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专业及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金融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846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演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演化证券学。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
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二、物流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234元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前者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库管理、物料的保障与协调。后者则关注的是货物的外部,流动过程。
开设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统计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88元
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开设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
四、广告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78元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五、工程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67元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42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就业方向
主要涉及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
七、经济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004元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就业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八、土木工程毕业后平均月收入6998元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
开设院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九、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35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四: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开设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十、市场营销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2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销业务管理员、营销方案策划员、企业市场调查分析员、企业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
对于学生选择职教师范生的意愿我们也做了调查,其中愿意的占16.1%;不愿意的占39.2%;不清楚的占44.7%。我们分析得出对于职教师范专业,小部分同学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接受职教师范专业。但在剩下的同学中,犹豫选择的和肯定不选的各自占有一半。愿意选择职教师范为未来学习方向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不选择职教师范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不想选择教师作为职业以及未来不明确的就业前景。
2专业教师对职业师范专业的介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会计专业是江西省第一个包含师资类的会计专业,此专业经过1993年的以完全职教专业招生到2004年以完全应用类专业招生演化为如今分为职教类和应用类两个招生方向。同时针对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安排和就业规划,学院的安排是会计专业在本科教育前四个学期接受统一基础课程,在大二下学期结束之前进行职教类和应用类专业分流。大三和大四开始接受职教类课程。会计职教类方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高职院校就业,应用类方向专业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在采访当中,老师们针对职教专业的教学特色归纳到:在专业方面,职教类专业比应用类专业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不局限于毕业后进行教学工作,使得职教毕业生在就业渠道的选择更有灵活性;在就业前景方面,国家对职教类专业有众多政策扶持,鼓励并且推广职教师资类专业,这使得职教师资类毕业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同时还提出在职教类和应用类方向的选择上,学生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加强此类专业的推广,使得学院的职教类专业的特色继续保持。此次采访内容以文稿的形式刊登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报上,从而进一步宣传职教师范类专业。
3职教师范专业的宣传及推广方式方法选择
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15所,其中江苏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计13所,四川省4所。该专业全国累计毕业人数达7000人。从性别比例统计上看,男生占80%,女生占20%。近3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2011年90%-95%,2012年85%-90%,2013年85%-90%。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属于相对偏冷门的专业,招生和毕业人数也不多,但是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国71%的平均就业率。
一、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院校分类
由于各高校的学科背景及交通工程专业所划分在的院系不同,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就业也不尽相同。依照开设院校的特点,本文将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分为以下六类。
全国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传统铁路类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汽车运输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
土木类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民航类院校: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上述六类院校中只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学校,并未对所有开设学校进行分类。
二、各类院校培养特点分析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
此类院校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
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三、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
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
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四、总结
西华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专业建设应该贴合地方,专业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西华交通工程专业按道路工程与轨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实践类知识的教授。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能吃 苦等特点。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西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避开与重点高校和其他高校的竞争,做到特色办专业,特色树品牌。
[ 参 考 文 献 ]
论文摘要:在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以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明确就业方向,强化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指导的内容、途径、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国务院、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级政府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各高校一般采取建立就业指导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开设网上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尽管如此,就业指导工作仍然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任务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应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年有几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短时间集中就业,造成少数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学生和极宽的工作面,于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运而生。
1.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
