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生态化范文

建筑生态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生态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生态化

第1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 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化 发展 资源 环保 可持续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始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强调生态环保。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的关注,包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业上,建筑生态化成为了建筑设计中所必须重视的。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集结人类智慧,利用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建造出来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人类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建筑。因此,作为为人类服务的设施,其建设和设计都必须以人为本,还要兼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所以,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应运而生。

二、生态建筑设计思路的发展方向

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筑上以生态友好为主要标准,建筑的设计在生态化上全面且细致,其设计思路需要涉及并满足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1.设计上越来越注重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协调,需符合可持续发展。如今的建筑设计,一般都对建筑的个性特征十分重视,即要突出建筑的独特性,要显示不同的功能特点。但是,建筑作为一种硬件设施,其外观和个性,应该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该建筑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即舒适度和经济效益。与生态、人文环境相协调,就能够保证舒适度,符合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节能环保,节能也就同时意味着减少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设计材料上选择生态友好的建筑材料,建筑的供能因地制宜采用环保能源。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出现,新型材料都有针对性地向环保化发展,这是市场的要求,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现在很多生态建筑设计上,都在室内绿化、用水循环利用等方面下功夫,这方面的材料都已经出现在建筑材料市场上。同时,建筑采用当地较为丰富的环保能源,地热、天然气、风能等都是清洁能源,都符合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初衷,即生态可持续。

3.生态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建筑具备建筑再利用的可能。这是近年来国际上都相当重视的课题。建筑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进行再利用,这符合“生态建筑”之称。生态建筑设计,要求设计的建筑在使用寿命终结后,不需要拆掉重建,而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上的修补修缮,满足继续使用。如果一所建筑能够被再利用,那么就可以避免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避免了重建的巨大开支。

三、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在建筑设计上,对生态环保这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增多。下面介绍建筑的能源使用、减排再利用、自然绿化这三个方面。

1.能源利用。建筑的供能选择相当重要,特别是现代建筑向高层化发展,一栋摩天大楼的耗能是相当惊人的,若能使用清洁环保的能源,就能够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上取得很大的效益。一栋建筑,供能系统是相当复杂的一部分,在设计上需要考虑清洁能源的供给必须高效。同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结合气候特点,寻求减少能耗的途径,如可以设计在楼顶安置太阳能设备蓄热蓄能、采用玻璃窗结构增加采光减少白天的能源消耗、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和使用保温建筑材料减少对中央空调的依赖。这些设计都能在满足建筑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同时凸显出生态化的优势,也符合社会发展、建筑业发展的要求。

2.减排再利用。要满足一栋大型建筑的能耗所需的能源的量是巨大的,也因此建筑消耗能源所排放的废料也将是相应的巨大。建筑设计追求生态化,其趋势必然要注重在减排再利用上下功夫。大型建筑所散发的热废品的量是巨大的,热废品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就有机会循环再利用,应用于建筑的保温等方面的需要。在减少排废的同时还能够节约能源,使能源使用效率更高更环保。而且相当于其他方面,在减排再利用这方面上进行设计相对简单,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条件都发展得较快,所需的成本也较低,是建筑设计生态化的一个相当高效的选择。

3.自然绿化。生态化可以理解为与自然环境的兼容,自然环境中少不了花草树木。如今,关于建筑绿化的问题已被广泛重视,建筑的设计也都注意到这一点。只有在设计中考虑绿化布置,安排专门的地区作为绿化所用,才是真正的做到建筑设计生态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建筑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如上,绿化的配置是体现一个建筑设计是否考虑生态化的重要指标,在建筑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绿化的布局和实际效用,在绿化布置时,要考虑与周边绿化体系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关系,在整个建筑的布局上,应注意减少对原本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保存原始绿化植被。只有充分考虑绿化配置,软化人工建筑环境,才能够使建筑尽可能地达到与周遭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成为生态友好型建筑。

四、结束语

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而又脆弱的有机整体,人类是整个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但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时,人类开始注意到努力做到生态友好。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是人类主要的活动环境,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我们应该注意到如何使之更加生态友好化,这也是生态建筑的存在理由,更是在建筑设计中追求生态化的理由。

参考文献

[1] 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0), 16~19

第2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应用智慧及科学技术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建筑,建筑设计就需要从技术、性能、社会及经济等方面考虑,尽量满足人们需求,建筑设计是集工程技术、经济、资源和文化于一体的工程。而建筑施工过程会消耗巨大的资源,此时就对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要从性能、整体布局、技术选择和空间组建等方面考虑,不断对设计进行改善,力争以优先资源条件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大化,以有限的经济水平创造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生态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

1.生态建筑的涵义

1.1生态建筑涵义 生态建筑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涉及多个学科和工种间的交叉合作,更需要社会的参与、重视及监督。从根本上来说,生态建筑是利用生态学理论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让建筑不仅具有生命力,还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生态意识及可持续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生态建筑设计要以社会与自然平衡互动并发展为基本设计理念,对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对人类本身及其追求的和谐自然发展重新思考。实现生态建筑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更不是仅依靠生态建筑设计师就能实现,生态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需要设计师及所有人类的共同努力。同时生态建筑能够将人类、自然和建筑链接起来,不仅保护自然环境,还能为人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从设计角度来讲,生态建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利用多种绿化形式改善小气候,对自然采光和遮阴更加重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空间适应性的前提下,利用大跨度轻型结构;对于垃圾分类及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都要表现出人性化观念。 1.2生态建筑特点 通常情况下生态建筑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原理污染源的地点作为生态建筑基地,同时对空气和水源质量进行考虑;第二,建立适当的防污染措施,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来降低能源浪费;第三,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生态建筑是综合多学科的工程项目;第四,生态建筑设计体现人文性,要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第五,对建筑外部及内部的关系要充分思考,保证通风设计更加自然;第六,根据周围环境因地制宜;第七,能源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第八,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要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第九,建筑材料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这样能够展现自然特性。

