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场爱情电影范文

职场爱情电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场爱情电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场爱情电影

第1篇:职场爱情电影范文

众所周知,杜琪峰最拿手的便是执导警匪片。他的电影里,不仅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动作戏码,更有对小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他的代表作《暗战》《再见阿郎》《黑社会》等,成功开启了香港黑帮电影的崭新一页,电影中独树一帜的“杜氏格调”更是成为杜琪峰的金字招牌。

《华丽上班族》是一部讲述职场生活的爱情喜剧,其实对于这类型电影,杜琪峰还是积累了不少经验的。之前他所执导的《龙凤斗》《单身男女》《高海拔之恋2》等爱情电影,皆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与口碑。再加上杜琪峰擅长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这部反应职场人勾心斗角的电影对他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但杜琪峰此次执导《华丽上班族》,还是有着不小压力的,毕竟他为此献出了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执导成本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电影,第一次拍摄3D电影。

影片虽没有恢弘的动作场面,也没有震撼的视觉特效,但依旧有能够抓人眼球的元素。为了契合主题中的“华丽”二字,制作方不惜斥资4000万元人民币来搭建“华丽办公楼”,力求将每一个画面都做到完美。最近几年,3D电影的风潮越掀越热,制作方当然不肯放弃这个能进一步呈现画质的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不但在视觉效果上采用了3D画面,而且融入了3D音效,开创了一种名为“耳目3D”的新形式。

谈及这两个“第一次”,杜琪峰笑称:“感谢老板让我有机会去学习新事物,花了这么多钱觉得有些‘对不起’他,希望能够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当然,“华丽”只是杜琪峰为影片披上的外衣,他真正想要表现的,是真实的职场生活,是隐藏在华丽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欲望。

“阿郎组合”再度聚首

第2篇:职场爱情电影范文

《阿凡达》以13.8亿元夺冠

文 / 乔 峤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城市影院以及二级市场的电影票房收入约48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1亿元,进口影片票房约27亿元。业内人士据此分析,今年国内主流电影院线票房将继续大幅度上涨,全年有望突破百亿元。

从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电影票房排行榜看,进口3D大片《阿凡达》以总票房13.8亿元的票房占据榜首位置,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单片票房最好成绩。而华语大片《叶问2》则以2.3亿元的成绩夺得亚军,《爱丽丝梦游仙境》以2.2亿元的票房居于季军。在票房前10名榜单中,华语影片只有《叶问2》闯进了前三甲,其余华语影片《大兵小将》《锦衣卫》《杜拉拉升职记》《越光宝盒》《全城热恋》等影片票房也均突破1亿元大关,但排名略微靠后。

上影集团组建合资公司 涉足3D技术

文 / 乔 峤

近日,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公司Technicolor(特艺集团,原法国汤姆逊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出资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将此次合作称为上影在制片和市场板块之外的“第三极”,目的是为上影打通“制片-市场(院线)-后期制作”的电影全产业链布局。

他表示:“希望通过与特艺集团的合作,将上海打造成为亚洲领先的电影后期制作中心。 ”

合资公司将全面涉足影视后期制作 (含前端处理、Dailies、DI、VFX、DCP、水印技术、声音及拷贝等)、动画制作、胶片3D及游戏等相关业务。

“我要拍电影”决出总冠军 民间导演周楠高调挺进贺岁档

文 / 李 璇

近日,由华影盛视和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全民导演选拔节目《我要拍电影》进入总决赛,民间选手周楠成功斩获年度总冠军,将执导贺岁影片《我们约会吧》。

在节目组为冠军总决赛举办的新闻会上,陈可辛现场为周楠加冕,这也意味着周楠正式成为华影盛视2011年贺岁电影的导演。据悉,此次周楠将要执导的贺岁片《我们约会吧》是华影盛视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预计投资一千万元。本片由郭敬明的小说《丘比特来电》改编,拟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

片方“提价” 《唐山大地震》引发票价之争

文 / 李 璇

《唐山大地震》出品方向全国各大院线通报提高保底票价的消息成为业内外争议的焦点。据院线公司反映,按照华谊的规定,此前惯用的最低票价将再提高5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A类城市最低票价为35元,成都等B类城市30元,C类城市25元。

对此,华谊方面回应说,最低票价提高5元只是发行方与院线签订的结算协议,目的是让院线让利,与观众的利益并不挂钩。冯小刚则表示提高最低票价只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一些影院很‘险恶’,我们要面对影院偷漏瞒报的情况。”

