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围绕中心意思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围绕中心意思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围绕中心意思写

第1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1 农村老妇人因为蠢子的不孝而服毒自杀,想到老年人要有一定的经济权,免受不肖子孙的虐待,儿女应孝敬父母。

2 看民间艺人袁演节目,有趣味之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糟粕之处,口唱不健康的词句被妈妈教训,先不理解、委屈,后沉思才明白自己的幼稚与无知,

3 患癫痫病的女同学,我和其他同学多次嘲笑欺负过她,岳电辍学了。当得知我有困难时,却还主动帮助我,借校服给我穿。

4 看奶奶剥花生容易,自己剥才明白其中的艰辛,手皮磨破:而奶奶经常剥,上天赐给她礼物――老茧。所以不疼了。勤劳的人终会得到上天的恩赐,

5 老母鸡孵小鸡,二十几天不下窝,呕心沥血终于孵出小鸡,想到母爱的伟大,想到持恒的重要意义。

6 农民公路上晒麦子,影响了交通,酿成了惨祸,一老太被撞死。

……

这些事例的收集不仅为学生们写作提供了较鲜活的材料,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习惯,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笔者要学生把与我们联系较紧的人或事分类,诸如:和谐社会,青想,宽以待人,诚信无价,享受亲情,感动你我,尊重生命,等共20类,每类积累两个,目前学生每人已拥有了40个左右的事例。

为了激发学生的收集热情,笔者在每节课开始3分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事例,由学生民主评出每周最有价值事例3条,刊登在班级黑板报上。

有了这些素材的储备,下一步就是选材。初中生的思维还不是很严谨,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材料与中心不统一”。对此笔者作了多次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进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进那样既有长处又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5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申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记叙文的写作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第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第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的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第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第2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解答历史观点例证型材料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是阅读问题和材料――解答试题的基础。观点例证型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阅读时,一定要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这主要是因为:(1)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的材料,易使自己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做题。(2)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

其次是进行思考找到解题的方向――解答试题的关键。这里需要注意:(1)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问题大都与材料有关,因此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解答时,应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关键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对问思答。(2)找到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观点例证型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和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内容相对应之处,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3)找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的)。我们找到了材料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最后是组织答案――解答试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需要注意:(1)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3)注意设问的分值,根据分值大小确定答案的详略。(4)要恰当使用历史术语,少说大白话。

【典型例题】

(2016年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第29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扶植|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一个?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观点例证型材料分析题。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进入“冷战”状态为背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冷战”爆发的原因。

第(1)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的能力。解答本小题关键是要把握四则材料的中心意思。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出:角度一的中心意思是美国战后“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角度二的中心意思是苏联战后“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的中心意思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双方都采取措施进行对抗;角度四的中心意思是“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考生可以从以上四个角度中,任意选择两个,概括出“冷战”爆发的原因即可。

第(2)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理清其他三个角度(材料)与自己提出的观点的关系。如:若认为角度一中概括出的原因为主要原因,即“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霸权政策),那么对应的理由为:在角度一中,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冲击了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新秩序。在角度二中,苏联经过二战有了极高的国际威望和军事力量,成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推行了大国沙文主义,这必然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打击;同时,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受到苏联强大军事力量的威慑。在角度三中,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必然损害苏联的利益,激化了与苏联的矛盾。在角度四中,美苏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而美国全球战略必然使这种状态更加严重,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使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归纳总结起来就是:

第3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教学;逆运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与研究,现就其研究的一得之愚,和盘托出,以期大家不吝斧正。

“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在哪里?笔者在研读、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文献后发现:众多研究者对其要么避而不谈,敬而远之;要么闪烁其词,似是而非;要么说不清,道不明,莫衷一是。大家虽然对“读”与“写”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心知肚明,但又无奈于确切地理出,甚至捕捉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二者看似相对的独立性令其望而却步,导致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的训练,形成“两张皮”的怪现象。

