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第1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体质健康促进;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是一项致力于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又是一项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系统工程。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初级中学体育课的根本任务,此阶段是一个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的重要节点,是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时间段。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体育基础等情况,贯彻以健康促进为重点、以育人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基本手段、以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基本原则,增强学生体制,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质健康、体育课、教学设计等为关键词,借助于中国知网、超星图书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搜索工具查询了相关文章,并对其认真研读和参考借鉴。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师、学生和相关专家等对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中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相关状况进行了访谈。

1.2.3 逻辑分析法。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的转变

体育课指导思想即:指导体育教学,并带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导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教学思想,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对体育教学认识和要求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因此,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课指导思想统领下,才能设计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提高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学设计。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一方面要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增进学生健康的思想贯穿于体育课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要遵循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体育教育的教学规律,教学活动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规律、体育教育的实践性规律以及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保障不同年级、不同学期、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外,为了“体质健康促进”教学效果的连续性,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还应注重教学内容和功能间的衔接与互补,例如体操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田径可以发展学生的耐力和速度,而篮球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如果将这三个项目科学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可以发挥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初中体育课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初中体育课教学设计中,设定明确、合理和可操作化地体育课教学目标,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方面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教学目标:即身体发展、运动参与、知识技能、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教学内容,选取其中的几个目标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只选择其中的三个目标来设定体育课教学目标,以保障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推进教学改革进程,达到初中生体质健康的目标,学生对“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科学认识也应当列为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因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更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通过长期有序的体育锻炼既可以达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学生也只有理解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朝着健康的道路上迈进。

2.3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安排

体育课的组织教法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情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各种组织措施。它是学生获得体育技能、体质健康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渠道。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体育课教学组织的严谨与否直接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科学、严谨的组织体育课的教学。首先,初中体育课要有正常的课堂秩序,并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和学生等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以提高练习的密度,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其次,要保障初中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加强学生主动、持续进行身体练习的时间以达到预设的强度的目的,还应注意各教学内容的联接要连贯,减少因队伍调动、过多的讲解造成的停顿时间。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练为主、讲为辅,保证学生生理机能状态始终处在较合适的水平上;另外,还要保障教学步骤的清晰以及教学过程的自然流畅,初中体育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步骤,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和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既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又使学生得到了持续的锻炼,给学生以“水到渠成”之感。

2.4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使学习者从现有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载体。课时安排在这里仅指完成该项教学内容的时间。初中体育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长的合理搭配是一切体育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其合理性与否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兴趣”的形成。初中生是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主体,体育课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初中生身心特征,又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体质健康促进是初中体育课的重要功能,所以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能一味的迁就学生的兴趣,又不能遵循保守的教学;所以,“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既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健康干预,又要集中力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应该是综合、多层面的,并应逐渐渗透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的目的。考虑学校和学生条件,突出贡献健康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内容应尽量选择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运动项目。如加强跑步、球类运动等项目,增添趣味运动等。更不要因运动项目的对抗性强,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取消户外运动的项目。因此,借鉴体质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按照学生对项目的喜好程度,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像羽毛球、篮球、足球等学生一旦接触就会喜欢的项目,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多课时、长时间的教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无形中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像跳远、跳高、铅球等相对枯燥、学生比较厌烦的运动项目,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少安排课时,并且时间不宜长久,保障初中体育课整体的实效性。还有像长跑这类初次接触给人比较单调、厌烦的感觉,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形成兴趣就会受益终身的项目,这类项目的兴趣点一般在几节课以后,所以应安排在学生神经活动的兴奋期阶段上课,以保持学生对这类教学内容兴趣的持续性;另外,初中阶段是学生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符合符合初中生速度、耐力发展的运动项目,要着重增加初中生练习的量与强度。

2.5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初中体育课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价值评判,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初中体育课教学的动力,教学评价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初中体育课的走向。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评价应着重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而不是过多的在体育课教学形式上把关。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评价应当既有长期效应的评价,又有中期效应的评价和短期效应的评价。首先,从长期效应来看,学校体质健康环境的建设状况是教学评价长期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学生的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高也应当列于评价指标之中;其次,从中期效应来讲,应当包括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变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动技能的增长,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化、教学功能的连续性以及体育课后的影响性等。最后,短期效果即课堂效果,因此评价应当着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率、练习时间、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以及教师在课上的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效应是一种追求,也是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环境建设的理想状态,而这种追求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短期和中期效应的前提下,尤其是以合理建构的课堂效应为基础,即体育课程的具体实践活动,否则,就会成为一种空喊的口号,一种盲目的随从,而最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与功能的衔接与互补。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统领体育课教学的关键点,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体育课。

