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药物制剂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物制剂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物制剂技术

第1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课;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微课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专业都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本门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乏味,但实践应用性较强,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4学时,根据前期课改已将课程设置为12个项目,59个任务,近千个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复杂,诸多理论和定义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望,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1.2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够先进。

1.3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缺乏联系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简化了教师的讲授过程,实践教学中具体剂型制备流程较长,剂型种类繁多,且实训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导致药物制剂制备失败,知识和技能学习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为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课引入课程改革[1]。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主要应用于云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2.1微课在云端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云端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按需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特点,我们调研药物制剂技术各个技能考核点,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分析,确定适合互动教学的微课制作方案。教师再根据方案拍摄微课视频,清晰明确地展现药物制剂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教师的云端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云端自主下载观看学习。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在云端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组中提出来,既可以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比如在学习阿托品的制备时,学生可能对等量递增法的概念和特点不理解,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会主动提出等量递增法与打底套色法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灵活自主的移动化云端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泛在学习。

2.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既可以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以加工嵌入教学课件中,指导课堂教学,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中得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将药物制剂技术中各类剂型按技能抽考点分别制作成讲授型微课视频,比如技能抽考点“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胶囊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流程,重点和难点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和片剂的重量差异是有区别的,使学习有针对性。在课堂讲授阶段,在新课导入和重难点教授时,根据技能考点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设计成相应问题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基础模块的技能考点“进入洁净区的洗手消毒”,微课中可以利用洗手的调查结论入手,即“80%的人洗手洗不干净”这一结论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七步洗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大家,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在课外辅导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开设专题讨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查找资料、反思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很大比例,也是这门课程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欠缺,对药厂制药设备又相对陌生,因此很难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微课可以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实训操作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比如我们在制作技能考点“空白片的制备”微课时,通过引入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介绍了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设计,特别是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片剂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技能考点“旋转式压片机冲模的拆卸”微课时,利用国内广泛使用的ZB35-B压片机作为实训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药厂实际设备,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微课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来说,也能促进其教学研究、业务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分工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自己可以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笔者连续参加湖南省首届、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微课制作和教学实践,分别获得了两次二等奖,达到了与省内外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目的,与同行互相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第2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训药物制剂技术效果评价

[作者简介]相会欣(1978-),女,河北新乐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郝艳霞(196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李素霞(1981-),女,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河北石家庄05002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60-02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制药工程系的一个主干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品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药剂产品技术研究与开发、产品营销能力,能够在药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除应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还须具备坚实的实践技能和主动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得以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及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实训课程实践

根据学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在本专业二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前开设了“药物制剂综合实训”(以下简称“综合实训”)课程。以使学生熟悉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检验、流通、临床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能系统安排相关实验,使各学科知识相互融会贯通,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学院与石家庄多家医药企业合作,结合制剂实际生产岗位,分析学生应具备的岗位操作技能,共同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教学方法。在实训整个过程中贯穿“支架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向上不断攀援的支架,引导学生灵活地将“学过的”“练过的”和“要练的”知识与技能灵活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适时予以指导,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

2.实训内容。为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结合实训条件及常用剂型的应用情况,以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项目一,维生素C相关剂型的调研和制备;项目二,乙酰水杨酸相关剂型的调研和制备;项目三,中药材板蓝根的相关调研和常见剂型的制备;项目四,软膏的调研与制备。各组对任务进行细化并做出安排,促使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综合处理能力。

3.组织形式。实训过程中按照工作任务小组分组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老师布置任务,分组;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市场调研搜集该项目的相关资料,汇总资料,分析讨论并设计初步实验方案;分小组对不同剂型(处方)进行反复实验;根据质量标准,参考相关资料,改进制备工艺;各组讨论,制作PowerPoint进行汇总;进行答辩总结会,展示自己的产品;老师作最后的分析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学生上交心得体会和实训报告。

4.实训环境。为确保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训过程以校内制剂实训室为主。为弥补本实训室在设备及其他方面的不足,同时利用我系其他实训室的仪器及设备,使整个实验能从实验设计到制剂成品检验顺利进行;此外,为尽可能地使实训接近实际生产,实训过程中安排学生到部分实训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零对接”。

