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经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素:人才、任务、组织架构、进度、沟通渠道、持续改进。
针对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可以分别指定了目标负责人,并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模式以达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引入高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全局的信息及知识资源横向整合。同时,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全员必须参与的组织行为,而且通过将所有业务流程纳入知识管理系统来强制要求全员的基本参与。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完善的工作,并不断更新战略规划。管理高层领导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于推动文化变革,以便引领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的努力。
(5)在实践中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常见的知识管理实践包括如下方式:为企业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全体用户可以访问相关知识内容。针对高需求用户,提供高级别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存储区域、工作流程和文件模板等功能。通过解决方案中心,为相关人员提供问题解决技巧及规程,传播知识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建立实践社区,为跨部门与地域的员工建立点对点的知识交流,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访谈并分析知识管理专家,将关键知识元素整理为知识库,方便初级员工的培训与自我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洪深,丁娟娟.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38-02
对知识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从信息管理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管理领域,此时,知识管理已有了不同于信息管理的内含和外延,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管理。知识作为认知过程存在于信息的使用者身上,只有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创新,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进一步体现。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创新能力相互结合,进而增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就必然体现为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任何组织要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但决不能将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管理。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知识管理也是网路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是技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依赖于知识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
知识管理是管理,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管理理论一样,发现了企业中的稀缺和关键的资源,并将它们管理起来,以求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利用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就是企业拥有的知识。既然是管理,自然就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知识这种资源的规划与组织、导向与激励、评估与控制,以及不断的创新、演进,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哲学,是说知识管理同以往的管理理论的不同还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同的,以往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看什么是企业,同知识管理的观点是不同的,如科学管理就把企业看成是一部自动化的机器,各种生产资料从一侧进入这部机器,另一侧则源源不断的涌出产品和服务,机械性和自动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知识管理看企业,是把它当作关于自身规律和顾客价值的知识的聚合体,如果不拥有这些知识,企业就不存在,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就被理解为企业寻找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在方法论上,就表现为围绕企业知识,进行组织的运作,各个层级的人员都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发展业务、管理企业。
知识管理是文化,讲的是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作是对,怎么作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
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运营的核心是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个人知识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技术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能够为企业知识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实现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
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应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管理知识的能力处于企业战略的中心,拥有高超的驾驭知识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中知识管理大致尊循以下原则:
(1)知识积累、交流、共享,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共享才能使知识创造价值,知识交流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
(2)知识在使用中管理。知识管理不仅体现在对已形成知识进行管理,更多地是体现在知识产生过程以及知识创新中的管理。
(3)自下而上的知识管理。企业的知识主要自下而上流动的,企业中直接与客户接触层面的知识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企业知识管理的成败。
(4)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和知识快速地流动起来,力求促进企业组织的活力。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实施知识管理可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成功的知识管理实践往往在于恰当地运用知识管理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相辅相成,信息技术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只有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实践都很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地生存下去。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管理;知识外溢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科学决策为导向的更具理性的经济时代,它强调经济决策必须实现知识化,这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征。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更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正如彼德·德鲁克所强调:“因为知识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器官是管理,仅仅管理就能使今日的所有知识成为有效。”所以,知识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理论就应运而生了,我们的研究是希望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扩展到产业集群的环境中来,从集群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为产业集群如何依靠知识获得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准市场或准科层组织形式(quchi,1980)。而我国的一些学者则将其定义为,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
从上述的一般性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集群是一个与特定产业或者行业相联系的聚集体,这一聚集不仅仅是投入和产出的简单结合,在这一集群中,还包括物流和研发等重要的辅部门和机构;第二,产业集群是一个区域性的聚集体,它是由若干企业、机构和部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聚,例如我国浙江诸暨和大唐的袜业、嵊州的领带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业以及美国的硅谷、印度提若普尔的针织业等;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既区别于独立性很强的单个企业,又区别于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
