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第1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防护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1.4坠床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5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安全防护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3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3)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2.3.2嘱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宽松舒适。

2.3.3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4]向高危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相关信息,使他们了解发生性低血压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该如何处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分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床上坐几分钟,再扶床头柜,拐杖等缓慢站起。嘱咐患者一旦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2.4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2.5防暗室撞伤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碰伤,我们将暗室的仪器和物品放置简洁、合理,在患者手术前先带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设施及检查时要摆放的位置,适应暗室的环境,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熟悉病房及暗室的线路,让患者有安全感,对双眼视力障碍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在患者一览表上用红色小三角标志区别,使各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重点护理。并安排护士在暗室内搀扶患者,有效地帮助医生完成检查,在搀扶患者的时候,我们与患者面对面,护士的双手拉起患者的双手,患者向前走,护士退行,这样患者不再有踩空的感觉,到检查台前先让患者扶住凳子再协助其坐稳;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头后,另一手扶住前额,慢慢向前移,平稳地将下巴放在支架上,前额贴紧额头架,检查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以免仪器碰伤。

2.6防坠床为防止老年人或儿童发生坠床,我院专门把我科70张床更换为带护档的可调试的自动床。同时要求加强夜班护士的夜查房,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7加强眼科健康教育为落实健康教育,我们请各专业医生讲解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每个责任组有一名护士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对入院3天以上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项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评挂钩,每月召开一次公休座谈会,倾听患者对医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3小结

影响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这也是我们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同时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详,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第2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1 跌倒的相关因素

1.1环境因素:病区环境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1】。老年人住院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病房内卫生间、厕所缺少扶手、地面的湿滑、设备的摆放、床的高低、床脚刹制未固定等,对陌生环境有害怕感,不适应感都有可能成为老年病人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

1.2生理因素:住院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其个体感觉、前庭、视觉、传导神经和中枢整合能力明显降低,老年人位置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可出现平衡觉失调,如走路不协调、站立不稳、肌力减退、关节灵活性减退、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等,易发生跌倒。另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女性跌倒的几率为男性的2倍【2】。

1.3药物因素: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受机体退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反应迟缓,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增加。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常因变动过快而发生性低血压;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夜尿增多,频繁起床,尿量增多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低钠等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服用扩血管药物等均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步态、血压等增加跌倒危险;服用止痛、镇静安眠药也是跌倒的因素之一。

1.4心理因素:自信心和情绪也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老年人个性好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自己去做,这会增加跌倒的机会,另一方面害怕跌倒的心理又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降低了活动能力,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随之升高。沮丧和焦虑心理可减低老年人对自身及环境及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发生跌倒的机会。

1.5跌倒与改变因素:跌倒与改变有关,如如厕时起来跌倒,起床或者从椅子上起来时跌倒,长时间步行后坐下时坐空跌倒,老年人关节僵硬,屈膝不便起床及九坐后立即行走,的突然改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昏,站立不稳而跌倒。

1.6其他因素:我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对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等也可引起意外跌倒危险。如在值夜班时,一般只有1-2名当值护士,但需要承担整个病区40-50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区病情观察重任,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因此,由于护士人力资源不足也是造成老年人住院患者跌倒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跌倒的护理对策

2.1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患者入院后在对其入院评估时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以确立是否为高危患者,再针对患者个体需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安全管理。对高龄体弱能活动,以往有跌倒病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服用降压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止痛镇静剂,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久病下床,心律失常及随时有晕厥肯能的患者等均需纳入跌倒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并每班交接追踪,重点预防。

2.2入院健康宣教:要重视入院健康宣教,包括环境、安全宣教,药物和疾病宣教,气候宣教等。让住院病人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扶助患者亲临各处环境,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做好安全指导。如起床或变动时勿用力过猛,蹲下及站起来时要动作缓慢,起床时要做到3分钟,即醒后1分钟起床,起床后在床边坐一分钟再站立,站立后一分钟再缓慢行走,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年老体弱者不要单独外出,嘱其家人陪护,让病人掌获自己有哪些跌倒倾向,给予预见性的指导,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

2.3提供安全就医环境:病人入院后告知患者或家属,患者有跌倒的因素,并签预防跌倒告知单,患者床头温馨提示放置“防跌倒”红色警示标识,日常用物及呼叫铃放置于患者触手可及处,告知患者需要协助时随时按铃通知护士。病房及走廊光线要充足,夜间用光线柔和的照明灯,地面平整干燥无障碍物,病床高度适宜有床栏,床腿刹制固定好防止移动,洗手间厕所有扶手,湿拖地面时放置写有“小心路滑,防跌倒”的醒目标志,使患者能提高警惕。

2.4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及跌倒的危险因素,发现困难及时求助护士,对有跌倒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帮助其了解如何预防跌倒的知识,克服恐惧心理。

2.5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应急预案: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并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表,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原因,吸取教训,制定跌倒措施,并向护理部报告。

