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借景抒情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实践 写作知识 一课一得
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中学听了多节写作教学课,绝大部分教师着力点都放在“怎么写”上,课堂上都在传授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成了这些课的主干。传授写作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了动笔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写作的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教授写作知识教出来的。另外,在写作知识教学中还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写作教学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课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一.写作课的关键“写”
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就是学生在写作课上要动笔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写作能力,三是书写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西南联大教授姚崇吾教授也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到水里去,要体会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必须要到马背上去。”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把学生放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会写作。技能的养成必须要靠一定的实践,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技能,这就像孩子学习用筷子一样,是孩子在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练习中学会的,不是家长教会的,家长最多做一下示范,没有哪个家长用在教孩子筷子时会讲筷子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由此看来,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应该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写什么”,学生有没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写。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却把“怎么写”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把写作教学课完全上成了写作知识教学课。笔者在中学所听到的写作课大部分都是作文技巧课、作文秘笈课。教师关注的是“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写人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容,这些技术指导只能使写作变成文字游戏。写作内容决定写作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翻新,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假大空式的无聊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做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究,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功夫,也不过虚心耗力,也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了。”支玉恒教授也说:“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都突出强调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其次是教学生怎么写,就像无米之人,给他讲多少做米饭的技艺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米。学生在作文时,总是为了写什么而伤透了脑筋,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写作内容,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教学生怎么写。
三.写作知识教学应该“一课一得”
叶圣陶先生说:“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就行了。”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中,也应追求“一课一得”,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收获很少或是没有收获,因为知识太多,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教师不如选取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透彻的掌握,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今天很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所讲知识学生理解了没有,掌握了没有,接受了没有。如果教师只顾及到自己教,没考虑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功。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怎么刻画人物时,一口气讲授了五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举例说明,然后叫学生写一个人物,要用上刚才所讲的所有方法。学生对刚才所讲方法都还没有理解透,就没有办法运用,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教师贪多求全,只考虑自己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虽然这堂课讲授了很多写作知识,然而学生并未掌握,还不如选取一个点,如外貌描写,让学生透彻的掌握为好。
另一位教师在讲授写作知识的时候,一堂课只讲授一个写作知识――借景抒情,教师先讲授什么是借景抒情,接着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第三个环节是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用几个物像来表达悲伤的感情,第四个环节,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掌握了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不仅掌握了概念,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写作课要传授写作知识,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吸收,并让学生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随用随取。
总之,写作课应该让学生动手“写”,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教学既要关注“怎么写”,更要关注“写什么”。另外,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不仅要让学生把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最终把传授的知识内化在知识结构中,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本;作文;生命线;描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表达的中心,作文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把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作文中去。”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清新婉丽,凝练明快,形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情趣。描写能够创造文章的意境,令语言诗意盎然,美妙动人,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让学生学会描写,教师应从课本入手。
一、借鉴现代文景物描写,美化作文
