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用引人注目造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用引人注目造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用引人注目造句

第1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1、有趣且实用的刀,绿手柄红刀片并设计有种子形状的镂空装饰。

2、现在就有了一个中心镂空的圆环了。

3、这支金钗的尾部中间镂空镶了一颗夜明珠,从而价值不菲。

4、它在夜晚游走,用手指迅速敲击树木来倾听镂空的树洞里是否有蛴螬。

5、坐在露天咖啡座上的成小姐穿着棕色热裤,到膝盖的黑色高筒镂空皮靴,十分引人注目

6、它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完善和复杂的设计,装饰镂空。

7、这样的一件镂空花边罩衣几乎是无价之宝,因为上面的刺绣技术已经有了几百年的。

8、这款新款万宝龙镂空333限量版自来水笔就是你所心仪的。

9、如果允许,可对某些产品的烫印部分进行镂空处理。

10、在环球金融中心的顶部,设计了一个直径约50米的圆形镂空。

11、南方有的地方,人们把柚子镂空,做成精致好看的柚子灯笼。

第2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一本正经造句一:

1. 这两个小调皮一见老师进来了,马上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2. 小吴晓一本正经地戴上警察的帽子,做出各种指挥交通的手势。

3. 李想扮起法官来,一本正经的。

4. 他做起事来一本正经。

5. 一个男孩坐在街头一本正经的看书,十分引人注目。

6. 他正在一本正经的在画一副关于风景的油画。

7. 我手里拿着一本正经历蹂躏的书本看着电脑屏幕。

8. 平常什么也不管我的姐姐,今天突然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必须去考场考试!”

9. 老师拿着书,一本正经的走进了教室。

10. 我一本正经的看着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错了!”

11. 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本正经的讲着重点内容。

12. 老师从窗前走过,正在打游戏的小明一本正经的拿起了书。

13. 看着小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14. 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

15. 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大家不禁哑然失笑。

16. 老师一本正经的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课。

17. 猪八戒一直油腔滑调,而唐僧却总是一本正经。

18. 我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孩子。

19. 那个老太太一本正经地说。

20. 阿蜜看来相当一本正经,煞有其事。

21. 看到她一本正经的样子,他觉得好笑。

22. 他大不同于一本正经的爱德华。

23. 他用一本正经、公事公办的口气说话。

24. 我一本正经的看着她。

一本正经造句二:

1、清晨,我睁开眼,就看到他已穿好衣服,一本正经地坐在房门口。

2、你装出来的一本正经的模样,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扇你几巴掌。

3、看着小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4、看着孩子们在台上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大家无不开怀大笑。

5、她圆鼓鼓的红脸颊和她一本正经的态度显得很不相称。

6、人们拍拍他的背脊,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表示赞许。

7、虽然到了吃饭时间,小明还一本正经的在看书。

8、妈妈总是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说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9、班长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我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得了第一。

10、爸爸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你这道题做的不对。

11、看着小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

12、我看着一本正经的书,看见书里的凄惨的爱情不自禁的苦了。哈哈。

13、爸爸说话总是一本正经。

14、弟弟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好像一名老师。

15、别用那种一本正经的腔调说话!

16、猪八戒一直油腔滑调,而唐僧却总是一本正经。

17、小强是个调皮鬼,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18、我正在一本正经的想如何用一本正经造句。

19、一本正经会让别人觉得非常拘束。

20、他的态度一本正经而严谨。

21、王老师是个严肃的人,他平时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22、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起话来总是一本正经、有板有眼。

23、我现在一本正经的回答你,你的问题解决不了。

24、老师一本正经的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课。

25、他做什么事情都一本正经,从不马虎草率。

26、她并不随和,一本正经才是她的本来面目。

27、她想使自己看起来轻松一些,摆脱掉那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印象。

第3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1、山清水秀、鸟语画香是它美丽的容颜与歌声。

2、没想到在到处受到污染的城市里,还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3、我是妇女儿童工作者,希望通过这里,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也让您来了解认识具有悠久人文历史,又是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的,我家乡- - -中国息县

4、宏大家具是一家专业从事布艺沙发设计、制造与经营的企业,坐落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著名旅游胜地? ?南海西樵。

5、还是咱家乡好,山清水秀四处环山,早上有鸟儿高歌,晚上有虫子翁叫。

6、寻找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

7、太湖明珠?无锡,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北依长江,南抱太湖,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是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著名的旅游城市,发展引人注目。

8、山清水秀太阳高照,远处的群山层 层叠叠。

9、北宅村境内山清水秀,具有较大的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

10、只有像她那样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出生的孩子,才会生的这么的水灵。

11、这里山清水秀,宛然桂林风光。

12、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同步发展,()如今的旌德山清水秀,整洁美丽,民风淳朴,环境清幽。

13、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交通方便,是中外驰名的旅游避暑圣地、历史文化名城。

14、大山里的环境就是不一样,山清水秀处处生机勃勃。

15、温州永嘉县的北部一带都是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即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

16、进入黔东南后,山清水秀,我与老驾就特别注意我们路过的道路两旁,搜索刹那的感受。

17、我不是和你说过驴有时候会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野营的吗?

