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老龄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龄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龄工作要点

第1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任务。自治州老龄工作要以落实战略任务为己任,科学分析自治州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截止__年底全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达到19.6万人,约占全州人口总数的14%。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4600人,空巢老年人41236人,失能老年人2213人,贫困老年人6218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州将面临不断加剧的老龄少子化、高龄失能化、居住空巢化、精神孤独化、生活无助化等多重挑战。结合自治州老龄工作的实际,提出__年自治州老龄工作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力度。督促各县市全面落实新建或改扩建小区同步建设“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为老服务设施的要求,在抓好__年居家养老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题、以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居开办老年餐桌,要充分利用村居和社区现有的空置房屋,适当改扩建为老年人活动场所,多形式多渠道建立一批养老幸福互助院、托老所和老年文化大院。

2.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一是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新疆名城投资有限公司在昌吉市投资10亿元兴建全疆首个集居家养老与医疗护理、园艺农耕、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老年人集中互助、田园候鸟式生态养老示范基地,力争该项目于__年落户昌吉市。二是督促协调卫生等部门充分利用县、乡、村闲置卫生资源,开办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上半年州级先试点,下半年各县市力争创办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院(所)。三是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力争每个县市新建1个以上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四是积极探索老龄旅游产业,丰富为老服务内容。

3.切实抓好为老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继续将为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就业培训项目,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和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为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为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

(四)强化宣传,全力打造立体式老龄宣传工作格局。抓好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要内容的老龄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宣传部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全力打造立体式“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格局。办好老龄“专题节目”,增加敬老宣传永久性标语。积极开展好“敬老宣传月”主题实践活动。督促各县市老龄办加强老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数据库,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五)关注老年民生建设,切实抓好涉老问题调研工作。各县市、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涉老问题专项调研活动。组织专人深入基层开展涉老问题专题调研,科学分析认真研判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势,探索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和措施,州老龄办和每个县市及相关成员单位要完成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老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当好参谋助手。

(六)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要继续重视基层老年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促进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和道德环境的形成。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及时调解涉老矛盾和纠纷,使各项涉老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2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一、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

为了助推全市老龄工作,我们从老龄宣传入手,着重抓了《老年法》的宣传贯彻。在传统节日期间,以敬老、助老宣传教育为中心大力宏扬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一是深入宣传贯彻《老年法》,本年中,全市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各老年团体,以送文化下乡设置老龄宣传专栏,组织专场宣讲老年法律法规等形式,大力开展了以《老年法》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法律法规宣传。使老年法律法规深入群众,家喻户晓;二是搞好传统节日期间的敬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助老的宣传教育活动。市、镇乡领导在多次走访和慰问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同时,通过茶花会、座谈会以及举办多种文体活动等形式积极宣讲,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老龄方针政策,营造了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全社会敬老、助老意识的增强。

二、贯彻老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组织认真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回复和督办涉及老年人赡养、住房、养老金发放,离退休待遇、房屋拆迁等来信、来访问题。全年接待和协调处理老人来访51件次。二是着眼优待老年人政策助老,按照省上要求,进一步督促和规范了《老年人优待证》,采取户籍属地代办和市老龄办、政务中心办理的办法,方便所有老年人办证,提高了办证效率,全市全年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证》4510余本。

三、抓住时机营造工作氛围,立足实际多为老年人办实事。

坚持为老服务、以人为本,按照市委、市政府优老政策,紧抓老年群体需求之根本,认真做好各项为老服务工作。一是以审核高龄老人为重点,认真发放敬老补贴金,一月份我办根据政府制订的条件和标准,对21个镇、乡上报的高龄老人花名进行逐镇审查和核定。经市查和核定,全市高龄老人1280余人,世纪寿星24人,全市共发放敬老补贴款85万元,解决了上千位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二是今年春节和重阳节期间,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我办对21个镇乡的部分贫困老人,“五保”老人和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分别进行走访,看望和慰问。全市共走访、看望和慰问贫困老人82人,高龄老人145人,送慰问金4.54万元。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朋友们的关心和关怀;三是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去年我办按照政府主导、重点保障、协调推进、统筹配合,让社区面向家庭、市场的原则,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村和社区推进,纳入村、社区服务工作范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四是随着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建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鼓励下,全市近8万名农村老年人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缓解了老年人看病难的矛盾;五是积极引导各类老年团体广泛开展科学、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事务,市老年大学、骑游协会、老年门球协会、夕阳红艺术团相继组织参与了梨花节、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社区,德阳市老年团体联谊会,省内外老年门球邀请赛。慰问贫困老人和高龄老人,既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平台,又为社区老人参加户外活动带了好头。目前老年骑游协会发展十余个分会,幅射到16个镇乡,通过各个协会和组织活动,促进了城乡老年群体文化环境的改善,丰富了广大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工作要点:

今年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民生、关注老龄,解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服务于“六个老有”,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为广大老年群众创造安度晚年、愉快生活的好环境。

