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外语教学理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语教学理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语教学理论论文

第1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德国与法国,在欧洲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对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德、法两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在讲述一堂内容时都从这个问题的历史开始讲起,说明物理学科发展中科学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学习内容的历史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科学的态度、毅力和勤于思考的重要性。让物理学科的教学加上了一层历史的外衣,具有了人文气息。此外,德、法两国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引领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了解每一个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使学生在接受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懂得不能总向自然索取,更重要的是保护。德国和法国的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多样性也是特点之一,有时候在这两个国家的物理教学中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去探究、合作从而感受学习探索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之后,教师会用相当多的课时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成小组进行再次学习。德法两国学生过早地被分别对待教育,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但是像德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中学物理教学的人本性、人文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和教师的创造性是我们国家中学物理教育欠缺的,虽然我们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有很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但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还是要有的,来达到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的目的。英国是许多物理学家的故乡,在历史的长河中,物理学科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这样的成绩与他的中学物理教学是分不开的。英国中学物理教育继承费尔德时代形成的重视科学实践活动的传统,有效、合理、科学的实践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物理教育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践上。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学生。通常英国的实践也分为发现型、证明型、技能型、观察型和探究型。其中发现型的实践和我国的比较相似,就是教师设计好实践的程序和过程菜单,学生听取指导后进行实验。最后使学生得到统一结论。这种实验的效果和我们的中学教育一样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个现象和概念的产生过程。观察型的实践虽然我国部分中学也有,但是没有英国进行得完善和全面,观察型是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物品或者自然事物。通过之前的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做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索。在教学手段上,传统与现代传媒都被应用,具体的选择是根据教育效益的角度而定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应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用电脑软件;同时黑板与一般的仪器依旧使用,一般是在电脑上演示出结果之后,再让学生用手头的器材进行实验。这样的电脑演示与亲身实验结合的课程在英国的物理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学中约占70%的比重。英国的中学物理教育也十分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实验的同时,教师会不断地精心安排和设计,给出条件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这些发现的条件都很具体,并且难度不大。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善参考,为我们中学的物理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综上所述,各国的中学物理教育都各有所长,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现状,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2对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建议

首先,教师方面,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师虽然基础扎实,但一般都没有像国外的物理那样有过亲身感受某一现象或规律的产生,所以在教学方法训练上就稍显逊色。中国教师讲课方面讲授得很好但是在联系实际方面就不如国外的教师,这里面有一定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应试教育造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不够完善与科学,依旧遵循老路一味地强调理论。其次,物理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物理教学分为高级与低级阶段,而不是单纯依靠年龄划分。初级阶段在提升学生对物理兴趣的同时着重在技术上的应用。高级物理学习上提高物理课程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范围,引进学术前沿的物理课题。重点培养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努力向物理学家方向培养。最后,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扩大课堂的自主性。这要求改变当前我国中学物理课堂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某一个实验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让每一个学生尝试总结该实验的结论,无论对错都应该使学生主动表达出来。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特别是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拒绝填鸭式的教育。另外,通过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接触自然,将物理课延伸到室外。揭秘自然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亲身、亲手去感受自然的物理变化或者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也都是我们国家中学应该吸取的地方。

3结语

第2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离合词都以“离”作为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中,可先以“合”的形式完成词汇教学内容,包括其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认清“合”的用法的基础上学习“离”的用法。1.词性方面离合词无论“合”还是“离”的用法都跟其词类属性有某种关联,《新大纲》有11个离合形容词,它们是:有名、着急、害羞、伤心、讨厌、倒霉、过分、过瘾、合身、随意、淘气。形容词常充当定语、状语、补语成分,一般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有些可带“着、了、过”,不能带宾。《新大纲》的2个离合副词是迎面、当面。副词只能充当状语,如“迎面走过来、当面说清楚”,继而其“离”的用法也比较统一。2.结构类型方面《新大纲》里11个中补式离合词有很多共同特点:(都是动词(“合”的时候除了“起来”都可带宾语(都不可用“着”扩展,除了“提醒”,一般不用“了、过”扩展。最重要的是,类似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它们都可用“得”或“不”扩展为可能补语的结构,用来表示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其中只有“提醒”不具备此种扩展式。