18、济源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有小浪底大坝、王屋山、五龙口等景点。

19、我厂座落于山清水秀,北方明珠生辉的大连市金州区滨城。

20、这里山清水秀,有的地方没有路,只要又陡又窄的阳关道。

21、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经成灌高速公路至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车程仅需20分钟,自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驱车50分钟即可到达。

22、我的家乡在中国的南方,山清水秀,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有着淳朴善良的人们。

23、长湖风景区由磨盘山独石山长湖蓬莱岛组成,放眼四顾,只风山清水秀,清新幽雅,别有一番情趣。

第4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关键词】作文课堂 作文兴趣 积累素材

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害怕上作文课,这种现象是每个语文老师都经历的难题,如何让学生不怕写作文,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成了每个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如何克服这个难题,我认为要解决作文的训练方法,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那本来“视而不见”的生活,从而发现生活?

一、用心观察生活,是学会感悟生活的先决条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却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目,我们更要关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如一个学生写《为她喝彩》,观察到一个行走的漂亮的姑娘不小心凉鞋破了,没有半点惊慌,没有半点迟疑,就拎起凉鞋大大方方地赤脚走在大街上。文章经过一番描述后,最后抒情议论:“走自己的路,何必顾忌别人的眼光和评论。这最后的议论,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呀,而感悟的来源却是一件非常细小的琐事。这种琐事,生活中多得很,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视而不见”,有的同学却能产生深刻的感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借鉴别人的“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基本途径

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果,我们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议论一番,讲讲自己的看法,举举生活的实例。比如,巴尔扎克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它让人止步不前,甚至跌入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议论理解,并让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

另外,教师可提供相关读物,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青少年时期感情丰富敏感,讲究友情,注重真善美,教师不妨提供一些适合于学生看的读物。浅显的如流行歌曲,稍深一些的如于秋雨、于光中等当代名家的散文等。其实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上的随感美文,《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上这种文章比比皆是,学生看了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命、情感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共鸣。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件,便会感悟顿生。也可以看一些长篇小说,因为小说中人物对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在,看了以后,这些感悟便潜移默化地被学生接受了,从而学生便会在这些感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感悟。

三、开放式地组织学生谈论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又一种有效方法

感悟作为一种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交流,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会难以启齿,认为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只能在最亲近的人中间进行。如何排除这一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在学生面前谈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谈论自己对学校对班级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家庭,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目的是让学生仿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课堂前后与学生平等地交谈,课堂上亲切地向学生倾诉,这样,课堂里渐渐会形成一种倾吐衷肠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一些胆大的学生便会参与进来。由于一种从众的心理作用,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如再来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学生们的谈论会变得争先恐后,热烈非凡。学生从谈论中感受到别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不同体会、不同感受,便很自然地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用心地感受生活。

谈论感悟,也可以由教师命题。如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件大家经历的事:期末语文复习课上,抽背古诗文情况很不顺利,教师脸露不快,这时,教室门被推开,径直进来两位迟到的男生,教师不禁怒色有加,大喝一声“出去”!迟到者出去了,并带上了门。教师当然是希望他们重喊“报告”,但两位迟到者却一去不复返了。十分钟以后,教师让另一位学生去把他们叫了回来。这一件事情很平常,当时也很少有议论,但这次被拿到课堂上来就不一样。教师问学生对这一件事的看法,课堂像进了水的油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他们纷纷地议论着,面红耳赤地各不相让。有的认为老师太凶了,缺少耐心;有的确认为老师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爱生心切;他们有的认为两位迟到者太委屈了,大冷天被赶出教室;有的却认为这两位学生太不理智了,感情用事,自己吃亏……谈论结束,下笔成文,轻而易举。同一件事,各不相同的主题,精彩纷呈。这实在是由于开放式的谈论感悟,已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认识问题的方法,感悟能力自然不断提高。

四、勤写日记,感悟的成果才能不断地积累

第5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1、英国正向着宪法国家发展,然而却并不受人们欢迎。

2、然而水流有干涸的时候,时间却永不停止它的前行。

3、虽然在前一天看过天气预报了,是晴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却下雨了!