而影院方面给出的回应却有所不同,上海联合院线吴鹤沪就认为,华谊单方面宣布提高最低票价,会让影院丧失诚信。目前普通国产影片最低票价15元,大片30元已很合理。有影院经理也表示:“随着片方的获利欲望不断膨胀,这个保底限价很可能会涨到40元―45元甚至更高,这样一来,影院促销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少,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观众。”

保利博纳试水

国际大制作

《我知女人心》

文 / 李 璇

7月14日,备受关注的职场魔幻爱情喜剧大片《我知女人心》在怀柔影视基地召开新闻会,首次向外界披露影片的进展情况。据悉,该片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中影集团、英皇娱乐与DMG集团共同投资1亿元打造,影片主演刘德华、巩俐、袁立等悉数到场。

博纳国际总裁于冬表示,本片是博纳国际首次联合好莱坞电影公司制作电影,预示着博纳国际制片业务从原来的内地原创、港台合拍升级为更加国际化的合作。未来,博纳国际将与更多的海外公司进行项目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磅影片。

《李小龙》赶抢

年底贺岁档

文 / 赵佳佳

7月20日,在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37周年之际,聚焦李小龙少年成长经历的影片《李小龙》在广州举行了首次新闻会。该片导演叶伟民,监制兼导演文隽携梁家辉、钟丽缇等主要演员齐亮相。

《李小龙》由香港寰亚电影、北京今典影业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耗资4000万人民币,预计8月底关机,希望赶在今年11月27日李小龙诞辰日之前公映,“目前正在加快制作进程,希望届时能够率先引爆今年贺岁档。”

《近在咫尺的爱恋》

8月13日上映

第3篇:职场爱情电影范文

[关键词] 景别 叙事 姿态 诚意 探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11

2011年11月8日,一部都市爱情喜剧《失恋33天》悄然登陆中国电影市场,除了人气节节攀升的男演员文章这一卖点之外,似乎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并没有任何抢眼的噱头来引起观众的注意。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无足轻重的小成本电影却成为了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最大一匹黑马。一时间影院爆满,《失恋33天》成为当时人们最热衷谈论的话题之一。

《失恋33天》令人惊讶的票房奇迹引起了众人的围观和思考。这样一部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能够获得3.3亿收益的斐然票房成绩,我们不得不思考它的成功是源自何处,是否是继电影《疯狂的石头》之后第二个小成本制作电影成功的个案?透过对《失恋33天》的分析,能否找到一些值得中国电影人思考的问题?

可圈可点的电影《失恋33天》

2011年11月8日,被大众戏称为“世纪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的前两天,电影《失恋33天》上映了。失恋和光棍的结合、电影上映档期的绝佳时间,使一部分观众产生了一睹光棍如何度过这33天的好奇心理。加之小说《失恋33天》在网络上的高热度,使得影片《失恋33天》在还没有上映时就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经过两天的预热,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各家影院爆满。

从片名就知道这是一个有关失恋的故事。高端婚礼策划师黄小仙偶然遇到和自己相恋七年的男友居然和自己的闺蜜走到了一起,一向刻薄强势的黄小仙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在面对情感失意的同时,黄小仙还得继续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也就是在黄小仙失恋的第33天里,她发现“那个人”(王一杨)其实一直伴她左右。③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但在影院上映的110分钟里,观众在获取眼泪和欢乐的同时,真真切切的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走出电影院,似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完成了一次失恋的转型。影片结束人们感受到的并不是失恋的悲伤,没有对男友劈腿的愤怒和对小三的唾弃,而是得到了一句友好的安慰,亦或是激励当下男女青年继续前行的道理:失恋也许是下一个美好的开始。或许正是这种逼真的现实感成为了《失恋33天》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失恋故事,导演滕华涛却把它讲的生动感人,可见滕华涛在讲好一个故事这一环节中下足了功夫。电影《失恋33天》以失恋的时间为线索,从女主人公黄小仙失恋伊始讲述黄小仙的失恋生活。同时在影片中设置了两条暗线:一条是黄小仙失恋后渐渐发生的对人、对事的变化,一条则是黄小仙和男主人公王一扬的情感发展。在时间的支配下,这两条暗线相互交错、共同推进故事的发展。在剧情的设置上,导演滕华涛将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独白融入到了几个她自己亲历的故事中,使女主人公在失恋33天后的蜕变变得合情合理。

