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前言格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许,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以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可带学生到实验室上绪论课。学生进了仪器室、小制作陈列室,如同进了科学的殿堂,兴奋不已,被一件件的教学仪器、小制作吸引住了,指这指那问道:这是发电机吗?能发出电吗?那是什么?做什么用?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介绍一些重要的仪器和作用,并演示一些神奇的实验。如发电机发电,抽水机抽水,激光斜射入水里或玻璃里传播方向偏折,用投影器上的光径三棱镜色散产生五彩缤纷的彩虹等。学生看了更是情绪激动,兴趣盎然。教师再播放一段有关物理新科技和新成果的录像。如火箭发射升空、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字航员踏上月球等。这些精彩壮观的场面既能迷住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的重要作用,科技的无比威力。教师再简单地介绍绪论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这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的角色、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物理实验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现代的教学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具体做法是: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像安排值日生一样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课堂上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在边上适当辅导。
2.变现象为实验:例如某地某庙某和尚的房间里挂着一种乐器--磬,它经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被惊扰成疾,他的朋友听说这件事,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磬也响起来了,第二天他就用钢锉把磬锉了几处,从此磬就不再发出声音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半信半疑。接着可做下面的实验: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使它们的共鸣盒口正对并靠近。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的叉股,使音叉A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捏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这时,音叉A不发声了,却听到音叉B在发声。将B的叉股套上一个小铁环,则音叉B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重复实验,音叉B不发声了。学生亲眼观察到这个实验后,心服口服。
(1)变答题为实验:我们物理中有许多实验题,有的回答较为困难。如果真的动手一作实验,答案马上出来,特别明显和直观。例如在研究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学生由于缺少感知,往往觉得物体的重量多大,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多大。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把已知重量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台式测力计上,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正好等于砝码的重量;接着教师把台式测力计的底座一端稍稍抬起(这时测力计的平台是斜面),它的示数变小。上述实验不但区别了重力与压力,也显示了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演示时,许多学生很惊讶,在生动的事实面前,他们才真正接受了正确的受力情况分析。
(2)变被动作实验为主动找实验: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研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算盘,在它的边框上拴上一条细线,细线另一端系测力计,若测力计不够,可用弹性好的橡皮筋代替。1.将算盘正面摆放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拉力由小到大,直到算盘能滑动为止,观察测力计读数如何变化,说明摩擦力如何变化,在算盘未被拉动前拉力从0逐渐增大,静摩擦力在什么范围内变化;若拉力5牛,静摩擦力多大。2.将算盘向前拉动,读出滑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3.将算盘反面摆放,即算盘珠朝下,拉动算盘,读出滚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谁大谁小。
(3)变买器材为自制器材:开展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教内容运用到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中。
下课了,她独自一个人在操场上走着。
“雯琪,雯琪,告诉你一个大好消息!!!”
李雯琪回头一看,原来,是她的好朋友丁娜。
“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啊,你应该知道的,我心情很不好!”李雯琪闷闷不乐,“上一节课,不是评选班干部吗?我答应爸爸至少要评一个副班长的,可是我只得了一个文娱委员……”
“不听拉倒,反正我不在乎!”丁娜回头假装要走,她知道李雯琪一定会来拦自己的。
“等等。”果然,李雯琪快速地跨上去,挡住丁娜,“什么大好消息啊?”
“和你说,大名鼎鼎的省长林桀浩的女儿——林筱雪姐姐,要转到我们学校的六(2)班!”丁娜凑在李雯琪耳边,悄悄地说道。
“你为什么知道啊?你又不擅长去探‘小道消息’!”李雯琪惊讶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了。
“因为我爸爸的表哥的朋友的妹妹的妈妈的同事的儿子就是我们学校的齐郁校长!”丁娜自豪地说。
“哎呀,别烦了,别再卖关子了。她什么时候来啊?” 李雯琪迫不及待地问。
“嗯……下午第二节课!”丁娜一口咬定。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丁娜和李雯琪手牵着手,同时走进了四(2)班的教室。
她们前脚进去,教数学的姚老师后脚就来了。
黑板上还写着评选班干部的选票,姚老师瞟了一眼值日表,大声问:“今天是星期三吧!黑板谁擦的?”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指向李雯琪。她还浑然不知,因为她正在想:时间走快点啊,快到下午啊……
姚老师因为看见四(2)班学生作业做的挺认真的,所以淡忘了这件事,也早早地走了。
校园里只剩下了李雯琪一个人,怪安静的。
本来,趁这个机会,她可以溜走的。可是,这个念头只在她的心里一闪而过——她做不到,因为她待人做事从来没有失信过。
李雯琪焦急地看着手表,还剩5分钟。4分钟……3分钟……她的头上已经冒出了豆大的汗珠。2分钟……1分钟……她快等不及了。5、4、3、2、1,时间,终于到了。
李雯琪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刚从监狱里解放出来一样。
她来到了校门口的文具店,拿出了4角钱,说:“老板,打个电话。”
那个老板笑脸相迎,快速地拿走了4角钱,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快打吧” ,就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真是见钱眼开啊!”李雯琪小声嘀咕道。
她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她爸爸的手机:“喂,爸爸啊,嗯,我是雯琪。今天中午,我不回家吃饭了哦,不用等我了,你自己和妈妈吃吧。下午回来我向你报销!好,再见!”
