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致使税务管理部门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真空和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白白流失。从理论上分析,从互联网上流失电子商务的税收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据测算,美国的函购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之后,政府每年大约损失各种税收约30亿美元。由于电子商务可以规避税收义务,大大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因此,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网规避税收,牟取暴利,在逃避大量税收的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电子商务给现行税收带来的主要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1、常设机构的判断问题
(1)纳税人身份及企业性质的判定问题
纳税人身份判定的问题,就是税务机关应能正确判定其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及交易活动,这种判定是以实际的物理存在为基础,因此,在传统交易活动中,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上并不存在问题。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互联网上的商店不是一个实体的市场,而是一个虚拟的市场,网上的任何一种产品都是触摸不到的。在这样的市场中,看不到传统概念中的商场、店面、销售人员,就连涉及商品的手续,包括合同、单证,甚至资金等,都以虚拟方式出现;而且,互联网的使用者具有隐匿性、流动性,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双方,可以隐匿姓名、居住地等,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经营地点,从一个高税率国家移至低税率国家。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在对纳税人身份判定上的难度。
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注册地位于各地的高新技术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其营业执照上限定的营业范围并没有明确提及电子商务业务。有些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从事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销售、出口,但实际上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业务。这类企业是属于所得税意义上的先进技术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还是属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还是服务企业,因判定性质不同将导致企业享受的税收待遇有所不同。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电讯企业按3%税率缴纳营业税,而从事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则需缴纳5%的营业税。那么,被定性为什么样的企业就成为关键问题。
(2)客户身份难以确定
按照现行税制,判断一种商业行为是否应课税及课税数量与客户身份密切相关。比如我国目前实行的出口退税和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些活动都必须查明客户的身份。如果将现有的税收原则不加修改地应用于电子商务税收,本来有纳税义务的企业很可能冒充自己向国外供货并以此骗取出口退税,或是通过隐瞒商品的真实消费从而逃避进口关税。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是从技术角度看,无论是追踪付款过程还是供货过程,都难以查清供货目的国或是买方身份,从而无法确认应征税的贸易究竟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使传统的税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困难。
2、税收征管体制问题
(1)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简单地说就是在确定了纳税主体后,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收到应收的税,证据是否足够、是否可查。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网上CA和网上支付体系正在建设中,在线的电子商务交易数额还是较少。商家之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商谈、合同和订单处理,还基本上没有进入电子支付阶段。所以,在间接的电子商务阶段,商务交易过程电子化,而送货或电子成份更高的间接电子商务扩大或普及时,考虑到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虚拟性,相关交易环节的具体情况有赖于交易的如实申报,所以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问题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过程中。
(2)电子商务过程的税务稽查问题
在具备税收管辖权,交易过程可追溯的前提下,电子商务稽查就成为保障电子商务税收的重要一环,即是否能定额征收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由于订购、支付,甚至数字化产品的交付都可通过网上进行,使得无纸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订单、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且电子凭证又可被轻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线索、痕迹,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了基础;并且,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刺激了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加大了税务机关通过银行的支付交易进行监管的难度;还有,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保护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如何对网上交易进行监管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是网上征税的又一大难题。
3、课税对象认定问题
(1)数字产品性质的认定
电子商务将原先以有形财产提供的商品转变为以数字形式提供,使得网上商品购销和服务的界限变得模糊。对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视为提供服务所得还是销售商品所得,目前税法
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纵观各种形式与产品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的电子商务不仅具有一般形态的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商流与信息流的虚拟性,更因其产品形态的特殊性,数字产品电子商务又具备物流的虚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其在纳税人身份的判定中、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上与税务稽查上有效实现的难度都大大增加。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不如实地履行各项纳税申报,那么对于税务机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去追查其交易商品、资金的各项细节。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欧洲有些国家曾提出按劳务征收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税的设想,但总体来看,至今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2)印花税的缴纳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实现了无纸化操作,且交易双方常常“隐蔽”进行。使得印花税的计税依据难以确定。网上订单是否具有纸基合同的性质和作用,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目前也不明确。
4、税收管辖权问题
(1)双重征税问题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公民,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订购货物,并且要求将货物发往泰国,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你将同时得到三个国家的税单。首先,按照居民税收管辖权征税办法,中国政府将有权向你征收所得税;按照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征税的话,泰国政府也有权向你征收流转税;而马来西亚政府有可能以交易操作发生地为依据,也可根据来源地,有权向你征税。对同一笔税源,由于税收管辖权的重叠,而导致重复征税。
(2)纳税人避税问题
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与高流动性为跨国公司操纵利润、规避税收提供了便利。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只要按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地将其在高税区的利润转到低税区或避税港。
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对策
1、在指导思想上应引起重视
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阶段,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在认识和对待我国电子商务和税收的关系上,应本着“积极面对、加强研究、互促互动”的指导思
想来加以处理。所谓“积极面对”就是面对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我们应采取一种积极面对的态度,树立超前意识,更新传统观念,以顺应和迎接新的时代。所谓“加强研究”就是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和现行国际税收安排所提出的挑战,我们首先必须通过加强研究来弄清情况,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明白其对我国现行税制、税收、涉外税收等的影响之所在,从而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并参照世界税制、税则变动最新情况提出我们的应对举措和方略。所谓“互促互动”,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税制、税则和税收政策,要立足于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的安排,又要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中去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的征税原则
(1)税收中性原则
