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教育范文

思政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教育

第1篇:思政教育范文

信息技术发展以来,新媒体技术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具有着虚拟性、广泛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一致推崇,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等方面。首先大学生能够凭借其多元化、便捷化的特点,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实现了从单一的文化向多元化文化的过渡。可是由于新媒体技术有着开放性,传播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这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其次新媒体技术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其交流的方式,实现了大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缓解压力,多了可以诉说的平台。但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很独立化,给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给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为提高思政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所以要求新媒体技术要改变传统的定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是在内容上要注重高效性、指导性和服务性。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都非常有自身特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每个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上要建立一个思政教育交流平台,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在这平台上进行交流,能够实现互帮互助式教学,促进新媒体技术和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手段带来的益处

1.带来了新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一些非常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以班会或者研讨的方式为主体进行交流。在进行班会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思政教育十分单一和枯燥,学生们根本提不起兴趣,而且学生也不能自由地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师听不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引进很多新的教育手段方法。比如说老师可以利用聊天软件进行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就像微信、QQ。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会让学生感觉到不自在,实现了沟通上的无障碍,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实现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平等性。新媒体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好的教育模式,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打破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老师和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身在一个轻松的环境,老师更加的和蔼可亲,没有和学生产生距离感。老师和学生都处在平等的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的工作,并且积极配合老师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3.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传统的思政教育有很多的陋习,仅仅只对学生某一阶段的思维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没有从其根本上进行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学生思想上的深入探寻。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的变化和思想方向。学生只要思想有变化,老师能够及时想出对策和解决办法,避免学生犯错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实施,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老师与学生不再是“零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大大方便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灵活性。

4.增加其主动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很单一,存在着单一灌输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所以传统的思政教育手段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十分厌烦。新媒体教育手段采取了互动交流的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有直观的感受,比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新颖,不再枯燥和单一。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和老师的认真交流,创立了良好的沟通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方式的不足

1.权威性下降。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完全能够从网络上获取,不再需要传统的讲解就能够获取知识。老师在学生心中崇拜的形象不复存在,所以思政教育工作如果没有了老师崇拜形象的支撑,很难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当代的大学生极具个性,对老师的管教十分厌倦,不听从老师的指挥。老师的话不再具有权威性,思政工作的权威性也随之下降。

2.引导力降低。新媒体技术普及以来,以其便捷、新潮、方便的优势特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而且在网络世界中,没有着法律和道德的束缚,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堕落、放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网络对于传统的人际交往产生的了冲击,使学生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长期就会造成学生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学生责任意识淡薄。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学生获取的信息知识十分庞大,所以造成学生很不愿意与人交流,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在网上可以进行朋友交流,可以打游戏,每天沉迷于网络中,不再对身边的事情有兴趣,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对朋友也态度冷漠,不再有完整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意识十分淡薄。

四、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制度

1.加强思政教育的管理。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小组,完善管理制度。由思政小组中的一名人员带领,各个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各个院系也要成立领导小组,由主任、辅导员等负责人进行分工合作。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小组的成立,表明了学校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要定时开会议进行讨论,及时上报学校网络方面的信息,例如学生思想、网络传播、网络管理等等情况,时刻对学校的网络进监察。同时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培养出一批有内涵、有学识而且了解学生们思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如此,更要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有责任心、有正确的人生方向的高校学生。

2.合理监管。对于高校新媒体环境下的监管工作,要运用恰当的方法,防止由于方法不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学生心理的抵触和厌烦。监管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但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良莠不齐的局面,还有因为学生的不成熟,高校的网络监管工作一定要实行。首先依赖于学校的铺导员和学生会主席,要把有责任心的学生聚集一起,对于学生们在网上的发言进行时刻监管,一些不良信息要及时向学校的上级领导汇报。其次要让学校网络技术中心的管理人员对于散播不良信息人员的IP进行追踪。最后对于国家安全部门的监管给予高度的配合,健全学校思政工作制度。

3.规范制度。我国对于网络空间的立法制度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的开展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并且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管理方法,来让网络信息更好地传播,让网络更加安全。[6]加强学生对网络立法的重视,积极宣传网络立法知识,提高自身网络立法意识,抵制不良信息,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的网络信息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结语

第2篇:思政教育范文

1.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以思想教育、维护秩序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和管理对象,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平等;将“社会本位”的观念作为主要价值取向,过于注重将学生培养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在工作方式上虽然采取主动,却往往以“保姆”形象出现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得整个教育管理过程缺少了能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服务项目。

