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物理化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理化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理化学论文

第1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1督促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物理化学实验大多实验步骤较多,仪器操作比较繁琐或者数据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学生没有预习的结果就是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过程中不断出错,甚至损坏仪器,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和实验室财产的损失[5]。因此我们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在上课之前要上交预习报告,教师要批阅预习报告,掌握学生对本实验的了解程度。在讲解实验内容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便发现学生是否只是敷衍了事,照抄书本上的实验内容。预习报告也将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敦促学生做好实验预习,这样学生便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和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2实验药品选择不必拘泥于教材

在全国提倡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我们对实验药品的选择也应尽量是无毒或是低毒的。现各高校使用的物理化学教材多种多样,但都包括经典的实验项目,且实验药品也基本相同。比如燃烧热的测定,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使用萘作为测定对象,萘容易挥发和升华,吸入萘蒸气后,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皮炎。严重者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及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等[6]。从绿色环保和对学生安全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蔗糖或葡萄糖等代替萘,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再比如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校原来采用教材上的实验药品正丁醇,但学生普遍反应此药品气味大,长时间实验感觉眼睛不舒服,因此现改为用乙醇做实验,尽管乙醇也稍有气味但无毒,学生使用安全且环保,并且学生对该药品熟悉、接触多,还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教学成绩

以往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是学生做完实验后,将实验记录下来的有关实验数据,利用课后时间将实验报告完成,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好坏评定出实验成绩,这样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水平,往往会造成有些同学实验时认真,动手能力强,但由于实验报告写得不好而成绩不高;有些同学做实验时敷衍了事甚至不动手,课后抄袭或综合他人数据报告写的好而得高分,出现“高分低能”、“低能高分”现象,这种随意性和偶然性,势必影响到实验总成绩[7]。因此对学生实验成绩应全面考核,实验成绩的评定可包括预习报告、操作能力、现象及数据记录、实验报告等几方面内容,每一项指标均在实验总成绩中占有比例,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给出成绩,避免上述状况的出现,做到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公平合理。

4结语

第2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紧密联系化工基础课程的内容,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扩展,因此,学习内容多且抽象、知识点多、公式多且适用条件苛刻,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学生学习相对吃力。针对《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知识特点,讲解时对于难点、抽象点教师可适当减慢讲解速度,同时结合传统板书教学,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消化理解,然而在少学时的情况下,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细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任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对《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讲解的深度进行能做到深入浅出,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内容裁减,以便在较少的学时里仍能把《冶金物理化学》中的精华讲透,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对此,在本课程中,我们只要把《冶金物理化学》的内容优化为三大部分[4],第一部分是冶金热力学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多组分体系,化学平衡及相平衡基本理论,安排40个学时;第二部分内容是电化学,主要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极化三部分,如强电解质活度及活度系数,可逆电池电动势,电极电势等,安排25个学时;对于这两部分的内容比较重要,且较抽象,比较难懂,学生较难接受,所以安排的课时相对比较多;第三部分是冶金动力学原理,主要分为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及复合反应等内容,对不同动力学反应级数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各种反应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浓度、温度等,安排15个学时;对《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的整体内容进行优化,并不只是简单的增减,而是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删减,精选冶金化学基础的内容,概要讲解统计热力学,重点讲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及动力学基本方程。

2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2.1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强化类比及比较法教学

冶金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而且内容繁杂,少学时冶金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索该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采用更加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热力学中的反应焓变H与温度T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多组分系统中摩尔分数XA与温度T的关系,化学平衡中的标准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范特霍夫等压方程,蒸汽压p与温度T的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以及动力学中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T的阿雷尼乌斯公式,这几个公式在整个物理化学章节是非常重要的公式,在各个章节中也起着化龙点晴的作用,不过,这几个公式的微分式极为相似,通过类比、总结、归纳,发现几个公式在数学上的特征,对公式的记忆和使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2.2加强新知识点的回溯和实例引伸