挂了电话后,她的肚子不由自主地“咕咕”叫起来,浑身也没有力气了。
走着走着,李雯琪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组织路”,一个大大的招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阿辉麦虾馆。
“反正肚子也饿了,就在这儿吃好了!”她自言自语道。
李雯琪大踏步地走进了麦虾馆,突然预感到等一会儿一定会发生什么事。
何谓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可是众说纷纭。但概括最为简练的是近代学者王国维,他说我国戏剧是“以歌舞演故事”。梅兰芳也认为戏曲“是建筑在歌舞上面的。一切动作和歌唱都要配合场面上的节凑而形成自己的规律。”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戏曲艺术区别于话剧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戏曲的舞台表现以歌舞为主,并不是音乐和舞蹈简单的相加或混合,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化合,是一种“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综合。是戏曲整个表现形式,以舞台语言,剧本和演出结构,舞台时空表现,演员舞台表演和观演关系等等,都沉浸到音乐和舞蹈的精神之中,带有浓重的音乐和舞蹈特征,因而由此衍生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程式性、虚拟性、节凑性、流动性、表现性、写意性、叙事性、抒情性等特性,并形成了集唱、念、做、打等基本表演方法和表现技巧为一体的高度综合艺术。
戏曲来源之一是古代的巫和优,从巫衍化而来的是优的语言和表演,明显的具有寓言的色彩,他们常常用隐谐的方法在歌舞笑中讽喻诸侯,即“由此喻比”,“借外论之”。这种寓庄于谐的戏剧表演传统贯穿于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始终。从战国优孟衣冠故事,常被古人是为中国戏剧的起点,以“滑稽”为名。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魏晋南北朝《踏摇娘》到唐代参军戏,宋金院本,元杂剧及明清传奇,都是沿着寓言性的美学意识向前发展的。
中国戏曲艺术的寓言性与其上下场结构形式的歌舞行特征是分不开的。戏曲上下场分场结构形式早在宋金朝“勾栏瓦舍”时期已存在,它是从古代歌舞中的“勾队”和“放队”格局发展衍变而来的。上下场门古时谓之“古门”或“鬼门”,坡有诗云:“扮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可证之,这里面就包含着演出内容的寓言色彩。古剧之“古门”或“鬼门”后来又衍变为“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这种上下场门的分场形式把舞台的时空做特出的处理,加之虚拟化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是戏曲艺术的思想情感表现和处理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中国戏曲的形式是受到歌舞百戏的影响,在分场结构中,歌舞的成份很重。众所周知,戏曲就是以歌曲舞蹈来演故事。因此,戏曲的表演就与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
戏曲表演,有着动作的节奏化和舞蹈美的特点。所谓戏曲表演的舞蹈美,也就是指戏曲表演视觉艺术的形象美。这里,它概括着戏曲表演唱、做、念、打四功中被称为“做”、“打”两功。戏曲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等一切行当都是舞蹈化了的。在这一点上,戏曲与舞剧有共性。但两者在用舞蹈来再现生活和解释故事时,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就舞蹈“芭蕾”的创作而言,它一般不采取再现生活的具体动作,而只取人体动作的表现力,变成肢体语言塑造人物,来表现其内心状态和思想感情。而在戏曲这门综合艺术中,它的表演大都是基于生活动作的。它的美学原则,就是把生活动作加以提炼、美化、夸张、使之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而臻于舞蹈化。
整个戏曲舞台表演以及舞台行动,是否全部都是舞蹈呢?自然不是。虽然,从戏曲表演如武打、起霸、趟马、刀舞、枪舞及耍手绢、扇子、绸子、翎子等舞台动作看,明显地给人以舞蹈艺术之感。但也有一些动作,如做针线活儿,上下楼、上下船、进门、开门等,动作幅度小,生活气息浓,无疑是对生活动作的提炼和升化。而这些美化的动作,在戏曲舞台上大都是深化在严整和谐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之中,是基于生活动作的舞蹈化,是动态造型艺术化,因而它们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舞蹈,然却是舞蹈化的动作。
从戏曲表演之行当来看亦是如此。由于每个行当不同,扮演角色不同,所表演的舞姿也各有其形态。就是一些最小的单元动作,舞台上一戳一站,都有其各自的造型。如旦角和小生用的“兰花指”一个盛开、一个含蓄,以及全身各部位的衬托和配合,都常常是和谐和具有韵律感的。可见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不仅仅是模拟和美化的生活,而且把它们给舞蹈化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整个戏曲舞台上,无不是舞蹈化了的艺术。正如有的理论家指出的“无动不舞、有声必歌”。戏曲里被列为唱功戏的《玉堂春》之类的戏,剧中人物除了吃重的唱念外,舞台动作都是很少的,但演员只要走到台上,他的一站、一走、一看、一转身、一抖袖……则无不是精湛的舞姿。从出场到下场的全部动作和造型来看,无不是节奏化、韵律化、舞蹈化了的。更何况一些唱、念、做、打并重的戏,如《挑滑车》《夜奔》等,都是很吃功夫的。所以说,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和经过严格形体训练的演员,是没有能力真正走上戏曲舞台的。
(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钢琴,人称“乐器之王”。从18世纪末直至现在,钢琴艺术已经发展了300多年,期间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现代各个时期,诞生了许许多多著名作曲家,创作出无数优秀的钢琴作品,与此同时每个时期的演奏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文章将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主要演奏风格做了一些大致的分析。
【关键词】钢琴;钢琴作品;钢琴演奏;作曲家;演奏风格