对比小说《失恋33天》,不难发现电影《失恋33天》虽然遵循了小说的基本脉络,还是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对金婚夫妇结局的改编。在电影《失恋33天》中去掉了对女主人公黄小仙失恋后每一天情感失意的抽象描写,专注于营造故事如何展开和发展。把失恋这33天浓缩为几个时间间隔,以字幕“失恋第X天”的形式加以提示,并作为划分时间段落的符号。在电影《失恋33天》中字幕“失恋第X天”仅仅出现了5次,且总是安排在一个小故事的开头或结尾,尽管弱化了影片以时间“日”为单位进行叙事的作用,却凝练了小说中每一个小故事进展的紧凑感,强化了故事背后的思考。

在小说《失恋33天》中,黄小仙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伴着失恋两个字,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每一次懂了的道理都是在经历失恋的洗礼后完成的。在影片里,伴随着刻薄、调侃意味的台词,重点似乎已不再是失恋的状态、失恋的悲伤,而是黄小仙和王一扬语出惊人的对白,影片的看点也从失恋转变为那些看似与失恋并无直接关系的小故事。在这些对白和故事中,影片已不再关注失恋,转而成为对小三的唾弃、对如何维护感情的反思以及对爱情与物质何去何从的质问。从这个层面讲,失恋本身已不再与影片相关,而是对失恋后该何去何从的思考。电影《失恋33天》跳出小说对失恋自身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换以一种自嘲、调侃式的喜剧姿态来反观失恋,相比一部爱情小说该影片由此彰显的意义要明确的多、深刻的多。

作为影片《失恋33天》的编剧、小说的原创者鲍鲸鲸,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时保留了小说中的经典段落,对小说《失恋33天》辛辣、嘲讽、调侃文风的保留,使得电影《失恋33天》从始至终带有刻薄但却温暖、尖锐却不痛心、懒散却又深刻的自嘲自娱的平民姿态。电影《失恋33天》里没有一次浪漫的约会、没有一个接吻的镜头、没有一句“我爱你”,将小说中王一扬冒雨骑车去接在五公里堵车的黄小仙这一场景,改编为深夜时分在霓虹灯下的真情告白,仅仅一句“我陪着你呢”就触动了所有观众内心最美好的情感。或许对中国观众来说,这种本土爱情影片中的嬉笑怒骂远远要比好莱坞式的激情更为温暖和真实。

对比导演滕华涛之前的两部爱情电影《情牵一线》和《心中有鬼》,电影《失恋33天》不再讲述异时空或是过去几十年前的爱情,而是瞄准当代内地主流文化,选取我们身边熟悉的场景,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为故事主角,讲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故事――失恋。挤地铁、拼房等等这些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本土文化元素,使观众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自己就是剧中主角的错觉。影片《失恋33天》这种平民风格的创作方式,无疑契合了绝大多数观众的社会地位和现实身份,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受众的观影心理,赢得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电影,除了自身是一种视觉艺术之外,它更是一种叙事艺术。考究的镜头画面、独到精湛的剪辑技巧、各种道具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来服务的。不难发现,电影《失恋33天》其实就是用一种幽默自嘲的口吻讲了一个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故事,而正是这种认真诚恳的讲好故事的态度让它取得了成功。反观《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转山》、《星空》这些国产电影,我们并不缺乏制作优秀电影的技术、设备、资金、演员、可拍摄的题材等等这些客观和主观的条件,缺少的则是讲好故事的能力。震撼的视觉效果、众多一线影星的加盟,都只是锦上添花的浮华,讲好故事才是电影创作的本分。得到惊险出奇而不令人怀疑的剧情是一种运气,能把一个无聊的故事讲得有趣、把平淡的故事讲得动听才是电影人最重要的本事。

电影《失恋33天》能够获得3.3亿的票房收益,除了嬉笑怒骂式的小清新风格、演员出色的表演外,另辟蹊径的营销方式功不可没。电影《失恋33天》抛开传统媒体营销方式,细分观众群体,针对以职场小白领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观众,以网络新媒体为切入点,捆绑网络微博、手机微博和网络游戏,围绕闺蜜、劈腿、小三等时下热门话题制造电影卖点,在影片未上映之时便掀起了对失恋这一事件的热烈讨论,在上映前就使观众产生了一睹该片的好奇心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继而选择在“世纪光棍节”这一档期上映,可谓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作为一部具有可复制性的商业类型片,《失恋33天》虽然还不够成熟,其创作和营销过程却为中国商业电影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市场模式④。一部当红网络小说、身边小人物的平淡故事、与目标观众年龄相近的演员、中小成本的制作资金、一个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这些元素无疑具备了重复组合的可复制性,可以说中国商业类型片有了一条有迹可循的前行之路。