景物描写的作用就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犹如给文章穿上漂亮的外衣,使文章中主人公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中借景抒情的文章安排得井然有序,大多是写四时之景,语言生动感人,美景的描写韵味十足,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春》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春的魅力,感受春草、春花和春雨带给人的生命活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在感受中陶醉了。学生们领会到城里、乡下,家家小小都出来抖擞抖擞精神,在春的娇美中享受生活,奋勇向前,积极向上。在春的万物感召下,争着表现自己不断忙碌起来争着奉献点什么。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春花的美艳、娇嫩,带给人美的意境;感受春草带给人的希望;感受春雨的清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花、草、雨等这样的景物中并运用到文章中去。学习《雨的四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从多种角度描绘雨,如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小草描写别有一番风味:“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可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这样从多角度描写雨启迪着人们的情思,不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雨的美丽,雨的无私,雨的奉献,雨的可爱,值得讴歌,值得赞美。让人善待人生,收获完美人生。学生经过学习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如“失败后是你为我鼓起前进的风帆”,这是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抒情的习作:
天空黑沉沉地压下来,风雨飘摇中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得很慢,但不知不觉还是到了离家不远的路口。我慌忙把试卷塞进书包,忍住泪水,抬头一望,是妈妈正拿着手电站在路口等我。她笑着对我说:“成绩发下来了吗?”我一言不发地上楼走进屋中,妈妈也随着走了上来。她不急不慢地翻出试卷,打开来,脸上没有一丝波澜。妈妈笑着说:“一次月考而已,别想太多了,放松放松吧,下次好好考,不用把目标定得那么高。”话音一落,无声的泪水便在我脸上滑落下来。
二、领悟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充实作文内容
不但在现代文中,古诗中的景物描写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在古诗中学习景物描写,抒发人物的喜怒哀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构思精巧,情韵无限,由欲登高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由故园菊而慨叹故园为故场,在这里衬托了诗人思乡之情。学生领会到诗人景物描写,衬托思乡之情,让感情表达得生动感人,更抒发了将士战场的苦寒之心。
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的开头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后两句正面写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聊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征人的思乡情绪。学生在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更深切地感受到景物描写对抒发人物感情不可替代的作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强烈激发着学生的写景欲望。
习作中学生成功地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感恩之情,学生写道:“谢谢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小草感谢大地,感谢它哺育了自己;波涛感谢水滴,感谢它们成就了自己。而我却要感谢你,感谢你在我失败时给我前进的动力,感谢你在我成功时让我不要骄傲,感谢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正当我想沐浴春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你出现了,你的出现让我不敢放松,不敢松懈。我捧起书本,努力学习,因为我怕,我怕不能超过你,我怕不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谢谢你让我不能放松自己。夏天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结束了,这是一个绚烂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燥热的季节。当我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洋洋得意时你出现了,你狠狠地击倒我的骄傲、我的自负,让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除了在课文和古诗中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外,我还教他们在生活中观察景物;春天的百花、夏天的骄阳、秋天的红叶、冬天的白雪,无一不是写作的对象。文章中的景物描写还有很多特殊的形式,我把这些特殊的形式交给学生。如在《秋天的怀念》中;“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烘托我“低落消沉的心情”。“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这里融情于景,既象征着母亲热烈而深沉的爱,也蕴含着积极向上、面对萧瑟于苦难的精神力量。盛开的犹如坚强勇敢的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文章的景物描写随人物对生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是这一类景物描写的典型例子。景物描写在不断变换,人物对生活的态度也在变化。由此可见,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衬托至关重要。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托物言志,以景喻人,这一点在课文《爱莲说》中体现的最好。课文借莲花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莲花在这里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人物高尚情操,这就是托物言志。当然这种方法学生较难学习,但是他们也有很好的借鉴。
三、赏析人物描写,丰韵作文内容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散步》中的细节描写:“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顺应母亲的意思,体现了“我”的孝心,结果母亲后来改了主意,反映了她对孙子的疼爱。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相亲相爱,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写作中很值得学习的细节描写。学生在学习后深受启发,自己在文章中也运用了许多的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起来,更加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目光,作文分数自然就高了起来。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们更爱学习课文了。
人物描写也是使文章生动起来的金钥匙,人物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外貌描写等。如果文章只是呆板的叙述,那么文章枯燥、生硬,不能吸引读者,要想在作文中运用自如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学习课文中模仿比较典型的人物描写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了动作描写的妙处,是让文章生动起来的法宝,他们更渴望接触到人物动作描写的精妙文章,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借鉴了宝贵的描写方法,找到了作文的生命线。他们不断的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从课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课本,描写方法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探讨了紧扣教材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从写句到写段再到写篇章训练,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每一训练都与阅读教学同步,每一方法都从教材中来,做到有依据、有目标、有梯度的训练,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
