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因工程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农业 应用
当前,生物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自从1983年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有关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便迅速发展起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型产业,一直以来备受重视。而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发展上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益发生了深刻改变,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1 抗病
长期以来,病毒是农作物生长的巨大天敌。传统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是采用合理栽培和抗病育种的方式。使用有性杂交的方式来培育抗病品种有很多局限性,而且抗病品种的育种时间长、抗性容易衰退。而植物基因工程具有定向性和快速性的特点,可有效控制农作物发病的概率。
1986年美国科学家Beachy把烟草花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成功导入烟草获得了第一株抗病毒转基因烟草。农田试验发现,转基因植物在接种烟草花病毒后95%的植株都获得了抗病能力,只有5%的植株不同程度的得病,而对照组发病率高达98%。在目前的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把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使黄瓜、西红柿、南瓜等具有抗病能力。我国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也做了大量研究,成功培育出多种转基因抗病植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毒种性退化问题,而且具有产量高、易成活的特点。[1]
1.2 抗虫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虫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高达15%左右。植物虫害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制约着农业生产的稳定。传统的植物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赖化学制剂。使用化学制剂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易残留等问题。
而植物基因工程的使用给培育抗虫害的植物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它在培育抗虫害植物方面具有以下优点:培育的抗虫害农作物可以控制农作物任意生长阶段和生长部位的病虫害;基因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利用植物的抗虫害基因,还可以利用动物、微生物的抗虫害基因;育种周期短,成效快,且成本较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无毒害,并且抗性基因不易发生改变。现已成功克隆的抗虫基因主要来自于细菌、植物组织、动物体内等,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已被广泛应用与农田试验。[2]
1.3 抗除草剂
20世纪40年代以来,农作物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减产越来越高。采用化学制剂除草一直以来都是农业除草的主要办法。而除草剂的应用在杀除部分对农作物具有严重危害的杂草的同时也在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当前世界上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破坏杂草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链的蛋白来除草,另一种是通过破坏杂草氨基酸的合成途径来除草。因此,基因工程根据除草剂的作用原理,使植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策略有:一种是在农作物内引入酶,使农作物在遇到除草剂后能将其降解或解毒;另一种是修复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农作物对除草剂不敏感或在植物吸收后仍能正常代谢。使用植物基因工程不仅可以培育具有抗除草剂作用的农作物,还能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保护环境。目前已获得的抗除草剂的作物有棉花、大豆、水稻等20多种。
1.4 优质高产
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前人们主要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近年来则越来越关注农作物的品质。目前,采用基因转移来改善植物脂肪、种子油或氨基酸的含量及成分等品质特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已获得的农作物改良品种有马铃薯、水稻、烟草等40多种。我国在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品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北京农林科学院把美国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的谷蛋白基因导入我国小麦获得的改良品种具有高蛋白、高产量、抗病等优良特点。[3]
1.5 抗寒
科学家们将CBF1基因成功导入拟南芥,使其植株内低温调节蛋白得到表达,从而使未经低温驯化的植物具有了较强的抗寒能力。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极地的鱼体内有一种特殊蛋白可以阻止冰晶的增长,若将此基因从鱼体内分离出来导入植物体内可使植物具有抗寒能力。目前,获得抗旱能力的转基因植物有番茄、黄瓜两种。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转基因植物获得这种抗寒能力,使其能够在低温气候条件下可照常生存。
2 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能力将日趋完善,而由基因工程这种高新技术所带来的农业变革也将越来越深入。其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对于动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不仅因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更重要的是植物基因工程不会像动物基因工程那样面对伦理、道德等众多社会问题。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对植物基因工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2)随着基因组计划在水稻等农作物上的实现,将会加大对多基因性状的控制,从而引发新的农业技术改革。(3)新的基因导入技术的出现,将会培育更多的农作物转基因品种,而培育优质、高产、稳产的农作物作为基因工程的重点也将会得到重大突破。(4)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变革中的技术目标明确,很少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效益可观、便于推广,因此将会有更多有潜力的公司加大对该技术的产业化研究。(5)符合人类需要的转基因食品将会变得更加可操作和明朗,其安全性问题也将会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拓展而逐渐解决。
3 结语
在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寒等优良特性的农作物新品种方面,植物基因工程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技术优势,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将会日趋广泛。但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大量出现,人们也在考虑转基因农作物潜在的安全性和其他不利影响。总之,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而其安全性等问题也会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汪其怀,李宁.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管理——中国农业与食品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综述[J].世界农业,2010,06(10):61-62.