冶金物理化学授课中有很多数、理、化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于正确分析和牢固掌握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原理非常重要。学生在少学时学习中若不注意基本知识的回溯及引伸将会对所讲知识容易产生脱节,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情绪、学习激情产生打击,教学效果则难以保证。因此对于无机化学中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溶液的组成表示、热力学中的焓、饱和蒸汽压等概念;物理学中热量计算和欧姆定律等理论成就;数学中的微分、积分、各种平均值等概念和规律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引伸到热力学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来,打消学生对新知识心理上抵触,减少学生心理上的负担,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效果。对各章新知识点介绍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启发式引导,最终将学生的思维引伸到讲授新知识点上,提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如表面现象中的吸附,通过提问式向学生发问生活中常用的如活性炭、天然黏土等作用,进而引出吸附剂等概念;如讲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时,提及2008年凝冻,交通瘫痪,为此在路面上大量撒盐,归根结底就是溶液的依数性中凝固点下降原理,即盐溶于水后使得水的凝固点降低,这样就可以加速冰的融化[5]。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实践证明,在冶金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和实际结合,根据所授内容,适时引出一些日常事例,常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冶金物理化学的浓厚兴趣。采取实例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跟随教师设计推出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深刻理解、领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逐渐养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结束语

第3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灵魂,最能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思想”,包括:整体性思想、联系思想(结构与性质、微观与宏观、量变质变思想、定性与定量、相互转化、抽象与具体、统摄思想、发散思想、有序思维)、守恒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极限思想、动态平衡思想、构建模型思想、验证探究思想、绿色化学思想等。《自然科学战略报告》指出: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的过程中,物理化学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2物理化学教学现状

通过对学校物理化学课程教育教学反馈意见的总结,与在学学生、往届学生(包括已经就业和正在读研读博)的交流与访谈,我校任课教师以及其他众多高校同行的交流中,认为在物理化学的授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编写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具体来说:物理化学课程与大一的无机化学有交叉重叠;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发展的新成就;不能充分体现特色;(2)课堂教学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脱离实际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使之成为学生们闻之色变的“老虎课”;(3)物理化学课程本身公式繁多、理论性、逻辑性强,推导过程多;学时的压缩与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矛盾突现;(4)物理化学教材、物理化学实验、习题充满验证性,缺乏探索性,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5)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由普遍性原理和科学方法组成,但存在一手硬一手软,即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中存在着缺乏精髓、没有灵魂的现象,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育严重缺失,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教育在塑造人才中的作用;(6)实际工作中,“当你走得越远,才发现她离你越近—物理化学就是这样一门让你爱恨交加的课程”。被调查的粮油工程类、化学化工类、环境工程类毕业生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提高学生信息资料的查寻和图表的应用及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因为在工作中更多的是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3物理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第4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化工专业;实践导向

0引言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和生化等专业的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物理化学”课程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来解决化学反应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在化学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物理化学是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尤其在理科、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公式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内容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1-2],同时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小,造成学习的畏惧感,学习效果不理想.鉴于物理化学在化工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尤其对后面要学习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和“催化原理”等课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对高质量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多年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组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在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完成“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验收工作,成效显著.“物理化学”课程团队被遴选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实践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侧重工程实践导向

相比而言,我校开设化工专业的历史较短,所用物理化学教材也一直沿用我校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写)教材,以相应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南京大学孙德坤和沈文霞等编写)作为学生的指导资料.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也积极拓展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化工实践过程联系不密切的矛盾.但随着我校化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继续使用偏重理论教学的物理化学教材显然不合时宜.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契机,基于实践导向的新教材的选用成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从2014开始,精选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五版)[3]工科教材作为我校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天津大学编写的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增加许多与实际工业生产相关的知识点,如真实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真实气体状态方程、二组分液体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和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以及多相化学反应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科思维的养成.另外,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将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和电解与极化作用3部分内容合并为电化学,将化学动力学基础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合并为化学动力学,既优化教学内容,又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实践视野.本教材在我院近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学生良好的反响.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对工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注重通过演示与基本原理相关的实验现象对接实践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直接关系[4],更好地突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授课过程中,除讲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把从事物理化学方面的科研体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物理化学在生活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加快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5].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例说明理论