产业集群的出现导致了企业边界的强性拓展,使得企业的扩展不需要通过原来的水平或垂直购并方式进行,而是以网络化的方式来实现。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作为集群内的知识管理就具有一些与非集群内知识管理不同的特有性质。
二、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的特性
首先,在产业集群中,各个企业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这一关系为企业的知识管理营造了一个超越企业本身的大知识环境。也就是说,这里所谈的知识管理是放在集群这个环境中来进行的。我们知道由于生产的集中,必然带来知识技术的外溢(spillover),从而使得集群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不同企业的知识技术都可能通过集群这个平台进行交互式使用。集群内的企业在集群这个平台上,一方面将自身的部分知识技术外溢,这种外溢有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其结果是为集群中的知识技术流动提供基本的素材;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知识技术的流动获得其他企业的外溢知识,从中受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知识共享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能够节省各个企业进行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成本,其次也加快了各个企业的知识技术的创新步伐。
其次,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往往都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相毗邻,或者说这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本身就包括在这一集群中,例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高科技园区等。这样的一种地域组合方式,为集群中企业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为依托这些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是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得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讯,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相关知识的领先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技术攻关能力和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生产与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组织,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更为先进和完备的知识素材库。
再次,产业集群本身的聚集就是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才得以实现的,这种特性也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因为在这样的一个集群中,各个企业的知识也必然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即这一环境下的外溢知识是可以被其他企业接受的,而且也是他们所需要的,从而避免了企业在知识积累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同时使得知识整合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个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集群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现存的、零散的、片段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或者用途,来进行归集、分类和分析,以便将其提升到可以和谐运作的层面上来。在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由于存在上述的特性,所以也有着不同于一般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的独特步骤。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这一条件下的知识管理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得以实现(步骤示意图见图1)。
第一步是知识的集聚。对于集群内企业来说,存在着各自专门知识相互补充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各个企业间的知识聚合成为一个开放性知识网络。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个网络中获取知识,并将其引进加以消化,从而获得创新性知识。而传统的单个企业,由于它与外界企业间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所以不可能形成这种知识网络,更难以从其他企业的知识中获益。
网络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资源库,也为企业知识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机会,从而形成了知识的规模投资效应,克服了知识技术的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企业的知识创新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集群的协同效用,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外溢,包括一些核心的技术和知识。因为上游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产品创新,必然要求下游企业的配套跟进,而这种跟进是以知识技术外溢为前提条件的,即便是平行的企业基于合作的契约也会让知识和技术发生外溢,以满足集群的整体需要,这也是集群内企业进行双赢决策的结果。也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外溢,才使得知识在集群内的集聚成为可能,这种集聚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原有的知识网络得以丰富,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相互的知识外溢带来的好处。整个知识的集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集群中的知识的互联互通问题。
第二步是知识的重构。在知识集聚基础上形成的组织间的这种知识互动关系,反过来又会导致知识的重构。这里的重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解后的重新组合,而是融入了人们的创新的知识再造过程。
在产业集群中,相对成熟的知识在网络中流动和扩散,并在有效的协同环境下,被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吸收和改进。这一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将企业原有的旧知识与从网络中获得的新知识加以结合和重新构建,并摒弃其中的非有效成分,实现知识的二次创新。二是在全面掌握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充分认识和识别集群中的隐性知识,力促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因为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下的隐性知识往往是精华所在,所以有必要对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之下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并经过细致的筛选和加工形成企业的显性知识。
通过这一知识重构的过程,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达到保持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的时效性和一定程度的超前性的目的。而这些知识又会迅速转化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步是知识的涌现。在一个比较完善的集群中,能够通过知识的网络互动增加彼此的碰撞,形成原有组织所不具备的新的知识,这一过程类似于复杂系统研究中的涌现问题,故我们称之为知识的涌现。
当集群中的知识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被集群内的企业消化和吸收后,整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并没有结束。由于创新性知识多出现在知识与知识交界的地方,因此当知识在集群中充分流动和交换时,必然增加了不同知识相互碰撞的机会,从而为实现知识的涌现创造了条件。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流动也会日趋剧烈,这样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发生知识的爆发性涌现,形成一些全新的、以往集群所不具备的知识。而且当企业间外溢知识不断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企业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那种偶然性的知识涌现则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就基本实现了对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工作,当然这里谈的三个方面只是其主体部分,在具体的知识管理中会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仍然离不开上述的三个方面。
四、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知识技术在集群内可以充分流动,而这种流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知识技术的发展。所以,在集群内进行的知识管理,必然是要推动这种流动的加速,并在流动中实现有效的知识整合,将知识技术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魏守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1).