On Graduates' Gardening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eaching and Reform
CHEN Changm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s a plant related graduate of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course i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orticulture 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graduates;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新的遗传物质组合,并将其转化到原先没有这类遗传因子的寄主细胞内,且能持续稳定地表达和遗传。因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物类型。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已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园艺作物主要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基因工程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关键基因的发掘,种质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很多农业院校园艺系相继开设了研究生的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
1 研究生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现状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达到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要求,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已被设置为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在内的生物相关专业、医学专业及农林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众多综合院校和农业院校都开设了基因工程类课程,对基因工程类课程改革做了许多研究工作。阮小蕾等探讨了本课程在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配套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姜大刚等对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做好课程规划;构建“和谐课堂”,重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充实完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科研内容的渗入和应用等观点。马婧等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并探讨了实验教学实践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小班教学,“高带低”的辅助教学模式。
2 园艺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是针对园艺专业低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基因工程原理讲授和实验技术操作两个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该课程是针对园艺相关专业(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园艺产品采后科学、茶学)低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专业生源大部分为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存在一些跨专业考研的与生物不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等相关知识,相对来说,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背景复杂、研究方向多样等因素,这为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在园艺专业研究生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一些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等现实情况也成为了该课程开展的制约条件,另外由于很多同学以前没有做过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对基因工程实验的操作非常生疏,因此也必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与教学。针对以上问题,该课程应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师个人科研工作,让研究生掌握一定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课程的理论体系教学和实验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
3 研究生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设计合理的园艺专业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理论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虽然以实验操作为主,但离不开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述,传统的基因工程理论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在有限的课时里(设计为30个学时),讲授者很难将所有相关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因此挑选合适的讲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果树、蔬菜和花卉,运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植物某一性状进行改良。所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以植物基因工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和目标选择授课内容。讲授侧重于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核酸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子筛选,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授,学生就可以掌握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的技术更新很快,除了基本的基因工程原理知识,也需要及时获得最新的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尤其是适用于园艺类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如最近出现的可用于园艺植物基因沉默的新技术TALEN和CRISPR/Cas系统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传授给学生。
3.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研究生教育应以科研为目标,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为研究生将来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科研活动打基础的,我们的课程教学与设计也要以园艺植物研究为导向,巧妙进行实验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非常多,应选择适合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实验内容。选择内容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用性原则,现在我们园艺学院科研项目所需的基因工程操作主要有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表达分析、基因遗传转化等,所以我们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基因工程方面的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创新性原则,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然而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模式,因此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可培养研究生科研上与时俱进的思维,如我们可在实验的内容加上生物信息学的内容,或者学生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得到的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并送往公司测序,然后分析序列,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意识,而且现在用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技巧与知识已经陈旧,有必要增加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到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中;第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园艺研究生有别于其他生物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相关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内容及时间安排应循序渐进,合理有序,首先从学生们易于接受的DNA提取、PCR以及凝胶电泳入手,再进一步到载体构建及基因表达,实验操作过程中分组进行,每组4~5人,每一组由一个实验经验丰富的高年级研究生任指导组长。