5.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训前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通过提出一系列典型的问题,如乙酰水杨酸有哪些剂型?剂型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成品检验主要有哪些项目?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入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资料,根据资料确定初步实验方案,老师对其方案进行指导及修正,之后学生根据修正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适时地予以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朝着实验优化的方向前进。

6.考核评价。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性,改革了之前的评价方式。过去学生评价以平时成绩、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为考核依据,本课程采用了现场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小组评价、团队协作能力、实验产品质量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考核模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操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基础。集学生的责任心、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创新应用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综合实训课程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综合实训,学生对药物制剂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一次次实验中增长经验,在反复实验中增加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因需而学,因学而练,因练而用,因用而活,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效果好。打破以往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操作的传统实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变以往单一实验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立体式教学模式,达到了有效实训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能力升。学生分组协商、讨论,独立探索、共同修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兴趣浓。学生学习热情浓厚,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调研,讨论、逐步完善、制备出成品,成就感与自信心倍增,学生反映此综合实训课程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等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受好评。通过对企业及近两年毕业生的调查,企业对本课程的实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毕业生经过制剂综合实训后在岗位适应的更快,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制剂人才才是企业真正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三、讨论

综合实训的灵魂在于按照就业岗位要求,应用综合知识技能的思路与方式训练学生。通过综合实训,促进了知识的整合,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能融汇各学科知识并予以贯通,综合性的思考问题,实际操作能力得以增强,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铺上了坚实的基石;教师对综合实训的指导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促进了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现代职业教育技术。

但是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逐步改进,如实验仪器设备不够充分,需要学校给予支持,投入经费,逐渐完善实验条件;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完成一定任务,但学时有限,尚不能面面俱到;且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反复实验,少部分学生急于求成,造成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另外,综合实训也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不仅具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更要具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综合实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课的科技含量、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推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以后的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应晓英.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

[2]郝艳霞.教与练的有效互动—支架式教学法在制剂技术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26).

第3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建设;问题;对策

为了增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药物制剂技术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在高职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实施途径,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1.对于学校,校企合作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人才、技术和硬件的共享,加强了学校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力量和条件;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锻炼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对于企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企业降低用人成本与风险;学校努力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协助企业做好员工培训,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兼职授课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了业务能力科研开发能力;企业也分享到学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得到了学校的智力支持。

3.对于学生,在企业的锻炼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对学校学生的优先录取,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质量与就业率[1]。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简介

设计教学大纲时,一方面做好与企业及医院的沟通,尽量使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内容兼容;另一方面要参照药物制剂工和执业药师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职业标准。我们以典型药物制剂为载体,按由简单到复杂、由普通剂型到现代药物传递系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与药物制剂生产中相对应的7大模块27个学习性工作项目。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时,以各种药物制剂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过程中应用性理论和技能培训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以“如何做”和“如何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整个课程实施开课前见习、岗位认知和基础实训、岗位职业能力实训、顶岗实习“四阶段”的教学过程。而在微观教学中按照药物制剂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一般药物制剂生产的工作过程包括确定制剂生产的工作任务制定生产方案实施生产质量检查;我们将每个工作项目按照药物制剂生产的工作过程授课,即将工作过程顺序转化为课程教学顺序,实施“五步骤”(教师布置任务、共同制定工作方案、模拟生产实际、教师监控、评估反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色,我们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适合于具体各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适合于同一剂型的不同制剂技术的比较教学法、适合于完整生产任务的案例和情景相结合教学法等[2]。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努力实现“理实融合,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1.企业合作积极性的调动

校企合作中吸引企业的是学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企业只要重视人才培养就会对校企联合办学具有热情,就有利于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学校要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除了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扶持并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外,与企业建立长期而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和体系是有效措施之一。制定专门机构负责校企合作的规划,精选合作企业,确定合作范围,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在协议中,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制定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及双方责任。学校只有做到为企业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就能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双方互动合作,保证双方的长远利益。

2.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协调

(1)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工作的协调。传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不适合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和各医院企业的实情,开课前定期与企业相关人员会晤,重点就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教学内容调整及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磋商、处理。由企业负责提出各类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提供教学见习、实习实训场地,提供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技能操作的培训,并对学生综合考察、试用、择优录用等;整体上,学校负责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生源组织等工作,细节上,专业老师负责具体课程的教学计划制订、学生专业基本理论教学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等工作。

第4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一、职业素质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