3.彼得F.德鲁克等,杨开峰译.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文献研究 OEM企业知识管理
1导言
20世纪9O年代开始,受到知识经济有关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企业知识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当前的研究重点正由第一代知识管理向第二代知识管理转变,与第一代知识管理只强调知识集成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和知识集成,同时强调两者的平衡。从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进展看,英国石油公司、施乐公司、IBM公司和中国惠普公司、TCL公司等的知识管理实践是其中的代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更多地是把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来对待。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战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战略管理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基于资源观的、基于市场观的以及基于流程导向的3个流派;知识管理战略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在操作层面,可以在总结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类型、选择依据及评价要素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o
通过以上基本梳理,我们可以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实务研究,作者将在本文中对重要及新近的有关书籍、博士论文等重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可靠基础,同时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2 12本重要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之知识管理》一书,是国际上知识管理乃至企业知识管理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读物之一。该书包括了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主题依次为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个人的学习能力、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学习型历史文献、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和专业智能的管理,作者对之的系统化概括见图1
概言之,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存活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与整体的学习能力、知识管理工具、组织结构设计以及激励系统是四个重要的元素。简言之,学习能力、管理工具、组织设计、激励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它们的互动,影响并不断改造着企业自身的结构,从而为其适应外部环境、赢得竞争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由此作者提出知识管理的四要素模型(图2)。
继续来看4本国外学者的研究著作。《智慧型组织:绩效、能力、知识一体化管理对领导层如何创建并发展一个适应未来的理想型组织做出了深入剖析。全书分为组织化学习、绩效管理、能力管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型组织五个部分强调真正了解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指出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是围绕计划与发展展开的各项讨论;强调清晰认识组织能力管理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创造获取、积累、分享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和结构,以便通过评估组织现状来提高组织成员能力,达到造就智慧型组织的目标。而《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蓝图》没有纠缠于学术理论重点关注了知识在提高组织绩效上的作用。本书对知识管理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理论和战略到技术、工具和变革的环境,提供了建立和管理知识管理试点项目的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本书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指导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改进组织能力、实现战略目标。《个人平衡记分卡》提出的个人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作者所提出的全面绩效计分卡的一部分,包含了对自我认知、自我发现和自我控制的探讨。个人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企业人员管理及改善企业战略、文化和效率的系统方法,能够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自我意识、个人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本质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学习+思考+行动+挑战+幸福感+个人抱负与个人道德行为及公共抱负匹配=个人和组织持续发展”。《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认为高信任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本书将信任的概念引入现实的工作,其指引主要集中在四个原则上,即有能力、公开、可靠和公平,对应的实践包括八项,即选择合适的人果断地领导、告诉他们数字分值、行为正直、使他们负责、给予反馈、了解他们关心什么和不断学习。本书包含了很多案例研究和操作性指引,对企业组织的相关实践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再来看7本国内学者的研究著作。
(1)实务派。《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一书的写作要旨在于:揭示知识管理的生命力所在;通过知识转化的规律来研究知识的运作机制;从管理科学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从管理实践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从知识管理到应用价值的实现角度,研究知识运营的相关理论;提供研究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作者认为该书的框架有新意(图3),
内容虽较为庞杂,但在散乱处仍有思想的火花。《知识管理:正确概念与企业实务》作者陈柏村是台湾AmazonKnowledge On-demand Inc.的执行长,全书以知识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迷惑为出发点,从知识管理发展脉络、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剖析、知识策略规划以及知识管理导人流程与实务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内容涉及知识成长与学习发展动态模型、知识管理四大原理及若干智慧资本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流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企业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全面总结了重要的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管理的观点分为基本概念、策略、流程、科技、组织管理和实施六个方面,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入作者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丰富案例,说明了知识管理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2)学院派。《:企业知识管理》的绪论很精彩,有“提纲挈领”之功用。虽然该书建立的研究框架 ‘的水平有失水准(图4),
但也构成一家之言。《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研究: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纳入系统方法论,再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本身的方法论,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方法论。全书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及其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新进展、行动研究范式等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有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进行整合,其中“多视角知识演化具有独创性。进一步该书提出了知识管理问题情景下的企业系统隐喻,并以一个实际企业为对象进行了检验。全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于行动研究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逻辑步骤与框架并对之进行检验。《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主要研究了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机理和绩效评价的方法论,具体内容包括¨从知识生产及消费的角度,分析知识商品化的条件及过程,进而得到知识转化为资本的一般路径;探讨了知识资本的生成、积累、扩张机理基本模式;分析了企业知识流动及显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建立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链,以之为基础分析企业知识资本绩效,并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角度分析其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给出了运营对策。教材《企业知识管理n的框架体系的逻辑性较好,但在具体章节内容的衔接及安排上不够紧密,其中“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预警~节很有新意,可对企业知识管理形成指导。