钢琴,人称“乐器之王”。为什么这么说?其一,钢琴是唯一可以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抗衡的独奏乐器;其二,钢琴的音域包含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到最高音的全部音域;其三,音乐会用的九尺大三角演奏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光辉、嘹亮、雄浑的音响;其四,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和弦以及四声部以上的复调。钢琴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乐器中的特殊地位。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又称拨弦古钢琴或羽管键琴(Harpsichord),和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又称击弦古钢琴或古钢琴( Clavichord)演进而成的。从16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18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从那时起直至现在,钢琴艺术已经发展了300多年。
谈到钢琴艺术,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各种浩如烟海的钢琴独奏曲(协奏曲)。作为一位成熟专业的钢琴演奏家,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各个时代不同的作品风格尤为重要。按照年代来看,钢琴艺术发展通常分为:17世纪巴洛克时期、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印象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现代主义时期。本文将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主要演奏风格做一些大致的分析。
一,巴洛克风格(1600~1750)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赫和D.斯卡拉蒂。前者写出了大量的键盘音乐作品(包括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其中有我们国家当代钢琴教学经常接触到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15首《二部创意曲》、15首《三部创意曲》、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提塔》《意大利协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IⅡ卷等等。后者则一生共写出了500多首钢琴奏鸣曲。
他们的作品共同演奏特性是典型的复调性,多声部的旋律交织和各声部均衡,并大量运用华丽的装饰音以及演奏巴洛克作品时特有的“连断音”,使得这一时期的音乐显示出高贵、精致、华丽、繁复的特征,并从总体上体现一种“中庸”的风格。
二、古典主义风格(1750~1820)
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他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这四位是当时活跃在维也纳的作曲家,因此我们也称之为维也纳古典主义。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体裁便是钢琴奏鸣曲。其中海顿写了62首钢琴奏鸣曲,莫扎特写了19首,贝多芬写了32首。除奏鸣曲之外,这几位作曲家还作有一些幻想曲、变奏曲等钢琴独奏曲,其中贝多芬《c小调32变奏曲》和《迪亚贝利变奏曲》还被经常用作音乐会演奏曲目。而舒伯特还写了除奏鸣曲之外的大量即兴曲。当然,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还有另外一种重要体裁就是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写了27首,贝多芬写了5首(其中第五首就是降E大调《皇帝》协奏曲)。
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由复调性过渡到主调性为主,出现了功能和声和奏鸣曲式,演奏中要纵观音乐的乐句、乐段、整体结构的构成,每一句的头和尾、重拍与弱拍、力量下沉与抬起,都要交代得恰到好处。同时因为古典时期的钢琴和现代钢琴的区别,在力度、触键上都要有所保留,尤其演奏莫扎特全部和贝多芬前期中期大部分的奏鸣曲,对于f( ff,fff)和p(p,ppp)的对比相对于现代钢琴要少,触键也要力求均衡(速度均衡和声音均衡),声音清晰、集中、有穿透力,速度相对统一,要体现出古典时期特有的快速音“颗粒性”与旋律“歌唱性”的音色对比,踏板不可多用。但要注意贝多芬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是Subito p(突弱或渐强后突弱,乐谱上的标记通常为fp、sfp或Crese.-Sub.p)。这一时期的音乐的主要体现了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
三、浪漫主义风格(1820~1900)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首先是乐器制作工艺获得了较大改进,制琴技术越来越规范,并逐渐趋于完善,诞生了斯坦威等著名音乐会演奏用琴。其次是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与作曲技术改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要求,形成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最大动力,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曲家和数不清的经典作品,曲目的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和标题化。早期浪漫主义可以从贝多芬晚年和舒伯特开始算起,其后是舒曼、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到晚期的勃拉姆斯、格里格、圣桑、巴拉基列夫、格拉纳多斯、阿尔贝尼兹、斯克里亚宾、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人。各种崭新体裁的钢琴作品开始层出不穷,并有了相当一批代表作品,如舒曼《童年情景》、门德尔松《无词歌》、柴科夫斯基《四季》、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另外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格里格、柴科夫斯基等人都写过很有名的钢琴协奏曲(肖邦和李斯特后面另说)。
