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

第1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老板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

09年对百信超市而言是步入发展快车道的一年吧,在大学城实现扭亏为盈之后,公司基本上实现每店均赢利的目标,而且09年公司还计划至少要开发两家能够保证盈利的门店。这是公司短期的计划。

当然,我们也有着长期的计划和打算。对我们超市公司而言,近三年的目标是,在实行独立核算的前提下,在2012年超市的年净利润要达到500万左右,要将公司建设为温州本土最顶尖的超市公司之一。

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是和董事长的大企业家的风范是分不开的,包括董事会给骨干配股,以及对超市公司发展的全力支持和把关,所以说老板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如果没有董事长的眼光,超市公司可能不会获得如此的发展。

在此,我作为公司总经理,首先也要向董事会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董事会给了我们超市公司全体人员这样的一个发展的机会。所以,在09年,公司全体人员还要一如既往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确保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下面我就xx年的超市公司的工作总结及09年超市公司的年度计划与工作重点,作一个简单陈述:

第一部分:xx年年度工作总结

一、xx年年度营运绩效分析:

xx年度是公司比较关键的一年,由于我们前期对大学城的销售分析估计不足,到xx年8月份为止,短短半年多时间,我们的亏损额就接近200万元。但是,在门店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从xx年下半年开始,大学城开始扭亏为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走得十分艰辛,但门店员工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最终,公司仍实现净利润xxx万元。通过对xx年度的销售指标分析在公司三个门店的管理过程中,蟠凤店的成本控制和指标完成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蟠凤店在这一块值得奖励;大学城的物料费的控制不是很到位,需要改善,但总体管理方面,尤其是在经过调整后,自xx年9月份开始,得到明显改善;梧慈店在指标完成及成本控制方面是做得比较差的,但目前梧慈店已经关店,这里不作过多分析。

二、企业发展方面

在便利店开发过程中,在经过桐社店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公司还不具备多渠道扩张的能力。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加大力量经营标超这一块,暂时退出便利店的扩张计划。

在xx年年,我们开发了德政店和三溪店两家标超。德政店已于xx年年年底开业,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会略有赢利,但对公司的影响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三溪店预计会在2009年3月或者4月开业。

虽然xx年年度我们成功拿下两家标超,但相对于梧慈店的规模来看,显然两家的标超目前的规模,还只能达到梧慈店的规模,所以就目前企业扩张方面来看,我们还要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速企业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根据实力,务实地发展的重要性,对选址及开发方面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将稳健、务实、创新、开拓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方针,将郊区、开发区的标超或大超纳入公司重点发展的规划,因为实践证明,在温州标超这一块,还是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所以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极力发展标超,包括吞并或与人合作经营一些地址较好但对方经营不善的超市,方法有多种,相信2009年在企业开发方面,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

三、加强了对营运企划的管理

xx年度,在公司各层管理人员群策群力的努力下,我们对门店的形象、营运流程以及动线设计进行了重新的规范,并加强了门店店长的责任管理范畴,加强了门巡制度的落实。

xx年度对会员管理这一块进行了有效推广,并对公司的营运方针进行了重新定位,将低价、实惠的概念宣导给我们的顾客,在这个过程中,除中百公司的产品,我们没有办法做好价格形象之外,其它商品均已根据市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公司的价格形象有所好转,然后结合门店氛围的布置,使公司的销售较去年有了极大的提升(xx年销售xxxx万,较xx年xxxx万的销售提升了42%)。

在促销费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的情况下,加强了对门店成本的控制,各项成本支出较xx年有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蟠凤店还是大学城店,这也是相同门店经营净绩效较以往有了较大提升的原因之一。

xx年营运企划方面明显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将在09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改善意见。

五、采购部

采购部在营业外收入方面和毛利率控制方面基本达到公司要求:

09年采购毛利率能够提高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价格形象,是因为有部分高毛利商品通过与厂家(如塑料制品、日化用品)直接采购,毛利率提高了一到二倍以上。但是采购部在商品结构上仍不是很理想,所以采购部一定要改变思维,主动寻找并优化商品结构,要把采购的力度进一步推进。

采购部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水准,但有些时候展现灵活度不够,缺乏大企业的气度,相信慢慢也会得到提高。

09年度采购部还是公司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部门,所以在这一块我们还是会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进去。

第2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创新创业活跃度方面。推进一村一就业扶贫站点、一村一主导产业、一村一电商平台的“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以“回引创业”为抓手,引导返乡农民工和企业家等围绕脱贫攻坚布局产业。积极组织开展第六届青年创业大赛、第二届乡土人才创业大赛等赛事,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大赛、省级返乡下乡创业项目推介会议暨集中签约等活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全面为入驻创业者提供服务。在电视台开办 “编制爱心网、情暖农民工”访谈节目,与网民互动解读创业政策,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厂房、进企业、进门面活动,扩大政策覆盖面、提升政策知晓度。

2.人才流动便利度方面。出台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方案,引进人才5年服务期内,允许市内自由流动;引进人才5年服务期满后,允许跨市流动。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人才交流渠道,2020年以来有12名干部人才相互交流。疫情防控期间,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互联网+”,开通网络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网上“春风行动”,助力企业复产复工。