(二)注重语用

离合词无论“合”式还是“离”式,都有其语用环境,能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1.“合”式的语用价值首先,离合词合用时算作一个词,其表达的意义是一个整体,放在句中实际上是表达事件的整体性,并无特别强调之处。其次,从语体来讲,“合”比较书面,“离”比较口语,所以在严肃庄重场合不宜使用或过多使用“离”式,比如“A领导和C领导握了个手,谈了会儿话”就显得太随意,换成“A领导和C领导亲切握手并进行谈话”就合适多了。2.“离”式的语用价值本文对离合词的扩展式不再赘述,仅以魏淑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2010)中对扩展式的分类为依据,按照其文中的观点,离合词的扩展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为插入成分,二为重叠动词性语素,三为倒装①,“离”式将整个词分为两部分使用,必然会产生对某个部分的强调作用,同时离析以后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口语性和生活气息。首先为插入成分:一为插入动态助词着、了、过,二为插入定语,包括数量词/短语、代词、形容词或名词,三为插入补语,包括数量补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其次为重叠动词性语素,多数动宾式离合词的动语素可以重叠,形成AAB式,一般表示短时或者尝试性的,或者在征询意见、发出请求时,可以进入这种格式,动词性语素重叠后,可以体现出轻松、随意的味道,或者能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跑跑步、上上网”。但有一些非自主性的动宾式离合词是不能进入这种重叠格式的,例如不能说“起起床、住住院”等②。离合词重叠式除了AAB式,还有“A一AB,A没AB,A不AB,A了AB”,其中“A没AB和A不AB”主要用来提问,需要听话人对动作做出相对明确的表示,答语通常只用“A或没/不A”。这充分显示了离合词的可分离性,而A一AB和A了AB则有和AAB差不多的语用功能,表示短暂、随意等,如:散了散步,聊一聊天。最后为倒装,在一些动宾式离合词的内部,两个语素可以进行前后语序的调换,以此形成倒装结构,同时也就构成了强调句式,我们认为倒装以后实际是在强调宾语成分,如“结婚———婚已经结了”“打折———折打过了”,倒装后实则等同于将宾语提前进行强调。

(三)注重交际频度

《新大纲》中收入了18个非词汇单位,它们是:下雨、唱歌、刮风、爬山、刷牙、抽烟、购物、流泪、付款、划船、戒烟、挣钱、盖章、候选、经纬、聋哑、正负、棕色。它们大都属于动宾结构,也就有一些类似动宾式离合词的用法,这可以看做是《新大纲》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些语言单位都具有较高的交际频度,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部分的教学应该以“交际”为目的,掌握一种语言单位的使用情境及基本用法。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各种教材和工具书才更要注意尽量保持版本的一贯性,同时兼顾选词的交际频度,那么无论是“教”还是“学”才有据可依。

(四)结论

第3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1.中外接轨转型障碍。在医学范畴内中外一直存在理念、程序、人文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加上我国的医护英语教育在学制、护理理念、临床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不是简单地引入原版教材、合作办学等就能够解决的。尽管当前护理人才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但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就业要面对语言关、专业关、实践操作关、审核关等诸多门槛,走出国门就业的道路十分坎坷。

2.师资力量薄弱。首先,“双师型”、“双语型”护理及英语教师人才短缺。从事护理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但英语教学及口语能力有限,课堂无法实现英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教师并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少有出国培训、进修的机会,也缺乏针对英语教师进行的跨学科培训、交流,教学上的观摩和评估也很少,难以站在医护专业的角度由表及里的教学,运用英语情境教学更是力不从心。其次,西部地区难以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及聘请美国注册护士外教授课。

3.教材选用不合理及教学改革滞后。由于中职涉外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护理英语相关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几乎没有一本能够涵盖国际临床护理技能和护理理念,大多数教材内容陈旧,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并且护理院校所采用的护理英语教材仍是医学教材,其中词汇量大、拼写复杂。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最终是与将来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场景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英语对话。