1、继续巩固创建第二轮敬老模范市的成果,抓好第三轮创建省、市敬老模范县(市、区)和模范镇乡的工作,扩大敬老、养老、助老的服务项目,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做好各项为老服务工作。

2、进一步加强老年维权、优待工作,把维权救助与落实市政府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力争将更多的贫困老人纳入救助范围,争取多渠道地解决贫困老人的生活、医疗、住房困难,协调加强司法援助,重视和做好老年工作,督促职能部门和有关行业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

3、做好农村老龄服务工作,突出抓好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确保老年协会履行“宣传法规、督促养老、组织助老、调解纠纷”四项职能。

4、加强老龄宣传,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抓好经常性宣传,突出节日敬老宣传,推进敬老、助老教育活动向村、社区延伸。

5、做好各项为老服务,继续组织好重阳节慰问贫困老人和春节慰问高龄老人活动,搞好高龄老人敬老补贴按季发放工作,加强对代办省老年优待证的服务和监督工作。

第3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继续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探讨

继续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是继续教育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主题,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指明方向。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质量年”,加强依法治教,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推动灵活学习,指导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建设;完善社区教育,推动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建设;重视培训创新,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路径。

一、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内涵剖析和价值功能阐释

(一)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内涵剖析

体制是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强调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中心地位;机制是系统的内在表现方式,强调的是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具体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而言,继续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和政府基于促进国内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而确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机构设置,如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继续教育办学体制等;继续教育机制是指继续教育系统内外主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如继续教育教学社会评价机制、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继续教育机制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是“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经验,借助“互联网+”发展机遇,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丰富教育资源,创新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健康持续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体素质、实现社会和谐,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继续教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价值功能阐释

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同,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教育发展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整体素质的差异,各国继续教育侧重的对象和重点各不相同,方式方法手段也不同。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的特定历史阶段,创新继续教育体制的重心在于加强依法治教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创新开放教育办学体制,强调权力配置和规范管理的法治轨道,现阶段的重心在于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法治保障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机制的中心在于继续教育实施效果的监督与评价、价值与功能检验,强调继续教育投入与产出、效果与改进的价值功能,现阶段的重心在于实行管办评分离的社会评价机制[2]。无论是继续教育体制创新还是机制完善,都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互相作用,共同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的背景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迎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到来,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传播到新世界。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而言,这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是信息爆炸式渗透,QQ、微信已经渗透进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知识的传递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出现带来教育信息化,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基本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覆盖广大城乡的终身教育网络,突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加速知识的传递,拓展学习的内涵。创新继续教育发展变革,必将为各级各类学习者提供适用的学习资源和便捷、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3],丰富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推进国民终身教育的理念的传播和渗透,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变革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继续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相伴的是普通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校本科生就业困境重重、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减少等诸多社会现象。就业压力带来沉重的生存危机,日常工作和加班占用劳动者的绝大多数时间,使得普通社会个体通过系统的继续教育方式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受到很大限制。常见的继续教育模式仍然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函授、业余等学历教育为主,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每况愈下。由于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落后、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高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缺失[4],基于社会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继续教育仍侧重学历继续教育,以拿到学历证书作为教育的评价标准,忽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重视城镇社区继续教育,忽视农村新农民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地区新型农民继续教育的县级地方教育财政投入主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5],严重阻碍广大农村地方的继续教育推进与创新。

三、“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传统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对传统教育的生源和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普通高校的成人脱产学生大幅减少,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函授等新的继续教育形式大量涌现,而在新的“互联网+”平台上如何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创新工程。互联网缩短知识和技能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个体能够通过更加便捷的渠道获取知识成为可能。“互联网+”削弱传统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力支配地位,学习者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很显然,现代继续教育并非是杂乱无序的个人自我学习,具体应该采取何种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如何借助互联网络平台开展系统、有效的继续教育,如果对继续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学习者和管理者之间通过何种纽带形成固定的学习关系,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办学体制的忽视削弱老龄社会政策的贯彻落实

办学对象中的主体遗漏和缺失是办学体制不健全的重要表现。老龄人口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是我国现代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于老年人群体如何推进继续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毋庸讳言的是,目前城镇老龄人口的继续教育管理明显走在农村老龄人口的前面,老年大学的办学形式也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相比较而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地区更多地体现为手机的普及,然而基于“互联网+”的其他继续教育功能却依旧停滞不前。面对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国家出台各项老龄社会政策方针,很显然,必须依托于接受过继续教育、具备一定知识理解能力的社会个体方能更好地落到实处。现实情况是,广大农村的留守老人基本社会保障都缺失,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农村留守老人自杀问题已经给社会敲响警钟,更何谈面向农村老人的继续教育。