由于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相连,所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物理化学内容抽象、公式多而杂,在课堂讲授中要更加注重结合具体实例来阐述理论内容,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讲授界面现象中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时,用他们所熟悉的人工降雨和暴沸现象来说明开尔文公式,只有水蒸汽液化凝结成新相小液滴(凸液面),小液滴逐渐长大才能从天上落下雨滴.由于新相小液滴刚开始很难形成,即水蒸汽的过饱和蒸气压pr非常大,天空中的水蒸汽气压很难达到pr,因而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小液滴形成时的凝聚中心,大幅度降低pr的数值,使雨滴顺利形成.同理,液体受热气化形成新相小气泡(凹液面),小气泡逐渐长大才能从液体里逸出,但新相小气泡开始很难形成,即液体过热也不沸腾,是因为液体中的小气泡压力很小达不到外界大气压的数值,因而需要向液体中加入实验中常用的沸石(孔中含空气)增加初始小气泡的大小,使气泡压力很快达到外界大气压值,保证气体从液体中顺利逸出,避免形成过热液体,引起事故.总之,利用具体实例讲授比较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更接近实际生产和生活,激发他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潜能.

3多方位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动脑与动手能力

伴随着物理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反应热的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地移除多余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将对化工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测量与调控在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温度计(如玻璃温度计、贝克曼温度计、热电偶等)用于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作为温差测量的贝克曼温度计,广泛应用在恒温槽的组装和性能测试、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由于精密电子温度测量仪器的普遍使用,使得贝克曼温度计在实验中的利用率逐渐降低,但它仍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辅助仪器使用.另外,温度效应常常在实验中有所体现.如醋酸-水-氯仿三组分系统的相图绘制实验,其成败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密切.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也并不清楚隐含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温度影响到各组分间的溶解度,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导致不能很好地判定滴定终点.因此,如果能够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相图,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萃取过程,理解相图中物系点和相点的概念,对于化工产品分离条件的筛选起到良好地指导作用.其他的实验项目,例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等,温度的影响均不可忽视.

合理的安排实验是保证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的前提.但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普遍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循环的方式开展实验.如果物理化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在同一学期开设,在循环实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早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则显得非常被动,对实验理论一知半解,造成他们更多地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只动手、缺乏动脑,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将实验课的开出时间较理论课程滞后一学期,先让学生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再开展相关实验.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试讲实验内容、回答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依托我校的安徽省化学工程实训中心,还可以进一步开设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对我校化工专业本科生“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改革结果,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利用物理化学原理知识综合解决化工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玉成,杜金艳.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几点思考[J].广州化工,2015,43(2):161-162.

[2]胡碧茹,吴文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113-115.

[3]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5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我们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民在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大批劳动力来自农民,而相当比重的农民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便走上劳动岗位,直接影响到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和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质量。即使其中一些人不就业(从事农业也是就业),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或者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民,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生存得更好。况且,国民素质不高,一定会拖累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党的十六大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作为基本指标和前提条件。

我家曾请过一位十八岁的四川姑娘帮助做家务,她很聪明能干,但念到初二上学期,就辍学来京打工。问她为什么不把初中念完?她说:“老师刚初中毕业,什么也讲不懂,白交钱”。我买了初二至初三的课本,要她自学,告诉她很多人靠自学成才,今后知识不够,做什么工作都难。还给她买了字典,让她查生字,对她说:“看不懂,就问我”。但她不会自学。

我家最近又请了一位家务女工,安徽人,65年出生,小学一年级没念完就参加劳动。她们村子前面是江,后面是湖,是渔米之乡。如此富足的地方,据她说,村子里60年

至70年出生的20位姑娘,只有一位完成义务教育,其他几位均分别不同时期辍学。现在都30岁—40岁,已为人之母。

从上述二例中,提出了以下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什么样资质的人可以从事义务教育?增加教师的工资保障,发到什么人头上?目前够资质的师资紧缺,或有资质的人不愿下农村,特别不愿到边远、穷困地区,怎么办?能否由当地选培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分别到中级师范和高级师范院校去定向培养?同时兼顾作为一种对贫困家庭的扶贫措施,从贫困家庭选择合格青年定向培养?对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应青年,也定向培养,在农村从教数年后,可以安排进城就业(如同转业军官的安置)。