4.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1)近年来,中职校扩招,入学门槛降低,成绩均在同龄人中处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偏低,阅读、写作能力偏差,听说能力几乎缺失。(2)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最初始状态,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许多农村孩子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且仍习惯于教师课堂讲解语法、记笔记等被动性学习方式。(3)由于一直处于低分段造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逐渐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5.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语言教学中基本以小班教学为主,因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职学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授课,进行互动教学的涉及面不广,难以在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欠佳。

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构想

1.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涉外护理专业最主要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一方面,应了解生源的英语学习程度和考试成绩以及其对英语的兴趣和要求,把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要求告知报读此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入校实行口语面试,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强化教师护理知识培训,探究涉外护理人文精神(1)要提高教师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水平,应培养一支具有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培养我校涉外护理老师的“知学”“好学”“乐学”层层递进的学习态度。英语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之间经常协商,精诚合作进行跨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要求承担涉外护理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每周听4-6节的护理课程,参加该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长效的教师继续培训机制,选派教师参加知名培训机构举办出国培训班,参加新知识更新培训班及医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2)语言是人文精神渗透,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另一种文化熏陶,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就西论西”,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读物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如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临终护理等内容。涉外护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每篇对话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教师应抓住所学课文的脉络和重点,尝试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话剧等,使护生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此外,从事护理教学的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医院护理实践,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充分挖掘涉外护理本身的人文内涵,渗透国内外护理行业发展的新内容特别是人文关怀,亲生体验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之情,开阔护生视野,使接受双重文化熏陶的学生成为既了解人文知识,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3.设计情景,优化学习环境。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语言”和“文字”,常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但如果创设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能为学生形成一个形象逼真的场景和语言环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操作课外活动,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打消其畏难情绪。依托学校团委,每周开展护理专业英语角活动,组织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和会话,锻炼学生说英语的胆量、能力和英语听力,让学生体会真实涉外交际场景;邀请护理专业教师主持专题与学生交流,体现课外师生自由沟通。并且定期举办护理英语技能比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历练演讲和朗诵技巧,锻炼表现能力。每周周末在礼堂为学生播放原版英文电影。

4.结合中职教育专业特点,精心优化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也是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体系必然涉及到教材的更新,所以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或者选编护理英语教材极其重要。鉴于此,应由护理专业老师提供素材,英语教师参照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护理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然后选择一部分班级试用。试用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的调整,随时增加或更新材料,同时积极采纳护理老师、医院方面的专家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定期进行调查。在实践过程中,第一阶段,涉外护理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之上,要使学生无障碍通过初中与中职的过渡阶段可安排一些与初中衔接较好的综合英语课程,如:听力、日常对话、基本语法等;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教学模式。第二阶段,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阶段,可适当引入一些较简单的医护英语词汇。慢慢地延伸到讲授专业知识,再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中文解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使学生能以更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护理英语学习中去。第四阶段,为了增强医护英语的实用性,还应注重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练习书写护理报告、护理记录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医务人员的日常会话,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第4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我国英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在校期间进行外语学习。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都有机会在课堂中进行英语学习。然而,虽然历时多年的接触英语学习,但在中国外语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通过研究外语课堂的情况可以对我国英语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观察和分析外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指导。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英语学习者人数众多,相应的英语水平也呈现出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三本院校和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股生力军,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引起教育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在这些院校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是怎样的,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这些话题日益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并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研究内容。因此对三本和独立学院的课堂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三本院校中的英语专业教学与我国二本以及一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尽相同。首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别,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一所三本院校的综合英语课堂上互动模式的初步分析,从而对三本院校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有个初步的认识。