2.是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

2.1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各高等学校中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较少,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辅导、服务的任务。

2.2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各高校中的学生管理队伍在人员职称、学历结构方面还难以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辅导员数量少,立志长期从事学生辅导管理工作并有所建树的辅导员为数偏少,此外,学生工作队伍缺乏先进理念引导,学生工作领域探索缺乏广度和深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长远发展。

3.学生参与管理流于形式,忽视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作用。学生参与管理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实现,同时未能完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另外忽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作用,一般来说学生中的非式群体对其成员都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改造作用和激励作用。对非正式群体处理得当会使其成为工作中的一股可贵的力量,反之就可能成为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未完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思想的缺乏导致了高校思政工作在制定制度规范、开展学生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体现出人的主体性、价值观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没有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收到实效。

2.对教辅人员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也是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不容忽视的因素。一些负责人不能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认识辅导员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片面地将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认为只要把专业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好就可以了,辅导员只要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不出事就行。这种指导思想上的错位直接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乏力,从根本上降低了辅导员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3.思政教育管理经费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了对教育经费需求的急增。然而实际上我国的教育资源仅够维持高校日常运转,这些有限教育资源供给往往难以跟上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经费需求;此外,由于教育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高等教育办学经费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率配置,并由此带来了教育投资绩效低、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这就使得思政教育中的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无法进行的系统的、长期的管理。

三、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中行政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专业化、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实现高效、精细化行政管理。管理者的充足使分工更加细化、也更专业。例如辅导员这个工作岗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辅导员、职业辅导员、住宿辅导员、新生辅导员、残疾学生辅导员等。另外,专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中,可以增加具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高学历人才。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更应强调学生事务管理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形成制度规范、服务到位、管理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队伍。

2.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着手,构建学生咨询服务体系。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强调满足和服务于具有不同个性及需求的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中非正式群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支持保护、引导利用、教育改造”等方法,使工作有利进行。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方针的指导下,真正坚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服务,着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需求。尝试建立学生咨询服务机构,培训和聘用相关专业人员,为提供学生咨询服务。这些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教辅人员业绩评价体系,完善辅导员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的要素设置中,应该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除了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考虑之外,教辅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等都是要纳入考核体系的重要因素,只有确立了科学准确的绩效考核指标,整个业绩评价体系才会全面、合理、可行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一次就业率,考研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学习成绩优秀率、补考率,学生获奖次数、人数、级别等常常成为定量考核的内容。

第3篇:思政教育范文

1.1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的结合为了可以让思政网络传播进行的更为彻底,必须重视受众群体,由于受众群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都呈多样性,很多受众群体因工作家庭等原因在学习时间上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就将传播方式分为两种,即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所谓同步传播即实时对受众群体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而异步传播则是根据受众群体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出学习时间,而思政网络传播针对受众群体自定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信息的传播。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效果,思政教育网络传播机构有必要对同步传播与异步传播进行整合,将这两种传播方式灵活运用。

1.2创新信息传播形式互联网为传播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工具,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正是利用这些多样性的工具使信息传播形式更具多样性,如影音传播、图像传播、广播传播、文字传播等,通过对网络多样化的工具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让受众群体有了更多选择,还能丰富思政网络传播趣味,让受众群体在接受信息之余对其产生好感,从而更有效的接受思政信息。

1.3信息全球性覆盖网络的存在使网络传播过程突破传统传播,实现传播过程无区域限制与时间限制,传播空间无限宽广,将一切对传播造成阻碍的因素最小化处理。互联网从字面意思分析就可得知它是通过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将不同的区域与国籍相连,真正意义上做到全球信息的疏通与资源的共享,通过对网络的利用使得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继承了信息全球性覆盖的特点,让思政教育信息网络传播过程在不同国家与不同种族的受众群体间传播,进一步加快信息传播效率与广泛。

2强化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与管理的途径

2.1强化网络教育传播管理体系,重视机制建立首先应当对调控体系与机制的建立加以重视并进行强化,在强化过程中需要对目前欠缺的体系进行建立,对现有的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忘贯彻党政工团理念,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管理和协调实施优化。其次,在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中建立保障体系、自律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体系、队伍保障体系以及相应机制。

