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决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加快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高效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笔者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目前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部分学生对英语及英语课不感兴趣,学生上课缺乏激情,上课无精打采,学生很少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和规定自己的学习时间。
部分教师为学生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教师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因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学校课堂教学环节仍然停留在新授课——作业/检测——讲解——新授课的模式上,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学生不能主动克服一些不利学习的情感因素,比方说英语基础差、在英语练习中犯了错误、受到教师的责备和同学的讥笑等等现象。一些学生能适当地利用课外辅导用书,但很少有机会借助于词典、网络或其它媒体,或与他人合作探究,缺乏自主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如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经常反思总结、定期检查、选择有效的学习途径、同步检测计划实施。
3.学生很少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英语小品赛、英语书法、作文、听力竞赛,很少收听英文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CCTV-9国际频道),学唱英文歌曲,阅读英文报刊和英文短篇小说,大部分高中仍然只关注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关注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了英语交际功能的重要性。
4.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的老教师,教育思想僵化,仍然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他们不敢解放思想、解放学生、解放自己,也就是他们不敢把课堂开放,不敢活跃课堂,所以他们不怕反复领读一个单词,一句一句地讲解每篇文章,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能坚定学生的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兴趣的培养教师是关键,有人认为兴趣是天生的,但无可否认兴趣也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基础差、阅历浅,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十分清楚,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是自然而然的,那么教师与学生进行一次倾心交谈,做一次游戏,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放一部英文电影等等也许就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有一次活动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两首英文歌曲Take me to your heart和God is a girl,这两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不少学生不仅会唱,而且把不懂的歌词都通过词典查阅出来了,这样的活动自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电教设备和教学媒体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能迅速唤醒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身临其境,充分联想,进入角色,展开活动。
其次,教师要打造高效激情的课堂,巧用激励机制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丰富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情感激励能让学生有安全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有胜任感(如我努力,我就行),有成就感(学有所获,争取高效),有愉悦感(心情舒畅,乐在其中)。
赞扬和鼓励不仅仅是一种导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把赞赏与表扬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赞扬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口头表扬,有张榜公布,有登台亮相或授予称号,这些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情感策略和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情感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自主性学习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情感态度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亮学生心灵的火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在教学牛津版教材第二模块Unit 3 Project部分设计这样的导学活动单:(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2)与学生就杨利伟的生平进行问答式讨论;(3)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杨利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②求学时生活状况如何?③取得了哪些成就?④key words呈现在黑板上;⑤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问题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杨利伟奋斗的艰辛与人格的伟大及其奋斗价值所在,这样设计语言课能将学生的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和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融为一体,达到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升华,学生争相抢答、畅谈理想,热闹非凡,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古希腊生物学家、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创设情景,引起共鸣,才能激发出思考的活力。
除了情感策略还有认知策略,高效英语课堂是一种互动式、开放式、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对学生有方位的引导,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学生既要有书面检测,也要有面试检测。对学生的评价要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自我评价四个部分综合评价,鼓励为主,发展第一。高效课堂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模式要求学生学习理念更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推荐一些辅导用书、词典、英文报刊、电影、歌曲和网络资源等等,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3.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思想认识的提高是促使一切变革发生的前提.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高校教育的实践中,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保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的存在,还要制定积极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而且要监督政策的实施。在办学目标定位上要做到五个并重,即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重;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重;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高层次教育与低层次教育并重,以保证各种办学模式共同协调发展。
2调整高校教育的结构
当今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校自身的定位,不断调整高校的结构,以促进高校教育多样化。
2.1完善合理的层次结构一方面,促进研究型教育模式协调发展。政府应继续重视研究生教育,适度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的投入,以促进研究型大学的适度发展;在保证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增加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对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教学型办学特色。我国在高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发展“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2.2完善合理的科类结构
2.2.1单科性专门学院和多科性大学健康发展单科性专门学院和多科性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一环。面对高校合并大潮,政府和高校办学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不顾自身条件盲目重组、合并、升格,要抓住机遇健康发展;国家在政策上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单科性专门学院和多科性大学的存在。单科性专门学院和多科性大学要进行适度的规模扩张,克服其科类单一的不足,办出该科类的特色,保证单科性专门学院和多科性大学的健康发展。
2.2.2综合性大学的协调发展综合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发展的理智抉择。为实现综合性大学的协调发展,国家在保证综合性大学的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要有合理的规划:一是国家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教育经费重点投人到一些一流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尽快发展一批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具有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实力的,能够向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提出挑战的综合性大学。二是在综合性大学的体系中还需有自己在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方面的合理而明确的定位,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办出自己的特色。
2.3完善合理的形式结构完善合理的形式结构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界定全日制高校与成人高校各自不同的职能:全日制普通高校侧重于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培养,以全日制的学历为主;成人高校侧重干岗位培训,以业余学习与非学历教育为主。二者应合理分丁,共同促进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多样化发展
3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
改革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为高校教育服务。
一、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问题