人们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可能的帮助。基于这种认识,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召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思想教育的任务被隐藏、被忽略了。就业指导把人们的目光引向毕业生,这实际上只是把握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重视了局部而忽略了全局。应当变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使工作的重心前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人进行。
2.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需要
2006年4月,我们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准备和对职业指导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200名大学生中,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占27.3,喜欢自己所选专业的占53.6 %,愿意从事自己所选专业工作的占46.4,出现职业方面的困惑通过教师解决的占17.2%,进人大学后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的占5.4%。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近50%的学生不喜欢或不愿意学习自己所学专业,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可见,大学生不仅需要就业指导,更需要成长过程中的职业指导。
3.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是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定位于“就业”指导,则只有在学生即将就业时才会去关注,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必然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其次,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求职障碍的普遍问题是思想问题,是职业价值观问题。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上。第三,就业指导渠道单一。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多表现为一般性的讲座,尚不能普遍引起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第四,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目前,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与待毕业学生人数的比例尚不足1:1000,即使这些指导人员对就业指导工作有清楚的认识,也往往因分身乏术,无力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在择业指导中,讲具体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在创业指导中,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大学生毕业时,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认识偏差的体现。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
大学生从求学到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盲现象”:盲从地选择专业而不考虑自己的本身特质;盲目地学习却不清楚自己的弱点、优势;盲然地择业、就业而不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与优势的发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对现实,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1.明确就业方向
大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进人职业领域,但因学生在考大学填报专业志愿时,更多考虑的是新潮的名称以及将来的工作环境等,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即不清楚将从事哪些岗位的工作,于是,学习缺少原动力。因此,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明确自己将来的岗位要求,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强化就业意识
大学生中除了要继续深造者外,大部分进入大学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没有升学的压力,就业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考虑,“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职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在于将就业意识不间断地输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并逐渐地进行强化。就业应该成为大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3.做好职业规划
做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职业规划,可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特质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并使其具体化,明确自己的追求,有意识、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趋势
(一)职业指导的内容
职业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1.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的任务是针对学生选专业缺乏依据的现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起到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自我发展的作用。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挖掘潜力,对明显不感兴趣的和不适合所选专业的学生及早予以调整。
2.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要在职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围绕“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等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自己(包括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特征等),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进行全面的、理性的认识,了解社会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了解生活环境、就业环境以及人才供需发展趋势,准确定位,扬长避短,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匹配。 3.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要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
4.职业能力训练
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岗位基本任职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优秀的职业者应该全面发展,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重修炼内功。
(二)职业指导的途径
职业指导要伴随学生完成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它不应是阶段性的工作,也不应通过少数人和单一的渠道来完成,而应向广泛的、综合的方向发展。
1.职业指导全程服务
随着人们对选人、用人各个环节认识的逐步深化,用人单位选人的策略在不断改变,相应地,育人策略也必须改变。阶段性的职业指导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职业指导服务将成为大学生指导工作的突出特点。
2.职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直接负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熟悉岗位规范、掌握职业技能、了解企业文化、树立职业道德等,应该纳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任务明确,措施到位,使大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再是一句口号。
3职业指导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学生的就业,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要以职业指导为载体,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亲和力。
4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职业指导咨询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的形式普及职业指导,可以收到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并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效果。作为强有力的辅助手段,网上咨询、面对面咨询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职业指导的组织
落实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严密的组织系统作保障。教学与管理两个方面,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也有区别,需要做统一部署、协调和调度。
1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指导机构的任务是统筹规划职业指导工作,包括推荐就业和职业指导,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计划;负责组织专兼职教师队伍,审查教师资格,合理配置师资;负责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和质量等。
2师资队伍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建立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首先是思想建设,帮助教师树立以职业指导为己任的责任感。其次是组织建设,就目前情况看,要组织庞大的职业指导队伍很困难。所以,一方面要积极地加速培养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根据职业指导任务可以分解的特点,将职业指导的内容融人相关的课程与管理中,集职业指导与其他教学活动为一体,使职业指导工作更形象、具体,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3职业测评系统
