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大项目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保险 问题 对策
由于大型石化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各方众多,潜在风险多等特点,重大工程项目系上“工程保险安全带”已成为化工工程行业共识。从国内知名的扬巴项目、南海石化项目、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煤制烯烃项目等,到国内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地铁建设项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项目等,均无一例外地引入了工程保险来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随着2008年11月国家宣布2010年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人民币的财政刺激计划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保险在其中起到的为项目转移风险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目前国内大型石化项目工程保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工程保险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工程保险是针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依法应对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障的一种综合性保险。与普通财产保险不同,工程保险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工程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特殊性。工程保险不仅承保被保险人的财产损失风险,同时还承保其责任风险;同时,风险标的大部分都在风险中,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低于普通财产保险标的;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始终处于动态过程,大量的交叉作业,使风险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第二,工程保险被保险人具有广泛性。普通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比较单一,但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当事人较多,关系较为复杂,包括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监理,设计单位,贷款银行等,他们均可能对工程项目有保险利益,成为被保险人。
第三,工程保险的保险期限具有不确定性。工程保险的施工期限一般是根据工期确定的,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因此,工程保险的费率往往不采用年费率,而采用工期费率。
第四,工程保险的保险金额具有变动性。工程保险中物质损失部分针对的标的的实际价值,在保险期限内是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度不断增长的,因此,在保险期限内,不同时点的实际保险金额是不同的。
第五,工程保险的保障具有综合性。除提供物质损失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障外,工程保险还能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情况提供保证期、试车期等特殊保障。
工程保险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如何在大型石化项目中有效运用工程保险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首先,引入工程保险是业主项目管理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主体,而大型石化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巨大,动辄上百亿人民币,完全依靠业主力量来承担风险,无疑是非常脆弱的,而工程保险是分散项目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支付少量的保险费,换取巨大的经济保障,是合理的。在发生了风险损失后,及时的保险赔付可以帮助业主迅速恢复工程建设,减少业主损失,避免项目投资的增加。其次,引入工程保险是工程承包制的需要。业主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往往会通过合同手段将部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但这种风险转移方式有时会因为合同纠纷或承包商不具备经济承受能力而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转嫁。如果发生风险,承包商不能承担损失,不仅预期收益难以实现,而且可能出现停工等情况。引入工程保险则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这一点。再次,引入工程保险是满足融资的需要。大型石化项目往往会通过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来筹措资金,而无论从国际工程实践还是国内行业惯例来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无一例外地要求业主建设单位提供贷款抵押或工程保险来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最后,引入工程保险是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项目参与方对风险管理认识程度的差异,风险防范技术手段的掌握有限等因素,项目风险管理并非无懈可击。而引入工程保险,则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保险公司风险处理的专业化手段,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防灾防损措施,定期开展风险查勘,全面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大型石化项目工程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程保险自1979年出现发展至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工程保险的发展仍属于需求拉动型,总体普及程度较低,由于恶性竞争等因素,工程保险总体费率偏低,保险公司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控制承保风险等。综合来看,大型石化项目工程保险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从国家及政策层面看,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建设项目工程保险
目前,我国的《保险法》没有针对工程保险特点的具体规定,而作为建筑领域的基本大法《建筑法》也没有给工程风险管理问题以应有的地位,更多的是从事前防范的角度提一些要求,缺乏具体操作的细节。关于保险问题,仅在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对其他风险均无明文规定。同时,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价格管理中没有工程保险费的列支渠道,成为制约工程保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瓶颈。
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完善法制环境是发展工程保险的重要途径。在美国,无论承包商、分包商还是咨询设计商,如果未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则无法获得合同。法国于1980年颁布的《建筑职责与保险法》中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包括业主、建筑师、总承包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产品制造商、质量鉴定机构等均应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或维修工程,以及可能产生的第三者责任风险。
2、从保险行业市场看,工程保险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国内工程保险行业市场看,存在如下几个典型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工程保险险种结构单一,强制险种少。在美国,涉及到工程项目的保险种类有承建商险、安装工程险、工人赔偿险、承包商设备险、机动车辆险、一般责任险、职业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综合险、伞险等。而我国从西方引入工程保险的时间较短,保险条款西化现象严重,不适合中国国情,创新力较差,险种结构单一,如设计责任险等险种在市场上要么费率过高,无人问津,要么该险种无人承保。
第二,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偏低,行业恶性竞争现象严重。由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时间短,资本金与公积金积累有限,对大型石化项目所能承担的最高保障较低,因此在项目实践中国内工程保险大多采用共保的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大型石化项目投资规模巨大,保险费较高,且参与该类大型项目能提高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因此,大型石化项目的工程保险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计成本,降低费率,而不是在保险服务上提高竞争力。
第三,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工程保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工程保险的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保险和工程保险的有关理论和实务,还要了解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工艺、不同施工条件下的风险管理知识。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上这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制约了工程保险的发展。
第四,工程保险中介市场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国外工程保险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中介对于工程保险市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工程保险中介组织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承接业务阶段,保险人和经纪人仍习惯于利用社会关系开展业务,以价格优势为手段获取业务,忽视技术服务。在理赔检验阶段,保险公估人因多为工程背景的人员,缺乏工程保险的知识,直接影响了服务水平。
3、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工程保险意识淡薄
在目前国内工程保险市场,许多企业业主对工程保险缺乏必要的理解,保险意识不强;承包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对业主要求投保工程保险的要求置若罔闻;另一方面,由于保险条款专业性强,如无相关知识,容易望文生义,难以理解,这也成为阻碍企业投保工程保险的一个难题。
三、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国内大型石化项目工程保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借鉴国外工程保险业的发展经验及笔者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行强制性工程保险制度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由国家出面,加快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的建设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并适当补充工程领域相关政策、制度等。第一,对于大型石化工程项目,推行强制性工程保险制度,可考虑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建设部等相关单位,规定必须投保的工程保险的工程项目类别及具体的险种、自愿投保的项目类别等。第二,参考FIDIC合同条款设置,在国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引入保险机制和相关保险条款,规定业主、承包商的风险责任划分方式、投保方式等具体内容。第三,在工程概预算中明确保险费的列支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对工程保险制度的制约。第四,加强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通过对大型项目的行政管理,包括施工合同的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推动工程保险的普及。
2、培育健全完善的工程保险市场
培育健全完善的工程保险市场对于解决目前大型石化项目工程保险中遇到的问题至关重要。而一个健康、有活力市场的培育、健全和完善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一蹴而就。
第一,在市场上加大对工程风险管理意识的宣传和普及。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石化项目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风险相对集中,工程风险管理是确保项目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从目前国内形势看,大型项目参与方注重的是建设生产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关注的也多是事前的风险防范。风险防范固然重要,但是由于风险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努力降低风险的产生几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因此,风险转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在大型石化项目管理领域逐步建立一种风险分散机制,解决工程风险的影响,而工程保险是最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作为监管角色的政府机构,还是保险行业以及各类项目参与人员,均应树立这样的意识,使整个社会加大对工程保险的认知程度。
第二,保险公司加大对产品、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保险公司作为工程保险产品的提供者,应积极加大对保险产品的开发,具备根据不同石化项目的特点,“量身定做”不同保险合同的能力,从而为投保人提供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保险方案,使之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重承保,轻服务”的经营理念应发生变化,致力于为项目建设业主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技术来有效控制风险。只有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使被保险人认识到工程保险的益处,从被动到主动地接受工程保险。