3 5篇博士论文
在作者研究过程中,通过查找中国期刊网,发现了5篇和“企业知识管理”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考虑到博士论文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故在此按照一定的主题顺序,对这5篇文献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1)知识管理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个哲学或认识论上的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苟子等对“什么是知识”进行过论述。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从熊彼特、奈特、哈耶克等开始,历经德鲁克、马尔萨克、马克卢普、鲁宾、库帕、罗宾逊、泰勒、谢曼特、罗默等人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现代经济学关于企业本质的探讨和研究,逐步发展出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它把企业视为各种有形、无形资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所独有的宝贵资源。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将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特有的资源。企业的资源观与经济学中对于知识作用研究的融合催生了知识经济理论的到来。
(2)知识管理及其主要学派
知识管理是通过获取、创造、选择、分享、应用和更新等活动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并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送到合适的人手中,以提升组织绩效和价值创造。EarlMichael基于他在案例研究、与20位知识首席执行官访谈、公司知识管理研讨会和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等四方面的资料,对知识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将知识管理工作划分为系统、图解式、工程、商务、组织、空间、战略七个学派,其中前三个又划为“技术方法的,第四个为“经济学的”,后面三个称为“行为学的”。
(3)个人知识、组织知识及其相互转换和作用
关于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相互作用的研究,最著名的是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这一工作基于Polanyl对知识的划分,即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基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及其相互作用和促进的深入认识,尤其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在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中的相互联系,提出了SECI过程模型。将SECI动态过程与对应的创新活动的场所相联系,Nonaka又提出了创新活动相互作用的共享空间“吧”。
(4)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以企业知识理论、知识资本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为核心。企业知识理论是一科新的管理思想,它是基于分析知识的基本特性如隐含性、实体性和共享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知识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进行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知识资本理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指导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条件下企业经营战略、企业能力及经营优势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思想。知识资本理论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共享、交流、应用、创新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可以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四部分。组织行为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冶学等等多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思想的结晶,它研究企业等组织中人的行为、态度、角色、取向以及组织动力、组织文化、组织设计和组织创新等等,为企业组织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了方向。
(5)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与流程
概要地说,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包括人力资本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造和合作网络管理,而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则包括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知识的积累与存储、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以及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6)企业知识流管理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了l篇重要的期刊论文《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针对企业知识流管理,文章提出了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在此进行转述。在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中,小车的最上部,企业和企业外部实体:之间形成一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中间,员工个人知识和企业的公共知识库之间形成了第二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底部,是三个“轮子”,分别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正是这三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才保证了企业知识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了整个企业知识流的良性流动。
4结语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档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32
[中图分类号]G275;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知识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知识管理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地识别、归类和管理,包括对企业和市场信息地收集、加工及应用,并且企业知识管理鼓励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以期让知识带动企业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企业立足市场,投身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加强了对企业知识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避免知识流失的现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②企业知识实现的主要途径是知识共享,企业实行知识共享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资源的丰富和拓展,更好地面对大数据时代市场潮流的冲击;③企业运用知识的目的一定是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可以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形式,来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造血能力。
2 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2.1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来说,企业要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更好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显示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红专业化。企业进行档案改革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的一项冲击,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能让企业更好地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水平。关于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突破以往知识管理思想的束缚,要摒弃以往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用新的观点和新的理念来看待企业这一改革活动,更加关注企业发展文件的系统性,重视文件的连续性;其次,要建立一个更加信息化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运营效率和运行水平。因此,要加快企业档案一体化工作进程,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把文档的管理活动和要求同时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整合,运用现代科技水平进行信息化的全程管理,提高企业知识的信息化程度和可利用率。