2.生态建筑设计遵守的原则 2.1节约能源 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节约能源,同时选择的材料需要耗能低,在建筑运营过程中节约能耗的潜力是很大的,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利用再生能源来实现。依靠建筑设计及构造等方法实现自然采光、通风、遮阳等目的,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消耗,这是最为实用且有效的方案。典型的节能建筑就包括太阳能建筑,多采用被动式为主。日本设计师加藤义夫设计的大岛及明野外村住宅都采取坡屋顶蓄热。由于光电板价格高,因此使用次数很少,但是很多发达国家应用较多,主要是从节能效果和长远发展来考虑。而我国从2005年开始开始利用光导管将阳光引入室内实现照明。资源循环利用是节能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老旧建筑再利用、建筑物拆除后的资源再利用。 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太阳能、热能及风能等能源,屋顶可以利用大块玻璃制作,能够更好的对太阳能热量进行回收,经过处理之后可以转化为其他能源,不仅能够提供热源供应,还可以照明。同时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对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节能环保得以实现,降低能源使用量的基础上提高利用率,所以对于资源能源再生转化技术要不断探索。 2.2建筑材料应用 材料应用方面保证更新、改造和再利用,对建筑设计实现生态化有很大帮助,对当地资源充分使用能够很大程度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并且材料选用要符合生态性原则,以此保证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保证以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程度最低的情况下,实现最高的材料使用率。 2.3自我调控 生态建筑设计的自我调控有两种,即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调控是根据建筑物本身构件和结构,对阳台和门窗的遮阳处适当处理以营造舒适的环境,被动式调控主要是针对传统建筑,实现对建筑环境和设计理念的关注及理解。当前,国外的建筑设计师根据玻璃取暖和适当的构造方式,已经实现建筑隔热和保温的目的。主动式调控可以说是生态化建筑设计取得的最大成就,在设计中充分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真正实现计算机技术与设计理念结合的目的,使生态化建筑设计有了技术性的飞跃。同时生态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主动式调控进一步对建筑设计精确化、细化和严谨化,最终实现生态化建筑设计、建筑结构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

3.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一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筑师对于人与自然问题方面已经达到共识,人类应该共同倡导并宣传生态建筑设计。如今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发展。

3.1原生生态建筑的研究 当代的生态建筑发展应该从建筑形成方式开始探索,主要包括人类活动的本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要从这些方面出发,充分表现生态建筑的的生态化内涵。在海德格尔存在意义的哲学体系中表示:定居是很重要的概念。定居重要的是场所而非空间,居住场所包括人和场所的关系、场所和空间的关系。人定居的原因主要是体会到居住场所给人带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稳定的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场所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精神,因此这种建筑就被称作原生的生态建筑。 3.2加强生态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想要更好的实现建筑生态化发展,就需要不断探索、宣传和应用新型生态技术,这是加快建筑生态化发展的关键之处,目前已经从生物进化向自觉性的科学技术进化的阶段发展。萨克森发表的生态哲学中表示,地球进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此阶段原子、分子之间的物理作用是进化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低级生物转变为高级生物,在这个部分自然选择及遗传基因是关键作用因素;第三部分,就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钻研的进化过程。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对人类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自此生态技术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4.结论

只有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那么人类才能延续,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人类在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建筑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所以生态建筑设计就十分重要,要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人类更应该对生态建筑设计技术研究,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国志 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 第09期

第3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发展;低耗;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物是满足人们生活起居的一种人工环境,建筑师可以通过这种人居环境来达到节能和低耗的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一、什么是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同时它也被称为自然建筑、绿色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当时,美国的著名建筑师帕欧罗·索列瑞采用了生态学的原理,并且结合了建筑学的特点,将生态保护和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

帕欧罗·索列瑞要求在设计生态建筑的时候,根据当地的环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建筑和其他领域的关系,使人、自然、建筑形成一个好的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几大功能: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

二、建筑方案和建筑材料

(一)建筑方案方面

首先,要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物和四周环境的协调性。一部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可能会过多的考虑建筑物的个性。但是在表现建筑物个性、特色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而且必须和当地的人文环境、社会大环境相一致。

其次,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和美学性质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尽可能减少成本和投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投资者的使用需要。另外,因为建筑设计人员岁追求的建筑美感,可能会耗费一部分投资,增加成本。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性,那么就可能造成建筑方案丧失美学性质,使用者或者投资者也不能满意。

最后,要在设计方案当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快,但是能源的消耗也非常多。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个优秀的生态建筑作品,不但有建筑师的功劳,更有相关专业人士的功能。因为在采光、照明、通风、采暖、制冷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能量消耗,而建筑设计师需要和相关的专业人士协调、合作。

(二)建筑材料方面

在运用建筑材料的时候,既要发挥出材料的最佳性能,又要起到环保和节能的作用。第一种是玻璃马赛克,它是采用熔融法以及烧结法所制造出来的,它的原料是石英砂、石灰石以及白云石、纯碱、乳化剂等等。经过高温熔化以及链板延压法而形成。它的特点是色调柔和、朴实典雅、物理化学性能很好、坚硬耐磨等等。此外,它与水泥黏结性能好,目前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物内外墙的装饰当中。

第二种是泡沫玻璃,泡沫玻璃又被称为是多孔玻璃,它的原材料是发泡剂、玻璃,经过高温焙烧之后,可以形成这种泡沫玻璃材料。泡沫玻璃根据物化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隔热、吸音、抗辐射等等。隔热的泡沫玻璃有密闭气孔,能够降低导热系数和吸水率。除此之外,生产泡沫玻璃所剩下来的粉粒以及碎片还可以被回收,作为粒状填充料,成为生产混凝土以及屋面板的材料。

第三种是陶土面砖,这种陶土面砖是天然手工生产的,它的颜色是暗红色的,如果利用它来作为建筑材料,不但能够提高表现力,还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三、建筑设计中的节约原则

(一)节约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了很多比如结构材料、水暖电材料、通讯材料、装修材料等等。要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设计。随着现代材料技术的大力发展,过去的砖石结构已经不能再适应需要了。过去的厚砖胖柱,以及轻钢结构、拉索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使用的空间。可以使用大空间膜结构,这种结构是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它将结构和建筑围栏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充分的发挥出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并且使得外观非常美丽。同时,它还具有灵活性、节能性的特点。

(二)节约能源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能源的节能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人员必须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建筑能耗的节约潜能非常大,这需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建筑设计人员必须通过一些科学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自然通风、采光、遮阳、隔热的功能。此外还要实现高效的太阳能利用,以减少设备的能耗。同时,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节能方法。