    2社会文化理论与课堂互动的关系

    在二语习得理论看来,Krashen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可理解性输入会导致语言习得的发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何为可理解性的知识输入,无法给予准确的界定。但是不可否认学习一定要有外界知识的输入,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Swain看来,语言输出(学生的语言输出)才是导致语言习得发生的条件。在习得者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检验是否已掌握其语言知识。但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语言输出从何而来?答案不言而喻,即是有输入作为基础。但在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论是侧重Krashen还是侧重Swain的理论,都会相应地忽视另外一方面。实践证明,能否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一直以来是学者和研究人员所致力的方向。众所周知,人是外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分子,而非孤立存在的个体。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社会性。人类又有文明的历史,因此人的语言具备了历史性的特点。因此社会文化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显着性特征。单独地去研究人体的人而脱离语言学习的环境是不正确的。在Vygotsky看来,语言学习的内化是由社会变化而引起的,个人的主观知识需要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也就是说语言的掌握与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由社会层面转化或内化到人的心理层面的。三本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而言基础较为薄弱,单词量较小,语法知识较为欠缺。几乎无法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教师独白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语言学习者与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是二语学习主要的社会互动形式。这就指明了语言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互动的质量。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语言学习方式(GuiMin,2006)。学生的语言输出应该得到教师较好的引导与指导。不论是关于语言的输入还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的课堂活动,都不能夸大其作用。课堂活动的组织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间以及生生间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2.1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英语进入主题课文的教学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背景视频,然后根据内容进行相应的提问。观看视频后,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该形式是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作为同伴(peer),彼此间的语言水平比较接近,同伴间的话题讨论可最大程度地给予对方脚手架的作用,从而促使更深入的讨论。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的协作学习即生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发展。小组讨论后,由小组内部推荐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话题讨论。在全班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其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充当了脚手架的作用。在社会文化理论看来,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课堂里学生并不是把新知识生搬硬套地移到大脑中,而是与头脑中已存的旧知识即自己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景,并且为学生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促使学生建构新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就如同学生习得知识建构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有较好的认识,这使得教师能够通过“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语言学习的指导和帮助。

    2.2教师课堂讲授(也称之为独白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当教师讲授新单词或语法点时,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社会文化理论在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应用李倩(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167)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4-0118-02外语识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此时学生基本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引发学生对过去已学知识的联想。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例如,对可接受性词汇的考查,当提到生气一词时大部分学生可能想到的是furious,而教师此时可以运用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即通过提问关于该词的近义词有哪些。例如,同类的表达还有blowup,flyoffthehandle,loseone’scool。因此,进行课堂互动为进行对话交际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使语言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无生命的符号堆砌的过程了。

    2.3课前的presentation与课后的summary相结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输出形式在课堂中主要是口语输出和笔头输出。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出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口语产出形式可分为较短的词语表达和连贯的口语表达。笔头输出可以通过翻译、写作等形式进行。进入高等阶段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连贯的语言表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在参与学生个人的课堂和课后的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要给予点评,这不仅体现了师生的课堂互动,同时也让师生间在课下也建立起了一种互动关系。

第5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外科感染;教学实效

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Courseware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andTeachingActivity

Abstract:ObjectiveToprobeintotherelationshipbetweencourseware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andtheresultofteachingactivity.Methods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andsignificanceofthenursingcourseware.ResultsThecoursewar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achingactivityonnursingofSurgicalinfectiouspatients.ConclusionMultimediacoursewareisanidealmodernCAI.

Keywords:Multimediacourseware;Surgicalinfection;Teachingeffect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引入外科感染患者护理的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多媒体的图文、声音、动画、视频与教学活动有机融为一体,使得原本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的医学、护理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不仅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部分,也是教学中增强学生护理评估、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通过该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教学实效。

1课件制作的目的

1.1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总论内容之一,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相关课件供教学参考,市场出售的录像带难以满足授课实际需要,因此设计出既适合教学需要、又符合个人讲课风格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情境。

1.2为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时间紧(外科感染的概述及6种软组织感染仅为2学时~3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在没有预习情境的情况下,学生对各种软组织感染病灶局部的症状体征几乎无感性认识,教师授课难解其详,教学效果不佳)[3]。

