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医保中心履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中心履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保中心履职报告

第1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法治进程

区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依法行政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切实发挥法治建设在卫生健康工作中的核心指导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今年适逢机构改革之年,为建立健全我区无证行医查处工作,调整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落实执法责任。区、镇街(开发区)、驻区卫生监督所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职责。通过完善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执法制度,明晰执法人员工作职责,执法人员责任心得以不断增强。三是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以案讲法等方式,对各镇街、开发区分管领导、驻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卫计办主任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了知识积累、优化了队伍素质,卫生健康系统执法人员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医疗机构做到依法执业、规范行医。2019年,我委共召开依法执业培训班4次,累计参加人员达500余人次。

二、下移执法重心,强化网底建设

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要求,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基层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和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全区设立10家卫生监督协管站,由各镇、街、开发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担任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截止2019年,全区共有55人取得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证,人员向一线执法力量充实,建立健全卫生健康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镇(街道)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由镇(街道)卫生计生办公室承担,业务上受区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的指导,负责统筹做好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管理、监督执法和卫生监督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卫生健康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村(居)卫计员兼任村(居)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员,负责做好辖区内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

三、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

健全完善覆盖卫生健康领域内各项执法活动及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明确听证、集体讨论决定的适用条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协查的标准和程序,做好案件督办、部门之间案件移送以及跨区域案件协查工作。加大对执法全程的权力运行监督与制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执法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防范执法随意、权力滥用的现象,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

四、规范权力运行,细化完善权责清单

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纳入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无证行医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无证行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二是进行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为规范行政行为,确保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落地生效,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区编办工作安排,进行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接收机构改革划进的民政、应急管理局相关职能24项,划出医保事项2项交于区医保局管理,权责清单事项由42项调整为64项,明确了监管任务、监管程序、监管措施及监管责任等,进一步规范业务办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强化责任履职。三是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对卫生健康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政执法等内容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019年,经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类120条。

五、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强化医疗市场监管,2019年联合驻区卫生监督所,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30余次,检查医疗机构246家,行政处罚15件,查处无证行医7家。结合全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合区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对辖区11家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废物专项督导,单独开展对辖区随机抽取5家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督导中发现有非法行医人员,转驻区卫生监督机构立案处理后现已进入结案程序。

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履职到位

健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职责。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危害大的职业病危害、医疗安全、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监督检查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七、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依法行政体系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卫生执法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执法责任制与法制宣传教育、政务公开、纠风等其它专项工作结合程度还不高。

第2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改进会风,今天我们将机关效能建设、纠风、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等事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工作一并部署。刚才,许铭忠常务副区长传达了全市会议精神,并对我区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具体部署,薛韩同志通报了机关效能明查暗访有关情况。现在,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认识 我区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与各街镇、各部门尤其是效能建设、纠风、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线的同志们敢抓敢管、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要以效能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1、省会核心城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从免费婚检、优生优育优教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教育,从就业再就业、最低工资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医保、社保、社会救助,到平安鼓楼建设,再到居家养老,构建了一套从出生到终老的民生保障体系。应该说做鼓楼人是自豪的。但是这个体系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宜居城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如,虽然鼓楼区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在全市是领先的,但是教育不均衡问题严重存在,汶川地震后,我请教育局查一下,目前我区还有4万多平方米抗震等级低的校舍还需要改造;虽然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标,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结构和消防安全隐患的旧屋区很多,这些旧屋区的拆迁改造工作刻不容缓;街道、社区办公场所亟待改善;企业职工的医保、社保还要继续扩面;财政刚性支出增长接近甚至超过财力的增长,等等。当前我们要创建宜居城市,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区委、区政府也一直承受着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要用越来越少的资源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另一方面要提高效能建设的层次,要通过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成效来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3、突出重点,抓好效能建设工作。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近期,区委、区政府研究通过并下发《关于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各街镇、各部门要围绕“精简、控制、节约”的原则,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增收节支意识,努力降低办公成本和水、电能耗,杜绝浪费现象。6月20日,我区在全区政府机关开展了能源紧缺体验活动。那一天,绝大多数干部都自觉遵守,但是还有少数机关我行我素。今年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并将全区所有公用车辆用油情况全部上网公示,争取做到水涨船不高。目的就是通过节约开支,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效能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要加强督查,防止出现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二要抓好区里决策部署的落实。这里着重强调三个方面,一方面要围绕“五有”的要求,抓好区人大议案的落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要按照年初分解下达的工作任务,抓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兑现区政府的承诺;再一方面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紧办理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取信于民。现在已经7月份了,各街镇、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对照工作任务,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区政府督查室汇总,由区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三是大力培育税源经济。税源经济是城区工作的生命线。今年我区在绩效评估方案中加大了对税源经济的考核力度,在街镇组总分3000分中,新增重点税源回归及税源外迁扣分指标300分,对当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值从50分增加到100分。各街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大力气抓好税源回归、限下企业提升工作。四要坚决遏止违法建设。违法建设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法制社会的要求相违背,是一种无政府行为。市里已经三令五申,要坚决整治。各街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尽职尽责,各社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筑牢遏止违法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区执法局、鼓楼国土分局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拆除,切实维护省会核心城区的良好形象。