1.后勤体制不明确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我国高校开始向社会化的方向改革,这虽然是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但也导致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开始从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并自拟了一套独立的后勤管理体制。不管是以模拟企业的管理体制来管理高校,或是为降低工作量直接外包给社会上的相关公司,甚至是不做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仍采用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无论是哪一种管理方式和体制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存有许多不明确地方,并不能够称之为完善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例如,产权关系不清楚、职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都是后勤体制不明确的具体表现。
2.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进步,生产资本在上升,高校后勤管理成本也在随之不断提升,水、电、煤、炭、人工费等各项费用支出都在不断上升。加之高校后勤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高校根本无法对后勤管理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把控,成本在上涨的同时学校却看不到明显的成果。长此以往,学校给予后勤管理部门的经费和支持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许多高校甚至会出现难以为继、举步维艰的状况。
3.后勤服务体系与质量监管方面的问题
虽然高校一直在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师生的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层次化、高需求化,导致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的短板现象持续存在。此外,高校后勤管理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服务品种以及服务范围比较单一,服务意识比较单薄,服务手段比较落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服务信誉也在不断丧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质量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如近几年高校食堂频发的卫生问题,都与质量监管不力有关。
4.学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
一方面,主要的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多为事业编制,“旱涝保丰收”。在工作多年之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职务上,后勤管理人员都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所以这些工作人员就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上班懒散、无作为,很难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往往缺乏一些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没有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无疑会大大降低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对策
1.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水平
面对后勤体制不明确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后勤体制,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师生、赚取利润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一方面,高校后勤部门在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脱离的过程中,要充分保留自身的监督权和自,充分吸收社会上的有效力量来参与后勤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进驻高校的后勤管理组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奖惩机制,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如此,才能保障高校后勤管理的正常、高效开展,才能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2.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产权关系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是依据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制订的,但当前形势决定了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必须转向市场化以及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后勤管理一定要融合企业管理理念,明确产权关系,避免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问题出现。为此,高校后勤管理要以现代商业运行模式为范本,根据实际情况对后勤服务实况和市场具体盈利状况进行评估预测,然后将双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确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捋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和实际管理组织机构的关系,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化为双方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不仅明确了产权关系,而且提高了双方的积极性,加大了双方的监督力度,能够大大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效率。例如,高校餐厅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双方共同经营,学校只要掌握控制权和决策权即可,社会组织负责具体的运营,高校掌握最终的决定权。
3.增强后勤管理的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后勤管理效率的高低,要想提升后勤管理成本控制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后勤部门的采购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无论是项目名称、数量还是规格要求,都要形成书面计划,避免采购的无效性和盲目性。其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采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再次,根据本校需求,学校要选定信誉好的物资供应商长期合作,一方面,可以简化物资采购流程,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长期的合作有利于学校拿到较低的价格,能够节省费用。最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成本控制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准确性。
4.加强后勤管理队伍人才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人才招聘制度,更好地对后勤工作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招聘,并以此来增加社会人才招聘的公平性及竞争性,引进更多的人才。同时,高校还需建立良好的人才解聘机制,并以此实现后勤人员的进、出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后勤员工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开展高校后勤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以良好的制度吸引社会更多高素质人才参与进来,还要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及知识技能,增强本部门员工的向心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以此保障高校的后勤工作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应不断与时俱进,摒弃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及时反思,并结合本校的实际管理情况和管理需要,构建起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后勤管理系统,从而为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姚敏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楠.高校后勤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伟.刍议节约型校园创建与高校后勤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1(3).
[3]尹雪梅.新时期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之管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93.
由于竞争的加剧、市场的多变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实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但是,面对过剩的信息,困扰营销决策者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为了正确决策自己还需要什么信息?说到底,他们需要更好的信息以及更好地利用已经得到的信息。为此越来越多的组织为了帮助营销经理做出恰当决策,设立了营销信息系统。
一、营销信息系统的任务
成功的营销管理必须完成下列任务:制定营销战略和计划,了解市场与目标顾客,培育强大的品牌,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传递和传播价值,培养营销视野,实现长期增长和价值回报。然而营销是复杂的,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并非易事,世界上许多的著名公司曾经因营销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甚至销声匿迹。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曾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即推出新的可乐取代原来的可口可乐。
营销经理在履行职责时,需求及时、准确、有效的相关信息,来帮助他们分析过去的表现和计划未来的活动。营销信息系统的职责是为管理者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形式提供恰当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运用这些信息创造顾客价值和培育更加有利的客户关系。
营销信息系统在提供信息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并非信息越多越有效。往往人们认为营销信息系统应提供能够得到的一切信息,认为信息越多工作越有成效。其实,太多的信息与太少的信息一样有害;信息工作同其他经营活动一样,也应仔细衡量获得信息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额外的信息对促成和改善管理者的决策几乎没有影响,或者其成本超过了从改善决策制定中得到的回报。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明确营销信息系统为自己提供什么信息。其实,营销经理所需决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对自己面临的营销问题的洞察。正确地定义营销管理问题相当重要,因为如果错误地界定了问题,无论信息多么丰富、方案多么完备,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和资金的浪费,甚至会损失品牌在忠诚顾客心中的声誉。
二、营销问题的界定
毫无疑问,围绕着营销问题来提供信息是营销信息系统的价值。但什么是营销问题?