药物制剂技术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掌握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注重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学生内在品质的提高。在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药物制剂技术的专业培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认同感,让学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重视对自己职业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内容涉及方面广,不仅包括处方设计和质量监控,还包含着对学生基本理论和综合运用等技能的培训。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基础内容教学和发展内容教学的培训,让学生奠定教师的药物制剂技术基础。不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让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教育产生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在以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职业素质教育要注重教学方法

在对学生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由于知识点多且较为分散,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单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但综合运用起来会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流程化的教学,使学生对药物制剂流程有全面的把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有针对性地扩展自己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注重全方面的把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药物制剂技术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教学也要能够积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设计到的相关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相关情境的运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对素质教育教学的认同,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把培养自己的素质教育作为学习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药物制剂技术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疏通学生的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职业素质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

药物制剂技术职业素养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辅之以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为学生讲明白不规范的操作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依赖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

药物制剂技术素质教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相互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人才,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有利于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不仅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时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药物制剂技术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积极促进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使他们能够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让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更让学生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5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仿真工学结合;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模式

Reform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method of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ajors

Li Jianhui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Work-study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is direction and goals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alent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ajors in our college, carried out valid attempt and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practices teaching mode as work-study combination a complement.

Key words: simulation work-study combination;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s teaching mode

高等职业教育以传授职业技术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毕业后不但要有适度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优化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创新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物制剂是医药工业的最终产品,由原料药经加工制成制剂后的经济效益比原料药大幅度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则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用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即制剂。因此,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核心实训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药物制剂生产、制剂质量控制、车间GMP和班组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本课题对其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得到了预期的成效。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特点

工学结合的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明确定位了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毕业生走出校门从事的是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大量依托行业、企业现场作为技能训练的基地,为学生毕业后就职从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

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而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达到上述目标的最好途径即是工学结合,此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真正的校企合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第一,制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其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要求特殊,生产区域的高洁净度,要求人员尽可能少地进入生产场所,否则易引起污染,影响药品质量。因此不可能让学生批量进入洁净生产区。第二,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来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因而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第三,学校的管理问题,包括教学管理和学生的管理。工学结合涉及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求工学结合课程内容和课程的组合需要与企业的情境相结合。同时学生在工学结合中脱离了学校,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成为难题,涉及学生的日常、安全及作息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第四,工学结合方式与学习脱节,学校大多把学生送入企业,由企业根据工作需要(而不是学习需要),把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岗位,参加生产实践,实践内容与时间大多根据企业和工作需要而定,是随机的,不确定的,甚至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很少考虑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3 创新思路,创建仿真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改革

基于各种因素限制及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创建仿真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 深层理解工学结合的内涵

学校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而应该深入地研究工学结合的内涵,创新思路,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进校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工学结合,并非在校学习是学习,进企业实习才是工学结合。必须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就设计全程式工学结合教学计划,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元素纳入教学计划中。因此,工学结合深层内涵是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职业能力,并非单一的企业顶岗实习。

3.2 仿真工学结合实训课程的建设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更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类别,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校内开展仿真工学结合实训课程体现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应用能力。我校实训大楼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固体制剂生产线模拟液体制剂生产线,设施齐全,学生可按照GMP要求,对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注射剂、口服液等剂型的生产岗位操作进行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种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利用制剂制备实训车间的优势,仿真模拟药品生产现场,让学生接触到药品生产岗位操作,了解生产全过程,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弥补了学生去企业实习不能真正接触到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

3.3 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校2006届大专学生的实训在实训楼里进行。实训教学由在实验室小样实验转变为在宽敞、明亮、整洁的实训大楼里进行,硬件设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如与理论课相比,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训基地建设(硬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软件)问题还急需加强,表现在实训教学无考核制度中,学生的实训成绩以实训报告为依据,同时在学生中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训时分组人员偏多,基本以指导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指导教师的企业生产实际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等。因此急需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在200年和2011学年中,大三学生的实训教学实行小组模块化实训。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学的改革:(1)任务驱动。在为完成整个项目而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环节的讲解上,根据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来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实际操作。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思路有所拓展,强调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3)技术研讨。通过教师和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共同探讨、综合应用,以及一些理论性知识的深入讲解和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概念和知识。(4)团队合作。结合企业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构建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1)根据现代企业要求提出一个实际工作项目,明确工作项目的目的,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资料。(2)教师指定学生进行分组或学生自己分组,控制分组人数,然后以组为单位做好实施工作项目的计划。(3)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入实训车间实施计划。(4)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实训过程进行评估与总结。(5)教师将实训小组细分为考核小组,以企业生产形式进行实训模块考核。考核采用现场操作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过程与结果并重,使理论知识和实训充分结合。表1为灌封岗位各项操作考核要求。

