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工业经济正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新的管理方法。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的传统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然而对于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就像人们对什么是知识至今形不成一致的认识一样。为此,最好在最宽泛的背景下思考知识管理。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组织从他们的智力和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过程。通常,从这样的资产中创造价值包括在员工与部门间,甚至和其他公司共享这些资产,以达到最优行动。
事实上,知识管理的诞生,来自于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因为很多依赖积累知识来成长的企业,如软件公司、医疗机构、咨询公司等,经常会遇到如下的问题:
随着一位关键员工的离职或休假,同重要合作伙伴或客户的良好关系受到损害,宝贵的实践经验也随之消失;
新员工加入项目组时,因没有相关背景资料而很难上手;或者相反,被枯燥的资料海洋所淹没而无法理清头绪;
新项目上马时,难以迅速检索到公司过去同类项目的相关文档和信息,因而无法有效借鉴已有的经验教训,花费重复的学习成本。
以上的种种问题促进了知识管理的产生。它的实施在于维护组织的知识,并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组织的知识加以收集积累、整理、共享,进一步升华至挖掘组织内员工的创造力,使组织得到更好的成长。
目前,知识管理在理论上还处于探讨发展的阶段。本文将通过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来阐述知识管理的内涵,这些问题的澄清或者解决对于有效的实施知识管理是很有帮助的。
2、知识的动态特征
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推理、经验等而拥有know-what、know-how和know-why的能力。Davenport和Prusak(1998)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流动的混合物(afluidmixof……),由经验、价值、语境信息(con textualinformation)和专业洞察力混合而成。这种专业洞察力提供了评估和组织新经验、新信息的框架。知识产生于人脑并被人脑所应用。在一个组织中,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文档和知识库,它还存在于日常事务、组织过程和实践中。
以上的定义强调了知识不仅对于个人,对于一个组织它都是动态的。知识通过倾听和阅读、对其他事物的观察、感觉、生活经验和所有相关的学习过程来获得。它是一种强力(powerfulforce),可以用来克服障碍,影响决策并帮助个人和组织完成目标。它总是随着人们的经验和学习在变化。正是这种动态特征引出了如何管理流动的、运转的事务。因此,理解知识的动态特征才能理解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是无止境的。
3、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MachaelPolanyi用了将近9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著作《个人知识》。作为一个物理化学家,他认为没有个人的理解,知识便没有什么价值。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后来的作者都延续了这种分法。
所谓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或implicitknowledge),指未表达或难于表达的知识,是个人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些可能永远也不会被记录下来(或形成文档)。这样的例子如一个机械师,他拥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装置小汽车或卡车的隐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只有在他去教他的学徒或者将这些知识写成某种可用的格式时,才可以被利用。必然地,这些隐性知识是主观的和个人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分享,传授知识的过程对其他人是很有帮助的,对于组织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也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将知识表示为某种格式比如逐步操作的视频指南、或者一幅图表,便产生了知识的人工制品,隐性知识也因此转化为显性知识。
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或codifiedknowledge)指的是已经被解释、记录或编成文档的知识。在一个组织中,当隐性知识尚未表示成显性知识时,机会有可能就此失去。因为其它的组织可能已经利用了这些知识并获得了竞争上的优势。正确地区分这两者也是至关重要的。表1列出了隐性和显性知识的特征。
4、知识管理中的技术和人
我们已经习惯于用计算机来做很多工作,计算、排序、存储等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可能会使我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用合适的软件处理问题的过程集。诚然, 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基于这些基础开发的工具如数据库、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等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然而,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基于技术的概念。它是在一个组织中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来推动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在此过程中,人不仅是隐性知识的载体,而且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最近20年美国工业界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而这一切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改进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因素。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中对于数据和信息仓库的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的培养。知识管理并不试图填补或取代人的经验,而是鼓励和利用它。