最典型的节能建筑是太阳能建筑,如今大多都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在日本,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太阳能住宅,这些住宅利用坡屋顶来蓄热。因为光电板的成本很高,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设的成本,所以采用比较少。从前几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建筑物就开始使用了光导管,试图将阳光导入房间内,增加房间的照明度,同时也间接的减少了电能源的消耗。

除此之外,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种方法,但是它非常的复杂,而且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它也包括了很多内容,比如对旧建筑的再利用,以及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再利用。

(三)建筑的再利用

建筑的再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提倡和使用这种方法。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都在对此进行研究,所以也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品。比如,西方一些国家没有对建筑物进行大拆大改,而且很少拆除掉旧的建筑物,尽量的对建筑物进行利用。我国却对建筑物进行大拆大改,这不符合环保原则和经济原则。据统计,在工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被利用的资源不超过5%,其他的都被废弃了。同时,这也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本因素。因此,必须大力的提倡和修建生态建筑。

四、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的趋势

如今,社会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人们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在浪费的资源当中,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石油、土壤、煤、矿石资源、水资源等等。在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矛盾之中,想要维持两者的平衡,就必须实施生态建设,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通过提倡使用生态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也能够节能、减耗。

同时,生态建筑也是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加剧,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走技术路线成为了最可靠的出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但要求功能齐全,更要求提高健康度、舒适度。所以,建筑高科技带来的光明前景已经日益的显现,在建筑物内部使用高科技,不但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度,还能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另外,这种生态建筑物也降低了建筑成本,也因此在21世纪,将会有很多建筑企业大力的开发和设计生态建筑,同时这也会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黎巍 荆兢.试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材发展导向,2013,11(17):44-45.

[2]张娇洋 崔志刚.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3(30):520-520.

[3]董长铮 张剑锋.基于生态理念影响下的建筑空间与技术设计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3(3):24-25.

[4]王彦博 张东旭.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及对形态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3(32):68-68.

第4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山地ART DECO风格设计

郴州青园住宅小区位于郴州市伍岭板块七里大道旁,总占地面积9.709337万平方米,容积率2.4,总建筑面积为29.6578548万平方米,总户数1602户,停车位1451个,建筑密度12.15%,绿地率61.85%。

1设计理念:

山地建筑群的营造:通过巧妙的规划,将现代与自然主题融合一体,实现了城市再造的目标。从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出发,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建筑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有机的和谐共生。

地块与城市的和谐: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地块进行规划定性,将地块作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衍生”出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既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分,又与城市结构产生空间、功能、交通上的关联。

地块与内部的和谐:为了提供地块内部多种主要城市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联系,使其融为一体,各功能间得到互补与共生。

建筑室内外的和谐:规划、建筑设计中,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设计,通过室内私密空间、室外公共和半公共空间的有层次的设计,营造一个连续的、有层次的人文环境,使各种需求的人员在这个中心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求。

建筑与景观的和谐:通过一系列自然生态主题景观将建筑与景观融合在一起,设计更注重人在建筑和景观中的穿越。

2规划主题 回归自然,利用山地森林,引入潺潺水涧,构筑城市中的桃源仙境。

人类聚居群落的出现,往往是从山谷、水系的两侧开始,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现代的都市人怀揣着追求,穿梭于繁华喧闹间,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享受着现代化城市的时尚,便利,想象,而在每个人的内心却有着一个居住的梦想,那就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生活于山谷、森林、水系、公园的桃源仙境间。

设计将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完美融合,一方面将都市造城手法有效发挥,创造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建筑空间,在地形营造上则选择最为自然的手法,以坡地,丛林的自然元素营造出生态和谐的主题,打造出一片喧嚣城市中的桃源仙境,成为都市人洄游的宁静港湾。见图一

3规划目标

核心定位: 打造一个具有城市分中心功能的区域中心,成为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区域核心。力求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提升区域价值,完善区域城市化配套的重要核心。

功能定位: 以高层住宅和商业为主导,配置高档会所,集居住、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复合型社区,打造郴州市大型、高档社区,形成郴州市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建筑集群。

整体项目实现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城市的空间价值。

形象定位: 运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演绎出高规格,高品质多功能综合社区。

4.总体布局:

我们在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中着重体现“综合社区”、“山地建筑”、“公园景观”这三个主题。

项目本身是一个集居住、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复合型生活区,

布局中充分考虑各个业态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规划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力

求居住区怡静,舒适;商业区有生气、繁华。

设计中依据山地地形规划了东部商业区、会所,形成开放空间形态,随着

空间形态自然营造出拾阶而上的社区主入口,居住区尊重自然,退让240m山体

平台,留出260m自然生态山地绿肺给居住区规划一呼吸的空间。

社区通过自然和人工共同突出“公园景观”,“两轴一一带一一心”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通过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界面、不同的载体去整合和创造富有

生机和散发现代气息特色的社区。见图一

5建筑设计

平面功能上采用现代设计理念,立面风格以Art deco风格为根本,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给身临其中的消费者乃至城市居民以建筑美感孕育在其中,体现了一种纯净、大气、典雅的风范,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

5.1 ART DECO风格Art Deco,即装饰艺术,兴起于20年代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抽象的、几何的、纯装饰性的线条和图案为特征。有点儿欧风古韵的味道,却是一点不张扬的豪华;

ART DECO带着无可取代的都会气质,带着沧海沧海桑田都无法磨灭的精致高责,Art deco的实际之旅从巴黎起航,途径纽约,而她正向郴州驶来…… ART DECO,是现代设计上的一种运动。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

5.2 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

在实现“高舒适度、微能耗”的基础上,将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适当的高强度开发利用土地与大规模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十大城市发展的方向。

本案通过住宅、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减少住宅区的内部能源消耗,通过中水系统设计,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通过步行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居民步行

出行的比率,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5.2.1雨水及雪水收集再利用

小区内住宅通过屋面集水进行初步过滤,使之进入地下干管汇集,再通过抽泵用收集来的水进行绿化灌溉。从而形成雨雪天蓄水,晴天灌溉。

5.2.2太阳能的使用

区内路灯系统采用太阳能集设备,环保节能。

5.2.3 草坡及屋顶花园

草坡及部分屋顶采用植被覆盖,不仅提高屋面保温,防热的功能,并且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形成丘陵起伏的独特景观。