它是指征税不应影响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之间的经济选择,不应该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构成阻力。以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论,在我国信息产业还处于稚嫩时期,网址资源已相当紧张,加上我国企业经营方式落后、机制僵化、信息不灵,因而急需上网经营。如果我国税收政策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会妨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且使税收也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公平税负原则
从长远来看,应保持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的税负一致。希望各国政府要彼此合作,而且还希望同纳税人合作,以求做到对电子商务的征税会公平台理。
(3)适当优惠原则
即对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暂时采取适当轻税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对于这一崭新、具有重大意义及强渗透性的产业,在其发展初期,国家从政策优惠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还是非常必要的。
3、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法律
我国应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政策和法规,重新修订和解释一些传统的税收概念,补充有关电子商务所适用的税收条款,对电子商务的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税制的备要素给予明确界定,以使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法可依。
(1)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
电子商务交易的产品(数字化产品)是种无形商品,现行税制对其纳税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减少税收对电子商务的负面影响,可适当扩大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数字产品征收增值税,使其与传统有形产品的税收待遇相同,从而保持税收中性的原则,这是法律应尽快予以明确的。在税法上将电子商务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可以明确纳税义务,划清征管权限。为了平衡地域间的税源分布,将消费者居住地确定为电子商务的征税地,即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无论商品和劳务是在线交易还是离线交易都由消费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征一道增值税,而消费地已缴纳税款可作为公司已纳税金予以抵扣。这样: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消费地已纳税额
这样不仅有助于消除重复课税的弊端,而且有助于加强服务贸易的流动性,并可防止出于财政利益考虑对网上贸易的干扰。
(2)使用电子商务交易专用发票
每次通过电子商务达成交易后,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将开具的专用发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银行,才能进行电子账号的款项结算。同时,纳税人在银行设立的电子账户必须在税务机关登记,并使用真实的居民身份证以便税收征管。
(3)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和统一税票
考虑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商品和提供劳务特殊性,及目前传统交易此类商品的税负情况,利润按独立公平的原则在消费者居住地进行分配,消费者居住地采用独立固定的税率征收,消费地当期应纳税额:销售额X固定税率,固定税率不宜过高,一般以1%一2%为宜。这样既可以平衡地区利益;另一方面抵扣时又不会出现退税。由于电子商务跨地域性,销售地税务机关与消费者居住地税务机关都有征税,而且消费地税务机关征的税可以用作抵扣,从征管角度出发要求使用统一的税票,并逐步使用无纸票据,以及采取电子化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这样也便于税务机关通过本身局域网展开交叉稽查,防止逃骗税发生。
4、深化征管改革,实现税收电子化
(1)制定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实现电子申报
纳税人在办理上网交易手续后,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首先由纳税人申请办理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填报《申请电子商务登记的报告书》,并提供网络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计一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的备份。其次,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填报的有关事项严格审核,逐一登记,并要注意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最好是建立一个钥匙管理系统。同时,税务系统也应做好电子商务用户专门税务登记,并与银行、网络技术服务部门密切交易,以便深入了解纳税人信息,使税收监管更加有力。该制度要求采用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纳税人设立唯一的纳税识别码。
电子申报是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报税工具,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Internet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给税务局,完成纳税申报。电子缴税是指税务局、银行、国库建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税款结算,划解的过程。该环节完成了纳税人、税务局、银行和国库间电子资金的交换,实现了税款收付的无纸化。
(2)开发电子征税软件
税务机关应与银行、网络技术部门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适用于网络贸易的具有自动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该软件可存储在税务网络服务器上,以备纳税人下载自行计税,并可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向发生网络贸易纳税义务的网址发出纳税通知。当技术成熟后,还可以在企业的智能服务器上设置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从而完成针对电子商务的无纸税收工作。
(3)建立电子稽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将自身网络与国际互联网及财政、银行、海关、国库、网上商业用户的全面联接,实现各项业务的网上操作,达到网上监控与稽查的目的,堵塞网上交易的税收漏洞。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稽查电子系统,基于税务系统的广域网,实施办公自动化与征管、税务稽查、大面专用发票防伪系统、出口退税专用票证系统、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报警系统、电子邮件等系统的系统集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涉税信息的快速传递,发票函件调查和相互协凋。
5、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调
要防止网上贸易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应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税务机关的密切合作,运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情报交流,深入了解纳税人的信息,使税务征管、稽查有更充分的依据。在国际情报交流中,尤其应注意有关企业在避税地开设网址及通过该网址进行交易的情报交流,防止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贸易进行避税。对于发展中国家,可采取居民管辖权与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并存的方案,并逐步向居民管辖权倾斜。随着电子贸易快速发展,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税收的要求,但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发展中国家一时很难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为了与本国税收的接轨,防止国际互联网贸易中的双重征税问题,发展中国家应逐步接受居民管辖权原则,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磋商、协调、争取更多的利益。
6、加快网络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基本上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持续了10年,第二个阶段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稳步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全国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主要存在的不足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计算机和会计两种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前提,但实际上在岗会计工作人员经过各个等级的计算机专业培训之后,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能够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又不能灵活掌握会计数据的预测及应用,一样做不好会计工作。因此,能够有效让两者有机结合,不断丰富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严谨性。
2.电算化会计管理工作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虽然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工作量,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及要求。一个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发挥电算化的优势。比如有些单位将计算机的维护和数据修改、输入等工作交给一个人做,给舞弊及增加错误提供了空间。有些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没有重视,从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直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约束,从而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比如保留大量传统方式下核算的会计资料,无法提高甩账率等现象。另外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工作者,在建立电算化管理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计算机与手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工作量。
3.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混杂、财务数据共享性差