2.2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档案管理的职能
知识管理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模式产生影响,甚至还能改变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营方式。如果对知识管理改变企业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在知识管理的要求下,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能相比以往已发生了巨大地改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不断发展来适应这种改变。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第一,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道路要契合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为知识管理服务,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是实体保存,这样的保存方式不利于人工查看,当然也影响了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而在知识管理的要求当中,企业档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快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是适应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之一;第二,档案管理人员要完成角色转变,从以往的实体保管转向现代化管理,即从一个仅仅保证档案完好的保管员转变为拥有专业知识的档案分析员,新的档案分析员要能够保管企业档案里传递出来的信息,必要时候甚至可以提供知识和决策。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着过硬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个人意志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出知识管理应有的作用。为此档案管理员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熟悉企业档案内容和使用方法,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单纯的体力输出者转变为企业发展的智力输出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决策支持。
2.3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发展新的档案管理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和知识的更新水平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也相应缩短。为了适应更加快节奏的技术和资源需求革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来适应现代化的知识管理需求。通过对目前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制约我国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在于投资力度不大、信息化硬件设施不到位等。企业应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自我分析中找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缺点和不足,采取措施扫清发展障碍,来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现状,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企业应加大研发部门的投入,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或者与研发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企业档案管理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道路,比如,自身财力雄厚的企业,应更多地倾向于自主开发档案管理技术;其次,企业应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逐渐走向科学化和智能化,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深,做得远远不够,很难适应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的要求,此时应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化和平台化,积极加大档案资源地开发和利用,争取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知识和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档案作为一个企业生产发展最直观地反映和记录,只有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才能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给出了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煤炭企业知识管理所包含的个体知识组织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外部知识内部化和零散知识系统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系统阐巷了煤炭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信息技术平台和所需的机制环境。
0引言
传统观念中,煤炭企业属资源依赖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很少有人将煤炭企业与知识型企业联系起来。事实上,随着煤炭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煤炭行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对员工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煤炭企业在基建、生产、设备、安全、采购、运销、财务、计划等领域都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在与科研机构、高校、同行、客户、供应商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也会汲取大量的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存在产生管理的需要,也是煤炭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因此,知识管理对于煤炭企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对大多数煤炭企业还是新鲜事物,在理解知识管理之前,首先要理解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一整套能够用来引导人类思想、行为及沟通的洞察能力、经验以及流程。结构化的经验、符号化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等都在知识的涵盖范围中。例如,井下一线技术人员对掘进回采比例的经验把握、维修人员对于大型综采设备故障的判断等都属于知识的行列。拥有大量知识的个人称为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知识的企业称为知识型企业,知识大规模参与社会活动的经济形态称为知识经济。随着知识资本成为日渐重要的资本要素,衡量企业经营成功的尺度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大小,企业要赢得成功,就必须蓄积知识资本,全面实施知识管理。
煤炭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协助煤炭企业和员工,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员工、煤炭企业、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通俗的说,知识管理就是将分散在不同员工的大脑、抽屉、计算机和办公室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与创新,从而有效建立煤炭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能力提升,而在于提升煤炭企业的整体效率。在煤炭企业管理实践中,90%以上的工作是重复性的。知识管理主要作用在于针对90%以上的重复性事件,提升整体的效率。
2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
煤炭企业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 1个体知识组织化
知识可存在于个人,也可存在于组织。个体知识组织化是员工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整个团队和组织,形成共同知识的过程。这是知识管理的起步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组织成员个体的知识变为组织的知识。个体知识组织化需要煤炭企业内部配套建立能够充分沟通交流的机制,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也就是煤炭企业需要具备形成知识共识的能力。例如,在煤炭企业有组织地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员工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例如如何通过声音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或者需要维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这些都是经验,也都是知识。这些经验经过验证后在煤炭企业内部进行推广,甚至建立标准,从而形成团体知识。个体知识组织化不仅有助于组织知识的积累,而且能够帮助管理者解决工作经验随着优秀员工的离职而流失的问题,做到“人走经验留”。而那些实战经验对同样岗位的其他员工最具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2. 2隐性知识显性化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绍或可以被文本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脑海中尔经验、知识与感觉;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广泛传播,隐性知识的传播受到个人行为的局限和交流理解能力的影响;性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总结工作才能被转化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咸为正式的组织知识,并被广泛有效使用的过程。隐性知解显性化的关键是将属于抽象知识的经验心得具体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煤炭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部份,创新活动傲力强的企业组织,显性化的成效越显著,企业的竞争力起强。隐性知识有效的转化为显性知识,在煤炭企业内部到广泛的传播,员工在接受到显性知识后,能够在工作牛加以使用,通过使用的过程把显性知识转变为个人的隐性知识。
