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航空概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概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空概论论文

第1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专业

考核课程

考核(答辩)地点

联系电话

3020109国际贸易

00094外贸函电(实践)

02636国际金融实务(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07036国际物流(实践)

10155国际贸易实务(一)(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23外贸单证操作(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118餐饮管理

00979烹饪工艺学(二)实践

00981烹饪原料学(二)实践

00983餐饮服务实践

00991宴会设计实践

03924茶艺学(实践)

10215餐饮管理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571-58108373

3020167文化产业管理

01145文化市场学实践

01147公共关系学实践

浙江传媒学院

0571-88024529

3020205人力资源管理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嘉兴学院

0573-83643005

3020207市场营销

03601服务营销学(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07147消费者行为学(实践)

07963市场营销与策划(实)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29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209旅游管理

10232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实践

10233会展策划实践

10234导游业务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20215电子商务

00895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实践)

00897电子商务概论(实践)

00899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实践)

00901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090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践)

10155国际贸易实务(一)(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10267电子商务专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0574-87220028

 

0571-88071024-8305

3020228物流管理

06998毕业实习

07034物流设备应用(实践)

07036国际物流(实践)

07038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实践)

10286采购与仓储管理实践

10287运输与配送实践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28289

3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

03321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3020313销售管理

10493销售管理学(实践)

10497零售管理(实践)

10499网络销售(实践)

10513销售案例研究(实践)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3030111律师

10235律师专科实习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3030301行政管理

10237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综合作业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3040101学前教育

0085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

0085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10238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实践)

10239学前儿童语言活动设计(实践)

10240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实践)

10241学前儿童社会活动设计(实践)

20035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03小学教育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10242小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

10243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0244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09心理健康教育

05195信息技术基础(实)

06055心理咨询与辅导(实验)

10245学习适应辅导(实践)

10246心理健康量表的运用(实践)

10247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40124义务教育

09280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实践)

0928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

 

3040301体育教育

10172田径(实践)

10174武术(实践)

10175健身体操实践

10176体育教育实习

10248篮球(实践)

10249排球(实践)

10250足球(实践)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104汉语言文学

10253秘书写作实践

10254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207英语

00593听力(实践)

00594口语(实践)

05348初级口译(实)

10221英语专科毕业实习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208日语

00490日语听说

20040日语综合技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0574-86891291、86891253

3050301广告

00638企业形象与策划(实践)

00755广告设计与创意(实践)

08711电脑图文设计基础(实)

08712广告文案写作实践

08714广告市场调查(实)

08716广告摄影与摄像(实)

08717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实)

08718新闻采编业务(实践)

10273广告专科毕业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50308新闻学

06785新闻摄影(一)(实)

浙江大学

ce.zju.edu.cn0571-88981102

3050322网络编辑

00909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

01782视频编辑技术基础(实践)

03341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践

06387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8711电脑图文设计基础(实)

08718新闻采编业务(实践)

11571网络编辑实务(实践)

11572数字资源检索(实践)

11573网络编辑专科毕业实习(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3050407音乐教育

00722视唱练耳(实践)

00723声乐(实践)

07095形体与舞蹈训练(实)

10183键盘与和声(一)实践

10184钢琴(实践)

10185合唱与指挥基础实践

10186音乐教育实习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409美术教育

00698素描(四)(实践)

00737色彩画(实践)

00739书法篆刻(实践)

00740应用美术(实践)

04314速写(实)

10077企业形象设计(CIS)(实践)

10160美术教育实习

10274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实)

10275西方美术作品欣赏(实)

10276中国画基础(实)

10277油画基础(实)

浙江师范大学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3050444环境艺术设计

00706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0707建筑设计基础(实)

01150效果图表现技法

01152内部空间设计

01153庭院设计

01154公共景观艺术设计

04315色彩

04317素描

04859设计构成(实)

2110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毕业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3050445动漫设计

01155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

01156photoshop

01157painter

01158漫画与插图(实)

01159表演

01160动画运动规律

01161影片剪辑premiere

011623DS MAX软件

01163MAYA软件

01164Softimage  xsi软件

01165After effect

01166combustion

03432动画剧本创作(实)

04849色彩

04850素描

07217形态构成(实践)

07930动画制作

21098动漫设计专业专科毕业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308060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2151工程制图(实践)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2272电机学实验

02274电子技术基础(二)实验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278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0230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浙江大学

ce.zju.edu.cn 0571-88981102

3080704电子技术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341线性电子电路实验

02343非线性电子电路实验

02345数字电路实验

0235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571-88809040

3080801房屋建筑工程

02386土木工程制图(实践)

02388工程测量实验

02390建筑材料实验

02392工程力学(二)实验

02395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02397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02399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02401建筑施工(一)课程设计

10096生产实习

浙江大学

ce.zju.edu.cn 0571-88981102

3081301印刷包装技术

02494印刷机械(实践)

02497印品质量控制(实践)

06383图文信息处理(实践)

09269印刷概论(实践)

09270彩色数字印前技术(实践)

09271印后加工技术(实践)

09272新技术知识讲座(实践)

09273印刷制版与打样工艺(实践)

09274数字印刷(实践)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057983803592

3100701护理学

02896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

02900生理学实验

02902病理学实验

10268人体解剖学实践

10285药物学(一)实践

10288生物化学(三)实践

10289护理学基础实践

10290内科护理学(一)实践

10291外科护理学(一)实践

20022临床考核(面试)

浙江大学

ce.zju.edu.cn0571-88981102

3100803中药学

03036有机化学(四)实验

03039中药化学实验

03041中药鉴定学实验

03043中药炮制学实验

03045中药药剂学实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

0571-86613544

4020105金融

10103公司报表分析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70金融专科毕业论文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4020166会展策划与管理

08723会展策划与组织实践

08724会展项目管理实践

08726会展客户关系管理实践

08728会展信息技术实践

08730会展经典案例分析(实)

08731会展设计实践(实)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4020201工商企业管理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10216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题调研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4020203会计

061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践)

10217会计专科毕业设计

10218统计学概论实践

10222基础会计学实践

浙江财经大学

0571-88923845

4020211饭店管理

08640饭店礼貌礼节(实)

08643客房与前厅服务技能(实)

08644餐饮服务技能(实)

10097毕业实习报告

10271饭店康乐服务技能(实)

10272饭店管理实务(实)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571-58108373

4020234物业管理

05568房屋机电基础知识实践

05569房屋维修与管理(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20311空中乘务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1429民航乘务英语(实践)

01432空中乘务基础(实践)

01434形体训练(实践)

01435普通话与播音技巧(实践)

01611沟通技巧(实践)

03920茶艺实训(实践)

03957形象塑造(实践)

04572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实践)

04575航空服务技能实训(实践)

09420航空服务礼仪概论(实践)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877035

4050102秘书

00347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实践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090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践)

03334电子政务概论实践

10251公关礼仪实践

10252公共关系口才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0571-88071024-8305

4050224韩国语

01106韩国语会话(实践)

01107韩国语听力(实践)

06916韩语综合技能考核(实践)

09268外贸单证操作(实践)

浙江树人大学

057188297197

4050226商务英语

00094外贸函电(实践)

00593听力(实践)

00594口语(实践)

05857商务沟通与谈判(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788373414

4050303公共关系

00510秘书实务(实践)

00638企业形象与策划(实践)

01611沟通技巧(实践)

04106公共关系实务(实践)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50402服装艺术设计

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色彩

00675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0676基础图案

00678服装效果图

00679服装工艺

00680服装结构设计

00681服装款式设计

00682服装CAD(一)

00684服装纸样放缩

10091毕业设计

浙江科技学院

0571-85121904

4050404工业设计

00694设计素描

00695设计色彩

01594基础构成

01596效果图表现

01607设计初步

01608产品CAD

01609产品工艺基础

01610结构基础

03842工业设计专科专业专题设计

04107机械制图(三)(实践)

06217人机工程学

07943工业设计专科专业综合设计

10211工业设计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及论文

中国美术学院

0571-86652216

4050405室内设计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73素描(二)(人物线描为主)

00674色彩

00675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00692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00705表现图技法

00709室内设计

00713字体设计

00714插画技法

00715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00718标志设计

10072摄影

10074室内设计制图

10075环境设计

10077企业形象设计(CIS)(实践)

10078毕业设计

浙江科技学院

0571-85121904

408030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86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2190机械制造基础实验

02192机械制造技术实验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3197理论与实践(毕业设计)

10278三维CAD设计与实践(实)

10280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实践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0304模具设计与制造

01619机械工程基础实践

01621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实践

01623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

01625模具软件(UG)实践

01627模具软件(PRO/E)实践

01629模具数控加工实践

01631级进模与自动模实践

01633压铸模及其它模具实践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22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践

05512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实践

1021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毕业设计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16822

 

4080306机电一体化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1机械制造实验

02235电子技术基础(一)实验

0235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0080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实验

10082CAD/CAM技术(实践)

10083综合设计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4080701计算机及应用

00343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验

00895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实践)

00901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

02121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

02317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

04731电子技术基础(三)实践

07871多媒体应用技术(实践)

08418网络信息资源与利用(实践)

1029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实践)

宁波大学

 

0574-87220028

 

4080744数控技术应用

01667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实践)

01668机床设备电气与PLC控制(实践)

02183机械制图(一)(实践)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4081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实践)

04110公差配合及测量(实践)

05788数控编程(实践)

05790数控机床操作(实践)

07998数控技术应用毕业实习与考核(实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788373414

4080765计算机控制技术

01641电器与电机实践

01643可编程控制器(西门子)实践

01645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

01646组态控制技术

01647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01648触摸屏应用基础

01650电器控制与PLC实践

02151工程制图(实践)

02270电工原理实验

04731电子技术基础(三)实践

10214计算机控制技术专科专业毕业实习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0571-86916822

 

4081322食品质量与安全

0161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专题调研报告

02065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践

02067有机化学(二)实践

02518食品微生物化学实践

03247食品分析技术实践

03789食品生物化学实践

03796食品工艺学实践

07854仪器分析(三)实践

1021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专业毕业实习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81702汽车运用技术

02188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03986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实践

05876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

05878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践

05880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实践

10191毕业实习

10284汽车电脑控制系统(实)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0571-88174012

0579-82282367(cjy.zjnu.net.cn)