有些管理者往往将利润下降、投诉率增高等异常现象认为是问题本身,这其实是把症状与营销问题混淆了。公司利润下降、投诉率增高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是症状而不是问题,但它们提醒管理者存在营销问题。
营销问题是指产生症状的原因。症状不可能凭空产生――通常其背后总潜藏着某个原因:因为如果消费者的行为与过去一样,企业利润不会下降;如果一切照常运行,顾客满意度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下降。在分析原因时,研究人员应尽可能客观地列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因为如果忽略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而它又恰恰是产生异常改变的真正原因,那么我们很有可能找错了问题,进而产生错误的决策。所以市场研究人员应罗列出一长串可能的原因清单,并进行一一筛选,确保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而这就是营销决策者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
三、识别适用有效的营销信息
营销决策者在应对营销问题时,应集思广益,列出可能解决营销问题的任何营销方案,如调整价格、改变或改良产品、不同形式的促销活动、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是分销渠道的调整。在推测各营销方案在未来实施的可能结果过程时,营销经理会做出一些假设。比如假设消费者对价格变化敏感,采取调整价格的策略;或者假设开发新产品能受市场欢迎,需求的增长足以抵消开发产生的额外成本,采取产品开发策略会使问题得到解决,症状消失。
但营销经理对有些假设往往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使营销决策的风险被无限放大了。为此,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评价支持营销经理各种假设的信息数量与质量。如何评定?研究人员应向管理者提问,通过询问来了解管理者目前掌握的信息水平,也了解其内心期望的信息水平。
管理层现有的信息量与营销经理认为的能恰当解决现有问题的期望信息量之间的差距,即存在信息缺口,就是决策者所需要的适用信息。准确地界定信息缺口将解决在决策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信息过剩或信息不足的难题,营销信息系统的核心职责就是确定并弥补信息缺口,为营销决策提供适量、够用的信息,帮助营销经理解决营销问题。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卢泰宏.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部门 决策支持服务
1.引言
高校图书馆在转型发展中,提出用户驱动的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模式。以往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以学生、科研人员为主,忽视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虽然很少直接利用图书馆的服务,但在对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进行决策时需要大量的信息分析和知识服务,决策结果对图书馆的工作也有重要影响。图书馆在深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支持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的决策支持服务,是以管理部门的需求为目标驱动,以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数据资源为基础,图书馆员利用专业的文献搜集技能和情报分析方法,对多渠道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数据统计、综合分析,形成系统的决策知识产品,供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信息,提高决策效率。
在对决策支持服务的研究中,国外文献主要探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计量方法,例如2006年,法国、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图书馆尝试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为管理机构提供研究经费绩效分配的分析服务;2008年,麦科尔(MacColl)深入讨论了图书馆提供计量分析和支持服务的意义:重申图书馆在学术知识方面的作用,认为其作为校园的主要权威和唯一的中立W术角色,促进了文献计量学等知识的传播;2013年,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5.6%的英国图书馆和50%的澳大利亚图书馆已经或计划提供“学科研究趋势”报告,8.6%的英国图书馆和24.2%的澳大利亚图书馆已经或计划提供“候选人的招聘、晋升或任职评估”服务。
国内图书馆从以下角度探讨了决策支持服务。(1)图书馆服务拓展的重要方向。如杨楠等和刘雅琼等提出决策支持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拓展、用户服务功能重新定位和发展变化趋势的主要内容之一。(2)决策支持服务的理论分析。如孙玉伟阐述了机构层面和学科层面的科研信息分析服务的服务方式、分析方法、核心业务流程;唐小利等从服务对象、情报需求、服务性质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总结医学图书馆面向科研管理与决策的情报服务;王雅戈等探讨面向高校领导用户的决策支持模式;周健等分析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的背景、意义、基本思路、实施方法、难点、特色、成效及启示等;宋洁阐述了决策支持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高校图书馆开展该服务的优势、建议等。(3)作为学科服务的深化。曹学艳介绍了高校职能部门的需求特点和学科服务特征;崔林等指出面向学校职能部门的学术与学科评价与分析服务也是学科服务;王丽萍等指出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专利信息服务是深层次学科服务的内容之一。(4)具体的服务实践与调研。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皆有文献介绍本馆开展的一些决策支持服务的内容;宋洁对“985工程”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发现九校联盟(c9)中的图书馆都已开展了决策支持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中展示了部分成功案例。
从决策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有一些探索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但内容较为零散,多数还将其作为学科服务的深化,未成单独体系。笔者将决策支持服务作为一项独立服务,通过梳理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案例,点明服务特点,归纳服务的层次和体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决策支持服务的策略,为更多图书馆开展相关服务,彰显图书馆的决策价值和影响力,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思路。
2.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的特点
决策支持服务的特点包括:服务对象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托图书馆庞大的文献资源;依靠具有较高信息搜集、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专业背景丰富的馆员队伍;分析结果基于客观数据和计量分析,有别于经验和主观判别;服务的显示度和影响力高。服务提供的信息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和全面性,决策需要建立在全局观念之上的全方位信息;(2)权威性和准确性,决策一旦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依托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可靠的权威资料;(3)个性化和特殊性,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服务需求针对性强,决策解决方案需“量身定做”;(4)时间性和紧急性,管理部门的规划、奖励、统计等工作都具有阶段性,还经常承担国家部委临时下发的研究任务,因此信息处理工作也要高效完成;(5)前瞻性和引领性,决策的深层次价值来源于从信息中寻找未来发展态势、前沿热点,进行预警分析和前瞻性研究。
从决策支持服务与学科服务的区别与联系中也可看出决策支持服务的特色:
(1)服务对象。学科服务的对象是院系的师生、科研人员,人数可以多达几百人;决策支持服务的对象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般只有几个人。