3.市场开放度方面。编制“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许可事项清单,统筹多种职能手段优化政务服务。与全省同步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联合公安、税务等六部门印发 了《关于做好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加强与银行系统开展“政银便民通”合作,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极大方便市场主体退出。持续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营商通APP推广应用,继续推行简易注销等举措,切实加大市场开放力度,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准入服务。

4.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加快普惠团认定扶持。全年共新评估和复核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1所, 惠及幼儿L1.6万名。深化合作办学,在部分区县开办中职“街接班",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医师执业注册4个事项实行优化准入服务,对公共场所许可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行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实行医师和护士区域注册,促进医师有序流动和多机构执业,并将多机构执业纳入医疗机构技术准入考核及等级评审。

5.蓝天碧水森林覆盖指数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加强工业企业VOCs治理,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强力推进秸秆等“五烧”整治,加大扬尘源管控。以实施《城镇污水城乡垃圾三年推进方案》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投入力度;将化肥、农药减量纳入粮食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治;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性检测;配合林业、农业农村部门对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进行封存,推动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机制;加强全市造林绿化,全面推进生态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广全民义务植树,选聘生态护林员守护森林生态。

二、工作完成情况

1.创新创业活跃度方面。一是兑现政策扶持自主创业。1—11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627.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自主创业1310人,带动吸纳就业3950人;为24名创业大学生兑现创业补贴2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52万多元;全市创业孵化园入住创业大学生47人,创业项目库项目总数346个。

2.人才流动便利度方面。一是进一步解决就业和吸纳人才。2020年来,共为1048名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259人、中级371人、初级418人。

3.市场开放度方面。统筹多种职能手段优化政务服务,与全省同步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精准破解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真正实现了“减材料、减事项、减时间”,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5.蓝天碧水森林覆盖指数方面。2020年1-10月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7%,上升3.0%,未出现中度及重污染天气;PM10浓度为4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 PM2.5浓度2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2020年1-10月,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I—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全市1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分别达到II—III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典型经验做法

一村一就业扶贫站点、一村一主导产业、一村一电商平台的“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被人社部作为全国人社系统唯一减贫案例推送国际减贫组织

四、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结合我市市情,经济发展底子薄,“包容普惠创新”指标下所涉及的区位优势、创新创业能力、市场人才吸引力、医疗公共服务水平、交通物流水平等在硬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2.“包容普惠创新”指标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单位部门多,一级指标下有6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业务又至少涉及三、四个不同的部门(单位),在平时的工作中仍然存在协调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五、2021下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与省厅、市发改委等单位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新的工作政策和要求,同时与指标下责任单位做好衔接配合工作,加强业务培训,明确最新任务指标。为了确保层次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防止因目标责任不清而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6个二级指标专班,每个二级指标分专班确定一个牵头单位,具体负责协调推进该二级指标的具体任务。

第3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全员联企,全员帮办,个私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我局以“企业服务年”为载体,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跻身全国两百强”为目标,刷新举措,强化服务,助动个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月,全市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户,累计全市有个私企业户,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总额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与去年相比,个私经济发展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外贸出口挑大梁。到月底止,全市外贸出口额达万美元,在家出口额超过万美元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就占了家,其中的领军人物是××沃克出口有限公司和××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外贸出口额分别达到万美元和万美元。二是“六六产业”异军突起。纺织、服装、机电、竹木加工、电光源、消防器材、羽毛球等六大产业,今年—月累计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其中,消防器材产业在“六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达。三是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企业多。年内我市私营企业浙江贝林集团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马肖宏、周志云等家个私企业,分别被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省个私协会授予××年度“诚信民营企业”、“诚信工商户”荣誉称号;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被省知名商号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为“××年度浙江省知名商号”。个私经济发展之所以亮点纷呈,就工商部门而言,主要是开展了“全员联企,全员帮办”活动,以大服务促大发展,效果明显。

(一)全员联企,建立“五个一”联系企业制度。一是每名党员干部至少联系家以上规模企业和户以上个体工商户;二是在企业年检、个体户验照时开展零距离服务,上门为个私企业提供方便;三是结合工商职能,对联系企业在商标注册、品牌战略、合同订立、信用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份有针对性的工商行政建议书;四是年内至少为联系企业和个体户办一件实事好事;五是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记好一本走访企业日记。一年来,我局党员干部与余家重点个私企业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先后将多份年检报告书送达企业并指导填写,上门为多户个体工商户验照贴花,并向他们发放《工商联系卡》、《红盾联企卡》和《办事指南》,先后向联系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工商行政建议书余份。