三、要持续抓好纠风、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要强化责任。各街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把纠风、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务、队伍建设、工作保障等责任分解落实到位。特别要体现领导责任,主要领导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敢抓敢管。区、街镇两级相关工作机构要发挥好牵头、沟通、督导、协调等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推进。

二要突出问责。今年市里即将出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勤问廉问责办法,这个办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不积极或不正确履职和违反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的行为强化了责任追究,处理形式更加具体细化,执行力度更加强有力。区里也已明确,下一步要对税源回归及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希望大家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3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州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有关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政府指导、部门落实、分类安置、有序推进”的原则,认真开展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12月20日前全面妥善完成涉改人员安置任务,确保全县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指导,部门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实施。安置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交通、人事、编制、财政、劳动、税务、公路等部门妥善安置。县交通局负责做好涉改人员思想稳定工作,把涉改人员逐步有序安置到交通管理、交通执法和交通服务等岗位;县人事局负责做好涉改单位人员工资套改;县编办负责做好涉改单位“三定”方案;县财政局负责做好资金保障,保证涉改人员工资发放;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涉改单位人员的医保、社保、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县公路局负责做好涉改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搞好人员安置。

(二)依法依规,分类安置。严格依照《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发〔2008〕37号、〔2014〕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2002〕35号),州政发〔2014〕14号、15号等文件要求,对涉改人员进行妥善安置。

(三)平稳过渡,有序推进。把稳定作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要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准确执行安置政策。涉改人员在安置期间,级别不变,待遇不变。

三、改革范围

此次改革涉及单位6家,具体为:县公路管理局、县交通规费征稽所、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县地方道路管理站、务站。

四、安置渠道

(一)交通行业内部转岗

1、交通规费征稽所人员安置。根据州政发〔2014〕14号、15号文件精神,县交通规费征稽所(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退休人员4人)更名为县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机构级别为正科级。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由县税务部门按公开招聘程序接收2名交通规费征稽管理人员,其余征稽所人员成建制划转到县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所。

2、收费站撤消后所涉及的人员安置。收费站(共有工作人员32人)撤消后,属公路部门事业编制的正式职工4人,按其隶属关系回原单位,由县公路局妥善安置;其余合同制员工28人,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州公路局,根据合同性质,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关系或事业单位聘用关系。

3、水上交通规费征稽管理人员安置。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水运客货附加费征稽管理人员,在所属的县地方海事处内部转岗。根据州政发〔2014〕14号、15号文件精神,务站(共有工作人员4人)整体并入县地方海事处,合并后的县地方海事处(共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退休人员2人)下放到县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加强航道管理和水上运输管理工作。

4、公路运输管理费、县乡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安置。县交通运输管理所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7人,县地方道路管理站现有在编工作人员39人,实行内部转岗安置。公路运输管理费征稽管理人员在所属的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内部转岗,加强公路运输和客运市场管理等工作。县乡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在所属的县地方道路管理站内部转岗,加强地方道路管理工作。

5、县公路管理局人、财、物、责等事权全部划转到县政府管理,重新进行“三定”,工作人员内部进行安置;2007年复员退伍且符合安置政策的人员1人安置到县公路管理局工作。

6、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了招工手续,县人事局履行了调资手续但未进编的19人及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了招工手续,但县人事局、县编办没有办理手续的8人安置问题,另行研究。