扣教材 写作 训练
教材中所编课文就告诉了我们作文要教什么。七年级主要是记叙文,八年级增加了说明文,九年级增加了议论文。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课标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怎么教?怎么训练学生写作?紧扣教材从写句、写段、写文章练,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练。笔者将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紧扣教材分阶段训练写作。
七年级上册重点训练记叙文:①把一件事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②能写简单的借景抒情散文。③语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④表达方式:初步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具体训练如下:
一、写句训练
《紫藤萝瀑布》训练比喻修辞。模仿“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句式“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又像……”写一两个比喻句。
《理想》训练比喻、排比修辞。模仿“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用句式“理想是……”写一组排比比喻句。
《春》训练比喻、排比修辞。模仿“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用句式“春天像……”或“夏天像……”写一组比喻排比句。
《济南的冬天》训练拟人修辞。模仿“山坡上卧着写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写一两句拟人句。
二、写段训练
《春》中的“春花图”段落: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一是仿写层次美。由上到下描写。高的是争鲜斗艳的果树花,低的是遍地的野花。二是仿写词语美,“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传神地写出蜜蜂相互,顽皮可爱的情态,不仅写有声音,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三仿写修辞美,比喻、拟人、排比修辞的运用,为语言增色不少。四仿写虚实结合,作者笔下的春花图展现出虚实的美感,实写春花,虚写夏果,令人无限遐想。这么美的段落,让学生模仿,写一处夏景、秋景、冬景。
三、写文章训练
“叙事+感悟”类记叙文。
目标:把一件事叙述清楚具体并有一定的感悟。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
1.把事件写清楚
(1)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时间:七月。地点:费城。人物:“我”,小伙伴内德、杰利,父亲。起因:天气闷热,冒险攀岩。经过:被人抛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鼓励,成功脱险。)
(2)选取适当的叙事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叙事方式:顺叙)
(3)抓住重点部分(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被人抛弃在悬崖的石架上,父亲指导鼓励“我”一步步脱险)
2.把事件写具体
(1)主要的事情经过要写具体,详略要得当。(略:冒险攀崖。详:被抛悬崖和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下悬崖)
(2)也可以分解事情的经过,清晰的描写。
3.把事件写生动
(1)用具体事实描述细节,注重细节描写。(“我” 冒险攀崖、被抛悬崖、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下悬崖的全过程描述,其中“我”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动作描写恰如其分。)
(2)选用适当的叙事技巧(先抑后扬、设置悬念、对比、叙事人称角度等等)。
4.适当的感悟
运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达感受、启发思考、评议)。
文章末段:“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我提醒我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多么富有哲理的话,由下悬崖脱险这一小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由此,可以训练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作文。其次,训练“写景+感悟”或“借景抒情类”散文,以《紫藤萝瀑布》《春》《济南的冬天》为范文。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方法一:对景物要有生动的描写,带着情感绘景。方法二:穿插心情描写,或由眼前景联想到生活。方法三:结尾感悟,或抒情或议论。
四、写作技巧训练
阅读教学进行到一定量,作文训练到一定的阶段后,应把所学课文整合,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
1.开头、结尾技巧。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巧用修辞法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风筝》 ――环境渲染法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开门见山法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紫藤萝瀑布》――巧设悬念法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 母亲》――抒情议论式
2.“记叙文情感显现技巧”,以五单元《风筝》《羚羊木雕》《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为例,归纳方法。
方法一:借物寄情
《风筝》借风筝表现兄弟情;《羚羊木雕》借羚羊木雕反映家庭矛盾;《金色花》借金色花表达母爱;《荷叶・母亲》借荷叶护雨中红莲表现母爱。
方法二:细节显情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我即刻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风筝》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荷叶・母亲》
方法三:直接抒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2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3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4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5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6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7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一、类型指导
1.如何写人
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对待事情的态度和表现,反映出人物的特点,即要能写出人物在思想品质、性格的脾气、兴趣爱好、技能专长等方面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写好人物特点,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描写,这样才能把人写活,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来。
写好人物应注意一下几点:
(1)突出特征:特征是通过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具体行为等反映出来的。
(2)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就是具体描绘外貌特征(外形、音容笑貌、神态姿势、衣着服饰等)。目的在于展示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身份、生活习惯等要素。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举手投足的描写。动作是人的精神状态的表白,人物的动作最容易表现其性格特征。动作描写要准确具体,因为把人的动作写好了,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文章的内容才更丰富。