(二)全员帮办,重点开展“四项”活动。一是注册登记提速帮办。深化完善“审核合一”制度,进一步扩大“审核合一”范围,充分授权到位,提高注册登记即办率。利用网络优势,为经济主体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利用“××工商红盾网”,提供注册登记材料网上下载;试行网上审批程序,在网上实现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并采取了“上挂轮训”举措,把各工商所的注册登记干部调集到窗口接受训练,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登记质量,受到经济主体普遍好评,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成为多个窗口单位中连续荣获“五星级”的唯一窗口。二是重点企业重点帮办。对需冠浙江省名、衢州市名名称的企业和申办中外合作、合资企业的,一概派专人陪同到省局、衢州市局,实行全程陪同协助办理服务,至今已陪同协办多家。对招商引资万元以上的项目,派专人予以联络,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在抓好法律法规等各项培训的同时,对重点企业进行创业素质重点培训。今年通过市委党校“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法律、党建知识”等四门课程培训,使名企业家拿到了党校培训合格证书;并先后组织了三批重点个私企业的老板到国内外考察,拓宽了业主视野。由于在培训等方面成绩突出,市个私协会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协会”。三是企业融资即时帮办。一方面,我局以动产抵押物登记为手段,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及时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手续,为企业融资贷款提供保障。至月底止,已为浙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理了动产抵押登记手续起,抵押物价值达万元,帮助企业融资万元。另一方面,我局从调查研究入手,在全市多家中小企业中筛选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乐观,社会信誉度高,无不良信用记录的浙江千红蜂产品有限公司等家企业,作为首批推荐的信用企业,提供给全市各金融单位,供其在发放贷款时予以优先考虑,获得了银企双方的好评。同时,先后两次牵头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为加强银企双方的合作,帮助解决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款难贷,提供了交流和沟通平台。四是市场发展倾力帮办。首先,倾力促成××商贸中心、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等大型项目的立项。我局超前谋划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想,在全面分析××及毗邻地区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对筹建××商贸中心、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设想和建议,并着手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目前,××商贸中心已通过杭州市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可行性研究,近期将向政府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我局的努力,在杭州陶都家园投资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完成了市场规划建设总体平面图和建设方案,已提交土地管理、城建规划等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近期内即可向政府提供书面论证材料。其次,尽力帮助××农贸城和浙西竹木市场做大做强。我局先后多次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市场举办主体解决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提升意见。通过努力,浙西竹木市场于今年月经省工商局批准直冠省名,更名提升为“浙江贺村木业市场”,同时该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排名中,也从第五位跃居第三位。浙西竹木市场的提升与做大,对我市竹木产业的做大做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再次,为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城区菜市场建设是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但目前我市城区菜市场建设相对滞后,面积偏小、档次不高、“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与日益发展的城市越来越不相适应。为此,我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城区菜市场规划建设建议的报告”,在客观评价市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同时,就近期市场建设和中长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城区农贸市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商标品牌战略有效实施。

围绕“品牌建设年”,我局充分发挥商标监管职能,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进一步促进和服务××经济发展,于年初制订了《××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省级蜂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引导一批企业注册商标,规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商标;培育一批省、衢州市著名商标。力争三年内为我市培育出全国驰名商标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件、衢州市著名商标件、商标品牌基地个。围绕上述目标,我局采取了“五大实招”。

一是倾力做好商标注册工作。注册商标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起点和载体,但也容易被企业所忽视。为了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做好注册商标工作,我局在去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年检补充了商标档案。同时,结合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商标注册服务工作,商标监管干部经常深入企业,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注册商标服务。—月,共帮助家企业注册商标件。