职业指导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核心内容,而这项工作需要科学的依据,需要以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倾向、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评量表作支持。因而,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对于职业指导工作举足轻重。
4.职业指导档案
论文 关键词:农林 经济 管理 就业需求 课程体系 改革
论文摘要:从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变化入手, 总结 了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已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 发展 高等 教育 进程中较早设置的专业,作为农业经济和农业 企业 管理相结合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农业和 农村 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专业内部来讲,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的特色与定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又以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所以,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服务,其合理性最终取决于是否满足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基于此,试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变化来探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就业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日趋严峻,以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 理学 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毕业生就业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变化
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在各类农(林)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 金融 财会、政策分析等方面工作。基于此,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分为四大类型即企业、教育科研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其他(包括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等)。其近20年就业方向变化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企业就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教育科研单位就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方面原因在于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愈加规范,竞争也日趋激烈,行政单位必须参加公务员 考试 ,事业单位也实行统一招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学历层次日益提高,导致进入教育科研单位的门槛提高,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必须具有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而各类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毕业生学历、学位的要求不高,所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更多就业于各类企业。
(二)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
从1996年开始,国家取消了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实行完全市场化的双向选择。由于就业政策和就业领域的变化,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表2为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经管学院近5年就业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一个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近2年就业率下降明显。虽然与学校的总体就业率对比处于中游水平,但是对比经管学院平均就业率而言明显较低。
二、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及选学课程意愿的调查
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在学习过程中,大多选择能快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就能就业或对就业帮助较大的专业方向和课程。
(一)专业方向的选择意愿
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就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2003级开始,让学生在大三实行明确的专业方向选择,具体方向为农村发展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了相应的方向课。近4届学生专业方向选择情况如表3。
从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情况来看,除04级学生在两个专业方向选择基本持平外,其余几届学生大部分选择了企业管理方向。经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选择专业方向更多考虑的是市场就业需要。
(二)专业课程的选择意愿
为了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选择意愿,农林 经济 管理教研室对三、四年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这一选项中,排前五位的分别是管 理学 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其中,管理类课程占到60%,而经济类课程只占20%。
“在对就业最有用的专业课程”这一项中,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 会计 类课程、农产品国际贸易、经济法。管理类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学生只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上的一些漏洞和问题。
三、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林经济管理是涵盖农业、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授予学生的学位从早期的农学学士到中期的经济学学士以及现在的管理学学士,体现了 教育 界对这一专业认识的不断变化过程。最初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农业经济学为主线,强调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际上成为农业经济专业。在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前,国家更多需要具备较强经济学知识的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各级政府的农业经济部门成为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但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企业 逐渐成为接纳农林经济管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具备较强微观管理能力的学生。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变化,近年来,专业在教学计划中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管理系列的课程,但与一般的管理专业相比,从课程体系来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较大差距。
(二)“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
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层面上,也由原来的宏观型、理论研究型逐步转变为通用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转变,必然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当前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这也是全国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个通病),具体体现在:(1)在教学方式中,专业课程的讲授大多依然采用的是“教听式”,而强调实务操作、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较少;(2)在教学计划中,原有的专业课程实习较少,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三门课程;(3)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考核的方式较为传统,很难从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来进行。
(三)课程体系的“专”和“宽”的问题