(2)服务产品和内容。两项服务都提供差异性、多样化的服务产品,相同的服务如信息素养教育、基础课题咨询等,但学科服务的内容更加宽泛,看重日常的学科咨询和学科资源的建设、整合与揭示等,而决策支持服务对综合信息的需求更大,提供的是依据文献的多角度、深层次、综合性的分析报告。
(3)服务方式和过程。两项服务都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图书馆员与用户不断进行信息交流,服务过程是交互式的,但学科服务多为嵌入院系的科研活动,时间长、有连续性,而决策支持服务可能只针对一项紧急任务,在短时间内需要多次交流沟通,以尽快解决问题。
复旦大学图书馆与中文系合作开展的人文社科学科发展评估工作尤为突出。复旦大学图书馆基于本馆老师由经验积累构建的图书数据库,将著者信息与本校研究人员信息进行机器匹配和人工甄别,作为专著评价来源;基于专著、论文、获奖、人员队伍等指标,根据对校内外人文学者的专家访谈确定不同的数据库的权重值,根据院系老师对报告内容及评价结果的座谈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较为认可的人文学科评价报告。
(3)以个人为对象的人才引进及科研人员绩效评估。
客观准确地评价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发展前景,对于学校建设至关重要。通过论文、专著、专利等科研成果以及基金项目、奖励数量等指标,对引进人才在引进前、引进中和续聘或转正各个阶段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估,不仅可以评价目标人选的学术水平,也可根据学科发展需求,筛选全球顶尖人才,提供其科研背景、引进可行性的报告,以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将拟引入人才的论文与C9或“985工程”高校同学科学者以及本校老师比对,确立该人才的学术位置,还应学校要求进行学者的科研绩效评估工作;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人事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行引进人才的前评估和已引入人才的后评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人才评估工作包括引进人才前、三年中期考核和六年续聘三个时期。
3.4以前沿预测为主的深层挖掘服务
高校管理部门的决策制定,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科前沿的预测不是停留在学科层面上,而要深化到学科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热点主题,利用多角度、多渠道的文献数据对其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度分析和综合解读。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参与校科学研究部承担的教育部重大项目“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为例,该项目要求为高等学校“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对基础科学前沿、面向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交叉学科领域优先支持方向进行战略研究。北京大学图书馆利用多个平台和多种工具,对由学科专家通过经验预测的23个特定主题(如发动机实验、太赫兹、超导、忆阻器、合成生物学等)的“研究前沿”进行文献调研和计量研究,研究对象较学科更为精细深入。在初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与学科专家沟通,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确认或修正,综合文献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形成热点主题的研究脉络、发展方向、发展建议的综合报告。
另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完成了“120项颠覆性技术预见”项目的前沿热点探测与分析,采用科学研究重大突破(来源于Science、Nature和ScienceWatch)、科学研究热点主题(来源于ESI)和技术前沿热点主题(8个国家和地区的35份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计划)的数据,通过抽取热点主题、规范标引、定量分析的研究思路和词频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国际、国内、上海市和本校研究热点确定细分技术领域,形成领域分析报告。
4.启示与建议
从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决策支持服务,但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作为一项对信息素养能力和专业背景要求较高的知识服务,一些图书馆因为缺乏人力、学校的支持而持观望态度或者将该工作作为咨询服务、学科服务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有些高校图书馆在全面分析服务和深层挖掘服务方面的探索还不够,分析报告仅基于单纯的WOS数据,数据源少,方法简单。但是决策支持服务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研究型图书馆,应该承担起成为学校科研决策智库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开展决策支持服务,后续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专业团队和专职馆员,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高校图书馆开展决策支持知识服务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专业化的决策支持服务人才队伍。图书馆应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引进信息素养水平高、知识结构多元、专业背景丰富的人才,并对在职人员提供高层次的业务技能培训。目前部分图书馆成立了单独的业务部门,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支持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及同济大学图书馆的情报分析与研究部等等。
(2)从擅长的分析或简短的报告入手,主动推送决策支持产品。
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开展的工作知之甚少,图书馆可以从科研成果统计、学科排名动态等揭示本校近期学术情况的指标分析快报人手,定期向管理部门推送相关产品,以展示决策支持服务的特色和优势。
(3)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座谈,了解需求,共同参与,有的放矢。
需求是服务的起点。图书馆要加强与管理部门的合作、交流、共享,及时掌握其所需的信息,并以共同参与项目的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更精准的决策支持服务。
(4)通过手册、网页、活动、会议等方式加强各渠道的宣传推广。
利用图书馆主页、校内信息平台、BBS、宣传手册等多样化的方式推介决策支持服务。图书馆员还需积极参与管理部门的活动和会议,邀请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图书馆的培训讲座等活动,利用各种机会介绍图书馆的服务。
(5)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图书馆与数据库商的合作。
基础数据是决策支持服务的核心,但图书馆很少能获得其他高校的准确信息,如果高校图书馆之间能开展合作,共享基础数据、分析方法,形成一套准确的高校之间竞争力分析方案,更具说服力。图书馆还应与数据库商加强项目合作,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数据库商提供参与学校信息服务的机会。
(6)服务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形成一系列独特的信息产品,保持持续性,打造服务品牌。
在满足管理部门需求的基础上,应该形成连续性的、有品牌效应的一系列服务产品,例如每年学科竞争力发展报告、前沿研究报告等,以品牌获声誉,以品牌得发展。
5.小结
关键词:运行效益;运行收入;运营成本;实施保障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highway developmen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freeway company operation benefit is a curr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highway enterprises must take to increase revenue,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ther 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ensure the operation benefit.
Key words: operation efficiency; operating income; operating cost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U412.36+6.1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影响高速公路运营效益的若干因素