第4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某局四五普法验收总结

为了做好##市外经贸局的“四五”普法验收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外经贸普法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按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现将##市外经贸局“四五”普法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机构设置,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四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一)建立健全了“四五”普法工作体系##市外经贸局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普法工作,重点加强了普法组织机构的设置,形成了由局普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由政策法规处具体执行,有各县(市)区外经贸局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市外经贸普法工作体系。一是成立了由局机关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普法领导小组。“四五”普法期间,我局先后两次对普法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能: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组织、安排本市外经贸系统的普法工作。这种随着机关领导干部的更替而及时调整普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调整和明确领导小组职能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领导小组职能的发挥,成为保障我局“四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关键因素。二是成立了负责外经贸法律工作,包括普法工作的专门机构。主要是在“四五”普法期间改革了外经贸机关的部门设置,在原调研处的基础上设立了政策法规处,配备了专职法律工作人员,将开展有关的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其重要职能之一,是我局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在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在全市外经贸系统建立了“四五”普法网络。主要是由各县(市)区外经贸局、有关企事业单位指定一名主要领导负责“四五”普法工作,具体部署本部门、本单位的法律学习工作。此外,为了弥补机关普法工作力量的不足,我们还注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借助社会力量来提高机关普法工作的水平,主要是支持发展了包括浙江万里学院WTO研究中心、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万成质量认证咨询公司在内的六家民间WTO咨询机构,以便对来自各方的WTO咨询给予及时的答复。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专职律师作为局机关的长年法律顾问,参与机关的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这种普法专业支撑网络的建立,既提高了外经贸机关普法工作的水平,也强化了外经贸机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普及和服务功能。(二)制定并实施了详尽的“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一是强化了普法工作规划的指导作用。20xx年我局制定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关于在外经贸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甬外经贸教发[20xx]第155号),其中明确规定了“四五”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普法对象与内容以及具体的普法实施方案等,成为指导我局“四五”普法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除了制定比较宏观的普法规划外,我们还针对“四五”普法期间的一些重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主要是在20xx-20xx年度为了做好WTO规则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我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市应对WTO工作重点》,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对WTO规则的系统学习,很好地指导了我市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做到了普法工作年初有计划,年内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为了完成普法规划所规定的任务,我们根据每年的工作重点和热点,制定有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对“四五”普法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落实。对于每一任务的落实情况,我们均建立有比较完备的台账,这些台账成为我们在普法年度内进行不定期检查的基础。此外,每年年终我们还要对全年的普法工作进行总结,既有助于明确工作中的得失,也有利于找到下一步普法工作的重点。二、完善了机关普法的各种制度,确保“四五”普法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建立了机关法律集中学习制度。首先是建立了局党工委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在“四五”普法期间,党工委中心组坚持定期开展法律学习活动,适时对国家的基本法律或有关“三外”政策法规进行学习和讨论。其次是建立了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外经贸专业法规制度,每年均邀请有关专家作专场法律讲座,并对每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以打分的形式列入年度机关评优序列,有力地保障了法律学习的效果。二是建立了政策法规宣讲、推介制度。为了向外经贸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我们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协会和外贸企业协会的作用,面向全市涉外企业,有重点地开展政策法规宣讲,主要是与海关、商检等部门联合,采取集中宣讲和到各县(市)区巡回宣讲的方式,使企业更好地把握了外经贸政策法规的动向,保障了外经贸业务的顺利开展。三是建立了政策咨询和答疑制度。为了及时解答社会各界在“三外”政策法规方面的疑问,我们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的政策法规咨询予以及时答复。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网络与企业就有关外经贸政策进行交流,比如我们在20xx年6月、10月举行的两次“三外”问题网上集中答疑中,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在不同层面开展了内容 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成效明显(一)在外经贸机关内部,开展了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法律素质为重点的普法活动为了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法律素质,我们根据每年的普法重点分层次地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参加了各种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一是参加了市级机关的法律学习培训。首先是完成了市普法办布置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每年按要求学习指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市“四五”普法公务员学法作业本,这已经成为我局普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从局领导到普通干部,普法作业的完成情况均达到了##市普法办的要求。其次是参加了全市性的法律学习和考试。20xx年至20xx年,我局机关全体公务员共80余人,分四期参加了##市人事局组织的依法行政培训,对我国的行政法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并参加了结业考试,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20xx年我局干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有重点地认真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环保法律法规等,并于当年4、5月份参加了省市两级法制、人事部门组织的《行政许可法》考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是组织了专题政策法规讲座和自学。首先是由政策法规处负责牵头,结合“三外”工作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为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县(市)、区外经贸局主要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举办了十余次有关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货代、反倾销实务、行政许可、企业并购等的专题法律讲座,既加深了大家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理解深度,也提高了他们的政策操作水平。其次是针对我国法制建设和“三外”发展的重点,通过印发政策法规汇编等学习资料的方式,不定期地组织机关干部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三是有重点地做好了相关人员的普法工作。我们在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外经贸政策法规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还选拔了一批年纪轻、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同志,委托高等院校和国(境)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在20xx年组织了一批外贸及招商骨干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大学进行学习培训,他们系统学习了有关外经贸知识和法律法规、国际惯例等,其专业知识和法律素养均得到了明显提高。(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普及外经贸法律知识为重点的普法活动一是积极应对入世,开展了全市性的WTO规则宣传培训。20xx年,我们在对全市涉外经济部门和企业进行WTO规则普及性培训的基础上,又组织了五期由政府经济职能部门的领导、骨干以及部分银行职员、律师、企业家等参加的WTO专门法规知识培训班,同时还组织了一期被列入浙江省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计划的长训班,培训内容涉及了WTO基本规则以及《中国入世议定书》、《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WTO与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法律实务》等,参加长训班的人员还到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并已于20xx年5月回国。与此同时,为方便社会各界对WTO知识的了解,我局还创建了“##WTO咨询服务网站”,用以更快、更好地宣传普及我国入世后新颁布的涉外法律法规和有关的WTO知识,开展了全方位的WTO法规咨询活动。二是加强外经贸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推动地方外经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几年来,我局以“三外”法、《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举办中短期培训班、举行政策宣讲会、设立宣传窗、编印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推介。首先,由局机关有关处室负责,对我国出台的各种外经贸政策,以及国(境)外采取的有关外经贸措施进行专门培训和介绍,使广大外经贸企业及时了解了国内外的有关政策动向,以便对经营策略做出适时的调整。比如由贸管处负责对有关企业进行加工贸易知识介绍和实务培训;由公平贸易处负责以欧盟出台的两项指令为内容对企业进行培训等活动,均在全市引起了很大反响。其次,由外资企业协会和外贸企业协会牵头,有重点地开展面向全市涉外企业的政策法规宣讲。自20xx年以来,两个协会先后联合##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开展了几十次外经贸政策法规集中宣讲和巡回宣讲,参加人员达万余人次,成效显著。再次,我们还建立并完善了本地的外经贸公共网站,将其作为公开外经贸政策法规,提供外经贸信息资讯,接受公众监督的重要平台,既有提高了依法行政的透明度,也普及了各项外经贸政策法规。最后,编印有关刊物和资料开展普法工作。一方面是注意利用《##对外经贸》这一重要平台,对国家及省市出台的“三外”政策法规进行全面、及时地宣传和介绍,另一方面是从20xx年起连续编印了数期法规汇编,有重点地介绍了我国入世以后新颁布的涉外政策法规,这两种资料均有较大的覆盖范围,成为我市外经贸“四五”普法的重要载体。以上各项普法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本市广大外经贸从业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外经贸行政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处理各种外经贸纠纷和贸易磨擦的能力,也提高了外经贸企业的依法经营能力。它已经成为本市外经贸事业持续繁荣的最直接原因。##市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均名列前茅;在##市所有市级机关参加的民主测评中,##市外经贸局连续三年获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在对各种公平贸易案件的处理中,由于我市外经贸管理部门和企业在法律方面均作了充分准备,应诉及时、得当,许多出口产品减少了损失,有些产品在国外反倾销终裁时甚至取得了零倾销率的最理想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入贯彻商务部普法规划,大力开展外经贸普法工作,以普法工作带动本市外经贸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四、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外经贸普法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四五”普法期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外经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企业类型和数量均大量增多,由此促进了国家外经贸事业的全面繁荣,但大多数外经贸企业与外经贸管理部门之间已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这对外经贸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的基础上,面向数量众多、需求各异的广大外经贸企业做好系统内的普法工作。这是我们在“四五”普法期间一直努力探索,但却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二是基于法律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设立了专门的政策法规处,但法制处室与外经贸业务处室分开设立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主要是法制处室在日常工作中较少接触实际的外经贸业务,这就为其深入了解各项外经贸政策法规的贯彻情况带来了困难。如何做到既保障法制处室普法工作的专门性,又提高外经贸普法工作,包括普法规划和计划、普法内容等的针对性,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深入地探索。三是外经贸普法工作是全市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其它部门开展的普法工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不同的法律部门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所以就需要建立一种各部门间的普法协作机制,除了要加强有关涉外部门间的协作外,还需要加强与其它行业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这种多部门的联合普法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待加强,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四是普法工作的考核机制还有待完善,考核力度也有待加强。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一套长效考核机制,可以考虑将普法考核纳入外经贸考核体系中,以此保障普法工作的效果,这一点在我们的外经贸普法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5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确保圆满完成服务奥运的各项任务。