2课件制作

课件素材来源: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外科护理学》为蓝本,紧扣教学大纲;课件视频部分: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录像“急性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部分内容;有些图片取于医学网。制作条件:主要依托〈课件网课件大师〉软件;运行硬件要求不高,使用方便,可在Windows95、Windows98、Xp操作平台上操作;分辨率:800×600。

3课件的特点

3.1图文并茂该章节定义较多,每个定义采用同屏文字描述加图像显示的表现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

3.2突出重点如疖的教学重点在面部危险三角区,课件利用动画效果,既展示了面部危险三角区,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利用破伤风典型四大特征的图例作为菜单,通过点击,使学生一目了然,加强学生对外科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能力的培养。

3.3增加视频通过对6种软组织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的录像编辑,合理创设临床见习的情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4便于讲明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课件中穿插了外科感染与内科感染、疖与痈、丹毒与蜂窝组织炎等多种文字图表与临床图例的对比,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讲解。

3.5促进知识掌握借助视频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6种软组织感染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与教学相关的图例,可任意点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配有复习题:便于学生的复习、思考。

4课件辅助教学的探讨

4.1优化教学内容既理论讲授加同步模拟见习;又弥补临床见习病种不全的不足,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教育性、科学性。

4.2适应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可完全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边播放、边讲解的形式,既减少板书,又可自由安排和控制时间;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操作灵活、简便;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成块,便于教师自由选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在不同的界面上有机组合,有丰富的交互功能;促进教师多渠道传递信息,增加了师生的情趣互动。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艺术性、技术性。

4.3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课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使教学信息经多渠道传递、短时间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根据配备足够的习题复习,通过对重点、难点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并经过自我评价,直至完全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和复习巩固的效率。体现了本课件具有的综合教育性。

4.4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创设护理理论、护理技能学习的研学情境,用先进教学手段支持教学工作,突破重点难点,使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易如反掌,利于学生对外科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外科感染患者护理的学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教学中,通过该课件的使用,创设学习情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双边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课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辅助教学的工具[4]。该课件在2005年南京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中获“第一名”。

参考文献:

[1]张新明.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7779.

[2]刘树伟,姜启海,丛滋敏,等.建立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17.

第6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

与生机勃勃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和百家争鸣的大学外语教改相比,有关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学术论文规范上,对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问题仍缺乏深入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戴炜栋、王雪梅,2005)鉴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执教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感悟,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主修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将来多数会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由于硕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中学历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推行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基础外语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为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全面的探索:从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到课程内容的抉择,从教学方式的更新到教学评估体系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门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已经建立。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课程与教学的运行当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确立课程教学目标。(Tyler,1949)在考虑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把“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研究生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和外语教学方法。此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考虑了硕士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二是考虑了他们将来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训练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教学理论素养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Richards & Rogers,1986)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日新月异,加之这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刚性内容和弹性内容。刚性内容是指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包括中外外语教学流派的评析、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等等。弹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变化的。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克服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课程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的弊端,采取“学生主题发言和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堂讨论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要研究生轮流在课堂上作主题发言,精要介绍一种外语教学流派或外语教学方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完善。这样做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师讲授的主要是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就构成了课堂讨论的内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

在教学评估方面,改变了以往单凭学期论文评定成绩的方法,而将研究生的权威著作阅读效果、课堂主题发言、课堂讨论、学期论文四项内容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样做有利于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定必读权威著作,严格检查阅读效果

实践证明,对于任何一门硕士学位课程来说,要选择一本内容全面、对问题阐发深刻的教材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常常给研究生指定几本有关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权威著作,如J.Richards和T.Rogers所著的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1986),H.G.Widdowson所著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1996)以及Peter Skehan所著的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1998)等权威著作。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这些著作进行纲要式地介绍,然后要求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以便于系统地把握外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深刻领会外语教学法不断发展演变的轨迹和缘由。为了检查研究生阅读权威著作的效果,我们经常和研究生的导师积极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严格检查,如提交读书报告或组织讨论交流。