第三,大力培育工程保险中介市场。保险中介机构在工程保险的发展中发挥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保险中介机构的地位决定了其能以更独立和公正的立场参与到工程保险经营中来,实践中,保险经纪公司多是作为投保人的利益代表出现的,他们能运用专业优势,帮助石化项目投保人制定更为完善的保险方案,选择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保险中介机构能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保险公估公司不仅能为工程保险事故提供专业的查勘和理算服务,还能为工程保险的承保提供风险检验和评估服务。
第四,多种渠道培养既懂工程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工程保险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因此应全方位地考虑这个问题。通过培训、研讨会、人员交流等方式,加强对现有保险人员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在各类工程项目管理考试中增加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的知识与内容,提供项目建设人员对工程保险的了解。
3、项目业主重视工程保险,充分发挥工程保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转移作用
从大型石化项目建设业主的角度来说,应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入工程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手段,使其真正发挥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一,开展项目风险分析,合理划分风险及承担方,进行保险策略研究。根据大型石化项目的特点,深入分析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点,对风险进行合理划分,区分哪些风险业主自留,哪些风险通过合同模式转嫁给承包商,哪些风险可通过工程保险模式分摊出去。在制订工程保险策略时,综合考虑项目中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保险由大型石化项目业主投保,哪些保险由承包商投保。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一般来说,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由项目业主统一投保,将承包商、专利商、供货商、监理、设计单位等各相关方均作为被保险人,业主负责采购的设备材料,业主将自行投保货物运输线,而承包商则主要承担其自身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险,施工机具险以及承包商负责的设备材料的货物运输险等。考虑到大型化工项目的投资金额巨大,国内保险公司市场承受能力等问题,一般大型化工项目的工程保险均采用共保的形式,由市场上实力雄厚的几家保险公司共同为项目承担风险。同时,由于保险行业的专业性,对于保单条款,项目建设业主与保险公司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平衡带来的公平问题,大型石化项目的惯例是引入保险经纪公司,作为项目业主的代表,协助项目业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险方案,与保险公司开展谈判。
第二,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保险公司,降低费率成本。只有充分调动国内外市场资源,鼓励竞争,才能选到质优价廉的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工程实践过程中,项目建设业主通常会开展资格预审,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优势劣势,通过开展多轮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承保模式。
第三,重视对保险条款的谈判以及后期服务。保险合同专业性较强,结构较为复杂,通常保险合同的谈判主要集中在专用条款方面,对于保险解释较为模糊的地方,双方可以以备忘录的形式进行补充约定。保险合同谈判尤其要关注保险公司承诺的防灾防损、理赔等各项服务措施,力求详尽有致,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杰、孙智:论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保险研究,2002(1).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去年全市重大项目和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部署今年全市重大项目和为民办实事的有关工作。刚才,李荣启常务副市长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经济开发区等5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再谈几点想法。
一、坚持不厌其难,始终不渝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是加快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扩大就业岗位最根本的保障。要聚精会神抓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就要始终不渝地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关键,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推进。从一季度情况看,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喜中有忧,喜的是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忧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危机也会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全国的经济发展又离不开世界。从4月份用电指标的数据来看,、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山东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业用电量都是负增长,说明经济形势还没有明显的好转。从的情况来看,工业用电量、进出口和实际到帐外资三方面的数字也不是很理想,有一些指标与计划进度差距还不小,特别是全口径财政收人和一般预算收人,要实现较大的增幅还有相当的困难,这反映出我市经济也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当前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集中到推进项目建设上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市政府各位市长选择了22项当年实施项目和4项明年将要实施的前期推进项目,分别包挂联系,逐项抓好落实;同时继续实施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并与城建重点工程协调会分开进行。大项目协调会主要是协调服务业、工业和市区以外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这一制度的效果比较好。在项目建设上,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推进,目前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要发挥好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的作用。有关县(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加快推进各自承担的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要再次强调的是,每次协调会前,都要把上次会议议定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以及需要协调的问题汇总上报,特别是对于湖西航道、徐兰客运专线、徐济高速公路、丰沛铁路等几个重大项目,要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大项目办公室,能够个别协调解决的就个别协调解决,能够小范围协调解决的就小范围协调解决,需要放到会议上解决的就放到会议上解决。目前,有些县(市)区和单位把一些问题窝了两个月,既没有进展的迹象,也没有报上会议研究,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既然建立了这个平台,就要把它利用好。
二要正确处理项目建设“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的关系。大项目要抓牢,中小项目也要抓好。在特定的阶段,“铺天盖地”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面广量大的中小型项目建设,这个城市的发展就没有基础、没有活力;但是没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不行,没有大项目的龙头带动,就无法形成项目集中、产业集群的格局。对于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来讲,在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抓好中小项目的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组织体系来推进,把典型示范、政策鼓励、会议动员和具体项目的指导相结合,形成“双轮驱动”的良性格局。
三要善于抓重大项目建设。总的要求有三点:准备要更加充分、工作要更加细致、方法要更加得当。首先,要形成个性化的方案。每一个大项目都不能笼统地抓、粗线条地抓,而要细致地抓。唯宁的星星家电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唯宁县委、县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个性化的方案,从招商、建设、服务及相关政策的配套,都是根据星星家电的实际进行的,从而坚定了星星投资唯宁的决心。市房管局在制定个性化方案推动整体工作进展上也很有成效,突出体现在老小区整治和“三房”建设这两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上,因为有了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方案,整个工作进展得有条不紊,包括市政府常务会议要重点研究的方案报批、规划、工程检查和分房的政策及细案,他们都作了细致周密的准备,而且自筹资金建设了1300多套政府预购房,各个环节衔接很顺畅。同样,抓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好每一个项目的个性化方案也非常关键,制定方案的过程是一个要反复思考、前后对比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一个精细的人群当中要鼓励创新,在一个豪放的人群当别要强调精细,这是我们的工作方法问题。第二,要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大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从问题的角度讲,无非就是四个方面:一是报批,主要涉及环评、安评、能评这“三评”的可行性研究。二是要素,主要是解决土地、劳动力、资金问题。三是动迁,既要加大动迁力度,又要保持相对平稳,在拆迁成为普遍难题的情况下,哪个地方实现了阳光动迁、依法动迁与和谐动迁的有机统一,哪个地方就会形成吸引投资的品牌效应。目前,邳州市、鼓楼区、泉山区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较快比较稳妥。四是工程实施和规划审批等等。大项目不能按常规套路推进,要针对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在大力推行“绿色通道”制度的基础上,对一些项目要实行非常规报批。目前,我们建立了两套报批程序,一套是常规报批,一套是非常规报批。非常规报批主要是为了解决5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审批问题,这就是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快事快办。我们现在分类实行亲商服务,也是围绕这一思路进行的:“宾馆式服务”就是给客商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方便的活动空间,使他们的一切投资活动能够正常进行,是例行公事加热情服务的工作模式;“一条龙服务”主要是帮助办理手续,打通各相关职能的审批服务环节;“保姆式服务”就是自始至终的跟踪服务,按照客商的要求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各地、各部门要把“保姆式服务”和“一条龙服务”,作为服务大项目建设的主要方式。第三,要科学地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流程做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到那个部门找什么人等都要很明确。其次要把全面抓、重点抓、始终抓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抓就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要明确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项目整体任务,根据计划及时调度,不能漏了,更不能忘了,要建立定期提醒和定期督查制度;重点抓就是对于事关地方发展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书记、县(区)长要自始至终地抓紧抓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看准的大项目要在深人分析论证后盯紧不放,确保打一个中一个。如果每个县(市)区每年都能上马一到两个重大项目,十年以后的工业化就进人了丰收期;始终抓就是要有始有终,要注意细节处理和配套建设,不要留尾巴,坚决杜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现象。
二、坚持不厌其细,精心包装策划一批重大项目
现在项目建设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一是审批界限放宽,二是融资门槛降低,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过去很多难批的项目现在都可以报批。各县(市)区、市各有关部门要抢抓这一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积极地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并善于策划项目、善于包装项目。一要按照国家产业导向重点策划项目,二要按照国家资金支持的方向策划项目,三要按照综合效益最大化策划项目,四要按照各方利益最优化策划项目。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属于政策扶持范围和资金支持范围的,我们就可以策划包装。现在国家政策主要是支持铁、公、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土地整理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二季度以后又要增加6000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扶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大贷款担保公司和创业扶持资金平台的建设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包装策划一些金融项目,把相关项目尽快推销出去。