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很多,而且很多软件通用性非常差,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企业的系统没办法与其它企业的系统完成对接,无法实现共享的目的。另外也是当前市场缺乏统一协调,没有从整个行业角度进行考虑,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各自为政的局面。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是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对信息传输和处理要求的。因此,在购买会计软件时,应以整个企业为基础,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4.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安全隐患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恶意攻击及破坏,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造成企业内部机密文件及数据流失等现象,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数据是绝对机密,当前很多会计软件研究企业在开发其它便捷功能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保密问题,有些软件就算有加密功能,也起不到会计数据的保密作用。
二、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也特别高,面临着当前网络技术及各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否则会阻碍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1.加强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急需人才,为了让会计电算化能得到更多的发展与应用,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更率知识,在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各项技能,培养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由传统的核算型转变智能型或管理型。因此在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时,应着重会计--计算机--管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2.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可靠性,发挥会计信息化作用。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指导下,确实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短期发展计划,认真组织会计的分工,提高企业管理要求等措施。
3.加强财务软件开发的共享性和通用性
有些发达国家利用政府手段对会计软件进行规定,以便发挥通用性与共享性。企业在购买会计软件时,尽量购买成熟的管理系统软件,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仔细衡量通用性与共享性,方便以后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及信息交流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如同一个行业的主管部门应该把会计软件纳入考核,在使用过程中对各个单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安排处理,真真正正实现系统信息管理现代化。
4.加强会计电算化保密性及安全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机密,建立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以及网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内部控制,比如实行用户权限,会计岗位责任;另外对电脑黑客及病毒加强防范措施,增加软件本身限制功能、会计信息实行多级备份等制度。(2)网络安全防范。网络的建立虽然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共享,但也带来了风险,如泄密及黑客攻击等。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信息加密、网络防毒、防火墙、授权认证等技术措施。(3)数据的保密与保护。进入系统时需要验证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另外可以考虑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如专机专用。
5.建立健全会计工作制度。
在电算化模式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规范,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及数据真实性。在录入会计数据时采用相应代码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失真问题。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会计工作制度,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进一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处理,确保信息科学性。另外,企业也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做好监督工作,运用网络系统对财务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与监督,提升资金利用率,让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和目标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课的进行。由于高校体育课程这一学科主要是以实际体育运动演习来进行学习,所以理论课程相对来讲存在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枯燥化。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但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多媒体教学自身的部分原因,使得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多媒体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的使用,切实解决问题。
1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由于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多媒体资源并没有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引起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
1.1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授课,即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高校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复习,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由此受传统讲授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接受并适应,从而出现了高校体育教师不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而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合理安排视频教学资源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会产生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不认真备课,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较差。
1.2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课件形式而忽略了课程本质
在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为了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往往把备课讲课的重点放在了课件的精美制作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会在备课课件上加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或与高校学生平时兴趣爱好及生活相关的元素,在关注这些外在形式的表现过程中,把课程知识的设计放到了备课的第二位,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1]。除此之外,当课堂上高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精美的课件和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元素上时,课件上的有效知识往往不会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降低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程水平。
1.3强制要求多媒体教学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校也更加注重课堂上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推进。部分高校为了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适应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强制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强制性规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压力,这种规定迫使这部分优秀教师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去接触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会让高校体育理论教师的备课时间增长、备课速度变慢、备课质量也有可能有所下降。这种规定要求不仅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还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师教学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教学工作懈怠等问题出现。
2解决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应该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进行起着积极作用,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2.1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首先要让高校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高校可以安排高校体育教师统一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概念和相关操作的学习,在学习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随时记录相关知识内容,并将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题解决。在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多媒体教学培训的一定时间之后,高校或者相关体育教育教学部门还应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在培训之后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反馈情况并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