二是,法制问题。依法强制适龄人员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不允许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同时,缴什么费、缴多少,也要有明确规定。现在城市学校变着花样创收,班上效率不高,另开休息日补习班而且必须去。

三是,歧视女孩问题。一个家庭同时有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时,女孩让男孩。女孩受义务教育,应依法与男孩平等,歧视是违法的。由于一批女人才被落后观念截流,致使这次十六大,妇女占的比重与人口比重不相称。

四是,普及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一般是西部地区差一些,但也不尽然。东部如河北、中部如安徽,也有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适龄人。

五是,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如何更有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何革除应试教育和纯灌输式教育的弊端?可否加一部分开卷考试、相互讨论后答卷等形式?把念书搞得生动活泼从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及自学的能力。另外,无论小学还是初中,课外辅导材料同一科目重复的版本太多,多了影响学习效率,(但老师要求学生都买,实际只是为了增加学校推销的收入)。

我认为应当有点新思路:

第一,把义务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推动。第一责任人是中央政府。有必要设立直属国务院的专门职能部门,像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那样。并把义务教育的普及进度和扫肓成效,当作对各级政府业绩的考核指标;在义务教育方面发动一个社会运动,与关于不搞运动的精神并不矛盾(这是在搞重点突破,掀起全民的意识,重视教育,不是整人运动)。①其实,义务教育更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②而信息化可以由市场引导。

第二,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让更多的青年人从事义务教育事业。城市农村的师资资源极不平衡,城市的不去农村,农村的也不回农村。对非师范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因专业不适应,难以就业的,可定向给予师资训练,使其走上教育岗位。根本上,是要加大师范教育的规模,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在义务教育阶段,精选传统文化知识,充实现代科技知识(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适用经济学的知识等),给学生一定的发家致富的知识与能力;要组织有水平的专家编写材和课外辅导材料,并改变低质重复、价格昴贵的现象。

第四,与朱市长意见一致,就是由政府建立免费使用的义务教育远程网,以便利教师进修和学生自学,也有利于扫盲,并可以把义务教育尽快提高到国家最好水平。是加速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有效手段。

第6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一、差生的分类

物理学习中的差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一般占差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2.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占差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3.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占总差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因学习动力因素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

4.整体性困难型这类差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抱负水平低,求知欲、意志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转化差生的措施

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暂时性困难的差生这类差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差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欠帐”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困难继续加重.

2.对能力不足型的差生这类差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以及通过补实验或设计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掌握物理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差生重点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及时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

3.对动力不足型的差生这类差生相对较多,几乎占差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学习动力不足情况复杂,但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居首要位置.例如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追“星族”多,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另外一类学生是由于社会经济变动原因造成离婚家庭越来越多,因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缺少正常家庭教育,家长多数对子女无大的希望,这也是形成学生动力差的原因之一.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7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案例教学法符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案例教学法符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与药学类专业主要培养临床药师和执业药师的培养目标不同,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药品生产、管理、经营及新药研发等工作。因此药物化学的教学应围绕制药工程的专业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特色。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弥补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在介绍药物基础理论的同时,有意识地强化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适当介绍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国外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出版案例学习教材,书中收集的案例涉及临床用药和配伍,适合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国内高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也尝试了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案例版》(孟繁浩著)主要提供了一些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实例,内容稍显单一,并不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下面就对多层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1.梳理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案例教学