——在消费安全便利、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达到4300亿元。

——在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持平或稳步增长,达到50亿美元。

——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双自主”产品出口扩大的基础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1%,达2100亿美元。

——在保持“走出去”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新增境外企业(机构)数量、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均增长10%。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全力服务奥运,打胜奥运服务攻坚战

做好奥运会、残奥会服务工作,是20*年商务领域的头等大事。全行业从现在起就要动员起来,进入赛时状态,营造良好局面,全力以赴,出色完成服务奥运的各项任务。

高质量完成赛前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全面完成“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8条特色街区改造,以崭新面貌服务首都市民和奥运宾客。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和刷卡特约商户的覆盖率,奥运场馆周边、重点街区大中型商场、超市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90%以上;全市刷卡特约商户普及率达到80%,持卡消费占零售额50%。完成特色商店、风味餐厅和清真餐厅三大特色系列共300家的评选工作。推动10家左右国有“老字号”企业创新机制;开辟1—2条以“老字号”为特点的商业旅游线路或旅游点;集中推介40家“老字号”企业,利用奥运机遇扩大社会影响,增强服务能力。5月前完成奥运商业运行监测指挥平台建设,确保奥运期间发挥作用。上半年完成“改善社区商业服务环境”、“促进特色商业和‘老字号’发展”两项任务,为“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划上圆满句号。二是开展“20*商业满意服务”主题测试活动。组织重点企业,按照赛时标准,在安全生产、消费环境、服务水平和服务便利等方面查找和解决问题,提高应急能力,使重点企业赛前各项服务准备工作全部合格到位。三是高标准完成“好运*”测试赛的服务保障任务。精益求精地完成“好运*”16项体育赛事的餐饮服务任务。继续坚持“以场馆为基础、以竞赛为中心、以属地为保障”的工作原则,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配合机制,指导督促各区做好属地管理场馆的餐饮服务运行工作。承担“好运*”和奥运餐饮服务任务的区商务局,要在一季度全部确定餐饮服务商,并签订餐饮服务合同,加强对各服务单位的监管。各餐饮服务单位、原材料供应企业,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服务大局,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特别要落实食品加工、配送过程中的“五单责任制”。通过测试赛,进一步查找不足、完善制度、改进服务、提升水平,服务保障工作由测试向奥运实战转化。

全力以赴做好赛时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做好直接服务奥运的工作。配合奥组委做好奥运会运动员村、媒体村、国际广播中心、主新闻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和29个竞赛场馆以及残奥会赛时的商业服务工作,参与服务的企业要按照“遵守惯例,标准统一,尊重个性,注重细节”的要求,严格服务标准,细化服务内容,为各国运动员和来宾提供优质服务。精心组织完善奥运餐饮供应物流体系,已确定的赞助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要确保奥运餐饮原材料供应的安全、卫生、丰富、顺畅。加强对各区的分类指导,组织东城、西城、宣武、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顺义、昌平9个区,全面落实由属地管理的57个独立训练场馆、非竞赛场馆、竞赛场馆、交通场站的餐饮服务工作,严格按已建立的赛时工作制度、应急机制,加强对属地管理场馆餐饮服务商的监管。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奥运专项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抽调得力人员,加强培训,进入状态,安排好人员梯次,形成指挥得力、上下联动、运行高效、信息畅通的赛时运行体系,保证调得出、用得上、顶得住,高水平完成任务。二是加强口岸的奥运服务工作。做好空港口岸和朝阳口岸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奥运客流和物流顺利通关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协调、配合口岸查验单位,改善口岸软件环境。以确保奥运会期间机场的绝对安全和环境秩序良好为主要目标,实施“平安奥运综治行动”,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确保空港地区食品安全。三是严格按照赛时标准开展商业服务保障工作。达标百货店、大型超市、特色餐饮店和奥运场馆周边企业,都要挑选培训合格、熟悉双语交流的员工开展挂牌服务;区县商务局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动员外商投资企业的小语种人才,参与商业服务业的志愿服务。完成奥运导吃导购信息资料编印工作,在机场、宾馆、饭店和重点商业服务场所加大投放量。