4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

01264Visual basic 数据库应用实践

02317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

0238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02651综合作业

04755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06628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实践

10281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2209建筑经济管理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

02390建筑材料实验

02397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02656建筑施工(二)课程设计

04228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实)

10282建筑制图(实)

浙江工业大学

0571-88320108

4082238产品质量工程

01613机电产品质检技术实践

中国计量学院

0571-86875601

4090114园林

00113测量学(实)

01441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实)

02429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实践)

02559园林设计(实)

02691花卉学(实)

03697盆景与插花艺术(实)

06640园林规划设计(实)

06641园林工程(实)

06787园林树木学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

0571-63741669

4100801药学

03025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实验

03030药剂学实验

03032药物分析实验

10068毕业实习及考核

10108药物化学实验

10109药理学(二)实验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0574-88222703

5090504淡水养殖

11788渔业资源调查(实践)

11974常见鱼病诊治技能实训(实践)

11975水产动物饵料配制技术实训(实践)

11976名优鱼类养殖技术实训(实践)

11977淡水养殖专科专业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38农产品营销

11948农产品经纪人技能(实践)

11950农产品市场调查(实践)

11951农村专业合作社专题(实践)

11952地方特色农产品营销策划(实践)

11953农产品营销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39社区管理

04106公共关系实务(实践)

11956社会调查专题(实践)

11957民事调解方法与实践(实践)

11958社区管理实务(实践)

11961社区管理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5090640农家乐经营与管理

08644餐饮服务技能(实)

11952地方特色农产品营销策划(实践)

11966服务礼仪实训(实践)

11967家庭旅馆服务实训(实践)

11968农家乐旅游调研(实践)

11970农家乐经营与管理专科毕业考核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057188983038

点击查看:

2016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全年)

2016年自考时间安排汇总(全年)

第2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第3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翻译专业硕士 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成效 问题

一、基于核心能力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起源和确立

国际上最早重视翻译职业译员培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京审判中聘请了法庭口译员进行英日交替传译。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际上大约有270多所大学开设与翻译有关的课程,比如开设翻译专业长达30年历史的英国巴斯大学、美国蒙特雷大学、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等。国确译人才的系统培养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同文馆翻译教学,在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同现今的MTI翻译教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为未来培养模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中国政府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提高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实力,并融入全球化中,开始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公布了首批15所培养单位的名单,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同年,国务院学委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简要提及了开设原因、汉英专业名称及缩写、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重要条款,强调该专业学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单位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确定自身培养模式。如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贵州大学根据本省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文化确定翻译方向为旅游翻译,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师资素质等方面走的是贵州特色的培养模式之路。

(二)发展现状

自2007年国家批准开设翻译专业学位的15所培养高校到2014年的近200多所高校,不同研究院校在核心能力的培B模式上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国务院《方案》中以“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在大背景下制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如重庆医科大学MTI目标是培养医学翻译人才,华北电力大学的翻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海内外市场的电力专业知识和语言翻译人才”。另外,商务院校、政法院校等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强调了其翻译的自身特色。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授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学习了国外的创新模式,如研讨式、模拟式、口笔译工作坊以及“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翻译等。考核上则不局限于期末考试,研究论文形式也有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等灵活考查方式。

二、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根据国务院针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制定的《方案》,课程设置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以不低于30学分为标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程指中国政治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化两门课程,另外还包括专业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最后一部分一般指由学校组织的实践或其他的学术研究报告。《方案》作为大纲对培养单位开设独立课程有指导性文件,以下以中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MTI课程为代表来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培养内容。

中南大学MTI的公共课程有4门;笔译必修课11门,关于翻译理论和研究有9门,如翻译美学等,其余两门是高级写作和科技笔译;选修课有14门,如法律翻译等;口译课程中和笔译相同的必修课为高级英语写作、中西思想史,不同的有10门,如视译等;选修课与笔译不同的是新闻口译、商务口译、文献翻译。

作为综合性大学,从笔译开设科技笔译等必修课和法律、旅游、经贸、汉语典籍课程等选修课可知该校的MTI偏向于政经方面,将之与同类型的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大学MTI笔译课程设置相比发现具有相似之处,即选修课中的非文学专题数量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如南京大学的笔译工作坊中,非文学类翻译课程有5种,如新闻类、公文类等,另外还有暨南大学的传媒和科技翻译等。因此首先可知这类院校的MTI课程设置对非文学翻译的偏向;其次是对翻译理论课给予了重视,如翻译概论、翻译史等有利于跨科的研究生迅速掌握与翻译相关的重点理论,也有利于英语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华东农业大学作为开设特色学科的高校代表,MTI分为笔口译。专业必修课笔译为: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翻译和文学翻译;口译方向有三门:口译理论和技巧、交替口译和同声传译。选修课中笔译特色专业有4门,如农学概论(英语)、农业科技文献翻译等,其他均为应用型专题翻译,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法律翻译实践等;口译则开设了一门农业国际会议口译课程,其他为外事口译、专题口译等。

全国不少培养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在综合考虑并参考《方案》和诸多院校口笔译开设的主流课程和自身特色学科后,都积极开设了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笔译课程突出了“科技翻译”,必修课中有8个学分全是英汉和汉英的科技翻译,选修课中文学翻译只占2分;政法大学MTI是以法律翻译为培养重点,外交学院则是政经类,对外经贸大学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课程设置重点不言自明。因此,可以发现大多学校都灵活利用《方案》提供的基本课程,主动做出了调整。

(二)教学方式

《方案》把MTI培养目标定为“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人才”,表明对该专业的实践应用性的侧重,有高校如中南大学在培养方案中指出“翻译专业硕士暂不要求公开”,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同学术型的翻译学硕士自然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外,更多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下面通过列举一些国内高校的教学方式来做对比分析。

中南大学的口笔译都采用研讨式、模拟式教学,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不同之处是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要求W生至少有10~15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课堂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实践,要求学生至少有累计180小时的口译练习。另外每周都开设了翻译工作坊。

通过将中南大学与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MTI教学方式对比,发现这几所学校都采用了课堂授课、翻译项目和研讨会以及模拟会等具体形式。如翻译工作坊,即由一群特定领域内具备专业知识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并就某个特定领域、某个具体项目或某个课题进行研究、讨论或从事实践活动的研讨会或系列会议(李伟,2006),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师生互相讨论的方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研究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另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项目翻译和去学校合作企业或机构实习,如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同贵州的英特翻译公司合作,建立黔东南旅游局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出真知。

与国外的知名大学如英国的巴斯大学、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等口笔译的教学方式相比,相似点是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践教学以及培养翻译职业化方向上,国内有些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专业实践的课时很少,大多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找寻相关的兼职或参加相关比赛活动提升实践能力,而国外院校如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会定期组织口笔译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组织学习或实习,通过日常的“校企合作”到达实践教学。

(三)考核方式

《方案》在第五条“培养方案”中提出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但MTI毕业考核形式比撰写论文为唯一形式的学术型硕士更为多样,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二是不少于一万字的实践报告;三是不少于一万五千字的翻译研究论文。因此得出结论:翻译专业硕士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结合的学分制,毕业考核形式灵活多样。下面通过举例简单了解国内一些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MTI的所有专业(除了译文赏析和批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学术写作)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采用论文和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考查的方式并未采用,同时增设了中期考核,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学习、专业素养、实践技能进行考核。由此可知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严格,首先论文和考试的结合表明学校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并重,一般培养院校为了突出“实践性”,不会将论文写作纳入必考内容之一,如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只对学位论文作硬性要求;其次,中期考核也起着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同样,北京大学对MTI的考核也增添了新要求,如学生在每一学期开学后要参加该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标准测试,不及格者要在第二年或毕业前参加学习获得通过评定;每学期每个月(不含假期)独立完成4000字(汉字)自选英译汉翻译作业;第二年去翻译实习基地参加专业实习活动,并获得指导老师的合格评价。由此可见北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而标准化测试则要求学生要不断巩固英语基础技能。

华东农业大学的考核方式是必修课采用考试形式,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或翻译项目实践,口试要有录音记录,最终的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选修课允许采用考查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或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研究报告等形式,考查成绩记为合格或不合格。该校的考核方式较为丰富多样。

在学位论文考核上各高校也有所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的笔译完全采纳了《方案》中的三种形式;北京大学则对《方案》第一项中“字数不少于一万字的项目翻译和不少于五千字的翻译问题研究报告”做了调整,要求翻译项目为80000字的英译汉时政社科类作品以及5000或8000字的英文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增添了另一种形式: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字的实习报告。因此可以得出,各高校在基于《方案》制定自身的《培养计划》时会作些许改变,如提高笔译翻译字数、口译练习时间等不同程度的要求。

三、我国翻译硕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培养模式的成效

教学设施逐渐健全。因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能使翻译在人的参与下提高质量和效率,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培养单位的重视,并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如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同样,翻译技术和应用、语料库与翻译也成为一些学校的课程。虽然该领域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同,但发展势头呈良好的态势。翻译教学课程所需的新兴设备,尤其是口译专业,利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实战的学习氛围,有些学校甚至配备笔译实验室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更加创新。该专业经历近8年的发展,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有效促师生和同学之间互动学习实践的方式,如翻译项目、模拟式教学、翻译工作坊等。翻译项目是指由培养院系单位承接翻译任务,学生进行翻译后再由老师点评讲授,既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也能从老师的讲授中进一步获得改进经验;模拟式教学也能让学生间接感受真实情景,如口译现场模拟等;翻译工作坊和项目翻译有类似处,也是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和讨论的创新形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学员走入职业的大门(吕雪,2014)。

实习基地陆续建立。为了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很多学校都因地制宜建立了翻译实习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操练,为进入职场做好铺垫。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实习地点为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欧盟口译司,或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进行实习;北京大学的实习地点则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总公司、世界知名出版社和世纪同文翻译公司。另外贵州大学结合当地对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同旅游局建立合作关系,输送翻译实习毕业生。

(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译专业硕士作为偏向实践性的专业应该以职业化为导向,而现今该专业的潜在问题在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毕业生仍然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不能满足高级翻译市场的要求。中国翻译协会发表的2014年《中国翻译业服务报告》指出,翻译服务企业严重匮乏高端人才,多数为薪酬相对较低的高学历年轻群体;企业翻译业务倾向兼职化,不利于保证质量。从该报告可得出加强学生职业化道路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培养中,一些培养单位并未接近或实现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主要在于未能突出特色课程,而是一味地以市场上缺乏的几种翻译人才为参考,或者开设的实践翻译课程种类过多,造成学生看似“样样通”,实际上“样样不精”。非文学翻译的源语文本如法律、商贸等本就存在一定知识专业性,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对源语言理解充分,还要对要译成目标语的专业术语和用词等十分熟练,因此学校在提供几种实践翻译课程的同时若能重点要求学生精通某一两门翻译,并开设相关辅助中英文课程提高这方面知识,才可能真正增添学生就业的砝码。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MTI(笔译)课程以“航天”领域的科技翻译为重点,南京理工大学甚至将笔译细化分为商贸翻译、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等几种专业系别。

总之,翻译的职业化教育并不代表该专业等同于“高等职业”,或一定要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而是要真正实现国家《方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课程设置上不但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培养的毕业生还要符合市场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同文馆的翻译教学及其对MTI教学的启示[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刘婷.翻译项目管理与高校翻译硕士教学[D].北京:北京外国语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吕雪.“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与现实意义初探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0):130-131.