(三)评价机制的不足影响居民市民化的转变进程

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继续教育推进的实际效果,是继续教育评价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对继续教育功能实现与否的衡量标准。目前,全民终身教育理念已经伴随着城乡一体进程的推进在城镇社区广泛地渗透,城镇社区的继续教育培训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型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和知识储备,形式多样化,且内容涉及面较广。但是继续教育的实际效用不是仅从表面的活动数量来衡量的,从教育效益理论的角度来评述继续教育的产出,就要构建系统的继续教育评价机制,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教育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现有的继续教育活动是否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否有效地推动城镇居民市民化的进程,是否有效地提升整体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基本素质。仅仅流于形式的花哨活动,应付各级检查的样板工程,只是虚幻表象,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四)发展机制的缺失阻碍新型农民群体的成长可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旧农民工的自然更替,传统的以清除文盲为主要目标的农村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需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量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外出打工,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停滞不前,没有为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尽管手机和网络已经在城乡普及,为青壮年农民接触新闻资讯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但是却没有真正地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究竟应该如何推进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加快新型农民培训,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仍是未解困局。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停滞不前,农村继续教育系统内外各实体之间互相遏制,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从业人口日益贫乏的现实语境下,缺乏针对农民的继续教育平台和资源,制约阻碍新型农民群体的成长。

四、“互联网+”时代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依法治教,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依法治教,管办评分离”[6]。加强依法治教,具体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即必须形成完备的继续教育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继续教育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继续教育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继续教育法治保障体系。系统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依法治教,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既是创新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继续教育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依法治教,必须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提高继续教育依法治教意识,转变继续教育管理理念,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统筹规划,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继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创新管理路径,通过法律的手段推动继续教育体制创新。新阶段创新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加强依法治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通过立法规定继续教育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构建以继续教育权力配置为中心,以继续教育结构、功能、运行为主体的继续教育体制,形成适应时展的继续教育法律规范体系,出台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措施,双管齐下,形成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法治实现路径。

(二)推动灵活学习,指导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建设

继续教育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是继续教育的存在方式。高校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而开放大学则是推动社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重要实施者和操作载体。依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继续教育体制建设必须推进开放大学办学体制创新与改革,立足日益严峻老龄社会的国情,发挥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建立适应成人的灵活的学习制度。根据《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目前应尽快并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互联网+”语境下的继续教育发展树立目标,明确方向,提供思路,指引发展,最终建成建立开放型、交融型和联合式的继续教育网络。新的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必须体现“互联网+”的时代精神,更加体现教育公平,更加倾向灵活互动,更加强调资源开放,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关注转型发展。现阶段,创新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推进开展学分银行试点工作,是发挥互联网优势的重要举措。各地区要适应人口流动变化时代特点,推动灵活学习,增加非学历继续教育内容,制定出台指导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建设的框架性文件,开展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试点,全面打造互联网时代的老年学习平台,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完善社区教育,推动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建设

社区继续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物质基础不断积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日趋丰富,城镇社区已经具备相对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平台和场所,精神产品的提供成为社区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互联网技术推进社区居民继续教育更加快速地发展,部分地方社区建立社会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三社”互动的发展机制[7],创造有利条件,为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辅导、学习公平、学习评价等均提供充分、便捷的平台。现阶段,创新和完善社区继续教育体制,必须推动社区居民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首先,社区应及时出台适应本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统领社区范围内的长期继续教育工作,确立社区继续教育评价机制的前提。慕课、微课课程的出现,为社区居民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如果街道社区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出台相应的社区继续教育指导性规范,必将推动社区继续教育有序、有效地发展,并服务于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测评工作,指导社区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必须通过考核评价机制予以衡量评判,构建符合市情特点的社区教育评价考核机制,据此不断完善进步,改革创新。最后,通过持续宣传活动,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投票,选取典型案例,公开透明,树立榜样,丰富社区继续教育活动的居民社会评价机制,引领社区居民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将城镇社区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四)重视培训创新,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

建设“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本身变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8]。深化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就必须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推动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建设。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农民增收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劳动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在受教育者社会活动能力的增长程度上,尤其体现在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的形成上[9]。农民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农民成长、提高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要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工作。创新农民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包括农民创业技能教育机制、农业技术实施应用配套机制、农民教育培训实践效果监督机制、农民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等。首先,应打造专门面向农民的创业技能平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推送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课程,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制订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学习;其次,要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及时对农民技术实施与创业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强化继续教育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和实际效能,为农民增收提供现实的技术支持;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培训实施推广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搜集整理,综合统计,持续跟踪调研,检验教育培训对农民增收创新能力的实际价值;最后,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拓展高校继续教育模式,搭建农民继续教育系统内外各实体之间互动平台,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加强智力支持、资金保证、技术援助、共建协作,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当地农民继续教育机制创新。

作者:周德军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7):69-72.

[2]蒋海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办评分离机制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9):58-60.

[3]王振杰.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75-179.

[4]杨学祥,张魁元,侯建军.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以北京大学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为例[J].继续教育,2016(1):3-6.

[5]靳卫东,徐银良.“以县为主”体制和“新机制”的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绩效评价[J].当代财经,2015(12):33-45.

[6]万嵩.我国继续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多元径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4(6):8-12.

[7]余善云.完善体制机制助推重庆社区教育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5-38.

