁,平均(66.4±4.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4例,高中以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饮食护理 饮食疗法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因而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患者和护士密切配合,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计算出热量及其分配比例,将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按比例均衡搭配到饮食中,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严格定时定量进食,提倡食用植物油,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 g[2]。给予患者搭配低脂、低盐、低糖、优质蛋白及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为主的食物,尽量让患者多食用一些含有谷物、鱼类、禽蛋类、薯类、干豆类及富含纤维的蔬菜类等方面的食物,同时戒烟、戒酒及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少吃多餐,进食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通过对患者饮食的调控,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减轻患者体重,降低患者血脂,进一步调节患者的血管和胰岛功能[3]。

1.2.2 心理护理 给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管和胰岛功能的稳定。根据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患者精神负担大;二是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程过程中,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甚至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因而在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所以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每位医者应该以和蔼亲切的语气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做到用“心”,用“情”去护理每一位患者,真诚地打动每位患者,稳定患者情绪[4]。

1.2.3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调控,护理上告知患者,要以有氧运动为主,一般采用散步、慢跑,爬山、游泳和太极拳等方式,每天20~30 min,运动宜安排在餐后1 h,切勿于餐前进行运动,防止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5]。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许多潜在的益处。除了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外,还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减少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用量。此外,要注意老年患者运动的质与量,运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并且在运动后适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血糖,便于及时进行调整,更好地避免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应在血糖、血压控制较好且无代谢紊乱时进行,每周至少应进行5次适度运动。有规律和适量的的运动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进而降低患者的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有效减缓高血压的发展。

1.2.4 应激反应护理 愤怒、敌对、恐惧、紧张等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应激反应方式,临床的应激状态不仅仅会诱发高血压的发生,还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影响患者病情和康复,因此,要从教育和巡房等多方面控制患者情绪,避免愤怒、敌对、恐惧、紧张等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形式[6]。因而这需要临床医生多采用谈心,巡房,开放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控制患者的情绪,并指导患者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患者学会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的按照健康的行为方式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复查,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诊,这样才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血糖(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血压(舒张压及收缩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改变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生活习惯改变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心理状态等生活习惯改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人群的患病率大约是40%~5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是非糖尿病高血压的2倍。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对其预后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血压达到目标控制水平尤为重要[7]。因而,在现代医学模式中,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不仅限于控制血糖、血压,更重要的是治疗其根本,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的76例患者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饮食、心理、运动护理以及正确指导患者处理应激反应等干预护理及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比较,表1和表2的数据明显地体现了采用干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调节患者的血管和胰岛功能,避免糖代谢、脂类代谢紊乱,达到快速高效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功效,说明护理干预对协助医生降低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血压控制的达标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表明干预护理可作为目前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外,还需对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常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尤其是降压药、降血糖药、扩血管药等的注意事项,以预防跌倒的发生[8]。叮嘱患者在出院后严格执行在院时的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听从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糖和血压,定期到医院体检,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吃低糖、低脂、低盐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少吃油煎食物;戒烟限酒[9]。同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使用便携血糖仪和血压计,指导患者或家属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并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及自身状况,有效地识别并发症先兆,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0]。

总而言之,在医师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血糖,控制患者的血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也能让患者知道该如何应用科学知识和医学知识来保护自己,这样不但提高了住院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者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又增进了护患关系,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秀珍,高凌云.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36-2237.

[2]王丽鹏.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62.

[3]姚超婵.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护理与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27-128.

[4]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101.

[5]贾美玲.5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0):38-40.

[6]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11):80-S82.

[7]秦方,张廷杰,阮蕾,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J].高血压杂志,2010,10(1):91-92.

[8]陈亚珍.护理干预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05,17(8):521-522.

[9]蒋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2,19(14):124-12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