4、然而约翰·亨特却认定这一行正是他要干的。

5、他低能得无以复加,然而却是出于好心。

6、这不过是碰碰运气,然而这位记者的直觉却是对的。

7、他很聪明,然而却很懒。

8、然而,人们却无法将他简单分类。

9、谢尔贝太太悲痛地叫了一声,然而克洛伊大娘却一句话也没说。

10、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你却愁眉不展,怎么了?

11、然而,这个实验,却引起好多争论与不满。

12、我们都说好了,你却中途变了,太不够意思了。

13、他所安排的替换是如此的大胆然而却差不多总是有效的。

14、胜利并没有改变什么,然而却让全队上下心情舒畅。

15、在天将破晓的时候,他被一阵熟悉的,然而却又是反常的回声惊醒了。

16、我以为找到了自己,然而却是颠覆迷失。

17、她脸上有很多皱纹,这是最引人注目的,然而却没有因此而显得苍老,反倒有一种超越年龄的青春气息通过皱纹被强调出来。

18、这是不公平的,也不是人们所期待的,然而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19、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下午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20、人会认识宇宙,然而却不认识自我。自己比任何星球都来得遥远。

21、它是七大奇观中最古老的一个,然而却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个。

22、这个不是一个偏激极端的思想,然而却是我一个对族群以及文化的归属感。

23、我提前三分钟到教室,然而老师却说我迟到了。

24、经济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刺激,然而却听不见任何回应。

25、今天我本来想去泰山玩,然而天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天地间一片茫然,我只好打消这个想法了,只能等雨停再去

26、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然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27、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28、你懂得自己错了,你懂得应该改正,然而却永远三分钟热度。

29、人们非常认真地展开讨论,然而却莫衷一是。

30、这是一种相续的体验,然而却没有可靠的基础,并没有一个身体或任何实体存在。

31、中国钢铁产能迅速增加,然而却分布在全国各地。

32、清晨的那缕阳光,本该是欣喜的,然而却因你而忧伤。

33、然而,我们脚下的地面却似乎是坚实而恒久不变的。

34、发展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却非万能。

35、我时常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36、结果是我们有很多优秀然而却不太快乐的员工。

37、什么时候把自己丢尽空洞里,连思想都没了,然而却没发觉,心已是空白,眼泪是雾霾,谁还在等待,就像等不来一场下辈子的舞台。

38、然而,苏格兰人对卡洛登战役的看法却带有神话和传奇的色彩。

39、他吃了三大碗米饭,然而刚过一个小时却又说饿了。

40、在流年尽逝的记忆里,每个人的生命只是沧海之一栗,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聚散离首。天各一方,情深意浓,思念起来到也是遗憾的伤感垂泪;青春不在,颜衰色旧,感叹起来到也是遗憾的潸然泪下。

41、两颗心的距离,明明你在眼前,然而却似隔着两级。

42、正因为我们处于黑白互换之间的世界,所以才遭受排挤,然而却绝不能回头!因为身后已万丈深渊!

43、他三十五岁,脖子和腰身便围上了圈圈肥肉,然而一举一动,却依然活泼幼稚。

44、我们很多人总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抱怨事与愿违,更多的人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抱怨生不逢时,然而却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正视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问题。

45、很怀念那些日子,然而却是回不去的曾经。

46、我们试图解决他们的分歧,然而却是白费心机。

47、这是一种并没有被大肆宣扬的效果,然而却在吸引顾客眼球上表现不俗。

48、虽然我对未来的困难做了很多的准备,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我大吃一惊。

49、虽然他很精明,然而没有好好上学,却没有文凭而落选。

50、老师已经把这道题讲了好几遍,然而他却仍然不会做。

51、心情是自己的,照理说自己是可以掌控的,然而却被环境给控制了,有时候简直一只脱了线的风筝,随风定夺!

52、然而,却有许多面对失败不一样的态度。

53、天气是炎热的,然而却有一种惬意的懒洋洋的感觉。

54、篡改过去,眼前的好处自是一目了然,然而终极的动机却显得神神秘秘。

55、她充满希望前来参加比赛,然而却失望而归。

56、你们是道路,也是行路者。当你们中的一个人跌倒,他是为后面的人失足,使他们小心避开绊脚的石头。噢,他也是为了前面的人失足,因为他们步履虽然轻捷坚定,然而却并没有挪开绊脚石。