第4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一、主要成绩

(一)救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做好城乡低保和五保户救助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1186.47万元,救助80221人次,发放农村五保金265.41万元,救助8847人次。春节期间,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共29267人次619.59万元;二是做好敬老院建设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目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甲子敬老院已投入36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9%,红明敬老院的青苗补偿和地上附属物处理完成82%,已完成勘探、设计,正在筹备招投标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临时救助工作。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在府城高登社区举行防灾减灾应急综合演练,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审批医疗救助809人次,217.98万元,解决临时生活困难群众871人次,85.5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人28人次。

(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落到实处。春节期间拨款29.7万元,走访慰问17个驻区部队;协调部队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150名2012年度退役士兵(官)的接收登记工作,组织发放2011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官)办理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51人,共292万元;组织151名退役士兵(官)培训,培训率达到100%;拨款23万元,解决10名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问题;做好9座烈士纪念亭、67座散墓维修的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春节前夕,下拨经费7000元到各单位召开“复烈军退”代表座谈会,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慰问品1444份,慰问特困农村退伍兵200人50450元。

(三)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规范。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照社会团体和民政非企业单位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民间组织的审批和年度检查工作;按照《府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工作方案》,完成新建三个街道办的测绘、勘界工作和街道办的门牌制作及刻制23个社区居委会印章,制作三个街道办地图,组织120名区划调整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班;完成对23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网格化划分,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云龙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结婚登记1870对,离婚登记263对,补办结婚证469份,出具未婚证明1216份,没有出现非法婚姻现象;加强殡葬改革力度,加快云龙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四)老龄工作有新起色。扩大居家养老范围,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费标准进行调整,服务费标准从原来10元/小时调整为15元/小时;做好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申领并拨付服务机构服务费26100元;对我区35位居家养老服务老人进行信息采集和录入,并发放老年人专用手机;今年1—4月共发放高龄补贴396.64万元,31880人次,发放省百岁老人长寿补助金6万元;发放老年人优待证664张。

二、主要经验

(一)争取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二)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农场(矿)的大力配合。

(三)争取主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全区民政工作议,全面部署。

(四)归功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

三、存在不足

(一)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目前全区社区23个,其中11个社区租还(借)办公室办公。

(二)救助的范围还不够广。目前仅限于优抚、特殊、困难等弱势势群体。

(三)区福利院的重建工作比较缓慢。05年区福利院(光荣院)拆迁以后,民政部资助的10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土地问题,现在还未正式启动。

(四)殡葬管理欠规范。“乱埋”、“乱葬”现象比较严重,殡葬改革力度有待加强。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争力完成全年度民政工作任务,保障我区民政对象的基本政治和生活权益。

(一)防灾减灾工作。在成功举行高登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情信息员培训,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工作。

(二)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住房、治病“三难”问题,特别是医疗救助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完成甲子敬老院土地置换手续,尽快动工开建红明敬老院。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认真做好迎接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城评比工作;继续抓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的发放工作;做好2012年底城镇退伍兵的安置工作,帮助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接收2013年退伍士兵(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在岗退伍兵遗留问题。

第5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酝酿长达一年后,中国变额年金保险终于政策破土。

2011年5月10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变额年金保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保监会正式推行变额年金保险试点。

变额年金=保底+年金化+投连险

什么是变额年金产品?

这一在海外成熟保险市场相当发达的产品,对于国内保险消费者而言,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个词汇。

变额年金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保单利益与连结的投资账户单位价格相关联,同时按照保单约定具有最低保单利益保证的人身保险产品。

中国保监会人身监管部主任梁涛表示,可以把变额年金简单理解为“具有最低保证、实行年金化支付的投连险”,其具有六个特点:由保险公司设立独立账户,与其他资产隔离;投资收益完全归属于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只按保单约定收取各项费用;投资账户价格定期公布,透明度高;可提供最低保单利益保证;提供年金给付方式或年金转换权;保险保障风险完全由保险公司承担。

据了解,变额年金与投连险的共同点是保单价值不确定,区别则在于并非所有的投连险都是年金保险,且变额年金往往内嵌最低年金给付保证、最低身故利益保证、最低累计利益保证或最低满期利益保证这四类保证利益。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变额年金相当于国内市场上投资型保险产品、年金产品与开放式基金三者的结合。“传统的年金产品只提供固定金额或者按一定比例增长的领取方式,而变额年金保险将扣除费用和风险因素后的保费投资于共同基金,等待基金积累到年金给付期后,保险公司再将投资账户的金额进行评估,按照养老保险的计算方式折算成给付单位发放。”

应对老龄化、抗通胀

梁涛指出,在国内推出变额年金,是出于支持产品创新的需要,目前分红险占比过高,同质化严重,变额年金有利于丰富寿险产品结构。

而且,近10年来,养老年金类产品发展缓慢,成为保险业的一块短板,变额年金有利于弥补此短板。与定额年金相比,变额年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在国内通胀背景下,变额年金对于消费者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变额年金兼顾养老、投资、最低保证三方面功能,较符合我国保险消费者的偏好。

