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认知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若是农民能够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但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还能够检验技术成果,帮助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其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不够重视,农民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和应用信息化成果,这也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造成了较大阻碍。
1.2农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紧跟国家的相关指令,农业经济信息化服务系统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没有及时处理系统中的那些有效信息,这也导致了农业资源并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这也影响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3政府资金投入比较少
想要提高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足够的资金投入非常重要。想要更加合理地使用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不但需要农民提高其认知,还需要安装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设备,只有这样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很难满足相关设备购买和安装的需要,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挥。
1.4农业经济信息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是农民,不同农民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让农业经济信息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服务,便必须增加农业经济信息获取的途径,让农民都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2]。当前,我国农村提供农业信息的能力还较差,农业网站报道的信息大都是科技类的信息,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也导致了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1.5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做好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即便是具有信息化管理人才,其对于农业经营也不够了解。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从事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拥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低于5%,绝大多数人都是毕业之后自学的相关技术。并且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也仅仅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采集和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这也导致了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终会给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进行造成影响。
2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笔者下面主要分析了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1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形式来提高宣传的力度,让农民真正的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定期的开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关的讲座,从而切实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给农民提供一些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图书馆和文化站来做好农业知识普及工作。
2.2做好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
想要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便必须通过当前的技术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将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可以进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农业信息的共享,将平台和农业信息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还应该科学的引导农民群众,让其主动积极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3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设备
我国农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的时候,主要依靠的还是人力,而在农业生产中,将先进设备运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到这点,政府必须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确保农民能够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还需要做好培训工作,激发农民对于信息化的兴趣,确保其能够准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政府还必须完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够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2.4做好信息技术研发工作
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便必须分析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并从问题和需要出发进行科技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4]。首先,政府需要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政府必须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更好的进步,并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其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在考虑到农民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2.5做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新时代农业工作人员的培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将多种培训形式运用进来,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确保其素质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需要重视专门技术人才以及专门管理人才的引进,并通过高薪或者政府补贴等形式将人才留住。最后,必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解决专业农业人才欠缺的问题。
1.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发展农业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人才,最终更好的促进农业教育以及科技的信息化建设,使教育更开放,有效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以及知识水平,积极培养出高端的农业人才,并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1.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生产与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其中有空气、水、光照、土地以及营养要素等。使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化,也就是充分理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作用,并且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同时科学合理的提出完善并有效的方案或者意见,最终推动农业生产的创新与改进。
1.3农业市场信息化
第一,始终保持市场渠道的畅通,并及时掌握了解市场的信息更新,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农业的种植种类,进而更好的保证农业产品占有市场优势。第二,实现农业市场的信息化能够更好的确保农业管理处于先进状态,并且运用先进的技术来对管理的模式与农业生产的程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对市场最新信息进行了解,并正确选择先进的生产资料,最终通过生产资料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发展,再由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力。
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实现产业化经营
因为农业服务体系的缺陷导致产品难买难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的体制,使得农业可以与企业相互合作,不仅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建立了产业化的经营与销售模式。此外,将新型的服务体系投入实际运行中,也能够扩大销售渠道以及销售市场,能够有效的保证农产品实际的销售量。
2.2农业类型由传统型转变成知识型
传统的农业类型属于资源型,其信息化的水平不高,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并且无法满足现代的农业生产。而知识型的农业则是利用现代知识与技术,使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并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依靠传统农业,因此,利用农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对农业类型进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3积极培养农业的信息化人才
农民在农业的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其自身的素质并不高,而且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来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也很落后。而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对农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的培养信息化的专业农业人才。此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渠道对农民进行引导与教育,使其深入的了解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进而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因为市场信息的滞后会造成产品的滞销,还会导致农业收成的不稳定。此外,由于气候或者人为的因素,也同样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然而,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市场中的最新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并将市场作为导向,积极的鼓励农民种植,能够实现种植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3.1.1河南平桥区政府可以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的工作关键,并要求相关的部门与行业进行详细的分工与规划,积极的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区政府需要对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对资金的实际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避免腐败浪费现象的产生。平桥区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的鼓励个人或者是集体共同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同时也鼓励本地大学生毕业回到农村参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能够利用的资源,需要充分的发挥河南平桥区政府的职能,有效的建设现代化的农业。