57、然而炼糖营房里却充满着热气腾腾的欢乐气氛。

58、他已经连续挂了三天吊瓶,然而病情却依旧没有好转。

第6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文学,最初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劳动结合在一起的,那时文学的话语权属于每一个言说者。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文学在走向成熟与精致的同时,也开始脱离大众走向贵族化、神圣化,由平民的“众声喧哗”变成象牙塔中个人的“曲高和寡”,以一种代表上层阶级的权力话语的高姿态存在着。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学都为社会上层阶级所专有,处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内,和普通人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文学逐渐从过去狭小的天地中扩张出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消费品,加上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文学重新回归通俗化、大众化。大话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网络文学以网络为依托,聚集了众多创作者,其中不乏能代表民间话语权的普通作者,他们所写所述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表达的都是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从这个程度上来说,网络文学走的是回归民间本位路线。它“借助先进的电子技术航船,抵达的却是‘返祖’的文化港湾———文学话语权回归民间。”[1]而在网络文学众多的类型中,大话文学是网络文学回归民间的突出代表,因为大话文学具有强烈的通俗意识,它面向的是大众,取悦的是大众,收获的也是大众的点击率和支持率。其平凡世俗的内容,庸俗浅显的思想,通俗易懂的语言,十分典型地表现出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通俗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度关注。大话文学的重要特点就是崇拜平庸,它用戏仿、拼贴、混杂等方式对传统或现存的经典话语秩序以及这种话语秩序背后支撑的美学秩序、道德秩序、文化秩序等进行戏弄和颠覆。[2]而大话文学之所以对“经典”进行解构,是因为,一般而言,经典总是占统治地位的集团、阶级或阶层的文化趣味、道德规范的体现,是现存秩序的维护者,它维护的是特定时代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价值取向上的民间立场,使网络对于神圣、崇高的东西一般都采取戏弄和讥嘲的态度,带有鲜明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

纵观大话文学的创作,大都是对传统经典文本的颠覆,创作者将这些经典文本作为自己创作的摹本,在此基础上加之以现实的气息、世俗的调侃,以通俗易懂的诙谐语言述说当代人的情感,表达当代人的思维与价值观,可谓“借古人酒杯,浇今人块垒”。在众多遭到恶搞的文学经典中,《西游记》首当其冲,网络上先后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大话西游”,《悟空传》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版本。《西游记》原著弘扬的是师徒四人团结一致、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道德理想主义主题,而《悟空传》的主题则正如小说题目所标识的是“感悟虚空”。小说揭示的是现代人在没有神话、拒绝英雄的时代所产生的矛盾不安。[4]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却颠覆了传统的唐僧师徒形象,师徒四人不再是西天取经的圣徒,而是现实世界中的功利主义者,他们之间完全没有了师徒的道德伦理,而是平起平坐、互相攻击,甚至与妖精调情,充满了世俗的颓废和快乐。除了《悟空传》,还有许多以《西游记》为摹本进行戏仿的作品,如《唐僧日记》以另类搞笑的语言去解析唐僧思想的另类,言行的出轨,调侃世故,诙谐可笑。《八戒日记》以八戒的眼光,用日记体的形式,用调侃的语言和许多黑色幽默生动地刻画出温柔而体贴、多情而善解人意的八戒;贪图享受、妖冶而虚伪的唐僧;怀才不遇、自命不凡的孙悟空;贪婪而逆来顺受的沙僧形象。这些作品无论主题、人物塑造,还是结构、语言都是对经典文本的彻底颠覆,一扫其以往的神圣光环,而代之以凡俗的思想与趣味,充满了时代的气息。除了追求凡俗平庸的通俗、平等的话语权,大话文学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

纵观各大论坛上的“大话文学”,很多都是有感而发,是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评判,不是简单的恶搞。“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在2010下半年风靡网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的来由———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保定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的儿子李启铭驾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放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酒后肇事,还口出狂言,这引起了网友的极大愤慨与关注。猫扑网最先发起了名为“‘我爸是李刚’”的造句大赛”的活动,参与者迅速过万。其中有王翰版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见女友把命催,醉驾撞人咱不怕,李刚就是我老爸。”[5]有李白版的“举头望明月,我爸是李刚。低头思故乡,怎知是铁窗。”[6]“只要我爸是李刚,天生我材必有用。”