(二)6个涉改单位离退休人员安置

6个涉改单位离退休人员,原单位成建制划转的,随同其原单位一并划转;非成建制划转的,按单位隶属关系,由原单位管理,但工资全部进机关社保,由机关事业社保中心统一发放。

(三)妥善解决涉改人员养老保险问题

县公路管理局、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务站等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涉改单位,从2015年元月1日起,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涉改单位及在职人员向社保部门缴纳养老保险费,社保部门按时给涉改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涉改单位2014年12月31日以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收缴,待省州政策出台后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人员安置配套政策

在成品油税费改革期间,实行提前离岗退养政策。2014年12月31日前,涉改人员中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经组织批准,可实行提前离岗退养,待满法定年龄后再办理退休手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涉改单位要高度重视涉改人员安置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相关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涉改人员安置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实施工作的通知》(政发〔2008〕33号)要求,相关单位要加强对涉改机构人事关系的管理,立即冻结涉改机构人事关系;对涉改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涉改机构编制、在职人数及组成基本情况,准确界定涉改人员身份,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第4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根据市委要求,现将我们财政局20__年来的履职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领导班子履职情况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财政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打造独具特色“经济小巨人”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强化大局意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财政改革有了新进展,班子执政能力有了新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积极培植财源,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0__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铜价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对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困难,我们正视严峻形势不悲观,抓住有利机遇不错过,咬紧发展目标不动摇,着力从激发财政增收的内在动力入手,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培植财源,努力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积极支持工业发展。安排新产业发展资金12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激励政策。根据对县(市、区)财政翻番、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安排企业纳税大户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县(市、区)财政收入翻番奖、乡镇超收奖等资金共计546万元,对纳税大户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市、区)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多纳税,激励县(市、区)加快发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系,开展税源调查,及时把握和分析财政收支文秘杂烩网动态,提高收入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强化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这些有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收入总量增长快。20__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6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与20__年19.6亿元相比较,基本实现两年翻番。二是收入质量稳步提高。20__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1,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1.8,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000元,达3276元,比上年增加683元,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设区市中列第三位。三是园区财政实力迅速壮大。全市工业园区提供财政收入11.2亿元,比上年增收4亿元,增长55.5。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收入4.93亿元,增长115.1,在20__年翻了两番多的基础上,20__年又实现一年翻一番。四是县乡财政发展势头好。20__年贵溪市财政总收入以总量23亿元连续六年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跨上2亿元台阶;余江县财政总收入以84.5的增幅在全省县(市、区)排名第二;乡镇财政异军突起,全市37个乡镇街办,过1000万元的乡镇26个,比上年增加13个,翻了一番。其中:过亿元的乡镇3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市所有乡镇财政总收入均超百万元,贵溪市实现乡乡过千万元。