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的变额年金保险保费收入为1700亿美元,约占年金保险市场的68.5%,占人身险市场的20%。

先出规范再放开市场

虽然变额年金的优点非常明显,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也相当高,但由于该产品属于高风险产品,特别是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风险管控等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该类产品形态复杂,技术性强,对资本市场要求高,经营不慎就可能对保险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监管部门在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梁涛介绍说,变额年金产品的试点将采取“先制定初步规范,后审批产品”的方式,同时对管理模式、责任准备金提取、试点公司资质、试点区域、试点总量等多方面进行限制。

根据要求,保险公司参与变额年金保险试点,应当具备经营投连险业务满三年;最近一年内无受重大行政处罚的记录;上一年度末、提交申请前最近两个季度末偿付能力处于充足Ⅱ类,即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50%以上;建立了支持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等条件。此外,每个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只能试点一个产品,产品期限不得低于7年。

同时,为了控制风险,此次《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一是内部组合对冲,即通过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通过内部模拟看跌期权的方式管理最低保证;二是固定成熟组合,即固定投资杠杆,以无风险资产的价值为底线,动态调整资金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试点仅限京沪等五城市

另一方面,基于保险消费者成熟度、经济发展情况和过往市场规范等方面的考虑,保监会此次将变额年金产品的试点区域仅限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厦门5座城市。

对于变额年金保险的销售渠道,保监会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保险渠道销售变额年金的,应严格限制在理财专柜销售,不得通过储蓄柜台销售变额年金保险。

此外,今年4月,保监会曾《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从银行扩充到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在内的非保险类金融机构。有分析师认为,如券商可代销保险产品,则预计变额年金和投连险将是其销售的主要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参与热情高涨

对于此次变额年金产品的试点,各家寿险公司的参与热情相当之高。

早在2010年3月,保监会就曾在《2010年人身保险监管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启动变额年金产品研究,选择适当时机审慎开展变额年金业务试点。当时,金盛保险等公司即积极着手准备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同年7月,保监会又召开变额年金讨论会议,包括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光大永明等8家公司的精算师参加了会议,对变额年金试点办法的操作细则进行了探讨。到了今年5月10日,保监会正式公开《变额年金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推动试点。

虽然第一批变额年金产品上市时间尚未明确,但各家公司早已“磨刀霍霍”。根据记者的了解,各家被列入变额年金产品试点的保险公司已做好了产品、风险防范及服务等方面的准备工,目前只等保监会“一声令下”。

其中,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人士介绍说,公司目前正在设计产品中,并不是对国外变额年金产品的简单复制,而是考虑到中国新兴市场的背景,比较贴合中国寿险市场特点,并且考虑了对于金融危机中证券市场大跌风险的规避和中国寿险市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相关链接:大都会人寿在海外市场的变额年金产品

上世纪80年代,大都会人寿(MetLife)在美国市场推出了具有最低身故利益保证的变额年金。2001,首次推出保证生存利益的变额年金;后陆续推出GMIB (最低年金给付保证)、GMAB(最低满期给付保证)、GMWB(最低退保利益保证)和GMWB for Life。2009年大都会人寿在美国年金市场以224亿美元的新单销售量位居第一,其中变额年金达150亿美元左右。

第6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一、突出宣传教育,深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一)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知识守护生命”理念

1、新生安全常识教育。对新生进行安全法纪专题教育,普及法纪、校规基本知识,使全体同学在安全问题上明确责任义务,熟悉制度规定,掌握操作要领,实现“知识守护生命”。

 

2、重要节点安全教育。抓好全院重大节庆、大型活动、重要工作安全教育,使每一个重要节点部署任务提安全要求,实施过程有安全检查,工作总结含安全内容。真正做到“安全伴我行”。

 

3、安全问题警示教育。针对教职员工在安全工作的思想反映和突出问题,剖析通报典型事故和案例,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4、重点学生强制教育。对行为失范,教育无效、引发突发事件风险较高的重点学生,邀请学校法制辅导员(警察),或将学生唤至派出所,对其进行强制教育,落实预防在先。

 

(二)开展争先创优,培育师生安全情结

大力宣传学院年度安全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激发师生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安全比学赶帮活动,努力打造群抓群防的工作基础。

(三)完善制度标识,提升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重要部位、重点区域要完善安全制度标志,消防设施、设备标注维护日期和使用说明,大幅增设禁烟标识,全面展示平安和谐大学文化。

二、建全两个机制,全面优化治安预防体系

 

(一)加强沟通,营造齐抓共管治安预防机制。

1、发挥保卫主体作用:一是实行保卫部门相对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模式;二是保卫处制定全院控制目标,各校区保卫科分解完成指标;三是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纳入学生对保卫工作满意度评价系列。

 

2、营造通力协作局面:一是各教学单位、学生处及全体辅导员认真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规定,将学生行为表现与素质拓展学分、与评定奖助勤贷挂钩;二是各保障部门、宿管等服务人员各伺其职,重点是通过责任追究,严格门卫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内控,降底校园夜间治安管理的压力。