一个高速公路企业要取得良好的运营效益,就应考虑运营收入、运营成本和运营管理绩效这3个关键因素。而从影响因素的性质上看,影响运营效益的因素主要来自企业的内外环境。
(一)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效益受到外部环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然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完善。国家行业政策、经济政策、环保政策、高速公路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市场态势等的变化都会给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经营活动构成。高速公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战略、模式、制度和办法等都影响运营效益。从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
1.财务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时期大中修等养护维修费用、管理费用、交通量达不到预测水平、收费标准调整、经营决策失误等都会导致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2.运营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水平差、运营组织效率低、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当然,以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会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经济效益和运营管理基础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会影响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效益和运营管理效率;行业政策变化会影响收费标准的调整和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等。
二、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途径
(一)提升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模型
高速公路企业要提高自身运营效益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运营收入;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效率。这三个途径又包括许多具体措施和方法。要达到整体运营效益提高的目的,还应依托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变革,离不开企业外部支持环境。企业战略、人力资源、领导、组织和企业文化等是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保障,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技术水平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实施各项措施的基础。
(二)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高速公路企业可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营开发措施,利用现有高速公路设施及其沿线资源的功能,提高运营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运营效益。
1.提高运营收入
运营收入主要包括通行费收入和多元化经营收入。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主营收入。决定通行费收入的关键因素是收费标准和收费交通量。收费标准是受政府监管的,因此在收费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通行费收入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收费管理和增加车流量。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在收费标准确定情况下,可通过加强收费管理来确保收费收入的稳定和增加。高速公路企业在客户群稳定的情况下,应加强收费管理,加大堵漏保收的力度,完善各项收费管理制度。二是增加车流量。高速公路企业可通过完善伺服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和优化通行环境等手段,吸引和发展潜在的客户群,从而提高通行费收入。如途中紧急救援,车流跟踪监控、餐饮、加油,行驶环境预报等系统,为行车提供安全救助、旅途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客流,以吸引交通量。三是加大经营开发力度。高速公路企业还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综合开发战略,进行多元化经营,可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广告业、物流业、旅游业、高速公路客运业、房地产业等,为企业发展新的创收点。
2.降低运营成本
影响运营成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即约束性成本、弹性成本与运营技术。约束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路产摊销、财务费用。弹性成本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养护维修费。从控制约束性成本角度分析,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路产摊销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二者相比而言,工作量法更符合会计中收入与成本匹配的原则,但在预定净残值和特许经营权使用条件不变的约束下,不管采用何种摊销方法其总成本并不会减少;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是由于企业融资产生的贷款或者债券利息费用,在还款方式和利率固定的条件约束下,高速公路企业没有可行有效的方法去控制财务费用。因此高速公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弹性成本及提高运营技术。实施措施有:实行运营成本的全面控制、运营目标成本控制模式、推行养护管理市场化、采用运营管理新技术等。
3.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运营管理效率是保证高速公路企业具有良好运营效益的重要条件。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最优经营目标,提高其运营效益,就需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相互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组织运行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等。一是运营管理体制优化。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企业综合效益的发挥。目前管理体制常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弊端,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以及资本效率下降。运营管理体制优化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运营管理体制首先要按照运营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坚持依法治路;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政企分开、分工合作、精简高效的主要原则来理顺各种体制关系,采用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性管理机构,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使高速公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管理职责分明。而目前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经营人员权、责、利不对称,经理对企业目标的追求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经营人员对下属职位和个人缺乏激励和监管的积极性,企业运营效益难以提高甚至呈下滑趋势。
高速公路企业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管理资源,适应运营管理系统化、高效率和服务优质的要求,“精简有效”地合理配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收费人员,“因路而宜”地科学制定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运营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保障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高速公路企业发挥出综合优势和整体运营效益。