(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__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30亿元,达32.3亿元,增长33.2。比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超出16亿元。这既体现了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市转移支付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争取的结果。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强财政支出保障能力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措施。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一般预算标准定额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行综合财政预算,逐步将所有政府财政性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资金的统筹管理。预算安排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支出的需要。二是严把经费审核关,努力做好节支文章。对各部门、单位提出有关要求增加工作经费的报告,进行认真审核,从严把关,及时提出合理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加强市级重点工程预决算审查,审查金额6.89亿元,核减投资1.71亿元,核减率24.8,为政府节约了大笔资金。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市直共完成采购预算金额5444万元,实际采购4673万元,节约资金771万元,节约率14.2。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对54个行政事业单位20__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20项强农惠农资金的检查监督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教育、政法等各项经费跟踪检查,不断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生投入力度更大。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80项民生指标,全市各级财政加大了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全市筹集资金2.6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5400万元,投入均超过20__年一倍以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四个全覆盖”,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措施更加有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框架城市的发展思路,投入1.28亿元建设鹰雄大道,投入7000万元建设龙虎山大道延伸工程,投资4300万元对206国道天禄收费站至龙虎山景区一级 公路进行改造。三项道路工程都已全面竣工通车。继续投入3000万元支持体育中心场馆建设。继续投入617万元,支持人民医院科技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了市民就医条件,继续投入520万元进行公园改造,为市民休闲活动增添了新的场地。三是财政支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财政支农支出3.19亿元,增长27.8,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全市2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累计落实财政扶持资金3807万元,新建成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四是维稳投入进一步加大。20__年,用于公安政法经费达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筹集资金2300万元,为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已改制及困难企业7000名在职人员、1.1万名退休人员解决了医保、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对于20__年内实施的各项财政改革,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做好各项改革调研工作,及时化解改革进程中发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一是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面工作进展顺利。在20__年6个试点部门(13个预算单位)的基础上,20__年将改革扩大到已编制部门预算的32个政府部门和10个党群部门的161个预算单位。二是以契税为龙头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管。三是建立了强农惠农政策中涉农补贴资金的“一卡通”制度,全面实现了“一卡通”县乡联网,健全了“一卡通”监督机制,确保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农村综合改本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顺利推进,取消了对国有农场在土地承包费外由农工自行缴纳的农业税和在土地承包费内由国有农场统一缴纳的农业税,使国有农场农工享受了与当地农民一样不再缴纳农业税的政策。五是积极推进“乡财县代管”改革。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行了“乡财县代管”。这些改革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增强财政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抓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形势教育、政策教育、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政务环境优化年”政治理论封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并发动全局干部深入开展“三查三看”活动,查找个人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认真抓好整改提高。为了提高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组织包括县区在内70多名干部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培训。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卫东为全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课。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全局干部职工政治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抓执行能力提升,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局党组十分重视提高班子成员和科以上干部的执行能力,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实际行动。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协调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大力做好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联建共创”、“挂点督导乡镇”等各项中心工作,新农村建设、联建共创、综合治理等十一项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根据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立足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做好灾害财政应急保障工作,迅速启动了《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市本级财政累计拨付上级救灾资金564.5万元,市本级财政追加安排救灾资金405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各行业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在挂点督导乡镇工作中,认真落实“七加二”工作任务,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一名科长作为挂点督导联络员,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班子成员到挂点督导乡镇,深入村委会、村小组宣传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检查督导7个方面工作和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和回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和机关捐款28350元,支持锦江镇28个自然村卫生清洁工程设施建设。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局班子成员率相关科室同志,到园区企业开展调研,认真进行分析测算,提出“争资金上项目,加大投入促园区发展,打造融资平台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具体建议和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在困境 中求发展,拓宽在困难时期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财政增收的工作思路。

三是抓队伍建设,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班子建设方面,坚持民生集中制,加强班子成员沟通交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组织原则,广开言路,广征博采,在班子内部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规范了财政机关处理群众行政诉求行为,制定了《市财政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市财政局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对内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郑重作出“八项服务承诺”,即“待人热情、政务公开、办文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精心打造“效率、温馨”机关,讲文明、爱学习、重服务、比奉献、争先进的新风在全局上下蔚然形成,促进了我局工作的整体推进,20__年我局在全省财政系统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三名,受到省财政厅奖励表彰。

四是抓廉政建设,树立机关清风正气。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以自身廉洁自律的表率示范于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廉政责任分工,将管理业务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做到一岗双责;加强和完善财政部门内部制约机制,针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严格执行相关监督制约制度,将预防关口前移;实行政务公开,将有关政策、法规和执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切实抓好由财政部门牵头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集中采购、“乡财县代管”等管理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了我市财政工作运行的廉洁高效。一年来,全局工作人员未发现不廉洁的人和事。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20__年,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全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财政收入结构有待优化,抗风险能力不强。铜企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很大,达60以上,而且铜加工企业中初级产品加工企业所占份额较大。20__年9月开始暴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铜价大幅下跌,很多铜加工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对财政收入造成极大影响。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仍不尽合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支出面散,监管困难等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积极改进。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着力创新财政体制机制,积极应用财政贴息、奖励、税收、担保等财政政策手段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大力支持铜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大力支持非铜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抗风险能力,增强财政实力。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倡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保增长、保税源、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大决策落实”的“六保”目标。

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履职情况

第5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一、“”卫生工作成就令人瞩目

“”时期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系统上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卫生改革发展确立新理念。五年来,卫生系统全面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各项卫生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是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增长。五年间,全市卫生总支出24.67亿元,是“”时期的2.78倍;财政用于卫生事业投入5.68亿元,是“”时期的6.58倍。争取各类卫生项目34个,总投资6518万元,建设改造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与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增加3.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3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9.18‰。四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124个,比年增加167个。每千人口病床数3.19张,比年增加0.2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1人,比年增加0.74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三年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技术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经受住了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出色完成赴川抗震救灾防病、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与医疗救治、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在最关键时刻,广大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卫生局荣获年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过去的一年,卫生系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五项重点医改普惠民生,其他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新农合扩面提标使更多的农民受益。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年,全市新农合参保人数70.73万人,参保率96.42%,比上年增加2.47%。统筹基金使用率91.96%,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为91%,总补偿金额97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2%。