在探索中国电影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模仿谁。只要怀着对电影致敬、对观众负责的诚恳态度、仔细琢磨剧本、认真拍好每一个镜头、讲好一个故事,对中国电影而言已是最好的答卷,对观众来说已是最满意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中国电影亦是如此。就目前中国电影的状况而言,也许讲好故事才是中国电影当前的出路。我们没有必要急于寻找、急于模仿、急于做出国外好莱坞类型大片,只要按照类型片的标准和要求、按照电影制作流程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积极学习和积累成功的要素、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时间到了自然会出现中国式大片,中国电影也必将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注释

①②③http:///subject/4873490/

④熊莉、冯丽芳.《电影新营销的胜利》[J].营销胜案.201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杜思梦.《票房3.3亿“凭什么”》[N].中国电影报.2011年12月1日第012版

[2]谢超.《无缝贴合新一代观众―――小成本电影过亿票房之启示》[N].中国电影报.2011年11月17日第022版

[3]喻若然.《“接地气”才是硬道理―――缘何爆红》[N].北京日报.2011年11月17日第018版

[4]素淡.《为什么能赢》[N].中国文化报.2011年11月18日第006版

[5]唐洁.《的新媒体江湖》[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12月

[6]李景龙、胡美玲.《从看影视产品营销的新路径》[J].新闻世界.2012年5第五期

[7]范丽珍.《撼倒进口大片解读》[J].中国电影市场.2012年第1期

[8]http:///review/5158423/

第4篇:职场爱情电影范文

从出道之时的“金牌编剧”,到如今的“雷剧之父”,围绕于正的批评、争议甚至责难,成为一种观众们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观众强调他的电视剧不尊重历史、抄袭痕迹明显,但又争先恐后去看。2010年《宫》大红大紫,曾创下湖南卫视五年来电视剧最好收视成绩。之后于正创造了两个奇迹:他几乎垄断了国产电视剧中最有市场价值的作品;而目前有影响力的年轻偶像演员,也几乎全部基于于正的作品起家。

定档“七夕”的《宫锁沉香》是于正首次将“宫”系列作品搬上大银幕。故事仍然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九王夺嫡”愈演愈烈,一位宫女误入阿哥们的权力混战,而又与阿哥们上演一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有太多的影视作品讲述过类似的故事,这俨然“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历史”。与此前的俗套稍有不同的是,于正这回拿出了一点点新意—继《山楂树之恋》后首次出演电影的周冬雨饰演追求真爱的宫女。

接受壹读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于正仿佛一个战士,为随后可能面临的吐槽和批评做好了准备,“怎么变都有人可能不喜欢”,但又极为理智,被问及是否有品牌续集时,“看票房再说,我是一个实在人。”他说。 “好看”、“有辨识度”是于正选演员的两个基本原则。他基本不接受被推荐的演员,并扬言“我的演员不出席饭局、不陪酒”。 周冬雨的才有看头

在于正看来,1992年出生的周冬雨最适合演初恋的故事。

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让周冬雨成为“纯爱”的代名词,甚至那一年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生时,“纯洁风”都成为了主流。张艺谋在全国寻找适合饰演这部“干净”的爱情电影的女演员,最终找到了年仅18岁的周冬雨。她足够年轻、未经世事,演知青初恋才有可信度。

《宫锁沉香》是周冬雨继《山楂树之恋》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仍然走纯情路线,但加入了“”戏码,而不再仅仅是精神恋爱。虽然这个情节在电影中只是暗示,但不妨碍制作方拿它大做宣传。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于正非常清楚打破绝对纯情的卖点:“周冬雨的才有看点”,“范冰冰来演就没有可信度。对于小范来说,不是太out了吗?”