表1 灌封岗位考核记录

4实施仿真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药物制剂专业模块化实训的改革,经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团队意识增强

实训模式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与企业实际生产相一致。如配液岗位,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岗位职责,一旦处方计算错误、辅料漏放或误放都将引起非常严重的错误,是GMP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错误。在此,要求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形成良好的学习及工作氛围。

4.2 仿真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相结合

目前我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相对应的制剂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经过此实训后,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或掌握比较好的岗位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一举两得。为他们就业后的角色转变,岗位适应和工作稳定均打下了基础。

4.3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药物制剂模块化实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均很强,对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指导教师必须提前准备与之相关的课程知识,并亲自设计、操作,在锻炼学生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5结束语

通过结合实际开展仿真工学结合的模块实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新的GMP出台后,对无菌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体制剂实训车间中某些设备与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脱节,需要更新。尽管如此,学生还是能从中学到在理论课堂及实验室中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这种仿真工学结合方式弥补了不能真正工学结合的缺点,另一方面也是对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一种补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燕,石昊昱,余燕,等.在示范建设中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42~46

[2] 欧阳志红.基于仿真环境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学研究,2008,27(7):128~129

[3] 苏俭,宁.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25(5):74~76

第6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成果增加生物制品数量、提高质量,从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需求的技术。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特别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领域。这就要求药学专业学生要有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知识,而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有自身特点,如何提高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是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特点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的要求

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在生物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相对较为薄弱,如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涉及到这些相关的基础课程,着重讨论的是应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研制新药。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要突出“生物技术”和“药学”的结合,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深入浅出的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需要强调药学的相关内容,重点是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2 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

2.1加强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何在较短课时限制下加深学生对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生物技术制药的具体实例为线索,在其中穿插介绍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如在基因工程制药中以干扰素生产为例,介绍引物设计的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和表达调控相关的操作子等相关理论。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整个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过程的理解。

2.2加强和药学相关学科的联系Ⅲ:生物技术制药的目的是最终获得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的药物,这就需要药学相关学科的支持,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通过生物技术获得医药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考察时,联系药剂学中药物常用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通过对比基因工程药物和化学药物结构特点,引出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需从其纯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而不能简单采用药剂学中介绍的Arrhenius动力学方程测定。

2.3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加强部分内容的讲解:结合本校药学专业特点,学生有中药学基础且对中药普遍感兴趣,而利用生物技术保护中药材以及大量获得中药中活性成分也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一个研究方向。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制药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物获得有用次级代谢产物原理及生产过程,学生反应良好。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3.1营造互动式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与学生预留与课程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复习药学相关内容以及生物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其薄弱点,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3.2采用多媒体方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门基础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仅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难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同时讲解过程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多媒体教学可将图片、文字、影像等整合在一起,将原本抽象、枯燥的讲授变成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收集各种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素材,如图片、动画、影像资料。如在介绍RT-PCR法获得目的基因时,通过播放Flas,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

3.3将实验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具有时间长、联系性强等特点,而目前完全开展相关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如在基因工程制药这一章,试验内容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DNA重组、重组质粒的转化、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笔者尝试将实验教学融入理论教学,在课程中播放实验的多媒体录像,并在此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基本理论,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7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

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国际化。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有产广泛的应用。

1.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李萍等将5s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胞工程技术

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平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针对特定有效成分或组分生产的中药人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可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个体更新的速率及规律等,如石斛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的快速增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为人工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目前,以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并有相应的下游产品畅销。

以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为反应器,进行天然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加工,也已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此推动的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研究与开发,在国内中药研究和开发中的作用正为更多的研究和生产部门所重视。许建峰等利用高山红景天培养细胞生物转化外源酪醇生产红景天苷。紫杉醇作为一种作用机理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自发现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其在植物红豆杉中的含量极低,而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匮乏,因此严重限制了紫杉醇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为此,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寻找及扩大紫杉醇的药源途径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甘烦远等对紫杉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两篇综述所反映出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为解决紫杉醇的资源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分别从筛选高产红豆杉栽培品种、微生物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途径探索、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发现及其基因表达等多途径进行资源研究,而这些研究中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酶工程