笔者在“读”与“写”另辟蹊径的研究中,逐渐摸索到二者之间看似藕断丝连,若隐若现,其实密切相关的蛛丝马迹。“读”与“写”恰如数学学科上的“逆运算”。即:“读”是从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至捕捉归纳“主要内容”,再到揣摩把握“写作目的”走过去,而“写”则从确立明确“写作目的”,至选择写作的“写作内容”,再到推敲运用“语言文字”走回来。

“读”与“写”是不是所谓的“逆运算”呢?现截取《成长不可无书》一文中的一个片断加以说明。

“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个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与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一个人没有文化教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读懂这段话并不难。一是从阅读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抓住爱德华家族的“始祖”、“满腹经纶”和一连串耐人寻味的“数字”,以及扑面而来的“高贵显赫的职位”,头脑里就可以收集捕捉到第一个材料:文化教养之高的爱德华家族,理所当然地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下一代。再从“珠克家庭”的“始祖”、“赌徒”与“酒鬼”以及一连串的“数字”和低微卑贱的“职位”,头脑中渐渐形成第二个材料:“缺乏文化教养”的家庭,顺理成章地繁衍滋生了一群残渣余孽。综合归纳两个材料,其主要内容则为:家庭教养的迥然不同导致教育后果的大相径庭。最后再从归纳的这些主要内容中,揣摩、透视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对其后代产生着源远流长的影响。梳理以上“读”的过程,不难看出:“读”是从“理解语言”,到捕捉“思想内容”,再到体会“写作目的”即“三点一线”的理解过程。

如果再从作者“写”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审时度势,就不难推断,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应是: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成长不可无书,家庭文化素养的高低,将对后代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然后紧紧围绕这一写作目的,选取足以说明其中心意思的两个材料,即“爱德华”与“珠克”家族迥然不同的兴衰史。为凸显这一中心,作者运用“满腹经纶”、“赌徒与酒鬼”以及一连串高贵显赫与卑贱低微迥然不同的“职位”等语言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文随之水到渠成。显而易见,“写”是沿着“读”的“三点一线”走回来的,这不正像数学学科中的“逆运算”吗?

知其“读”与“写”是“逆运算”并非重点,关键是如何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关注落实“读”与“写”呢?

教师在“读”的训练中,务必绷紧“读”的“三点一线”这根弦,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言文字――重点词句,不但要透彻地理解,而且体会其在表达上的作用。善于让学生在“读”的训练中,不失时机地将文章中的妙词佳句储存在学生头脑记忆的仓库里,为“写”的厚积薄发做好铺垫。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概括的思维能力,力求在概括层意、归纳段意、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中,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以及所叙述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读的训练中将获得的材料储存在记忆的仓库里,以积淀写作素材。三是要训练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善于从捕捉的大量信息中,敏锐地洞察出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意在让学生头脑中日趋形成认真揣摩、准确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为学生作文中的立意明确奠定根基。可见,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就是在“读”的训练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写”的意识,如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完一段精彩的课文后及时让学生仿写,这就是“读”与“写”最佳结合的有效训练的例证。

第4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一)学习我国广大筑路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忘我劳动的精神。

(二)懂得本文在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表情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料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作者为何着力刻画成渝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先分析中间、后讲解两头的方法。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简介写作背影;二、分析全文结构;三、讲读课文中间部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人们常将一条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比作一条条大动脉。同学们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铁路主干线吗?(让学生回答)在这些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工人阶级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劳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筑路工人辛勤劳动的一个小小画面。——《夜走灵官峡》。

二、介绍宝成铁路的有关情况。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的宝鸡,南至四川的成都,与成渝铁路相连,是纵贯我国西部的运输大动脉。全长668.2公里,贯穿陕西、甘肃、四川三省19个市县。于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这条工程非常艰巨,我国筑路工人在修筑这条铁路中创造了许多奇迹。开凿了300多条隧道,架设了900多座桥梁,16次穿过嘉陵江,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6700万立方米。灵官峡在陕西、甘肃交界处。打通灵官峡是宝成线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三、解题