民族性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又一显著特征,这点也体现在大量钢琴作品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波兰钢琴家肖邦和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肖邦这一生写得最好的就是钢琴曲。虽然他也写过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第一和f小调第二),并且还写过一首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平静的行板和华丽的大波兰舞曲》,但这几乎和他的钢琴独奏曲没有分别,乐队部分只是作为背景。除以上三首外,他的作品中还包括了24首前奏曲、27首练习曲、4首叙事曲、3首奏鸣曲和大量的圆舞曲、夜曲、波兰舞曲、玛祖卡以及即兴曲、谐谑曲等。每一个弹过肖邦的人,都会被他作品当中风格的诗意性、矛盾性,和声的丰富性、色彩性,音色的多变性、对比性以及肖邦作品有的“Rubato”(弹性节拍)所吸引。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玛祖卡舞曲”。这是一种波兰传统民间舞蹈,它是肖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他使得玛祖卡有了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更赋予诗意。有评论家这样说: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另一位浪漫主义钢琴家李斯特,他和肖邦一起把19世纪的钢琴音乐推上一个顶峰。和肖邦的多愁善感不同,他的钢琴作品几乎是把钢琴技术全面向高难度、炫技化方面发展,并使得钢琴的音响和表现力上到了另一个层面。他的代表作有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超级音乐会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b小调奏鸣曲》《梅菲斯托圆舞曲》《安慰》《爱之梦》《旅行岁月》以及2首钢琴协奏曲等。这里再特别说一下《匈牙利狂想曲》。狂想曲是李斯特创造的音乐体裁,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斯特所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强调多样性、炫技性,发展和声的作用。这个时期是钢琴音乐发展史上最灿烂、最辉煌的年代。
四、印象主义风格
在19世纪浪漫主义和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法国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作曲家是德彪西和拉威尔。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轻巧、稀薄、飘逸的风格,水中的光线、空中的云彩、透过叶片看到的阳光、雨中的花园,都可以成为作曲家的素材。德彪西的代表作有《前奏曲>IⅡ卷、《意象集》IⅡ卷、《贝加马斯克组曲》(其中第三首就是著名的“月光”)、《版画集》等。拉威尔的代表作有《帕凡舞曲》《库普兰的坟墓》、两首钢琴协奏曲(G大调,左手)等。印象主义钢琴音乐在刻画光与色的瞬间印象、调式与和声的变化、声音色彩的变化,触键的方式,音响的空间感上与之前的音乐风格大相径庭。
五、20世纪的钢琴音乐(1900~2000)
与19世纪以及之前相比,到了20世纪,钢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的地位有所下降,作品的类别也更加五花八门、色彩斑斓。这期间出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如巴托克,主要钢琴作品有《献给孩子们》《罗马尼亚民间舞曲》《青年钢琴协奏曲》等;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创始人,主要钢琴作品有《6首钢琴小品》《5首钢琴曲》等;拉赫玛尼诺夫,20世纪浪漫主义钢琴家,他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主要钢琴作品有《音画练习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4首钢琴协奏曲等。因为长期旅居海外,远离祖国,其中有些作品带有阴郁的风格,色彩浓烈、音响厚重、波澜壮阔、气息绵长而阴沉,这些很大程度反映在拉氏的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中;普罗科菲耶夫,作有9首钢琴奏鸣曲和大量的钢琴小品,其钢琴音乐具有高度的打击性与和声的不协和性;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作有两部钢琴协奏曲和《24首前奏与赋格》,其中《24首前奏与赋格》被认为是“20世纪的巴赫平均律”,是作曲家最个人风格化也最富表现力的作品,更被公认为20世纪钢琴音乐的巅峰。
六、中国钢琴音乐
说到钢琴演奏风格,不能不提20世纪的中国钢琴音乐。钢琴这件乐器传人中国不过百余年,期间中国的作曲家们也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像贺绿汀《牧童短笛》、王建中《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汪立三《兰花花》、丁善德《儿童组曲》、赵晓生《太极》,还有非常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太多优秀的作品了,举不胜举。一般来说,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和声和旋律的民族民间调性;其二,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装饰;其三,根据一些古曲改编曲目的结构性。
七、其他
钢琴除作为独奏乐器之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与其他演奏者或者演唱者合作。其中包括:钢琴与其他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等等)合作的奏鸣曲形式;钢琴与弦乐器和管乐器合作的钢琴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形式;钢琴伴奏(包括为器乐独奏和声乐独唱的伴奏)形式;在一架钢琴上演奏的四手联弹、在两架钢琴上演奏的双钢琴等等。更有些在交响乐队中作为色彩乐器使用的作品,如意大利作曲家雷斯毕基的《罗马三部曲》。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各高校的教学实验室内,一些与实验有关的硬件设备也应该随时淘汰或更新,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且,要配全常用的基础零件及设施来保证综合性实验的开展。2.1制定有关实验室的相关制度为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与热情,保证设备与零件的充分使用,应该制定有关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如:实验用品的使用与摆放,实验室内的卫生与清洁,实验安全性的有关规定。这样,实验人员在遵守相关的实验室制度的情况下,可以更高效地操作实验步骤,更安全地进行实验。2.2针对教学体系开设实验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掌握的不同程度开设实验室。(1)基础性实验室主要是对机械的感知和认识,可进行初步的机械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初步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2)综合性实验室主要是进行机械综合性实验,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操作,还可进行机械测试等相关实验。(3)创新型设计实验室在学生可以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创作和设计,在创新型设计实验室中,会提供高端的网络软件平台和先进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以便于学生能够做出机械辅助设计和创新型设计。通过针对性的实验室的设立和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单一的理论基础到丰富的实验经验,调动了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这一专业的积极性,完成了学生从跟着老师做实验到可以独立完成实验的过渡。逐步形成了培养综合性技能的实验教学发法。