(三)提高运营效益的实施保障
采用加强收费管理、增加车流量、加大经营开发力度、控制运营成本、优化运营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还需要企业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支持,也有赖于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及相关技术条件等外部因素的保障。目前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为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及其效益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运行条件;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资产管理等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高速公路企业要保障提高运营效益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应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高品质服务意识,实施深化多元经营业务的战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完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经营机制。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综合采用上述三条基本途径及其措施。这些措施涉及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随着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变革,高速公路企业确保其运营效益越来越显得重要,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统一和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字]办公室秘书;角色定位;素质提升
高校办公室秘书的基本工作是服务师生、参与决策和协调督办,这些职能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技术知识储备要求较高。高校办公室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把办公室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强化职工队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新知识掌握能力,建立一个与时俱进、职能型的办公管理队伍。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办公室秘书的职能作用,必须明确高校办公室秘书的角色定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个提高角色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1. 角色定位
高校办公室秘书直接服务于学校领导,是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进行必要补充和推进的重要职能工作岗位。秘书工作的角色定位和素质提升对于推进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根据管理学的定义,秘书与领导的关系就是最基本的办公室社会关系,从这种社会关系中可以分析出高校办公室秘书的角色定位。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1 服务关系
秘书就是为领导服务和基层服务的,服务关系也是办公室工作的主要关系结构。要想做好办公室秘书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是一个先决条件。从业人员只有掌握了这种“相对无规律”的办公室关系才能正确和顺利地完成工作。
1.2 协调关系
办公室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协调工作,要起到指挥调度中心的作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合理安排分配资源和响应反馈信息等。协调关系是一种类似“剂”的办公室关系结构,其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不撞车,不打架”和最大化效率。办公室秘书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展开工作提供方便。
1.3 参谋关系
办公室秘书虽然没有最终的领导决策权限,但是可以起到辅助参谋的作用。这就需要办公室秘书能够树立大局观,从决策初期的信息调研、决策过程中的综合调度到决策后的执行监察都要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参谋工作要紧紧围绕领导思路展开,在全局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衡量,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虑、办领导之所需。
1.4 督查关系
督查就是督促和检查,是对工作落实情况的核实和评估。由于领导主要负责决策和审核工作,对于具体工作的督查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办公室秘书抓住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和一个时期领导关注的问题主动进行建议、监督和反馈。
2. 素质提升对策
在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高校办公室秘书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责任意识、服从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保密意识等工作意识。一名优秀的高校办公室秘书,要能够面对工作的全面性和复杂性,要具备办事、办文和办会的工作能力,还要掌握能够成为一个“专才”、“通才”和“全才”的综合职业素质。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多角度、不间断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机制来强化:
2.1 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是办公室秘书的基本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高校办公室秘书职业素质培养机制中突出道德情操和文化素质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办公室秘书主要服务对象是具有高学历的学者和管理人员,这十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素养和理论水平。
2.2 增强信息素质
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盛行的时代,办公室工作也逐步成为一个信息高度密集型工作,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办公室秘书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各部门办公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自动化办公环境,定期组织信息化素质交流与学习。办公室的相关从业人员也要不断进行信息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锻炼,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增强信息素质。
2.3 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现如今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愈加民主化、透明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不再死搬硬套其他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体系,而是更加贴近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高校办公室工作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进步,相关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思想,在提高职业素质的同时兼顾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办公室管理人员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教育理论交流和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国内外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 注意事项