2.6护士加强巡视,做好安全防范:加强年轻护士培训,提高对跌倒的干预意识,增强护士责任心,合理排班,严格按照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特别是加强薄弱时段的有效巡视,对高度跌倒危险性的患者给予保护,主动关心病人的起居饮食,落实安全防护用具,为每个患者拉好床栏,睡眠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肥胖患者应在床旁再加用椅子防护。如发现患者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栏,告知跌倒隐患,做好病人生理护理,减少因护士人力不足时对患者照顾不周而带来的隐患。

3 结果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时发生无限定模式和地点。对意外跌倒患者的原因分析,发现患者的原发疾病、环境、药物因素及患者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对跌倒的认知不足等都与跌倒有关,通过护理管理对策在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应用,有97%的住院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危险性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障碍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安全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成为跌倒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由于疾病的影响日趋下降和退化,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关注,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安全意识,防范跌倒坠件发生。近年来,我院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使社会满意度提高。现报道如下。

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1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可采用交谈、体检、查阅病历收集资料。①身心状态评估。如老年患者的实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②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个性特点。③既往受教育情况的评估。既往是否受过健康教育,掌握哪些护理知识,根据老年患者文化水平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法。

1.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从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患者缺乏哪些知识、技能、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建立学习目标,并由患者及家属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使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学习。同时目标应具体,符合患者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实施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一对一教育,集体宣教和书面教育等方式进行宣教,指导和示范防跌倒坠床的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病房墙壁张贴图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录像,使患者及家属易于理解和接受教育。

2实施步骤

2.1入院介绍教育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如图片、宣传栏、录像等,宣传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如生理因素,生理机能退化。病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老年痴呆,自理能力丧失,眩晕症,高血压。心理因素,焦虑症、抑郁症。环境因素,地面不平、潮湿、室内有障碍物、设施不到位,无床栏、扶手等。因人而异进行宣教,讲解住院环境,设施,住院制度,指导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与预防。

2.2住院期间教育住院期间,不准患者擅自离开病房,如确实需外出,必须经主治医生或值班医生同意,医患双方签署患者离院告知书,方可离开病房,并告知返回病房时间。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注意用药方式、用药方法正确,耐心解释用药原则及按医嘱给药对疾病的重要性。说明擅自减药物的危害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做好环境评估,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证走道畅通无障碍。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光线适宜,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老年患者改变时动作要缓慢。对老年患者使用带床栏的防护床,对于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进行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记录单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将评分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并留陪护一人,并根据病人情况每周护士长评估一次,并追踪结果,强化教育。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的一览表左上角做好红三角标记,床尾应悬挂小心坠床警示标识,在小黑板提示栏内写清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床号、姓名。并进行交班。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有无漏报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3出院时教育为了使患者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家庭的自我护理,出院后必须围绕加强自我护理为主题,真正从老年患者健康出发,鼓励老年患者学习掌握安全知识,防止跌倒坠床发生,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心理调适,合理休息睡眠,合理营养与锻炼,合理用药指导,并做好生活饮食指导,告知复诊时间。

3讨论

第4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5436例,发生意外事件20例,发生率0.36%。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80岁。脑出血4例,脑梗死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例,癫痫2例,帕金森3例,重症肌无力(MG)1例,其他2例。发生跌倒6例,坠床3例,烫伤4例,胃管脱落5例,窒息1例,走失1例。

2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意外事件与疾病、年龄密切相关,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意外主要以跌倒、烫伤、胃管脱落为主,占75%;而发生意外的高峰年龄段为61~80岁,占75%。

3原因分析

3.1跌倒

(1)生理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反应力差。

(2)长期卧床。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身体虚弱,起床后出现头晕而易发生跌倒。

(3)疾病因素。性低血压、一过性脑缺氧、帕金森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等引起平衡失调,影响老年人稳定能力而引起跌倒。

(4)环境因素。病人入住病区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在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或地面湿滑(拖地后地面有水渍)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极易滑倒、跌伤。由于院内的安全防护措施大部分由护士落实,而且治疗护理工作量大,床护比配置不足而致护士监管能力下降,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墙壁无扶手、卫生间未放置防滑垫、病床摇手刹车零件损坏,“谨防跌倒”警示牌不起提醒作用,病床未加用床边护栏、床铺过高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3.2坠床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陪护或家属反复强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措施的重要性。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如家属不重视,或护士操作后不及时上好床栏,或在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进行约束不当,均可导致患者坠件发生。

3.3烫伤

由于患者感觉运动障碍,患者不能感知温度、疼痛等,常见在冬天家属为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导致局部烫伤。

3.4胃管脱落

在护理过程中,对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或使用不当,或家属擅自解开约束带,在监管不到位时而致患者不慎拔管;另外,个别护士固定胃管不正确或固定不牢,导致管道自行脱出,或患者翻身时忽略管道、过度牵拉而致管道脱出。

3.5窒息

本组1例窒息患者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其家属在喂食时速度过快,出现严重呛咳未及时处理而引起食物误吸。

3.6走失

本组1例罹患脑梗死、糖尿病的患者走失。分析原因是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经多方努力找到患者。