(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百姓就医负担减轻。从中心卫生院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到15个中心卫生院和12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试点,经历了探索实践、总结完善、逐步推广的过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在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和14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提前一年覆盖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改革前相比,试点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下降37.22%;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5%,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大处方、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免费享受。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174例,唇腭裂手术8例;免费救治儿童白血病12例,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88例;6.48万名8-15岁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1.88万人次;810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43.12万元;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1.14万人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54万人,婚检率达75.28%;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9100座。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价值1056.66万元,建立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1.70万份,家庭电子健康档案18.46万份;6268名高血压病患者、1277名糖尿病患者和94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建立慢性病专项档案1.54万份;完成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8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1.13万人;为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3418人。

(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和初级保健职能,限制其向单纯医疗方向发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实行全额保障。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契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600多万元,完成基层卫生建设项目13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68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备742台(件)。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9个村卫生室(所)达到省卫生厅建设标准。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训,培训在岗乡村医生1095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全科医生22人、社区护士17人。选派18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选派50名农村卫生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五)公立医院改革尝试有益探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市有5家医院11个专业开展了2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入路径管理病人260例。在8家重点联系医院20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9%以上,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明显降低。医院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步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新钢中心医院、分宜县人民医院、分宜县中医院先后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等安全管理。

(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以重大疾病防控为重点,认真落实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完成结核病初治涂阳病人42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106人份、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58879人份;现有需管理的HIV感染者及病人54人,管理率为100%。全力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全市报告手足口病例893例,未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69%,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5.33%;全市48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率达100%。市、县(区)疾控机构检测项目进一步拓展,实验室检测能力经省卫生厅考核达标。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和“关爱儿童”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全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监测和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协作联动、应急处理等机制,院前医疗急救实现了科学指挥,合理调度,有效救治。

(七)卫生行业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加大服务要素监管,组织开展了大型医院巡查、处方点评,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合理用药监测。加大药品招标监管,推行网上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年,全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1.46亿万元,让利患者8672万元。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落实餐饮单位现场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675人次,检查单位5989家,限期整改192家,实施行政处罚4家。加大临床用血监管,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血液安全得到保证。全市无偿献血2.53吨,比去年增长13%,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99%。加大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摊点及非法行医案5家,销毁各类违禁健康相关产品580公斤,价值4.5万余元,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

(八)其他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一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新增中医特色专科6个,培训中医药人员542人,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8人,推广“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分宜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渝水区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区。二是学科与人才建设全方位推进。6个市级领先学科经验收达标。各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已经形成。医药卫生科技迅猛发展,年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卫生科研项目82项,通过鉴定26项,9项卫生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三是创业服务年活动有亮点。启动“牵手企业”行动,开展了“帮企业助发展,帮企业解难题,送政策进企业,保权益促和谐”等四项服务。组织75名医疗卫生专家与72名企业家结成服务对子,为企业家提供诊疗优惠待遇、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协助办理诊疗手续,提供卫生保健咨询。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实际进资2.4亿元。四是行业作风建设有长足进步。组织开展了卫生行风专项治理、卫生行风大家评、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医德医风示范岗位等评选活动,引导医务人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出台了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收受“红包”或“回扣”处理、效能告诫及问责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新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向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结构矛盾突出;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负债较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和“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梳理,切实抓好解决。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

卫生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8-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赋予了卫生部门重大使命。我们要把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重要指标,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各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明确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1‰和1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

(二)认清发展形势。我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卫生问题更为复杂。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职业病危害时有发生,给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保障制度和服务水准的改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等问题,因此,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和改变。

(三)理清发展思路。新余是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必须付诸行动,必须加快“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卫生资源统筹力度,增加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服务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中医医疗服务、重大疾病控制等薄弱环节,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监管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转变服务模式。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模式。四是转变人才观念。发展卫生事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人才和科技上来,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抓住引进、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卫生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第三年。年,全市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让群众“得病有保障、看病更便捷、平时少得病、治病少花钱”四个目标,推进五项改革,提升五大能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继续推进五项重点医改,着力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