3.1.2“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教学目标在突出身体发展、运动参与、知识技能、心理发展与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学生对“健康”内涵的科学理解。体育课教学目标是指引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灯塔,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初中体育课走向正确的道路。

3.1.3“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组织教法的严谨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保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又要保障教学步骤的清晰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3.1.4“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产生长远影响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较长的学习时间。

3.1.5“体质健康促进”思想下的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评价应当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重点,通过短期效应、中期效应以及长期效应的评价,为学生体质健康的长期发展考虑,激励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2 建议

3.2.1 初中学校运用体质健康促进理论优化体育课设计,要以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目标,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调整初中体育课教学策略,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终身。

3.2.2 想要通过学校体育课改善初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过程引导,而引导的重心就在于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选择,只有这样,学校体育课才能在相对规范和制度化的道路上迈步前进,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找到落脚点,健康促进的目标也就成为一种使然的结果。

3.2.3 要达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标,除了实施体育课课程改革外,初级中学还应立足于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和途径,开辟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环境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中,促使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丛改.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6):36.

2 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家照.对体育课堂组织教法的有效选择与运用思考[J].2011(2):65.

4 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42.

5 张勇,张岩.学校健康促进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75.

第2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 核心 分支

1.概述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人们对于初中物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熟练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求学生们充分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在物理学科中的自我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创新能力。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基础学科,能够在初中物理中掌握牢固的物理学科知识对于后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学习与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让学生将某个实验的最终结果、理论知识以及公式概念等都死记硬背在脑子中,不仅没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探索、钻研的学习机会,而且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思路,最终难免落于俗套。思维导图是按照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通过某个关键的词语来发散出相应的分支,从而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将人们的思维展现出来。在初中物理的概念理论、基本知识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每个概念展示开来,将其相关联的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加深学生们对苦涩复杂的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发挥学生在思考中的潜能,对于初中物理知识学习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2.思维导图及其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使用文字、图片、颜色、气味等形式,将关键的中心主题形成关键核心,然后以此关键核心为依据,依次发散相应的分支,每个分支是与关键核心相关联的次要核心,然后依次对每个次要核心看做一个新的关键核心做相同的处理,最终形成一个发散且有序的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网络,即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总的应用,是对当前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对应,不仅传授了相应的初中物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相应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学生们自己会主动地思考下一级的分支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如何绘制下一级思维导图才能将整个思维网络绘制得更漂亮,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事物,而且能够培养个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老师在板书期间只需要对关键词以及相关点进行书写,减少了板书时间,以及学生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最后,思维套图通过多感官、多维度的刺激学生对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仅能够实现前后理论知识的关联性,而且能够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方式,将虚拟的思维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促进他们对初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入能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如在学生笔记记忆中可以使用思维套图构建记忆网络,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理清教学设计和重难点,在课程复习过程中构建理论框架等,从而有效地提升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1 笔记记忆中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记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如果将老师的长篇大论都记下来并非明智之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容易分散注意力,错失理论知识的听讲,影响听课效率。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老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记录下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状或者图案、颜色等表示相应的知识点,然后通过线条,将每个关键点按照相应的逻辑关系记录下来,从而完成整个学习笔记的记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提升了课堂的听课效率。例如在讲解声音章节时,可以将声音作为核心关键词,在讲解其特性时,将声音特性作为次要核心词,然后将以此将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作为下一级关键词,最后对每个特征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简要记忆即可。

1.2 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老师在讲解某个课程内容时,会对整个课堂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整个课堂顺序进行设计,在这个环节中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设计。同样的在讲解声音的相关章节时,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课程题目作为核心关键词,然后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场景设计、教学问题设计、重难点讲解、总结等各个内容作为次要关键词从核心关键词依次分支,然后依次对每个次要关键词进行简要书写。如在教学场景的次要关键词中的概要解释,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故事作为引入,然后在教学方法环节,可以采用学生模拟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进行简要书写,最后在每个次要关键词都书写完成之后,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节省了书写教案的时间,而且使整个教学设计一目了然,从整体上可以了解整个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改正。