[5]孙琪.法国精英学校培养理念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

[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0):150-151.

[6]王晓敏.贵州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考试与评价(大

学英语教研版),2012,(3):18-20.

[7]余振远.市场视角下的翻g硕士(MTI)培养[D].长春:吉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于艳玲.MTI教育“产学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学报,2014,(4):98-101+112.

[9]苑欣,裴正薇.国内外十所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分析[J].内蒙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6-98.

[10]严杰,李婷.国内外翻译硕士培养方案设计的比较研究[J].沈

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89-792.

[11]周亚莉,蒋雪芳.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研究现状与反思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138-143.

[1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

语,2008,(6):4-8+14.

[13]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4,

(4):40-44.

第4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汉语;外来语;中式英语

一、收录汉语外来语的必要性与权威性

外来语指某语言直接或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新词语。英语被公认为是国际性语言,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曾宣称,自1994年以来,新增的英语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了任何其他来源。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是单词使用时间一般是10年的单词。所以被收录到词典中的词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是权威的。

二、新增汉语外来语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范围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网络热词、科技等方面。本文列举了1994年以来几个被收录到知名辞典中的新增汉语外来语。

1.做正式语的汉语外来语

(1)Taikonaut(宇航员)

这个词在1998年就已经被使用过,之后被熟知是因为许多英语新媒体组织用它来报道中国的宇航员。现如今,这个词已经被收录于朗文词典和牛津词典。

2003年,中国将宇航员杨利伟和其搭乘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向外太空后,新华社使用这个单词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进行了报道,之后“Taikonaut”这个词就开始广为流传。此词在5年后才真正热起来,究其原因是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之快深受国内外瞩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备受关注是必然的,当然这也鼓励着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冲向另一个高峰。

(2)Laogai(劳改)

1994年《简明牛津英语辞典》收入了“Laogai”一词。2003年版的《牛津英语短语和寓言词典》对“Laogai”词条作了进一步解释:“中国的劳教所系统。”《麦克米伦英语词典》也收录了“Laogai”这一词条:“英语中已知首用于1983年,指中国由劳教所网络组成的惩戒体制。”

(3)Guanxi(关系)

作为被收入牛津词典最出名的中文音译词,《牛津英语词典》对“Guanxi”的释义是:“源于中国普通话,字面上理解和‘联系’是一个意思,特指在中国有助于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的社交网络系统、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说起这个词,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文化里特殊的人情理念。中国人特别重视“关系”,重情重义。然而这种感情在某些人群中逐渐变得畸形,“关系”帮助许多人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东西,而“关系”中总会牵扯着太多社会的阴暗面。

2.做俚语的汉语外来语

(1)no zuo no die:Means if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 they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 in the ass.

(2)you can you up:If you can do it then you should go up and do it. It's used against people who criticize others' work, especially when the criticizer it not that much better.

(均摘自美国俚语词典)

一般被用作俚语的汉语外来语都是中式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从释义来看,这些句子的意义完全借自于中文意义,且带有明显汉语拼音特点。从结构来看,这些汉语外来语的词汇特点是有中文发音和英文后缀以确定本词的词性。从此趋势来看,中式英语将不再仅仅是翻译成英文去适应外国人,而是让外国人学习并了解中国词汇。

目前,中国备受关注。因此不管是做俚语的汉语外来语,还是做正式语的汉语外来语,当它们被收录到词典中的时候,也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时候。

三、汉语外来语带来的影响

调查中我们发现,本文所列举的汉语外来语几乎全部是为人所熟知的,而且还有被调查者可以列举出许多未提供的汉语外来语。超过60%的人认为,汉语外来语被收录到英文辞典里,体现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地位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将中国文化发扬出去的方法。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有些精华没有传播出去,个别难登大雅之堂的词汇倒是传播很快,对此深感惋惜。

英语自始至终都是一门开放性语言,它吸收各个国家有历史基础、热度高的词。无论是转移借词还是混合借词,这都体现了英语体系在发展,并不断关注汉语。

语言彰显国力。语言的不断输出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表现。中国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影响世界。

(指导教师:方元)

参考文献:

[1]Hebdige,Dick.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M].London:Routledge,197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李娟,龚蕴华.于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第5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工程测量,应用,研究

 

1.概论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2.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2.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论文格式。

2.2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论文格式。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论文格式。

3.数字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简言之,数字地球就是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载于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中按数字的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足不出户便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数字地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体能单独承担,它需要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才众多应用部门的配合。测绘作为地学和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处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货物等工作已历史地落在测绘工作者肩上。可以说,数字地球始于测绘。我国测绘部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光学定位技术已被光电技术,GPS技术所取代,传统的白纸测图已被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所取代,以地面测量为主向以卫星定位(GPS)、卫星遥感(RS)测绘等高技术为主的对地观测方面转变,被动的静态测量向动态的实时测量方面转变测绘部门在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国A级、B级GPS网;完成了全国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数据服务设施;建立了国情和省情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了从遥感立体影像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等“4D”产品生线。数字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

4.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5.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6.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7.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

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8.结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2]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第6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 遥感制图;制图方式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204-02

1遥感制图概论

遥感制图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遥感图象有航空遥感图象和卫星遥感图象,制图方式有计算机制图与常规制图。目前应用最多及着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图象制图。由于多波段的卫星图象具有信息量丰富、现势性强,利用它编图周期短等优点,在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说是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可作为新编地形图的重要信息来源。

传统地图的制图方法是测绘,编绘。随着计算机及相关输入、输入设备的使用,出现了计算机地图制图,实现了工艺上和技术上的变革,产生了数字地图。遥感技术的兴起使传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平台、多波段、多时相的信息源,快速、真实地提供了丰富的制图信息。遥感技术在地图学领域的应用,也大大缩短了地图的成图周期。

2遥感制图方法分类

遥感技术的出现,使得制图方法拓宽,从而丰富了地图类型以及地图内容。从广义的概念上讲,遥感影像制图是由遥感影像加以特定地图要素的符号,比如境界线、风向、等压线,再辅以注记、说明、图廓、图框、图名、图例等成图。

2.1常规方法

常规方法制作遥感影像地图过程与步骤上与普通地图编制、生产流程基本相同,但是又有所区别,遥感影像地图主要用影像表现信息,需要进行影像处理,如滤波和变换;而且制图综合简单许多。

生产流程上包括:设计、选图像、选底图、影像纠正、制版、套印。

展开来讲,设计阶段: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影像地图设计,确定资料,专题要素表示方法的选择,图面配置要求,生产流程,生产技术措施,质量管理方法等等;

选图像:要根据制图专题内容,选择恰当时相和波段的图像,对选好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对专题内容进行目视解译;

选底图:所选择的基础底图要反映出区域地理背景,对影像进行位置纠正,选择的底图范围要与制图范围相适应,比例尺与制图比例尺一致,要素相对要全面;

影像纠正:即要求影像与底图具有一致的坐标系统;

制版:使遥感影像解译形成的线划注记版,影像套合地图的基本要素有经纬网、高程点、等高线、交通网、境界线、居民点。

套印:分色、分色片、套印。

2.2计算机辅助制图方法

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方法。

需要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处理,硬件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包括图像处理软件,地图编辑处理软件,专用制图软件。

生产流程包括:选图像、数字化,选底图,数字化,影像纠正与图像处理,影像镶嵌、地图拼接,影像与地图复合,制作符号注记层,图面配置,图件输出。

展开来讲,选图像、数字化:根据制图内容和要求选图像,包括时相、波段、多景图像来源尽可能统一图像质量,对于摄影胶片,需“数字化”黑白扫描,彩色扫描;

选底图:所选择的基础底图要反映出区域地理背景,对影像进行位置纠正,选择的底图范围要与制图范围相适应,比例尺与制图比例尺一致,要素相对要全面;

数字化:底图数字化的方法包括手扶跟踪数字化、屏幕数字化、扫描矢量化,步骤包括分幅、分层数字化,又要编辑、检查;

影像纠正与图像处理:几何纠正使得影像具有底图一致的坐标系统,方法上使用控制点纠正;图像处理上要做到消除噪音、去云、信息增强;方法上采用对比度变换、图像平滑、锐化、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等方法。

影像镶嵌、地图拼接:几何校正以及边缘灰度处理;

影像与地图复合:将统一区域的图像与图形准确套合;

制作符号注记层:即地图符号与注记的选择;

图面配置:图名、图例、图框、比例尺、指北针等等;

图件输出:利用设备输出

总结来讲:遥感制图包括遥感图像输入、数据预处理、图像识别分类、几何投影变换、影像图形输出等步骤。

2.3遥感制图中重要步骤

图像镶嵌:为了便于镶嵌,镶嵌要有足够宽的重叠区,最好不少于图像的1/5,如果过于狭窄,会影像镶嵌精度,特别是图像边缘会出现扭曲。镶嵌时最好先进行图像校正,这样精度会高些。

图像变换和增强:要注意综合使用各类方法,来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提高图像视觉效果。综合使用光谱增强、彩色增强和空间增强。

3 发展前景

遥感制图按照表现内容可以分为普通影像地图和专题影像地图。按照获取遥感信息传感器可以分为航空摄影影像地图,扫描影像地图,雷达影像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在现代化的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信息量丰富,与传统地图相比,遥感影像地图上没有信息空白区域。传统地图往往经过制图综合,地物分布信息被高度概括。形象直观,影像是经过“自然概括”的,而不是“人为综合、抽象”的。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势起伏等形态,增加了地图的可读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与一般的遥感影像相比,遥感影像地图具有较为严密的数学基础,可以方便确定地理位置、进行地图量测与定量分析。现势性强,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动态地获取信息,遥感制图成图周期短。目前应用最多及着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图像制图。由于多波段的卫星图像具有信息量丰富、现势性强,利用它编图周期短等优点,在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结论

随着数字环境和软硬件设备的飞速发展,遥感制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层次、多元化、系统化的遥感制图体系必将形成。

参考文献

[1]赵锐.遥感制图原理与方法.测绘出版社,1990-7-1.