钻石版的“撞人恒久远,李刚永流传。”[8]等等。这些造句通过改造经典诗句或广告语来表达网友对犯罪分子的谴责以及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成为人们申张正义的另类手法。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不同地方的人们可以同时看新闻,也可以一起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讨论。在网民对新闻话题的评论中,也有许多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大话评论”,在反映社会实际问题上具有相当的深度。如在2010年10月28日《北京大兴限制村民出租房屋加剧流动人口租房难》评论中有这样一首《沁园春》:神州大地,万人蜗居,亿人盼房。望市内郊外,空楼大厦,售楼中心,炒房滔滔。祖孙三代,倾尽所有,难与房价试比高。须钞票,清储蓄贷款,分外心焦。楼价如此虚高,逼无数白领竞折腰。昔秦皇汉武,闻所未闻;唐宗宋祖,紧捏钱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蜗居蒙古包。俱往矣,数天价楼盘,还看今朝。这位评论者不采用常见的就事议事的评论方式,而是通过戏仿的名诗《沁园春》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形式新颖,内容深刻,十分引人注目。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住房难”问题在这首《沁园春》中得到极为生动的描述。除了刻画当代人努力赚钱买房的艰辛形象外,诗中还将“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历史伟人也恶搞了一番。看似大逆不道,惹人发笑,仔细读来却令人倍感心酸,笑中带泪。偌大一个中国,社会一片升平,然而却是“万人蜗居”!这背后隐藏的社会矛盾,引人深思。

大话文学是一种草根文化、民间文化,尽管它肆意冒犯经典,让人们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它对正义的追求和弘扬、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说明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深广的民间情怀,它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民间本位的大话创作不仅解构了权力话语的霸权真理性,使话语言说由一元向多元扩展,更将文学从一种极其空泛的状态解放出来,让其回归凡俗,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学。正如欧阳有权先生说的那样,它可能会导致文学形而上审美意味的缺失和文化精英立场的“沦陷”,但却关注芸芸众生本真的生存状态,满足社会公众交流和表意的欲望,给创作自由和自由创作以技术支撑,实现文学的广场狂欢和心灵对话,从本体上拓展文学的发展空间,激发出社会底层的艺术活力。

第7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诵读”不是简单地一读了之,而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所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这是说要学生沉潜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感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程度。如,在《泉水》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就在“读”上下足了功夫。一是提出“三到”的读书要求;二是通过两个句式的比较,并运用听读(听教师读)的方法,让学生读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所蕴含的情感,从中体味遣词造句之精妙;三是读书质疑和释疑,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在读中利用课本资源(上下文、插图等)解决问题;四是创设情境读,随着学生对语言感悟的逐步深入,师生又扮演不同的角色,不露痕迹地进行了三次朗读训练,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达到了“情到深处自然鸣”的境界,泉水乐于助人的形象也在读中活化,并铭记于学生心中。

二、说出一种个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学生是文本的阅读者,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具有自由释放各自阅读感受的独立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课文情境,为学生创造言语的机会,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表达能力的提高。如阅读《美丽的丹顶鹤》第三自然段,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据图找文和用动作演示来帮助理解,并创造性地引进丹顶鹤的各种生活画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丹顶鹤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事、都那么高雅,都那么引人注目的认识,从而对“高雅”这一难以言传的词语有了更深切、更直观的感悟。更值得称道的是,画面上方出现了“水中捕鱼”、“悠闲漫步”、“追逐嬉戏”、“梳理羽毛”、“岸边戏水”相关的四个字的词语,这既扩展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凝炼之美,又为学生用“不论……还是……都……”这一句式练说提供了语言素材。学生有了说话的“脚手架”,言语表达自然就容易多了:“丹顶鹤不论是在草地上梳理羽毛,还是在天空中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丹顶鹤不论是在空中迎风展翅,还是在水中嬉戏玩耍,都显得那么高雅……”“丹顶鹤不论是在水中追逐嬉戏,还是在池边悠闲漫步,都显得那么高雅……”这里的课外资料引进,其作用已不单纯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更是为语言的学习、理解和表达服务,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练说效果,使语言实践扎实、高效。

三、写出一道色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课堂小练笔是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重要语言实践形式,但在阅读教学中,“写”往往不为人重视。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中描写内洞景美奇异特点时,在描写“双龙”后,作者写道:“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教师可利用这一概述句,要求学生变概括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写出种种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样子。这样,不仅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而且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表象,驱遣想象,形象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奇异,激起学生热爱之情。请看两位同学所写的片段:“你看,这石笋分明是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下凡’来此,只见他脸含微笑,一把长长的胡须飘在胸前,穿着长衫,手拿一把仙刷,背着宝剑,神采奕奕地屹立在船头,双眼眺望远方,我仿佛听见他在说:‘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啊’!”“您瞧,那边的石钟乳,不像是只猛虎下山吗?只见它张开血盆大口,像是搜寻什么猎物,铜铃似的双眼贪婪而凶恶地向四周张望。”这样,保证了语言训练的有效落实,促进了语言能力的真正发展。