2.2高校体育教师应把握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划分清楚教学的侧重点。在备课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件应该重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安排,以高校体育理论知识为课件的重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在安排好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讲授之后,再考虑将一些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插入到课件中去。在课外元素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课外元素和课内知识的主体地位,切不可放大了课外元素的比重而弱化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存在感[2]。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仅依靠课件多媒体资源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知识讲解中增加一些趣味因素来达到教学目的。
2.3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高校在组织安排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人性化地考虑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会存在有部分高校教师无法接受多媒体教学或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情况,面对这种问题高校应该首先跟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合理沟通,了解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困难之处,如果有相应的解决办法那就予以合理解决。如果在沟通之后仍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的话那就应该允许高校体育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但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也应该对这部分教师提出一定程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求。可以给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规定一个期中或期末教学考核标准,对于教学效果达到了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其授课经验分享给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效果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安排其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学习。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整个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担任着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角色。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式会直接影响着班级和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在学校也充当着重要角色,是学校发展政策与措施的落实者、学校各项活动的具体开展者、学生生活的具体指导者。可以说,无论是从学校发展层面还是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层面来看,班主任在学校发展与学生学习、生活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也十分重视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教育部在2009年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要积极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配合,发挥学校育人的整体效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成长与班主任的工作紧密相连。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也波及学校,特别是小学。小学生的发展环境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也有不良因素存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何充分地利用机遇,克服消极因素。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至为重要。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发展的方法与方向。因此对学生发展来说,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极为关键、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决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第二,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负责人。班级的发展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要件,是学校取得高质量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没有学校基层教育单位――班级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因此,抓好班级发展,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级的发展需要依赖班主任的管理与建设。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如何推动班级的有序发展,班主任是上述工作的负责人、承担者,上述工作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建立、完善科学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机制,班主任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班级管理与建设的科学化、规划化与系统化,实现班级的有序发展。
第三,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中间人。教育的目标不是靠某一方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与社会的合力,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教育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在上述环节中,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显得更为关键。在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的桥梁、中介是什么呢?班主任可以充任这样的角色。班主任可以用爱心和学生沟通,用诚心和任课教师沟通,用真心和学生家长沟通。班主任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搭建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可以很好地协调多方关系,整合教育的多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班主任是素质教育的主推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国家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导者,而班主任是素质教育的主推人。即班主任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坚力量。因为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施教者,既承担教育的任务,也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相对于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显得更具体、更直接、更全面、更细致。正是在广大班主任的无私付出、辛勤努力下,才使得学校素质教育开展得顺利且富有成效。
由上可知,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学校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和长效机制,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班主任管理体系。
二、解析现阶段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地位不可代替。但在现阶段,班主任队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第一,教育理念陈旧,理论水平偏低。教育理念是对教育规律的外在体现,也是对教育规律的总结与提炼,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教育理念是否随着时展而与时俱进,是判断其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否则很难做出富有成效、特色的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紧密,更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但目前依据笔者所作的相关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班主任,教育理念比较滞后,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另外有近三分之一的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与管理中没有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也没有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得班主任往往凭着感觉与经验进行班级管理,加之理论学习不足,导致班级管理毫无计划,往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仓促应付,这样的班级管理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工作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管理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实现班主任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才能把班级建设与管理搞好,把学生学习与教育做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握班级发展的方向。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没有正确的方向,班级建设与管理就容易走弯路。同时。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运用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甚至消除简单化、粗暴化的工作方式。当前仍有不少的班主任,往往把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挥到极致。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见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需求,掌握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即表现为没有耐心与爱心。