第7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第8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本文的核心部分使用实证的方法讨论了山东航空的案例,比较了各种核算方法的异同。本文的结论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已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人力资源权益会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应当分别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引入人力资源成本和权益会计以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 会计 确认 计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hasn't met the need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the ex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using of the management ideal namely "human is the first factor", it is the urgent problem for many companies to create a new method of accounting used in evaluating and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In the thesi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shall be reviewed. Meanwhile, a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hesis, which is the discussion on the case about Shandong Ai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ethods will be compared by demonstration.

The conclusion is human resource cost accounting has been practical while equity accounting is still need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are leading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to accounting system step by step.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Identification、Measurement

目 录

一、 序言5

二、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文献综述5

(一)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简史5

(二)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概念6

1、 人力资源会计6

2、 人力资源价值 6

3、 人力资产6

4、 人力资源权益6

(三)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依据7

1、 西方经济学理论7

2、 马克思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论7

(四)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7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8

(一)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方式及评价8

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8

2、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8

(二)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型9

1、 人力资源的货币性计量9

2、 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计量10

四、案例分析10

(一)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情况简介10

(二)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交易核算方式11

(三) 从案例引申的其它思考11

1、 成本法核算方式及评价11

2、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及评价13

3、 权益法核算方式及评价19

五、建议及结论20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22

一、 序言

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迅速转轨的时代。作为知识唯一的创造者和最主要的承载者,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产。会计作为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系统,必将面对如何使用会计手段反映这一变化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会计分支。从人力资源会计诞生直到今天,人们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业已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投资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等数种模式。

但相较之下,会计实务、特别是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人力资源会计的使用还十分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有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不足之处还很明显,而其中最为困难的正是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另一方面是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行业中,还缺少对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体系核算的观念。这种理论和现实脱节的状况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发严重,引起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功能退化。

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一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寻求较为完善可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二是要在可行的范围内,逐步推进人力资源会计走进实务,从而让实务和理论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同时也逐步引进人力资源核算的观念。

本文正是从实务中的一个案例入手,在这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和探索。分别比较了现有的一些人力资源会计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也从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推进人力资源会计纳入核算的建议。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对人力资源会计基本理论的介绍、对案例的介绍和与理论结合的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概念的提出、理论基础的奠定、基本假设的建立、确认和计量方式的产生等几个阶段。下文将按此线索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暨回顾人力资源会计发展中前人的研究成果。由于确认和计量是本文的重点,因此在后文单独论述。

(一)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简史

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有大量的优秀文献。在1964年美国的R. H. Hermanson发表的《人力资产会计》被认为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1965~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需要对人力资源费用成本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衡量和评价。196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了包括Eric G. Flamholtz、 R. I. Brumment和Rensis Likert在内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同年Rensis Likert在他的《人力组织——管理和价值》一书中,专门用一章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并明确指出如果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不包括人力资源项目那么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严重失真。在七十年代,美国成立了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并出版了Eric G. Flamholtz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前者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日益规范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后者则是人力资源会计领域的第一部系统著作。在八十年代之后,西方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用于会计实践的趋势。

我国自80年代以后开始有人介绍和研究人力资源会计问题,1980年,会计学家潘序伦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问题,1986年出版了陈仁栋翻译的Eric G. Flamholtz所著的《人力资源会计》,第一次系统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其后,以张俊瑞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的发表为开端,报刊杂志上不断有相关理论文章出现。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中国会计学会“七五科研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自90年代开始,我国人力资源会计从介绍转向研究,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主办了首届“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专题研讨会”,这是中国会计史上第一次“人力资源会计研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上提出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能力的概念。由于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理论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无企业系统地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此后发表的文章及著作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应用及其难题的解决等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另外,国内理论界的讨论中,也存在反对人力资源会计或者现有理论的学者。其中,南开大学陆宇建1、山东财经学院张建刚2等认为当前实践中没有必要实行人力资源会计;西南财经大学陈兴平等认为应当将人力资源会计归属于管理会计分支而不是列入财务会计。3

(二) 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概念

1、 人力资源会计

由于人力资源会计还属于发展阶段,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完善,因此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确切定义也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可以将已有的较为主流的观点归结如下:

著名会计学家,人力资源会计奠基人Eric G. Flamholtz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4

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5

我国学者的定义有:“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作为社会或企业的人力资产,并对其成本和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对其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做出人力资源投资决策分析,并将其结果报告给有关各方面的会计管理方法。”6以及“为了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在成本、投资、价值和权益等方面变化情况的信息以满足企业内外界有关人士对这些信息的使用要求,而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有关数据进行鉴别和计量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7等。

综合比较,笔者较为赞同美国会计学会的定义,能够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对象、方法和目标都包括在内。本文之后的论述,均基于此定义。

2、 人力资源价值

“价值”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既定对象的有用性;其二是指可用于交换的交换价值。经济学上的价值通常指后者,前者则用“使用价值”加以表示。由经济学上交换价值的概念可以看出,既定资源的价值应当是指在未来通过直接或间接(即该资源生产或创造的其它资源)交换所能带来的利益。这一概念应当适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

由此,本文所指的“人力资源价值”可以定义为“人的能力在未来所能创造的价值。”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中,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有投入法和产出法两类,笔者对于人力资源的定义必然导致采用产出法加以核算。两者具体的比较在后文中有专门的论述。

3、 人力资产

人力资产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劳动力资源。对于人力资源能否作为资产加以确认在理论界还存在一定争议。笔者认为一项资源能否作为资产加以确认,取决与其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同时,任何一项定义都是从一般中抽象而得的,因此一个具体事物对于定义的符合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具有自身的特性。人力资产又是更为特殊的一类。因此本文将在后文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4、 人力资源权益

从广义上说,一切资产都必然有与之对应的“索取权”,这种索取权就是权益。当人力资源被以资产形式确认的同时,对应则产生了人力资源权益。该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承认了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交易的员工拥有部分的企业所有权,进而自然的拥有利润的分享权并承担企业亏损和破产的责任。人力资源权益可以分为人力资本、产出价值中应属于人力资本的部分,还有国家通过法令强制的人力资源权益如基本工资、保险、福利等。在本文中,为了讨论需要,将前两者总称为人力资本剩余权益,后者称为人力资本补偿权益。

(三)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依据

1、 西方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国富论》中明确的表达了斯密的这一观点:“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己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8之后西方经济学不同学者和流派的观点虽然各有不同和侧重,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认为利润是由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的。

进入二十世纪后,在舒尔茨、贝克尔等人的推动下,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发展。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上。这种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投资的结果9。在此基础上,舒尔茨测算了美国1900~1957年间利润增长和人力资源投资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该时期物质投资增长4.5倍,与之相对应的利润增长为3.5倍,而同期人力资源投资增长3.5倍而对应的利润增长为17.5倍10。贝克尔则侧重于微观分析,他在《人力资本》一书中论述了在职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着重讨论了人力资本投资和个人收入分配的关11。

进入八十年代后,以卢卡斯为代表的当代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理论,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将人力资本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从而解决了经济均衡增长依赖于外生变量的尴尬处境。同时使得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量化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以商品为其分析的出发点,通过对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提出了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从而揭示出剩余价值规律。物化劳动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商品的新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物化劳动只是借助活劳动保存、转移原有商品价值,即保存、转移原有的劳动量。在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中,商品资本(即马克思所说的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是转移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m是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其中v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即为补偿劳动力再生产费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m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所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不变资本c不创造价值,它只是转移价值,可变资本v的部分可创造价值12。相较之下,笔者更为倾向采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即在本文的论述中,均认为所有的价值均来自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本应当独享所有利润。因为物质资产是人力资本得以实现其价值的必要条件,并且物质资产的先进程度对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应当享有利润的索取权。同时,由于利润的唯一来源是人力资本,因此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的承担应当多于物质资本,即在企业清算时人力资本的剩余资产分配应当位于物质资本之后。

(四)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假设

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的会计假设必然与原有会计四大假设有着密切关系,但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使得在使用时必须对传统的会计假设进行必要的深化或修正。会计主体假设确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人力资源的所有者是不可交易的,但是通过与企业进行人力资产的产权交易,使得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可能谈到对人力资源进行确认与计量。而会计主体假设则对企业的权利边界进行了限定,同时也将企业与其它会计主体的人力资源信息区分开来。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方法和信息得以稳定的前提。对企业来说,人力资产是特殊的一类资产,相较其它资产,人力资产的风险和收益都较大,即如果增加投资,人力资产可能发生其它资产难以企及的升值,但同时随着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人力资产急剧贬值的可能也远远大于其它资产。因此,认识人力资源持续经营假设时,必须意识到,只有持续对人力资产进行投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人力资产不断为企业创造出巨大价值。

会计分期假设是企业能够衡量特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前提。在人力资源会计中,一样需要会计分期假设才能够合理的确定不同时期应当分摊的人力资源成本,确认的人力资源资产、负债、权益等的变化。

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假设13。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价值的实现不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力资源所有者主观情况的影响,并且人力资源所产生的诸多价值如企业形象改善、客户忠诚度提高等等是无法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因此货币计量假设应当加以修正,使之更适用于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方式

在涉及到人力资源的确认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资源如何确认的问题。如上所述,人力资源的所有权是不可转移的,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加以让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就构成了企业在实质上控制该项资源。同时,按照上述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作为企业利润源泉的人力资源必然是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这就符合了会计对于资产要素的两大要求: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对于如何确认人力资源的问题,按照对其的理解不同,又分为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权益会计两种方式。