四、思出一片风景

第8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关键词:文学语言;越规现象;古典诗词;倒装现象

诗风词韵,氤氲古今。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诗的国度。五千年历史长河,无数华章丽句历久弥新,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今人的精神世界。然而,跨越历史长河向我们走来的宝贵遗产难免会存在其特殊之处给我们理解欣赏这些作品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难。语法与其他组成要素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因此,对于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文学语言的越规现象所导致的自觉行为,而无须利用汉语史思路进行解释。在这些特殊现象中,古典诗词中的倒装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倒装,又叫“颠倒”,即古人在写文章时为了表达的需要,特意将某个词句的语序进行颠倒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现象在阅读古诗词时屡见不鲜,然而许多人却把它和古典文献中的倒装现象混同起来,其实这种理解是有一定的偏差的。

一般说来,我们在提及古诗词中的倒装时,主要是讲三类现象――倒词、倒句和倒叙,并不会直接涉及上述四种倒装现象。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倒装,本文会尝试分析这两类倒装现象的某种内在联系。

本文首先对诗词倒装的常见形式进行举例。下面所举的诗句囊括了倒词、倒句和倒叙三种情况。同时在典例之后,将会尝试对倒装句运用正常语序进行还原并标注在句后的括号内,与原句进行对比,更加清楚地看出语序的变化。

顾名思义,倒词是指古诗词中某些词语颠倒的现象,举例如下: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序: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序:欲目穷千里,更上一层楼)。

倒句一般指诗词中相邻两句互换顺序的现象。通过对倒句的分析可知,倒句出现在词中的频率比出现在诗中的要高。举例如下:

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正序:秦娥梦断秦娥月,箫声咽。)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正序: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

倒叙,主要指诗人在因结构的需要而改变常见的表达方式,举例如下:

1.东临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正序:日暮空闻钟,东临精舍近)

2.朝闻游子唱离哥,昨夜微霜初渡河。(正序:昨夜微霜初渡河,朝闻游子唱离歌)。

运用倒装的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可谓是俯拾皆是,不可胜数,其中也不乏千古名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为什么倒装在古诗词中会如此广泛地被使用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出于声律方面的要求

初唐定型盛唐臻于鼎盛的近体诗和后起的词除了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尝试从词序、语序等方面寻找突破口,逐渐获得了成功,颇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味道。由声律限制引起的倒装主要指为押韵而倒装和平仄而倒装,当然也不排除两者兼有和另外一种特殊的情况――对仗的工稳。

出于押韵需要而倒装的诗句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句,“午”、“土”和末句“粒粒皆辛苦”中的“苦”字在平水韵106韵中,属于上声韵中的七虞韵字。如果按照顺序写的话,“日当午锄禾”的尾字“禾”字属于下平声韵中的五歌韵字,与“土”和“苦”明显不押韵。

出于平仄需要倒装的诗句如王之涣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就是很典型的一句。《登鹤雀楼》的句式从平仄的角度来讲属于首句仄起仄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很明显,顺序的诗句“欲穷千里目”中的“目”属仄声字,这就和“更上一层楼”中的平声字“上”字对不起来了。因而需要颠倒顺序以保证声韵的和谐。

二、出于强调需要

诗人为了强调突出某种事物或情感,在写作时往往会有意将词语的语序改变,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为了强调事物而改变词语顺序的诗句中,最具典型性的诗当数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句对新奇巧妙而不失工整,历来为人所称道。后世每论及倒装诗句时言必称此句,其经典程度可见一般。

初读此句,便可感受到一种语序的倒错所带来的美感与难以名状的吸引力,同时也会感到疑惑与不解――香稻怎么会去啄鹦鹉,梧桐又怎么会栖息在凤凰身上呢?这种施事者与受事者的位置对换,又暗藏何种玄机呢?在此,我们不妨简单的分析一下这句诗的语法结构。上联语法结构是:主语――鹦鹉 谓语――啄 宾语――(余)(香稻)粒。下联语法结构是:主语――凤凰 谓语――栖 宾语――(老)(碧梧)枝。即此句诗是把汉语正常语序的主语(鹦鹉)调到宾语修饰成分的位置上,当做宾语的定语,同时又把宾语的定语(香稻)调到主语的位置上当做主语用。

杜甫为何会写出如此大胆新奇的诗句呢?可以用强调作用来解释。杜甫作此诗是为了回忆长安的景物,他要做的是强调长安城里景物的美好,说那里的香稻不是一般的稻,是鹦鹉啄余的稻;那里的碧梧不是一般的梧桐,是凤凰栖老的梧桐,所以这样造句,便是“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把读者的阅读重点吸引在香稻与碧梧上。同时,此诗侧重的是香稻、碧梧,而所谓鹦鹉啄余、凤凰栖老都是虚的,只是用来说明香稻碧梧的不同寻常而已。