3.1.2除此之外,河南平桥区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将对农民的补贴与补助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还组织了小麦的“一喷三防”的项目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3.2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管理示范基地
在河南的农村中,实际实行农业信息化的数量不多,大部分的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并不了解,所以,可以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让农民直接感受信息化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平桥区可以选择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来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区政府的补助以及该项目的带动,加上附近企业的优惠等形式来支持示范基地的运行。同时,还要保证参与示范基地运行的农民具有计算机,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查询信息。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积极的带动河南省内其他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河南平桥区政府在肖店、甘岸、彭家湾乡、洋河镇、五里镇等7个水稻、小麦、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并对生产组织的方式进行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含量,具有积极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3.3将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
虽然信息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并且在信息收集与处理和存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特点,但是在农村,传统媒体仍占主要的地位。传统媒体比较直观,并且覆盖面比较广,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河南省可以在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进行合理的结合,两者相互补充,进而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4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力度,以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科技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1.1农业市场与生产要素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产品、生产资料。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给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而且还能给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从而提升农业市场的针对性,继而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农业科技与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以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坚实的后盾。因为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实现,需借助农业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只有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原理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等,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服务。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水平低,系统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低,这些问题严重限制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完善,许多农民虽然也开始使用手机和网络,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较小,而网络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农村地区的网站访问量不足。同时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不足,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建设更多关注在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更新。农业网站上的信息多是为满足职能部门需求设置和更新的,而真正的信息使用者,如农民、个体经营者、企业、中介组织等无法从网站上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从其他网站上转载过来的时事新闻,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科技发展、市场发展方向和当地经济发展政策的信息较少,其中具有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上述问题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3、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库。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经营主要依靠传统的运输机械和人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机械设施已满足不了当下的农业生产需求,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人民群众的资金力量比较小,政府方面应给与扶持和帮助,建设信息化作业区、加大信息机械的使用培训,打破信息化建设人才匾乏的局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发展,在推进信息资源的创建及更新方面,应当首先从农业管理部门出发,统一建立信息资源库,促进农业经济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信息的集成,推进涉农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兼容。同时农业信息还需要从采集角度出发,从农业信息数据中充分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资源,推进信息采集工作的发展。
3.2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体系。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在对农业划分的基础上之上,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主,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使用、栽培方面的使用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使用、精细化测土配肥服务以及作物营养的区别诊断、定向式农技培训服务等,以便相关管理人员查询与参考,继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铺设好道路。
3.3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务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素养,是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务农人员进行定期或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培训,以及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指导,并且对务农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便全面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素养。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人才发展战略,利用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基本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信息专业水平及农业经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系统开放,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3.4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并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对病虫害技术、技术实施与田间记载、图片资料与人员培训、规划与管理等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做好粗耕、机耕、移栽、免耕等试验,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然后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使农民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树立轻简节本理念,掌握农产增值点,提升其对农业种植的积极性。
作者:邱纯梅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1促进农民收益
当前,我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把控力度不断强化,从农业扶持与生产技术等方面入手,使农业产量得到充分改善,然而并未使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未将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管理中,其电算化程度较低,信息共享以及经济来往速度在农业领域中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无法充分满足时展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中,并深化农户在信息化方面的理解以及应用,随着其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农业朝着产业化经营方向大步迈进[1]。并且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服务系统更加完善,建立信息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农产品企业以及农户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两者展开良好交流,减少中间流转环节,直接在固定市场中投入农产品,不仅能够拓展销售渠道,还可以促进农民收益,防止中间差价损害农户利益,使产品受益空间得到充分延伸。
1.2推动农业转型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促使传统农业朝着知识性农业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教育、知识以及科技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将世界前沿机械工具以及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农药建设效率以及质量,进而使手工农业朝着机械农业方向发展,保证其紧跟时展步伐。将前沿技术应用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改造,能够促进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并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以促进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管理实际收益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朝着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型,为农业建设引入不同的前沿技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使得从业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展,为农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2]。