三、坚持不厌其烦,全力以赴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在大项目的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领导招商和专业招商的关系,处理好内资、外资和国资的关系,处理好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做到不服输、不懈怠、不松劲。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的主阵地作用。分析研究苏州五个县市的发展历程,昆山与当年发展最快??没有搞“镇镇点火、村村冒烟”,招商项目基本都集中在开区和几个工业集中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可以看到昆山的遗留问题比较少,城市也比较整齐干净,而其他地区都经历了一段“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因此,各县(市)区在招商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布局,这是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处理不好将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要利用开发区、工业集聚区以及城市建设等载体进行招商引资,尤其是工业项目要放到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不能搞“镇镇点火、村村冒烟”。在政策的制订上,可以学习江阴和靖江的开发区模式,各乡镇把项目引进来后,统一放到开发区,最后实行税收分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可以大大减轻环保压力、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二是科学选择城乡建设的方向和形态。要按照“城市更象城市、农村更象农村”的原则,抓好城市和农村建设。要坚持“三集中”的原则,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产业化集中,推行集约发展,集中精力建好县城和几个中心镇。千万不能再搞所谓的农民新村,否则新宅子建好了,老宅子又拆不掉,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在将农民向城镇集中、把农民变成市民的工作中,可以研究设计一些适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住宅建筑,从各个环节扩大土地节约空间,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比例,这也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三是坚持通过招商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着力引进能够促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大项目好项目,绝不能引进那些不符合能评、环评、安评这“三评”标准的项目,既要杜绝污染项目,同时还要防止引进安全隐患大的项目,这都是招商引资的战略性问题。只有在战略上不犯错误,才能通过一个个战术上的胜利,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大步前进。各城区招商要按照“四大要素”来推进,一要按照功能区招商,比如中心商圈、物流园区等要根据主体功能招商,做到功能定位明确;二要按照主干道、主要商业街布局进行招商,做到空间分布合理;三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招商,对于已拆迁的地块,在总体规划许可的前提下可以在建设规划中适当增加商业项目,努力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四要按照有效利用已建好的房产来招商,把服务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城区招商的有效办法,也是城区招商成败的关键,特别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招商非常重要,土地规划不能轻易调整,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土地利用要充分考虑土地规划功能,依据规划进行集中开发。比如,泉山区要集中精力抓好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建设、西部商圈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件大事;鼓楼区要集中精力把中山北路开发和家居物流板块做大做强。相关各区还要本着“沿中山路突破,沿淮海路突破”的原则,将兵工路拆迁列人明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加快物资市场改造、小朱庄动迁,6414热电厂收储、三条立交桥扩建、中山北路北延等步伐,在布置项目时充分体现集约发展的理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探索切合实际的招商方式,中介招商、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五种招商方式都要使用好。另外,要凭发展论英雄,按实绩用干部,充分运用政策激励、利益激励、竞争激励和政治待遇激励等手段,切实调动各级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研院 对等建议
一、高校建立科研院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国家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我国高校在创建研究型大学和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大背景的推动下,一贯的“系所合一”的学院制科研体制日益暴露出其自身不足,随着“211 工程”和“985 工程”对高校重点学科群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高校科研体制亟待改革和创新,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重点大学纷纷创建大学专业研究院,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二、我国高校科研发展遇到的问题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承担大量的科技攻关项目和受厂矿企业委托来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技术难题,承接的课题日益增多,一贯的“系所合一”的学院制科研体制在科研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1.科研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需求。高校对重大项目、创新团队、科研基地等缺乏领导作用,教师个人行为比较严重。学院组织分散,行政编制多,资源浪费大。科研团队临时拼凑,没有建设机制。科研方向较为分散,缺少定向规划。
2.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成长氛围。行政权力集中,很难发挥教授的学术带头作用,青年教师的培养急需加强。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迫于考核和生活的压力,只是在抓教学、抓课时、挣工作量的状态。加上青年教师缺乏起步阶段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及老教师的指导,青年教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影响了青年教师在学术上的健康成长。
3.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科技投入少,教师从事科技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积极性较低。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从事科研的教师考核周期较短,强调论文数量,忽视专利的成果评价,不利于领军人才培养和重大成果产出;很多高校没有科研编制,科研奖励力度低,科研外聘人员经费短缺。科研设备使用效率不高,设备重复购置。高校存在着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许多大型的仪器设备主要分散在各个实验室,某些实验室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只供内部使用,不接受外单位任务,缺乏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开放共用的环境。很多高校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大型共享技术平台,仪器设备不能共享,不利于学科间的实质叉。
三、高校建立科研院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创建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宗旨的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标志,是高校实力最雄厚的研究与管理实体。研究型大学若想提升自身科研实力,跻身世界名校之列,就必然要考虑如何善用资源,提高科研效率,科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型大学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尤以科研为重,并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差异和不可比性,也会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一些事关人们切身利益上产生矛盾,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院有利于处理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科研院采用新的科研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突出高校的优势和特色,综合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提升大学科研实力。高校科研院具有如下功能:统筹全校科研活动,重点发展综合研究机构;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指明学校科研方向;承接重大项目,引领科研发展等。
四、关于高校建立科研院的对策建议
1.科研院要着重于组织与规划国家重大项目、人才团队、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行业、区域科研政策,了解国家、行业、区域科技需求,组织实施有关学校科技激励与制约措施;结合国家目标和学校资源,积极策划争取和管理各级重点项目及重大成果;积极做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策划、争取和管理工作。
2.在高校原有科研管理机构基础上设置科研院。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①以本校优势或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的科研资源建成科研实体和管理平台。②以原有科技管理部门为基础,突出宏观的管理职能,建成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
3.增加科研编制,创造从住房、科研平台、职称评聘有利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建立鼓励青年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科研院应专注于高水平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科研编制人员分布在科技创新平台、学院、研究所(中心),承担重大项目,专门从事科研工作,分为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制订相应的考核、评聘政策,不强制要求教学工作量,加强应用研究,在稳定时期内不予考核,鼓励科学的自由探索。
4.强化学校的科研激励与科研运行。逐步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等奖励制度,加大对重大项目、自然基金、人才、团队的奖励和政策支持。设立重大项目的前期策划经费和培育基金。对重大项目管理,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法提取管理费。建立科技贷款基金,为重大科研项目实施提供无息贷款,增强高校科研实力。
5.引入市场机制问题,构建横向科研发展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要顺利得以转化,必须通过技术市场才能有效实现。完善的技术市场必须形成市场的激励机制。科研院要整合资源,重视横向科研,凝聚力量,建立技术研发平台,组织承接重大项目,建立实体化运作的科研发展公司,实现高校“横向项目―纵向项目―重大项目”模式。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3月整体迁入中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近年来,伴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区域优势,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紧紧围绕天津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以国际合作为依托、校企合作为支撑,瞄准引领技术发展的高端产业,重构专业组群,发展形成了9个专业组群40余个专业,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优势;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了大力度的职业培训,年均培训规模达到1万人次,为天津工业优势支柱产业和滨海新区重大项目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成为天津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
一、坚持就业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一)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加快建设适应重大项目和优势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核心专业组群,强化先进制造业专业领先优势
专业优势是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专业设置是否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为了适应天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立足已有的制造业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工业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完善专业组群。改造了传统专业,新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高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会展等专业,做优做强了制造业与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优势。2010年,新申办专业4个(航天器制造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物流管理),“十一五”期间专业数增长幅度达到83%。2011年新申办专业2个;2012年新申办专业2个。