赛后积极巩固奥运服务成果。奥运会、残奥会闭幕后,及时做好服务工作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严格实施业内标准,加强内部管理,探索形成长效机制。

(二)着力改善民生,稳定繁荣首都市场

进一步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完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重点加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食用油和猪肉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对本市市场的影响,完善应对措施。尤其要做好奥运期间的市场监测工作,保障供应。加强重点加油站监测,完善实时监控系统,做好预警分析,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重点加强生猪活体储备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政府储备的进销存状况。完善政府储备商品应急投放方案,健全投放渠道和日常联络制度,确保在应急状态下,重要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

加大商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强化零售商促销管理,充分依靠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提倡诚信促销、文明促销、安全促销。加强商业特许经营的备案管理工作,规范特许经营行为。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奥运会、残奥会赛前和赛时,对奥运场馆周边规模以上商业零售和餐饮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反复查、查反复。加强生猪屠宰、食盐、酒类流通监管。全面完成屠宰行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新增食盐配送网点1000个,确保合格碘盐食用率高于国家标准。新增酒类流通备案登记1万户,企业购用随附单70万份。

不断提升商业服务便利程度。继续扩大连锁经营业种、业态,提高连锁经营的覆盖率,力争连锁零售额比重再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规范和新建社区便民超市、便利店1000家;继续改造、新建规范化社区菜市场30个;探索多种方式补充、完善蔬菜零售网点。继续推进城八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产业化发展,启动远郊区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力争对现有回收站点的规范管理率达到60%,完成全市再生资源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新改造20家大型商场停车引导系统。

深化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双覆盖”成果,重点支持农村连锁企业发展配送中心,增强配送能力,使统一配送率达80%;探索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集中采购新模式,提高企业经营成效和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全年统一采购额超过5亿元。支持郊区特色农副产品进入连锁超市。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增长10%。继续推进“一乡一集市”工程,完成30个集贸市场改造。推动重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继续提升农资连锁门店质量,重点企业农资配送率达70%。

继续开展品牌化市场促进活动。精心组织“*购物季”,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商业和特色商业项目,扩大销售规模与影响力;认真组织“*拍卖季”,打造*拍卖市场品牌;办好第十八届中国厨师节;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

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员工权益。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建立健全外企工会组织,落实新的劳动合同法。

(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把握国内外商务发展环境的变化,顺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依据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立足*的资源、产业和市场现状,开展前瞻性研究,筹划配套的应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商务工作,争取商务发展的主动权。

加大整合商务资源力度。积极整合各类商务促进活动资源,争取形成合力,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小规模、专业化定向招商方式,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深化和推广“出口推销、进口采购、招商选资”的“三合一”方式,共同参加境外有影响的专业博览会。尝试建立以展馆为单位的展览月度统计;建立市、区两级商务部门服务展会的格局,重点联系展览场馆资源丰富的区县,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办展环境;编制国际著名展览机构信息手册,为引进国际著名展会和机构做好准备。“购物季”期间加大内外贸资源整合,增加外国特色商品的专题展销活动。与国外知名商业服务业企业交流经验,提升本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利用农资流通渠道,推广、销售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农药、化肥,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提高特色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加强引资工作的统筹与规划。落实国家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针对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引资重点,提升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引资比重。加大引资服务力度,争取引进3—5家国外服务外包发包机构、国际性演艺公司和艺术品拍卖大公司落户*。继续加强与世界500强、境外知名招商中介机构、外国商会和外国驻华使馆联系,促进外商在京新设立投资性公司等功能性大企业10家以上。引导外资增加各种方式的非“绿地投资”,占比保持在50%左右。继续做好外国非企业经济组织驻京代表机构的审批管理工作。继续办好“外国商会座谈会”,通过为在京外国商会服务,促进会员企业在京投资和发展。建立并完善利用外资区域与产业评估体系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区县、开发区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着力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双自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组织5000家次“双自主”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的出口企业,参加70场次国际市场开拓活动。继续以“*创造,世界共享”为主题,向海外中高端市场推介*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争取实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支持*空港综合保税港区的建设和运营,尽快形成国际分拨、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功能。继续完善协调机制,促进部门间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在京中央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探索建立与天津口岸的区域通关合作机制,尽早在*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即可放行”,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建立“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跨部门例会和信息通报制度,并根据反补贴调查案件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的部门参与应对工作。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研究制订“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服务,服务贸易收入增长12%;重点促进软件、医药研发、动漫、创意设计等服务产品的出口,其中软件出口增长15%,达5.5亿美元。落实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设*服务外包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和培训平台,建立服务外包统计体系。规范和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发挥*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开展专业培训6000人次。积极开展服务外包的投资促进工作,宣传推介*服务外包整体品牌形象。吸引知名跨国公司把外包业务转移到*,提高本市服务企业承接和交付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