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知识领域多,如果不对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梳理,收集的案例资料就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我们将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①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②药物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③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的原理和途径;④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然后对以上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针对基础知识和理论采用“趣味性案例”,案例资料以药物发展史实例、社会热点事件等为主。例如,在抗疟药中介绍“青蒿素发现的故事”,在学习普萘洛尔时穿插介绍詹姆斯•布莱克因发明该药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料,学习麻黄碱时介绍“感冒药制毒案件”,学习抗生素时介绍“超级细菌”,学习激素药物时介绍“运动员兴奋剂事件”。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热情,增加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针对药物临床应用和生产方法采用“问题型案例”。在讲课时提出相关药物的生产或临床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学习中思考,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解热镇痛药一节,课前先提出临床应用实例:“一名3岁男孩由于误服了大约半瓶对乙酰氨基酚,被母亲送到急诊室,医生为男孩洗胃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治疗。然后提出问题:①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产生何种毒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是什么?②医生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案?为什么?”。每个章节的药物介绍都通过类似的应用实例,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分析讨论。针对药物设计和新药发现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精选了10个新药研发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案例介绍,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创新药物研究的兴趣和认识。如“西咪替丁及其类似物的发现过程”“、卡托普利的发现过程”、“他汀类药物的发现过程”、“紫杉醇的发现过程”、“联苯双酯的发现过程”等。通过案例讲解和讨论,培养了学生新药创新的概念和意识。针对新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由于药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要及时跟踪新药发展趋势和前沿知识。布置学生跟踪最新上市的新药,组织课堂报告和讨论,包括其中蕴含了哪些药物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哪些创新性,对我国新药研发有哪些借鉴意义等,引导学生如何从文献资料中进行信息的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资料。资料收集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收集案例资料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参考文献和教材,如《MedicinalChemistryCaseStudyWorkbook》,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直接使用,如地西泮类镇静催眠药的临床使用案例;二是反映行业进展和动态的网上资料和文献报道。如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罗非昔布召回事件;三是上市新药的研发案例。这部分来源于文献和专利报道的近几年世界上市新药。另外参考已出版的药物化学百科丛书《新药研发案例》,从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如西咪替丁的研发过程;

(2)编写案例。对收集的原始资料及文献资料要进行整理、提炼,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编写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案例的关键是凝练问题,每个案例提出5个左右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案例中,可讨论问题如下:①瘦肉精为什么能增加猪的瘦肉率?②瘦肉精为什么能在猪肉中蓄积?③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可能的机理是什么?④瘦肉精能否用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是否会产生毒性?⑤有哪些可能的方法能快速检测猪肉中的瘦肉精?

(3)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调动。要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布置,使学生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思考解决方案,课堂上再分组讨论,老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案例的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前布置很重要。由于学时有限,课堂讨论一般要控制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总结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最后环节就是老师的总结评价。对于很多案例的讨论结果,不一定有唯一的答案,重点强调学生讨论的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的过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路等,鼓励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老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讨论过程给出总结性评价,并计入平时平时成绩。

三、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成效。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后,学生逐渐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所接受,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取得的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收集资料,表现出高度的学习动机;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通过讨论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三是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老师而言,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收获,同时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第8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标准平衡常数与G

气体反应:aA+dDgG+hH

等温等压下,热力学推导证明:

G=+RTln

上式称为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称为相对压力商)

反应达平衡时,G=0,等温方程式为

G=+RTln=0

=-RTln

G=-RTln

称为标准压力平衡常数

=·()-nn=(g+h)-(a+d)

等温方程式可写成:G=-RTlnK+RTlnQ

任意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Q<K,G<0,正反应自发进行;

Q>K,G>0,逆反应自发进行;

Q=K,G=0,反应达平衡。

三、关于无机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讨论

例4离子性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溶解过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123]来加以讨论:ΔSG=ΔSH-TΔSS。当ΔSG<0,溶解自发进行,即为易溶解的物质;ΔSG>0,溶解不能自发进行,即为难溶解的物质;ΔSG=0,溶解处于平衡。由ΔSG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溶解过程的焓变和熵变都对自由能变化作出贡献,所以在研究溶解过程的自由能变化时,应从ΔSG和ΔSH两方面进行整体分析[4]。一方面,由于在溶解过程中,焓变通常很小,熵变的重要性有时显得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又由于焓变的影响通常很明显,判断比较容易。

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包括两个方面:(1)在离子化合物溶解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中,由于离子的电荷强电场的作用,使得在离子周围形成了一个水化层。显然,水化过程使系统的混乱度减小。(2)离子的水化破坏了水原有的簇团结构,使水分子变得自由,结果是体系混乱度增加,水合过程的熵增加。因此,溶解过程的熵是增加还是减小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哪一个占优势。如果ΔsS<0,熵变项对自由能变化的贡献是正值,即ΔSS<0,使盐的溶解性减小。如果ΔSS>0,熵变项对自由能变化的贡献是负值,即ΔSS>0,使盐的溶解性增加。显然,当离子的电荷很高和离子半径较小时,离子的电荷密度较大,第一种效应占优势,此时熵值减小,不利于溶解过程的发生;相反,当离子电荷低、半径大、离子电荷密度小,此时,第一种效应较弱,此时熵值增加,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自发进行。