由于农林济管理学科自身的宏观性和宽泛性,以及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 发展 和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含了较多其它学科或专业的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会计类课程;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农业保险学等 金融 类课程、农产品国际贸易等贸易类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领域,增加了知识面,拓展了知识结构,但受到学时限制,使得这些“宽”与“专”相互竞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始终是现行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在不断微调,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体系构成等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体系应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民众的 科学 文化素质,二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生的目的除上述外还包含着提高自身社会生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就业竞争力。如果大学是“工厂”,培养的学生就是“产品”,评价这个“工厂”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产品”是否受社会欢迎。社会欢迎就意味着学生就业竞争力强,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才算完成。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应时时把握学生就业需求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实现就业而服务。
(二)把握好专业的“共性”和“个性”
从“共性”的角度来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涵盖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目前授予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经济、管理通用型课程应是其主体,这是“共性”问题。但同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又有自己的“个性”问题,需要有一部分专业课程来体现这种“个性”,这也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所在。
(三)细化专业方向的划分
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全国绝大部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的划分,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划分了“ 农村 发展”和“企业管理”两个方向。前者偏重于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是为学生继续深造服务的方向;后者偏重于实践,是为学生就业而服务的方向。但这种划分可以更加细化,如“企业管理”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农业企业管理”、“涉农企业管理”等。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增加与工商管理的差异竞争优势,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热力学、材料力学性能、金属工艺学、金属热处理、材料固态相变、材料分析技术、金相技术、金属材料学、金属学实验等。
就业方向:从事金属材料及其他在机械、能源、汽车、冶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应用研发工作,或者材料的生产及经营、技术管理和材料的检测、失效分析等技术工作。
专业点评:未来几年,我国将在国产大飞机、航空母舰、航空发动机等领域投入巨资,本专业人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陕西、河北等地。由于此专业工科性质很强,男生较好就业(女生可以选择材料研究方向)。
推荐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与金属材料工程研究范围有所交叉,但重点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学生掌握各类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测试方法和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制图与CAD、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粉体工程、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无机材料工艺学、材料工艺性能实验、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测量等。
就业方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点评:本专业分混凝土、陶瓷、新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混凝土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人才需求大,本科学历就足以找到好工作;陶瓷研究近几年才兴起,生物陶瓷、特种陶瓷等研究前景广阔,就业或考研皆宜;高性能、多功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在发展现代武器装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在我国尤为紧缺。
推荐院校: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品牌特色专业)、巢湖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与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对象有所区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高分子材料。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三大材料之一,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生物医学、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培养具有理工交叉特点的人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高等有机化学、物质结构、材料科学基础、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复合材料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日化、石化、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相关企业、科研部门,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方向 就业指导 构建途径
[作者简介]常卫恒(1980- ),男,山西原平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2JDSZ31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82-0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今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高校以及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招聘单位和应聘学生的观念不统一,从而导致供求无法达到平衡,这就使得市场上经常出现有职无人和有人无职的现象。具体来看,多数大学生对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都缺乏合理的认识,在面对招聘企业以及工作岗位时往往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不足、成效不高。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象仅仅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内容只停留在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国家就业政策的大致解读上,方式以召开大学生就业动员大会和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会为主,在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的引导以及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力度明显不够。因此,我们要从以上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以合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作为出发点,将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相结合,在参与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上进行合理的创新,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
一、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校日常教育
大学生需要结合自身条件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在选择职业的过程当中,要树立明确的观念,作出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自身的合理与全面发展。职业规划主要包括大学生人生奋斗目标的规划、大学生学习目标的规划和大学生就业选择方面的规划。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企业和工作岗位,并且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职业规划涉及大学生的思想信念、专业知识、就业方向、择业技巧、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在高校就业工作指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规划,把职业规划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保障工作。