2013年3月13日星期三机电一体化最根本的实验教学目的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所以在实验教学上更多的采用基础的机械传动、传感器来构成实验平台。这样,在基础的实验上,还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更好地达到实验效果。在机电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所以,机电一体化的实验教学目的还包括对综合性实验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结合的人才,为了更好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我们进行了实验教学研究的改革与探索,通过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制定一套更全面,更新颖的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新型的专业性人才。
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意义
机电一体化近年来在我国是比较热门的技术型学科,它所涵盖的内容也非常之广泛。目前,各个高校和职业性的学校都设有这一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性人才。中国现今已经是科技大国,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机电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之中。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企业的高端竞争尤为激烈。企业的自主研发产品和创新型产品都来源于创新性的实验改革与探索,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电一体化就包含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就要求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的创新型技术性的人才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的学习,来帮助企业创作新型信息类电子产品,来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总之,古诗歌鉴赏,应依据诗歌语言特点,有的放矢,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那么,古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又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呢?下面,就主要以2011年高考古诗歌试题为例,谈谈诗歌语言特点及其理解诗歌语言的方法。
古代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1.意象的叠加。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在进行景物描写过程中,意象间一般不需要助词、连词等连接性虚词,多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叠加,或者多以动词、形容词等实词衔接。所以诗歌景物描写语言组织基本形式:一是“意象+意象”,一是“意象+动词(形容词)+意象”。例如2011年辽宁古诗歌试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前三句描写画面景象,第一句是三个意象的叠加,“惠崇+烟雨+归雁”,后两句是第二种形式的变式:坐(动词)+我潇湘洞庭(意象),欲唤(动词)+扁舟(意象)+归去(动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这种语言特点的代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的叠加,为诗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塑造了如梦如幻的意境。这是诗歌景物描写时的语言特点之一。
2.语意的跳跃性。由于意象叠加,其间语意连接常被省略,这就出现了跳跃性,有时语意跳跃性很大,意象间跨度愈大,理解难度就愈大。例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其中“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省略了如下内容:(诗人)伫(立于庭院,耳)听寒声,(抬眼望)云深(处却)无雁影(飞来)。又如上面的辽宁古诗歌第一句,三个意象间省略了如下内容:(北宋僧人画家)惠崇(所画的画景有)烟雨(和)归雁。而第二、三句与第一句之间的语意跳跃就非常大,大致应省略了如下内容:(诗人观赏优美画中美景,想象自己就置身于画面的景象中,仿佛就)坐在洞庭湖边上,(望着远处的)扁舟,欲唤来乘船归去。只有理解第一句与二、三句之间的这种跳跃,才能真正疏通理解上下诗歌句意,才能顺利解决试卷中的第一问。
3.语序的倒错。由于受诗歌格律、韵脚、对偶以及表意强调等多种原因影响,诗歌语序往往易出现倒装错位现象,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慧眼识序,调整语序后才会理解语意,贯通语意。例如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这首诗第三、四两句的语序应调整为“客子诗卷里(度)光阴,(在)雨声中(闻)杏花消息。诗歌语言的这种特点,就要求我们理解诗歌语意时,不可拘泥于原诗歌语序,必要时须调整。高中教材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有这种典型的语序倒错现象。