三、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主要载体之一(另一主要途径是学术会议),它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撰写学位论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除了要学习指定的权威著作之外,还必须经常阅读外语学术期刊。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对此非常迷茫。一是不知道应该阅读哪些期刊,二是阅读过的文献七零八碎,缺乏归纳整理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参考文献库所收录的论文必须来源于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然后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参考文献库进行逐级分类并逐年更新。一级分类包括: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及其批判与继承、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外语教学、词汇教学研究、语法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研究、口语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等十大类。一级分类类别不宜过多、过细。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进行了二级分类。例如,在一级分类参考文献库“词汇教学研究”下设了七个二级文献库:词汇量调查研究、教学大纲词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水平研究、写作词汇研究、口语词汇研究、心理词典研究和词汇搭配研究。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对二级参考文献库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构建个性化的参考文献库。为了及时更新参考文献库,我们对每届研究生进行了分组,每组负责及时更新一个一级参考文献库,教师定期查看更新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实践证明,参考文献库的建立,不仅使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使他们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了清晰而全面的把握,为他们未来的硕士论文选题提供了有用的文献资料。通过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教师也把握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概况及研究前沿,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四、选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

如前文所述,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加之这门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就会陷入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因此,有必要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抉择,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些外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然后让研究生在阅读指定专著和课程参考文献库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这些专题展开讨论。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各种外语教学流派的历史分析及批判继承上;难点在于各种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何催生了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和流变;热点问题是动态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为了使研究生能更好地进行专题讨论,我们常常会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话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培养研究生共同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文秋芳等,2006;戴炜栋、王雪梅,2005)此外,我们会对每个研究生在讨论中的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发现,专题讨论既可以以点带面,又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理论思辩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营造科学研究的气氛和求实求真的科研精神。

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二字上,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是研究生了。(林文勋,2005)而研究生的“研究”又集中体现在论文写作上。要写好学术论文,其关键是做好论文选题,因为“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过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多数研究生在论文(包括学期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比较茫然,要么选题太泛,要么重复别人的研究,要么把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误认为是学术创新,即把学术空白等同于学术前沿。(林文勋,2005)通过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后,发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比较敏锐,选题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他们所提交的学期论文选题和硕士论文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师生课堂互动所探讨的重点、热点问题或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外语自主学习、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法的本土化等等。

五、理论与实践互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我国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课程学习+发表文章+学术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结果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学非所用,不少学生甚至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阮平章,2004)外语研究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比较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张德禄,2005)而研究生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会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阮平章,2004)基于这些理念,我们着力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同时,尽可能地给研究生安排适量的教学任务或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教学机会,或是让他们充当本校任课教师的助手,目的是让他们亲历外语教学第一线,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第7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 反思性 外语教学 应用

在外语教学发展史上,受相关学科影响而产生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发展成一个独立学派是屡见不鲜的现象。20世纪后期,在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反思性教学理论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应用语言学界又一新理论——反思性外语教学诞生了。尽管反思性教学对大部分外语教师来说至今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由于它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而且是一种由教师亲自参与构建理论的实践活动,对外语教学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因而受到外语教师的青睐。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中的“反思”(Reflective)一词出自英语动词“reflect”。对大多数人来说,“反思”并非一个陌生的字眼。但是,要求教育他人的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则是近年来的事。这是因为,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两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阻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其一是教师历来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大凡教学出现问题,除了少数问题教师受到批评外,都是从学生方面查找原因,教师至多做一些轻描淡写的自我批评而已;其二是教师长期被视为机械地贯彻教育政策与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无多少自,似乎也无自我反省的必要,即使需要反省,也只是检查自己在贯彻教育政策或领会学校领导意图方面有没有产生偏差。因此,虽然不少教师在学期结束时可能会写一份教学小结,但其并非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结果,而仅为对工作的回顾,有时甚至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应付,对教师的触动往往不大。这种现象在传统教学中相当普遍,在外语教学中更为突出。

反思性教学理论对传统的教学观无疑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一方面,它使教师从教与学两个层面上检验教学成效,使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课堂的主人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参与教学,通过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使原有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水平得到升华,也与教学理论工作者结合起来。可以说,无论对于教师或学生,甚至对于教学理论研究和管理工作来说,反思性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反思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三种态度