1.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新情况、新问题也有所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抓好“四个落实”。一要落实经费保障政策。省财政下拨的80%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要及时下拨到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县(区)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卫生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落实采购配送政策。省卫生厅在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供货配送、电子监管等有明文规定。我们一定要按省里的要求,坚持省级统一招标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积极探索价量挂钩新模式,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落实药品配送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配送及时到位、方便可及。三要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四是落实配备使用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加强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引导群众按需使用基本药物,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配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严格控制在30%以内。非目录药品要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地要及时总结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人员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2.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积极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

一是抓好市中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扩大用人自,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二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组织编制年新余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功能定位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改善结构”的原则,限制老城区新增医疗机构,新增卫生资源向新城区转移,向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转移,向康复、精神病防治、老年病防治等领域拓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办医院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强化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考核,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建立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制度。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五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推进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三级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率达到40%。

3.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基金监管运行水平。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随之增大。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一要完善补偿模式。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索门诊补偿与住院补偿有效衔接的补偿模式,要在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补偿比、统一补偿办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统一基本用药目录的工作,提高实际补偿比和保大病能力。二要改善监管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查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要积极防范基金风险,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内控等各环节的监管和运行情况分析。

三是推进网络“直报”。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步伐,抓好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网络“直报”,确保统筹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各地要确保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广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补偿与医疗救助补偿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只要各级政府有决心,保证足够的投入力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人才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难点所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实施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学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岗位培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从基层医疗机构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二是抓好基层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贯彻《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落实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责任、竞争、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三是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尽早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早尽发挥项目效益。

5.强化责任与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必须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一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8例、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113例。按照长效机制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治疗手术。继续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为农村适宜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二是抓好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价值72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确保建档率达60%以上。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努力把基线调查工作做实,把健康宣传工作做广,把随访工作做精,把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抓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建档率达到30%。继续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明确任务指标、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资金监管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

(二)推进新一轮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第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市卫生局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但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基础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薄弱,尤其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常地抓下去。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市卫生局决定再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房屋、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五项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拓展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推进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工作达标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启动建设新余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改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关键技术培训。二是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巩固、提升已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积极探索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全面完成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任务。三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0%的城市街道并达到三星级标准,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二星级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四是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专病专科建设,形成管理科学、服务精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专病专科群体,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外转率进一步下降。五是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到80%,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使用率达到60%。

(三)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与流行。一是抓好重大和重点疾病防治。抓好鼠疫、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切实抓好艾滋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保持策略覆盖率100%,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实施“慢病综合干预示范区创评”策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二是抓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疫苗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妇幼安康工程”为总抓手,认真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创建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0%。继续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规范化培训率达到40%,设备配备率达到50%,以县为单位产儿科关键技术培训率达到90%。四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改善卫生应急装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社区(乡镇)示范点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突出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促进重点,积极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控制,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第二、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理顺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抓紧移交餐饮监管职能,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建设。切实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监督管理。加强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医疗执法监督和采供血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第三、强力推进学科与人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与人才必须同时抓,“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抓好五大卫生人才工程实施,按照《年新余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创新人才及学科团队建设工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推进工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点扶持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品质高,群众口碑好的优势学科。在医药科研方面,要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向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医疗卫生技术项目,不断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抓好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群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安全的自觉性。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建立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加强等级医院动态管理,巩固评审成果,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大型医院巡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接受政府指令,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任务。是否承担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任务,是否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服务下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工作,作为考核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指标。在民营医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加强民营医院监管,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加强科室管理与建设。认真贯彻《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

第五、加快中医中药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投入政策,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在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强化中医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巩固分宜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渝水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统筹做好其他工作。第一、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卫生局决定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活动内容、工作步骤和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一是着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正确处理依法依规办事和创造性工作的关系。二是着力提高高效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完善和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治各种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三是着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创造性的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破解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卫生工作政策转化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严格要求,强化督查、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确保全市卫生系统提升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及财务管理“三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以“卫生行风大家评”为载体,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动态监督。加强网上药品采购和药品使用的监督,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第6篇:医保中心履职报告范文

劳动者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等。

行动目标:

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有一个大的增加,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有一个大的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企业存活率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序不断提高。全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扶持4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人。

行动内容:

(一)推进三千创业培训计划

依托××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依托三峡大学等在宜高校高职开展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