就疗效确切的单一天然活性成分而言,能够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天然结构复杂的单一产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天然化合物结构复杂,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合成难度较大或合成条件苛刻;而酶工程为这类成分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途径。如金东史等利用酶转化方法将人参中的主要皂苷成分转化成含量只有十万分之几的人参皂苷Rh2,并达到了月产30kg的生产规模。

4.生物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中药材是中药研究开发的基础,基础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均属无本之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也就失去了意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品种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真伪的问题。其二中药材的有效物质是次生代谢产物,其积累主要与其合成关键酶的表达及表达量等有关。因此建立合理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评价体系将对中药现代化尤为重要。

基因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使中药材鉴定的方法从传统的形态表征分析推进到对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在中药的分子鉴别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基于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等;(2)基于分子杂交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3)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如DNA直接测序法、PCRFLP法。利用这些基因鉴别方法对了解和分析药用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基因与药材产地、化合物积累的相关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5.生物技术为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新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要研制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势在必行。

(1)生物芯片为中药新药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中药鉴定基因芯片,可以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进行鉴定;可以搞清楚中药作用的分子机理,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

(2)生物转化及生物组合化学为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发现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1997年Khmelnitsky利用盐活化生物催化剂脂酶,成功地在有机相中进行了紫杉醇系列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生物转化技术在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技术为天然微量活性成分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中药中微量高效成分的研制开发一直是困扰医药产业界的核心问题,利用定向生物转化技术可将天然药物中的高含量成分转化成微量高活性成分,因此大大提高微量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如研究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定向地将含量较高的喜树碱转化为10羟基喜树碱。丁家宜等利用人参毛状根成功地实现了对羟基苯醌生物合成天然熊果苷。

(4)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天然活性成分的研发中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天然活性成分常常体内外药效学活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体内吸收不好,导致生物利用度太低。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天然结构复杂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对提高这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实现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虽然大多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所显示出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日益得到重视,生物技术将深入到中药新药研制的各个环节。正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理地解决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加入WTO后的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第8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 实训基地 规范化 四位一体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强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极大。杨叔子院士曾强调实验室的工作在高等学校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学校需要提供一个校内实验基地,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认识规律去安排实践。特别现在校内有基地,校外有基地。校外基地不稳定,因此校内实验基地显得极为重要[1]。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而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2]。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自2007年立项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以来,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通知》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依托国家示范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对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训基地功能与结构布局

1.企业参与,共建“四位一体”的功能型实训场所

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实训室布局是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服务对象单一,对一些交叉学科难免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2]。另一方面,就其中开设的实训项目而言,多为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与生产脱节,学生印象不深刻,做过即忘,不能达到强化操作技能的目的。

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以服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为宗旨,积极探索生物制药企业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模式。3年来,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反复多次的专家论证,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形成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生产性实训,以及工艺仿真教学等组成的,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等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例如,新建的模拟仿真实训室主要配置了发酵工艺、生物分离、制剂工艺、分析检验等四种仿真模拟软件,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认识完整的工艺流程,理解生物技术工艺原理、操作环境、控制系统、故障处理方法等。在多次模拟强化操作基础上,学生对生产工艺中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点可牢牢掌握,为下一步的实践演练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按中小试验生产规模、工业化生产场景、行业技术规范,建设了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制剂工艺、微生物技术应用3个生产性实训车间和一个分析检验实训室组成的校内模拟真实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学生置身于职业情境中,以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模拟工厂的生产流程及操作过程,以岗位轮换的方式依次进行各个单元的岗位技能训练,亲身体验生物产品的生产流程,从中学到相应的岗位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在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主的基础上,本院还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场所的有益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融入其中,体验生物技术工业化生产情境,将校内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检验自身所学之不足,查漏补缺,为进一步的充实找到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同时,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这一阶段的实战磨练为学生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校企合作,开放服务,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校企双方资源各有优势,企业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用的技术以及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技术人才;而高校的师资,科研力量比较强。双方合作可以充分提高各自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为此,我院利用生物制药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重视发挥行业办职业教育的作用,组建了两个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正常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校企双方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企业利用学校资源进行项目中、小试验及检测,专业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培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训,做到了互利双赢,良性发展。