在高校办公室秘书角色定位与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3.1 换位思考
在角色定位与实践过程中,高校办公室秘书必须要明确其职能行为标准,也就是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好,避免角色不清和意识不到位的错误。换位思考无疑是帮助秘书进行角色定位与实践的好方法,即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如领导)来分析和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从对方的要求中总结自己的工作侧重点,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比如在工作初期,领导对办公室秘书的要求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学, 尽快熟悉环境,这时秘书就要从上述工作入手积极响应领导的要求;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的要求会有所改变,希望秘书能够提出有效意见和辅助决策,这时秘书就要在把握好沉稳精干作风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决策意见,努力成为领导的信息库和决策参谋。
3.2 准确定位不越界
秘书的工作特点是参而不决、谋而不断。高校办公室秘书要具备主角的意识和配角的觉悟,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领导意图,积极主动地为各部门提供服务,要端正态度,避免角色冲突。另外,高校办公室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办公室秘书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虚心向领导、同事和师生学习,取长补短。
(1)教育质量风险:教育质量风险是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者所面临的高校教育质量好坏的不确定性。家庭在选择就读的高等学校时,往往难以掌握高校教育质量状况的真实信息,且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存在教学和管理上的道德风险,所以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者对高校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2)专业选择风险:专业选择风险是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者所选择的专业存在着适应市场需求程度的不确定性。
(3)就业风险:就业风险是指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在完成高等教育之后所面临的就业机会或就业水平的不确定性。
(4)教育过度风险:教育过度风险即高等教育受教育者所拥有的教育程度超过了需要,所获得的技能超出了工作需要所造成的技能低效用风险。教育过度不仅会造成教育资源与时间的浪费,而且容易导致个人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离职、工作效率低下和产生政治上的不满等现象。
2.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只可能对单个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
(1)个性风险:由于人力资源存在资质、禀赋、健康等差异,即使投入相同的资本所产生的人力资本也会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家庭在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时,如果不充分考虑其子女的身体条件、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征与所选学校或专业的匹配度,就会产生个性风险。
(2)主体风险:主体风险是指家庭投资高等教育期间,受教育者遭受意外或身体健康问题而带来收益损失的风险。
(3)预期收益风险:预期收益风险是指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者在完成高等教育投资之后,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不符合的可能性。不同的家庭对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类别和水平的预期都是不同的。
二、模型及回归分析结果
为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我们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选取了江西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南昌市、抚州市和吉安市三个地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家有高三在读子女的农村家庭的父母。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35份,回收224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4.6%。调查选取“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来衡量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在问卷中以“很不愿意”、“不太愿意”、“一般”、“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5级程度来体现。“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因素共有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利用德尔菲法测出权重,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法算出“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因素的总得分,为考量各风险因素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文章采用了相关分析,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作为因变量,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变量的二级子变量作为自变量,观察各风险因素对于投资意愿的影响程度。,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三个风险子因素按照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预期收益风险”、“就业风险”和“教育质量风险”。三者都与因变量呈负相关,说明如果农村家庭认为某类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越大,就越不会让子女读大学。“专业选择风险”、“教育过度风险”、“个性风险”和“主体风险”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专业选择风险”未通过检验,可能意味着由于农村家庭由于信息相对闭塞而普遍缺乏专业选择意识,也可能没有认识到不同的专业可能会对投资收益产生影响;“教育过度风险”未通过检验且偏相关系数为正值,或许说明农村家庭尚未意识到过度教育可能带来的损害,或者基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佳或高等教育收益率偏低而不得不选择投资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个性风险”未通过检验,说明农村家庭普遍不太关注子女自身的性格等个性情况;“主体风险”未通过检验,或许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考察整体的风险因素对于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我们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381,显著性水平P=0.000,其与因变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变量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这进一步印证农村家庭已经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农村家庭已经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意识,这对农村家庭做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具体来看,“预期收益风险”、“教育质量风险”和“就业风险”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专业选择风险”、“教育过度风险”、“个性风险”、“主体风险”则影响较小。