(二)实施千名创业者资金扶贷计划

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投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快贷款发放。扶持千名小老板做大做强,实现市场主体由个体向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

(三)开展百名创业典型宣传引导工作

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展示百名创业者的创业风采,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创业培训对象,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免费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简称si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三峡大学等院校,注重困难群体、青年、妇女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免费给予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后续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2009年,市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1500万元,县、市、区担保基金新增100万元。全面开展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突破1亿元。

3、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依据国家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工商、税务、城建、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以及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向社会积极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认定30个创业孵化基地,报请市政府授予“××市创业孵化基地”匾牌;建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有效的专业化、针对。

5、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行动之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针对问题: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沿海等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我市部分农民工返乡。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有15.55万农民工返乡,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近7万人,目前仍有2万返乡农民工尚未就业。

行动目标: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万个用工岗位;帮助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对1万名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扶持1000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健全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无缝隙创业就业服务,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或成功创业。

行动内容:

1、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上门开展返乡农民工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着重引导他们进入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2、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专项活动。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送岗位到集镇、到村头、到农户。

3、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采取集中送岗位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招聘活动。

4、开展促进创业活动。每月开展一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完善创业服务,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5、开展“一对一”重点援助活动。各县市区选择50-1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6、开展送信息活动。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培训就业信息,编印“春风卡”等宣传册,通过新闻媒体、通讯、广播和现场咨询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送信息上门。

7、开展送信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举措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的表彰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热情。

具体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统计机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台账,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及时对本地返乡农民工人数、返乡原因及发展趋势做出统计分析。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本市城镇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抓住我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项目建设的机遇,鼓励本地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及用工单位沟通联系,开展劳务协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3、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鼓励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的市内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5、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用工监控,落实企业裁员提前申报制度,严格控制随意裁员。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行动之三:扶企稳岗促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在招聘用工方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突出。

行动目标:

建立企业用工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我市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保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到影响,同时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行动内容:

通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为企业招用工搭建立体服务平台,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措施:

一是完善客户经理服务。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对企业招聘用人、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职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响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开展个性化职介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职介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试行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方便。每个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主题招聘会,如二季度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近期(4月中旬),拟组织一批用人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与农民工面对面招聘洽谈活动。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要,组织部分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培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实习见习基地。采取合作培训、定向分配的方式,使企业得到合适的技术劳动力。

四是企业推介服务。市场信息区设立专门的宣传展示栏,以《企业园地》、重点企业展示等形式,免费对企业进行推介;

五是强化用工指导。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等问题,结合就业形势和工资指导价位的宣传,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用人策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在电台、电视台、市内各大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固定栏目,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职业需求信息;

七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联合会的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座谈、联谊或评选诚信用人单位等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如对××全通涂镀板厂等我市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专人专班一揽子服务。

八是拓展劳动保障服务服务。丰富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的内容,在搞好档案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聘用人、工资、社保代缴等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行动之四: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和岗位供给的限制,较多地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和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易发,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医疗待遇难以得到落实,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同时也对工伤后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行动目标:

8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有保障,伤残有补助。维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

行动内容:

1、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

2、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医疗期内医疗有保障,医疗期终结后伤残有补助,解决农民工工伤的后顾之忧。

3、为参加工伤保险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简化流程,规范服务,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专门配置农民工工伤保险咨询及报案电话,简化业务流程。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市医保处三天内送问候到医院、送关心到床头、送政策到手上。

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建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参保。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统一印制《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指南》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服务卡》等,深入到农民工密集的项目工地上,深入到建筑企业单位上门宣传。与建委部门联合举办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促使建筑单位和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保。

3、严格把关,强制参保。争取建委部门的支持,对于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建委部门不得允许其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不缴纳项目工伤保险费的,不办理工程合同备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

4、部门联动,督促参保。与市建委、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将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施工企业专项检查考核内容,督促各建筑企业参保。与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筑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

行动之五:社保窗口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排队时间长,缴纳社保费往往要跑几个部门和窗口,浪费过多的时间,以致用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时间不够。

2、广大群众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就业创业信息的方式较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较窄。

3、基层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其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行动目标:

逐步将部分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前移到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简化参保人员的办事程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就业创业;将社保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宣传等资料放在社区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和区级劳动保障部门,使广大的群众更迅速更方便掌握就业服务信息,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从而使政策宣传更到位,参保缴费更便捷,工作流程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满意。