一是组织开展天津市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专项调研,全面对接产业需求,为专业建设与调整提供依据。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2007年以来,天津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组织实施了总投资2.27万亿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1440项,用大项目好项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做大总量规模。学院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及时组织开展了天津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研究,于2010年8月份形成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天津市120项工业重大项目与中德学院专业对接及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报告》,定量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工业重大项目高技能人才需求总规模、新增规模及其产业分布并作出了预测,为学院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调整与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办学方向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指明了方向,主要意见已经成为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的主要思路和内容。2011年,工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析成功申报了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同时又启动了服务业重大项目专项调研。开展对天津工业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调研,对于进一步明确学院改革发展用力方向,做到专业围着产业转,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育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强化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专业优势,提高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针对性,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原有机电类专业优势,加快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组群建设。随着空客A320、中航直升机产业化基地、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的发展格局,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学院抓住机遇,立足原有机电类专业优势,依托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加快了航空航天专业组群建设。
随着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增长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津正在成为世界风能企业聚集地,世界风电主要企业维斯塔斯、歌美飒、苏司兰相继落户天津,汉森传动、广东明阳、东汽叶片、西门子电气传动等一大批风电企业也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建立了风电整机厂及研发中心。根据这一需求,学院以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基础,2009年开设了“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天津还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2010年我院又成功申报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为新能源新材料专业组群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配套天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物联网产业、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加上原有的信息类及通信类专业,信息与通信技术类专业组群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三是“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把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满足重大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方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扬长避短、稳步推进,实现传统优势专业做强、新专业做优。到2015年,构建完成以制造业类专业组群为核心、以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总体专业布局;形成以航空航天技术与服务、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5个制造业类专业组群为核心,以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语言、经贸管理、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4个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为支撑的专业集群;总体建设9―10个专业组群、45―50个左右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最需要、最适用的人才
重大项目技术含量高、技术装备先进,对人才要求较高。订单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师资、技术、办学条件合作共享、工学交替进行教学,学生毕业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企业避免了人才选择的盲目性,学生就业有了保障,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非常适合重大项目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以来,大火箭、空客和天航等都采取了订单班的方式和学院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他们的实践证明,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前介入,学生精心挑选,课程精心设计,实训精心安排,学生感到收获大、进步快。以“火箭订单班”为例,“火箭订单班”是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大项目专门订制的,学员来自学院相关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订单培养周期为一年。从2010年9月开始,我们与天津航天火箭制造公司联合设立“中德―大火箭订单班”,为企业量身打造政治过硬、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两年来共培养出两期60多名学员,获得企业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合作机制,校企共建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实现用最先进设备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抓住国家示范校建设和搬迁海河教育园区的重大机遇,我们在新校区规划建设了3万平米的工业中心,凭借学院自身吸引力依托校企合作,与德国德马吉、博世、西门子、日本三菱、美国IBM、NI等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投资6800万元建设了数控技术中心(最先进DMG数控加工中心16台套)、液压与气动、电机自动化机械手技术实训中心与体验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训中心,在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这些实训中心和体验中心都是校企共建、共管、共享,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直接服务于技能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实现了产学研结合,走出了以往实训基地建设只是花钱买设备的阶段,即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还可保持技术先进性,真正实现了用最先进设备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四)策划实施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为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0年以来,我们成功实施了与大火箭、空客、天津航空、中广核风电、博世力士乐、麦格纳合作的6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对学院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带来了巨大效益。
二、坚持服务宗旨,紧盯重大项目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我们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院在技能与管理培训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储备、员工再提升培训服务,得到了企业广泛认可。“十一五”期间,学院面向空客A320、苏斯兰风能发电有限公司、SIEMENS电气传动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夏利、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公司等近百余家重点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两万余人次。
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落户滨海新区后,我们主动服务项目建设。2010年,我们成功实现了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并一举实现了与火箭研究院下属天津火箭公司、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十八所等6家大型航天制造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合作,中德学院成为首个与“中国航天”全面合作的院校;拥有60名学员的两期火箭订单班成功举办,中国航天首批订制高技能人才已经从天津中德出炉;成功申办了“航天器制造技术(运载火箭方向)”新专业,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拥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泰达―大火箭奖学金设立、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成为“火箭订单班”校外实训基地……一系列不断深化的合作成果,特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火箭研究院的合作,层次高、深度大、领域宽、模式新,体现了高水平,为学院发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合作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德学院品牌影响力和发展实力的提升,必将对我院长远发展产生历史性重要影响。
与空客公司的再度成功合作是我院围绕重大项目开展职业培训的典范。2006年,空客A320项目落户我市伊始,我院成功竞标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的技能人才测评中心和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为空客公司考核测评人员1344人次,培训一线员工255人,占总装线上首批招募的400多名员工的半数以上。去年,我院与空客公司再度成功合作,以订单培养方式、按照国际标准为其2012年新入职员工实施为期6个月的电工技术培训,主要涉及电工基础(M2)、航空电工基础(M3)和英语(M5)三个模块的培训。抽调教师联合进行教材开发,编制了一套符合空客公司要求和行业规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英文专业培训教材;发挥学院国际合作的优势,专门聘请空客德国汉堡总部培训中心专家为我院特聘教授,对空客项目和航空专业建设予以支持;组建了11人组成的教学团队,全英文教学、考试、评估,培养锻炼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以项目管理为特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高效快捷地调动资源和组织协调,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培训项目自2010年12月28日开班以来,进展顺利,我院空客项目团队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空客公司上下高度认可和赞赏,赢得了空客公司的信任。鉴于行业特性及其对质量和标准的严格要求,鉴于空客公司的影响力和实力,能够成为空客的技术培训供应商,无疑对学院航空专业建设及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十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主要经验
“十五”期间,预计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2.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预计完成投资28亿元,农村集体预计完成投资3.6亿元,城镇及农村私人预计完成投资8.4亿元。在这一时期共安排重大项目31项,总投资31.3亿元,本期未预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8%,其中:交通项目7个,预计完成投资7.8亿元;能源项目7个,预计完成投资3.4亿元;旅游项目2个,预计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基地项目2个,预计完成投资0.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3个,预计完成投资6.4亿元。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十五”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圆满完成。同时,项目的投资效益得到全面发挥,52省道全线贯通,缩短了我县与省城和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三插溪二级水电站、仙居水电站、南山水电站、洪溪一级水电站、洪溪二级水电站等资源型项目的合理开发利用,增强我县经济增长的后劲,成为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千伏雅阳变电所、*千伏罗阳—雅阳输变电线路,筱村、泗溪、彭溪、仕阳、司前等35千伏变电所建成和城乡电网改造完成,缓解了电源输送的瓶颈制约,泰一中、育才高级中学、职成教中心扩建,新城小学、中医院改建、电信大楼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条件,城关新城区、城南小区、马头岗扶贫小区、桃花园安居工程、和平洋小区、弘文花园、峰门整乡搬迁等开发建设,极大地推进我县的城镇化进程,罗阳木制品加工基地、彭月产业转移基地等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氡泉香溢渡假村、国际大酒店等投入使用,加快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期间开展了一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如温州(*)抽水蓄能电站、龟湖电站、城关引用水工程、*人民医院迁建、氡泉莲头度假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后期建设打上了坚实的基础。总结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值得“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借鉴:
(一)以规划为龙头,合理有序地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九五”期未,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县在分析各种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较系统科学地编制了十五计划纲要,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作了较全面的规划,指导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较好地完成,重大项目很好地衔接和顺利实施。
(二)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前三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扶持,国家采取的积极财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及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等有利时机,找准突破口,加快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增速都在12%以上快速增长,期间相继建成了52省道、*千伏雅阳输变电工程、仙居水电站、罗阳电信大楼、邮政大楼、罗阳木制品加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我县的交通、能源、通讯、产业基地等基础产业均得到较快发展。
(三)认真做好项目储备。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十分注重项目的储备,为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十五”期间初步建立了项目库、共收集交通、能源、社会事业、小区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产业基地、旅游等七大行业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提出*县03—07年“五大十亿”工程,明确了目标与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每年还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外商来*投资兴业。
(四)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是经济欠发达县,地方很难有充裕的财力安排投资搞建设,这就迫使政府广开门路,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商业银行借贷、招商引资、民间融资、社会捐资、地方统筹等途径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五)十分注重项目的投资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直至项目的投资效益,为此,一些重大项目都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并且县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或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从而在资金筹措、政策协调、投资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同时认真贯彻固定资产的五项制度,使得一大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按期或提前完成投资计划。
当然“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研究不透,投资方向不明确,使得一些重大项目无法实施;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延误了争取项目建设的最佳时机;投融资改革力度不大,项目审批繁琐,影响项目的开工和建设进度;政策处理难度加大,造成投资成本不断提高;对项目重跑轻研,重建轻管,造成重复投资和效率低下等等,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有待于“十一五”时期加以克服和完善。
二、“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的主要内容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实现生态小康县的战略机遇期,县委、县府已明确提出“十一五”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落实浙江“八八战略”和温州“一港三城”战略,围绕“生态小康县”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实现农民增收为关键,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作好壮大县内经济、提升县外经济两篇文章,实施资源产业化开发、劳务输出开发、市场导向开发、异地扶贫开发四大发展模式,促进县域综合实力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逐步推进总体小康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基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做好这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合理安排投资规模、明确投资重点,选准投资项目,制订有效措施,是我们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根据总体目标“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70亿元,比“十五”增加30亿元,年均递增12%,其中:重大项目投资45亿元。投资的重点是“五个十亿”工程,即交通畅通通工程、旅游朝阳工程、清洁能源工程、产业优化工程、完善配套工程等五大类的项目(附表一、二)。通过“五个十亿”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将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将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明显改善。
(一)交通畅通工程。交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突出抓好“干线畅通”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把58省道分泰线改造工程作为首要项目,切实抓紧抓好,确保4年,力争3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改造步伐,到2007年完成通乡公路硬化214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750公里,通村公路路基工程800公里,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努力缓解交通“瓶颈”制约。积极做好龙丽温高速公路(*段)的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开工建设,推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二)旅游朝阳工程。把旅游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五大功能区”的旅游总体布局。深化旅游项目研究,加大对承天氡泉、乌岩岭、飞云湖、九峰、新浦等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加快氡泉奥林匹克大酒店、白鹤山庄改造、新城国际大酒店、*香洲大酒店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推进旅游业发展。继续开展万丰旅游度假村前期工作。
(三)清洁能源工程。随着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温州电量缺口越来越大,今后五年,要抓住有利时机,按照“鼓励调峰,限制径流,以大代小,综合利用”的方针,加快水电的开发步伐。积极与福建方进行协商,加快交溪流域水电项目的建设,建成龟湖水电站;积极做好温州(*)抽水蓄能水电站、甲家渡水电站、洋溪水电站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开工建设。同时继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重视输变电网络建设,开工建设220KV大安输变电工程,35Kv城南变电站工程,扩建35KV彭溪输变电工程。
(四)产业优化工程。进一步完善罗阳木制品加工基地、司前竹制品加工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发挥集聚效应;加快彭月产业转移基地建设,使基地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凭借扶贫政策,依托发达地区产业、区位、技术优势,创建温州灵江山海协作工程*异地脱贫开发项目,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切实做好三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前期工作。
(五)完善配套工程。按照“小县大城关”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城区、西门小区、城东住宅小区建设,努力拓展县城规模。实施旧城改造工程、下山移民工程,进一步增强重点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提高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整体水平,建成育才学校扩建工程、实验小学迁建工程、体育中心、*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构筑起较为完善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建成城关引供水工程、垃圾中转站,完成城镇河道整治,美化居住环境。适时开展城关污水处理工程、城关垃圾焚烧处理厂、县城环城公路等前期工作。
三、“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对策建议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按照“放活一片,管好一线”的工作思路,一要最大限度地开放投资市场,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实施公平合理的配套政策,为民间投资营造宽裕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县内外民间资金在本县投资创业,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积极性。二要尽快实行民间投资登记备案制,对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也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形成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模、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
(二)优化投资结构。首先投资主体要有根本转变,由原来的国有单位投资占绝对优势,发展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其它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使非国有经济在投资领域有新的突破,投资比例明显的提高;其次投资方向要有所调整,由原来的面面俱到调整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为重点的方面上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促进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再次建设资金来源更加合理,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欠发达地区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债资金和扶贫资金,同时要抓住投资体制改革的机会,加大市场化筹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资搞建设;还有投资效益要更加明显,由原来的只注重量的扩张,转到既讲总量增长又讲质量提高上来,充分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
(三)强化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重大项目对我县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同时搞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国家资金的重要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我们要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为保证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一是要认真分析县情,研究市场需求,确立一批重大项目,超前研究,滚动拓展,二是按规范要求,对选定的项目进行调研论证,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达到国家规范要求,三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做好资金、用地政策的落实。
(四)积极拓宽投资领域。一是建立项目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快项目信息平台建设,以拓宽信息渠道,增加信息来源。进一步扩大与相关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信息交流和专业联系,提高项目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谋划一批有优势、有潜力,对长远发展有影响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充实优化项目储备库。二是要健全项目工作机构,在继续充实项目工作人员的同时,努力突破地域、行业、体制方面的局限,坚持走开放式项目研发的新路子,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并参与项目开发工作。三是坚持争项目与引项目并重的原则,在利用好国家投资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实施全民招商战略。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外,其它所有建设领域全面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取消一切限制,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亟待发展的领域和重点开发的产业投资。通过在融资、土地、设施等生产要素配置上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实施步伐。