积极打造“走出去”的“*队”。支持企业借助奥运创品牌、借助品牌“走出去”,积极推介、促进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拓下届奥运举办国等发达国家建筑承包市场。完善相关专项资金政策,扩大适用范围,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财政、银行和保险三位一体的联动作用,完善政策资金、资信担保、保险等措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搭建政策支持、安全保障、信息共享三个平台,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促进商业服务业节能降耗。加大宣传,增强意识,增加投入,推广技术。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组织营业面积万米以上大型零售企业调查、评价能耗情况,在10家商场开展节能改造试点。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依托专业机构,提高能耗管理专业水准和节能改造技术水平。严控商场室内空调温度,5月底前完成商业服务业企业集中清洗空调工作任务,减少商业建筑能耗。提倡“绿色包装”,抵制过度包装。

(四)强化保障措施,圆满完成服务奥运和各项工作

第一,讲政治,顾大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服务奥运上来,统一到引导商务科学发展上来。始终保持和大力弘扬筹办奥运形成的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永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牢固树立首善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建设法制型政府。依法办理各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执法,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快完成“商业零售企业促销管理办法”地方立法。加强商务法律、法规的宣传,针对商务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培训。贯彻落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六项配套制度,研究实施办法。畅通案件受理渠道,做好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第三,强化商务执法工作。各区县商务部门要适应增加安全监管等职能的需要,积极落实人员、机构,改善执法队伍技术装备,壮大执法力量。充分发挥区县商务部门执法积极性,加大商务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区县商务综合执法体制,建立市、区两级商务行政执法联席会制度。提高商务执法检查的效率,为商业服务业安全、规范、便利、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优化商务工作格局。进一步探索内外贸融合的工作方式,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优化配置商务工作资源。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政策集成,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商务部门与专业促进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各行业重点企业的联系。以业务工作为主导,合理配置商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协会的公共资源,增强公共服务的效能。加快推进商务部门业务数据资源的整合,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积极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运用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商务企业有序经营。

第五,打造商务发展环境新优势。在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后,针对*第三产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发挥高端产业聚集、商务楼宇众多、智力资源丰富、信息化水平高等优势,打造商务发展环境的综合优势。加强与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成员的联系,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沟通,听取意见。继续帮助协调解决外籍雇员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改善在京工作、生活环境。市、区商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特别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观念,着眼细节,提供规范、高效的服务,不断改善商务发展环境。

第六,加强商务队伍建设。提高商务部门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引领首都商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市、区商务部门公务员的学习和培训,重点提高服务贸易、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增强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能力。实施“人才强商”战略,加强商务领域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各类商务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利用已形成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继续强化一线员工的岗位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提高商业服务整体水平。

第七,狠抓反腐倡廉建设。围绕中心任务,紧贴商务工作实际,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对事关奥运和民生的工作,要积极协调、主动配合、整体联动、构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强化对人财物等关键领域和易发部位的监督制约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完成商务工作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名词解释:

1、五单责任制:为了保证“好运*”体育赛事期间的食品供应安全,所有参与好运*体育赛事供应的企业必须建立“五单责任制”,即要货单、入库单、出库单、原材料采购单、送货单,严格落实从采购到送货各环节的货物交接岗位责任制,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2、绿地投资:在绿地中占用空地的新建项目投资,通常大笔资金用于兴建厂房等设施。绿地投资有两层关键涵义,一是投资于新办项目,有别于对已有项目的并购、已有项目的增资等投资方式。二是以征用、开发项目用地为起点。因为要占用一片土地资源,一方面在经济上形成对该片土地的垄断经营权,并表现土地投资的集约程度;另一方面也直接削减了该片土地原有的绿化环境效用。非“绿地投资”一方面表现土地投资集约程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避免直接削减土地的绿化环境效用。

第6篇:企业家三年工作总结范文

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3%。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4.3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1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6.7%。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57.6%,30-50岁的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全市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7.45万人,占15.2%,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16.26万人,占33.08%,自发外出务工的有25.44万人,占51.76%。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市,土地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行政推动。各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专项考核,并作为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劳动保障局新增设了劳务输出服务科,各乡镇设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组织服务网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理论文章,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各县(区)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文件,涵盖了培训、输出、维权等劳务输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部门联动。市、县(区)劳动、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岗快递活动”,共筹措用工岗位38600个,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28600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各县(区)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

热情。二是典型带动。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县(区)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区)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2.1685万人。

(四)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

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疏通转移渠道,搞好跟踪服务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为此,各县(区)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有序转移。首先健全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区)建立了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中介机构为依托的信息网,认真做好信息、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清丰县、范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建立完善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考察,建立牢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各县(区)领导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寻求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已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中西部和省内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劳务对接。各县(区)充分利用职业中介组织联络、劳务经济人带动、培训机构推荐、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牵线搭桥。今年三月,濮阳县组织召开了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江浙地区22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用工岗位,近万名农民工参加,县委书记张建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会上先后有1300多人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劳动合同。范县还聘请56名信息灵、渠道广、家乡人信赖的劳务经纪人,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如辛庄乡青年武俭利1998年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自己站稳脚跟后,先后介绍100多人到该公司务工。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各县(区)还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劳动监察机构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市商务局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截止,全市已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毛里求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4850人次。仅去年,外派出国劳务人员1298人。华龙区东田村300多人在国外务工,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创收入两千万元,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国打工村。第五,强化跟踪服务。各县(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普遍实行了培训、录用、护送、管理一条龙服务。坚持定期回访、节日慰问、干部带队打工、提供法律援