1.3 课程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整个初中物理课程复习时的应用,可以构建专门的课程理论框架来实现对整个课程的复习。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们在听讲过程中出现枯燥的感觉,整个理论框架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绘制。首先以初中物理为切入点,将课本中讲解到的几个重要的物理方向,如声学、力学、运动学、杠杆等基本知识点作为次要核心依次分支,然后将每个方面的相应的知识一一绘制出来,当每个方面的小的知识点都绘制出来之后,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初中物理的知识网络,而老师则要要求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发现自己那些知识点是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点还存在疑惑,然后重点复习相应的知识点即可。

4.总结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笔记记忆中来构建记忆网络,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来理清教学设计和重难点,应用到课程复习过程中来构建理论框架,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一、精心设计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其首要的方面就是要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小学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否则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缺乏互动的小学体育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无法得到良性地交流,怎么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呢?所以,兴趣对于教学异常重要。

但问题就在于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对体育教学的主题进行较为精细的设计。在主题设计中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做到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所选的体育教学主题不能过于单调,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是比较强的,过于单调的课堂会使让其感到枯燥,这样的话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计的主题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提高学生跑步速度的时候就设计了“龟兔赛跑”、“智斗大灰狼”等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小故事,从这个角度着手,其效果是很理想的。

二、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一个好的小学体育教学主题设计就等于是教师精心导演的一部戏,一部好戏肯定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头、逻辑紧扣的发展、跌宕起伏的过程以及快乐圆满的结尾。小学体育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按照这样一个过程来实施的,让学生在精巧细致的开头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教学的主题在教学中并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贯穿始终,这样的话,就使得主题教学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前文提到我们所设计的小学体育教学主题基本上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小故事,根据我们所设计的主题,在体育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制定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目标,创编出儿童化趣味性强的体育教学方法,尽量创造一种快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三、促进教育角色的转换,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学相长

在进行小学体育主题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学会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须是合作互动的,教师对待学生也应该是大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在体育教学中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自己在每一堂体育课中受到体育老师的关注和肯定,是在享受教学的过程,同时也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健全。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育角色也要相应地实现转换,这时的体育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课堂的“命令者”,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引导的“向导”。在师生的角色转换之后,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创造性也会大为提高,除此之外,学生之间通过一种合作性的学习也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为小学生情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四、实施教学过程的渗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主题教学的效果理想的,主要基于教师在主题设计时强调对学生实施教学的渗透,即是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并不是简单地锻炼身体,还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不同的主题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就会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积极效果;在主题设计中针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而增加难度,这样就会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进而形成乐观的心态。而这些对于学生最终确立完美的社会道德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4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丶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丶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创设。

    总之,政治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的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方法大致相同,只要教师掌握好教学内容,认真做好备课准备,以学生为主,就一定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先进的设备、技术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之中。其中,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本文拟从多媒体的重要性、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等角度对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要性与注意事项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先进的设备、技术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之中。其中,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本文拟从多媒体的重要性、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等角度对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是很难体现出情境刨设中的悬疑性和疑虑效果,很难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数学情境,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通过情境的变换,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加上鲜艳的色彩则可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可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会有充分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机会,才会有学习上的创新,所以,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构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并给予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把习题编制成一个可交互操作的界面,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正确的则由多媒体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则给出提示或鼓励,让学生再继续思考。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其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多媒体技术能给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优势,但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更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杜绝一堂课计算机一用到底的现象。教学媒体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各媒体的特征.根据教学目标和需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媒体。

其二,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信息化时代里。知识更新一日千里,特别足多媒体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在多年实践中.我们感到多媒体适当、适度、适时的采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极其显著。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就将很快落后时代。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多媒体制作等技术,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掌握了这些,才有可能结合新技术的特点,突破旧观念。创造新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其三,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课件的选用是为教学服务的。那么课件选用多少.选用什么材料,何时出示都必须先考虑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针对目前多媒体在使用时资料过多过滥过于亮丽导致影响学生思维,干扰教者思路这一现状。课件设计的资料以少而精为好,需要精心设计课件。不搞大而全,只求少而精。教者在教学设计时,先应抛开课件使用这一想法,而先去挖掘教材内容。而当确实需要补充资料,以弥补课文留白或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才去考虑课件的设计和使用。