行动内容:

1、“送政策”:编印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和银行网点向市民发放,把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

2、“送服务”:开通三峡农行各网点代征代核社会保险费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参保缴费。

3、“送信息”:将就业创业信息,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采取措施:

1、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投入和指导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让广大群众了解行动的内容和意义。

行动之六:减负解困保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私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存面临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社平工资基数的逐年上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压力增大。

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五缓四降一不变”措施,帮助创业就业群体顺利渡过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稳定不受影响,社保基金支撑水平不降低。

行动内容:

1、在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对2009年度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四项险种中企业承担的缴费费率作相应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医疗保险费率由7%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5%,生育保险费率由0.8%下调为0.6%,工伤保险中二、三类行业的缴费费率分别由1%下调为0.8%、2%下调为1.8%(一类行业费率0.5%暂时不变)。

3、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9年允许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100%,作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

具体措施:

1、摸清企业参保及经营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缓缴社保费的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审查后,报市政府、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3、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缓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与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协议,明确还款期限,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如逾期则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经核准的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继续划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发生人员转移、退休等业务时,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缴纳社会保险费。

5、对缓缴期满后,能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无力补缴其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或企业仍不能正常缴费及补缴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转入正常欠费单位管理。同时,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动之七:和谐用工示范街创建行动

针对问题:

超市、餐馆、歌厅、茶楼等第三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管理难度大,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用工管理,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导致这些企业中劳资纠纷频发,员工不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新型用工管理机制和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应对困境,共渡难关。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参保覆盖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单位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全面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行动内容:

根据市政府“三产兴城”发展战略,选择就业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乱、投诉概率高的餐饮娱乐行业以及小商铺小公司密集的街道(路段)为创建对象。一是有针对性宣传法律法规,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支撑,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解读《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帮助规范用工行为,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签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责承诺》,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为创业就业者免费发放和提供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劳动合同等文书范本、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

具体措施:

一是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认真贯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把努力为创业、就业者服务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劳动者、政府三赢;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创建活动与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年检单位的覆盖范围。创建活动与开展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创建活动与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监察的效率;三是举办1-2期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监督和协调劳资纠纷基层组织。

行动之八: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等企业停产、限产、裁员、减薪,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不利于顺利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行动目标: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市各技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对7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努力促进95%以上的受训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

行动内容:

省、市、学校及培训机构三级协调统一,配合联动,共同搞好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项目。

在××市工业技校、市第一技校、市第二技校、市第三技校、市商业学校、市机电技校、市纺织技校、秭归技校及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

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为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任务,市局召开“××市技工学校特别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会”。各技校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先后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特别职业培训,营造“人人了解培训、个个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主动承办夷陵广场举行的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在三峡日报劳动保障专栏整版刊登各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的招生简章。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特别职业培训政策。

三是规范管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规定特别职业培训的对象与时间、开班申请、系统录入、开班检查、日常抽查、结业考核以及补贴审核等内容。组建专班,不定期分批对培训机构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创新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驻地培训”活动,对长期学习班学生和短训班返乡农民工实施昼夜和周末交替培训,减少学生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冲突,确保学生教学和培训农民工学员两不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设备,学校、企业合作采取由学校派老师教授理论知识、企业出专家传授技术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行动之九: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街道、社区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享受到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充分,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不高,影响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行动目标: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用好2009年度政府安排的3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为2000名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行动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能鉴定强培训、素质就业促民生”为主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创业促就业文件精神,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依托街道、社区为2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行动措施:

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分辖区对进城农民工人数、就业状况、从业工种、技能培训情况、鉴定取证意愿等进行摸底,并建立台账。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会同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直播××等主要媒体和栏目,采取新闻、公告等形式将行动内容、步骤、免费鉴定对象条件等公之于众,同时适时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现场咨询报名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单》、《办事指南》等资料,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活动造势,营造氛围。

三是免费开展技能鉴定。选择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就近就地分片分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让技能水平达到国家标准的农民工顺利取得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努力培养、挖掘、发现一批在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中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农民工典型,通过媒体对个案典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巩固活动效果。

行动之十:农民工维权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行动目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有效解决全面促进我市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和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行动内容:

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发挥源头治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欠薪应急资金制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合力;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引导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维权夜校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