2.2制定健全的网络传播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管理工作对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规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加强,规程的建设要从始而终贯彻在管理规程建设当中,提升体系建设。要将管理部门的建立工作划分到整体工作规划之中,实现规划的统一性与责任的有效分配,按照职位等级高低对其进行管理,同时根据思政教育传播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完善机构保障体系。

2.3加强网络技术管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其目的就是让思政教育的传播形式满足时展,做到与时俱进的整改,在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其支撑,从而可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传播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网络技术管理的起始点可以先从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开始,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网络进行运用,为受众群体营造一种思政教育与科技并存的效果,并用该效果去吸引受众群体。对宣传途径及宣传方式进行创新,有效利用发达的网络科技,将思政教育传播与声音、影像、光影等技术相结合,让受众群体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思政教育网络传播过程。

3结束语

第4篇:思政教育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思政教育范文

1.法制教育有效的弥补了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不足

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则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思想道德建设其更侧重于在道德层面上加大教育,使大学生更加感性的认识世界。法制教育很好的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在高校中进行法制教育则是教育大学生们学习和运用法律,更加侧重的是让当代大学生更加理性的认识世界。通过传授大学生们法律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来武装充实自己,并认识到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的合法权益。所以说,法制教育有效的补充了思政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2.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传播载体

由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其面向的对象是有理想、有文化的当代大学生,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因此,对这个群体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通过法制教育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加深对我国现行法制宗旨的理解,提高对我国现行法律内容的认识,树立遇事不冲动依法办事的处事原则,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说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现实制度形式

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归根到底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讲解法律规范、讲授法律程序、解读法律体系等方式提高他们法律认知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体现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载体,绝大多数的法律要求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绝大多数的法治理念根本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法律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对国民的思想政治要求条文化的体现,所有把思想政治要教授的内容法制化,然后再通过法制教育这一个载体普及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新和变革,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开创。

二、高校法制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1.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法制观、价值观

当大学生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该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仅仅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很容易使他们考虑大局而忍气吞声,但是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法律教育,他们将获得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那就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显而易见,通过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使大学生形成更好的认识观,法制观,价值观。

2.有利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法制教育,其实是一种为了完善大学生素质的教育,换句话说,法制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完善大学生素质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加入法制教育虽然看似仅仅是上大学生接受法治理念,其实更是在深层次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法制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模式;可以通过坚守社会道德底线的方式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其享有的权利而推动大学生权利意识的提升等等。所以说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促进我国法制化完善和发展

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法制化进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但小的冲突不断的今天,在全国各民族团结奋斗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的今天,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结构不完善的今天,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但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稳定积极向上、行为合法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在国际形势、社会矛盾较为复杂的今天,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甚至依法制国方略的实施。如果青年大学生都具备较好的法制修养,那么将直接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促进我国法制化完善和发展。

三、结语

第6篇:思政教育范文

一、高校思政教育引入“民生”课题的基本动因

1.引入“民生”课题是道德传统的要求。“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战国时,孟子提出“民为贵”的思想。范仲淹更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古代文人对待民生的伟襟。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通俗易懂、深入民心。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为必然。

2.引入“民生”课题是人生价值观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自我”倾斜,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他们有的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有的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有的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不关心国家大事;有的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等。而其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已势在必行。

3.引入“民生”课题是时代主题的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此外,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其摆在首位的内容就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这就从很大意义上规定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所在。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领会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关注民生就必然成为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前提基础。

二、高校思政教育引入“民生”课题的主题要点

1.引入“民生”课题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基础上,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关注民生,认真思考和感受社会发展的问题,

2.引入“民生”课题的价值取向。关注民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为人民服务。一方面,关注民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因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想人民群众所想、忧人民群众所忧、急人民群众所急,而这一切都只能是建立在充分关注和了解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关注民生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以服务人民为荣”,就是要求我们立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人民服务人生才能有价值。为人民服务人生才能有作为。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代大学生通过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就可以找到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结合点,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最大的贡献。

3.引入“民生”课题的直接作用点。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问题与大学生联系最直接的是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视角和出发点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大学生就业观的表现直接折射出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现实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勇敢的面对激烈挑战的大学生,因此,增强他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爱国忧民的情感和理性认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成为当今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高校思政教育引入“民生”课题的主要途径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入“民生”课题的主渠道。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政课就应该根据十七大精神不断改进教育内容,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发挥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这就是:要联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对国计民生的认知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尤其不能忽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突出宣讲作用;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要把与民生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深入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民生教育资源,使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素质。