园林设计将设计师对永续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创造出一个整体的,符合生命周期与四季轮回的生态景观,整个景观融为一体。

5.3消防紧急救援系统设计

机动车在基地内形成的顺畅的交通流线,高层住宅组团内部,酒店式公寓都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和消防扑救面。此外,消防车道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小区内消防车道平时成为步道景观体系,景观设计满足紧急时的消防通道要求。

5.4竖向及土方量规划思路

项目内部为山地地形,北高南低成倾斜状,南向俯视五岭广场区域,地块原貌有缓坡、陡坡、21m一240m大片台地,内部最高高差达40米;使得能够在尽量减少破坏山地,减少土方量的前提下保留生态达到开发力度和规模,给城市带来一个理性、宜居、山地型的社区。

5.5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项目的多功能综合性形成齐备的配套设施

5.5.1 商业服务设施

在基地东西面临七里大道和规划道路上形成了商业带和商业区域、形成购物、餐饮、休闲的场所,形成未来区域的商业热点。

5.5.2其他设施

区内利用架空层设置幼儿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在东面小区出入口附近东南角利用地形设计了幼儿园,可为不同层级的用户提供生活和休闲的场地。

在酒店公寓的3.4层设置羽毛球、健身、乒乓球等休阂体育运动区,利用其地形高差使得其即可以面向住宅小区入口满足小区住户体育休阂功能的需求,同时又能够给公寓住户和社会人群提供优良的休闲运动健身的场所。

区内在东面七里路主入口处设计了精英会所,可为尊贵级住户提供高尚优质的社区服务,更可作为销售过程中售楼展销的理想场所。

同时,在基地内部适当位置设置了物业管理处社区医疗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6.结束语

第5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体育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在体育建筑中生态化发展也必须遵循这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迫在眉睫。

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

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体育建筑业从室外的场地转换成室内的运动场所,这就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体育建筑而言,其中高科技的成分越来越高。而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在封闭的环境中运动的时候人们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室内的体育建筑中,采光以及新鲜的空气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缺乏。公建耗电量可达到住宅的10~20倍,能源、物资都有很大程度的消耗,其中空调系统对能耗影响极大,并导致碳排放增多,这就使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体育建筑有间歇性使用的特点,比赛时使用人数多,而平时却存在大量闲置空间,而这些闲置的空间也会产生很多的维护费用,这是现代的体育建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弊端。赛后问题也对体育建筑提出了挑战,在体育建筑中重视赛后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

三、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的文化观

人文因素是城市体育的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体育建筑整体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其是人工环境塑造的过程中更是要紧密的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同时也是城市体育建筑生态设计中的核心文化观点,而注重文化的传统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一,以人为本是生态理念的重要人文观

室内的空间应该达到自然化的目标,室外的相关环节也应该更加趋于有机化。而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设计中,建材、设备一定要保证其无害性,并且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应该尽可能的减小。而这些都是对人的关怀,是非常重要的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在体育建筑中人数非常多,而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变得至关重要,而在体育建筑中人们的活动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同时更应该满足人们逐渐增加的文化需求。生态环境的设计也应该与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的满足。

第二,人们的地域文化观

在体育建筑的创作中把握结合本地的人文因素以及气候特点等,人们的地域文化观在所有建筑中都有所体现。而体育建筑中人们的地域文化观尤为突出。传统的斗拱结构和高科技网膜结构共存,建筑全新的再造了蕴涵文脉的显性形态。

四、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

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应自觉地关注环境资源与建设的平衡关系,从场馆的环境设计、功能空间、技术材料等方面来体现体育、环境与文化融合统一的设计理念。

建筑节能在设计中主要有三个实现途径:一是从需要出发衡量所需能耗标准(如丹麦教授Franger提出的PPD-PMV热舒适度框架);二是尽量通过建筑的材料和被动式策略的设计,尽量减少冷热负荷;三是系统按需供给,尽量做到需要多少就供给多少冷量或热量。其中第二点是建筑设计主要着力的地方,包括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分析(天气、场地等)、建筑的体型、围护结构以及被动式的策略设计。被动式设计不是建筑设计的附属或者扩展,它是伴随着建筑设计一起的整体设计过程,而不是技术的生搬硬套。

在大型的公共建筑物中,体育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生态理念在体育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界面可以使自然环境在建筑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能使很多有害的因素得到避免。常见的生态界面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双层屋面策略、双层幕墙策略以及综合应变策略。双层屋面承担着内外环境的分隔和交流,基本功能包括采光。通风、抵抗寒冷、防风、防潮、防晒、防止眩光、阻隔视线、防火、隔音等;玻璃幕墙是体育建筑的重要竖向选择之一,既保证了采光需要,沟通了室内外环境的视线交流,又凸显了公共性。透明性,这样的建筑表皮设计将更有意义;建筑界面的设计,最好在保温隔热。通风采光和遮阳等基本功能之间寻求平衡,在面对不同气候,不同地理条件时,在选择设计方法时应做到因地制宜。优化策略组合,使材料充分发挥本身的特性来满足基本功能需求。

体育建筑的特点是间歇性使用,要划分为举办赛事时和日常使用两种状态。赛时要考虑空调设施对运动员、观众、管理人员、媒体记者等不同区域及流线的使用需求;平时只要考虑主要功能空间和配套部分附属综合设施。在进行通风组织设计时在不同时段面对的室外环境不同,故应注意通风策略的灵活性,能通过有效的灵活组合同时满足导风和避风的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在建筑未使用阶段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更新。

五、体育建筑的生态化展望

在城市中存在着很多的大型建筑,而这些大型的建筑往往都是公共建筑,体育建筑是大型公共建筑中代表性建筑。绿色建筑,也称作可持续建筑,是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则和适宜性技术等多种构成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系。而可持续建筑中对于人工环境中自然成本支持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对于环境负荷的减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质守恒是非常基础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不断交换才是环境与建筑之间关系的内涵。

我国当前的体育建筑的生态化中既有着无限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育建筑的生态化具有很强烈的紧迫性。而无论是体育建筑的生态化的审视,还是体育建筑生态化的完善都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了,无论是从建筑本身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样的生态建筑理念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建筑,在其他建筑中也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在我国的办公室建筑以及住宅建筑中,生态化的理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清华大学中甚至出现了超低能耗楼、设计楼以及锋尚国际公寓等具有现代生态理念的优秀项目,这就为我国的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在我国的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中,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在体育建筑的功能、技术以及结构造型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来对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进行更好的融合。

六、结束语

虽然我国已经对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应该更加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梅季魁.现代体育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66-168.