1.思想开放性(Openmindedness)。为进行反思性思维,必须具备强烈的博取众家之长的愿望,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包括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考虑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认识到自己最喜欢或已确立的信念或知识有可能是错误的,需要加以修正,甚至予以摒弃。采取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会不断询问自己,做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正在做的教学活动是否是达到了既定目标的最佳途径,以及他们还需要如何吸取他人所长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责任感(Responsibility)。责任感意味着认真考虑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对教师来说,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在反思教学中,都必须考虑教学对个人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对学校与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些后果是可以预料的,而有些后果是始料不及的,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应对各种后果有所准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或一时冲动,做出一些可能产生消极后果的决策。

3.执著性(Wholeheartedness)。执著是反思性思维与教学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学反思这项艰巨与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个执著的老师总是不断思考与更新自己的信念、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它们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二、反思性教学的五步骤

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创始人杜威(J.Deway)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反思性思维的阶段做了具体的论述。他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五个阶段(亦称思维五步),后发展成反思性教学的五步骤(亦称教学五步)。

1.建议(Suggestion)。这一阶段是反思性思维的开始,其特征是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的萌发出各种原始的想法,包括可能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等。

2.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上阶段诸多想法通过思考与内化逐渐聚焦,清晰地形成一个问题(problem),因此,本阶段亦称为“问题”阶段。

3.假设(Hypothesis)。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并取得了初步事实及资料后,便产生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命题。

4.推理(Resoning)。在前几阶段的基础上,对各种假设进行推理与分析,从中选择一个最可行的假设及支持它的理论,确定一个假设。

5.以行动检测假设(Testing the Hypothesis by Action)。经过推理确定的假设仍然是理论上的论证,其存在是有条件的,必须通过实验等实际行动的检测,才能证实所做假设能否成立。

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的五阶段论,以及后来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教学五步骤都对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至今世界上很多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学术研究与高层次的论文撰写基本上都遵循这五个步骤。

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认识到,仅追求方法的变更已不能从根本上改革外语教学,也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应用语言学者与广大外语教师都希望探讨比方法论更深层次的改革,因此跨学科研究与多维度思考语言与外语教学的本质与过程已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反思性外语教学的发展,反思性外语教学的实践必然会日益增加。

参考文献:

[1]左焕琪编著.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 “耦合”观照之一:多媒体外语教学 多媒体外语教学在《综合英语一》中的应用 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反思 认知负荷与多媒体外语教学 多媒体外语教学利弊刍议 多媒体外语教学手段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国内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影响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个体因素评述 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势、问题与对策 二语习得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 高校多媒体外语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渗透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 多媒体与外语教学 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基本模式之一 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与过渡语僵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9.

[6]Arran Stibbe.Ecolinguisticsanderasure: restoring the natural world toconsciousnessIn Christopher Hart & Piotr Cap(eds.).Contemporary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4:583-602.

[7]杜晖.基于耦合关系的学术信息资源深度聚合研究[D].武汉大学,2013:68.

[8]Hasan,R.Theconceptionofcontextintext[A].InFries,P.&Gregory,M.(eds.).DiscourseinSociety:SystemicFunctionalPerspective[C].Norwood,NewJersey:1995,183-296.

[9]常晨光,瑜敏.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3):1-5.

[10]巩湘红,常晨光.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思想述评[J].烟台大学学报,2011(4):116-120.

[11]丛迎旭.概念语法隐喻研究的限制与扩展[J].外国语,2011(5):46-53.

[12]王馥芳.语法隐喻可能“消解”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1):22-29.

[13]胡昌平.论文献耦合[J].情报学刊,1986(5):23-28.

[14]罗式胜.耦合类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1985(1):42-47.

[15]马瑞敏,倪超群.作者耦合分析:一种新学科知识结构发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98):4-11.

[16]李培凤.我国大学跨界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研究:基于SCI合作论文的互信息计量[J].复旦教育论坛,2015(2):68-72.