当今社会员工的流动很频繁,竞争又日趋激烈,而知识,也像固定资产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如前所述,知识有隐性和显性之分,知识管理既包括将组织中现有的显性知识编码化,也包括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因此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对于组织来说,显性知识显然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构成组织核心能力的知识基础(knowledgebase)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事实上,人的隐性知识要远远大于其显性知识,因此,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便成为知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而其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5、知识管理面临的挑战
5.1 企业文化
知识管理领域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忽视了人和文化问题。在个人知识受到重视和得到奖励的环境里,建立一种关注隐性知识的价值并鼓励员工分享的文化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有分享的氛围,而要改变这种氛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关于如何去尝试改变,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因为,形成一个分享知识的氛围需要员工的参与—专家和新手必须愿意分享他们所知道的。而这项要求正是现在很多组织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当一个员工因为某种技巧和能力而在组织中变得很有价值时,通常他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经验传给其他人。因为这意味着一旦帮助了别人,自己的特殊地位将由此丧失。曾有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发现他们的高级顾问不去和下级或入门级的顾问交谈,于是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奖金来激励这些高级顾问和下属交谈,然而收效甚微。公司于是威胁那些高级顾问如果不增加和下属的交谈,他们将失去所得的奖金。这样又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毕竟,很多时候很难判断到底一次交谈能给新手们带来多少帮助。有的公司于是开始监测高级员工的电子邮件和电话,然而事实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是最有效的,100个电子邮件也许还不如一次非正式的交谈对于新手来说更有帮助。有一个石油公司定期组织他们的高级员工和低级别的员工会面,公司要求这些高级员工详细地提交他们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这样一来,新手们便可以了解专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并且,当新手们提交了他们的工作报告,也可以从专家那里得到反馈意见。
新手们不太可能从书中得到他们所需的全部经验,他们必须通过和专家在相关领域的交互来发展他们的能力。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这必须有一个专家愿意传播经验的前提。因此,企业文化便成为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5.2 隐性知识显性化
前已提及,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发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又分为两种:潜在的可表达的和不能表达的。对于前者,可通过交谈来使其显性化,而后者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去除主观因素,专家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的所有经验全部描述出来。很多专业经验是不可能浓缩成一系列规则的。那么学到这些经验最好的方法就是听专家描述在什么场合下利用这些经验。这些应用场合的描述将很可能包括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情形、解决问题的步骤、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最终结果。这种成功应用的场合形成了一系列“最优方法”的基础。这些最优方法对于后续的工作常常很有启发性。尽管专家们没有完全描述他们的经验,但这种启发性,对于新手是很有帮助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不能表达的隐性知识也是知识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5.3 知识产权
在知识管理的实施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当一个专家成功地应用了他的专业经验时,他无疑是知道某些知识的,但在他知道的知识中有多少是属于他自己的,却很不明确,特别当多个专家一起共事并常常交流时。并且,当一个专家加入到一个组织中时,常常要签订合同明确地写明他给组织带来什么以及当他离去时可以使用和带走什么。这通常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甚至是当专家带来了组织中原来并没有的经验。而组织在实施知识管理中其专家常常是全职的,在此期间,专家也可能会获得很多经验。
这里,专家所拥有的知识中有多少是组织的产权一点都不明确。知识产权法可从版权法中汲取经验:只有当作者的权利受到保护后,他才会愿意将他的作品公布于众。同样,专家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受到保护后,他才会愿意和别人分享。很显然,分享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而要解决知识产权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6、结束语
尽管伴随着最初的人类活动便蕴涵着大量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活动,而将知识管理抽象化、概念化不过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它旨在建立共享知识的机制,鼓励组织中的成员交换思想,形成分享知识的良好氛围,以此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知识作为知识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动态的,因此知识管理也是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深化。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并不容易,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BCronin.Knowledge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An glo-American highereducation [J]. JournalofInformationSci ence,2001,27(3):129-137.
[2]MBroadbent.Thephenomenonofknowledgemanagement:Whatdoesitmeantotheinformationprofession?[J].InformationOut look,1998,2(5):23-35.
[3]ZDienes&JPerner.Atheoryofimplicitandexplicitknowledge[J].BehaviorandBrainScience,1999,22(5):735-808.