2.思想政治实践课是引入“民生”课题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他们分析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人民群众的愿意和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尽快完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个人在群体、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健康人格;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明确时代主题,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才能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

第7篇: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思政教育;优化创新;研究

1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认识到其对学校和其他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在课程的开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缺乏重视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其更应当成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学生优良人格,培养其健康心理的一个渠道。但是,当前的思政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及教育机关的要求而开设,其授课过程中重视的是课程的完成和满足课时的要求,而对于其所具有的最为主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提升方面则产生忽视。这使得很多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文化素质教育。

1.2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当说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其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相联系。但是,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主要放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并且学校的主要精力在于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上,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认识不周全,没有统一的、系统的教育思路与体系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政教育,这使得思政教育的内涵无法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与之不能做到很好的相容。

1.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师本身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因为高职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量大增,造成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低了对教师的要求,加上部分教师对于自己并没有进行严格要求,使得教师的素质整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思政教育方面的素养也同样需要进行提升。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促进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对策

2.1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

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第一,借助于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案例、音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来进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打造高水平的运作平台,比如微信教学、网站开设等,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专栏,进而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形式,不断地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个人的进步。

2.2新媒体教学载体的数字化应用

数字化建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够开发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软件,还能够借助科技的力量改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各高职院校都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可以设置时事论板块,对大学生进行时事宣讲。版主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大学生。论坛板块的优势是利用互联网可以实时更新时事内容,在第一时间,而不受课时安排的限制,且可以对大学生提出浏览和互动要求,并将此在后台记录在案,期末可汇入大学生的总成绩中。例如,高职院校在内新媒体校园网联动模式下,建立“图片鉴赏”、“视频新闻”模块,使得优秀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相应的爱国教育,打造网上党校、网上学生党建平台。以中国梦为教育素材,在新媒体载体中进行教学,新媒体能够引导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现“中国梦”的引导,为大学生提供舞台,不断满足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

2.3拓宽视野,增强情商,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既包含有高中毕业生,也包含初中毕业后直接入校的,他们都处在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入校的,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亟待完善。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养成习惯和理念,这不是光靠思政理论课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各种思政活动在日常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举办思政活动,如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活动教育的激情。思政活动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一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通过参加活动,不仅激发了高职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提高处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以良好的心态和乐观豁达的心理面对社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改变,教育途径能够实现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并且保障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教学方式的差异性、教育载体的变换性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差异性,为了促进的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在本文中提出了转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的思想、有效借助新媒体载体进行思想教学创新、新媒体教学载体的数字化应用等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含春,向立宏.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

[2]尹辉.网络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第8篇: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作用;问题;优化措施

大学是学生最后一个学习环节,离开大学就意味着踏入社会,需要学生独自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思政教育是学生离开校园前接受的重要教育,其虽然不会教给学生任何实际的生存技能,但是可以在意志、品质、心灵、道德等方面使其不断实现提升,最终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个体。因此,对高校而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就等同于站好教育学生的最后一班岗。只有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的理念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升级进步,才能使学生接受最好的思政教育,进而达成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高校思政教育内涵论述

思政教育即指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内涵是指群体组织通过道德规范、政治观念和思想观念等形式,对群体组织内部的成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影响活动,是这些成员能够通过这些影响行为在思想品德上达到一定水平。对高校而言,思政教育工作就是通过学校这一主体,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体而言,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其实思政教育的基础层面,简单而言就是通过马列主义、毛思邓论等核心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武装,使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树立和形成。第二,时代精神教育,即通过改革创新和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对学生展开的政治层面的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在政治态度、信念和立场等方面不断提升。第三,公民道德教育,依据道德规范从引导层面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以期是大学生养成团结友善、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勤俭自强的道德品质。第四,素质教育,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外延层面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实现大学生在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健康素养等方面均衡发展。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在高校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包含的内容众多,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各大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内涵,并在相关工作中切实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内涵,不断提升相关工作。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其首要任务就是在思政教育的基础层面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许多学生并有明确地理想信念,都未来充满迷茫。尤其是在网络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不少高校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导致学业荒废,理想信念消磨,最终沦为路人,和没有踏入过大学校园的普通人无异。这一现象不仅表明了确实理想信念的极大危害,也表明了思政教育还有待加强。只有不断加强思政教育,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利用马列主义和毛思邓论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够在新时代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并且依靠这一理想信念不断克服求学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突破跨越。