第三,岗位界定不明确,导致存在岗位困惑。班主任既要承担沉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要承担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任,对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自身,对班主任的岗位定位都还不够明确,究竟是一份工作还是一种职务,显得不够明确。在现有的制度下,班主任付出辛勤劳动,往往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等方面体现不多,缺乏激励性的鼓励,使得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出现无人愿做班主任的局面。即使强迫推上班主任的位置,也表现为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差。同时在现实中,对班主任的相关培训较少,提高业务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也进一步加剧对班主任岗位工作的茫然和困惑程度。
三、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主要策略
三尺讲台,一方教室,是一片小的教育天地。班主任就是这个小天地中的“擎天柱”,要撑起学生头顶上的一片蓝天,就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真诚的爱心、一定的智慧。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也是重要的。班主任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优秀班主任,更是这样。一方面表现为时间的沉淀,另一方面表现为成长的专业化保障机制。通过构建班主任成长的专业化机制,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机制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构建班主任成长的专业化机制呢?
第一,建立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机制。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主要体现在持续学习和提高的经历上。当然,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的自我学习、培训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把班主任送到高校和一些优秀学校,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教育和科研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两大”基石和依托。新课程改革既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又给教师搭设挖掘潜能、展示才华的平台。教育活动不仅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创造性的劳动;不仅需要渗透班主任的情感,也需要理性的思考:班级不仅是教育的园地,也是绝佳的研究场所。大量的教育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可以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实验论文,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经验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和专业化的高度。
论文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屏幕显示,并通过使用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能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生动的展示,能将抽象的观念和事物具体化,也能将课节知识系统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将教训内容多维化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者。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件的制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看,利用多媒体上课。确实起到了优化课堂、整合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信息的过量载入、课件的华而不实等等,下面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很多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成了一节课的主体。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学生按照课件被动的“看”,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这类多媒体课尽管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理念、方法仍然是陈旧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只不过是变成了更为先进的“电灌”。知识点往课件上一罗列,然后一张一张幻灯片往下放,成了惯用的模式,从教学过程中根本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穿着新鞋走老路”。
(二)照搬下载课件,缺少“同化”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上可供使用的英语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就出现了课堂教学对这些课件的依赖,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这种“拿来主义”,不仅忽略了对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分析,也缺少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同化”,整节课显得生硬、死板,有些甚至会出一些类似于讲授者都不理解课件制作者意图这样的“硬伤”。
(三)盲目追求信息量,忽视学生认知负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结合起来,利用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纯正发音的语言环境。也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导致部分教师扩大化了多媒体承载的信息,盲目的追求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学生不停地在听与记的过程中来回奔波,甚至顾此失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量过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增加的一些无义信息,比如点击鼠标的声音、只起点缀效果的动画图片等等这些信息与授课无关,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起到了反作用。
(四)方法手段单一,缺少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活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要操作多媒体设施,只能坐在操作台后面授课,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势来表达思想,降低了讲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很少使用粉笔来写板书。一节课堂中的教与学并不仅限于知识点,好的板书也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所以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的通病就是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课堂生硬呆板。
(五)过度使用多媒体,影响学生健康
由于多媒体能多维的呈现教学内容,所以很多教师非常乐于使用多媒体,这样就导致学生整天眼睛都是盯在多媒体的屏幕上的。教室里窗帘是拉上的.通风很不好,结果是学生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二、具体对策及分析
(一)更新理念。明确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重点转变到“教学生学”上。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最终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再具体一点就是要落在教学过程的主要承载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上。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这个理念。
(二)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下载的课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口语好的教师可以不用课件里的语音,板书好的教师可以减少课件里的呈现改为黑板手写。更主要的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别人课件里呈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就像每个工匠一定有适合自己的顺手工具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也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三)依据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课件
斯威勒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所谓认知负荷,是指加工特定数量的信息所需要的心理能量水平。随着所要加工信息数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会相应的提高。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内在特征(内在认知负荷)或材料的外在呈现方式(外在认知负荷)。前者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难以人为改变;而对于后者,则可通过重组信息进行改变,合理设计信息呈现的方式会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所以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消除过量的信息输人,删除幻灯片上那些用于解说的文字而仅保留要点。其实,powerpoint的本意就是呈现简明而有力的要点,而~word文档的ppt版。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疆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问题 发展对策
一、新疆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