4.表意的含蓄委婉。诗歌表意善于运用“言在此,意在彼”的表达技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不明此道的人只观表层语意,难以发掘诗意之幽微。钱钟书曾就此总结说,那看不见的比那看得见的要丰富得多。例如全国大纲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两句,“寒声”不仅意为秋声清冷,更指诗人内心的凄凉。“无雁影”不仅仅指没有大雁的影子,更隐含着诗人盼家书(鸿雁传书)而不得的孤独愁苦之情,表达诗人对家乡深切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的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是我们鉴赏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切莫“鼠目寸光”,浅尝辄止。
针对古诗歌语言以上特点,在理解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完整表意层次范围内,上下贯通,前后牵连。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诗句,避免串糖葫芦式的片面、割裂式地理解,而没有前后补充合理调序等处理。惟其如此,才能疏通大意,理解诗意。例如2011年重庆卷: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应如何理解“客愁”?既应联系第一句,注意“扬子江头几问津”与“客愁”的关系,表明诗人多次途经扬子渡口,含有奔波忙碌之愁苦,这是首层表意;又应联系以下六句,这是多层理解,鉴赏诗歌还必须要有这种多层理解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客愁”所表现的多层含义理解全面了,“客愁”应包括:奔波忙碌之愁、孤身在外之愁、思乡之愁、朋友零落之愁。
完整表意层次,具有相对性,有时是指一个句末标点范围内,有时是指多个句末标点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层次意识,依据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2.运用合理想象丰富意象及补充意象间跳跃的空间。这是由诗歌语言高度凝炼性与表意跳跃性所决定的。在理解诗歌语句时,不能只见文字,不见言外之意;不能只有眼前的文字,而看不见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山意海,否则,鉴赏诗歌必然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难以理解诗歌情趣。例如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对三四句的理解,倘若不运用合理的想象,就难以理解诗人猜度琅琊溪溪水源头和溪水中漂荡出的山花的深意。唯有合理大胆想象,补充出溪源和山花意象中省略的内容,补充二者之间的跳跃性内容,才能体会出诗人写山中春景,想象山中深处,溪水清冽,春花烂漫,春意惹人,意在表达诗人对琅琊溪自然风光的喜爱,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悠然恬淡的情怀。没有想象的参与,就难以品味言外之意、诗人的内心世界。
3.紧扣含有情感态度的关键性词语来理解诗句。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关键性词语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它们往往活化了景象,暗示了诗人的情感以及指明意象的哀乐属性,这样的词语是所在句或全诗的诗眼,抓住了它们,就踏上了理解鉴赏诗歌的快车道。例如2011年天津卷: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两句中的两个动词“卷”和“吼”,就是理解这两句的关键,两个动词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和宏大声势。如果忽略这两个动词,对本诗所描写的骤雨的特点就难以准确理解。
关键词:21世纪 高校实验室 改革 发展
高等院校的领导应该对学校未来的建设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不仅要积极组织短期而有效的实验室教育项目,努力做出成果,为实验室的建设收集和积累资金,还应该重点投资建设教育类项目,建立具有高教学设施和高发展效率的实验室,这样才能引来21世纪的新发展和新变化。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达,进而带动高效实验室的发展与创新。
一、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实行经济体制为主。无论是在一些专业的设置上,还是人员和经费的分配上,对于整个工作的运作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计划,这些院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也有一定的限制。
(一)个体方面的发展不全面
为了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与和谐发展,进而塑造符合社会需要,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是目前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是推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还是创造文明进步社会的有效手段。以往传统的教育,只是仅仅注重教育,可以对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起作用,但是对于人的个体自身方面的发展极有影响;对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虽有利,但却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同时对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实现,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于全面与和谐发展的个体,比如,部分富含天赋的人,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面对现实的许多不如意,自身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可能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或是轻生的念头。还有部分学生,自身缺乏思想道德的建设,自我主义思想过高,浓重的享乐主义或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他们舍弃对梦想和事业的追求。还有部分品学优良的学生,可能因为自身自理能力不强,平时也不喜爱体育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难以为祖国与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于公共政策和人际关系难以正确的处理,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适应的能力不强,自然对实验的操作能力也就不够。
(二)学科的专业性建设不合理