(一)职业规划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一定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指引正确的职业规划道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摆正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在高校教育中合理地融入大学生求生存谋发展的章节,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大学生获得成功开辟有效途径。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应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体现针对性与有效性。将职业规划合理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同时,接受到对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的正确指引。由于所选择的专业不同,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在职业选择方面,并没有三六九等的贵贱之分,只不过是分工不同、岗位不同而已,但是,由于职业选择不同,职业规划道路也就有所区别。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导大学生做到爱岗敬业、互帮互助。这样一来,大学生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真真正正地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校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让大学生对自己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性地对待就业压力。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来合理地引领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这也是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紧扣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这样能够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社会阅历较浅,视野不开阔,对他们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对所学专业与从事行业的关系性认识并不清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也存在着盲目性。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往往意识不到将来面对的就业压力,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既不能深入地研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要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指导。要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制定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适应的课程,在给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职业规划课程合理有效地融入日常专业教育中;要以客观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整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三)职业规划教育要与群体性教育相结合
在群体性教育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规划,在就业准备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就业思路,与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相结合,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取得优秀的业绩成果,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优越感。因此,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群体性的正面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科学地设计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做好择业的准备,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职业规划与指导。
二、明确职业规划教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要求
大学生的择业主要就是临毕业的一年,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从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积累,应该对大学生的自身职业规划方面、就业政策制度方面、职业道德操守方面、求职技巧方面进行综合性培养。我们应该把职业规划作为做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切入点。高校需要把职业规划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起系统完整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估、外部综合环境分析、工作目标确定、工作策略途径、反馈评估等能力,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以及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培养,最终使就业指导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大学生刚进入高校的时候,应着重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为大学生日后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高校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国家的就业政策,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出初步的职业规划。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准入证书等,为大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大二、大三阶段,高校应当结合学期专业学习的特点,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入大二、大三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加重,他们大多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对于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并不是很重视,这会造成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脱节。高校应该重视大二、大三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以及工作中所需要的服务意识、交际意识、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普及我国当前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职业规划道路。在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专业老师也要合理地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所以,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大四阶段,学校要努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道路把关,引导和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基本结束,重点在于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以及进入社会实践。该阶段就业指导的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面试求职的基本技巧和途径,明确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最后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可以顺利地实现。
三、调动高校各个部门,全面统一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就业工作指导的最根本任务是以顺利就业为目的,构建系统、全面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作好职业规划,摆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教育人员的投入,全方位地建立起高校就业工作指导体系,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地深化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学校的名气和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学校应当将各个部门统一起来,使全体的教师都充分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观。
首先,引导大学生摆正就业观,把顺利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把职业规划作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全体教师都要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与专业课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合理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作为根本出发点,改变传统教学思路,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竞争力。
其次,要抓紧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各项建设工作,形成专业化、完整化、规范化的就业工作指导体系。要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结合社会就业形势,对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就业咨询、择业推荐等进行系统化服务。加强高校软硬件的建设,运用高科技搞好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规划合理地结合起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制度体制。
最后,要把职业规划课程融入高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把职业规划教育放在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提高指导老师的素质,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符合我国当代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文学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2]潘新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一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 就业质量不高,尤其是签约率不高