其四,建立专用课件素材库,让多媒体时常陪伴在数学教学左右。恰当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在我们平时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有心采用多媒体课件,却苦于不易找到合适的课件,合适的材料。广大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也有限,在教学、备课、批阅作业的间隙也无暇去精心设计每一个课件。而教学却是每天都在进行的,合适的课件若能贯彻到每一节课的学习,对教者、学生来说,无疑会创设更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介入数学教学,为数学教学开创了新天地。不仅为数学教学增添光彩,而且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形式的使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强烈掌握科学知识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愿望,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同时,中学数学老师应该注意到,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在于注重优化教学内容上,应该积极设计合理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满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禹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3

[2]辛珍文.初中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7

[3]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4]彭腾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 2010(7)

第6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动漫教学 动漫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 课程整合;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旨在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针对高中生喜欢欣赏动漫作品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将研究报告阐述如下:

一、课题的科学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建设,培育动漫文化品牌,推动国内原创动漫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我们地处经济发达的广州,这里每年举办大型的动漫活动: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OACC)、ACG穗港澳动漫游戏展、广州国际动漫节、动漫游戏嘉年华、中国国际漫画节、全球十大动漫形象评选活动、广州暑假动漫展,丰富的动漫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为了充分挖掘利用资源,规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彰显特色、多出成果、力争示范,我们把“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目标

美术教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三、课题操作策略

本课题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而进行的。我们采用“分课程、分学段研究”的方法实施。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观察、统计和调查等研究方法。

本实验期限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

1.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1.2实验前调查、研究、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

1.3加强教师课题研究及对当地资源的了解和整合培训。

2.实施阶段

2.1根据研究方案制定出研究计划,结合本校、本学科和学生实际探索出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形式。

2.2编写《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学校选修二和课外兴趣小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2.3设计《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动漫校本课程调查问卷统计表》,检测各学段学生了解的动漫基本知识、掌握动漫活动的技能和情感的培养情况。

2.4进行中期评估,写出阶段性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5定期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实践培训和研讨活动。

2.6定期做好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

3.总结阶段

3.1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示(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课实录,研究总结及论文,学生成果)活动。

3.2整理《动漫校本课程教程》,并在其他学校推广使用。

3.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图片、文本、影视和电子资料。设计制作《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课件》、《动漫校本课程教学实录》、《动漫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集》。

3.4实验教师完成研究总结或研究论文,写出《动漫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3.5申请专家鉴定。

四、课题成果与体会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

2.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要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动漫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将教师、教材和地区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动漫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课题期间,课题组老师围绕课题内容,发表了论文若干篇。课题组师生参加各级漫画比赛获奖近百项。各项成果在社区及学校选修二课堂使用,效果较好。

3.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如:学校(校园动漫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动漫公开课、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动漫节、COSPIAY动漫模仿秀、漫展、庆典活动),提高课题研究效度。

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广东增城这里有特有的节日,如增城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增城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增城客家文化节、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荔枝文化节、增城派潭番薯节等。

4.注重计算机技术与动漫课程的整合,

开发可操作、可推广的动漫课程教学平台,建立计算机与动漫教学网站。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校园动漫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动漫社团、动漫视频、社团风采、学生作品、课件制作、教师作品等。可以在学校动漫兴趣小组上课时使用网站里的教案、课件,课题组老师查阅课题相关资料,还有师生动漫作品展示。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本课题的研究尚属于初步研究,有以下不足:本课题由于时间仓促,以美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自编为主导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仅仅做了初步尝试,课题成果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益明. 校本教师发展论[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守智.中外教育格言名言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6][日]中野晴行 甄西 译.动漫创意产业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第7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一、在常规课中讲礼仪

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常规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尤其是要激发他们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例如,我在上声学讲到骨传声的时候,就给学生讲春节晚会节目《千手观音》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节目中的聋哑人就是通过感知振动来排练舞蹈的,让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顺势对学生进行不占盲道、帮扶残疾人过马路等文明礼仪教育;在讲《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时,我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发出的是噪声,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在讲《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时,我努力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社会责任感,并积极树立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告诉他们浪费电能、危险用电都是现代文明所排斥的行为。