3.3 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原理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最佳结合方式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不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更是本门课程的精髓所在,本门课程的最终产出还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基因工程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将实验手段和方法用于生产实践。然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实验技术的基础,是解释实验技术和开发新的实验技术的必要支撑。如何将实验原理的讲授与实验操作的实施有序有效结合是开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顺序的安排,例如是先讲理论还是先做实验,是穿行,还是依次完成;第二,理论课与实验操作课的衔接性探索;第三,理论课与实验课讲授内容的分配,如在实验课中,相关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技巧需要强调,除此之外还会涉及一些实验原理,因此要探索实验课中应该重点讲授哪方面的实验原理;第四,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结果逐步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实验计划,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中,在实验中将各章节知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
关键词:灌浆;防渗墙;水利工程
一、水利工程渗水形成原因
1、大面积渗水
水利工程的大面积渗水位置一般发生在工程的底板位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基坑水位控制不合理:工程施工时,为了赶工期,在没有机械排水、工程地基水位淹没垫层的情况下,依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导致混凝土含水量过大,工程质量不合格产生渗漏。(2)混凝土施工操作不合格: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或者是混凝土铺设过程中振捣不到位,导致的混凝土质量低劣、产生孔隙造成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漏。
2、施工缝
水利工程中往往需要大面积进行混凝土施工,而人力操作不能保证施工面的完整性,将整体划分为几个区域进行连续施工,这就造成了几个不同作业面之间的密合问题,产生的人为缝隙就成了水利工程防渗的薄弱之处。在对混凝土缝隙进行密合施工时,要将缝面清洗干净,以防杂物掺杂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混凝土模版对接不严密、支撑不坚固造成混凝土施工时出现跑浆现象,容易时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从而导致渗水。
3、变形缝
水利工程施工时如果不注意固定止水带,造成止水带位置偏移,就很容易形成变形缝的渗水问题。
4、穿墙管
工程前期施工留下的各种管线通道或是辅助设施孔洞如果不注意填堵和振捣加实,就给渗漏问题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二、水利工程中防渗的施工方案
首先,梳理工程中的防渗处理,可采用截渗墙、锥探灌浆和劈裂灌浆等防渗体。必要时还可帮堤以加厚堤身或翻挖重新填筑堤身。
其次,对于堤防截渗墙,关键是要采用薄墙和廉价的材料才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常用的开槽法、深沉法、挤压法造墙均可达到这一要求,其中深沉法造价最低,在墙深小于20m 时最具竞争力。高喷法造墙价格相对较高,但在一些施工场地狭窄、地下降碍物较多时,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砂卵砾石含量较高、粒径较大的地层,则应考虑采用冲击钻并配合其他开槽方式成睹,当然造墙成本也会大大提高。根据堤防工程的特点,对这类地层险工段的肪渗处理,也可考虑采用盖重、排水减压、反滤保护等其他措施。
三、水利工程渗水治理技术
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从而堵塞漏洞、裂缝或切断软弱层,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对坝体施工质量差,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一般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
2、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是把一定配合比的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通过钻孔压入岩层裂隙中,经胶结硬化后提高岩基的强度,改善岩基的整体性和抗渗性。我国常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随着二滩、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国际上一些高效率的施工方法,如GIN灌浆法、自下而上纯压式灌浆法等引进我国,促进了我国灌浆技术的发展。
GIN(Grouting Intensity Number)法是前国际大坝会议主席、瑞土学者隆巴迪首先提出的。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夏可风在《地基处理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GIN法的基本概念是,对任意孔段的灌浆,其能量消耗均为一个定值,这个能量消耗的数值近似等于该孔段最终灌浆压力P与灌入浆液体积V的乘积PV,PV就叫作灌浆强度值,即GIN。由于裂隙岩体灌浆时,大裂隙常常注入量大而使用压力小,细裂隙常常注入量小而使用压力高。
3、多头深层搅拌截渗墙技术
深层搅拌法是针对对软弱地基的改良所采用的防渗墙技术,主要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承载力不够的问题。多头深层搅拌截渗墙技术以单头及双头为基础,创新发展的防渗墙技术,此方法通过双动力多头深层搅拌桩机,带动多个钻杆,以固定的推力推动钻杆上面的钻头达到土层的设计深度,之后提升钻杆并保持搅拌状态直至孔口。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墙体垂直:在灌注施工之前须经经纬仪校正双动力多头深层搅拌桩机机身和塔架,保证塔架的垂直度在千分之一以内。为保证其垂直度,机体需安装偏斜自动报警系统。垂直度超过千分之一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方便造作员及时调整角度。
(2)确保截渗墙质量:为保证浆液的有效输送,须使用三个并列的挤压泵。必须配置喷浆记录仪,时刻记录喷浆情况,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针对地层缺陷,发生钻头不返浆或喷浆压力衰减大的情况,须停止钻杆提升、静压回灌,或加大泵的排量。
(3)确保防渗墙墙体的搭接厚度:为保证有效的墙体厚度,必须扩大钻头的内直径。保证孔位放线及桩机钻头对位的准确,为保证钻孔偏位误差在三厘米的允许误差内,可以使用平面几何对位的方法。
4、水平铺盖防渗法
水平铺盖加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通过碾压试验取得施工参数后,利用现代化先进施工设备对粘土进行运输、摊铺、整平和碾压,使其达到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同时根据粘土铺盖主要是水平防渗,渗流方向为上下式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纵横接缝面的处理质量,既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库底防渗要求,又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水平铺盖施工要点:铺盖下卧冲积层内渗透坡降不能超过冲积层土沙的允许渗透坡降,达到地基渗透稳定;通过铺盖的渗透坡降不能超过铺盖土的允许坡降,达到铺盖填土渗透稳定;下游渗流出逸处的剩余水头,不至于产生渗透破坏,达到渗流出口渗透稳定;渗流量小于允许损失量,达到渗流损失量最小。铺盖厚度与密度应满足铺盖本身的渗透稳定的要求,而不到于被水头渗透力穿破。一般采用碾压施工时,铺盖前端厚度为0.5—1.0m,末端与坝体接合处厚度为1/6——1/10水头,均质坝体可稍薄些。如土料透水性较大,密实度较低还应加厚。铺盖透水愈小,厚度愈大,防渗作用愈好。一般应是地基的几百分之一,甚至上千分之一。铺盖加固应严格控制质量,特别是接触部位,更要保证质量。铺盖与地基接触处,如地基透水性大、级配差的砂砾石层,则应加铺反滤层,以免水库蓄水后,加固的铺盖重复发生裂缝、塌坑等。在加固铺盖时,应采用碾压法施工。在特殊情况下,如不能放空水库时,也可利用水中倒土、深水抛土等方法,但只能作为加固的辅助手段。
结束语