(二)树立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所谓时代精神,主要是指当前时代的主流精神,其实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所体现出了一种具体精神。比如和谐就是最近几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个社会趋势,也是时代精神之一。通过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政治立场、方向和信念上得到提升,对社会发展趋势规律形成明确认识,紧扣时代脉搏,正确把握时代精神。只有高校不断加强思政教育,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情,使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精神,才能确保学生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成为一个可供社会发展使用的人。

(三)强化大学生公民道德

大学生的身份是多样的,在学校,其属于学生。一旦踏出校门,其也具有公民这一身份角色。所谓公民,就是一个国家的合法居民,每个公民都有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某些西方国家思想的冲击下,意识形态发生变化,逐渐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产生抵触情绪,最终被国外不良文化所侵蚀。基于此,高校更需加强思政教育,通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道德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便其能够对西方不良思想文化形成有效抵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体现出公民道德。

(四)提升素质教育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或是道德教育,其也属于一门方法教育。所谓方法教育,即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使其能够在同类或相关事务中进行运用。比如毛思邓论中提出“实践出真知”,其核心思想就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真正的知识。通过引申还可以得出只有自己切实经历过的,才能对其进行真伪的评判。这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在思政教育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这一理念,并在实际中进行运用。比如在专业课学习中,对于问题的答案应该自己进行验证,而不是听信他人。通过思政教育,大学生在消化相关理论的同时,也可以掌握对应的方法,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是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首要问题,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各大高校都有其特色专业,学生对这些特色专业趋之若鹜,对思政教育等避之不及。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中,在学校方面特使如此。对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学校的教学资源都会大幅倾斜,而对思政教育却选择性忽视。导致之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资源分配倾斜上,还体现在教师群体中。由于教学资源的倾斜以及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不积极,结果导致思政教育相关教师需要面对众多学生,而学生变现出的拒绝态度,又引起教师教学激情的匮乏。最后表现出的情况就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无力,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思政教育完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理论教学成效低下

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教学成效较为低下,无法对思政教育工作形成有效支撑。具体而言,理论教学成效低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科建设薄弱。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学科构建十分薄弱,不仅课程开设很少,而且没有形成体系,不能产生联动效应。在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复繁杂、教学手段老套陈旧、教学目的不明和缺乏针对性,都是导致学科建设薄弱的因素。

其次,任课教师不够专业。在不少高校中,任职思政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都不是专业思政教师,其部分人员是行政人员,被教务处指派为思政教师。部分是其他专业教师,占时思政理论教学。这就导致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被不专业的教师所掌控,容易导致教学发生偏差。

最后,课程安排不合理。思政教育的主要理论课程有四门,集中安排大一和大二两个阶段。但是,根据课程的时段安排来看,其主要被安排在晚上或是周末,这两个时段是学生听课效率最低的时段。在教室安排上,不少专业课程都是安排在小教室进行教学,人数控制十分合理。但是,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往往是安排在大型阶梯教室,一个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两三百名学生,教学压力非常大。

(三)教育队伍有待建设

教育队伍就是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的先导者,只有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才能确保思政教育工作高效展开。但是,当前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缺少专业思政工作团队的窘境一直困扰着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而教师队伍扩张的速度十分有限。在学生群体不断庞大的同时,导致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更显弱小。其次,高校对思政教育教师的进修培养不到位,没有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没有考察思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和工作之间存在的偏差,导致相关教师的素质逐渐落后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

(四)教育手段落后

就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教育手段落后是其最核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手段落后。高校的教学资源应该处于教学体系的顶端,远远高于初高中学校。但是,在初高中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之后,高校教学手段的领先优势瞬间荡然无存。这也就导致思政教育理论教学无法取得预期中的成果。其二,实践教学手段落后。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践教学不仅缺乏,而且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宿舍、学校社会等小团体展开实践教学,导致思政实践教育过于单一,急需实现多元化。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加强重视

加强重视是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学校方面对思政教育的重视,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强加规定,以此引起学校方面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加强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由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断下降,高校可以在政策制度上对思政教育做出倾斜,以此激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很低。这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使其逐渐重视思政教育。

比如,高校可以举办“我爱祖国”大型诗歌朗诵大赛,以此吸引学生通过传播正能量的诗歌朗诵参加比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选题、音乐设计和朗诵指导等,使学生在练习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对其中传播的正能量形成认识,如此便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