2当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涵盖以下问题:(1)农民并未掌握信息技术,我国农村地区网络通讯发展较为缓慢,农民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短,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基本上依靠自身对此方面的理解,缺少专业人才对其开展培训,基于此种环境,无法使其信息基础得到有效提升。(2)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并且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并未对农业经济信息进行充分可视化与整理,因此,需要对农村地区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加以重视,并制定合理措施加以解决[3]。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下,农村青年人与中年人都进入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而农村留守人员基本上都是老人与儿童,其缺乏信息获取途径以及能力,并对信息技术缺少重视,在生产中的信息化意识十分薄弱。
3信息化应用策略
3.1构建农业信息数据库
要想促进经济管理质量,需要对数据库建设力度进行强化,分析农业生产产生的所有经济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全面的协调,促使数据库的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信息数据库时,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农业经济发展效果进行有效强化。需要积极运用卫星技术以及GPS技术等,为农业部门在开展生产种植工作过程中,提供生产信息保障,促使农业科学化管理效果得到提升。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全面、准确采集、整理各项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在完成数据库完善工作之后,需要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发挥最大价值[4]。农业部门应该按照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对数据库应用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利用数据库对农作物生产以及管理等环节进行科学指导,进而提升农户经济收益,保证数据库得到正确应用、另外,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原始资料、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并构建数字化检索系统,便于不同地区群体在农业网站中进行检索,使其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2将群众作为基础
对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强调,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与普及,需要政府与以正确引导以及大力支持,进而有效发展、落实农业网络化与信息化。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时,应该对农业信息化作用进行充分强调,同时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加大投资资金,使政府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确引导农户开展信息化生产活动促进农户收益。同时,需要在农户信息知识方面的培训进行强化,在建设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农户是此措施的主要使用者与受益者,因此,需要积极提高其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通过培训使其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夯实基础。可以借助农业信息化培训课程或是讲座进行系统性培训、教育农户,主要使其了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并掌握相关信息知识,提高其知识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水平。另外,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团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群众基础保障。
3.3建设示范基地
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时,应该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引导农业各项生产活动稳定进行。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能够更加高效、直观、现实地进行信息化教育活动,促使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户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水平,使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查询自身需要的生产信息,为促进农业增收效果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示范基地,可以使不同生产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为农户在开展生产活动时,提供参考与借鉴。要想使示范基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帮助农户更好地学习种植手段以及技术,进而强化农业生产效果以及质量。基于示范基地的作用,可以对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进行充分推广,促进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水平,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行业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但提高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还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本。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有待继续完善,我们应该不断探究信息化建设新的路径,以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成果
信息化一直是推动我国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是如此,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运用,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也逐年上升,比如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更广泛的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让农民增产增收,种植经济作物有了把握,不再因为信息不流通导致盲目种植,农产品滞销。这些都是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的成果,但还远远不够,要把我国发展成农业强国,就必须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全面彻底地进行信息化创新、建设。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无论与新农村建设标准,还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的矛盾问题还很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农业发展的先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使现代农业在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提质增效。
1.重视和加强政府的领导以及推动作用
首先,政府要充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宏观指导、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等方式来制定农业信息化的合理发展路线。与此同时,各级领导也要进行任务细分,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要逐级定目标,逐层突破。职责细分的同时,还要创建专业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考核体制和目标。其次,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政府进行投资的同时,还必须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及相关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来共同出资完成。最后是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具体来说,各级政府在公开农业信息之时,应当结合农民需求,并充分考虑农民整体素质,特别是对于信息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向全社会具有指导性与前瞻性的信息,从而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重要参考作用。
2.创新农业信息化供给机制
在推行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对机制进行创新,政府必须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杜绝各种形式的挪用公款,乱用资金的情况,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首先,政府要对农业落后地区进行适度的政策照顾。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仍然有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比较落后,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发展,政府必须依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来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其次,要建设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格局。为了给农村的融资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以政策命令的方式减少了国家垄断行业、企业和部门独享信息软硬件设施的现状,使得农村的融资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观,同时准许多种所有制进入农业,尤其是通过多种培训和网络信息化建设来帮助农村加速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3.大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
为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应当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加强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合理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得信息管理更加完善,这也是农业信息化所必需的组织保证。其次,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除了依托政府力量之外,还要积极争取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协作力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在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凡是与农业有关的各级部门及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都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学习,正确掌握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方法,并充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优势。最后,不断强化农村信息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要利用我国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新契机,对农村的重点企业、重要合作组织和经营大户进行更进一步的联合和培训,使其在传播消息、介绍方法和分析问题方面更加精准和快捷。
4.重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电话安装费、通话费等要实行优惠政策,使得资费进一步降低。同时,建立农村基站,使得通信信号越来越好,覆盖面也越来越宽,还要开展各种信息业务来帮助农民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构建。我国应该大力推进光缆进入农村的工程,帮助农村用户尽快享用和城市一样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和便捷。另外,可以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扩大互联网的使用范围,使得网络沟通更加便捷,信息服务更加到位,同时提供更多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和宣传讲座,使农民能够掌握先进的技术,进而打造更为优良的农产品品牌。结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对这项工程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的规划,全面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青蓉.关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山西农经,2016(12)