(五)创新投融资体制,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对政府而言,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而言,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目的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在投融资方面,单靠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努力吸引外资,形式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形成良好的旅游业投资环境。坚持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职能
1、全县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归口国有转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指导和服务职能。
2、对供电公司和用电企业的行政执法职能。
3、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停撤企业办公室的行政职能。
4、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培训中心的行政职能。
(二)划入职能
1、原县环保局承担的拟定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职能。
2、原县体改办承担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职能。
(三)转变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区域经济调节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政策的研究、制订和督促实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制订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劳动就业等调控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全县的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
(二)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以及经济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生产力布局和资源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负责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监测和发展趋势分析,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信贷、价格、地方储备等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对全县经济的调节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施。
(四)负责全县经济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投融资、计划、价格、招投标等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审批或转报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招投标工作。
(五)负责编制全社会建设资金平衡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骨干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工作。
(六)负责牵头制订全县产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策划产业结构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
(七)负责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审批或转报,负责生态环境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审批、转报和组织实施;协调农业农村经济和以工代赈的重大问题。
(八)研究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监控价格总体水平和重要基础性产品价格。指导和监督重要商品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引导和调控市场。
(九)研究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制订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负责全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协作的有关工作。
(十一)指导本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负责管理和指导县物价局、县安监局、县企业发展局、县濑溪河整治公司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实施。
(十三)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设4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规划科(挂**县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牌子)、固定资产投资科(挂**县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体制改革科。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正副科长职数7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名。纪检监察干部按县委有关规定配备。
五、其他事项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下发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管理办法》、《2013年度全区行政服务集中办理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区行政服务中心咨询台管理制度》、《区行政服务中心投诉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学考评体系。二是创新督查模式。中心与经济发展环境办、纪委派驻六组联合,每周对进驻大厅的窗口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涉及日常出勤、业务办理、着装言行、物品摆放等展现工作风貌的各个方面,检查结果列入全区行政服务集中办理工作考核成绩,并对违纪情况进行通报。三是继续开展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在行政服务大厅各窗口推行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对重点项目、大项目、急办项目实行预约服务登记制。上半年各窗口共开展预约服务307件,延时服务583件。四是坚持实行公开服务制。通过电子显示屏、印制项目告知单和服务指南、制作示范样本等各种载体,将窗口办理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承诺时限等服务内容予以公开,上半年共公开各类事项300余项。五是加强对进驻中介机构的管理。中心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对中介机构的进入、窗口执业人员的管理及退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目前中心共进驻11家中介机构,能办理各类中介服务事项26项。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建设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无境”的理念,中心在全区率先建设并推行服务标准化体系,服务标准化体系共包括服务工作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三大体系,中心决策层标准、管理层标准、一般人员工作标准等17个子体系,254项具体服务标准。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推行建设,实现了服务质量的目标化、服务方法的规范化、服务过程的程序化,做到了凡事设立有依据、办理有期限、服务有规范、事后受监督,从机制体制上解决少数部门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二是推进重大项目代办及绿色通道服务。修订完善《区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区行政服务中心代办、导办服务制度》制度,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代办服务,确保重大、重点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上半年共对12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完成代办项目17件,帮助导办16次。三是积极创新审批思路,探索“模拟审批”工作。根据全区《关于以“改进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改进问责手段”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3月中旬到浙江省海盐县学习了“模拟审批”管理模式。考察结束后,区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区发展环境办,在中心设立模拟审批办公室,并配齐模拟审批所需办公设备,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模拟审批工作。目前,科尔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催化剂生产项目“模拟审批”进展顺利。四是建设并启用法律自助服务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法律咨询、法律自助功能,在一楼和二楼办公大厅分别设立了法律自助服务区,配备了宽带电脑、法律读本及其他自助设施,为办事企业、群众和窗口工作人员提供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各类收费事项的收费依据的查询。法律自助服务区目前有法律读本43册,可查询的法律法规150余篇,各类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理和收费依据500余条。
(三)以“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为总抓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努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区行政服务中心加大检查力度,对全区52个具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进行督查,共统计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共计330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67项,向一个科室集中151项,占总数的90.42%,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119项,占总数的71.26%,向电子平台集中155项,占总数的92.81%。非行政许可事项80项,向一个科室集中64项,占总数的81.25%;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44项,占总数的55%,向电子平台集中66项,占总数的82.5%。行政服务事项30项,向一个科室集中30项,占总数的100%,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27项,占总数的90%,向电子平台集中9项,占总数的30%。为进一步提高集中办公的能力,经研究中心与区环境办每月底对具体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的“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全区行政服务集中办理工作考核。随着“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相关部门、单位职能归并率由60%提升到93.36%,项目进驻率由50%提升到81.98%,项目平均提速率由65%提升到84%。目前,中心共进驻部门单位45个,工作人员170余名,能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00余项。二是大力推行电子监察及网上审批系统。将各窗口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情况列入日常考核,并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对各窗口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认真督促整改;充分利用全区的电子监察及网上审批系统,开展网上登记业务,上半年共登记各类事项1500余件;依托电子监察及网上审批系统,积极开展网上咨询、预约、预审服务,上半年共答复网上咨询36件,受理网上预约79件,预审47件。三是做好综合窗口的设置运行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集中办公能力,不断方便办事群众,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区行政服务中心制定并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管理办法》,将业务量少、业务办理具有阶段性,暂时不宜在中心设立常驻窗口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目前,全区共有22个部门单位的60项审批服务事项进入综合窗口办理,自综合窗口设立以来,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43项。综合窗口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部门单位审批事项少、办件量小、人手紧张的问题,优化了行政资源,为提速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认真组织安排,做好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下派帮扶工作。区行政服务中心指派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帮扶所包村,认真制定了帮扶工作制度和帮扶计划,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对东兴村的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8000余元。二是做好“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活动。制定具体活动方案,与全体干部职工签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书,要求广大干部职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节约工作。三是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文明城市测评各项要求,积极与民宗局沟通,在中心设立民宗局服务窗口,同时抽调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进驻服务窗口为少数民族提供各类咨询和事项办理服务;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及公共设施的管理;按照要求建设道德讲堂,并积极开展各类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工作的道德思想水平;在中心总服务台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点,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导办、代办等便民服务。四是做好党建及机关文化建设工作。按照区直机关工委要求,加强对党员活动室和机关文化的建设,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对全部的机关文化和党的建设进行策划制作,同时在服务大厅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服务岗”“争创文明服务标兵”活动。五是做好办公楼工程的扫尾工作。抢抓目前有利时机,积极协调施工队伍,做好广场绿化及办公楼内扫尾工作,进一步提升区行政服务中心整体形象。同时,积极运作资金,按照融资协议做好工程的还款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个别部门、单位对行政服务集中办理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