当然还有商业上的考虑。于正对壹读记者坦言:“演初恋的故事,首先年龄要合适,九零后演员中,周冬雨是最有知名度的。”

于正对于演员的把握在市场上有口皆碑。他习惯按照演员写戏,剧情可以雷人,但演员都能迅速蹿红。这给了他在演员选择上的自由,基本不接受被推荐的演员,并扬言“我的演员不出席饭局、不陪酒”。“好看”、“有辨识度”是于正选演员的两个基本原则。他曾举例说,《宫》里冯绍峰是花样美男,何晟铭就比较man;杨幂美得明艳娇俏,佟丽娅就美得犀利。同样在《宫锁沉香》中,周冬雨负责纯爱,赵丽颖就负责狐媚。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里所有的路人角色也无一不美,各路大牌演员的客串马不停蹄,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要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到极致。”于正语重心长。光美得有辨识度不行,还要有与这种辨识度相统一的人物特点,“《笑傲江湖》里陈乔恩的东方不败只负责一件事情,就是谈恋爱”。不仅谈,还不顾一切勇敢地去谈。虽然于正作品中美人无数,但观众很少将她们混淆。

“我是个很传统的人,对美的看法也很传统。”于正说自己喜欢“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的那种美人”。谁最美?“范冰冰。我没见过比范冰冰更美的女人。” 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与于正合作过电视剧《胭脂雪》的范冰冰曾送给于正一句话:万箭穿心,习惯就好。那是2011年,《宫》在热播之后遭遇铺天盖地的批评,这样的批评延续到于正后来的每一部电视剧,剧情雷人、篡改历史、抄袭是挥之不去的三宗罪。

于正承认当时曾极度崩溃,去看过心理医生,还“差点自杀”。他甚至认为别人讨厌自己是因为自己胖,并开始了漫长的减肥过程。但他开始发胖,也正是由于写剧本。

1978年出生的于正有一个明星梦,他曾数次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但最终只能去旁听。他也曾试着跑剧组、找角色,又发现自己毫无明星的潜质。某一部戏里,编剧和导演闹翻,于正说自己小时候作文很好也许可以应急,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编剧生涯。他曾给星空卫视写“爱情梦工厂”,1000元一本,所有的剧本都在肯德基完成,吃了一年肯德基之后,人就越来越胖了。

于正1999年进入香港导演李惠民的工作室担任编剧,没有签约,只是私人秘书。这段时间他没有收入,过得极为艰苦,“最穷的时候一个面包掰成两个吃。我住在二楼,水道一堵塞,房子里全是臭泥,根本没法儿睡觉,老鼠直接从脖子边爬过”。

2003年,于正开始当独立编剧,“于正工作室”在上海挂牌,当时他25岁。他认为自己早期的作品《荆轲传奇》、《烟花三月》“最失败”,因为“太矫情,为了一句台词弄个几天,自己的意思也不一定能传达给观众”。他从此认定两点:节奏为剧本第一要素,一定要快,情节一环扣一环,出乎观众的意料;故事和人物千万别复杂,观众不喜欢思考。

于正的“抄袭”纷争源于2005年的《大清后宫》,被指与《金枝欲孽》撞车。而他“雷剧教主”的称号得来颇为偶然,源自2006年的《楚留香传奇》,出演楚留香的朱孝天因风格不符,引发网民集体吐槽。但于正尝到了备受关注的甜头,并一发不可收拾。“有人骂你是好事,最可怕的是根本没人再谈论你”,他把范冰冰的这句话当作人生态度。

2010年的《宫锁心玉》是于正事业的里程碑。因为这部剧,杨幂和冯绍峰一炮而红,“穿越”先于《步步惊心》之前,就成为年度流行语,而于正开始了统领电视剧收视率的时代。 “我是个很传统的人,对美的看法也很传统。”于正说自己喜欢“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的那种美人”。谁最美?“范冰冰。我没见过比范冰冰更美的女人。”

盛名之下,批评与诋毁几乎淹没了于正所有的舆论空间。人们批评他罔顾历史事实、阿哥除了谈恋爱什么都不做,台词情节雷人、低龄。《汉武大帝》的制作人严从华甚至怒斥:“于正就是一个引导低级趣味的排头兵,一个颠来倒去历史、破坏中华文化的刽子手,一个没有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一味投部分观众所好的文化痞子。做文化传播要有社会担当,再拍此类剧给观众无疑是让观众吃药慢性自杀。”此语一出,更是引发了诸多文化人物对于正的公开批评。

2012年3月2日,福建有两名小学生相约自杀,其中一个人在遗书里写着,心愿就是穿越到清朝拍一部皇帝的电影。有人为此问于正,于正感到委屈:“我想表达的都是向上的东西。”此话确实不虚,按于正自己的表述,他作品中的价值观极为“干净”,但其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却与之形成巨大的反差。 人生很复杂,但故事要纯净