 

3、完善治安预防措施:一是调整工作方向。辅导员、保卫人员力量下沉,片区责任制管理,一道抓教育、抓骨干、打基础;二是关注重点学生。对性格暴虐、有打架行为的,有酗酒、吸烟等突出不良习性的,拉帮结派、影响校园公共秩序的,经常晚归、不履行登记手续或填写虚假信息的个别学生,在重点教育的同时,掌握其活动规律,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三是准确及时干预。对重点学生可能导致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干预,防止行为升级和后果的恶化。

 

(二)加强外部联系,警校共建和谐周边环境。

1、强化周边治安防范措施。邀请公安、社区介绍社会及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严防不法分子渗入和破坏。对师生校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求助公安机关支持,妥善加以处理。

 

2、建立学生骨干信息组织。在党员、学生干部、纪检队员及事故易发场所工作人员中建立信息员,全方位、多渠道掌握动态,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实现校园安全情况的动态控制。

 

3、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程序。将突发事件的当事人、为首者带离现场,防止围观起哄;一般情况下,主要以沟通交流的方式缓解矛盾,控制事态,防止扩大或转移;在危及的情况下,果断采取人身控制措施,切实保护好师学安全。

 

三、狠抓三项整改,及时消除重大隐患

 

1、加大消防隐患整改力度。以构筑“防火墙”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全面夯实校园消防工作基础。严格执行学院每月、校区每周、保卫后勤与教学单位每天安全隐患检查、抽查、巡查制度。对违规用电现象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公共场所吸烟进行教育和登记,并根据情节,按照消防法规和学院相关制度作出处理。

 

2、强化盗窃案件防范措施。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公共财产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凡未落实防范措施被盗者,责任自负。辅导员要教育并督促学生落实个人贵重物品的防护,动员学生使用指纹保险柜,个人原因造成被盗,责任自负。外部因素发生被盗,追究公寓和校区门卫值班人员责任。

 

3、严肃查处学生突发事件。严格执行大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规定,对个别酗酒打架,从事黄、毒、赌行为的学生,随发现随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凡属行政责任性学生突发事件,各教学单位都要彻底查清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教育的措施和办法,保卫部门将通报情况,各单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四、抓好四支队伍,努力实现“五个避免”

 

1、提升保卫干部素质。一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深入地沟通交流,提高全体干部对保卫工作的认可,增强个人职业光荣感、责任感,以校为家,学生为本,恪尽职守,团结奋进,塑健康人格,展高雅品味,坚守保卫岗位,书写辉煌人生。二是结合工作和个人实际,开展业务训练,重点提升日常文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三是开展工作研究,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时效。

 

2、推进保安队伍改革。一是改革的目标。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在不增加学校整体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人员调整和机制创新,使队员收入达到保安行业中上水平,达到稳定队伍、减员增效目的。二是改革的重点。通过量化考核,严格纪律,优胜劣汰,逐步解决队伍老龄化、属地化、兼职化、业务边缘化现状,优化队伍的组织基础。三是抓好培训。组织学习《劳动法》、《保安管理服务条例》、《xx天一学院保安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增强职责意识,强化纪律观念,端正职业作风,严整警容风纪,提高学生满意度水平,提升学院“窗口”单位形象。

 

3、拓展学生纪检队业务。与学生处共同完善学生纪检队的组织机构制度规定,将这部分学生的工作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考核。进一步完善纪检队工作职责,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工作指导,使其在维护校园秩序、规范学生行为、协助门卫值班的实践中,“能做、能说、能合作”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4、提升义务消防队作用。各校区已建立由保安、宿管和学生骨干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与工作制度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拉得起,打得响,靠得住,能作为的校园消防有生力量。

第7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形势;推广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均已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的体系中。作为关系到全社会民生问题的农业问题,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产效率,也要不断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广泛地推广农业机械,能够切实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周期中的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民收益,并且能够解放一部分农民劳动力进行其他行业的劳作,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在世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1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推广工作不够专业

在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限制,本身对于农业机械的作用、功能、经济效益及具体的使用方法阐述、传播不清楚,力度不够,导致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地展开和进行,且农业推广工作者近年来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引进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匮乏,最终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不专业,推广理念落后,工作效率偏低,无法完成正常的推广工作。

1.2农民的购买能力不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广大农民群体的收入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人员基数过大,导致仍然有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一般,农民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农业机械,进行农耕中的自动化投资。现代化农业机械的租赁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竞争相对较小,以致大多数农民不会选择使用租赁的农业机械,最终仍然是以自身的劳动力为主要输出,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1.3相关工作的经费有限

在农业机械的具体推广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对于部分地区的农业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农业机械的推广经费少,无法展开切实有效的工作,草草略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农业器械的推广工作中,应该加大其工作经费额度,使得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展开行之有效的策略,多次市场教育和宣传,必定能打动一部分有能力的农民群体,进而再由农业大户带头,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有效推广。