个别进驻单位领导对服务窗口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少数部门单位至今未入驻、部分入驻单位对其单位窗口的项目进驻、人员选派、设施配备、窗口办件工作消极应付,有些事项存在两头办理、多头办理现象,窗口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影响服务大厅整体外在形象。
(二)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存在一定困难。
主要体现在部分部门、单位在办理事项时,必须使用内部的业务系统,大部分业务系统都是使用专线,不与互联网连接,无法实现数据的转换和传输,许多先进地区也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导致专网和我区电子监察和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冲突,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二次录入的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中心将不断完善和出台新的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制度管理体系,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为服务大厅的规范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二)继续推进重大项目联审联办、项目代办及绿色通道服务。
进一步完善联审联办、重大项目代办、绿色通道制度,对我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实行全程代办,同时以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流程再造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审批超时默许制、缺席默认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压缩流程,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确保重大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审批承诺时限进一步压缩。
(三)认真做好电子监察及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督查工作。
按照日常督查要求,对各窗口电子监察及网上审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成绩列入日常考核,重点加大对办件的录入、办理、办结情况的督查。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大投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池州海螺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池州江堤加固工程、牛头山220KV输变电工程、青阳国风超细粉一期工程、县乡公路、华源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各月投资均在高平台上强劲增长,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集体、个体投资)累计完成147515万元,同比增长59.1%,占分月统计考核目标的59.0%。分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5112万元,同比增长115.0%,占年计划的68.8%;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2679万元,同比下降7.8%,占年计划的46.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724万元,同比增长15.3%;其它投资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417.0%。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我们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4%,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据分析,在这8.4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拉动了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4.7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1.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投资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而且还可以有力地拉动即期经济增长。但是,就我市目前的投资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投资规模小,基数低,增速不快。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市相比,我市无论在投资总量和投资增长速度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我市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3.3%,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投资增幅为69.7%,而我市增幅为59.1%,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十一位。增幅较高的有马鞍市为171.5%,芜湖市为103.1%,宣城市为80.1%,淮北市为75.2%,合肥市为73.2%。从投资占gDP份额来看,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50%。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达到38%以上,而我市近几年投资率平均在35%左右。
二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据初步测算,近几年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但目前全省、全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左右。对消费、出口需求总量不大的我市来说,有必要也只有使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甚至更多一点,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三是技改投资规模不大。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现有企业改造扩张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技术改造投资的规模。上半年全省17个市,除我市外,其他16个市技改投资均是正增长,而我市技改投资出现负增长为负7.8%。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围绕工业做文章,必须切实加大工业投资,尤其是提高加工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扩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拉动。今年国债项目已所剩不多,而新增的国债资金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势必对投资稳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必须要抓紧开工一批新的重大项目来支撑投资增长。而目前,我市像海螺水泥、国风、巢东超细粉这样大项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增强项目意识,尤其是加大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切实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尤其是加工制造业项目,尽快扭转目前项目更新不快,接替困难的被动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三年,如果投资被动,“十五”计划目标就难以实现。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把加大投入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今年我市投资原定目标为同比增长15%,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32.2亿元。现在形势逼人,要争取增长更多一些,力争达到35亿元,使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左右,确保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周密筹划,力争全市的投资增长目标能达到20%以上。
二、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扎实做好下半年投资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的投资政策,及时上报了一批国债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目前已下达公检法基础设施、县乡公路建设、优质高中扩招、市疾病控制中心、县城供水等新增国债项目,总投资4亿元,安排国债资金5360万元,省补资金3040万元;近期还将下达县城电网改造、城市垃圾处理、沿江泵站等国债项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今年国债项目的管理,加快建设进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进一步发挥国债资金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在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进度。这里,我就下半年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几点要求:
1、认真抓好国债项目建设。目前我市还有九华山旅游公路、移民建镇等7个在建国债项目,要抓紧时间,确保国债项目如期全面建成并交付使用。已经建成的国债项目要认真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同时对新下达的一批国债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四制”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和规范运作。这里,我强调一下,去年下达的公检法国债项目,如东至县法院审判法庭等,至今还未动工,要尽快开工建设。目前,国务院决定下半年再增加32.5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人畜饮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贫困地区电力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编制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支持,切实抓好新增国债项目的实施,千方百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最大的努力。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抓紧落实尚未开工项目的建设条件。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是加快巢东10万吨碳酸钙超细粉、东方钙业技改、东至华源技改、池州旅游码头及池州至青阳公路改造、九华山柯村新区基础设施、牛桥水库、县乡公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抓好工程组织、强化调度、整治环境和落实衔接资金四个关键环节,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二是抓紧开工新的建设项目。凡列入今年开工的重点项目,都要抓紧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开工。如池州电厂一期工程、池州有色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和九华山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形成更多的工作量,为完成今年的投资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多做贡献。已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县城供水项目要先干起来。三是落实尚未开工重大项目的建设条件。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上级支持和重视,积极争取合铜黄高速公路铜陵至汤口段、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等项目如期开工。四是社会事业项目要落实配套建设条件。如市委党校、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要做好规划,分期实施,落实配套资金。今年计划下达的6个公检法基础设施国债项目,也要落实配套资金,尽快开工。
3、加强协调调度,认真督查和落实工程进度。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也要定期召开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顺利进行。针对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症结问题,要切实制定解决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并将情况及时向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报告。今年重点建设项目任务重,时间紧,要督促各项目单位对列入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倒排工期,编制工程网络图,衔接好银行信贷计划,落实好配套资金,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按期开工。市重点办要每月通报一次情况,对在建国债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通报。财政部门要加快国债资金的拨付进度;项目单位要把结转资金尽快用到工程建设上,形成工作量。对新争取的国债项目,要尽快落实建设条件,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尽快开工建设。