整个外语系238名女毕业生,除了20名读研深造,暂缓就业压力外,其余签约的很少,不足30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扩招,其供给总量增大,而符合女大学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岗位需求则增幅较少。女大学毕业生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应当不是难事,问题在于这个工作岗位工资低、不稳定,甚至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许多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降低门槛屈就。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
2 根本原因是专业基础不牢,课程设计无特色
据统计认为,专业基础差是我们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据跟踪毕业生就业反馈的意见,说“学校开设的课涉及范围很广,但许多都是泛泛而谈,浅尝则止。许多课程形同虚设,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希望学校结合就业实际抓住一两个切入点,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特色。”
专业水平是就业的基础,专业基础不扎实,是不好就业的硬伤。我们英语本科专业236名女生,132人通过英语专业四级,30人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这些过级女生的过级成绩基本是60分出头,只有几位同学达到70分以上,而985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和八级过级率都在90%以上,且大部分过级同学的成绩都达到优良等级。以湖南大学2014届英语毕业生为例,125人专业八级过级率为75.8%,分数大都集中在60~70分之间,也有几个80多分的。
3 针对就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严重不足
实习基地严重不足不仅是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通病,也是我国普通本科,特别是刚升格的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通病。由于资金及观念等原因,我们系除了每届组织学生去桂林阳朔进行口语实践实习外,几乎没有任何供学生实践的基地。一部分自觉性高的同学会认真对待假期的社会实践,对今后的就业积累一定的经验,就业相对不成问题。但暑假实践许多同学并不是都有自觉意识,临毕业了发现自己除了不太好的专业知识外,没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实习单位自己联系,实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实习基地的配置刻不容缓。
4 传统就业观念与周围现实环境仍然影响严重
“期望值普遍过高”是造成当前这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校招聘的单位中销售类过多,与学生专业匹配的单位太少,学生不愿意参加本校组织的招聘会,但却总是请假去参加外校的招聘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这山望到那山高”,觉得会有更好的工作在后面等着我,随时准备走人。
现实社会是一个物质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社会环境。处于现实大环境下的女大学生都比较现实,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大多不愿意去边远偏僻地区就业。某班某宿舍4位普通同学都分别考上了今年的特岗教师,结果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农村中小学任教,最后选择在城市做文员或与民办学校签约。问及原因,其中一位回答:“能不去农村,尽量不去农村。”这是一位从湖南某偏僻农村走出来的女大学生的心声,也是其家长及周围亲朋好友对其的影响。
5 学校管理机制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就业指导不力
教学、学生管理与学生就业的矛盾。部分已签好就业协议的学生需要去上班,但是每天教务处要查课,学生处与宿舍管理员每天查寝,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还有论文答辩与就业的冲突,论文答辩时间在次年上半年,学生怕路途往返麻烦,答辩之前不愿去太远的单位,特别是去外省城市就业。
就业工作管理机制不科学,权责不清,导致就业指导不力。就业指导课偏重于理论讲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同时,指导形式单一,没有根据学生需求来规划。特别缺乏专业的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由于职责不清,就业指导就成了辅导员老师的就业统计。
就业统计的政策顶层设计与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有出入。省招生就业部门的就业统计的时间过早,现在竟然出现了每月一报。其实许多同学考了教师资格证,在毕业时间也就是6月才能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最后环节――教学试讲,有近100位同学在6月下旬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相对于这些同学,就业统计要推后才比较现实。实际上,学生毕业后一两年的就业统计是比较恰当的。
二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我们如何应对
1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调整其就业期望值
一个人的就业价值观对其就业行为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在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更需要指引人生前进道路的价值观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指引女大学毕业生找到自己和社会的契合点,达到个人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女大学生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精神很有时代与现实意义。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教育女大学生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家庭因素的不合理干预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不利因素。许多中国传统家庭里的家长充当了过多的保护者和干预者的角色,以爱的名义从子女填报志愿、入学到就业,都要干涉。
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地方或中、小企业等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2 进行课程改革是根本,针对女生开设具有女性优势的特色课程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有其共性外,还有个性特征。不同高校、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的差异性。
大学是由一个个专业组成的,专业是由一门门课程组成的。大学就是一个课程超市。课程也最能反应一所大学的专业特色。学生最根本的核心就业能力是由所学课程体现出来的。
大学和女大学生都要主动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变化。当今传统服务业正处于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时期。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开始成为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外语系作为具有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三个普通本科专业,可以在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外包、翻译、空中乘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应反思课程建设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办学方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出发,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3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现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除对应聘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有基本要求以外,对于其沟通能力、工作适应、创新思考等非智力能力因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本人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自觉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培养现代职业道德与素养。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假期主动走出校园,寻找兼职,熟悉社会需求,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切实将职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相关经费与设备的投入。其次,学校通过在企业内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平台。普通高校应积极利用已有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主动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熟悉行业岗位,拓宽社会视野。同时,实习基地应对实习学生建立相应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4 辅导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要提上日程