[2]盛文仲.体育建筑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4(3):16-18.

第6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7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生态化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China is a resource is not very rich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esources nervous already give us the bright red, promot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后代保护环境,但是如果我们仍旧保持现在的人口增长率和消费需求,这项挑战将被激化,而这也将是地球的最后一个千年。因此对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一个发人深省而紧迫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就设计行业而言,最有效的生态解决方法是通过与环境的融合而更持续地发展。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自然环境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于环境绝无任何危害。生态化建筑设计就是生物融合的设计。

一、生态化建筑的特点

生态化建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第二,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工作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可以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统一。

生态化建筑实际上是指这样的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研究生态化建筑的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等。对大环境的保护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而影响要小。因此,高科技与生态的结合,代表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化建筑的设计要点

生态化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很困难的。生态化建筑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高效益贯穿在生态建筑的设计、选材、运营直至寿命终结的全过程。生态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设计,以自然的而非机械空调的方式满足人们的生物舒适感觉,此类建筑从方案伊始便贯穿着生态这一主导思想,现在比较成熟的生态设计手法有以下几种:

1.建筑方案方面

(1)应着重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可能建筑师在考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应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2)要处理好其美学性质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建筑使用功能的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但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3)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必然趋势。一个好的生态建筑作品,

不仅仅是建筑师的创作,其中技术咨询专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他们在采光、照明、自然通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等很多涉及建筑运作过程中能量耗费的问题中,发展并完善了建筑师的一些朴素的想法,并与建筑师一同将各种设计策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建设细节中。

2.建筑材料方面

利用材料自身特性,减少装饰,发掘新的美学视角,使之成为他们风格的有机部分。

(1)木材。芬兰的伦佐·皮亚诺充分利用木材的特性进行木构建筑设计,使建筑表现出某种新意和技术精致性,其作品充分表现木材最具魅力的特质,尤其在构造上,把木材运用于建筑表面,并与其他材料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最佳性能。

(2)玻璃,铝扣板等。西萨·佩里创造性地利用玻璃幕墙,使之成为高层建筑的一层表皮,革新了高层建筑美学;理查杰·罗杰斯在新千年穹顶工程中对玻璃纤维有成功运用。

(3)石材。劳埃德·莱特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均选用当地的材料,使建筑好象从土里生长出来一般,尤其在流水别墅和西塔里埃森中对石材的运用使这种风格得以充分展现。

(4)陶土面砖。设计大师崔恺在北京外研社办公楼建筑中,被宜兴生产的一种由天然陶土手工制作的暗红色面砖的特殊质地所吸引,充分利用它那似吸收阳光,泛出柔和沉稳色彩的粗糙的毛面表现力,给人视觉以强烈冲击,完美地展现出校园建筑的风格特征。

3.建筑中的节约方面

(1)节约原材料

建筑用材包括结构用材、水暖电、通讯设备器材及建筑装修用材等,这里仅就节约结构用材加以阐述。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改进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厚砖胖柱的形成,高效轻质墙体,轻钢结构,薄壳屋盖,拉索结构等,都大大减轻了结构的自重,扩大了使用空间。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空间膜结构就是节约结构用材的一种典型,它是一种预应力空门整体结构,将结构与建筑围栏部分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创造出无柱的灵活大空间,并创造出一种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外观,既飘逸,又刚劲有力。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贯穿于建筑寿命始终。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主要靠利用再生能源来实现。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太阳能建筑是典型的节能建筑,目前多采用被动式。日本的加藤义夫设计的明野村住宅和大岛住宅都是利用坡屋顶蓄热。鉴于光电板的价格相当高,会较大增加建设成本,故较少采用。然而从长远观点来看,其整体节能效果很高,目前发达国家采用较多。从2005年开始,我国某些建筑采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房间照明。

(3)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一次有很大潜力的资源再利用的课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几成时尚。不少建筑师专注于建筑再利用的设计与研究上,并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目前,西方国家一改工业革命后大拆大建的做法,很少拆除旧建筑,尽量将其利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从环保角度来看,是很不经济、不合时宜的。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浪费是惊人的,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三、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关心人和自然问题的建筑师就生态建筑的探索已经达成共识,极力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目前生态建筑具有两种发展趋势。

1.研究原生的生态建筑,探索现代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

建筑从其形成开始,就是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技术,包含了内在的“生态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哲学体系中,“定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定居的关键在于场所而不是空间,人与场所的关系,以及场所与空间的关系均包含在人类居住场所中。人之所以定居是由于体验到了场所中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场所的生态精神”,而当时的建筑则可以称之为“原生的生态建筑”。

初始的原生生态建筑具有下面相应的特点:原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能源物质环境是直接的,原生建筑大都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形式,其定居地靠近水源即物质材料的获取场所;原生的生态建筑是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及技术,并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原生建筑对所处的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刮风下雨,温差变化都直接体现在建筑当中。由于建筑的回归自然本原的倾向,建筑师在原生的建筑形式中寻找生态建筑的原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的生产和生活,使人与自然的联系变得间接,人们正通过一个日趋复杂的人造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而人们对自然的体验了解较少。因此,抱着自然本原生态观的建筑师们通过原初建筑的类型,如窑洞、土楼、四合院、竹楼等寻找合理的生态原型,并发展新建一系列现代生态建筑思想和新型生态建筑。

2.探索和运用新的生态技术,加快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的发展,已经从生物的进化走向了自觉的知识技术的进化阶段。根据萨克森的生态哲学,地球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过渡,其进化的内因是原子、分子间的物理作用;第二阶段,是低级生命向高级生命的进化过程,这其中起作用的是遗传物质和自然选择;第三阶段,则是人类特有的知识技术进化的阶段。现代的工业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自然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生态技术。拥有这一类思想倾向的建筑师尝试将新技术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去,与有生命的价值系统一样,建筑的进化过程在于环境的能源、材料的交换循环过程和本身自我控制方面的优化。