4预防对策

4.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每月进行安全检查2次,及时排查病区的安全隐患,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不断持续改进,使护士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

4.2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

由接待入院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走失等安全教育及简单的预防方法宣教,责任护士应常调查患者的知晓度,适时进行宣教。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集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4.3评估危险因素

(1)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应从以下方面对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①患者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②意识、视力、活动障碍,身体虚弱(生活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要卧床或坐椅),头晕、眩晕、性低血压;③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④孕妇,无陪护,腹泻、尿频。根据评估结果(以上情况者每项评分为1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需求;指导患者家属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可及处,使用床栏或适当约束,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房光线充足。对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4分者,在床旁挂“谨防跌倒”标识。

(2)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如教会患者传呼器及便器的使用方法,渐进下床的方法(先平卧30s双腿下垂30s下地)等。

(3)烦躁、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偏瘫、痴呆患者应加床栏保护,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要求专人陪护,并向陪护者说明上床栏和约束的重要性。

(4)对瘫痪、感觉减退、感觉障碍的患者在擦浴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尽量不用热水袋,必须使用时温度不超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且不宜长时间置于一个部位,并加强巡视,定期检查皮肤情况,做好交接班。

(5)管道脱落。对留置管道的患者,插管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理解和配合;插管后妥善固定,必要时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约束带,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好管道,以防脱出;严格交接班,每班检查管道位置及固定情况。

(6)窒息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意识障碍、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因此,患者入院时应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做好指导,患者进食时宜取坐位,观察有无呛咳现象并及时处理,必要时插胃管鼻饲流质;鼻饲前吸净痰液,取半卧位,鼻饲后尽量少吸痰,避免刺激而引起呕吐。有义齿的意识障碍患者应取下义齿。

(7)精神异常、年老、痴呆患者应上手腕带,24h陪护,并在患者口袋内放入注明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外出检查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由专人陪护,尽量缩短外出时间。

4.4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下半夜、节假日)的护理

第5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住院病人 跌倒 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21-01

1 前言

近年来,在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之下,住院病人跌倒事件成了医疗护理安全事项中最重要的指针之一,依据我院病人安全通报数据显示2010年度跌倒事件占通报类别比例最高,其损伤产生合并症会延长病人住院天数、降低出院后的活动力,甚致影响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如何预防跌倒的发生及了解跌倒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跌倒的发生,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 跌倒的预防

2.1 一般对于预防跌倒有三个步骤。评估:以[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确认病人是否为跌倒高危人群。检视:认识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措施:了解跌倒发生的风险因素后,依照病人不同情况,制定适用该病人的跌倒防范措施。

2.2 跌倒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归类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跌倒史、健康状况、视觉或听觉损伤、膀胱功能失调、认知功能失调、步伐和平衡失调、社会心理状态、家庭功能及用药情形。外在因素:主要为环境安全危害因素。

2.3 跌倒的危险因素-药物因素。抗组织胺、镇静剂、安眠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长期使用产生思睡、困倦、步行失调、精神集中困难等副作用。

调查显示跌倒前四天服用抗组织胺药物,24小时内服用镇静安眠剂与伤害性跌倒有显著的相关,其次是服用降血压药,因血压过低导致头晕而跌倒。

2.4 跌倒的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夜晚光线不足、地板湿滑、床边物品堆积、病床较高等因素,容易造成病人跌倒,其中以地板湿、滑所致占最多。

2.5 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他因素。缺乏照顾者协助下床活动、床栏未使用或使用不当,助行器使用不当、或轮椅、床的轮子未固定,是造成病人跌倒的因素。

2.6 跌倒的评估。防范病人跌倒的有效策略,首先必须能正确的评估病人有跌倒的危险因素,了解造成跌倒的潜在因素,才能及早发现跌倒高危人群,如当病人再入院或转入时,应评估[病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2.7 在跌倒预防措施方面-用药部份。住院第一天给予镇静安眠药时,须详加说明药物可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且护理记录单上需详细记录给药前卫教内容及药物使用后病人情况。夜班护士主动提醒病人或协助病人临睡前入厕的需求,特别是睡前服用镇定安眠药的病人。病人若因服用药物造成步态不稳或跌倒,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3 关注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防范措施

明确高危人群,确定重点护理对象:临床上能自理的老年住院患者往往存有不愿意麻烦护士的心理,老年人常存在不服老的心态。护士的观察重点往往集中在急、危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身上。意外的发生恰恰多数出现在这些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住院病人身上。因此护士应对年老体弱又能活动的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筛出易跌倒高危人群,并做出警示等级标志。特别注意对安静卧床解除后允许下地活动的老年人,注意患者有无药物引起的头晕、性低血压。并提醒家属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应给予照顾,同时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在加深对患者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跌倒。