1、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此种计量方法最早由Eric G. Flamholtz提出,他指出:“一切成本应具有‘资产’和‘费用’两个组成部分,资产是指可望在未来会计期间提供效益的那一部分成本。费用是指在当前的会计期间消耗掉的那一部分成本。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当然是计量成本的资产和费用两个组成部分。”14这一论述成为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建立的基础。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本质是将企业拥有人力资产看作一项购买业务,即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当等于企业为拥有和保持该资产而投入资源的价值。对于投入资源价值的确定由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等。由于与传统会计更为接近,本文主要以讨论历史成本为主。

基于上述原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将直接花费于人力资源之上的资源按照受益期的不同分别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这些费用包括招聘费、培训费、工资、福利费、辞退赔偿等。

2、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实务中人力资源,特别是管理层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的利润分配中,促使了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不断发展。

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本质上是将人力资产进入企业看作一项融资或者负债业务,因此在确认资产的同时必须确认一项权益或者负债。而为引进人力资产所花费的经济资源则构成交易成本,属于人力资产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会计理论界,人力资源会计的分支中还有价值会计一支,但是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本质上是属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它应当归属于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服务的。理由如下:

首先,按照会计等式,当确认一项人力资产的同时必然引起权益的增加或者另一项资产的减少。而企业为引进人力资产所花费的成本是确定的,即使如上文所述使用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带有不确定性的方法也应当进行合理的估计,那么其结果必然和价值会计所计算的人力资源价值不符。这时要使得会计等式平衡只有两种办法,或者按照花费确认人力资产价值,或者将人力资产价值确认为权益,而前者即成本会计,后者即权益会计。

其次,物质资产作为一项权益时其价值是确定的:通常由市场价格决定或者投资各方商定。本质上这是由于物质资产是已经固化的劳动,在企业中它只是转移价值。而人力资产则不同,其价值中包含了大于其自身现有投入的剩余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必须在未来才能够实现。当要将这部分价值作为权益时就不得不采用专门的方法加以确定,这时才需要价值会计的帮助。综上,笔者认为将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方式分为成本会计和权益会计是较为合适的方法。对于两者的应用及评价,将在后文结合案例进行。

(二)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型

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即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是用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的会计方法。在这里为了避免概念的复杂化,统一使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这个名词。对于人力资源的计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投入法和产出法。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投入法与上文所述成本会计计量时的投入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计量人力资产价值时依据形成该人力资产的总投资,为家庭、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于该主体的总和;后者是指为引进该和保持该资产所花费的资源,本质上并没有考虑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产出法指人力资产在未来能够创造的价值。从上文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只有采用产出法才能很好的符合该定义。另外笔者赞同产出法还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从资产的定义来看,资产的本质就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如果从这个角度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可以看出一切资产的计量在本质上都是按照将来能带来利益进行计价的。

其二,采用投入法进行计量会引起人力资源价值的紊乱,原因在于人力资源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同的投入下几乎必然会有产出的巨大差异。这一点只要看一看同一高校相似家庭条件下的同学在毕业后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差异就可以明确了。因此,下文将仅讨论基于产出法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1、 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

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使得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出现了传统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所难以解决的困难。这种人力资源的难以估量性和会计对于货币计量的根本矛盾使得人力资源会计必须借鉴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乃至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一些方法,一方面如上文所述引入非货币计量方法,另一方面对货币计量方法做出修正,这种修正主要是在对人力资产计价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对未来的判断和假设,同时采用了货币时间价值的计量方法。

对人力资源计量的困难引起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多样,不同学者学派之间差异巨大。其中,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巴鲁克列夫和阿巴施瓦茨提出了工资报酬折现法15;赫曼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赫曼森公式,即调整的工资报酬折现法13;Eric G. Flamholtz提出了随机报偿价值模式15。我国学者中,东北财经大学文善恩提出了“未来净资产折现法”1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仲文在随机报偿价值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人力资产报酬系数,建立了调整的随机报偿价值模式16;复旦大学张文贤提出了新的完全价值基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16上述诸多货币性计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工资为基础、以收益为基础和以完全价值为基础三类。由于对于不同计价方法的比较评价会在下文中进行,这里仅将三类方法及其具体内容简列于下:

表3-1 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计量方法归纳

工资基础计量 未来工资折现法

V-人力资源价值、Yt-第t年工资

r-折现率、时间T年

调整未来工资折现法

V-人力资源价值、V*-未来工资折现法下人力资源价值、E-调整系数、RF-本企业资产收益率、RE-全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t-调整系数取值年数,通常取5年

收益基础计量 经济价值法

V-人力资源价值、Rt-第t年收益、ht-人力资源投资率,即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r-折现率、时间为t年

商誉评价法 超过行业的平均收益中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

随机报偿价值模式

V-人力资源价值、i从1到I,表示某员工可能担任的I个职位、Ri表示在职位i上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P(Ri)表示取得i职位的可能性、 r-折现率、时间T年

完全价值基础计量 完全价值计量

V-人力资源价值、Ft-人力资源行业调整系数、Yt-第t年的工资报酬、Mt-第t年的剩余价值、r-折现率、时间T年

2、 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计量

由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使得有些价值无法通过货币加以计量,例如一个员工的责任心、与上下级的关系、学习能力等等。这种状况就要求人力资源会计必须引入非货币的计量方法,才能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人力资源价值。人力资源的非货币计量主要是采用考核指标、自我评价与同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包括技术指标统计法、主观期望评价法、客观效用评价法等。

由于人力资源非货币计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只有在企业结合内部环境才能做出具体的分析,因此本文不再将非货币计量作为一个重点。但要强调的是,在实务中非货币计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计量方法。

四、 案例分析

(一)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情况简介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航B”)为一家在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根据1999年7月29日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鲁体改企字(1999)第88号批复,与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山东华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和鲁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重组而成。 1999年11月25日,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将航空运输业务及其资产及负债投入本公司,折为259,204,000股面值人民币1元的国有法人股。1999年11月26日,另外三家发起人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鲁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也分别以现金人民币200,000元注入本公司,各折为199,000股面值人民币1元的国有法人股。同日,另一发起人鲁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以现金人民币200,000元注入本公司,折为199,000股,面值人民币1元的境内法人股。 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13日。股本为人民币260,000,000元。公司主要从事山东省内和经批准的由山东省始发至国内部分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开展与航空有关的其他服务和经营性业务。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0年8月22日证监发行字[2000]116号文件核准,公司于2000年8月28日向境外发行140,000,000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为港元1.58元,并于2000年9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B股发行以后,公司的股本总额增至人民币400,000,000元17。

2006年5月26日,山航B董事会通过了《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购买公务机公司部分飞行员的议案》18,其交易对象为山东彩虹公务机公司(以下简称“公务机公司”,该公司为山航B的联营公司19。在交易发生当期期初山航B拥有对公务机公司其它应收款147,797,516元19,该交易共购买飞行员16名,作价15,684,200元,定价依据2005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民航人发【2005】104号)、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人发【2005】109号)及《关于规范通用航空飞行人员流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人发【2005】199号)18。

由于该交易所涉及的关联方交易非本文探讨范围且对本文论题并无重大影响,因此后文为避免使论题复杂化均不考虑关联方交易这一因素。

(二)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交易核算方式

按照山航B在年报中的披露,该公司“债务重组损失”项下并未出现任何记录也没有附注说明16,在中期报告中则明确说明“无影响会计报表的重组事项”19,可见该公司并没有对该项业务进行费用化处理。同时,在年报中则出现了“长期待摊费用”由108, 649, 446. 00元上升至145, 855, 706. 29元的现象,公司报表附注中“变动幅度超过30%的财务报表项目分析”对于此变化的说明为“长期待摊费用较上年上升34%,主要系公各机公司以16名飞行员抵偿所欠公司债务所增加的飞行员培训费用以及本年新增的飞行员培训支出”16。“长期待摊费用”的报表附注项下仅有“飞行员招募及培训支出”一项20。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山航B在处理该交易时采用了资本化这部分购买支出的方式,因此在利润表上并没有显示出支出。同时由于按照会计准则无法确认人力资产,因此按照债务重组处理时必须将这部分支出费用化21,所以企业没有在债务重组项下做出说明以避免和准则的冲突。

结合前述理论部分内容可以看出,山航B处理该项业务是按照人力资源会计的成本法加以处理,同时本质上是一笔债务重组业务。但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缺失,使得该项原本很简单的业务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回避了债务重组和人力资源账户的使用。

从现实情况来看,作为需要特殊技术和专业培训的职业,飞行员作为人力资源是没有争议的,并且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飞行员还是稀缺资源22。但是如果严格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就意味着这1568.42万元需要予以费用化,而按照山航B的年报来看,债务人彩虹公务机公司已经不具有偿付能力,为此山航B特别对这些其它应收款全额提取了坏账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以人抵债”的方式不失为挽回损失,实现股东利益的较好方式。如果采取费用化的方式很显然会挫伤企业对这类业务的积极性,不利于股东价值的实现。

同时也要看到,山航B所采用的成本法所反映的只是为引进飞行员而花费的招募费用,并没有反映飞行员本身的价值。按现有资料显示,飞行员待遇如下23:

表4-1 飞行员薪金状况

级别 待遇 月收入

飞行学员 基本工资2000~5000元、飞行小时费70~120元 10000元左右

副驾驶 基本工资8000~10000元、飞行小时费100~150元 20000元左右

机长 3~5万元

如果按照山航B对行员招募费用的摊销年限20年20计算,以飞行员三个级别中副驾驶的薪金为依据,20年时间收入总计为480万元左右,而山航B招募成本平均只有不足100万元,另外民航飞行员的服役上限为60岁,其总服役年限通常会远大于20年。而薪金只反映了飞行员的人力资源补偿权益,还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剩余权益尚未反映。

(三)、从案例引申的其它思考

1、 成本法核算方式及评价

如上所述,山航B在本案例中采用了长期待摊费用核算飞行员的巨额招聘培训费用。这是一种过渡性、权宜性的方法。本案例中,如采用正式的成本法核算,则需要设置以下帐户:资产类帐户“人力资源投资”、“企业员工培训经费”、“人力资源投资摊销”;费用类帐户:“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投资清理”帐户。