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硬件条件的改善,实践教学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素质的相应匹配,以便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1.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近3年来,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我院每年派出5-6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生产实践,学习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并将所学之经验和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充分充实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这种生产一线的锻炼,使教师对企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提高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

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本实训基地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具体要求如下: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积极遵守学校制定的一系列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责任制度。

加强各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并对实训项目中的各种仪器、药品购进与报废等进修记录、统计;做到账、物、卡相符。建立明细账目,清单保留1-2年,使实验室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账可查,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实训情况和准确数字,做好采购、管理、使用、维修等工作,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实验技术人员至少会准备3-5门专业课的实训预备工作,懂得常用仪器的维护和使用。

在实训中心安排下,有计划地参加业务进修,提高业务能力。

实训中心每年对实训室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绩档案,作为聘任、晋级和表彰的必要条件。

3.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在重点锤炼、提升校内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实训基地同时还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具体承担校内外实习实训、讲授工程实践类课程、产业技术与职业文化讲座等教学任务。其在生产一线的丰富经验成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视野。

三、实训基地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规范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实训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是实训基地良好运行和发展的关键与基础。学院修订和完善了实验(实训)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实训)室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规范在基地进行教学、学生实训、培训考证及对外服务等行为,保障基地有序开放,高效运行。在实训基地资产管理中,建立了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并要求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和工作日志。

2.生产性实训室项目化建设管理

为了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发挥生产性实训室的教学作用,生产性实训室实行项目化管理,即实行了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双重管理模式,除了由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外,另外派一至两名专业老师负责一个实训室实训项目的管理、维护及新的实训项目开发。包括负责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将企业的生产任务转换为实训教学项目并实施,编写实训教材和符合行业要求的技术操作规范、合理配置实训室仪器设备等。

3.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机制建设

重点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学规范、实验教学规范、校内(外)实习职业素质培养与考核规范等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

四、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初步成果体现

1.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近三年的规范化建设,实训基地形成了虚拟仿真实训室、校内模拟真实的生产性实训车间、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等不同实践教学情境功能互补,“仿真模拟演练校内实战训练企业职业化锻炼”相互衔接、逐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期间的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1.3%,学生校外生产实习预期目标实现率达100%。

2.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与企业共建的过程中,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如武汉同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老人家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武昌扬子江乳业有限公司分别将工艺试验基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中试基地设在本实训基地,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3.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高

近三年来,本实训基地共承担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药物质量检查工、灭菌工、生化药品提取工、发酵工的中级资格鉴定工作,累计获证书人数达到756人,通过率达到98.6%。

综上所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按“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等“四位一体”的功能设计。其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庞大工程,需要长期不断的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其对教学力的正面影响作用,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今后,基地进一步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企业化生产场景的布局,重点要加强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1-3.

[2]郑华,郑俊虹.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8,9,211-212.

第9篇:药物制剂技术范文

1.选好饲养场地。饲养鹧鸪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宜架天网,网高约60厘米,一般每平方米养20只;笼养可采用3层阶梯式或重叠式笼养,笼的结构为长1米、高0.3米、深0.6米,每笼饲养10~12只。一般种用鹧鸪宜平养,肉用鹧鸪宜笼养。

2.重抓育雏期。鹧鸪从出壳至第9周为雏期,这是饲养鹧鸪的关键时期,主要应抓好保温和开食工作。雏鸪出壳头1周,育雏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以后每周降低0.5~1℃,直至脱温为止。雏鸪开食前先喂饮0.02%的土霉素溶液,也可喂饮葡萄糖水,并加些复合维生素B溶液。开食宜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开食料可用玉米与熟鸡蛋拌匀,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诱雏鸪啄食。开食第二天,便可改喂混合饲料,可用雏鸡料,每天喂料3~4次。育雏期的湿度控制在60%左右。1周龄内要全天光照,1周以后至产蛋前保持每天14~16小时的光照。

3.轻抓中鸪期。遮鸪在10~27周为中鸪期,饲养管理比较容易,可投喂中鸡饲料,此时期食量较大,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饲料的供应,适当增喂清水和虫蚊之类的生物,并要增设有网的运动场,让鹧鸪多活动,以促进其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