(1)在能源利用方面

第一,使用恒久性、不枯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建造一座太阳能建筑,其功能为少年宫和旅馆,用南向大面积的玻璃顶,回收太阳热并经过热交换器等手段,将所得的电能贮存到地下室的蓄电池中,给建筑提供热源供应,又给建筑的夜间照明提供能源;第二,应用节能技术。节能建筑不应仅理解为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应看成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无谓的消耗,也就是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最优化的使用能源。我国当前能源消耗现状:用能效率低,节能的潜力巨大,在建筑的能耗当中,空调系统约占41%左右,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应大力倡导节能建筑,采取积极措施,实行资源消耗和再生的平衡。

(2)物质材料的运用方面

必须采用建筑材料的5r原则。5r是指5个以r开头的英文词,revalue(再思考,再认识),renew(更新、改造),reuse(再利用,使再生),reduce(减少),recycle(反复使用)。其次,必须是使用地方性资源,体现本土的概念。5r建材可称为生态建材,这种建材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污染乃至是无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

(3)自我调控方面,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被动式的调控,利用建筑本身的构件,如门窗、阳台、遮阳,创造适宜的建筑环境,它来源于对传统建筑的学习,来自对环境的关照,并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维也纳的斯特德劳住宅群,便是建筑师通过采用玻璃暖房和简单的构造形式取得良好保温隔热效果的例子。

第二,主动式的调控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巨大进步,作为人脑外延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来了建筑的革命。它往往需要建筑师把建筑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将其设计精确化、数量化、严密化,需要将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建筑物理、计算机技术等紧密结合起来。

结语

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设计师,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成果,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生态化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1]葛菲飞,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0,17(9).

第8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关键词:建筑改造;生态;工业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industry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raw is used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building is fac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given new functions, playing a new role in city life. In large volume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some special historical, social,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value of the building known as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buildings", transformation of them then we need careful treat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ase at home of many, many creative industrial park, the artist clusters are born in the original factory, warehouse, but mostly ign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upgrade.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obviously very necessary reflections on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is will not only sav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目前工业遗产建筑改造设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工业遗产建筑改造的探索和研究已经有一定得积累,但是我国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目前基本上还是大多从艺术角度、文化角度、功能角度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出发,缺乏从整体环境和绿色生态角度的综合研究与实践,存在着建筑细部粗糙、能耗较大、污染环境等问题。

1.1 缺乏对环境、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部分开发商进行改造往往看重的是工业遗产建筑的经济价值,对其历史价值缺乏深刻认识,致使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没有得到保护,缺乏对历史文脉、人文因素的尊重和传承,对建筑内外环境改造不足,改造本身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破环生态环境等。

1.2 改造后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缺乏对节能改造的考虑。

工业遗产建筑的沧桑感是很多设计师想保留的特色,而保留这种沧桑感又与改善旧建筑的维护结构相矛盾,因为这些看起来苍老的立面的热工性能很差,如果改造时不注重节能改造,改造后这些问题这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而且带来巨大的能源浪费。

1.3 缺乏对废材、旧设备的资源化利用

建筑改造不注意施工环节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在拆除阶段没有合理规划拆卸、更换下来的建材、设备的走向,不注意实现资源化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不规范的管理也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这些都对建筑改造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影响。

2. 工业遗产建筑的生态改造原则

基于工业遗产建筑传统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寻求一种生态再利用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工业遗产建筑生态改造应结合自身特点,从建筑改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生态思考和设计,从而得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工业遗产建筑的生态改造策略

2.1 工业遗产建筑生态改造的原则

与其他类型的旧建筑相比,工业遗产建筑改造再利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工业遗产建筑具有特色造型、改造的方向多样、建筑室内外环境质量难以控制等方面。由于工业遗产建筑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改造和再利用的形式千差万别,必须建立相应的改造原则,把其纳入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改变以往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1.1 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改造原则

能被称为“工业遗产”的建筑,要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要么有着精美的物质形态。因此在改造时应忠实于旧建筑的组织结构,不对旧建筑进行随意或过分的拆改和装饰。

2.1.2 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

经过生态改造的工业建筑,目的是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这种可能的前提之一就是建筑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功能需要。由于工业遗产建筑自身空间的特点,其改造灵活多样,为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其改造的次数尽可能达到最大值,因此每次生态改造设计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 工业遗产建筑生态改造技术

在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生态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应针对建筑生态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应着眼于对自然环境的适当修复,完善建筑与环境的平衡关系,以延续工业遗产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3.1 材料再利用

在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中,最合理的节材手段就是充分地利用原有材料,发挥其再利用的潜力。工业遗产建筑体量庞大,且建筑寿命相对较长,所以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结构、空间格局,这样既做到了最大可能的物尽其用,又有利于保持工业遗产的原真性。

3.2 废弃物处理及循环利用

在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对污染源及污物的处理。应采取慎重措施 封闭或掩埋、转移污染源,并采用净化涂层或乙烯材料密封含有甲醛的材料,用生物杀灭剂 或密封材料来处理霉变,用密封剂来阻止石棉纤维的挥发量。对于没有污染威胁的废弃物, 我们应对其分类处理,提取其中的有效部分加以循环利用。

4、工业遗产建筑生态改造案例――苏州星海街9号生态办公楼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星海街9号原为法资企业美西航空机械设备厂区,在工业园区首期开发的南部工业区,占地约2hm2。改造后的星海街9号作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态办公楼及创意产业基地,成为绿色创作理念与生态技术集成的展示平台,也是企业设计文化的标志与象征。

4.1 创造自然空间

(1)内庭――在原建筑中心区域开挖了两个“Z”形的开放式庭院,内植绿树,并设有小品与水池,保证内部每处空间的采光与通风,使原本闭塞的厂房拥有了流畅的空气通道,形成第1重自然空间。