提问:文章标题中的“夜”和“灵官峡”各指明了什么?“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归纳:“夜”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灵官峡”是事情发生的地点;“走”在这里是“通过”的意思。文章的题目高度根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学生答)

杜鹏程(1921~1991),当代作家,陕西省韩城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yáhēbiǎoxūntiǎnxīliangzǎi

山崖傻呵呵裱糊熏舔膝盖打量登载

juētuóluóyìdǔn

噘着驮骡屹然打盹

五、范读课文

六、讨论全文结构

教师:全文以“我”的行踪“走”——“难走”——“仍要走”贯空全文的,这是全文的叙事线索。请同学们按照这一线索给全文划分段落。

学生讨论。

提示: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走”——写灵官峡之险,突出工地的艰险及劳动的紧张场面。

第二部分(从“我肚里饿……”到“……不,哪个人都要守住康(岗)位。”):“难走”——写成渝及其父母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从“我把成渝紧紧抱起来……”到文末):“仍要走”——写“我”受到鼓舞继续赶路。

七、指导学习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主要写了“我”与成渝的交谈,试说出他们共谈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他们共谈了三个方面的事。①成渝对“屋里没有人”的争辩;②成渝问“我”明天的天气情况;③“我”叫成渝上床睡觉,成渝坚持不肯去睡。

2.从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出成渝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止、表情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

语言

举止

表情

性格特征

“我不是个人?”

背、挺、舔

忽闪忽闪,傻呵呵

天真可爱

“明天还下雪?”

爬、伸、望

皱眉头、偏脑袋

关心工地

“我不睡”

咬、摆、瞪

头摇得像拨浪鼓

坚守岗位

结论:成渝是一个天真可爱、关心建设、坚守岗位的好孩子。

指名复述这部分内容。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

第5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抓住一个“引”字

本次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明确,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引导他们借鉴本单元《风筝》一文学习构思。这篇课文围绕风筝这一主题写了两个人物——我和弟弟,通过填表练习,学生了解了记叙的“六要素”,明白了叙述事情交代清楚“六要素”是一件不难的事,而要学会在写作前把所要写的内容想清楚、想周全,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交代记叙要素方法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记叙要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和表达的需要来定。而在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写作,突出一个“活”字

本次作文训练,课本给了四个参考题目,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因为是参考题目,我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题目作文,也可以自由命题作文。

初中生的生活面较窄,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像以往的作文教学一样,一味地强调教师命题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很显然,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严重束缚之下只能越来越僵化。尽管义务教育教材做了很大的努力,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附有一组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很多教师没有把这一自完全交给学生。长此以往,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极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我把本次作文确定题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感受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写好的题目和内容来写。在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做限制的同时,强调一点,必须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说自己想说的话,争取作文成功便成了可望亦可及的事情。

确定好作文题目和内容后,学生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构思、编写作文提纲了。我随机抽查后,请部分作文题目和内容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构思情况,随时评点,给每个学生以启发。

(三)评改,着眼一个“实”字

本次修改作文采用学生自改的形式进行,因为修改自己的作文实际上是思想的再整理和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的再斟酌。因此,本次作文修改的基本要求与平时相同,即“四读”、“四看”:一读自己的作文,看中心意思是否明确,有无积极意义。二读自己的作文,看选择的材料是否妥当。一般说来,选材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围绕中心选材;第二,材料要有代表性;第三,材料要新颖。三读自己的作文,看布局谋篇包括段落和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的设计,开头和结尾的策划等。修改作文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段落清楚、层次分明,是人们对好文章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第一,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第二,各段之间的意思要连贯,做到分开来是段,合起来成篇。四读自己的作文,看看修改的句子、段落以及增加部分的内容是否跟前后文连贯。凡是不顺当的地方,立即把它们改正过来,力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达到基本要求以后,就引导学生重点检查“六要素”交代清楚没有,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修改,保证本次作文训练的任务圆满完成。

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入题意识很差,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思考。

2.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

3.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一些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一些,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4.语言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句不通顺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1.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其中的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是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达中心思想,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2.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头写好了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从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

文章结尾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也是决定文章是否成功的重点。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第6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写作体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语篇;问题;策略

Abstract: Writing ability in English is not only a difficult point ,but also

a more important point.By analyzing thecurrent writing style of composition of the senior English and problem concern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some tentative ideas with regard to reform in teaching mode, and approaches of how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nage to find a satisfying approach.