切实有效地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关注平衡失调、有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的高龄患者。帮助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向危险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跌倒的措施,提供其上下楼要扶扶手,转身动作要慢,以防跌倒。提醒老年人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为了防止因性低血压而跌倒,上厕所最好用坐厕而不是用蹲厕,晚上在床边使用便器小便。从椅子中站起时动作应缓慢或扶稳椅把或有人搀扶,以减少跌倒。对于高危患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上厕所、洗澡等都随时有人照顾或有支持器具,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护士要评估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情况,对环境的改变是否习惯?光线是否太暗?地面是否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等。要求穿防滑拖鞋。洗漱间增设防滑垫。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间短暂休息。走廊、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到。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及早发现,协助患者起床或下地活动。对身体移动困难的卧床患者、老年人,须采用床档保护装置。

4 将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管理

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护应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护理之中,管理者应把患者安全护理放在首位。建立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要求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症患者的安全通过护理查房能够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病房的呼叫系统、地面、床的滑轮及位置、浴室等环境设施、患者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助行器、夜间照明等环节每周进行1次详细的检查,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管理的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5 重点加强夜间护理力量

从我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情况看,大多是老年人群,并多数发生在夜间,由于夜班护理存在工作人员少、工作独立性强、工作量大、夜间病人病情变化不易发现等特点,同时,从人的生理特点看,夜间工作人员的精力不易集中,判断力也下降,要维持与日间相同的护理质量,除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外,适当调整夜间护理人员数量,是确定医院各项制度和职责落到实处,确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一项措施。

6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

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尽管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但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未知数,医护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受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达到顶点,患者病情又是错综复杂难以意料,故发生意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出现意外的后果往往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医院处理纠纷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使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使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持续提升,一些可预见、可防范的医疗风险(如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可以有效地控制与杜绝。

7 结论

病人跌倒虽然无法百分之百的预防,但是可经由事先的评估及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降低病人伤害。预防跌倒是医疗单位、病人及照顾者共同的责任。因此从制度方面要建立通报系统,凡是跌倒病人均应通报,是维护病人安全最基本且重要的措施之一;给予病人及家属预防跌倒的观念,强化病人认识自己具跌倒倾向;及早评估和认识病人跌倒的原因,制定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可降低病人跌倒的伤害与合并症。

参考文献

[1] 胡逢祥,译.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医学分册,1999,15(1):18-19

第6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87-01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1]。跌倒是住院患者发生的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可导致患者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影响患者对医疗安全的信任及心理健康[2]。因此,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成为我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笔者对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上报跌倒的心血管患者23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心血管患者跌倒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6岁。

1.2 方法 统计23例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根据我院高危跌倒风险评分表及跌倒意外事件报表,从患者基本情况、高危跌倒风险评分情况;跌倒前情况:躁动、姿势、肌力、活动状态、活动度、身体情况、药物使用;跌倒后情况:发生地点、跌倒地方环境评估、跌倒时人力情况、跌倒次数、受伤程度、跌倒后治疗处理等方面,采用柏拉图表对高危风险、年龄、各因素分析患者跌倒发生原因。

2 结 果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发生跌倒的心血管患者23例,跌倒高危风险患者19例占82.61%,非高危风险患者跌倒4例占17.39%,年龄70-79岁13例占56.5%,60-69岁10例占43.5%,见表1。

3 讨 论

3.1 心血管患者跌倒原因分析

3.1.1 降压利尿药副作用 跌倒12例患者中,均正在服用降压利尿药物,在改变如卧位起床或如厕起身时发生跌倒,有报道称3%-32%老年人跌倒与性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3]。本次回顾研究与文献报道相似,因此,心血管科的跌倒高危患者受药物因素影响较为突出。

3.1.2 头晕 头晕原因很多,高血压患者除性低血压引起头晕外,本组7例跌倒患者中,3例室性早搏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之老年人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功能降低,患者出现头晕;3例血压过高引起短暂脑血管痉挛,引起头晕,1例贫血头晕。

3.1.3 步态异常及地面湿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下降,导致平衡功能下降,至步态不稳,因而导致跌倒。

3.2 对策

3.2.1 评估确立跌倒高危人群 对每位入院的心血管患者使用“Morse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跌倒史、视觉障碍、医学诊断、使用助行器具、静脉输液或置管、步态、精神状态”等多项危险因素检查,筛选出易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为此类患者在床旁挂“警示牌防跌倒标识”,对工作人员及家属、陪护起到警示作用,开护嘱,根据个体情况给予家属、陪护做好防跌倒的宣教,同时做好班班交接,加强巡视及观察病情变化,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预见性防范措施。住院期间每隔3-7天对高危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来判断高危风险是否仍然存在。

3.2.2 加强管理 加强“三级”安全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科护长、病区护长有计划定期对跌倒安全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整改。对跌倒患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成效的追踪。

3.2.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加强对心血管科医护人员培训告知,使每位医护人员认识到心血管患者是跌倒高风险人群,自觉建立安全观念和意识,熟悉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安全知识和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运用护理干预技能。与患者或家属签署防跌倒告知书,并做好患者或家属的防跌倒知识教育,注意将呼叫器放于易取位置,睡前或静脉用速尿等利尿剂后及时协助患者如厕或床边放置尿壶,如厕必须有人陪同并跟入内,如厕时间不可过长,如厕结束站立时必须有人协助。服用降压药后注意平躺30min,改变时坚持做到“3个30s”等,以预防性低血压的发生。

3.2.4 提供安全环境 房间光线充足,地面保持清洁干燥,走廊宽敞并有扶栏,保持无障碍物,厕所、冲凉房应设有防滑垫并有把手。调节床的合适高度,将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得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5(3):1-3.