2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2.1提高专业水平和思想意识

提高从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到农业机械最终普及率的重要因素。在推广普及工作中,与农民最先接触的是推广人员。因此,推广人员的专业性也是农民在潜意识中判断其机械效用的标准之一。建议相关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更新新鲜血液,引进了解现代化科技的人才进行推广,才能切实有效地打动农民群体,并且在前期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从接受现代化机械开始到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

2.2完善农业机械的推广体系

按照以往的传统推广经验,目前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建立各省市的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并由总站负责总指挥,向各乡镇的农业机械推广站传达宣传指令和工作要点,进而展开具体的推广工作。这种竖向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大打折扣,农村的实际情况与传达的统一途径有偏差,无法调动农民对农业机械的好奇心和热情,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效率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积极建立起农民与农业机械生产单位之间的联系纽带,通过农业机械生产单位的营销活动等,找准农民的需求点,最终做好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2.3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

在具体的农业机械宣传推广工作中,单单依靠口述的宣传是无法使农民信服的,更不可能一次投入太多的钱财自行购买机械进行试验。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应该积极建立示范基地,具体操作可以选取部分区域,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耕作,邀请农民进行参观考察,切实看到农业机械的效率及带来的效益,通过实际成果来说服农民,进而起到对农业机械的宣传推广作用。

2.4建立农业机械的补贴机制

由于在现阶段,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购买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太多,很多人在一开始对农业机械就望而却步,因此在前期的推广工作中,可以建立农业机械的补贴制度,购买固定的机械给予一部分补贴,激发农民的购买热情和使用频率,并且可以起到超强的带动作用。

3结语

在新形势下,通过提高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健全推广的体系,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展示功能以及农业机械的补贴机制,不断激发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可和使用热情,最终提高全社会的农业运行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切实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第8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1000元(自出生后至3岁),你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   近日,《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调查问卷》中的这一问题引发关注。问卷显示,此次调查是为深入了解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为政府制定相关生育政策提供支撑。

  除浙江省卫健委外,海南省卫健委也在近期进行了生育政策调查问卷,其中同样涉及政府生育补贴等问题。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各地释放的信号和一些举措来看,当前多地政府已在着手制定生育优化政策来应对生育率下降问题。

  不过,陆杰华认为,除了生育补贴等“治标”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改变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强化家庭责任和理念。

  多因素导致生育率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0.34‰,人口出生率为7.52‰。而2020年的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全国人口净增长为204万。

  出生人口下降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陆杰华举例称,对经济而言,未来劳动力供给不足将直接影响经济活力和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则会带来老人抚养难等诸多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煜华指出,人口增长率过低还可能带来很多间接影响,比如少子高龄化的人口结构会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备受关注的教育减负问题也与出生率过低有关,由于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会对孩子抱有更高期望,进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频繁补课,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面临转折性变化,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会上,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指出,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至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年轻人婚育观念的变化。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育龄女子生育意愿也持续走低。

  此外,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也增加了年轻人的生育顾虑。

  为应对生育率降低等问题,国家相继推行了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希望防止出生人口进一步下滑,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过,杨金瑞表示,目前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时间还不长,短期内很难显现明显效果。

  陆杰华认为,仅靠单纯的三孩政策促进生育率大幅回升不太现实,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

  多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在介绍各地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出台支持措施时,杨金瑞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完成人口与计生条例修订,部分省份已制定实施方案,增加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计划生育家庭权益保障等条款。

  事实上,浙江省卫健委调查问卷中提及的政府补贴,有些地方已经付诸实践,用“真金白银”解决孩子的“奶粉钱”。

  2021年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公布了《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规定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也是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除给予育儿补贴外,还有多个地方在“住有所居”方面出台了相应的生育优惠政策。

  比如,甘肃省临泽县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规定在县城购买房子给予4万元补贴,在各中心集镇购买商品房给予3万元补贴;江苏省海安市的购房支持政策中规定,海安市常住居民,子女未满18周岁的二孩、三孩家庭,购房时在市场价格基础上二孩家庭给予200元/平方米、三孩家庭给予400元/平方米的优惠;北京则成为全国首个在公租房分配上出台生育优惠政策的城市,北京市朝阳区在去年9月规定,多孩家庭无须经过意向登记、摇号排序等环节,可优先获配公租房。

  陆杰华认为,不论是生育补贴还是购房优惠,这些优惠政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民众生育意愿起到促进作用。在各地充分实践基础上,如果确有积极效果,未来也可考虑综合各地经验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孙煜华建议,可考虑把地方生育优化政策、效果等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中,以此来促使政府更加重视,给予更多投入。

  提高生育率须标本兼治

  目前各省份新修订的计生条例大多把延长产假作为一项重要措施,但在陆杰华看来,鼓励生育应考虑的重中之重是生育对女性职业规划的影响,要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妥善解决育龄妇女后顾之忧。

  “能否在产假期间保障收入,能否在产假后顺利返回原岗位,未育女性在入职前是否能不受歧视,这些都是职场女性生育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在合同期未满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以女职工怀孕、产假和哺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孙煜华认为企业除了要严格守法外,国家也应明确育儿分担机制,生育成本要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