2. 3外部知识内部化
组织知识除了来源于煤炭企业内部,还有相当比例是来自于向外部学习的结果。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并成为组织知识存量的一部份,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将外部知识引进组织内部使用是需要经过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如何将学习心得加以共同化与外部化。可以定期请专家来讲解、培训最新的业务技术、管理技术和经营思想,并且将外部专家所传授的知识加以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定期更新,成为煤炭企业内部可共享的知识。例如,我国煤炭行业曾掀起过学习“石屹节”的一次又一次,希望把石屹节的经验和精神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来,这就属于外部知识内部化的过程。
2. 4零散知识系统化
每个员工个体的经验相对而言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当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集体再进行分析和总结,零散的知识逐渐形成有系统的组织知识体系,进而增加组织知识的附加价值。零散知识系统化可以产生“1十1 >2”的效果,实现组织知识的增值。
3煤炭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3. 1知识管理实施的核心步骤
根据煤炭企业的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步骤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分类、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获取是指建立一个从煤炭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外部获取知识来源的机制。知识分类和知识存储是将杂乱无章的刚刚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提炼、编码,是无序知识变为有序知识并存人知识仓库的过程。知识分享是员工或者团队在煤炭企业内外直接或者借助一定科技工具进行知识讨论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员工的分享意愿,受员工个人因素和环境氛围因素影响较多。知识更新是知识在使用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增值。知识应用是员工通过知识学习企业效率得以提高的过程。
3. 2知识管理实施的信息平台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知识有效管理已成为一个趋势。一个理想的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同时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对交互的过程或者成果进行保存,实现知识的积累;通过对已有知识良好管理,实现知识的重用、创新,实现组织知识的积累沉淀,实现知识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传递。
【关键词】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
档案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主要是指对建立的档案进行保管;狭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养护工作。而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除了妥善放置档案和对档案进行维护外,还有就是对于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档案内容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对于档案内部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源于商业管理,是谁具体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重说纷纭,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主流解释是,将组织的智力和记录型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对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升企业的效益。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异点
从档案管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遵循严谨的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在管理中,管理人员没有自主地参与,完全遵从现有制度进行管理,一切符合档案管理的程序。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智慧,将从档案中得到信息进行重组,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来创造出更大财富或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方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加强调管理人员的参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部分非常多。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进行档案或知识管理,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实现档案或知识其本身的价值。但从二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管理对象。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文字、图标记录的信息型知识,可以读取或运用并找到最终利用价值;知识管理的对象是记录型知识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利用找到最终的利用价值。
(2)管理目的。我国《档案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详实信息便于查阅。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满足社会或个人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群体的智慧找出信息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自身价值来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
(3)管理流程。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基本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资料接收,②整理,③鉴定,④保管,⑤统计,⑥利用。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知识产生,②收集,③存储,④加工,⑤整理,⑥评价,⑦利用。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流程都是线性而有序的。因此,二者的管理流程十分相似。
(4)管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福音。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快速地查找能力,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详细、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的管理技术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17-19
[2]许桂清.知识管理与档案科技创新[J].档案学研究,2007,3:25-27
一、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一)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概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是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知识管理责任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公司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科学地考察和评估,分析组织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以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目的,促进知识管理的绩效提高而进行的一种审计和知识管理相结合的活动。
(二)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知识主体(人)、知识客体(即知识本身)与知识环境三个方面。一是人。人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指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还包括了客户、供应商等组织价值链上的知识主体。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一方面要熟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目标,以确定知识需求,另一方面要审计人的知识流程、彼此的关系等内容。二是知识。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是一些技巧,不易被他人学习。审计知识时,不仅要审计显性知识,也要审计隐性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捕获隐性知识很必要。三是知识环境。知识环境对知识活动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知识环境有两个方面;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也可以理解为IT设施。组织环境包括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组织设计指组织的流程和结构,组织文化间接地反映了知识共享的文化和组织的价值观。