第7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护理预案

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常见意外事件之一,不仅导致住院患者身体损伤、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信誉。我国住院患者跌倒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群体,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儿童群体却没有的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防范儿童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保证儿童住院患者的安全,本院制定了防范儿童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预案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材料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患儿中发生了10例儿童跌倒事故,其中3~5岁,发生5例;7~9岁,发生3例;10~12岁,发生2例。自2007年1月起,实施预防跌倒的护理预案,对所收治患儿观察。

2 护理预案

2.1  评估方法

2.1.1 入院评估:儿童患者在入院时,在家长陪同下对儿童进行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评估分为4个方面12项指标,在评估过程中,每次出现评估症状得1分,如果该项没有出现或不具备该项的症状,得分为0,将得分相加超过1分的儿童患者属于住院跌倒的高危人群。见表1。

表1  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

2.1.2 及时动态评估: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使用药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为了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应每周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

2.2  护理对策

对住院儿童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分数越高者需要帮助的程度就越高,根据分数制定防范住院儿童患者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针对入院评估和住院期间动态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作好如下护理。

2.2.1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患者在入院时,责任护士要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床边呼叫铃的使用,引导患者和家长熟悉住院环境。要求住院患者和家长保持病房的整洁和有序,走廊内不要放置杂物,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必要时在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对于好动的儿童患者可适用床边护栏对其进行约束。对于那些视力障碍的患者,要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护理。

2.2.2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入院初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患者既往病史,针对不同疾病可能发生的跌倒进行不同宣教。如有视力障碍,嘱其下地行动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护和搀扶下行走;如有眩晕感、头痛、头胀及要时告知医生,尽量避免独自行动。

2.2.3 告知患者家长跌倒风险,加强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评估或住院期间动态评估存在危险因素得分≥1者,应明确告知患者的家长患者有跌倒的潜在危险,提高防范意识 通过入院须知、宣传栏、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分析可能跌倒的诱发因素,讲明跌倒的所致的伤害及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家长对跌倒危险性的认识[1]。对于各项预防患者跌倒的措施要落实到个人,实行护士责任负责制。同时针对儿童自立能力差的特点,要对患者家长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宣教和护理培训,并取得患者家长的积极配合。

2.2.4 预防药物影响:患者入院后,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要谨慎使用这些药物,尽量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做好用药指导,让家长和患者了解正在服用的药物,如镇静剂、精神类药品、降血压等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增加跌倒危险,预防患者跌倒的发生。

2.2.5 合理排班,加强护理:针对儿童患者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排班,增加护士人员和力度。责任护士在值班时间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隐患,对低龄、有跌倒史、服用影响精神和行为药物等高度跌倒危险性的患者给予一级护理。主动关心患者的起居饮食,落实安全防护用具,做好生活护理,减少因护士人力不足对患者照顾不周而带来的隐患,满足患者的身心安全需要[2]。

3 结果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的儿童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加强与患者家人的沟通,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合理排班,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等措施,做到预见性地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解决,有效的控制了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了住院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纠纷。2004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发生了10例儿童跌倒事故,自2007年实施预防跌倒的护理预案以来,无1例儿童跌倒。

4 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由于身体、疾病、环境、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也包括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3]。因此,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预防住院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跌倒的护理预案应从多方面抓起。本院制定的护理预案,通过加强评估、宣教、沟通、预防、护理等过程和细节,做到对有跌倒风险的儿童患者的有效、灵敏的监测预警,对增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及保证住院儿童患者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妙玲,应燕萍.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9(29):1346.

第8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防护措施;水体景观;植物栽植

中图分类号:J522文献标识码: A

本文的住区绿地安全防护主要从居住区人群,绿地类型,空间类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着眼于“以人为本”的原则,除了关注现代社会提出的加强邻里交流外,更多的是从人的本质需求――安全展开论述,通过对长沙市居住区绿地的调查为例,分析居住区中绿地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设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建设性的意见。

一: 居住区绿地概述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居住区绿地有着重要的作用。

1.1居住区绿地的概念

居住区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即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小区的土地。

1.2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小区绿地的分类:公共绿地及庭院绿地,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地四大类。其特征为:①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及防护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②宅旁及庭院绿地,据居住建筑四周绿化用地遍及整个住宅小区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③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一些带有院落或场地的公共建筑公用设施和中小学校、托儿所、文化站、物业管理站等内部绿化用地。④道路绿地,指小区道路两旁,为满足遮阴、防晒、保护路面、美化街景等功能而设的绿地。道路绿地是联系小区内各项绿地的纽带,对小区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1.3居住区绿地功能分析