针对水利工程存在的渗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各种防渗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地基以及坝体等部位的防渗处理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而达到比较理想的防渗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Concrete cracks not on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continu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it also reduc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disrupt the use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and the user's security. The causes of cracks in concrete was analyzed, and proposed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cracks in concrete.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也分为好多种,而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裂缝,因此,防治裂缝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正是因为裂缝会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功效产生极为严重且直接的影响。
1 房屋产生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给房屋带来过大的承载,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还有一些细小的事情也会引起裂缝,例如:缺少养护、干湿转化、干缩形等等。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承担了拉应力,压应力由混凝土承受。如果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周边出现了拉应力,则完全由混凝土承担。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2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
有效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特别是对房屋建设中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及防范的重要作用。能通过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裂缝的形成。
2.1设计措施
设计中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2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如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导致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而水化热又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因而,施T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采用大厂水泥,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对于低热水泥需要积极使用。所选骨料应当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因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2.3施工措施
2.3.1浇筑方法:施t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混凝土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加水,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丁裂缝。
2.3.2振捣方式: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位置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最终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mm一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2.3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在施工中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石子的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的直接辐射。可在砂、石子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可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 其次应适当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最高浇筑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降低浇筑温度的主要措施有;预冷骨料(水冷法、气冷法等)和加冰搅拌等。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低温季节或夜间,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回升的措施,如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泵管进行覆盖,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的暴晒时间,混凝土运输工具应有隔热、遮阳措施等。
2.4混凝土的散热
为了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分块浇筑。另外使用冷却水,通过水管内部循环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最高值,减缓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持续时间,减轻混凝土保温养护的压力和缩短养护时间,从而实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2.5 改善约束
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3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而加强施工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4 总结
施工管理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楼板找平层厚度也要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厚度不能过大。当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应该压平磨光,且一次性完成,这样能使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增强。
参考文献:
[1]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士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08(5):11
【关键字】公路隧道;塌方;成因;处理技术
高等级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山岭等各种情况,隧道工程因此产生。隧道工程因不可预见性大,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对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客观的分析地质情况,不断的积累经验,遇到渗水或者塌方等特许情况,能沉着冷静的想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隧道塌方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不良地质。隧道在穿过断层或者破碎地段的时候,岩石发育不好,内部的应力在受到土层扰动的时候迅速释放,从而引起围岩失稳,导致塌方。地质情况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山体的某个部分,出现了与踏勘不同的地质情况,出现了岩石断层等,容易引起塌方现象的发生。
2、地形、地貌因素。隧道施工的路段,若地表有水塘、水库、建筑物等情况,可能会出现施工地段的底层覆盖过薄,容易引起塌方。
3、地下水的原因。地下水的作用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地下水对岩石的长期作用,岩层之间的强度会大大降低,加剧了岩体的失稳,从而引起塌方,另外,隧道在通过有暗河的地质情况时,隧道开挖的过程中,地下水将冲入隧道中,极易引起地表下层和隧道塌方。
(二)主观原因
1、施工方面的原因。隧道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与实际的地质情况不符,并且没有来得及改变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从而导致塌方现象的出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如锚杆长度不够,砂浆或混凝土强度不够等等;施工过程中,支护措施不及时,施工技术力量不够,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工作面太久,引起围岩松动等都是导致塌方的原因。
2、设计方面的原因。隧道设计方对隧道的地质情况勘察不准确,所设计的支护方案不合理,对可能遇到的断层、暗流等特殊情况估计不足等都是引起塌方的原因。
二、塌方处理的原则
塌方的处理原则是先加固防扩散后处理的原则,要求处理塌方宁早勿迟,宁强勿弱。只有对现场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后方可制定处理方案。塌方处理一般可以分为初期处理和塌体处理俩部分。①初期处理:为了防止塌体的进一步扩大所采取的方式,一般首选采用封闭塌体并且加固塌体的后方,在定性判断塌体的稳定后,方可进一步处理。②塌体的处理:塌体的处理一般是初期处理完毕后或是塌方暂时达到自稳时进行的。常用到的方法有三台阶开挖方法、二次衬砌加强方法及回填法等。