助等制度,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稳定率。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生活生产实际困难,各县乡村组建了“义务帮工队”,帮收帮种,保证务工人员家庭及时收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就地转移

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针对一些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民,多渠道创造条件,实现就地转移。一是大上工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范县仅就上百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千多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区、华龙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就业潜力。清丰县大力发展白(灵菇)、红(辣椒)产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县依托三十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促进了大批农民参与经营。仅专门经营大米营销的经纪人就达6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濮阳县、范县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玻璃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范县玻璃制品企业就吸纳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民外出务工是群众自己的事,领导不用管。“劳务富民”观念树得不牢,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另一方面,农民的就业观念还比较陈旧。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存在着“小富即安”、“恋守田园”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务工青年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贪图安逸,不愿接受企业的束缚和体力上的劳累,务工青年跑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农民存在着“以农为本”、“以土立业”的守旧观念,对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心理,宁愿在家受穷也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二)整体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有组织的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不高,主要是通过“亲帮亲”“友帮友”的方式转移。据清丰县统计,外出务工8.9万人,通过劳动部门介绍的只有4000余人,占总数的4.5%,95%以上的是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发转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务中介组织收费较高。一般要收300-800元的中介费,加上路途花费,要上千元,一般农民家庭承受不起。二是个别劳务中介组织信誉差,提供信息不准确,致使少数打工者上当受骗。因此,有些农民宁肯自己外出闯荡找出路,也不信任中介组织。三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数量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无法满足外出人员的需求。

(三)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不高,务工人员竞争力不强。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9.66%,初中占47.77%,高中以上占12.57%。在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就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致使外出就业的门路窄,稳定性不高。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未经各类培训,主要从事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建筑、电子装配、制衣、木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顺。虽然劳动、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和团体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各吹各打,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有效利用。二是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数量较少,培训的容量不大。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技工学校还正在筹建之中。各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缺乏市场需求的办学特色,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资金严重不足、教学设备少,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有实习基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从普教岗位上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培训质量。三是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培训周期长、收费偏高。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为三年,年学费大约在元至3000元,一般的农村贫困学生负担不起,许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望,初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四是出国劳务人员经济负担较重,门槛较高。以去日本打工三年为例,出国务工前需交付三个月的培训费3000元,还需交纳47000元的签证、保险、中介等费用,另外还需由2人为其在外出务工期间提供担保(担保金15万元)。出国打工费用如此之高,一般农民家庭无力负担,一些想出国打工的青年望而却步。

(四)特色劳务发展缓慢,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转移输出尚未形成组织化、集团化、规模化,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零乱,多是分散转移的“游击队”,规模小,人数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影响了我市劳务输出的发展。

四、加强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从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市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一是我市各县(区)和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更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进一步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我市各县(区)要立足本地实际,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中。要研究制订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远期和近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县、乡政府的业绩考核内容,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市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转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劳务富民”、“务工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的

先进事迹,市里和各县(区)每年都要召开大型的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二)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供需网络、健全输出机构对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保证劳务输出的及时性、稳定性尤为重要。要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拓宽劳务市场信息渠道,完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用工地劳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定期搜集用工信息;全市驻外办事服务机构要及时传递劳务用工信息;要加强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在的企业、行业、城市及时反馈用工信息;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培训学校的管理,对他们搜集的用工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要加快“金保工程”网络化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上联全国、下联县乡村的目标。县、乡两级劳动保障机构要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等建立档案。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和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村信息员要及时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保证市、县、乡、村劳务输出体系“四级网络”的顺畅运行。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在市县(区)乡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县(区)劳动保障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股,具体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负责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要在全市形成“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城乡联手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为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要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机关干部、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兴办、领办、创办各类劳务中介组织,不断壮大劳务中介组织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速的就业服务。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强化管理,逐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劳务中介组织的管理,对所有从事中介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资格证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四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拓展涉外劳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培育、组织和引导。加强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包装。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艺,通过能人、专业队伍带动,变一般输出为特色输出,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数品的格局,要继续扩张出国劳务规模。各县(区)和市商务局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国务工人员的前期资金和保证金等问题。建议采取提供贷款、劳务工资代扣和设立出国劳务担保基金预借等多种方式降低出国门槛,不断壮大出国劳务队伍。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一要整合培训资源。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培训资源整体规划意见,对培训资源和力量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整合利用,我市各县(区)要建立一到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议出台《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实施细则》。全市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要调整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系统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新途径,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坚持订单培训。要把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把技能培训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扩大组织化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政府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支持“三农”的公益性事业,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

(四)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承载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本地实地,发展第三产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积极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扩大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二是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优势的发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优势。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工业项目。要继续抓好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快县城和中心乡镇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素质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五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土地、信贷、用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政策优惠、导向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民工资本和人才回归故里,创办经济实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