居住区绿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可以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在物质功能方面主要是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小环境的作用,能从客观上切实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在精神功能方面,主要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居住区中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富有变化的植物,配以水面的衬托,亭、廊、桥的精心点缀,迂回曲折的林荫小道,其相互映衬使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凤光,赋予人们生活情趣。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作用居住区绿化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 从而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及保护居住区环境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点缀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 使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 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 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 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观赏、进行社会交往, 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增进了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由此可见, 居住区绿化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面貌的美化, 对人们心理的调节都很有意义。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 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 不仅为人所赏, 还为人所用。

二 居住区绿地安全问题的概述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在《辞海》里,“安全”二字的解释是:“安,安全,安稳;全,完备,齐全。随着社会变迁,人类与生活环境的角色关系也发生着重大转换: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居住环境,而是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积极地改变社会和环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博士断言,人类对安全的需要,仅次于对生存的需要。为此,一个不会打断人的日常活动的外部环境就不可或缺了。安全概念就是对这种外部保障的抽象概括。居住环境的形成过程具备安全性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是最为重要的。

居住区绿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在植物选用、种植方面,会选择种植一些带刺甚至有毒的,或者易发生虫害、易风折倒伏的植物;二是在娱乐活动、 休息观赏的场地安排方面,会设置在建筑物边缘或交通道路边,忽略了高空坠物、 行驶车辆可能会伤害人、物的考虑;三是动、静区没有相对分隔,未考虑到运动使用的器材会伤害休闲人群的可能性;四是一些娱乐设施、大型水池、能攀爬的假山等园林景物,未设必要的安全护卫设施,如滑梯下口处没有软性材料保护,座椅松动,水池没有上下阶梯等等,都可能造成居民在使用时受到伤害,特别是小孩,由于好动、好奇, 喜欢追逐、奔跑、冒险的习性和缺乏安全意识, 如果没有必要的护卫设施,更易受到伤害。

2.1居住区绿地存在的安全防护问题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后,现从景观构成和使用人群两大方面总结居住区绿地存在的安全防护问题。

1、 景观构成:居住区绿地最突出的安全问题在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地,水体景观四周的绿地情况,消极空间的处理,植物栽植配置问题。

2、道路绿地

首先是在居住区的入口处设置人车分流的绿化带。随着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车,使得小区的交通变得拥挤,所以在入口处进行人车分流是很必要的。但在一些小型小区就没有设置专门的人车分流绿化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其次,小区内的临时停车场,即一些嵌草停车场,是为了满足住户的停车要求而设置的,但有的过于靠近住房,没有绿地进行防护隔离,有较大的噪音和灰尘,影响住户健康。再者,一些地下停车场的入口缺乏引导和提示,也是导致危险因素存在的原因之一。

再者是要强调的转弯处,为确保行车安全在视线范围内的三角区域内,不能设置高大乔木和高灌木,最好设置一些颜色鲜明的植物,有安全提示作用,这点在长沙市的大部分小区都做到了。另外根据房屋的高度要预留消防通道,这是防火的要注意的关键,但在长沙一些小区内,高层建筑缺乏双面消防通道,而一些低层的楼房因为宅间绿地过于密集,且没有预留消防入口,给防火带来一定隐患。

3、水体景观四周的绿地

因为人天生具有亲水性,所以在调查的所有小区都有一定的水体面积,或大或小,或以喷泉形式,或以游泳池形式,或以自然式水体,无论是怎样的形式,这些都影响着居住区绿地的布局,并且同时承担着安全的风险。

图 1 长沙申奥美域的水体图 2 长沙桂花城的水体

通过上面两个小区不同的水景对比,申奥美域的水深不大,但是暴露在阳光下的水岸处理,一则影响美观,二则有安全隐患,如果用绿地围合,这样安全防护的效果更好。桂花城在处理水景时,遵循自然的风格,以绿地围合,有安全提示作用,在岸边有护坡,使绿地的防护作用得到延伸,巩固了安全防护作用。让小区的住户在亲水的同时,安全也得到最大的保障。这样的绿地也起到了防止因水而发生的灾害。

4、消极空间的处理

消极空间又称负空间,是居住区规划和居民日常活动中出现的未被利用和无人使用的空间、住宅背面与公共建筑之间、住宅与小区外限额、外侧围墙之间和公建与公建之间。这样的空间处理不好将成为卫生死角,成为安全隐患。

这是柠檬丽都的一栋居住楼的底层,虽然有绿地,但是这样的空间和阳台距离相隔太近,这给一些小偷等人有机可乘的机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图3长沙柠檬丽都

右图的是丽景香山的一个住宅楼间的消极空间,经过绿化处理,用八角金盘满植后的效果,填补了消极空间的空白,美化了消极空间,还不给犯罪分子任何机会,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图 4 长沙丽景香山

5、植物栽植配置问题

首先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的栽植位置不当,主要是乔木离居住建筑距离太近,影响了底层住户的通风、采光。甚至给偷盗行为创造了条件。然后就是一些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植物在居住区的道路边缘随处可见,特别是儿童,由于好奇心理,很可能接触到植物引起受伤。例如,枸骨,丝兰,夹竹桃等。再者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既不符合生态学中的群落理论,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又不能起到防护作用,例如防风、防尘、防火等,都需要多层次的绿地植物搭配。