核算时,“人力资源投资”用于核算资本化的人力资源招募、培训费用;“企业员工培训经费”帐户用于反映企业提取的员工培训经费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人力资源摊销”帐户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累计摊销额,每期期末时将本期应负担摊销额记入贷方,对应科目为“人力资源费用”,借方用于反映员工离开企业时转出相应的累计摊销额;“人力资源费用帐户”反映当期费用化的人力资源招募培训费用,包括仅由当期受益的人员招聘培训活动引起的费用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在当期的摊销额,该帐户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无余额;“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用于核算企业为维持人力资源的使用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奖金、福利费等,该帐户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无余额;“人力资源投资清理”帐户用于核算因员工退出企业而引起的损益,当清理完成时,该帐户转入本年利润,无余额。

由上述核算方式可以看出,成本法的好处在于依据历史成本,数据明确,并且只需对企业现有账目进行较小的增加就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状况,使得会计体系能比现有体系更好的反映企业状况。并且,该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即使在现有会计规范框架下无法这样设置账户,也可以在长期待摊费用或者无形资产下设二级科目来加以解决,只要在报表附注下加以披露即可。

但采用成本法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的投资属性加以表现,这与现今员工越来越多的进入企业所有者行列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也因为这样的原因,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没有脱离旧有会计体系的樊笼,对于企业的真正价值无法很好的反映,且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正是这些不足,让我们看到市场出现低资产企业(主要是一些高科技企业)拥有极高市值的缘故。如微软公司在以资产和收益为主要指标的世界五百强上只排名二百余位,但在资本市场上其股票市值却始终处于前十位甚至榜首。从本质上说,这恰恰是有效市场识别了企业所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而会计体系无法予以反映的结果。

2、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及评价

(1) 人力资产价值的确定

使用权益法核算首先必须确定人力资源价值,将上述各计量方法应用于该案例,即可比较出差异。对于部分参数说明如下,其余参数将在使用的模型中予以说明:

工资均按照中位数即上述副驾驶的工资(20000元/月)、每年12个月计算;

折现率均取最新一年期国债利率2.10%24

飞行员工作年限均采用山航B所选择的摊销年限20年

所需各系数的运算年限均选择5年

① 未来工资折现法

公式 :

按照此方法,对飞行员工资按年折现:

V=388.67万元

② 调整的未来工资折现法

公式

本模型关键要解决E的问题,同时按照本文采用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企业所有收益都应当源自人力资源的劳动,因此在选择资产收益率的计算时本文选择了利润总额比总资产的比率。以下是与山东航空同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近五年的收益和资产情况25:

表4-2 航空业主要上市公司近五年收益及资产状况(单位:元)

2001 2002总资产 利润 总资产 利润

山东航空 2,027,891,504 74,427,597 3,327,912,054 -48,480,107

东方航空 27,355,226,063.85 163,016,305.49 31,426,196,690.31 262,305,965.27

海南航空 15,004,326,205 140,084,757 19,400,958,098 219,103,206

上海航空 6,376,678,410.75 166,282,391.10 7,107,971,394.15 167,717,916.60

南方航空 30,663,055,000 913,159,000 37,470,113,000 1,031,686,000

2003 2004总资产 利润 总资产 利润

山东航空 3,996,247,440 45,609,920 3,758,032,303 11,609,432

东方航空 36,687,479,347.08 -410,122,735.81 41,395,604,675.45 914,600,687.25

海南航空 23,106,733,501 -1,474,615,013 25,327,877,356 76,514,150

上海航空 7,316,973,377.37 120,083,797.50 7,983,291,772.42 325,735,053.13

南方航空 39,372,204,000 -361,524,000 63,155,000,000 392,000,000

2005    总资产 利润

山东航空 6,551,168,542 -272,591,446

东方航空 57,558,672,657.87 105,558,078.29

海南航空 30,690,976,784 -218,697,815

上海航空 9,323,333,288.99 68,484,073.58

南方航空 72,304,000,000 -1,773,000,000

这些数据可以求得这五家航空公司近5年的资产收益率。由于同为上市公司,同属航空运输业,因此可以认为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将这五家公司的平均数据作为研究山东航空的行业资料是合适的。进而可以求得该模型所需的收益率比例。资产收益率及收益率比例如下:

表4-3航空业主要上市公司近五年资产收益率(单位: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山东航空 3.67% -1.46% 1.14% 0.31% -4.16%

东方航空 0.60% 0.83% -1.12% 2.21% 0.18%

海南航空 0.93% 1.13% -6.38% 0.30% -0.71%

上海航空 2.61% 2.36% 1.64% 4.08% 0.73%

南方航空 2.98% 2.75% -0.92% 0.62% -2.45%

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 2.16% 1.12% -1.13% 1.50% -1.28%

收益率比率 170.15% -129.60% -101.26% 20.54% 324.68%

按照调整的未来工资折现法可得:

E=(1×170.15%-2×129.60%-3×101.26%+4×20.54%+5×324.68%)/15

= 81.52%

V= E×V*, V=340.14万元

③ 经济价值法公式

本模型中需要解决人力资源投资率h这一参数,该参数指人力资源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由于总投资是一个相对不甚清晰的概念,是否应包括应收预付、待摊费用甚至企业现金的增加数在不同场合都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在这里考虑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长期性仅选用了长期资产投资,即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在建工程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这样处理可以简化数据,但并不影响结果的可比性,具体数据如下26:

表4-4 山东航空近五年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单位:元)

年份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在建工程投资 无形资产投资 人力资源投资 人力资源投资率

2001 784000.00 75476831.00 570066191.00 0.00 27915063.00 4.32%

2002 81296711.00 1199698326.00 106878635.00 1031905.00 19557024.00 1.41%

2003 15001232.00 21694252.00 730320213.00 1408479.00 9995728.00 1.30%

2004 10862100.00 28255162.00 693533498.00 0.00 11928919.00 1.63%

2005 10000000.00 3078385289.00 780251072.00 0.00 9766277.00 0.25%

(注:所有投资均选用报表附注“本年增加数”,固定资产增加数不包括控股子公司增加和在建工程转入,前者在长期股权投资中计入,后者在在建工程投资中计入)

在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率的基础上,由上文数据中每年收益及折现率可以计算人力资源价值:

V= 2604732.26万元

需要说明,经济价值法是建立在对未来收益的估计的基础之上的,本例中为了减少估计的偏离,因此选用了确定的历史数据,因此该结果可以看作在经济价值法下2000年计算的无偏离结果。如果将该结果再采用无风险折现率计算至2005年终值则为2889959.78万元。

④ 商誉评价法,超过行业的平均收益中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

采用上文收益数据,由于不同公司资产不同,收益的绝对值不具备可比性,因此选择资产收益率相对数。同时采用人力资源投资率计算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收益。计算如下:

表4-5 山东航空近五年收益率与同行业比较表(单位:元)

年份 山航B收益 山航B总资产 行业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下应有收益 差值

2001 74,427,597 2,027,891,504 2.16% 43,743,473 30,684,124

2002 -48,480,107 3,327,912,054 1.12% 37,406,894 -85,887,001

2003 45,609,920 3,996,247,440 -1.13% -45,040,679 90,650,599

2004 11,609,432 3,758,032,303 1.50% 56,530,860 -44,921,428

2005 -272,591,446 6,551,168,542 -1.28% -83,956,484 -188,634,962

表4-6 山东航空商誉评价法下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单位:元)

年份 差值 人力资源投资率 人力资源价值

2001 30,684,124 4.32% 1325256.761

2002 -85,887,001 1.41% -1209365.257

2003 90,650,599 1.30% 1179190.813

2004 -44,921,428 1.63% -731404.5122

2005 -188,634,962 0.25% -476204.3061

⑤ 随机报偿价值模式

公式 本模型中有两个主观性较强的参数即Ri和P(Ri):前者反映了某职员在特定岗位一年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指剩余价值),后者反映了该职员特定年份获得特定职位的可能性。由于现在还较少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因此对这两个参数只能借助假定和随机模型加以确定。

对于参数一,假定:(1)飞行员仅分上文所述的三个阶段,不考虑进入管理层带来的价值增加;(2)飞行员创造的价值与其工资同步增长,即其创造价值与工资比例不变;(3)虽然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机型的飞行员创造的价值必然不同,但可以取平均值来反映数据特征。(4)假定国籍不成为引起价值不同的变量。参数一的获得基于以下资料:

(1)参照上文引述舒尔茨的研究结果,美国1900~1957年人力资源投资增加3.5倍利润增加17.5倍数据。

(2)参照中国近年发生的国内飞行员与外籍飞行员薪金差异事件27,外籍飞行员的薪金平均在国内飞行员一倍左右,按照假定4,在创造价值相近的前提下,说明国内飞行员创造价值必然大于自身工资的一倍(因为在有效市场下,外籍飞行员一定也是有剩余价值的)。假设外籍飞行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约为自身薪金1.5倍,则国内飞行员创造剩余价值则在自身薪金的4倍(设国内飞行员薪金为a,则外籍飞行员为2a,创造总价值为5a,国内剩余价值为4a)。参考舒尔茨的研究数据,可以认为该假定与现实是较为符合的。

在此基础上,建立以4为均值,2为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模型,进行四百次随机模拟运算,统计出以1为起点,8为终点,步长为0.1的71个可能倍数区间上出现的次数,结果如下表:

表4-7 飞行员创造价值对工资比率计算表

倍数 比率 加权

结果 倍数 比率 加权

结果 倍数 比率 加权

结果

1.00 0.09 0.09 3.40 0.01 0.04 5.80 0.02 0.14

1.10 0.00 0.00 3.50 0.03 0.10 5.90 0.01 0.03

1.20 0.01 0.01 3.60 0.01 0.03 6.00 0.01 0.08

1.30 0.01 0.01 3.70 0.02 0.07 6.10 0.01 0.05

1.40 0.01 0.02 3.80 0.03 0.13 6.20 0.01 0.07

1.50 0.00 0.00 3.90 0.02 0.09 6.30 0.03 0.20

1.60 0.01 0.02 4.00 0.02 0.08 6.40 0.01 0.08

1.70 0.01 0.01 4.10 0.02 0.06 6.50 0.01 0.07

1.80 0.01 0.02 4.20 0.03 0.13 6.60 0.01 0.07

1.90 0.00 0.01 4.30 0.02 0.08 6.70 0.01 0.07

2.00 0.01 0.01 4.40 0.03 0.12 6.80 0.02 0.14

2.10 0.01 0.01 4.50 0.03 0.14 6.90 0.01 0.07

2.20 0.01 0.03 4.60 0.02 0.11 7.00 0.01 0.04

2.30 0.01 0.02 4.70 0.02 0.10 7.10 0.01 0.07

2.40 0.02 0.04 4.80 0.03 0.13 7.20 0.01 0.04

2.50 0.00 0.01 4.90 0.01 0.05 7.30 0.00 0.02

2.60 0.01 0.03 5.00 0.02 0.08 7.40 0.01 0.06

2.70 0.01 0.03 5.10 0.02 0.11 7.50 0.00 0.02

2.80 0.01 0.04 5.20 0.03 0.14 7.60 0.00 0.00

2.90 0.01 0.03 5.30 0.02 0.11 7.70 0.00 0.02

3.00 0.02 0.05 5.40 0.02 0.11 7.80 0.01 0.04

3.10 0.01 0.04 5.50 0.01 0.04 7.90 0.00 0.02

3.20 0.02 0.07 5.60 0.02 0.09 8.00 0.00 0.00

3.30 0.01 0.03 5.70 0.02 0.12 随机倍数 4.28

(注:本模型使用了Excel下NORMINV和RAND函数建立正态分布,以反映可能出现的倍数;使用FREQUENCY和COUNT函数以统计在各个倍数区间出现的频率。由于Excel正态分布数字的精确度远远超过本文需要,因此只保留了两位小数,所以出现部分倍数与比率相乘与加权结果略有差异。由于是随机运算,因此再次运算结果完全相等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28)

对于参数二,假定:(1)飞行员仅分上文所述的三个阶段,不考虑进入管理层;(2)不考虑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如国内发生过的劳资纠纷等)引起的飞行员等级下降;(3)在同一级别中的各个子级别不考虑。参数二确定基于以下资料:

(1)一名飞行员成为飞行学员大约需要3年之后才有可能升职为副驾驶,成为副驾驶后5至10年通过累积飞行时间有可能升任机长。即在不考虑特殊条件情况下,一名飞行员前3年肯定为飞行学员,第8年起才有可能成为机长23。

(2)飞行员价值是受年龄限制的,通常四十五岁之前为上升阶段,四十五岁之后为下降阶段。因此相应的在四十五岁之后还未升为机长者其被提升概率就会逐渐下降29。

(3)由于副驾驶是过渡职务,其内部分级较多且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在三个可能性总和为1时,担任副驾驶的可能性采用1减去担任飞行学员和机长的可能性获得的。

在此基础上,以数据所给出的3年为均值,1为标准差建立正态分布模型,进行四百次随机运算,统计出20年中每年在飞行学员岗位上的比率即为任职概率,但由上述信息可知,前三年担任学员的可能性为100%,因此不取模型运算结果;同理,以数据给出的平均年限为均值,即3+(5+10)=11年,以数据给出的最大可能年限与平均年限的差值为标准差,即3+10-11=2,如上建立模型,可得20年中每年提升至机长职位上的可能性,基于假定2,将1~t-1年的可能性叠加,即为t年担任机长的可能性。由于上述信息,在前7年不存在担任机长的可能,因此不采用模型数据。模型运算结果如下:

表4-8 飞行员升职概率计算

飞行学员 机长   飞行学员 机长

第1年 100.00% 0.00% 第11年 0.00% 7.50%

第2年 100.00% 0.00% 第12年 0.00% 6.50%

第3年 100.00% 0.00% 第13年 0.00% 5.00%

第4年 25.25% 0.00% 第14年 0.00% 7.75%

第5年 18.50% 0.00% 第15年 0.00% 5.75%

第6年 11.00% 0.00% 第16年 0.00% 5.75%

第7年 7.00% 0.00% 第17年 0.00% 6.00%

第8年 4.75% 5.00% 第18年 0.00% 5.25%

第9年 1.75% 6.25% 第19年 0.00% 3.25%

第10年 0.50% 6.50% 第20年 0.00% 2.00%

将机长被提升概率逐年叠加,并加入副驾驶概率,可得最终结果:

表4-9 飞行员任职概率表

飞行学员 副驾驶 机长   飞行学员 副驾驶 机长

第1年 100.00% 0.00% 0.00% 第11年 0.00% 74.75% 25.25%

第2年 100.00% 0.00% 0.00% 第12年 0.00% 68.25% 31.75%

第3年 100.00% 0.00% 0.00% 第13年 0.00% 63.25% 36.75%

第4年 25.25% 74.75% 0.00% 第14年 0.00% 55.50% 44.50%

第5年 18.50% 81.50% 0.00% 第15年 0.00% 49.75% 50.25%

第6年 11.00% 89.00% 0.00% 第16年 0.00% 44.00% 56.00%

第7年 7.00% 93.00% 0.00% 第17年 0.00% 38.00% 62.00%

第8年 4.75% 90.25% 5.00% 第18年 0.00% 32.75% 67.25%

第9年 1.75% 87.00% 11.25% 第19年 0.00% 29.50% 70.50%

第10年 0.50% 81.75% 17.75% 第20年 0.00% 27.50% 72.50%

(注:本模型使用了Excel下NORMINV和RAND函数建立正态分布,以反映可能出现的倍数;使用FREQUENCY和COUNT函数以统计在各个倍数区间出现的频率。由于是随机运算,因此再次运算结果完全相等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28)

折线图如下:

图4-1 飞行员任职概率图

可以看出该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各种信息,随着年份的不断增加,担任相应职位的可能性变化均符合现实情况。

有了以上两组参数,即可进行该模型的计算:

飞行员创造价值数= 价值工资倍数4.28×相应年工资数(单位:万元)

表4-10 飞行员创造价值数(单位:万元)

飞行学员 副驾驶 机长

创造价值 51.36 102.72 179.76

注:机长工资取平均数3.5万元/月

表4-11 计算表(单位:万元)

年份 创造价值 年份 创造价值 年份 创造价值 年份 创造价值

第1年 51.36 第6年 97.07 第11年 122.17 第16年 145.86

第2年 51.36 第7年 99.12 第12年 127.18 第17年 150.48

第3年 51.36 第8年 104.13 第13年 131.03 第18年 154.53

第4年 89.75 第9年 110.49 第14年 137.00 第19年 157.03

第5年 93.22 第10年 116.14 第15年 141.43 第20年 158.57

进而计算人力资源价值:

V=1789.34万元

⑥ 完全价值计量方法

此方法下有参数Ft,用来调整由于企业的垄断地位而引起的企业利润增加,这部分增加并非由人力资源创造。这里认为航空运输业属于竞争行业,该参数取1。其它参数均可由上文得到。其中t年工资即按不同职位的概率加权得到。完全价值如下表:

表4-12 完全价值计算表(单位:万元)

年份 完全价值 年份 完全价值 年份 完全价值 年份 完全价值

第1年 63.36 第6年 119.7504 第11年 150.7176 第16年 179.9424

第2年 63.36 第7年 122.2848 第12年 156.8952 第17年 185.6448

第3年 63.36 第8年 128.4624 第13年 161.6472 第18年 190.6344

第4年 110.7216 第9年 136.3032 第14年 169.0128 第19年 193.7232

第5年 114.9984 第10年 143.2728 第15年 174.4776 第20年 195.624

进而计算人力资源价值:

V= 2207.41万元

(2) 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评价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模型具有多样化、主观性、差异巨大等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困难。

以工资为基础的计量方法既可以计量人力资源群体的价值有可以计量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从总体上来说,以工资为基础价值计量方法具有数据客观性强,不宜操纵,而且核算简便的优势。但是该方法没有完全摆脱人力资源会计成本法的思路,虽然在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折现法下引入了资产收益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方法所计量的人力资源价值是很不完全的,仅仅反映了人力资源补偿价值而忽视了剩余价值才是人力资源得以作为“资产”存在的基础。

并且,在调整的未来工资折现法下,利用案例数据可以发现一般理论分析不曾论及的问题,即在2002、2003、2005三年出现了行业和企业业绩状况方向不一致的问题。2002年行业盈利,企业亏损;2003年企业盈利,行业亏损;但两者均引起了调整系数减小进而引起人力资源价值减小。2005年行业亏损,企业亏损程度为行业平均亏损程度三倍有余,但按调整法却会增大调整系数进而扩大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企业的所有盈亏都应归于人力资源。现代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有效市场下,企业的亏损不会根源于物质资本有问题,而只能是人力资源问题即未能履行受托责任。因此,行业亏损而企业盈利应当增加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行业亏损小而企业亏损大应当减小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调整的未来工资折现法未能解决此问题。另外,这种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是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年限有一个合理的估计,但这一点在现实中是有难度的。

相比以工资为基础的价值计量方法而言,经济价值法只适用于计量人力资源群体的价值。该方法的优势在于看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带来利润,将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和利润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点。但是由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下计量的山东航空2000年人力资源总价值甚至还没有在工资基础法下2005年一人的价值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一,经济价值法建立在对未来盈利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期越长准确度越低,因此不可能像工资基础法那样有一个较长的折现期。第二,经济价值法引入了参数人力资源投资率,笔者认为这一参数有两点缺陷:(1)从根本上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率这一参数的提出是认为所有资产都和人力资源一样创造价值。但正如笔者在理论基础部分所述,在企业内,能够创造价值的只有人力资产,而这一参数是将利润的分享等同于利润的创造,很显然这是错误的。(2)人力资源投资率这一参数的核算是人力资源投资对总投资的比例,然而这里的人力资源投资又回到了成本法下的核算方法,因此这一参数实质上是用一个不包含人力资产的思想在计算人力资产的价值,所以才引起了实证上的荒谬结论。

商誉计量法的独创之处在于将人力资源价值由一个绝对量转化为一个相对量。这一点在思想上有借鉴财务管理学之处,即认为只有高于平均收益的部分才是人力资源的价值所在。但是在采用相对量的同时也就有了相对量不可避免的弊端,即如数据分析所述在2002、2004、2005产生了负人力资产,而在2004年企业尚且是盈利的!