三、塌方及处理实例—某隧道的塌方过程与处理方法
(一)隧道及地质情况简介
某隧道沿线地形地质情况复杂,片岩、花岗岩、泥质砂岩广泛分布,该隧道左线全长900m,右线全长880m,均为直线段,山高坡陡,在隧道入口的地段,地形坡度20°~40°,上陡下缓,山体陡峭,出露岩性为微风化花岗岩;在隧道出口的地段,地形坡度为20°~30°,地形平坦,山出露岩性为强~中风化绢砂质板岩。据现有的资料显示,隧道设计区内局部有小的断层。
(二)塌方过程及规模
在隧道往前施工的过程中,某日,在隧道进口段挖至离洞口411米处,由于近期降雨较多,掌子面出现了滴水现象,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滴水现象变的更为严重,经过仔细观察,掌子面为强风化花岗岩,拱部左侧出现了大量的掉块,同时在掌子面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溶洞,形成了一个地表直径23米,洞坑深度12米左右,洞坑直径10米左右的洞坑,塌方总量4102m3左右,现场人员在清理现场的时候,发现还在继续坍塌,使得工作人员都无法进入到塌方现场。
(三)处理方案
经过多方专家进行讨论后,待坍塌趋于稳定后,即着手对塌方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洞顶地表处理
首先对洞顶塌坑周围进行清理,坑外挖出一条排水沟,断面尺寸应不小于50×50cm,并采用C20混凝土对排水沟支护,C15混凝土进行封底,确保地表水不浸入塌坑内。在地表清理后,采用C20混凝土进行锚喷支护,锚杆可采用3.5米长的Ф22钢筋,间距为1.5米,网片采用间距为20×20cm的Ф8钢筋,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对于塌方前段洞穴下沉部位,可以采用C20的混凝土进行补喷,厚度为10cm。
2、洞顶塌孔处理
坑内松土进行清理后,坑壁采用与洞顶同样的支护和处理方式。在坑内溶洞部位加设10根纵向16型工字钢支撑,横向用Ф22的钢筋连接,连接筋间距为0.5m/根。塌坑内钢支撑加固后,采用1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填充,待强度合格后在混凝土层上用地表土进行回填。
3、洞内加强处理
首先要加强洞内排水,确保洞内塌方所造成的积水能清除,保证施工作业道路的畅通,其次,增加钢支撑进行支护,加密钢拱架间距。再次,加强洞内初期支护,增设双层小导管和钢筋网片,小导管规格为Φ42无缝钢管,长度调整为每根6m,共增加4排,每排35根。双层钢筋网片规格为Ф8钢筋网片,网片间距为20×20cm。上导坑施工时,每榀拱架每侧增加6m长锁脚注浆小导管3组,共6根,每组上下间距为0.5m,小导管内加设Φ22的钢筋进行加强。
(四)实施效果
该隧道塌方发生后,实施了上述洞顶地表处理、洞顶塌孔处理、洞内加强处理三项处置措施,当塌方完全处理完毕时,整个处理过程再无发生坍塌现象,且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起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技术;裂缝成因;防治对策
1.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桥梁建设,与此同时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涌入到桥梁施工队伍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当前的交通量以及车辆载重量等较以前都大为提高,这些都相应地给我国桥梁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很多桥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影响外观的同时,威胁到了整体的安全性,给桥梁建设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桥梁施工技术的分析
2.1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
在开工之前,施工现场要及时保证用电用水的供给。同时,电缆线要架空搭设,防止阻碍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以及人力的施工安全。此外,还需配有专门的检修人员对电路进行定期巡检。后勤部门要及时的对施工所用的材料工具以及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检修,确保施工的需要。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的领会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2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桩基础施工时,桩基施工队要明确施工桥梁的位置、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所要施工的桩基位置及桩高桩径等施工技术资料。在桩机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求桩机要有专人负责。打桩时,要时刻记录施工点的地质情况以及钻孔资料并且需要将记录上交技术人员存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旦发现施工点的地质状况与最初图纸设计的要求不符,就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技术人员,待重新设计后再进行施工。
2.3台墩施工技术分析
台墩、立柱是桥梁的重要支撑部位,它们的施工质量严重制约着整体桥梁的质量。在施工时,测量出放样的具置后,就可以按照要求安装钢筋,待检查合格后,再安装模板。模板安装需要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精确、垂直度符合要求,达到桥梁的支撑要求,模板之间采用钢丝绳固定,这样可以在立柱偏移后可以通过钢丝绳进行调整。
2.4预应力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分析
浇筑施工前,根据设计的要求安装支架和拱架。在通过对支架进行强度与稳定性的验算后,就可以依照图纸对支架进行安装。支架安装以后,便可以铺设箱梁底板。铺设底板时要根据箱梁的自重和其他外加负载来设置拱度。当所有的底板安装完成后,为了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预压,降低预应力。支架卸载后,便开始安装箱梁钢筋,钢筋必须安装到位且只安装在底层及胁板。对波纹管的安装要严格依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尺寸进行精确安装,即使钢筋与波纹管的安装有冲突,也要保证波纹管的正确安装。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都有很大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势,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来降低施工难度。为了能使桥梁施工满足技术要求,达到桥梁建筑规范,必须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技术,根据季节的不同确定出不同季节的施工方案,从而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
3.桥梁裂缝成因分析
3.1温度裂缝的产生原因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容易受到内外部稳定变化的影响,当混凝土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出现变形受阻,则会在混凝土的结构内部产生相应的拉应力,如果该拉应力超出了混凝土本身具有的抗拉强度,则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在大跨径桥梁的施工中最为常见。
图1 桥梁中出现的温度裂缝
3.2收缩的裂缝产生原因
因收缩造成体积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裂缝称为收缩裂缝,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以及干缩裂缝两种。塑性收缩裂缝的成因是,混凝土开始初凝后,受强烈的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出现泌水及水分快速蒸发现象,造成混凝土缺失水分表面发生收缩变形,但其又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产生表面承受拉力,当表面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会形成明显的收缩裂。
3.3沉降裂缝的产生原因
在桥梁的施工基础发生水平方向位移或竖向的不均匀沉降时,混凝土结构会产生一定量的附加
应力,当附加应力比抗拉强度大的情况下,则会造成结构开裂,形成沉降裂缝。
3.4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保护层由于施工厚度不足或者施工质量较差等原因,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侵蚀作用,使得钢筋表面暴露在空气中,降低钢筋四周的混凝土碱度,或在氯化物的作用下加速钢筋腐蚀,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承载力,导致结构开裂。
3.5冻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构件的非匀质密实性质,导致其内部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空隙,能够蕴藏很多的水分。因此,如果混凝土温度小于0℃,则其体积会在内部水份的冻结作用下发生膨胀,产生拉应力,形成裂缝 处于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混凝土的冻胀率达9%。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施工时,应做好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冻,产生冻胀裂缝,降低结构强度,影响施工质量。
4.混凝土桥梁施工裂缝的防治对策分析