(二)优化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环节,优化理论教学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建设。目前思政教育理论教学课程较少、内容较多,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地教学效果。因此,思政教育教师应该对当前的理论教学课程进行细化拆分,再重新罗列组织,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教育理论体系,以便在理论教学中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第二,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课程安排上,高校应该平等对待每一门学科,将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程调整到正常教学时段内。不仅如此,还需对教室安排作出变更,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采用小班授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理论教学的关键,加强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挑选专业教师组建工作团队。其次需要对教师团队进行进修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最后需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考核,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能全身心投入。

(三)改良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看,其相应手段都需要进行改良。

就理论教学而言,高校展开思政理论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多媒体教学,即利用投影仪播放PPT进行教学。根据当前的教学安排,投影仪的清晰程度较低,处于教室后排的学生难以看清。不仅如此,随着近视学生人数增多,PPT上文字大小和色彩等都会影响学生观看PPT。因此,需要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手段展开教学。比如,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是学校官方网站,上传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手机端获取教学资料接受理论教学。

就实践教学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各种团体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各类社团以及学生宿舍等。社团活动是很多高校大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思政教育可以和社团形成联接,在社团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比如,在日语社团中,可以渗透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时刻谨记日本侵华犯下的滔天罪恶。在英语社团中,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实现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于西方思想的优秀道德品质。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清洁大评比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于无形之中渗透思政教育。

(四)结合新工具

结合新工具是思政教育转型改革实现多元化的根本突进,具体而言就是利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手机短信和手机APP等形式展开思政教育。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运用这些信息转播载体进行思政教育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比如,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站,同时开发对应的手机端APP,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活动组织等全部上传到网站,并且通过手机端APP推送给学生。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这类传播速度快、传播量大的信息载体,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宣传,势必可以比传统方式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高校教师必须对其形成深刻认识。虽然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通过加强重视、优化理论教学、改良教育手段以及结合新工具等措施,就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学工作成效,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欢.媒介素养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优化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2:22-23.

[2]余启军.“文化反哺”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理与路径选择[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61-16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邵丽娜(1975-),女,辽宁大连人,专业或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9篇: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社会意识相互碰撞,对我国原有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与传统美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入侵,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不断滋生,不利于其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了阻碍,因此在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需要在原有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创新。

1 当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程设置边缘化。由于沿袭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尽管已经到了大学阶段,但许多民办高校依然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开设当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专业,而思政课程虽然被设定成了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确实采取的大班制,几个班的学生集中学习,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握,教学流于形式。

(2)思政课程重视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新奇时尚的东西,对于平淡枯燥的内容往往缺乏更多的兴趣。而当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中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相关热点相结合,使理论脱离了实际。非但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这些单调的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倍感厌烦,早退、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教师也不加以重视,再加上大班教学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

(3)思政教育的方式较为陈旧。当前学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班级内部教育、心理辅导这几种模式,方法较为传统单一。没有将思政教育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4)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由于许多民办高校不够重视思政教育,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懒散怠惰,对学生逃课等行为也是视而不见。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也很少主动地去提升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2 民办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学科地位。同时制定小班制教学,这样就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掌握,并能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辅导。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本化教育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不再是由教师单方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解读,而是交由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辩论赛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消化,并将之吸收使其成为自身精神力量的一部分。

(2)建设教师队伍,创新考核制度。教师是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当学生在生活或者情感上遇到难题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及时给以解困与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能够通过身边小事察觉到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需要对考核制度加以创新,除了要对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查之外,还要重视教师思想、心理素质、责任感等方面,通过综合性的评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3)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与科技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当融合现代科技元素,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首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放映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其次,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对学校政工工作有所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内化吸收。最后,借助自媒体的力量,例如学校贴吧以及学校官方微博等,在这些自媒体平台上一些关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日常上网中就能逐渐了解。

(4)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思政教育这种需要自行体会的内容,更应当利用环境的渗透作用来提高教学效果。民办高校应当致力于构建文明、和谐、道德的校园环境,并利用一些横幅、字条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接触到思政教育。

3 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民办高校政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针对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建波,李新刚.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2014(21).

[2] 罗梅.浅议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J].中国电子教育,2008(02).

[3] 王南征,谢媛媛.浅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学生课余生活导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