定量分析NaCl和AgCl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离子性盐类溶解性问题的深刻理解。这两个化合物在溶解时都是吸热的,ΔS均大于0,但又都是熵增的,即ΔS>0。

ΔS=ΔS-TΔS

NaCl:-9.1<03.6>042.8>0(单位:kJ·mol-1)

AgCl:55.5>065.5>033.6>0

但在NaCl的溶解过程中焓变的正值较小,熵变项的贡献对ΔS的影响又比较大,最终使得ΔS<0。而AgCl的溶解熵变的贡献不能克服较大的焓变为正的不利影响,结果ΔS>0。故NaCl为易溶的物质而AgCl为难溶的物质。然而,CaCl2和CaF2都同它们相反,它们的溶解过程因Ca2+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小因而是熵减的过程,又由于F-的影响比Cl-更大一些,因而熵减的更多:

ΔS=ΔS-TΔS

CaCl2:-65.5-82.2-56.0

CaF2:1.76.6-151.3

CaCl2和CaF2,二者的差别在于CaCl2同时也是焓减小的过程,其较负的焓效应足以克服相对较弱的熵变产生的不利影响,因而ΔS仍为负值,所以CaCl2易溶。而CaF2却是焓变的增加和数值比较大的熵减小过程,因而ΔS仍为正值,故难溶。

结论:

至此可以概括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一个化学问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用热力学方法叙述问题,一般是比较热力学数据;第二,再用热力学方法去论述该问题,找出影响因素,论述应在许多种可能途径中选用热力学数据最准确可靠和为理论阐述最容易的那一种,一旦完成了这些,热力学工作就告结束;第三,对论述的问题进行理论说明。

这样一来,热力学就像是一些理论化学与实验提出的问题之间的一座桥梁,即使这种理论回答有时仅是定性的或不可信的。这种失败不能归咎于热力学,事实上,这样的失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所采用的热力学数据不当,二是化学理论仍面临严重的不足。

第9篇:物理化学论文范文

(一)商务英语的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以其应用英语特征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紧密相连。东西方国家由于自然因素、以及发展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体系具有较大差异。同样的一个概念和行为在两个不同的国度,他们的理解可能有巨大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例如,龙在中国是威严和吉祥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国家就是邪恶与暴力的象征。因此,产品品牌的设计中的“龙”如果直接译为“dragon”,就会对产品在西方文化中的宣传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商务活动和贸易中,需要准确地认识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尽量地熟悉各个国家文化习俗,避免商务出现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商务纠纷和损失。

(二)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传递性与交流性

在商务翻译上,传统的翻译观念讲究以原文本为核心,根据美国生成语法学派“翻译就是再编码,是通过改变表层结构以反映其深层结构”的理论,文本或语篇在翻译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在这种翻译思想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活动往往会给目标语的读者带来阅读、认知以及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因文化、语境等因素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讲,双文化有时会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调整来取得整体上文化信息的对等。这种形式上的调整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对于源语言语篇绝对忠实的理念,而更加倾向于通过灵活的手段使的译文符合目标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取得读者对于译文心理上的认同。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心理文化

功能对等奈达被称为是“当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理论成果的核心就是翻译的“功能对等”。根据奈达的功能理论,翻译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两种语言之间功能上的对等,而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奈达的理论可以说是受到了以韩礼德为中心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影响,而将语言的交际性放在了翻译的首位。在商务英语中,奈达这种“功能对等”理论要实现,就要求译者要突破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二者语言结构,也就是字、词、句、语篇等限制,而降翻译过程融入到民族语言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也就是说,要从语言的表层层面深入到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以及文化当中去。在一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另一种文化可能要费力加以解释,要实现文化的对等性有时就要打破语言结构上的限制。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实现的更多是促进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目的,文化与心理上的对等性的传递就要比对原文的绝对忠实更加重要。