  “在提高生育率问题上,不能只关注二孩、三孩,要意识到一孩才是生育金字塔的基础。只有让家庭顺利生出、抚养第一个孩子,才能调动他们生育二孩、三孩的积极性,从而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的态势。”在陆杰华看来,提高生育意愿须“标本兼治”,除了生育补贴、职业保障这样“治标”的方法,还要“治本”——逐渐改变适婚适育主体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营造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

  孙煜华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国家要不断强化家庭建设,弘扬“家”文化。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年轻人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应在宣传方面更多强调家庭价值,鼓励承担家庭责任,逐步转变观念。

第9篇:老龄工作要点范文

 

2006年,财监系统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全力干事,奋发进取,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 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 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2005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省、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 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组织收入。坚持“抓大不放小”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推行稽查责任制,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完善国地税、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促进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完成42225万元,增长26.6%。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万元,增长7.9%。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14%。国税组织各项收入20084万元,增长17.3%。其中烟草公司分别上交国税691.7万元,地税969.3万元。

2、优化收支结构。正确分析今年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调整收入结构,强化税源监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严格支出安排。制定《我市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坚持“保吃饭”与“搞建设”相结合。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编制赤字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其中企业贴息资金增长11.1%,农业支出增长67.5%,教育投入增长11.7%,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6%,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增长28.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6.7%。

3、积极培育财源。及时调整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培植新兴财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了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其它各项省、市财税优惠政策,1-9月,地税对23户企业审批减免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国税办理各类退税5509万元,其中出口退税128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684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1174万元,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364万元,办理征前减免税收1104万元,为4100多户纳税人办理起征点见面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2006年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发展稳健并重,促进金融地方共赢

1、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认真抓好各项货币政策的落实工作,跟踪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加强与市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举办了首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向市外20多家金融机构推介项目50个,现场签约19个,协议融资11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全市存贷总量实现稳健增长,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亿元,比年初增93468万元,增长14.65%,同比多增454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3亿元,比年初增63345万元,增长12.67%,同比多增31849万元。余额存贷比77%,增量存贷比67.8%,超过XX市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引进市外信贷资金3.73亿元。

2、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改善区域警容生态环境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组织开展“信贷守信企业评选”活动和重点支持企业的筛选活动,评选出信贷守信企业86家,2006年金融支持重点中小企业37家。深入开展信用村建设,共创建信用村214个,比年初增加3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评出信用户82207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8%。9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795万元,余额23065万元。继续实施公务员信用证制度,完善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证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指导科学信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制,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建议。开展水泥行业经营现状调查,提出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等有关建议。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对金融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办理票据贴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和掌握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情况,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借贷,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

1、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段监管职责,理顺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加快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出台实施《我市市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连锁超市在乡镇的覆盖面已达70%以上,年内有望达到100%,创建放心店的行政村也已达到40%以上。在监管责任网方面,各级相互间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机制;实施《我市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拟定《我市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群众监管网方面,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网络共用”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已挂牌运作,全市累计聘用各级食品安全监督员700多名。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制定实施了《我市市食品安全分段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我市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建立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加强了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抓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和零售药店GSP认证工作,加强了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

2、积极开展流通市场和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坚持日常整治,重抓节日整治,加强联合整治,开展“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打假保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在整治中,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516个,涉案总金额达2698.5万元,罚没款总额达187.3万元。其中,查办各类大要案件137起。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查。专项整治学校锅炉和液化气超期钢瓶,开展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气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工岗位培训,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

1、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质监部门专门制定了《我市市2006—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共有34个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完成了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标建议与推荐工作,上报上XX虎山集团水泥产品和江化股份公司的DMF产品评价目标建议材料,开展了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XX名牌产品、XX名牌产品的申报与复评相关工作。其中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13家,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5家的,分别为XX我市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电力变压器、XX我市三友电子有限公司的节能灯管、恒亮蜂产品公司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蜂产品、我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的猕猴桃。我市牌猕猴桃、恒丰园牌蜂产品已顺利通过复评,我市牌蜂产品新获2006年XX名牌产品称号,至此,我市市XX名牌产品已达8只。及时打击假冒名牌行为,在温州市鹿城区中山北路铁路桥底端掉一制售假冒窝点,当场查封涉嫌假冒国家免检、XX名牌的“虎球”牌水泥27吨,包装袋1000余只,制假工具3台。

2、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商标。工商部门制订了《我市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省级蜂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引导一批企业注册商标,规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商标;培育一批省、XX市著名商标。力争三年内为我市培育出全国驰名商标1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5件、XX市著名商标15件、商标品牌基地1个。围绕这一目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27件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在《XX日报》上展出,展示了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和争创成果;为民营企业主举办了“我市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题报告会”,对全市400多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商标知识培训。支持企业争创省市著名商标,推荐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XX省著名商标评审,目前已全部通过了预审。进一步健全完善创牌激励机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大力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43起,案值68万元,罚款金额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