自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1997年12月制定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来,新疆民营企业的发展条件有了政策上的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新疆民营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提升就业、降低贫困、增强社会保障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深入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民营企业除了要面对产品、资金、市场、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在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环境等方面要面临更多的挑战。新疆的不少民营企业在崛起之后往往步入瓶颈阶段,在企业管理、运营、沟通等各个方面呈现薄弱趋势,究其原因,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与企业文化的缺失不无关系。
二、新疆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创建方面的误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企业自身的独创性,为企业所有员工所认同,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礼仪风貌等。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活力的内在源泉,是和谐企业的主要支撑。企业文化在我国兴起较晚,新疆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在国家化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对企业文化的需求意识逐渐觉醒,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而言,在企业文化创建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
1.一些民营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局限于文体活动与喊口号
当前,不少民营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将企业定期举办的为题活动当做企业文化的塑造,认为举办几场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培训讲座等行为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殊不知这只能称之为文化活动,属于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全部。还有一些企业制定出了响亮的口号,在工作、开会甚至吃饭之前都要喊一遍,认为这代表了企业的文化,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已。
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独创性
一提到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都是一致的“团结”“努力”“进取”“拼搏”等理念,这些价值标准呈现出奇的雷同。这些广为人知的词语也可以体现企业精神,但是缺乏自身的特色,不利于企业的正确定位与长远发展。每一个企业因其地域、产品、目标群体的不同,都会有其独有的个性。如果每个企业大同小异,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推进新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销售,一流企业靠文化”。现代民营企业要想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实力。而目前新疆的民营企业大多重效益轻文化,认为只要业绩上升就已功成名就,成为企业发展缓慢、寿命短少的主要因素。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个新疆民营企业应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1.提高民营企业企业家素质
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统领者,是整个民营企业的带头人,企业家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成与败。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有的企业家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企业管理经营不善,业绩利润至上,管理混乱导致企业畸形发展。企业家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企业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把企业当做事业来经营,尊重每一位员工,切忌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其次通过参加一些高端培训、学习企业管理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与业务知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综合素质高的领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创建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
2.企业文化要融入企业特色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经营灵活、富有活力等特点,同时每一个民营企业又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有特点才能稳据市场,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既要体现出民营企业的特点更要融入自身的特点。以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为例,创建于1989年的民营企业如今已成为集清洁能源、汽车服务、房地产三大产业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广汇的成功与其独具特色的“三营”企业文化分不开,即“军营好作风、国营好传统、民营好机制”。广汇企业最初由7名复转军人创办,“三营”企业文化既继承了军营的优良作风,又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市场理念与兼容并蓄,由此成为企业的特色文化。
3.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付出,同时企业员工的形象与风貌往往代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注,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些民营企业将员工视作赚钱的工具,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克扣工资、福利待遇差等经常出现,导致人心涣散、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现象,久而久之企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民营企业应增加对员工的感情投入,从人格上尊重员工,从福利待遇上激励员工,从科学管理模式中规范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认可企业文化,责任感与忠诚度才会大大提高,从而为企业积极付出。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提高,有数量众多的单位已经用财务管理软件代替手工核算,转变了会计职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电算化正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合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就相关问题做些探讨和研究。
1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①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相对西方而言,中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从整体角度看待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
②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第一,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我国会计软件众多但功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包括报表、总账、往来核算、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等一些模块,主要职能是核算。但是目前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控制,事后要进行核算和分析。目前的软件大都缺乏关键性的管理功能,而提供的一些功能则用不上,成为摆设。第二,会计软件难以融入企业系统。从某个软件公司购买的软件和其他公司购买的软件由于缺乏兼容性良好的接口而导致不能联系在一起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数据无法交换,从而很难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三,一些软件中的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由于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不熟,而导致在部分模块和程序中出现会计错误,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行。
③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与共享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薄弱。数据损坏丢失的危险比较大,某些知名ERP软件的数据库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工作站进行访问和修改,留下很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很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真正作到联机事务处理,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共享。