二、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一)交际信息的准确性

在众多翻译的理论中,对于译文的“信”可以说大都排在首位。翻译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而又完善地在两个语言体系之间传递话语中的交际信息。因此,是否能够保证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是判断翻译质量的首要标准。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达到“信”的标准,那么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信息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过程中受到的文化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虽然传递的是等值的交际信息,但是因为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这种文化心理因素在语言表达上的影响,才能合理规避翻译中的失误。

(二)专有名词的对应性

特定语言的社会语境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因素,结合商务英语的翻译来看,商务英语活动与经济、贸易、法律、合同、保险、投资等领域关系密切,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大量的专业术语。这种专业术语在跨语境的情形下为保证交际信息的准确和交际过程的顺利,通常情况下都会带有很强的对应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对术语进行精确的使用,才能够保障交际信息的语际转化,也让双方能够在同一文化语境平面内完成商务交流。

(三)语体的适切性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语境的人对于“好”、“坏”、“美”、“丑”等带有强文化心理影响的概念的理解有着极大的差异。尤其在商务英语中礼貌与寒暄语的翻译上,中文的“哪里哪里”与英语中的“Howdoyoudo.”这样的表达很难在翻译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概念意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忠实于交际含义的准则之外,还应考虑到文化心理差异给语体带来的影响。

三、文化心理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一)核心概念转化考虑到文化心理因素对跨语言交际信息的影响

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应从传统的对语篇的拆解-再编码的过程转变为对语篇核心概念意义的转换。通过这种手法可以解决语际交流中因为意象缺失或是意象偏差而造成的翻译困难。如在英文中“blue”代表着蓝色,也代表着忧郁,而在中文确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的概念意象,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注释才能够在目标语完整地传达源语言中的交际信息。如商务信函中的“Thegoodshasbeenshipped.”在翻译时若译为“货物已被托运”,从语境文化的角度上来讲,这个句子所传达的交际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缺失,即在译文中无法体现出货品托运的途径。若译为“货物已经轮船运出”,在目标语上则会显得信息冗余。因此,商务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对源语言语聊进行核心概念的转化,才能更好地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

(二)语言特征的协调性从句式特征上来讲

英语以圆周句为主,汉语则以松散句为主。在商务英语中,为了显示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英文长以复杂句式的长句为主。因此,在中英转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两种语言的不同的特征,才能够在跨语境的翻译过程中,保留下更多的语言特色和交际内容。例1:Thehomeofyourdreamsawaitsyoube-hindthisdoorandwhetheryourtastebeacountrymanorestateorapenthouseinthesky,youwillfindthefollowingpagesfilledwiththeworld’smostele-gantresidences.译文:打开门,恭候着您的就是梦寐以求的家。无论您企盼的是一座乡间宅第,抑或是一间摩天大楼的顶屋,翻开下面几页,您就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雅的住宅供您选择。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译文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中文句子,其下还包括数个小的分句。这种句子转换的翻译方法在中英互译的过程中并不少见,尤其在商务英语中更为常见。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语境和语言文化因素对句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让译文更加贴近读者的文化心理习惯,也更加方便读者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的结合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两种常见的对立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以目标语言为导向,其目的在于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境文化规范,如将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为“RomeoandJulietofChina”就是汉译英中的归化现象。与之相对的是,异化是以源语言为导向,以源语言的语境文化习惯为规范的翻译方式。近年来,汉译英的过程中异化的现象在逐步提升,“GongbaoChicken”、“kongfu”、“theyearofhorse”等短语越来越多地被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以下例为例:例2:IscloningtechnologybecomingtheswordofDamoclestohumanbeings?译文A:克隆技术是否正日益成为人类安全的威胁呢?译文B:克隆技术是否正成为人类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呢?译文A是典型的归化译法,拜托了原文中句子表层形式和修辞手法,直接将句意展示出来。而译文B则是异化的译法,他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源语言文化知识,才能够理解该句传达出的完整的交际概念。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归化的译法和异化的译法要完美结合的使用才能更大地发挥出翻译的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