[17]赵蓉英.基于耦合关系的馆藏数字资源语义化深度聚合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52-55.

[18]廉志刚.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通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耦合效应”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7-8.

第9篇:外语教学理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互动,视听说课程,职业能力,评估

 

语言教学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受到广大学生的特别重视。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将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近阶段研究的重点。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已经成了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就高职教育的特性而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就是培养其职业能力既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着重探讨职业性与视听说互动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精神,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研究现状

1.互动教学理论研究

近几十年来,围绕教学法,专家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语言教学流派,其可分为:行为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交际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学英语就是要获得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育学论文,着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即知识、技巧、能力。李筱菊教授在《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指出正是为了探索一种能使学生把交际本领的三方面都学到手的英语教学法,才产生了交际教学法。[2]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这种建构在个体认知上的学习程序决定了我们探索一种互动、互补的教学模式。[2]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戴炜栋在其所著的《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中指出,传统的中国外语教学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操练和强化以及传统认知主义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为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却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对语言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与尝试,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对复杂的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其直接后果是外语教学出现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和费时低效现象,学习者的学习停留在重复和记忆等低阶思维阶段,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体现当代认知心理学特点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和联结丰义学习理论,代表心理学新思潮的人本主义学爿论,以及继认知主义之后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3]

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源于交际英语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交际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与探索。

2.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调研与教学设计研究

1)实践调研

赵瑞雪在《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一文中,以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实验数据为依据,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之间的差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互动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策略,如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鼓励小组合作。[4]

2)互动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

陈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认为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较清楚的认识,为能够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增加学习的信息量,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大地提高听说水平。同时她也认识到对多媒体的利用既要充分又要合理,不能盲目使用。[5]

二.研究重点

借鉴专家与前辈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教学把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强化研究的针对性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进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英语专业性课程,是以多媒体为依托,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将“视”、“听”、“说”进行统一的有机结合进行的授课模式,既有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共性,又有高职教育的特性。这门课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论文,涉及到英语的语法、文学、文化、科技、商贸、礼仪等各个方面,需要课前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随着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英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肯定了互动教学的作用。而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将新兴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与互动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在操作上还是一次较新的尝试,也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依托先进的教学资源,以特定的职业环境为背景,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视听说教学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充分提升,重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感到英语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这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实训课程的考核偏离“实用性、系统性”,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在一个相对小的时空中,如何造就出最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探索互动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优势与特点,应用于实践教学,进而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改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语言教学模式,形成交互环境和知识的建构,是困惑很多高职高专教师的难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突出其高职性,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中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发挥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课堂上,采用课堂整体教学结合分组学习的形式。教师就相关话题根据视听材料进行视听说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为下一步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在分组学习任务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分别以当地真实商务为背景,设置交流任务。第一步,小组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育学论文,分工合作,分配任务和角色。收集和整理背景资料,通过讲授和查询熟悉各个学习情境的基本口语表达,话题摘要不断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监督检查,从中找出需改进的地方。第五步,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并对每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和实际工作接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网络等广泛教学资源,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难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教师则辅导答疑为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

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实践,将商务的全真案例引入到学生练习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估实践

本文的研究目标最终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还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研究成果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以验证这一研究的可行性,并可将研究推而广之,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满足和丰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效果研究方面,我们将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估结合起来,旨在强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等综合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

在实践中,将一个学期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其中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在过程性评估中占一定比重。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学生将会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评估表格对自己的表现和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评估。在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组员之间,不同组之间进行评估,结合教师的评价,最终得出项目得分教育学论文,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与传统的注重笔试成绩的评估方式相比较,这种评估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也更为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当然,这种评估模式还处于实验阶段,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要进行调整,还有待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论证。

五.结束语

教学法与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进行着变化,互动教学理论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活用理论前,还应活学,对专家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学习与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互动氛围的形成,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有效、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既要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又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构建符合高职特性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玉红.对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戴炜栋.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 外国语,2004(4).

[4]赵瑞雪.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5]陈卓.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