4、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推出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对列入全市50项“十五”重大项目今年要争取大部分开工,不能开工的要进行滚动调整,及时补充一批新的接替项目。一是围绕产业规划做项目。请专家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非金属矿采选及建材工业、有色金属材料工业、纺织服装玩具工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包装策划一批新项目。如青阳的非金属矿加工就可以围绕新材料产业做文章,一批项目。二是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做项目。池州海螺水泥、东至华源纺织、池州有色金属等大企业可根据国内外市场调研和企业发展规划,围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企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抓住时机,深入细化做一批项目;三是发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都来调研论证一两个重大项目。如林纸一体化项目、核电站项目等。市计委已初步摸排了我市“十五”后期池州电厂二期工程、海螺水泥三期工程、旅游机场、林纸一体化等27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在800亿元左右。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措施到位的要求,切实抓好这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工作的人员、经费和预期目标的落实,确保其中的大部分项目能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前期能够顺利开工。
5、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积极主动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继续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放宽投资领域,除国家另行规定外,凡是外商投资可以进入的领域,国内社会投资均可进入。鼓励和引导国内社会投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城建投资公司融资开发土地力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启动小分队赴沿海招商工作,开展赴韩国、欧洲对口招商工作,努力突破利用外资“瓶颈”制约,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是我市“项目推进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之年。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对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的深度研究,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第一,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事关我市能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办法和举措,是将一个地方发展蓝图落到实处的主要抓手。我们抓经济工作,载体是项目,关键是项目前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谋划一个地方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思路与规划最后要落脚到项目上,项目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终要靠项目前期工作来保证。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前期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科学,项目的实施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难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第二,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的基本保证。市委立足*实际,高瞻远瞩,提出了力争3年、确保5年*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在20*年的基础上翻番的战略目标,这非常符合*实际,符合*发展大局。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项目支撑是关键。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321国道、新入城线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今年投资实现225亿元,力争达到250亿元。要完成这些任务,在空间布局上创造好加快发展的平台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必须抓紧项目的研究和落实,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推进实施,才能为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第三,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上级支持的重要前提。去年11月份,中央决定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投入1.18万亿资金,带动各级政府共计4万亿的投资,对全世界下行的经济态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各级也报了一批项目,投资额非常大,但是很多部门开出的项目单子都非常简单,可见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做好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近年来,*营造了较好的抓项目建设氛围,大家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办法也越来越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项目前期准备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中央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最终都体现和落实在项目。*能不能抓住中央和省里一系列政策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支持,能不能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国家部委资金的支持,这对我们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十分关键。要争取上级支持,项目就要符合政策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做深、做细、做实了项目前期工作,我们才具备了争取项目资金的基本条件,否则,再好的政策和机遇,也难以变成加快*发展的动力。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全省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围绕“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的奋斗目标,以项目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25亿元,占年初确定年度考核目标225亿元的22.3%,完成省下达考核目标210亿元的23.9%,完成一季度“开门红”目标的136.9%,同比增长78.7%。特别是在已有的800余亿元储备项目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中央、省上20*年的投资重点,及时对拟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补助资金的项目库进行了更新补充。目前,全市已储备重点项目共447个,总投资950.85亿元。
从1-3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看,尽管在当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78.7%的较高增速,但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我市大项目、好项目少,仍然缺少有力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缺少对整个产业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客观审视我市项目建设的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投资总量不大。我市投资实际完成总量仅占全省投资的2%左右,与自贡、乐山、*、泸州、遂宁、资阳等周边地市相比,我市在投资总量上与上述六市存在巨大差距。二是项目支撑不力。全市235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平均投资额仅为0.47亿元。川威集团年产10万吨钒渣生产线及配套冶炼设施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明显滞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全市的在建项目仍然呈现出项目个数多、单个体量小,传统项目多、工业项目少,扩量多、提质少的特点,能支撑一个行业、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匮乏。三是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的问题已成为项目争取的主要“瓶颈”。虽然市上采取了下放部分审批权限,实行并联审批,及时拨付资金等措施,但由于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工一批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等项目,项目可研、初设、招投标等工作量大,加之技术人员缺乏,前期工作推进较慢,影响了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概念式、提纲式、临时性的项目包装理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加之许多企业由于技术、融资、土地等多方受制,难以有效调动投资积极性,难以真正规划包装出吸引力强、命中率高、影响面广的好项目、实项目。同时,由于个别地方和部门片面注重资金争取,忽视项目的跟踪管理,个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不深、不细、不实,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缺乏敏锐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导致项目总体进展缓慢。
三、把握关键,科学谋划
项目前期工作的水映一个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区域发展全局的把握能力。一个地方的政府和部门必须对自己区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哪些事什么时候干都要有合理的计划。如果不能把握全局,项目前期工作方向也不会明确。只有思路清晰,把专项规划做深做透,才能带出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一要增强前瞻性。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翻番”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依据,有重点地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进行前瞻性研究。要围绕建设川南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目标,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项目,重点突出功能性、基础性、保障性和公共安全性,加快推进大城市建设步伐。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要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点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围绕建设新农村,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突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项目,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围绕川南物流中心建设,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的重大项目,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构建服务业占重要地位的产业结构新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加紧筹划和储备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要增强针对性。要摒弃没有上级资金支持就不做项目储备工作的错误观念,要按照项目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大项目与中小项目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国家和全省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大项目规划、论证的力度和深度,策划一批“造血”型重大项目,特别要着力提高生产性投资项目所占比重。各级各部门特别要根据国家三年内投入1.18万亿元的投资安排计划,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等领域搞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认真做好项目规划选址、环评、用地预审及资金保障等前置要件的准备,提高项目对接的成功率。同时,要建立完善全市项目库,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工作定期联系工作会议制度,打造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区)项目信息的共享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
三要增强规范性。要编制好前期工作计划。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依据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等有关规划,每年都要从项目储备中选择一批项目,编制年度前期项目工作计划并于年初下达各有关单位,计划要明确项目法人或牵头责任人,明确年度工作内容和前期推进目标,明确协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组织科学评估论证。全面推行前期项目咨询评估和论证是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要遵循“先咨询,后立项;先评估,后决策”的原则,重视发挥专家和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形成政府、专家、企业三者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要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进入基本建设报批阶段的重大项目,要严格按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程序管理,项目前期工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进入审批和实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