二、在实验课中践行文明礼仪

实验课实践性较强,可以让学生践行礼仪。上课前要让学生排好队安安静静地入场。教师演示时,要让学生明白爱护仪器、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利,是践行文明礼仪的重要体现。诸如实验过程中不要让刺激性气体对着同学,实验完毕后对器材的摆放、实验室卫生的打扫,物理教师都要进行细化讲解,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还有,在实验室里张贴名人文明礼仪格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教师做表率

第8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知行合一、厚德强技”的校训,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阵地,着力强化课堂教育引导,同时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舆论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种有效途径,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一、结合“两课”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两课”教学主渠道。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阵地,着力强化课堂教育引导。 让“两课”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我们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切入点,对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问题进行探讨,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延伸教学几个环节全面展开,有效地把党的先进理论系统地、深入地、有效地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中,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真正体现出来,切实培育和优化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把党的先进理论宣讲透彻、贯彻到位。在教学当中我们采用探究实践的方法,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课外(第二课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为辅,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逐步展开教学试验,探究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效果比较,从各种教学方式中总结出最有效、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走出呆板、枯燥、落于俗套的尴尬境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感染、激励,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真正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能够打动学生心扉的表现形态上下功夫。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精神活动意识形态生成过程,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对心灵的激励,是要激发每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是要让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够打动人们的心扉并获得广泛的认同。

1、宣传手段与渠道与时俱进。当前环境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依靠传统媒体和渠道,更要特别关注和研究如何利用网络及新媒体传播和宣传主流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在青少年阶段,而现在的青少年从一出生就面对信息网络化和媒体移动化的现实,青少年生下来就生存在数字空间之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网络科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采用适合网络流通的语言占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成为我们当前宣传的主渠道。

2、树立身边榜样与典型。我们收集了大量我院在读的德才兼备的同学、已经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我市社会上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通过网络互动、学生记者采访、现身报告等形式,来弘扬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鲜活的生活叙事和行动故事显现其精神的光辉和思想的力量。显现出了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社会属性,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量和激励力量。

3、加强硬件建设,积极开展环境育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与其他场所最大的差异,就是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教育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成员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在教育环境的建设上紧紧围绕教育功能而设计,校园的总体建筑设计、文化氛围设计、绿化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做了都体现教育的特点和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宗旨,走进其中就可以领略到特定的教育空间设计,并在道德品质、情感意志、价值观和行为活动方式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景观。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空间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作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所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方向,鼓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以文化人”,善于运用各种校园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学生社团的积极性,排练和演出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优秀文艺作品;要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展示手段,以思想健康和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供师生欣赏,让师生能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受到鼓舞、得到教育。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思潮,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在高校的发展和繁荣。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着力增强责任意识。

第9篇:中华少年教学设计范文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想来我们还是较早使用这种方式学习读书的民族,中国传统的母语教学也是以“素读”法为主要的手段,两千多年里,这种方法从没被怀疑过。

旧时的“素读”之成效可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而今陈琴老师提倡的“素读”也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如何让我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距这些新时代的孩子们更近,是我们要做的事,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一、根植于课内,“素读”得法

为了让学生从小接触名家名作,很多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不少名家名篇,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在选入语文教材时,一再“降级”。其中,被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选为六年级下学期课文,到了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又被选入五年级上学期教材。针对此类对学生来说不但年代久远而且内涵深刻的名家名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保有其文章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了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熟悉名篇,走近名家,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语文老师就应该多费心思了。而采用“素读”方式的话,目的便可以轻松达到。

二、叶茂于课外,“素读”得益

课外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果做好课内外语文教学相长,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素读”的方式应用在课外语文教学中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每个语文教师都有帮助学生课外积累的意愿和行动,而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积累是课内知识的升华,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生成点。当“吟经诵典”之风兴起之时,很多学校、教师都把中华经典作为校本教材纳入语文教学,这无疑会掀起一阵复古热潮。一时间,校园内书声琅琅,闭目摇头、口中念念有词吟诵的身影在校园随处可见,中华经典一时成为热点。这种返璞归真的“素读”便使我们意识到现代教育的缺漏以及对青少年文化现状堪忧的一种自然反映,“素读”也是在这一时期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