6 使用人群:

针对特殊人群的户外环境活动空间,居住区绿地的安全防护作用还比较薄弱。对儿童来说,游乐场所离家太远,或者离道路太近都存在不安全因素;还有如果儿童游乐场所附近的植物过高或过矮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植物过高不利于家长监管,过矮不利于围合营造空间;游乐场附近的植物也影响着安全。对老人来说,过于光滑的地面,可能出现雨天滑倒或晴天眩光,绿地则是最好的选择,居住区在强调装饰效果的同时,忽略了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另外在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创造上,有的居住区也很欠缺,在防风防尘防火等条件下,营造安静的老年活动空间是最好的。对于残疾人来说,有的小区完全没有残疾人通道,或者设置不合理;在高压电箱和水体附近要有适当的指示物,起安全防范作用。

三: 居住区绿地安全防护措施探究

1、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原则

1.1、路旁绿化配置原则:根据居住区道路的主次、走向、住宅建筑群的排列形式与绿地面积等情况,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南北走向的主路两旁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配置1~2 行高大的乔木,如杨树、槐树等,遮挡东、西面的太阳辐射以形成高大的绿色竖向背景。可疏密相间地配置黄杨、水蜡、丁香、枫树等,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和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东西走向的入口主路,因直接与入口相通,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

1.2、宅间绿化配置原则:采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用低矮的落叶灌木与常绿球形植物及花卉,或丛植、或群植,修剪造型,使之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不拘一格,也可适当点缀1~2 株低矮的色叶乔木如枫树、银杏,使立面的色调、层次丰富多彩。树冠线清晰而富于变化。居民区的围墙边可选种攀援植物如地锦、凌霄等,增加立面绿色层次。

1.3、公共绿地配置原则: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手法,花架利用紫藤、凌霄、地锦等攀援植物;廊亭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等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黄杨、松柏、云杉;绿地内的景墙前可用低矮的小叶黄杨或紫叶小檗、水蜡等规则式布置;墙体边缘植地锦;绿地内的坐凳旁可配置一些乔木,用以遮阴和制造一种幽静环境,铺装场地边沿的坐凳可栽植绿篱或花灌木或宿根花卉;绿地内活动场地,可用嵌草砖与广场砖铺装组合。地面以草皮铺装,体现居民区公共绿地自然式布置艺术效果。

2、尝试探究居住区绿地的安全防护作用

根据对居住区绿地的分析,以及对绿地配置原则的探讨,本文根据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2.1居住楼设计要重视绿化工作。在整体设计时充分重视绿化设计,首先留出足够的绿化用地。在道路布局设计上注意合理安排道路与绿地的关系,在小区入口用绿地进行人车分流,有利于交通安全,同时也有引导和安全指示作用。

2.2小区内硬质景观与绿化相结合。对于可用绿化手法处理的硬质设施要与绿化景观设计充分融合,尽量减少小区内硬质地面的面积,一方面增加了绿地面积,另一方面对于减少辐射与改善视觉效果也十分必要。这样的绿地具有防火防尘等防护功能。

2.3采用垂直绿化。利用爬藤植物的攀援性向空间要绿色,对于小区内的围墙、无窗的住宅山墙,都可以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既扩大了绿色范围,又由于植物随季相变化丰富和补充了建筑的立体效果。

2.4处理好地下停车场绿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停车面积要求扩大,而传统硬质停车场必将占用大量绿化用地。为解决这种矛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种是采用多种形式的嵌草铺装代替硬质铺装;另外,可将地下停车场引入居住区,这是国外已广泛采用的手段。与此同时,要注意地面停车场与建筑物的关系,注意绿地隔离防护,既有利于安全停车,也有利于防尘等。

2.5 增加乔木的种植量。大草坪加景点的种植模式在住宅小区曾大量应用,随着小区的进一步交付使用,这种模式在功能上的缺点和养护上的种种麻烦也暴露出来。因此在环境设计中适度加大乔木的栽植数量,对于利用有限空间增加绿化量,有很大帮助。

2.6植物划分空间。全面选用低矮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则能形成开放型空间环境。这种空间在人的视线内无遮蔽物,给人以开阔的、自由的、欢快的感觉。这样的空间在儿童活动区有利于家长的看管,在宅间绿地有利于安全视线范围内的监视。大小不等的植物(即乔木、灌木及草本) 配合种植,能形成封闭型空间和方向型空间。封闭型空间,是指四周及顶部均被植物所遮蔽,具有相当的隔离性和隐密性的空间,它能给人以神秘、幽深的感觉。私密空间常用,这在某些居住区的底楼用的比较多,有利于防盗防偷。方向型空间即半开敞型空间,是一面被植物遮蔽,或者多面被植物遮蔽,使人的视线朝向敞面;或者四周遮蔽,顶部开敞;或者顶部遮蔽,视线可自由射向四周。方向型空间既满足了人们需要一定的隐密性,又保证了人们需要阳光。居住区内的交流空间多采用这种形式。