Key Word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writing style.

新课标要求在初级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即在进一步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学习,重点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高考也要求考生在读的基础上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概括并“有感而发”,针对有限的提示写出120个词的文章,用英语流利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理通顺,无严重的语法错误和句子结构错

误。这看似要求不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其实绝非易事。笔者从事英语教学10多年,每次小到学校月考大到市、区统考和高考,虽然师生努力拼搏,熟读范文,背诵写作经典句型,限时训练等,但写作部分得分率仍然很低。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基础很差,由于我所在的汝南一高是一所县级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众所周知,英语五个基本的简单句句型,学生大多不会,要想写出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真是难上加难,记得又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写的作文,其中一个句子,我自今记忆犹新,大概意思是“昨天下雨了,我想家”他是这样写的,“Yesterday rained,I want home”其实正确答案是___It rained yesterday and I was homesick.这样的作文能得住分吗?

其次,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很多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上,而不是从整体上把握英语教学,整天围绕着15个单选题(河南英语高考21-35题单选题)下功夫,其实这样提高英语成绩很慢的。真正的英语教学应该从听说读写方面四个方面着手努力。老师不重视英语写作,那么学生更不重视,这样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差自然也就有原因了。

再次,老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写作在高考中的作用,也可以说高考英语写作的成败,直接决定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英语写作在高考英语考试分值是25分,这是表面的,因为河南高考英语听力成绩没有计入总分。本人带过几届高三毕业班,分析过学生的英语高考写作成绩大多在10到15分之间徘徊,如果一个学生的英语作文的10分,他的实际丢分就是15×1.25等于18.75分。我有个亲戚在兄弟高中上学,他的老师在给学生指导英语写作的时候,就说把单词写漂亮点,高考老师改卷不看内容,平常这个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平常都是24分,结果高考写作得了2分。多么让人心痛的一个事例。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

一、选好读的材料,加大阅读量

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有了足够的适当的阅读材料才是第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既获取了英语信息又能在写作时恰当地输出这些信息才是关键。根据笔者的课堂实践,教师提前阅读并根据自己学生的英语基础做好学案,确保学生不但“阅读”而且有所“写作”。

二、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型

1.用30个左右的词概括所读文章的中心意思。

2.将文章中长句难句进行分析:(1)句子结构;(2)句子成分以及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及其形式;(3)句中包含什么句型;(4)理解句意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造句。

3.指导学生就某些句子进行句子扩充(短句详写)或缩句(长句短写)或改写(同义句型转换)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在阅读理解中分析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4.根据所读文章应用的词汇,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归类整理词汇,也可编一些词形变化。

题,重点针对学生易犯错的词和考纲词汇。

三、书面表达如何写?

1.审题

文字信息、图画信息、题材、人称、时态、要点。

2.以词及点: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写出每句话的细节要点。

3.联词成句:用联词成句的方法将上述要点的词语扩展成句子。

4.联句成文。

第7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作文 教学实习指导 策略

1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现状

师范类院校在小学教学实习教育方面一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的难点就是如何加强小学作文方面的教学实习指导。一方面师范类院校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对师范生在小学作文教学上的指导长期处于半空窗期,不管是在意识上还是教学措施上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而且在安排小学教学实习的时候往往指导师范生进行识字教学或者阅读分析教学。另一方面师范生自己在进行小学教学实习的时候也尽量避开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小学作文教学实习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很多,而且还要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小学生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第二个是小学作文属于操作大于理论的语文内容,在实习教学的时候如果自己都对小学作文的基本操作不熟练或者对教学掌握不到位,很可能会使实习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无法取得实习效果。