4.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施工工艺的高质量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程序,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在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时,要严格的进行检查,选择高质量、符合规格的砂石和水泥。在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工作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调配并且对比试验,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或者阴雨天气,要及时对砂石进行含水量的测试,随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2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桥梁施工时,尽量选择干硬性的混凝土,在骨料中适当的添加外加剂,改善骨料的配置,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保证其有较高的强度。在拌和混凝土时,尽量选择洒水方式,冷却砂石,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特别是在夏季的炎热天气里,必须保证浇筑层的充分放热,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的内部安装温水管,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要注意混凝土的表层,选用性能好的混凝土,增强其抗裂缝的性能。在施工中,要避免选用表面干缩程度大的混凝土。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加入减水剂,防止其产生泌水现象,增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护层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条件允许的话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
4.3认真做好桥梁施工的每道工序
专业技术人员要清楚的了解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最容易导致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因此,必须要重视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确保安装钢筋的成型和模板的位置的牢固性和准确性,防止钢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及时清除干净钢筋上的污染物和已经氧化了的铁皮,防止由于这些杂物的因素而影响到混凝土的粘结力,之后就是要合理把握好混凝土的振捣操作的程序,严格把控振捣操作技术,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案设计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控制好由于初期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准确的计划好混凝土的浇筑量、缝间距、构造和运输等程序。
5.结束语
桥梁建设作为交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完善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体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总体素质,才能确保我国桥梁建设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民.桥梁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交通标准化,2013,(08).
中国是一个用电大国,但一次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供电主要在西部,用电主要在东部,因此需要“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长距离、大容量输电,而过程中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必不可少,它是输电系统的安全卫士。
过去,中国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主要被ABB、西门子等跨国公司所控制,产品价格昂贵,且并不适用于国情,使国内电力建设增加了很多成本。然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一家叫南瑞继保电气公司的企业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迅速消化吸收,使产品价格不到国外的一半,把外国品牌基本挤出了国内市场。结果是,电力自动化国产化比例目前达到93%,在所有工业自动化行业中最高。
继电保护行业已是中国众多行业中少有的在技术上超越了西方的行业之一,这家民营企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技术底蕴是创新土壤
作为科技型民企,高素质、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管理层或是实际控制人一般是公司运营的灵魂和成功的关键,斯如南瑞继保。
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技术最初在我国处于空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研究开发时间。因此自2001年起,国家投入300万美元,让国内两个企业分别从瑞士ABB和德国西门子引进直流控制保护技术,这两家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南瑞继保,一个是国有企业许继电气。
工程院院士沈国荣是南瑞继保的董事长,他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科研开发,是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委员会主任。20世纪80年代,他首创了“工频变化量保护原理”,成功解决了长期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技术难题。
众所周知,国外企业并不真正愿意把技术传给中国。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阻挠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南瑞继保也有这样的遭遇。在技术引进时,国外公司想方设法地拖延或不给图纸,打各种埋伏,缺图纸缺软件是常见的事。或给5年前的旧图纸,或有意无意地出些错误。
自己有底,心中不慌,如果自身没有扎实的学识和悟性,光靠百折不挠的要、泡、逼之勇是不够的。ABB给的图纸有时关键部位数据出错,有时资料零零碎碎,但内行的南瑞继保一下子就会发现问题,并能举一反三。“也该ABB倒霉,碰到我这样的咬住不放,老是追着他们要,和洋人要斗智斗勇才行。到最后给的图纸还是零零散散的,一般的专业单位拿到后看不懂,做不出来,而我们不仅能把后面隐藏的东西搞懂,而且还能看出图纸中的错处。”沈国荣说。
技术引进只是个桥梁,因为自己有底,自信顽强,自主创新就变得融会贯通、有的放矢。
为了保障继电保护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运行,外国企业都是用“数字模拟”建立数字仿真系统,并怂恿南瑞继保花巨资引进。很快的,掌握技术之后的南瑞继保就想出了新的超越办法。不到一年时间,南瑞继保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高压直流动态模拟系统”,用小的实体模拟大的电力系统实体运行。ABB的人非常惊讶,认为搞实体动态模拟太贵,而且也不好做。但沈国荣强调,“动态模拟”可以全面模仿现场。接进所有的信号进行全面彻底的试验,把设备实体运转起来,并在全面检验成熟后才交付使用,因此系统在现场安装运转后几乎没有故障。
当2005年南瑞继保上马葛洲坝一南桥直流电改造项目时,ABB曾在后面等着看笑话。然而。2005年4月1日这一天,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投运时一次成功,没出任何故障,这让许多外国企业都十分意外。因为即便是ABB、西门子等公司,也从来没有这么顺利过,设备经常会在实地运行后才发现问题,故障率高,每个工程下来换下来的插板能有一箩筐。“当时ABB完全没有想到国内还有企业能真正把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技术学到手,消化吸收并超越他们,后悔得不行。”南瑞继保办公室主任毛仕涛回忆说。
作为中国电力自动化的领航企业,南瑞继保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五大继电保护供应商之一,销售收入在2005年就占据行业世界第三位。其中,2008年南瑞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仿真系统提供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已投入使用,是目前唯一投入实际使用的特高压控制保护系统。2008年南瑞继保完成了基于UAPC平台的新一代PCS-9550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在技术和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国外厂商的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直流输电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反观某些国有公司,国产化动力不足,搞假国产化,不用花真功夫,项目靠关系,技术依赖洋人,产品拿来组装一下就卖。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也难以形成自己的高利润和市场优势。
正向激励是创新动力
南瑞继保的研发中心有280多人,汇集了各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形成了自己的科技平台。除了顶尖技术精英的集聚效应外,一家民营企业还靠什么凝聚人心?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恰当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