1.“预期收益风险”和“就业风险”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影响十分显著。这表明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农村家庭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家应当采取各项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努力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通过政策宣传和媒体报道,改变农村家庭对读大学的传统观念,对读大学的收益(包括收入、社会地位、发展潜力等)有更为合理的预期。
2.“教育质量风险”对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高等学校应当以当前“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或“示范高职”建设为契机,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增强综合实力和生源吸引力。
3.“主体风险”作为不可规避的风险因素,对于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意愿却是影响甚微的;而“个性风险”不是影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因素,则说明农村家庭在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子女的个性条件,具有中国式家长的特点。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84-01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的改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高房价、高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凸显出来。为了体现社会、高校教育的公平,让所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当今各高校的贫困生建档人数逐年增加,国家也提高了资助力度,如何将资助政策落实好,让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享受国家的资助,成为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功利化思想的影响
国家近几年大幅度的提高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为遭遇突发灾害地区的学生提供临时资助,简单的说,贫困生资助项目越来越多,贫困生能拿到的钱也越来越多。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不完善,加之贫困生比例的调高,使得并不贫困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利用造假手段拿到了贫困生身份,得到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资助”。同学之间碍于情面,没有及时举报,导致造假之风抬头。
1.2贫困证明材料内容真假难辨
作为贫困生建档程序第一步,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证明
材料是认定学生是否贫困的最重要信息。证明材料应详细说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各方面客观事实,并由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但是,我们在申请人里经常看到一些平时有高消费行为,从各方面体现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为了骗取国家资助,依然上交了“合格”的贫困证明。这说明我们的相关民政部门在贫困家庭的认定上存在责任心不够,打不开情面,办事没有原则等问题,加大了高校的贫困生认定难度,造成了国家资助资源的浪费。
1.3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
贫困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材料就说明他们在当地属于贫困生,但贫困却是相对的。打一个夸张点的比喻:一个江苏华西村的贫困生和西部偏远山区的贫困生,哪个更贫困显而易见。那么,在高校,如何平衡这样的贫困关系需要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在高校所在地区,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家庭难以完成其学费的学生才能称为相对贫困的贫困生。学校不能仅凭学生的一纸申请,将贫困生认定责任转嫁给各地方民政部门,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失公平,同时也让贫困生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进而让动机不纯的人钻了漏洞。
1.4贫困生认定资格审核不严,程序不严谨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没有发挥好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依靠自主申请,提供家庭困难证明,民主测评等结果进行认定。贫困证明真假难辨,民主测评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但也存在学生拉票,许诺事成后分享资助金等情况。而一些碍于情面,平日消费不高,也不喜欢哭穷的学生在投票中往往处于劣势,甚至被挤出贫困生队伍。
1.5贫困生认定缺乏后续跟踪调查,档案库只增不减
高校对已建档贫困生家庭情况、消费情况进行适当抽查、走访,档案库更新不及时,导致建档人数每年递增。
2 贫困生认定工作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宣传
要杜绝学生的作假行为,学校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详细介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资助对于贫困生的重要性,并针对造假欺骗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以示警戒。
2.2加强地方民政部门对贫困生工作认定的考核
国家要加强民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严格贫困家庭认定审查程序,做好认定登记记录,有关上级部门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力度,从第一步开始防止作假情况的出现。
2.3各高校要出台相对清晰的贫困标准
各高校要将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情况材料作为参考依据,结合所在地区的收入、消费水平,制定相应的贫困标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贫困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个等级。
一般困难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的学生,但家庭及学生本人能够筹集足够生活基本费用。困难的学生除此以外还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享受过国家助学贷款,(2)家庭成员中有两个以上正接受教育的;特殊困难的学生应指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但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每月能筹集的基本生活费用在高校所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特殊困难学生应分别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2)在校期间生重病并花费大额医疗费;(3)父母为残疾人或本人为残疾人;(4)家庭成员中有两个以上正接受非义务教育;(5)其他特殊情况。
2.4完善认定程序,防范作假行为
设立班级贫困生工作认定小组,组长由班主任担任,组员由具有较强原则的非贫困生代表担任。同时要求申请人填写《日常消费情况调查表》和《诚信承诺书》,对诚信出现问题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日常消费情况调查表》应包括学生的日常消费金额,生活用品使用情况,学费缴纳情况,贷款情况等。班级同学应认真审核申请人的日常消费情况,用不记名的方式将存在异议的消费情况勾画出提交班级贫困生工作认定小组。在认定过程中,注意民主集中制原则,将民主评议结果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提交班级认定小组最终确定。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还实施了消费一票否决制。如存在高档消费、报名驾校、校外租房等。虽然一票否决制难以兼顾学生一些特殊情况,但这也是如今高校贫困生认定造假之风盛行所做的无奈之举。
2.5加强贫困生档案库的更新工作
贫困生建档后,还应对档案库及时更新。将临时出现家庭变故的同学及时添加进档案库,对弄虚作假或已脱困的贫困生及时取消其贫困生资格,以示公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