基于上述的现状,师范类院校应该对师范生的小学作文教学进行恰当的指导,在师范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习的时候鼓励其进行小学作文上的教学实习。对师范生来说,需要全面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就是新课标的要求,并且提高自身对小学语文作文教材的熟悉程度,对基本语文作文教学操作的了解和掌握。

2新课程视野下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策略

2.1全面理解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中对小学作文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比如在名称上就有了新的规定,1-2年级叫做写话,3-6年级叫做习作,6-9年级又叫做写作。并且对写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能够使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用文字通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这些标准中可以看出突出了练笔的性质,淡化了文体的意识,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小学作文目的之一是为了练笔,这是可以从名称变化中看出的,不管是写话、习作还是写作都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小学生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根据生活经验把所见所闻通过文字重组、遣词造句的方式写下来。从只要使用常的表达方式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写严格的记叙文或者应用文这些体裁,而是只要把所见所闻等简单地表述出来,会简单和常见的记叙文以及像书信、便签一类的应用文即可。另外,新标准还降低了小学作文篇幅的要求,这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讲无疑是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和教学难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必强调篇幅,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也是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压力。以上的三点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益处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对小学作文以及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不管是师范院校老师还是师范生自己都应该要全面理解新课标要求下所隐含的大量信息,比如上述中讲到的突出练笔,淡化文体这两点,对于师范生来说,在教学实习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有重点地备课、作文指导以及批改讲评。

2.2熟悉新课标要求下小学语文作文教材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中,除了要全面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还要让师范生清楚地了解小学语文作文教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文教材也在改革,比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作文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素材和图片,删除了一些和新时代格格不入或者已经过时的资料;比如在内容上更注重写作理论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提高了写作训练的比例,在形式上变得更加丰富生动等。所以,师范生在进行教学实习之前,师范类院校的老师要适宜地让师范生了解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材的改革情况,具体的执行情况并学习小学作文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便在开展教学实习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3全面掌握小学作文教学基本操作

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最关键的是要让师范生在实习前全面地掌握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操作和流程。一般来说,小学作文教学分为四大步骤。第一是教师命题,第二是课堂作文指导,第三是作文批改,第四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在命题这一步骤,首先老师一定要从小学生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看学生平常喜欢做什么,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常接触到的事物有哪些。比如小学生平常除了学校上课,可能最常接触的就是课外活动,最常接触的人就是老师同学和父母等。其次,命题的范围要小而且要具体,不能空泛或者抽象,否则按照小学生的能力会无法下笔。比如围绕学生做课外游戏这话题,不能采用的命题是《一次难忘的课外活动》等,而应该把命题变得更加具体,比如变成《丢手绢》,《好玩的跳格子游戏》等。当然,命题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全命题、半命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提供多个命题让学生选择等。在指导写作这一步骤,主要可以分成审题指导、选材指导、提纲指导。审题指导是帮助学生在进行审题的时候怎样划分题目范围,理解题目的整体意思,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等;选材指导就是要让学生在众多的材料中如何挑选适合这个题目的材料,并根据题目的中心意思进行删减;提纲指导又可以分为编写提纲的指导,就是指导学生把握真正的题目意思,不要出现重点层次不清的情况,还有就是提纲的修改,让学生培养修改的习惯,捋清写作思路。另外两个步骤,批改和评讲的时候需要指导师范生充分掌握批改和讲评的思想,比如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脱离学生原本的写作意图,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另外在讲评的时候要根据一定的范文和写作知识来进行点评。

3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是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关系到师范生在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在小学作文教学上的质量高低。在新课标形式下,师范生需要充分掌握新课标中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并对小学作文教材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全面掌握小学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实习的指导必须要提上日程,师范院校组织好小学作文教学实习,师范生要上好小学作文教学实习课。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8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应各司其职。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教”好学生。“教”好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活动,运用最佳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人文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有哪些方法?