应当说,人力资源的随机报偿价值模式是收益计量基础下较为完善的一种。它充分考虑了不同岗位的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差异,同时又考虑了员工担任不同岗位的可能性。但正因为它的全面,使得该模型中的参数很难确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即使是熟知企业情况的人也很难确定每个岗位能为公司创造出多少价值以及一个员工获得特定岗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总体上看,基于收益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较之基于工资的计量方法更为接近人力资产的定义,也更易为人理解。但是一方面基于收益的计量方法依然由于缺少了人力资源补偿价值而不全面;另一方面此类方法的核算成本较高、主观性强且都有尚待完善之处,实务采用还有一定困难。

基于完全价值的计量方法充分考虑了补偿价值和剩余价值两方面的计量,同时创新之处在于意识到了行业分别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例如我国电信行业,长期以来固定电话收费是按照分钟计费,而国外一般按照十秒乃至秒计费,有人计算过,仅此一项每年就会增加电信收入50亿元30,显然这项价值不是由人力资源创造的而是由于企业所具有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因此该模型引入了行业调整系数这一参数,对垄断行业根据其情况不同乘以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系数。但是,这种方法和随机报偿价值模式一样,对于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和知识性人才的剩余价值是难以确定的。而随着未来企业越来越知识化高技术化,这一困难会越加明显,同时不同的垄断行业其行业系数究竟应该确定为多少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人力资产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计量面临着较之其他资产更多的困难,但是,从上文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其计量模式也是在不断进步的,随着实务和理论的不断进步,相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问题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

3、 权益法核算方式及评价

在上述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即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权益法核算。人力资源权益法从本质上说是将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看作接受一项投资,这项投资同时包含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性质。在帐目体系上应设置“人力资产”、“人力资产减值准备”、“应付人力资源债务”、“人力资本”科目,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利润分配”项下分别设置相应的人力资源所有者分配二级科目。

其中,“人力资产”为资产类科目,用于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人力资源所形成的资产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人力资源减值准备”帐户为人力资产帐户的备抵帐户,用于在期末估计并计提人力资产减值准备。“应付人力资源债务”用于反映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应当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在企业发生清算时应付的最低保障,当企业员工离开时,相应于借方冲减,该帐户反映的也就是上文所述的人力资源补偿权益。“人力资本”用于反映人力资源所有者向企业让渡人力资源使用权后因继续拥有人力资源所有权而产生的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分享剩余价值的权益的变动,该帐户反映的也就是上文所述的人力资源剩余权益。在其它各所有者权益类帐户中增设的二级科目的使用与原体系下相同,只是增加了按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比例进行分摊的过程。

对于权益法的使用,有三点需要说明:

第一,当前理论研究中还较少涉及到人力资产的减值准备问题,各类观点大多采用了在发生时直接转销的方式。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固然避免了对人力资源期末估计的困难,却违背了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人力资产本身存在着的减值状况计提减值准备。就一个个体来说,例如在期末时某位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重病住院,其能否恢复工作是不确定的;就一个整体来说,例如某批员工企业花费一定费用对其进行了某种特殊业务培训,但在期末时出现了该业务技能过时或将被淘汰的可能性等等。在这两者之间,笔者倾向于按照人力资源群体计提减值准备,原因如下:

1、人力资源个体是非常复杂的,要对一个个体进行相对准确的估计是很难的。例如一家企业是很难估计某个具体员工的离职倾向、患病或者事故概率等等,并且这类资料也极难获得。

2、如果采用整体计提的方式,就无需分析每一个个体的状况,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估计出该人力资源整体的减值数,只要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的常态,该数据应当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任何权利都应当存在与之对应的义务。对应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的权利,人力资本也应当履行承担企业破产损失的义务。这就是笔者认为应当将人力资源权益分别设置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原因。企业亏损乃至破产毫无疑问是由于经营者和员工经营、工作不善引起的,因此他们应当承担比物质资本出资者更大的责任。但是法律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又决定了不可能让员工在企业清算中完全没有保障,而笔者提倡的这种帐户核算方式下,由于负债的清偿先于所有者权益,因此不违背法律的要求;而在人力资本部分则可让其受偿顺序位于物质资本出资者之后以体现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不力的惩罚。

第三、在权益法核算的同时,可以将成本法的核算也纳入进来,作为一个单项在人力资源的合同期或预计期内摊销。当然相对来说这部分是比较小的,因此也可以直接费用化。如果资本化,则相应帐户也可设置减值准备的备抵帐户。

总之,权益法从根本上符合企业的各类出资人平等的原则,体现了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及知识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发展方向,是有利于促进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和企业增值的。但正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是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一个必要部分,因此,计量的瓶颈也就成为了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瓶颈。

五、建议及结论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并且在未来其重要性将不断提升。而会计作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系统,应当尽可能多的将企业信息纳入到自身的核算体系中来。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是必然和必须的。

从我国及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状况来看,由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笔者建议应当将之引入会计实务中,这对于我国会计人员熟悉人力资源会计,改进自身观念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由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产生的金额较小(可参考对山航B的人力资源投资率分析),不会对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产生冲击和动摇的作用。并且山航B的案例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即人力资源会计的空白已经影响到了企业核算实务。另外,虽然由于计量的困难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尚不宜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但是将之引入管理会计实务中则是可行和必要的,这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提升效益都不无益处,也能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

1、陆宇建、张继袖,《人力资源会计的理性思考》,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5期,

第270页

2、张建刚、王瑞玲,《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质疑》,齐鲁珠坛,2006年第4期,第104页

3、陈兴平,《对人力资源会计定位的思考》,财会研究,2006年第3期,第31页

4、Eric G. Flamholtz,《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陈文栋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6,第28页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第307页

6、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页

7、高伟富、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43页

8、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64,第257~258页

9、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64

10、奚建华、李承先,《知识经济与教育战略选择》,教育探索,2000年1期,第11页

11、G. S. Becker.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 Analytical". Woytinsky lecture NO.1, Instribu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rbo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7, P170

12、程恩富等,《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第61~78页

13、高伟富、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65页

14、Eric G. Flamholtz,《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中文版),陈文栋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第16页

15、高伟富、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166页

16、中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第136页

17、新浪网,sina.com

18、《关联交易公告》,2006年5月2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disclosure.szse.cn/main/drgg200152.htm

19、《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中期报告》,2006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disclosure.szse.cn/main/drgg200152.htm

20、《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年度报告》,2007年3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disclosure.szse.cn/main/drgg200152.htm

21、《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22、《航空运输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何秋钊、刘宝树、陈布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报,

2006年6月

23、无忧工作网,51job.com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mof.gov.cn/news/20070314_1720_25600.htm

25、数据均来自相应上市公司年报。

除山东航空外,2004年之后年报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sse.com.cn/sseportal/ps/zhs/home.shtml

山东航空2004年之后年报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disclosure.szse.cn/main/drgg200152.htm

2004年以前年报均来自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图书馆lib.shufe.edu.cn/db_t1_d6.htm#130

26、数据来自山东航空对应年份年报

2004年之后年报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disclosure.szse.cn/main/drgg200152.htm

2004年以前年报均来自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图书馆lib.shufe.edu.cn/db_t1_d6.htm#130

27、民航资源网,news.carnoc.com/list/64/64200.html

28、对于Excel正态分布随机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可以参见《财经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刘兰娟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305~307页

29、《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 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

民航人发2004年104号文

30、中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第146页

31、Chris Dawson., “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From Prescription to Description?”

第9篇:航空概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露露(1975-),女,湖南邵阳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杨学林(1973-),男,湖北均县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80-02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和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目前,它正朝着多元化、复合化、功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照教育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扩大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结合三峡大学“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这对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主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以及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该课程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它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不同于其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和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成型加工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必要的理论基础,深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学科知识面。由于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化学、物理、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紧跟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并掌握其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这对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教材很多,如戴金辉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卢安贤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陈照峰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王培铭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等,这些教材侧重点各不相同。根据该课程的选修课性质,按照专业知识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实用性强的原则,三峡大学选用了戴金辉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教材。该教材主要介绍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并扼要地介绍这几种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1]它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内容深广度适中,叙述深入浅出,适用性强,较适合作为三峡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同时,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和了解,学校还指定了卢安贤编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作为辅助教材。为完善教学内容,还将陈照峰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王培铭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等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

鉴于专业选修课教学内容弹性较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知识的更新,除讲授教材内容外,还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自身的科研工作进行讲解和介绍,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四种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时,笔者一般首先介绍该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增加学生对该材料的初步认识和了解,然后讲授书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如,在讲授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时,笔者介绍了目前比较热门的新能源材料,并谈及了一些自己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的科研工作情况。这些相关教学内容的补充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不同于必修课,它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引导,而且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的专业选修课性质及其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度较大等特点,笔者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趋动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引入各高校的教学当中。它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并容纳较大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学效率高,效果明显。[2]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讲台上的“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笔者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构思,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相应课件,另一方面也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中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运用。通过教师亲切生动的讲授和大量课件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案例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通过讲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梯度功能材料时,笔者介绍了越王勾践剑,通过图片展示和对越王勾践剑结构的分析,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又加深了学生对梯度功能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讲授水泥材料时笔者例举了伊朗为应对美国现有的穿地炸弹,已研制出既可抵御钻地炸弹,也可抵御地震的世界最强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这一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切体会到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活力和军事力量。这些案例的讲解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

3.增强互动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选修课性质,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笔者常常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这种互动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玻璃的定义时,笔者首先提出“有机玻璃、金属玻璃是玻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定义讲解,使学生找到正确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互动教学使学生对定义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教学效果好。

4.提倡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完成任务。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今后走上科研或生产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还可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在学习特种玻璃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即合理设计一款或多款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未来玻璃。接到任务后,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出了30多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未来玻璃,如破碎后能自动粘合的记忆玻璃、光强和颜色能随人体内电流和电磁波而变的情绪玻璃、不开窗即可自动换气的净化空气玻璃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完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这四种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后,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意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再由学生展开互评。这次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综述文献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3]传统的闭卷考核形式,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多,学生复习吃力,容易让学生造成思想负担,给学生学习带来压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学生中容易出现利用网络资源抄袭的现象,无法真正反映出教学效果。“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鉴于该课程的选修课性质和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改革,采取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考核占70%,具体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内容多、知识面广、关注学科前沿的专业选修课,随着新材料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教学内容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材料类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戴金辉,葛兆明.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