科研人员的独立性强,怎样把科技人员聚合到一起做加法?据了解。这家公司以“务实、求精、协作、创新”的企业文化长期熏陶,并以一套运作程序引导科技人员和员工懂得配合一致的价值所在。从新员工招聘、培训开始,公司对员工就特别强调协作配合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也特别强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强调知识共享、信息共享,反对任何不利于配合的个人行为。落实到流程上,合作概念不断被优化,在研发、生产、工程服务、营销、质量控制等流程中体现协作配合的效益,逐渐使协作配合成为企业的共同理念。良好习惯。
沈国荣表示,研究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整个中心形成一盘棋,在一个攻关组里聚集了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保护专业、自动化专业、直流专业等各专业的尖子,再带动一批年轻人,实现各个环节无缝,齐心协力共同往一个方向努力。
合理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实践中主要有三条经验:一是实行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持股的激励机制;二是在考核中突出核心员工的政策性倾斜,重视研发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三是构建优厚的福利体系,改善员工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在公司是最高的。很多科研骨干的待遇超过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使科技人员能够发挥专长,安心科研。不必一心想“当官”。例如,南瑞继保公司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负责核心技术的田杰博士,虽在行政上并没有任何职务。但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项目送评国家科技进步奖时,田杰被列为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并报送获评了2008
年南京市科技功臣。与现在社会上很多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都是行政领导形成了强烈对比。成就感、尊严、公平对待、丰厚收入,都对南瑞继保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毛仕涛介绍说,从激励机制上,公司注重考核和奖励团队的绩效,不搞个人承包,不单以个人成绩奖励,使大家明白,只有团体共同开发成功,企业才有发展,个人的利益也会最大化。1200多人的这家民营科技企业,2008年销售额超过31亿元,上交税收4.85亿元,人均有效产值250万元,处于同行业全球最高水平。目前。仅南瑞继保一家企业在我国220kv以上的继电保护设备市场占有率就达到45%。
良好机制是创新基石
为什么许多国有企业在引进技术、开拓创新领域不成功?深入剖析南瑞继保,有三点值得人们思考:
机制不同,应变能力不同。国有企业机制比较僵化,产品更新、研发投入、项目投资等,都要一层层地请示、汇报,除本单位领导外,还要请示上级主管,请示集团领导。集团若决定不了还要请示国资委,国资委再左评估右审查,商机就都错过了。没有人真正负责任,也负不起责任。如果只是一个临时的打工者,这种机制长期搞下来,激情没有了,应变能力也没有了。而民营企业,是自己投资干起来的,机制活,想搞什么新产品,上什么项目,关键人物碰在一起一评估,觉得不错,说干就干了,因而能及时抓住机遇,也对自己作出的决断承担责任。例如机械工业的仪表行业,国有企业基本都跨了,而民营企业都起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国有机制不灵活。包括吸收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问题等许多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人事制度不同。凝聚力不同。目前的国有企业同时带有行政色彩,负责人既是企业人又是行政官员,由于并不知自己能在企业多久,往往更关心的是怎样升官而不是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决策选择首先以有利于仕途而不是有利干企业为前提。而民营企业家。企业和自己的利益、命运息息相关,办好企业,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是负责人的最大心愿,因此更能全心全意追求科技创新。另外,国有企业的领导由组织部任命,往往专业能力存疑,不像民营企业的领导是市场搏杀中筛选出来的。而且国有企业的领导不知哪天一个调令就换人了,新上任领导常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整个科技方案、人员调配都得重新变动,显然对科技创新不利;而民营企业则很少有这样的异动,企业创新往往能有长远安排和积累。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裂缝成因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一、桥梁建设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进程也在加速,桥梁施工建设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桥梁质量影响桥梁使用寿命和服务性能。所以桥梁建设中要保证桥梁质量,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体现。道路桥梁的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是政府对藏区的关怀,也是推动藏区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藏区地理特征奇特,技术人员要克服高原冻土等尖端自然环境,才能建成质量合格的铁路。而合格的桥梁技术,才能避免桥梁坍塌悲剧的发生。可见桥梁技术的成熟度至关重要。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桥梁施工过程中常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两种技术。具体的技术选择会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决定。具体做法如下:1、埋设护筒。护筒能够进行定位导向、保护孔口、维护泥浆面和防止塌方。2、冲击成孔。冲击成孔能够使孔壁密实挤压,孔壁之间不会有缝隙。
(二)墩柱和台身施工技术。进行这项工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详细的施工专项方案。2、加强墩柱本身线型的控制。3、进行精确的位移检监测。4、采用钢模进行支座垫石施工样本的测量。
(三)钢筋焊接施工技术。加强钢筋焊接的技术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1、在焊接钢筋之前,要先确定焊接参数和工艺,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焊接试验。当试验的结果符合标准的时候进行正式的焊接。2、钢筋的焊接接头要采用:闪光对焊、气压焊和电弧焊。
二、桥梁裂缝的分类
桥梁裂缝的分来都是按照桥梁裂缝的宽度来分类的。一般桥梁裂缝的形成都是混凝土的开裂。按照桥梁混凝土开裂的宽度,可以把桥梁裂缝分为: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
(一)根据桥梁建设相关文件规定,宏观裂缝的宽度高于0.05毫米;而介于0.2毫米~0.3毫米之间、且不再继续裂开的桥梁裂缝,是对桥体毫无损害的。
(二)微观裂缝则是人的肉眼察觉不到但却固有存在的;与宏观裂缝相对,微观裂缝的宽度在0.05毫米以下;只要桥梁的荷载没有超过理论标准,那么这些裂缝都是无害的。
三、桥梁裂缝形成原因
(一)桥梁的地基发生形变。因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发生位移、受力不均等原因,造成桥梁地基的下沉,使整个桥梁的机构产生“应力”。这种应力会随着地基下沉的情况逐渐增大,当这种应力超过桥梁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抗压力时,就会造成桥梁的开裂。
(二)桥梁荷载的原因。按照桥梁建设相关部门的关于桥梁建设裂缝的文件指出: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在静止、运动荷载和次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桥梁裂缝称作荷载裂缝。荷载裂缝分为直接裂缝、次应力裂缝。以为桥梁荷载造成桥梁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由以下几点:1、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过度的在建筑物体上堆放施工用的材料和工具;2、不够了解桥梁受力结构;3、对于施工设计的漠视,擅自改变施工程序。这三点原因加剧桥梁裂缝的形成。
(三)外界温度的变化。建设桥梁需要得到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而混凝土的这种物理特性直接导致了桥梁裂缝的形成。桥梁建设需要的混凝土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结构产生巨大温差的时候,混凝土就会形变。如若处理不恰当,在桥梁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桥梁就会出现裂缝。
(四)桥梁钢筋的腐蚀。使用质量差的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过薄,桥梁的钢筋就会收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的腐蚀,导致钢筋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钢筋被腐蚀。钢筋被腐蚀以后,会产生膨胀应力,导致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裂开。而且被腐蚀的钢筋混凝土的抗压力也会下降,引发更多的裂缝产生。
四、桥梁裂缝的预防
桥梁的裂缝不仅因为施工阶段措施不当而产生,桥梁使用的年限也会影响裂缝的产生。桥梁裂缝在现今桥梁施工技术中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施工技术的提高从而延缓裂缝产生的年限。