(2)建筑的生态外廊――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宽度为2.4m 的半室外空间,在2层形成了环形通廊,既可作为疏散通道,又是休憩与交流的场所,同时还形成建筑生态的综合遮阳系统。紫藤等爬藤植物悬于外廊的水平格栅上,形成覆盖型生态遮阳,护栏采用种植木桶,种植月季等观赏植物。

4.2 护结构的更新和生态遮阳系统

原建筑通风采光性能较差,保温性能也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更新设计采用了自保温墙体材料,建筑外立面设置大面积可开启落地玻璃窗以改善建筑的自然通风条件。设置了可开启电动天窗,改善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同时保证设计空间的照明需要。在建筑外廊上部增设通透的铝合金遮阳格栅作为水平遮阳,东西立面增加了竖向木饰遮阳板。种植的凌霄、紫藤等攀缘植物可以通过柱子和竖向遮阳,攀爬至顶部的水平金属格栅上,形成覆盖型生态遮阳。

4.3 外部空间环境的整治与共生

在改造设计中,建筑用地区域内绿地面积达到 4300m2,水体面积为112m2。厂区东侧沿主干道,以园林绿化的方式布局,选择易于成活和管理的本地树种,进行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在场地西北侧利用下沉篮球场地的土方平衡,堆坡种植大型常绿植物,遮挡冬季的西北风;沿建筑西侧种植高大落叶乔木。

4.4 节能技术的运用

(1)雨水回用系统:在环境设计中考虑了雨水的污染控制、渗透、滞留和净化回用,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利用从建筑屋顶收集的雨水进行景观灌溉绿化和洗车。

(2)日光照明系统:采集室外自然光线并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空间。

第9篇:建筑生态化范文

在当前推行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筑领域也积极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理念。而设计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前期阶段,往往以最小的消耗代价决定了一个项目在建设和使用乃至拆除的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状况。而目前建筑领域的粗放型建设、高能耗使用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源自“赶工设计”的粗放成果。建设“绿色”建筑,除了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何提升设计质量,走精细化设计的道路,也是建筑彻底改变现状,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的重要一环。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设计工作,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和设计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因而设计建造自己的办公科研大楼,便成为我们将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集成综合实践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多达四十余项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在项目中,建筑空间、功能较为复杂,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感觉到目前传统的二维化CAD制图式的设计工具很难满足绿色、综合性的精细化设计的需要。

深圳建科院新建的办公科研展示综合体――“深圳建科大楼”是以“本土、低耗,精细化”绿色生态建筑为建设目标,实现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有机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有效实现途径。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夏热冬暖地区办公综合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示范工程,也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级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轴线的北端,用地面积3000m2,总建筑面积1.8万m2,地上12层,地下2层,是集研发、实验、办公、会议、展示、餐厅、宿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面临的挑战

1 如何满足项目动态的研发需要?

作为集设计、科研于一体的单位,设计项目往往需要在绿色可持续建筑设计领域进行诸多探索性工作。这就决定了从建筑设计方案构思阶段,就伴随着大量基础科研工作同步进行。而科研工作的结论又往往对建筑方案从布局到形态提出动态的指导和修改建议。这就要求建筑师需要对方案同步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变化,要不停地在整体形象效果,绿色节能和具体实现问互动调整。而传统设计工具的调整使工作量十分庞大,且不易被分解给更多的参与者,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只能降低互动的频率,难以达到最充分的协调结果。

2 如何为决策提供更快捷的分析数据?

深圳建科院一贯坚持建筑设计应关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将传统上建筑设计只对建造成本负责的范围延伸到建筑策划、定位、设计、建造、使用、管理、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在建筑体形的设计、材料设备的选择、管理模式确定等方面均需要较为精确的数据统计作为几个因素平衡的依据。而这必然比传统设计要求提供更频繁的数据统计和调整论证工作。

3 如何使有限的人员完成更精细化的设计?

目前国内大量的建设任务决定了各设计单位多数在超负荷运行,深圳建科院目前承担的科研,设计工作量也逐年大幅度攀升。设计、科研人员工作量均非常饱和,项目组不可能依靠增加更多的设计人员来满足为实现绿色示范项目所需要增加的庞大工作量。如何让有限的人员更充分的发挥效能, “好钢用在刀刃上”,将专业设计人员的工作精力和时间从一些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高效率、集中地用在更能体现价值的创造性劳动中,也是能否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问题。

探询解决方法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绿色、生态,可持续性建筑设计,除了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新材料、新科技能力,我们的设计工具,也迫切需要更新,以满足新的工作目标对“质”和“量”的全新要求。期间,我院也在不停地探索运用了一系列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设计工具软件。Autodesk针对建筑设计的三维信息化(BIM)解决方案“Revit”软件的推出,该软件所体现出的三维精确化的设计模式、信息化的构建系统、实时的数据统计功能、完善的外部接口、高效的协同模式等符合我们对绿色建筑实现工具的目标需求。为三维信息化设计工具在我院的全面推广积累经验、数据,同时探索新工具可能带来的全新的工作协调和运行模式。

用精细化的规划设计和全寿命成本的总体控制来提升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能,并通过在该项目的初步运用,尝试应用三维信息化的设计工具,将绿色节能技术有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以下目标:

(1)信息化设计工具符合并能帮助我们实现以精细化设计应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关注的设计理念:

(2)三维信息化模型设计模式,在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的基础上,为建筑师提供直观且高效操作环境,有效提升设计品质;

(3)动态更新技术和双向关联的数据模型,为工程人员节省大量因绿色建筑研究而同步修改相关设计的时间,有效避免因频繁连动修改而导致设计中的错漏碰缺+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使建筑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工作中。

BIM解决方案的尝试运用

从已经熟悉的设计工具转到另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是许多已经不是很年轻的建筑师面临的头一个难关。项目组同事在提升设计精细化品质的迫切愿望下,努力以积极的态度转换设计习惯和方法,学习和掌握这一我们在理念上十分认同的新工具。而BIM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比较符合建筑师的工作习惯,相比较传统的“制图”工具更接近去“设计”,甚至是“搭建”一座建筑。所有的工作不用在设计构思与表达之间做过多的转换,这也大大提升了大家对应用好这一工具的信心。通过实验运用,大家普遍感觉到新的设计工具在很多方面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1 实现建筑设计与技术模拟的同步化