二、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流程
(一)计划阶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为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内部审计师必须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以保证调查取证工作有的放矢,该阶段要定义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目标、识别各种限制条件、制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计划、并确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指标体系。定义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目标,是为了规范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所以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识别限制条件和制定计划,是为了在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并将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限制条件包括财务预算上的限制、组织内部基础设施的限制、时间限制等;确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指标体系,是为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提供比较的基准,前提是要对理想的状态有清楚的认识。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财务预算、组织内部基础设施等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态度,确定知识管理的受重视程度;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即公司计划、协调和控制的整体框架,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及组织单位内部责任权限的划分,确定知识需求;了解被审计单位企业文化、人事政策和实务,确定知识共享程度和组织的价值观;了解人们获取、传播和共享知识的流程,定义知识管理审计目标,规范审计目的和审计对象;确定知识管理审计的指标体系;初步评价知识资产;制定初步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编制知识管理审计计划。
(二)实施阶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实施阶段是根据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其工作主要包括:通过问卷调查、个人面谈或群体集中面谈和运用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等方式收集数据,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确定组织实际的和潜在的知识财富;采用一般性分析法、策略重要性分析法或数据流图分析法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和机会进行解析和评估。
(三)完成阶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完成阶段。在该阶段,需整理和评价知识审计完成后得到的数据,形成审的意见和建议,编写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文档与信息系统中的知识内容的质量和相关性;评价旨在提高知识文档处理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运用情况;评价知识交换的机会和频率、激励机制等;绘制知识地图,揭示组织的知识状况、知识流、知识网络等,据以分析组织的知识差距;根据知识管理审计指标体系,形成审计靓,撰写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对组织知识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方法
(一)知识管理统计评测法它是将知识的识别、存储、使用和创新进行数量化,用知识货币数量来表达的一种方法。例如:知识按累计分布(以应用模块和部门为单位,统计累计的有效文档数,图表展示),知识按周期分布(以应用模块和部门为单位,统计按月、按季度、按年的有效知识文档数,以图表展示),知识按增长分布(提供对比图表,控周期以模块和部门为单位进行对比)。
(二)指标度量卡法审计的实质是比较实际状况与既定标准,据以测评效率、效果。若要评定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建立知识管理指标度量卡,通过数字量化手段度量组织的知识管理。
(三)HyA-K-Audit方法HyA-K-Audit方法是由Ann Hylton博士提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知识审计,它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估知识传播、使用和共享的水平。HyA-K-Audit方法的实施分为:知识调查(K-Survey)、知识清点(K-Inventory)和知识地图(K-Map)三个步骤。
(四)其他方法根据现代审计理论,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计算、观察、查询及函证、监盘和分析陛复核六种。这些传统的审计方法在知识管理审计中依然适用。例如,通过询问、观察可以得知企业的技术环境、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等情况;通过检查、计算、分析性复核可以验证知识资本的核算是否准确。如JaY Liebowitz等的知识管理审计方法,Jay Liebowitz博士是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研究知识管理系统方法论的专家,Jay Liebowim等人提出分三步进行的知识管理审计方法。再如,David Skyrme的审计方法,DavidSkgrme是一名咨询师,其审计方法受信息审计的影响,他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原理进行知识审计,Skyrme的知识管理审计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的管理决策领域进行分析,区别出知识资产的重要性次序。另外,还有AmritTiwana提出的知识管理审计方法,他给出了一套知识评估工具,从基础设施、流程、技术、组织文化、声誉等多个角度进行知识审计。
四、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的报告
(一)标题与收件人全面的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该为“关于+(被审计单位)+(时间)+的+知识管理审计报告”。专题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在(时间)后面加上专题名称。对企业知识管理内部审计而言,审计项目往往是管理部门授权审计,此时审计报告的收件人为授权人。
(二)引言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依次说明审计立项的依据;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范围;审计事项的要求和执行时间;其中审计对象的范围至少应当指明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时间和部门。
(三)范围段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应当说明已经实施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审计责任等。审计工作应当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且审计工作足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内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责任应当指出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属于诊断幽的管理建议。
(四)意见段意见段应该是知识管理内部审计报告的核心部分,因而也就占据了审计报告的最大篇幅。一份知识管理内部计报告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意见段。这一段应该具体说明以下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对被审计事项的基本评价;主要成绩和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文章围绕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管理者要重视两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发挥优势,使业管理活动与时展步伐相适应。研究内容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知识经济的特征:第一,科学和技术研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响彻时代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此努力。知识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占劳动力80%以上,主要以知识阶层为主体。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潮流,信息化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组织的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核心地位不容改变。第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当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也是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主要途径。