有时候,为了突出某种特殊的情感,诗人也会在写作时有意把词语顺序改变。如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霜信极黄花。”“霜信报黄花”应为“黄花报霜信。”将“霜信”提前,表面上是写景物的凄凉,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词人晚年生活的凄楚。又如王昌龄《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诗人一反常理,将“孤城”置于句首,突出了戍边将士艰苦落寞的军旅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思乡之情。

【参考文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剑桥.音韵学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第9篇:用引人注目造句范文

【关键词】《小公主》;文体学;特征

儿童文学伴随人类逾数千载而不息,国内外对儿童文学的文学评论家们主要从文学批评理论、翻译理论或语言学等方面解析儿童小说。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文体学似乎并未引起儿童文学评论家的足够关注。本文试以弗朗西丝·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为例,借助文体学基本理论,剖析其独具匠心的言语特征。

《小公主》以童趣盎然的语言使人们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本论文将从语音、选词、句法和修辞等角度探析其文体风格和美学价值,为小说的赏析与理解提供更多的借鉴手段。

一、语音特色及文体作用

单音节词汇的选用易于儿童读者的理解,各种押韵的韵律让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一首首儿歌一般。伯内特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压头韵词,单音节词,平添了阅读的乐趣。试举一例:

The little ones, who were accustomed to being disdained and ordered out of the way by mature ladies aged ten and twelve, were never made to cry by this most envied of them all. (Burnett, 2006:35)

这句看似简单的句子亦有很强的文体特色。全句仅有34个单词,其中23个单词为单音节词,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与认知水平;3组压头韵音节,8个单词应用了相同的尾音音节[d]。单音节词、压头韵单词和同尾音辅音的使用增强了整个句子抑扬顿挫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的快乐性。这样的文字与音乐上的艺术美感,将作者和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递给读者,带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

儿童文学里的押韵现象不在少数,伯内特的《小公主》也不例外。相似的例子在小说中不在少数:

—in a stately and severe manner— (Burnett, 2006:36)

Poor plum Miss Amelia (Burnett, 2006:38)

the room was quite quiet (Burnett, 2006:39)

This was certain scuff lings and scratching and squeaking in the walls and behind the skirting boards. (Burnett, 2006: 95)

以上的例句中,“stately” ,“severe”; “poor plum”;“quite quiet”; “scuff lings and scratching and squeaking”等单词都有压头韵。伯内特擅长于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富于色彩、音响、动感的韵律语音词汇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表现出栩栩如生的艺术画面,有助于小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小公主》中有许多儿童化的语言,押韵词语发音简洁,韵律明快,易于理解和记背,契合了儿童的语言习惯,吸引儿童的兴趣的同时,减少了儿童阅读的困难与理解的障碍。同时,单音节押韵词汇也让成人读者带回到儿童年代,缩短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平添了读者对儿童小说的接受度,唤醒成年读者心中的童真记忆。

二、词汇特色及其文体作用

《小公主》中,伯内特轻松自然又极富技巧地用孩童般的词语把儿童的想象呈现给读者。人物绰号便是文中的一大词汇特点。富有个性的人物绰号稀奇古怪,是小说中文体变异艺术,体现了儿童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在主人公Sara身边有着一群名字特别的伙伴—老鼠一家,街坊邻居一家,和小布偶,都被想象力丰富的Sara冠上了新的名字。例如:

“There!” Ermengarde heard her say. “Take it and go home, Melchisedec! Go home to your wife!” (Burnett, 2006:117)

She called them the Montmorencys when she did not call them the Large Family. The fat, fair baby with the lace cap was Ethelberta Beauchamp Montmorency; the next baby was Violet Cholmondeley Montmorency; the little boy who could just stagger and who had such round legs was Sydney Cecil Vivian Montmorency; and then came Lilian Evangeline Maud Marion, Rosalind Gladys, Guy Clarence, Veronica Eustacia, and Claude Harold Hector. (Burnett, 2006:124)

And afterward she was called by all of them, “The-little-girlwho-is-not-a-beggar,” (Burnett, 2006:127)

在上述的几个句子中,有几个拼写奇特的单词,如“Melchisedec”, “Montmorencys”,“Cholmondeley”,“Eustacia”等,他们都是Sara的好朋友。

这些词语在儿童小说中显得过于冗长,词语的组合方式不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则,难以拼读。有的昵称“Violet Cholmondeley Montmorency”长达27个字母;有的源于法语,发音较难“Ethelberta Beauchamp Montmorency”;有的则是把几个短小单词无规则组合—“The-little-girl-who-is-not-abeggar”。