(一)选择优质混凝土。桥梁的建设前期,要采购优质的混凝土,特点是抗压性强。当桥梁寿命达到一定年限的时候,不会发生太严重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混凝土能够承受这种轻微程度的应力,从而延缓裂缝产生的时间,增加桥梁使用寿命。
(二)针对桥梁荷载产生的裂缝,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1、不要在在建的桥体上堆放过多的建筑材料和工具;2、对施工人员进行桥梁结构知识培训,让施工人员了解桥梁的结构以及各个受力点;3、重视桥梁施工的设计,桥梁施工的设计都是设计是根据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数据进行设计的,不可随意更改;施工程序也不可擅自改变,施工的进程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不可随意更改进程的安排,从而预防裂缝的产生。
(三)处理好内部外部环境的平衡。进行混凝土浇灌的时候,要注意内外部环境的平衡。正确处理“水化热”的现象。避免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的热胀冷缩。混凝土的热胀冷缩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尽量降低温差,降低热胀冷缩的程度。
(四)减少钢筋的腐蚀。金属与空气接触难免会被氧化。但是质量上乘的钢筋,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会比较长久,增长钢筋的使用寿命。同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灌注要加厚,从而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以此来延缓桥梁裂缝出现的时间。
结语
我们在开篇就提过“要致富,先修路”,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桥梁的建设是交通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关于桥梁坍塌造成的悲剧也不在少数。我们要对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提高,延长桥梁使用寿命,避免因为桥梁坍塌造成的悲剧。要加强对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研究,从而攻克这一难题,在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提高桥梁质量,为我国基础事业建设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引水隧洞;支护;进洞;出口
一、工程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设置目标是主要是为了缓解大路梁子隧道水沟排水压力而设置,其中引水洞进口与隧道进口的距离为缓坡地带,大约为170m。引水洞断面为城门洞型,引水洞全长780m,断面净尺寸为3.5m×3.65m(宽×高),纵向坡度为0.8%。引水洞主体穿越三叠系石灰岩地层,该地段基岩积压破碎,岩层接近直立,裂隙水及岩溶水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地质存在突涌、断层、岩爆、膨胀岩、瓦斯、流沙、岩溶、滑坡等不良地层情况的可能性极大,隧道穿越地层存在玄武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和泥岩;洞身范围内有煤层、断层。所以在分析该引水洞地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洞口附近设置拌和站及砂石料堆放场,设置生产区、生活区房屋;工程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山上的水来作施工及生活所需要;生活用电将通过将电接至施工驻地来解决,具体是安装变压器,为预防意外情况,备用内燃发电机。
二、施工技术组织概况分析
1.施工技术方案选择
本工程施工道路布置、开挖出渣方案、坝体填筑施工工艺和特殊段处理等,是本工程施工布置设计的重要及关键技术问题。本工程大路梁子隧道引水洞设计全长780m,围岩基本情况:二类围岩,占全隧道长度为13.8%108 m;三类围岩444m,占全隧道长度为56.9%;四类围岩228m,占全隧道的长度为29.3%。
2.进洞方案
通过各方面的探究和分析,确定最后的进洞方案:首先,依据设计图纸的需求,进行洞顶排水沟、截水沟以及水沟;然后上一个工序检测合格后,进行坡度刷坡的施工。开挖工序方面,一般采取人工开挖方案,以确保工程稳定施工,比如使用工具对边仰坡及洞口处进行开挖,顺序从上到下进行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适当防护。
3.出口方案
方案设计的出口端方案为柱式洞门,施工时根据设计图纸需求对洞顶进行截水沟施工;接着,进行边坡锚喷防护工序;最后,待前面工序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按二类围岩浅埋段进行洞顶的施工。初支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工序,完成这一工序后,再进行洞门端砌筑。
三、隧洞特殊地段超前支护施工技术
这一阶段的施工技术,重点在于掌握围岩地质的情况下,应配置好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同时备足钢格栅(或型钢拱架)、喷浆机、注浆机、高标号水泥、高标号水泥、水玻璃、稻草、方木、花管、焊管、钢轨等材料。
1.超前探孔工序
在钻眼前应打入6m 长焊管作超前探眼;且要求每次探眼应做到直墙腰部2 根、起拱线位置2 根、顶拱1 根,数量不得少于5 根,以确保洞穴流砂在开挖爆破过程中不会造成
坍方。在探眼掘进过程中如果发现围岩比较松软的现象,或从焊管中涌出裂隙水、流砂等现象,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台阶法施工处理,或采取短进心、早封闭、强支护、弱爆
破等施工处理措施,同时要做好施工前一些预防方案的拟定,如为了最大限度引排流砂体内的积水,涌水量较大时可多打花管。
2.超前支护工序
在设计开挖轮廓线基础方面,待确定流砂层长度后,轮廓线径向放大20m~40m,同时将焊管、花管超前支护打入起拱线位置;并要求将超前管棚纵向严格按平、顺、直等原则要求打入,且横向不宜留有空隙,以避免发生流砂渗出缝隙的质量问题。
四、隧洞特殊地段开挖及支护技术
1.台阶法开挖工序
本工程主要是在施工方案筛选过程中,考虑到隧洞流砂的流动性非常明显,如果进行全断面开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所以决定选取台阶法,且先进行上半部人工开挖,每环进尺宜
2.拱部纵向支护的加强工序
超前管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容易控制在同一平面,这容易造成管棚无法承受流砂体的垂直压力、挤压力,或拱部开挖后出现流砂、渗水渗漏等现象的发生,若不及时解决,
最终会导致拱部沉降、位移。所以,随上半部开挖地不断深入,为避免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必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将超前管棚打入,可适当增加超前管棚的数量,直至其进入
非流砂岩层,第二环达不到继续第三、第四环等,使其拥有足够支撑流砂体垂直压力、挤压力的质量保证;至此,处理完后,还需要及时封堵流砂,引排渗水,确保工程进度顺利展开。
3.拱部横向支护的加强工序
加强工序,主要是考虑到超脱管棚支护已是支撑流砂体挤压力、垂直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纵向超前管棚支护在拱部短进尺开挖加强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喷身砼支护、挂设钢筋网的处理,有必要及时进行钢格栅横向支撑施工或拱部型钢拱架的加强施工。通过收敛量测,准确掌握其水平位移速度、洋洋得意位移、沉降速度、沉降量等相关重要指标参数的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拱部对流砂体的支撑质量,如有必要可在钢格栅超拱线、型钢拱架处加设横支撑。
4.下部台阶施工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流砂自稳能力非常不好,所以在下部台阶施工时,应采取短进尺、强支护施工技术对下半部进行施工,且控制每次进尺在0.5m 左右。同时,下部宜采取先开挖右侧或左侧下半部的方法,即分左右两侧边挖边护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拱部的支撑效果比较可靠;然后按设计要求完成相关工序,如喷身砼、打设锚杆、完成挂网、焊接下半部型钢或钢格栅,施工下半部的另一侧。此外,为确保后期施工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内水外渗或外水内渗等渗透现象,有效防范进一步发生较为复杂的位移、沉降、变形、挤压力等工程质量问题,可考虑使拱部、边墙、底板在二期支护断面外形成完整的封闭圈,通过在进行二期支护断面的设计阶段时,会首先作基底换填、设计钢格栅或横向钢拱架、浇筑底板仰拱砼等施工处理。
五、其它方面施工工序技术要点的处理
(21)隧洞砂岩地段涌水、涌砂、岩溶的处理方案:采用梁跨、板跨或拱跨等跨越措施处理不能堵塞水流,或溶洞较深的情况;采用支撑墙、支撑柱、支撑拱以及嵌补加固等工程措施进行支顶加固;采用砼、浆砌片石堵塞、填实停止发育的干、小溶洞。对岩溶水或暗河的处理时宜疏不宜堵,在处理泥水、暗河突涌时,宜在施工时采取超前地质钻孔探测,且预备足够的抽水设备。(2)隧洞流砂坍方处理方案:为确保拱部坍孔出砂体自身稳定,可采用钢材或木材横向将坍碴截断;可采用隧洞流砂段开挖支护、超前支护处理坍孔封闭。此外,基于洞穴填充物通常会存在稳定性差、下沉量大、易坍塌、松软等情况,可采取桩基处理、超前注浆加固地层、换填人工基础或浆砌、干砌片石基础等处理措施。
六、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由此看出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涉及多个施工细节,在隧洞工程引水施工过程中,遇到过去没有出现过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不断丰富施工经验;同时各个工序的衔接对于工期的进度、工程质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次工程施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加强施工技术各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