(4)心理描写:把人物在一定环境下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等,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就是心理描写。只有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才能成功表现其性格特征。常见的心理描写有以下几种:①人物的内心独白,即用第一人称“我”自言自语或内心默念直接吐露人物的思想活动。②直接交代和说明心理活动。这种方法常用“想”“觉得”“认为”等词语来引述。③借人物的幻觉、梦境等间接手法表现出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
(5)语言描写:语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表露。要力求准确、生动、口语化;通过语言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要注意抓住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2.如何记事
为把一件事或几件事、一个场面或一次活动记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就要按照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去写。
记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中心:要通过写事表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思想感情。
(2)要有完整的事情经过:记事,要写清楚原因、经过、结果,这样事情才算完整。
(3)小学生记事,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平凡小事。要选择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感受深刻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作文的材料。选材必须经典,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上来表达比较深刻的道理和闪光的思想。
(4)描写要具体生动:要学会几种常见的记叙方法:順叙、倒叙和插叙。比如写活动,要安排好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动笔前就考虑好。还要写好场面,既要注意表现各种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不同神态言行,又要有对整个场面的勾勒,做到点面结合。
3.如何写景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风景中的风雷雨电、山川河流、城市村庄,社会环境中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记叙文中景物描写有两种:一种是以写景为主,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是按景物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或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记叙;另一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是为人物故事作背景的,也就是说作为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順序写景。常用的顺序有:①“时变景异”。按早、中、晚时间的不同或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有顺序地写出景物的变化。②“移步换景”。即依据脚步的移
动或观察点的改变,有条不紊地写出景物变换的情况。
(2)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在写景作文中,也可以适当地写一些景中的人物活动,让景、人、事互为交融,使文章更加生动。
(3)以情观景、借景抒情:写景时不要忘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景色描写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自己在观景时的想法与感受。
4.如何状物
状物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事物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状物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人工或自然形成的某种物体,如建筑物、工艺品等。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重点在描述事物。它可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大类。静态物指一般静止状态的事物,如文具、玩具、家具、器具等。动态物主要是指兽、禽、鱼、虫等动物。写静态物,主要从形状、习性、质地、用途等方面描述。写动态物,主要从外形、习性、活动和变化的状态等方面来写。
(1)怎样状写动物:动物是能活动并有感觉功能的禽兽(包括昆虫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描写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生物特点、动物情态。行文时可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2)怎样状写器物:器物一般指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工艺品等。描写器物就是对物体作具体的描摹,说明物品的大小、形状、质地、构造、色彩、用途等。
(3)怎样状写植物:植物的范围极广,一般指花草树木,它是状物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要状物写好植物,就得观察,熟悉它的主要特征、形状、姿态、生长特性、颜色、气味、作用及用途等。描写时,首先要看其整体是什么样子,然后看局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又分别是什么形状,同时,个人的思想感情对状物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5.如何写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有单幅作文和多幅图作文两种。写单幅图作文应先仔细琢磨画面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景物等。确定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段记叙,有关细节就详细描写;写多幅图作文应注意观察画面上所表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全过程。写作时每幅图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对能突出中心思想的重点画面可详细描述。此外还应注意:①要抓住图中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物的表情、行动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语言、心理活动,根据事情的发生想象出发展、和结果;②看图作文常常在图画部分外,还有文字说明或要求。这些说明或要求起着暗示、限制等作用,写作时必须看清。
二、结构指导
1.怎样开头
常用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2)介绍说明(3)下笔提问(4)描写烘托(5)倒叙引人
(6)概括中心
2.怎样过度
过渡的通用方法有:
(1)用过渡词语过渡。(2)用过渡句过渡。(3)用过渡段过渡。
3.怎样结尾
结尾的常用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2)总结点题式。(3)画龙点睛式。
三、过程指导
1.怎样审题
审题的通常方法有:(1)题眼审题法;(2)结构分析法;(3)推敲词义法;(4)反向审题法;(5)比较审题法。
2.怎样立意
立意的常见方法有:
(1)据题立意法;(2)据材立意法;(3)多向立意法;(4)以小见大法。
3.怎样选材
选材应注意的问题:
(1)紧扣中心;(2)确定详略;(3)用意新颖。
4.怎样构思
构思的方法是:
(1)动笔前把要写的人、事、物在闹中过一下“电影”,以便将作文的立意、选材、 结构以及细节形成定格。
(2)运用编列提纲的方法,将作文构思的结果表达出来,然后依据提纲作文。
5.怎样修改