④从业人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从业人员以及会计系统开发人员整体知识和素质相对偏低,难以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2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①增强电算化意识,加快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步伐。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意识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高效准确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更好的服务,而且还应该看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一体化的企业系统,推动会计电算化乃至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②针对会计软件存在问题的对策。首先,财政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规定的标准评审,甚至展开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审计。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对已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进行一次数据安全专项测试,对安全标准达不到规定的责令整改。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单位要增强会计数据安全观念,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采购会计软件要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对使用财务软件的各项有关性能有较清楚的了解,尽可能保证会计数安全、真实、可靠。其次,组织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要保证软件要预留定义良好的相关接口,还要选择的软件在功能和处理流程方面要合适。最后,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说要提高软件设计开发放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③针对数据安全与共享方面问题的对策。首先要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输入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输入,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时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所以应采取二次校验等手段来保证正确性。其次要确保操作人员职能的控制。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系统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后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厂商来说应该积极推动产品从封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从会计核算软件向全面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渡。软件产品设计时就强调将会计信息作为系统的核心与关键,而不是将软件作为一数据处理孤岛来开发。在功能方面,也要尽量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考虑组织和客户的需求,设计按用户要求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联机事务处理功能、二次开发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利于数据收发和交流。
④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要增加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培养会计电算化的人才的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的程度。另一方面要普及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会计电算化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很好的协调,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实现和安全运行及保障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标教学课程的改革,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为了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开始逐渐实行差异教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在其中进行差异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现今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差异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新课标教学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潜质开发,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了越老越多的重视。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应该区别对待,进行差异化教学。
语文作为小学生必修的学科,在其中进行差异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但是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目前的差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仁的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差异教学的理解存在局限性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但是往往采取的是忽略的态度,仍旧利用大众普遍的教学方法,致使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渐渐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在差异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不能真正理解差异教学的内涵,在课堂上的教学也相对死板固定,不能在差异理论的教学指导下科学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差异教学。
2.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的精力有限
在目前小学语文的差异教学中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学生的数量过多,而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在每一个学生上都下相同的功夫,从而加重了差异教学推动阻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日常的课堂讲解中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因此,教师就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了解,只能在学生日常的测验中大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差异教学的实施是极为不利的。这是因为教师如果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无法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进行指导教学,或者制定出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反而让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鼓励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差异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时,首先要对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学习,对差异教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其他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学习经验,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创新,最终研究出一套适合本班的差异教学方案。学校也要鼓励教师进行再教育学习,让教师去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理论进修,加强对差异教学的认识,从基础上整合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框架。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其他学习的合作交流,安排语文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听课和交流,学习对方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
2.收集学生信息,多样化设计教学模式
差异性教学的方法就在于教无定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元化教学,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在小学语文差异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日常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中也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多收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信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的研究,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例如一些学生对音乐比较敏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听力练习;一些学生对视图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图文展示,从而刺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等等。
三、结 语
小学生的性格正处在开始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外界的影响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担当着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任务,也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最终超越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差异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
关键词: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 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迟迟走不上发展的坦途。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制意识,信誉度低。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我们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2.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3.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真正成为龙型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例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
4.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高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5.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