1.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实践举措
1.1政府要不断提高自身在农业经济中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在政府方面,首先要做到权责分明,统一领导。要不断增强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职能,不断提高自身监管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随着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不断深入,政府要积极组织和培养更多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发展抱有极大热情的专业人士,积极投身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要做到统筹部署,合理分工,认真落实[1]。其次,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政策的支持,经济方面的投入也不可或缺。政府要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农业硬件设施建设,以便尽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步伐。天津市早在十年前就进行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金融网络服务中心的管理和业务操作水平,使信用社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1.2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领域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站,让广大农民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农业发展政策,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使政府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实现政府与农民互信互利,共同为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献计献策[2]。农业信息网站的建立也改变了农村接收信息闭塞、滞后的局面,缩短了城乡差距,做到了资源整合,进而为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率发挥了极大作用。此外,要认识到农民始终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势在必行。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积极投身家乡农业信息化建设,主动为家乡父老答疑解惑,言传身教,不断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其利用网络增加农业收入的水平,把农业经济管理由被动转向主动。江苏省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了管理上与技术上的跨越,值得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与学习。
1.3表彰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
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农业的改革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农村表彰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相对城市发展而言,农村的生产发展带有浓重的地方性色彩,要注重具体的乡土民情观念,不易强制性地以往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民被动接收信息化知识。而榜样的出现无疑会在一贯以先进为荣,向榜样看齐的农民群体中发挥积极作用。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对于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民来说没有实际价值,而表彰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使信息化从概念上走向具体的农业发展成果,让农民真正看到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从而自觉利用网络学习农业知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3]。浙江省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就注重表彰信息化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信息化意识,率先建立了以乡镇为落脚点的信息化示范基地,使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真正落到了实处。
2.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而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无疑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也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4]。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农业生产知识的人才,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开拓了光明的未来。
总结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到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大潮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农业企业之间合作,寻求新的出路,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和模式化经营。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在网上建立农产品服务通道和农产品销售贸易通道,有利于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和交易方式,为企业实现快速的贸易创造了条件。
(二)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转变
知识型农业是明显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知识型农业的显著特征是通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法等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转变。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属于资源密集型农业,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促进知识型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有利于专业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作后盾,而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农业技术的培训、农民科学意识的提升以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都提供便利的通道。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农产品滞销或者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这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新时期,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农业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计划,对于调动起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的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朋友的信息意识淡薄
受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很多农民的信息意识缺乏。另一方面,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使用网络的成本比较高,网络覆盖率较低
据一项可靠性调查显示,农村有90%以上的农户认为电话上网的费用较高,尤其是远离城市地区相对将为偏远的地区的农户普遍认为网络使用的成本太高。无力支付高额的上网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农民访问农业网站的机会,造成网站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种情况是,信息网络管理的维护者过分注重对网站形式以及网站硬件设施的管理和资金投入,然而往往忽略对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造成硬件设施过剩和软件设施不足的矛盾,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阻碍了有效信息的传播,侵犯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权利。
(三)农业信息匮乏,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农业信息的使用对象包括农民、农民经纪人、农业经营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等相关部门,由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不同,对信息的质量、内容要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信息的供应要满足不同受众的使用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发展的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信息来源比较单一,转载信息偏多、原创信息匮乏,另外宏观的信息多,具有特色的代表的地方信息少,不能凸显地方农业的发展特色,也无法满足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三、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强化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职能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统一领导各区域、各行业、各部门的专业人才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做好规划、布局和分工工作。增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高良好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因为重复性建设或者建设不当等原因造成资金的浪费,也可以杜绝现象的滋生。另外,政府军还应该从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关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比如说鼓励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提倡个人、集体、企业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实行贷款优惠政策等。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的交流与制度,优化农业信息资源的交流与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因此网站信息的维护人员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与分类,根据农业信息资源使用人群的不同,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加工,确保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这对于拓展农业信息的来源渠道、降低网络运营成本、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农业知识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培训
归根到底,农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信息化实施的程度。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对农民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知识的培训。培养与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普及信息知识、提高信息使用能力的最根本也是最快捷的途径;建立优秀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全面促进信息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通过网站知识推广、省市县的分级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信息人员的业务水平;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制定各种政策吸引信息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信息人才,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稳定发展,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促进信息服务水准的提升。