服务业始终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也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第四,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价值资源。人们想立足社会的根本就是是否拥有一定的技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拥有技能的同时,社会又对人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高素质人才。拥有知识的人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他们承担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历史重任,拥有较高的素质是极为必要的。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其次,要求按信息流重建企业,即按知识生产规律重建企业,区别于以往工业时代按物流重建企业。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上面提到,现代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概念是由德鲁克在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提出。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人脑中未编码的隐性信息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知识管理。第一,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是无边无际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创新才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前进甚至是超前发展。第二,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很明显,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好知识的作用使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认知过程的信息使用者——人。人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管理好人意味着知识管理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对人的管理往往又是组织中最棘手的问题。第四,知识管理的职能知识发现、知识需求和知识源匹配、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隐性,其本质是直觉、想象力、创新或者技巧,无法清楚说明,不容易被文件化、记录、传播和说明,它存在于人类的心智并在实践和不断实验中学习和积累。因此,发现知识,运用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职能。第五,知识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对创新的贡献、重视科学知识整合和合理流动、重视对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组织的各个环节。第六,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结果。以上是对知识经济条件下指数管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综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导企业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挥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人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如海尔、蒙牛、IBM、华为都有一套健全的企业文化传播和推广机制,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按照企业文化的理念规范自己。这是因为文化所带来的执行力有时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卓越企业是要靠文化来管理的,企业文化是用文化来提高和升华企业的社会形象,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良好的形象之后,对其产品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从而表现出企业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具有扩展性。因此对那些花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以不同程度的人为、社会、心理和历史渗透方式在组织内部传播,并与知识共享、创新、团队建设等动态地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同时又受到社会、技术、文化环境的影响。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力量的作用,保证知识管理所要求的适应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家的组织文化规划、知识共享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相结合、创新与团队的有效性建设,确保企业成功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成功的知识管理又促进企业文化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包含一套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中包含三个层面的知识环境,由于知识环境是伴随着人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建立起来的,故而知识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又制约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结论就是,假设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让企业成员按照企业需要的思维进行工作。
(二)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外,还势必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决定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些企业文化只认可那些经过编撰的,可以用正规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来传递的显性知识;而另一些企业文化则认可和推崇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于正规化的,只能通过交往才能获取的隐性知识。在只认可显性知识的企业,人们不愿意把自己特有的知识与人分享,怕因此失去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当一个企业鼓励员工贡献知识,并按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贡献大小对其出让股权和进行职权的重新分配,那么企业一定能加速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第二,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问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第三,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便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第四,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知识的创新。企业文化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将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相反则会阻碍知识创新。
四、重视知识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前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以及两者关系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当今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前提下进行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无处不在。从企业的人力结构上要尊重有知识的人才,发挥他们的工作优势。由于某些知识是隐性的,只能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和发觉。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讲过,有的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告诉给别人以保持自己在组织中的优势地位。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第一位,使员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强化他们将自己和组织是为一个发展整体的意识。这样员工会尽可能的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所学积极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知识管理锦上添花。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朝夕可止,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知道,文化不是几句口号、几份报告就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从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着手,上至领导阶层,下至各部门员工,他们对于企业的认识是有区别的,在区别中又会有某些相同的元素,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根据大量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在提出初步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然后再下发全面征询意见进行修改,如此反反复复,层层推进才是正确的企业文化构建步骤。最后,在企业文化的推广普及中更要注重知识管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