针对目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不仅需要高度的分化,还需要高度的融合。首先,对于原本的学科,在许多方面的分工都很细化,并且新兴的学科也在不断的涌现。其次,对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尤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综合趋势明显在不断加强。以往传统的教育,都是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对学生综合方面的知识教育进行不断的加强,但却无视对学生专业方面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所忽视。
二、完善21世纪高校实验室制度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既是一种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又是一种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若是想要以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方面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的培养和发展,进而转向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时,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感情、性格及意志等不属于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帮助他们有效而融洽的促进并协调的发展。另外,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思想,从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事与做人的教育观念。发展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向,也就是把人类较为优秀的文化成就,转变为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原则。在目前的社会中,工业发展的加快,不仅帮助科学教育发展得更快更好,并且还令它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体现。由于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人文知识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被人们所知道和了解,若是想将“做人”与“行事”相互结合,那么“做人”就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二)完善高校教育运行机制
一是学校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现在许多的高等院校,都根据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才市场高要求与高发展,按照校园或地区的部分相关实际推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对于社会自主办学,开始向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方向发展,不仅对高校提出,要切实确定合理的发展范围,优化教育内部相关结构,并且还要形成固定而有效的奖励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是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实验室的设施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不断息息相关,学校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优化实验室专业结构,还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的相关内容,调整发展教学规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活,提供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和科技研究成果。
(三)实验室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往传统而单一的讲授方法,应该得到及时的改革和创新,以往的实验室教学是将讲授、自学合辅导积极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训练也较为重视;但是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来培养,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激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十分重视。在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以一种贯穿少而精的原则,重视知识的简约化以及结构化,不仅可以提高和创新实验操作的水平,还可以有效改进考试的方法与教学的相关评价,进而提高教师对实验室教学的创造性,增强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
(四)发展学科与专业的建设结合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口加剧、资源缺乏等,这些都需要结合自然与社会的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眼下的形式,高校应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创办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和基础学科专业。应发展专业,相互培养,优化整体的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加强通识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人才;实验室课程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利于创新和发展,从而提高人才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
1.实验内容的改革
(1)增加实验量。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科学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在许多实验中都有运用,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