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来源多元化,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法律、伦理学、市场营销等多种不同专业。要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培训。他们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熟悉了解学生,对学生就业的大致方向会比较熟悉。由他们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发挥其与学生交流频繁、受学生高度信赖的独特优势。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由于辅导员们的教育背景、工作年限、个人阅历等原因,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指导可能需要经过专门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院不仅要尽快建立起一种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本院情况的有效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同时切实健全保障体系,政策保障能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学院全员人人有责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活的全程指导。要求就业指导应贯穿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渗透到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职业规划并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老师的事情。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方向缺乏联系,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针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自觉学习,积累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方向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大学教师要学会讲授自己的东西,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将来的岗位特点,整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非专业老师也可以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对其进行指导,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向就会有差异。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体现出来。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这是个人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非专业老师可以从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规划、职业实践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引领。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认知都会造成职业定位的偏差,这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让每个女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潜能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方向;社会岗位需求
现在,我们以某高校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相关数据为例,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圆梦,无论是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通过接受教育这条路改变自己的现状,随着逐年高校招生计划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一直攀升。根据各个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动的数据显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这个“多”字,就形成了现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市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单一的局面。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在于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比较模糊,比较盲目;市场人才的需求单一在于社会岗位要求越来高,很多岗位都要求高素质人才,高技术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等、不平衡,会出现某些岗位很缺人才,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暂时没有任职相关岗位的能力,就只能处于待业的状态。
2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社会岗位需求
2.1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现状
现今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也各不相同,相应专业的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岗位需求向各个高校的毕业生抛出橄榄枝,让毕业生的职业梦想有一个平台得以展现。以某高校管理学院物流专业为例。
首先,物流专业是最近几年很具发展前景的专业,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史中,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高校属于国家骨干院校,物流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方向,毕业生定了方向后,会学习实践院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基础物流、物流设施设备认识、物流专业英语训练、国际贸易演练、物流市场营销调研、仓储配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操作等等物流方面的实训,毕业生最后一学期经过这些实训安排顶岗就业实习单位。基本上,选择了就业实习单位,就给自己的就业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其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好了实习的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就业顶岗实习。
最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实习经历,把自己就业方向的概述,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反馈给学校,学校管理学院及招生就业处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和物流市场的现状、前景等等,指导毕业生定位就业方向,并对部分迷茫的学生提出建议。
总的说来,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专业知识不过硬,社会经验不过关,毕业生难以把物流专业知识应用于相应的物流企业。
2.2物流专业社会岗位需求
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物流处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根据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经历,以及实习期间的就业方向概述,学校会在毕业之际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做好简历,在学校管理学院和招生就业处老师指导下投递简历。物流专业的招聘会,来的公司不仅仅只是物流行业的公司,还会有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参加。但是,即便这么多公司来高校参加招聘会,这些公司的招聘专员也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以及大学以来的社团表现,进行筛选。
物流行业的公司面向社会的岗位是:营业员(吃苦耐劳)、业务员(积极乐观)、片区经理(组织能力强)、项目经理(策划能力强、有时代前沿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物流专业优秀,同时还需要专业素质高,应变能力强。
3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规划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越来越迷茫,毕业生就业压力日增不减,社会岗位要求日益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高校的招生就业处,怎样才能使本校的毕业生明确就业的方向,在就业严峻的社会上杀出一条血路?又需要怎样做才能使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能够准确的对准社会岗位的需求呢?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就业处相关老师积极指导,毕业生的仔细规划。
3.1高校招生就业处积极指导
作为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即便有实习的经历,也对社会物流行业的根本需求了解不够。这时候反馈回来的实习概述,需要在学校招生就业处老师指导下综合分析每个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出学生的疑惑。在毕业生制作简历、规划就职单位的时候,针对先进物流市场、物流行业的前景做一个专业性的讲述。针对个别学生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组织物流专业教授,开设讲座,组织毕业生答辩环节。
3.2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要了解毕业生实习状况
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都是有为期一年或者半年的实习时期,是毕业前期的一个专业实践课程。在这一段时间中,招生就业处保留所有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联系方式等等。物流专业毕业生实习的单位不仅仅全是物流单位,也有与销售相关的企业、创业合伙的项目单位等等。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大多数比较迷茫,对自己就业的方向不够明确,只是把习当成一种教学的实践课程,不能够真正体会到实习过程中实习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学校招生就业处应对毕业生进行联系,获取毕业生就职状态,以及毕业后就业方向的规划,明确认识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及时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清楚专业岗位需求的核心。
3.3高校招生就业处开设答疑平台
依旧以某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无非就是专业对口,比如我国现在比较前沿的物流公司德邦、远成、天地华宇、佳吉等等。由于近几年经济有些浮动,对物流市场也有些影响,很多物流公司有裁员的现象。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市场的一线消息,还要告知毕业生专业市场动态消息,使毕业生明白自己处于怎样一个位置。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就业处开设物流专业的答疑平台,及时帮助毕业生清楚社会岗位的需求状态,明确自己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