实现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规划设计的大关系,往往就决定了一个项目未来的发展走向。而传统的方案构思设计阶段只能依赖建筑师对绿色、节能问题的理解做粗略分析,而模拟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设计初期对规划布局、空间分布、体形关系选择等方面进行定量的更加精确的模拟分析成为可能。所以,长期以来我院坚持从方案推敲阶段便开始同步进行绿色节能模拟。但以往的方案设计中,考虑到项目有限的设计周期和投八的人力成本等因素,都是建筑师先构思设计,大体定了方向,再由节能研究的同事重新在模拟软件里建三维模型进行模拟推敲,再将模拟结果和修正意见反馈给建筑师,建筑师再根据结果调整设计。中间总有很多互相“等提资”的时间。使得互动的次数不可能很多,而且经常被迫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妥协性的选择。而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方案从开始便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体量分析,对象日照间距,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等初步数据更始同步生成统计数据,而通用的三维数据模型也可方便的转换到节能通风模拟软件中进行计算。

2 从令人“畏惧”的频繁修改中解放出来

传统模式中对修改的“畏惧”,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完善、改进工作本身,而是修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完善某个小细节而需要对大量相关设计进行调

整。虽然建筑师往往希望对每个细节推敲到最后一刻,但随之而来的烦琐的重复修改,却使得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对不是大原则问题的细节上的完美追求,而仅有精力去应对那些不得不改的地方带来的庞杂而又单调的修改工作量。参数化设计工具首先确定了项目所有构件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实现协调和修改管理的功能。这些关系由软件自动创建,也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项目进行情况进行个性化定义(在数学和机械CAD中,定义这些关系的数字或特性称为参数,因此该软件的运行是参数化的),这一概念非常重要,使设计工具有了基本的设计协调能力,使常规需要人力去解决的相互关联问题由更具效率和准确性的机器去完成,任何时间在项目中的任何位置进行修改,软件都会在整个项目内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协调和修改。以往由于各种原因而进行的令人头疼的反复调整,在BlM里成了让人享受的事情。往常一个墙体,一扇窗洞的调整而带来的相关修改不仅烦琐,而且因人为疏漏而产生错误,有些错误到了施工中才发现,而那些已经成为永久的“遗憾”。附图中蓝色标示的大梁,因为该处结构转换复杂,在报告厅后部顶蓬处结构有两道连续的大梁,梁高在1.4m,梁下是阶梯状的报告厅,结构复核梁下净空高度是满足要求的,但在BIM的模型里,设计师能很方便地在报告厅的各个角度创建透视效果来验证不同位置座位的视觉效果,当在模拟后排右侧一个角度时,就发现这个大梁会遮挡住舞台台口上方四分之一的视线。于是与结构专业协商将该处大梁进行了调整。这种问题在传统CAD跨专业对图中往往被忽视,而BIM提供了一个机会,避免了可能的损失。

在BIM中,项目需要在配合研发调整优化建筑布局、开窗位置尺寸时,建筑师完全没有“畏惧”心理,而是积极而轻松地在三维的环境里与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可以同时在平面,立面、剖面乃至任何角度的三维透视空间中与研发人员一起分析最佳的效果。建科大楼项目因作为示范工程,涉及许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对比实验,各个楼层的平面布局、功能需要,材料应用都不相同,很多位置甚至需要与特殊的室内设备和家具的布置精确化模拟分析,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面临大量反复调整修改。而BIMT具越是到复杂的后期调整,其同步修改的优势就愈加明显,完全不用担心人为疏忽带来的遗漏和错误,同步修改就更加令人兴奋。

3 数据信息的实时统计

传统上,由于与项目相关的各项技术统计工作量十分繁杂,只能在项目大阶段完成时,进行必要的统计和经济核算。而构件参数化设计工具,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随设计随统计的同步数据采集汇总功能。使设计人员可以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就能根据设计或研究工作的需要,把通常只有到最后才敢做的面积计算、材料用量统计、表格编制等提前进行,而配合一定的单价计算,可以对项目的经济因素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和控制。而不必担心因某个修改而使这些“提前”的工作前功尽弃。实现更有效的“经济”设计,使建筑师的每一步工作都能同时落到实处,有效避免出现那种设计是很不错的效果,但由于投资偏差太大而成了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的情况。

实时可见的空间,设计师有条件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结构框架和设备排布本身的美,大大减少需要二次装修的空间。体现了精细化设计带来的经济适用和简约美观的统一。建筑层高控制在3.6m,不做吊顶,更加高效、充分的利用层高空间。

4 三维信息化的设计工具实现与配合人员更有效沟通

三维的设计环境给设计师和业主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多角度地观察、体验建筑的机会,传统的设计模式,只是在方案阶段有专业制作的主要角度的三维效果图,而随着设计深入进行的众多调整,就只有建筑师自己在脑海里靠空间感觉去想象了。往往出现非专业的业主和配合工程师只有项目建成了,才看到“真实”效果是怎样的尴尬局面。BIM的工作环境,使任意角度的三维效果生成只是一个简单操作,而且可以在生成的效果上进行相关部件的实时调整。在本项目中,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共同“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结构梁板体系,而这种体系是为空调、水、电。智能综合服务的。而不设计吊顶的“暴露式”装修设计,使得这一体系的布梁方向也同时受到室内设计师的高度关注。要让这么多专业的工程师同时协调在一个跨层的三维构件设计中找到自己关心的角度,对传统设计工具而言几乎是~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在BIM里,建筑师只用召集一次全部参加的会议,在计算机屏幕上便让所有人都通过平面、剖面和多角度的透视图充分理解了这一设计,并立即从本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修改建议,而这些建议也同时得到很快的反映。使平常要通过多次整体和个别的沟通会议才能确定的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而与非专业的业主的沟通,更是在熟悉的三维空间里进行讨论和同步修改,往往是会开完了,修改工作也完成了大半。

结语

信息化的设计过程,使我们可以更积极地控制建筑设计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同时与通风、日照、能耗等技术实现跟踪模拟,实现更加准确和精细化的节能生态设计。

利用三维信息化设计工具,我们可以随时从更真实的角度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调整,避免更多可能建成后才发现的遗憾。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因为配合科研、试验而频繁调整给设计人员带来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