一、抓线索

阅读应是个体与文本对话,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是个体的创造性体验。如何体验和感受文本,那就需要学生在抓住文章的线索时与文本进行透彻的对话。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核心,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要按照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以及思想内容。文章的线索不是单一的,由诸多因素决定文章的内容,写作特点以及风格等。文章的线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以时间转移为线索、有的是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有的以一物为线索等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读了一目了然,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密的联结起来。如《白杨礼赞》一文以白杨为线索,以礼赞为中心,始终不离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赞美的原因—不平凡。围绕这个线索,作者开篇破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有力,礼赞之情初见端倪。又如《故乡》全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揭示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抓住文章的核心—线索,认真揣摩,深入理解内容,是阅读的重要方法。

二、抓主要

在纷繁复杂的文章内容情节或众多的形象中抓住最能体现文中主旨的东西。如《斑羚飞渡》学生自读之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在写斑羚飞渡是为什么?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进一步使学生深入文章的内容并且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明确主要写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过程。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死亡。进而分析了斑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以及让人叹服精神。由整体到局部,掌握成篇之术,水到渠成,提高阅读能力。

三、抓文眼

第9篇: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

综观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题型主要有两大类: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我们针对这两大类型谈谈如何审题。

一、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主要有单纯的命题和配阅材料的命题两种。但近几年由于命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大,单纯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作文中已没有了,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也有点销声匿迹。2013年只有天津卷在一枝独秀,但作为高考备考,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下这种题目的审题。

在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中,材料与命题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的重点,材料往往是对命题的解释起限制作用,所以要重视配阅材料的审读。

对于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我们以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审题。

(一)审清配阅的材料内容,明确材料的内涵

天津卷配阅的材料:首先对“学而知之”进行了解读,这里就是暗含考生,你的题目就是依葫芦画瓢,后面的内容对命题进行了限制,指明了方向。首先要考生确定“知之”中的“之”所构思的范围就是“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而“____而知之”中的空要写上就是上面内容的途径。

(二)审清命题作文中的题目

可以按照单纯的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____而知之”

1.逐字逐词研究题目,明确题目中各个字词的含义,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如填写你“玩”,我们考生必须分析“玩而知之”这里的每个字的含义。“玩”,是知之的途径;“而”在这里是连接两者之间的关系。“知”,就是获取、掌握或懂得;“之”,就是“知识、技能或道理”。

2.分析题目的结构形式,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分解题目的暗含的内容。在这里你就要对“玩而知之”进行结构分析,“玩”,是知之的途径,“玩”是什么?“之”是什么?你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

3.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如果你写记叙文可以填写比如“打球,参加夏令营,做家务,给妈妈写信,做了一天的家庭主人,演讲比赛”等。不管怎么立意,一定要强调是通过以上这样“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如议论文写常规内容“实验而知之”,可以写实验能巩固课本的知识,实验能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实验还能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三)把握题目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通过材料考生明确学而知之的意义,明确了“____而知之”的范围以及含义。在素材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横杠上可以填写“玩,交往,实验,旅游,游戏,读书……”,学生的生活范围有多广,就能填多少。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给材料,给要求,不给话题。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它的要求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题型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它把话题的拟设权和选择权都交给了考生,这是高考作文的命题的主流。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方法:

(一)明确材料的类型

在高考中题目所给的材料往往不同,但近几年来大多数材料主要是以下几种类型:1.平实的叙述性材料,2.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3.给几个不同材料,4.引语式的材料。

(二)推敲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

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当然有的材料给出不同的角度,但这些角度就是我们立意的依据。

1.推敲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材料的表层含义。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2.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挖掘材料的内蕴实质,深入理解题旨。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更不是单纯地“主观意念”的产物。因此要想深入开掘材料的内涵及本质,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思维引向深入。比喻、寓言性材料是寓义性材料,其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要先概括材料大意,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三)审清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

(四)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这种类型的作文可以说是一统天下,其中有两类:

一类由材料引出观点。

2013年广东省的作文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另一类对材料的内容就事论事或是一事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