这些长绰号的出现让读者过目难忘,体现了儿童烂漫想象的天性,也勾起了成人读者儿时给他人编绰号的经历。相比《小公主》文中的其他人物的易读易记的命名方式,如Sara,Lottie,Miss Minchin,Amily等,Sara创造的这些绰号复杂,背离了文章的命名惯例以及儿童小说文字简单易懂的语言规则,让读者难以拼读而“尤其引人注目”(Short, 1996:11),即文体变异前景化。文体变异前景化(foregrounding to the style variation),指在普通的语言中加入了拼写异常,读音异常或语境异常的单词以达到突出效果而吸引读者。《小公主》全文的语旨为非正式英语的儿童语言,它们大多是单音节词,简短,好记,易读。然而相反的是,这些捏造出的昵称却正式,繁复,长音节,不便儿童发音,这样的文体变异前景化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三、句法特色及其文体作用

句子按其结构可分简单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指只含有一个主谓结构并且句子各成分都只由单词或短语构成的独立句子或分句,复合句有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简单句是简洁有力的叙述方式之一,它们常用来表达自由的想法或动作,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如《小公主》中的简单句:

There were velvet dresses trimmed with costly furs, and lace dresses, and embroidered ones, and hats with great, soft ostrich feathers, and ermine coats and muffs, and boxes of tiny gloves and handkerchiefs and silk stockings … (Burnett, 2006:9)

She had lace frocks, too, and velvet and muslin ones, and hats and coats and beautiful lace-trimmed underclothes, and gloves and handkerchiefs and furs. (Burnett, 2006:10)

以上两个句子均来自小说的第一章,分别阐释了简单句在文中的文体价值—简洁生动、易于理解。第一个例句是对Sara的穿着的描述:“velvet dresses”,“lace dresses”,“ermine coats”,“muffs”,“gloves”等等。第二个句子是对Sara心爱的洋娃娃的描写:—Emily:“lace frocks”,“velvet”,“muslin”,“hats”,“coats”, “gloves”,“furs”,几个“and”把多个名词和名词短语并列排列出来,力透纸背,增强了其文体效果。

以上例句带给读者奢华的生活形象,体现了儿童语言的时效性和生动性—以一位小读者的眼光看到精致物品时的惊讶和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突,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有力地还原场景,突出强调细节,有效缩短文本与读者的距离,在符合儿童的阅读审美习惯的同时,直接地把小说人物的感受表达出来,也能增强读者对小说人物的感知能力和对主人公的同情心。

四、修辞特色及其文体作用

多种修辞手法使小说文体丰富多彩,使无形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好地符合儿童读者的阅读与认知习惯。在此,论文试举其中的拟人手法为例,阐述其文体作用。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想法或抽象的东西以生命、人的情感、感受。” 在儿童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小花、小动物、洋娃娃都有生命。在儿童的眼中,世界万物美好新奇。《小公主》中的主人公Sara也是如此。在得知父亲去世后,她被狠心地抛弃在寒冷的阁楼里生活,但勇敢坚强的Sara并没灰心丧气,与阁楼里的小动物—老鼠一家做起了朋友,甚至为老鼠一家的每位成员命了名字,把食物分享给老鼠朋友一起享用。

“He is a person,” said Sara. “He gets hungry and frightened, just as we do; and he is married and has children. How do we know he doesn’t think things, just as we do? His eyes look as if he was a person. That was why I gave him a name.” (Burnett, 2006:120)

He stopped to listen with a palpitating heart […] He was frightened to death. (Burnett, 2006:170)

They did not remain very long, to the great relief of Melchisedec, who, as he probably did not comprehend their conversation, felt their movements and whispers ominous. (Burnett, 2006:175)

在以上例句中,小老鼠完全被拟人化了。平日,他会“stop to listen with a palpitating heart”;感到“frightened to death”;但其他的人们离开后,他觉得“a great relief”,“their movements and whispers ominous”等等。伯内特赋予了老鼠人类的情感和感受,应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地展现儿童世界的纯朴天真,丰富的想象力,也更加贴近儿童的语言,深受儿童的喜爱。

五、结语

儿童的语言稚嫩有趣,想象力丰富多彩。《小公主》迎合了儿童的语言特色,在音韵、选词、句子结构和修辞等微观语言层面上都下了功夫,使其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通过对《小公主》的文体分析,本文例证了在儿童小说中采用文体学方法分析的可行性,并且为文体学角度下的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灵感。

参考文献

[1] Burnett, Frances H.. A Little Princ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 Knowles, Murray.Malmkja er,Kirsten. Language and Control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6.

[3] Toolan,Michael. Language i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Styl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4] Wales,K.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2nd ed.) Pearson Education Ltd,200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