2.7 植物“夹景、漏景、框景、隔景”的作用。

夹景:这常常被规则式园林所运用。植物成行排列种植,遮蔽两侧,创造出透视空间,形成夹景,使人产生景观深邃之感。常用于道路绿地,有安全引导作用,但注意在分岔路以及住户入口要有间断,这样才有利于安全,防止交通意外。漏景:如果作为屏障的植物遮蔽不严实,则出现漏透。视线穿越植物的枝叶间或枝干间,观赏景物时,则产生跨越截止空间和由于枝叶摆动而产生的扑朔迷离的别致的审美情趣。框景:植物种植在景物的周围,以其树干、树冠为遮挡物而形成框架,从而使游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景物上,突出强化了景物的美感价值。隔景:开敞型空间由于选用种植的均是低矮的植物,在视觉上和功能上都能起到隔景的作用。如种植低矮如墙的绿篱,进行区域性的划分,分隔了一定的空间。低矮的植物,又常常被城市绿化运用,作为隔离物,分隔了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道路。

结束语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安全防护作用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入口人车分流问题,水体景观设置问题,消极空间处理问题等,这些都威胁着住户的安全,特别是那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等。看来居住区绿地的安全防护作用十分重要,要引起足够重视,要遵循绿地绿化原则,加强垂直绿化,软化硬质景观,处理好地下停车室问题,增加乔木数量等,加强居住区的安全防护绿地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1] 谢延明.居住区绿地环境的思考.住宅科技,1997.12,8

[2] 佟艳,刘昌华.居住绿地生态化建设研究.现代农业,68

[3] 郑利国,邹志荣,吴起兰.[A].居住区生态式停车场景观模式探讨.安徽农业科技,2008.36,20

[4] 赵丽艳,王有宁.居住区园林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A].安徽农业科技,2009.37(5)

[5] 苏洁玲.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布局.[A].贵州林业科技,2005.8,第33卷第3期,63

第9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夜尿;护理

正常人夜间的排尿次数是0-1次,超过1次为夜尿。通过临床证明,夜尿患者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临床征象,,自2000-2010年,共收治158例老年患者,其中有134患者存在夜尿问题,约占85%,夜尿问题给老年患者的生活、治疗、护理带来了不便,同时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所以老年患者夜尿问题不容忽视。

1 临床资料

158例年龄在54-85岁,平均年龄69.5岁,夜尿2次的93例,3次的42例,4次以上的23例,。呼吸系统病例15例,脑血管系统的68例,泌尿系统的31例,消化系统的20例,你分泌系统的11例,其他系统的13例。因夜尿影响休息和睡眠的共125例,加重病情的18例,发生意外的3例。典型病例:例1,因慢性心力衰竭入院,夜尿2小时下床排尿,引起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例2,因肝硬化、肝性脑病入院,由于每晚8-9次夜尿,严重影响夜间休息,延长了治疗和康复的时间,半年后才好转出院。

2 护理对策

2.1 环境安全护理

2.1.1患者入院时详细介绍病房的设施,如卫生间的位置、室内物品的定位放置等,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2.1.2 定期检查照明设备,夜尿使用阳台灯或门厅灯,重症患者可使用床头灯,但要加灯罩,既不影响休息,又起到照明作用。

2.1.3 尽量减少障碍物,护士应从点点滴滴做起,如输液结束后将输液架放及时放在屋角、墙边,物品移动后及时归位以免影响走动;保持室内地面整洁,以免被小的果皮等之类杂物滑到。

2.2 心理护理:夜尿次数越多,患者心里负担越重,经常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夜尿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于患者交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需求同情、安慰、体贴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2.3原发病的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控制夜尿的有效措施,前列腺炎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也是引起夜尿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积极治疗前列腺炎是减少夜尿的主要手段,对糖尿病患者及时准确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限制其入睡前饮水;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使尿频、尿急的症状消失,减少夜尿;对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时,尽量将用药时间安排在白天,避免增加其夜尿次数。

2.4 预防意外的护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层[1]较高的老年患者,夜尿时发生意外的比例较大,本组发生意外的3例中患有脑血管病,占70 %,因此护士在夜间查房时应对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巡视次数,入睡前多询问、多交代、对夜尿次数多的患者更要重点观察,必要时护士在场协助,并反复叮嘱患者夜尿起床时不要太突然,要注意三个“半分钟”: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做起来后在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半分钟。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可将座便器放在其床旁易取处,使其尽量不下床排便,减少发生意外的机会[2]。

3 讨论

正常人夜尿的排尿次数是0-1次,超过1次为夜尿。老年人随着机体感觉减退,平衡失调,但心理上不服老,不想麻烦他人,夜尿问题就成了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如护理措施不当则会发生意外或影响病程,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以重视[3]。通过创造安全的环境、恰当的心理护理和对原发病的护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意外的发生,促进老年病的康复,提高老年环着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高血压的分类、危险分层与治疗原则[J]. 心血管成都论坛省略 2008,8.28.10.08.20 引用日期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