(四)建立信息示范基地
信息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农民朋友直观的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扭转目前农村地区不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在信息化基地的建设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资金补助、政策扶持、项目优惠等措施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进行多方位支持,争取大部分示范基地农户具有查询信息、方便上网的条件,从而提升其他农户的信息化意识,达到推广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发展现代农业。
四、结语
1.前言
对于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来说,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使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保持信息的联通,使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而且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也会由于信息化的作用而得以扩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因为信息化的原因也会顺畅有序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进而加强了城镇化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帮助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找到理想的实验基地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3.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
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3.4信息化意识薄弱。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4.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4.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
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切实需要的。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促进信息高效、实时、便捷的传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电商时代;信息化
电商时代,与之而来的是各种高科技机械与信息技术,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原有运作模式,在方便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生活质量。当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从农业机械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从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到农业保险、信贷等,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作为中国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管理工作,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随之提高。虽然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相关的工作模式以及体系都有了很大的完善,但从现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来说,相关的专业度却始终不够,信息化发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提升。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光是依靠政府的管理,不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是根本不够的。农民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群体,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更可以促进农民用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借此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以达到对于农村地鲍景华(吉林省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吉林蛟河132500)区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2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对当下社会的需求进行了解,更好地了解到各种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从而根据这些需求来进行生产商的调整,借此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农业经济管理,具有更强的计划性与科学性,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更可以提高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带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对人才的培养
中国农业在整体的发展上,可以说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就目前来看,中国农民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这无法满足电商时代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为此,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民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速度[1],实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在电商时代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却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当前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虽然近年来由于人才培养力度的提升,有关部门已经提高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只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或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面临着综合性素质不足的问题,加之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愈来愈繁杂的工作内容,这些综合素质不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显得专业性有些不足,很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也由于专业性不足,这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工作观念的革新,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有许多的困难。
2.2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职能不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所要面向的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在工作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现有农业经济管理在管理以及相关的体制上都还不够完善,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况时,很难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完整发挥。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桎梏,很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很难使农业经济管理达到信息化要求。
2.3信息技术发展受限
信息技术对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不仅需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更要实现相关技术的推广。但是就目前来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关部门所获得的物力支持还很不够,现有的设备与人力等都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后续进展也同样面临着维护等问题,在实现上有一定的困难。
3电商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任何工作如果执行工作的人员人手不够、工作能力不足,就绝不可能做好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之中尤为如此。面对社会不断的进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问题也逐渐增多,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也和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下,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处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抓好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招聘上要提高门槛,确保工作人员高素质、高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已有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力度,提高现有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其次,应当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培训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3.2完善相关制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关部门必须按照农业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严格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获得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的保障。
3.3加大有关部门人力物力投入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在电商时代下针对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加大资金投入[2]。有关部门首先应当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提高重视程度,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本地农村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各地不同的特色进行改进。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投资,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3.4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从根源上提高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向农产品生产者宣传相关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进展。同时,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各个农村地区的具体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研,并拨付专项资金用来架设信息网络,并安装足以满足电商需求的计算机设备,确保网络的稳定,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3]。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民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获取市场上的信息,从而改进自身的生产方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当帮助当地农民建立一定的电商体系,帮助农民更好地通过电商来销售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