“珍惜身边该拥有的,不要计较自己得不到的,只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样子不改变,迟早有一天幸福会找到你的。”

这句“心灵鸡汤”式的台词,《美人心计》中的林心如说过一次,《宫锁心玉》中的杨幂说过一次,《笑傲江湖》中的陈乔恩也说过一次。“我的剧本一定要娱乐性足,好看,传达正能量。第一,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跨过去,好人一定有好报。第二,爱情一定是一对一的,只能爱一个人。”于正说。

电影《宫锁沉香》里,这样的理念被表达为“相信我,这一生都不会负你”,是尊贵的十三阿哥对童年时偶然邂逅的宫女所做出的承诺。

与郭敬明一样,于正从来不写非“正能量”的作品。但他绝非生活在一个更无菌的世界,恰恰相反,早年混江湖的生涯让他有比常人更为艰辛的经历。没出名的时候,于正曾要求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要求获得稿酬,就被老板威胁,“有人说要把我拉到窑洞烧掉,还有一个老板直接让我去告”。稍有点名气,工作伙伴数度分崩离析,《宫》之后每一部戏的制作团队几乎都会被高薪挖走,一手捧红的演员则另觅高枝。今年年初,于正在咖啡厅被演员黄泰殴打,原因不明,但舆论上帮者甚廖。

刚走红的时候,于正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自己的私生活:“我不会有后代,绝对绝对不会有,因为我不想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

“我永远做着最坏的打算”,于正对壹读记者说,这是他面对世界的态度,并且准备一个人承担。收视率不保怎么办?“我会努力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会在意电影的差评吗?“最佳影片也有人觉得不好看,要允许这种声音的存在。”面前的于正极为圆熟,用他的话说,就是“早过了那个阶段了”。

他更愿意谈及自己所创造的那个纯净的世界,“《宫》就是职场过关,再大的困难最后也会得到幸福”;《宫锁沉香》里唱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于正的剧大多是古装言情剧,保守价值观让他免于审查制度的烦恼,“外界传说那些有的没的(修改),我都没有”。古装戏也好掌控,场景固定,服化道容易出彩。《宫锁沉香》的造型设计出自香港著名的造型师吴宝玲之手,讲到此,于正兴奋地掏出手机让记者看剧照,“多美啊”,即便看了许多次,他还是忍不住感叹。 认为“与历史事实相比唯美更重要”的于正,在剧中贯彻了自己的观点,服装布景无一不色彩斑斓赏心悦目。图为《宫锁沉香》剧照。 我的外形不符合我对戏的审美

于正一年要在横店电影城待200多天。他保持着极为勤奋的工作态度,每年至少编剧一部、制作几部电视剧,从《宫锁沉香》开始,他说自己以后会每年推出一部电影。

《宫锁沉香》的开头,出现的是“于正编剧作品”,而通常,“作品”的署名权一般在导演。大概觉得招摇,于正说:“后来我把编剧二字去掉了”,但“这是我的品牌,毫无疑问,而且我还是制作人”。“编剧做制作人更能爱护作品的质量,”于正解释,作品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没有人会比自己更有感情。

国内以编剧起家、转型为制作人比较成功的只有两例:宁财神和于正。宁财神相对低调,宣传新剧《龙门镖局》时坦言超越不了自己的代表作《武林外传》。但于正更懂得炒作:《宫锁沉香》电影会上,被问及电影的票房期待,“十亿吧”,于正笑道。第二天,“于正扬言票房十亿”就成为各大娱乐报道的头条。

于正开始对自己作品有营销意识始自《胭脂雪》等剧集的冷遇。虽然有范冰冰主演,但反响不如预期。此后,于正有意识地将作品和自己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品牌,卖作品也是卖自己,并永远制造话题。他宣称“我觉得我的目标就是李安”,在六月份的上海电影节,他自称是“艺术家”,“我觉得过几十年之后,大家真的会把我当成大师,每个大师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觉得我是个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

接受壹读P 记者采访时,于正解释了他的营销炒作:第一步是要让别人看到。记者提到电影中有不合理的情节,于正有点着急:“你不要去看电影中有不合理的,而是要看电影要表达的内涵。让观众看到,哇,你们色彩是如此漂亮,你们东西很好,提高了中国所有电视剧(电影)的素质。我觉得媒体们也应该宽容一些,把我们的东西送出去。有日潮韩流,中国的华流什么时候也走出去?”

“像《还珠格格》这样的例子可以多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才有我们的文化地位。”于正总结。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