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就包括知识、能力、智力、情感、修养等方面。情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思维产生倾向性,促使智能更好地发挥。作文就是作者对事物情感的抒发,“情感”在中学生作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被人误解、渴望理解,与父母的隔阂.友情的碰撞,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懊恼,对社会懵懂的认识……但是为何有如此多的中学生作文会干巴枯燥,毫无真情实感可言呢?学生不善于在材料的叙述中贯穿情感,使本来感情丰富的材料变得干巴巴了。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法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下面结合几篇记叙文的作品谈谈抒发真实情感的技巧。
一、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
作者将情感融入文段内。避免平铺直叙.如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个“喜爱”.就写出了作者对鸟儿感情的变化。
二、借景抒情。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一切景语皆情语”.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才是好的文章。“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早日实现。情从景出,水到渠成。
三、把故事设定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故事的背景.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对于表现情感非常重要。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把“背影”设在“祖母病逝”“父亲赋闲”这样的祸不单行的大背景下来表现父爱的,文章在淡淡的哀愁中把父爱烘托的愈加深沉。
四、细节描写
文章中如果只有泛泛的叙述.就达不到感人的效果.必要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及富有表现力词语的运用会事半功倍,感人至深。如《背影》一文,朱自清就选取“望父买橘”这个精彩的瞬间来表现最真挚深沉的父爱。这个片段作者在刻画背影中一方面详写外貌、动作、同时采用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父亲买橘子的艰辛,因而父亲爱儿子的情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就非常自然,显得水到渠成。
五、叙事生情
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述说,以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因事生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叙述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全文波澜起伏.以第一人称叙述很自然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儿童的心灵多么美好,他们心中珍视的是可贵的友情.家长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
六、巧用修辞技巧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大胆地将古典诗词创作融入课堂,通过推行古典诗词创作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大为受益。
起初,我结合课本上的古诗词,给学生穿插讲解了相关古典诗词的一些知识:如古典诗词的格式与分类;古典诗词如何押韵;绝句的起承转合结构;律诗的对仗等。重点给学生讲解欣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如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如何体会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如何体会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独特情感,如何体会诗歌语言特色等。凭借这些知识和方法,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一次,在阅读课上看到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若按原来,学生读了这首诗后,就会直接去看译文。但是,现在懂得要从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入手:此时的柳宗元参加变法失败,被贬柳州刺史,心情无比凄凉酸楚,郁愤交织。然后再去体会诗中一些字的含义。此首诗中,“愁、惊、侵、接”等字用得非常之妙,“茫茫”与“大荒”相呼应,更加强了秋思的力度。而惊风乱飚中,说风为“惊”,说“飚”为乱,更说明了诗人当时的体会是多么敏感乃至惊心动魄。此诗让人充分体会到作者此际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思乡的惆怅。
通过古典诗词创作,学生在写作方面也能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因为写好诗词首先要积累好素材,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懂得欣赏的眼光。渐渐地,学生对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了感触,像一片蓝天、一朵白云、一汪清水,都可以引发无限的思考。顿时,世间万物仿佛都有了灵气,都融入了情感,并积淀在心里。从此,学生写作文时就再也不会犯愁了。
另外,在写作文时,可以把古典诗词名句引人、化用到作文中,为文章增添文采和韵致。比如,在写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时,一位学生是这样开头的:生命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敏感与忧伤;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脱与豁达。由于古典诗词名句的引入,使这篇文章大为增色。
一、运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
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他们虽然喜欢美,但难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可以采用反复朗与恰当的点拨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从语文这块宝地中发现接近生活真实的美好事物。诗歌,音律和谐,内涵丰富,最适宜诵读。比如,教学叶绍翁《题西林壁》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味含义,直至熟读成诵,在让学生看庐山的壮丽景观,让学生真实的感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度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抒情散文,更能以情感人,有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是》时,通过催人泪下的表情朗读,就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所以,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是时,紧扣题眼,抓住重点段落,采用诵读加分析的方法,就能把学生带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二、运用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指导学生欣赏美
语文课文中的形象美,一般包括实物美和人物美。诗歌,小说,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谓之“事物美”;叙事散文,小说,戏剧中的人物描写,皆为“人物美”。尤其是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教学小说时,我们必须抓住人物形象。就拿鲁迅的《故乡》来说吧,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分析。少年:头戴小毡帽,紫色的圆脸,说话生动有趣。中年:头上带一顶旧毡帽,脸色灰黄,说话吞吞吐吐。关于次要人物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则从另一面揭示出了农村经济的破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通过两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我告诉学生:小说中美丽的形象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丑的形象也给人美感--闰土的麻木,杨二嫂的自私都是社会的扭曲。从而激气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