[4]MEDKoenig.Intellectualcapitalandknowledgemanagement[J].IFLAJournal,1996,22(4):229-301.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它的研究日渐深入。“知识管理”是美国麻省莱克星著名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10多年前首次提出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开始大面积推广和普及知识管理。迄今已召开12届国际知识管理大会。目前51%的美国公司已实施了知识管理,在英国100家大公司中,已有43%的公司推进知识管理。现在,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已设立CKO(知识主管)职位。取得了巨大成就。
美国的彼得・F・德鲁克是知识管理的创始人。作为一种理论,在国外它处于“前范式”时期,其论著大多是对一些实践经验的描述、总结与分析。《哈佛商业评论》等先后发表了彼得・F・德鲁克、野中郁次郎、阿特・克莱那等著名知识管理专家的论文。美国的巴顿、拉兹洛、拉各斯、塞斯菲尔德等出版了《知识与创新》、《知识优势》、《第三代管理思想》、《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等书。杜拉克出版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坎特出版了《管理的前沿》等书。彼得・圣吉,马席克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21世纪学习型组织》等。但是,基本上局限于企业如何进行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上,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模式、方法、路径介绍较多,案例分析较多,而且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1998年初伴随着知识经济热,知识管理传入我国,引起了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社会学界乃至哲学界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人数较少。近几年已有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有社科基金项目。个别省社科规划项中也有少量的知识管理资助项目。武汉已经毕业了我国第一名知识管理方向的博士生。我国EMBA已将知识管理列为重要课程。河北经贸大学等少数高校已设有知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北京、上海、武汉、大连的少数专家学者对知识管理作了初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了《知识管理丛书》,北京、云南、山西一些出版社也先后出版了几本知识管理方面的书。一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专家教授先后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知识管理方的论文。但是,纵观这些成果,其特点有三:一是对国外介绍性的东西较多,创新性成果少;二是介绍知识管理基本知识的多,深入研究知识管理深层理论问题的少;三是研究宏观问题的多,描述企业知识管理案例的多,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深层次问题的少。尤其是迄今很少有人深入到我国知识型企业去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成果不多。
研究趋势可用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科学化来概括。
国际化。目前世界上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完成了事实资料积累的任务,尤其是美、日、英等国的知识管理专家率先对企业知识管理案例进行了分析,发表了一些成果,对某些问题有了较为相近的看法、观点。今后,国际学术界、企业界、政府界对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将进一步加深。知识管理研究的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对话的机会增多。
规范化。目前世界上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处于前范式时期,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对知识管理的基本范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原理、原则、机制、模式、方式等将逐步达成共识,形成相对独立的,被多数学者认可的理论体系,实现由前范式向范式的转变。
本土化。各国的国情不同,知识管理的理念、环境、方式、方法等也就不同。各国学者将对知识管理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科学研究,提出自己的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这在发达国家、落后国家会有一些差异。但是,落后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大胆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科学成果,勇于创新,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科学 化。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地过程。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无论从选题上、路径上、方法上,还是内容上、实证上都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尤其要高度重视,遵守科学研究的规范。
二、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意义
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健康状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过去,我国学者在企业体制、组织、技术、文化、管理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不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加入WTO,溶入经济全球化之中;二是面对知识经济的严重冲击和挑战。这样就有许多新的不适应。其中,管理创新的任务尤为艰巨和迫切。
知识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已成功地实行了知识管理,国内联想、海尔等高知识型企业已开始了知识管理实践。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完成工业化任务。但是,这不等于我国没有信息化、没有高科技企业。根据国外的经验,中、高知识管理的企业应进行知识管理。这种企业在我国是数以百万计的。因此知识管理大有可为。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知识管理尚处于朦胧状态,不知其为何物。
从总体上讲,国外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理念、方法虽有合理之处,但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尚处于“不自觉”阶段。形象的说法是:“国外的不好用,国内的不会用”。因此,就有一个结合国情进行创新的问题。这一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中、高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创新基因、寻找其基因谱,发现其机理,从共性上、根本上来解决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这对于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基因诊断、基因修复、基因重组、基因再造,提高企业生命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二是知识管理。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可以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具有世界意义。
三、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基本内容
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两大部分。
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基因。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但又不同于自然生命体,而是一个人工组织系统。目前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而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是40―42岁。瑞典的斯道拉公司寿命长达700多年,为世界之最。为什么企业有的短寿,有的长寿?对此,中外学者都进行过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们认为,既然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人工组织系统),那么,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存在着基因。问题是这些基因是什么?如何对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基因进行诊断、修复、重组、再造。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内外知识型企业的典型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创新机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这一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并发现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基因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企业病”,保障企业健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基因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机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如:知识人生成机理、虚拟组织发展机理、企业环境优化机理、企业学习机理、企业创新机理、企业基因突变机理、企业基因修复与重组机理、企业基因再造机理。总之,要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运用基因理论,对其知识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推动我 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科学研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研究的思路是:
缘由理论溯源与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及方法建立分析体系实现研究目标。即: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企业不能可持续发展,提出企业知识管理创新问题;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进行评析,对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进行梳理与评价;把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多种研究方法;建立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范式分析系统(基因谱分析、模式和机理分析、目标和途径分析、中外企业实证分析);实现研究目标(提出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范式)。
研究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许多方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方法、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经验分析、多范式的主题研究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科学抽象的方法,等等。
主要参考资料:[美]彼得・杜拉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海南出版社,2000
[美]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
[美]欧文・拉兹洛等,《管理的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白云等,《基因的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钟万君等,《基因重组未来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美]彼得・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23
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涉及的面很广,包括多孔陶瓷、耐磨陶瓷、介电陶瓷及陶瓷粉体等工业陶瓷企业、需要重点研发攻关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企业、陶机设备、墨水企业、喷釉机器人企业,也包括为陶瓷行业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另外还有新材料企业。和先进产瓷区高新技术企业相比,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知识管理存在较大问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特征,知识和创新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以知识为核心的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完善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知识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隐性知识管理缺失
企业知识包括两种类型:隐性知识显和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管理是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目前,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不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一部分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多也是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1)忽略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本上,以至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应用专有技术,企业知识专利被其他企业抢注等等。大部分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基本不具备无形资产管理实施的条件。(2)缺乏人力资源观念。由于员工是企业隐性知识的载体。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直接决定这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成效。景德镇高新技术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传统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苑⒑凸芾硭?平落后。(3)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环境条件。目前,景德镇很多高新技术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注重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不能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进行。
1.2知识管理尚未实现制度化、系统化
景德镇大部分高新技术陶企业并未将知识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缺乏系统性,没有专人负责,没有统一领导,部门几件协调性差。目前,这样的知识管理不易于知识的获取、积累、交流、应用和创新,知识管理成效甚微。
1.3没有健全的知识管理测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良好的知识管理的绩效测评体系能有效地衡量员工和团队对知识管理的贡献度,相应的健全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目前,景德镇大部分高新技术陶企业缺乏一套相对健全的测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2完善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知识管理的对策
2.1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是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模式的基础,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要有软硬件设施支撑,比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数据仓库和因特网等等。因此,不断完善、优化和推动航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对知识管理模式的实施将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2塑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为了更充分的挖掘企业中的隐性知识,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具有积极、自由、宽容以及开放与合作的特点。最终把企业文化建设成共享型和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共享型文化可以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知识在个体、团队、不同部门之间实现共享。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协作,也有利于实现知识增值。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以发挥人的潜能,为此,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来促进创新型文化的建设,积极营造知识创新的环境,鼓励员工创新。
2.3建立有利于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了加强知识的共享与沟通,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必须建立能适应知识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应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及其人员数量,达到促进企业内知识的生成、共享和使用的目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企业成员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探讨、沟通及知识共享。
2.4不断优化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相对一部分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实施知识管理战略,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激励体系,同时,建立一套适宜知识管理绩溪评估的机制,考核员工的知识管理行为,鼓励员工积极共享知识。对于知识管理绩效优良的员工进行奖励,相反,则进行处罚。除了一些传统的激励方法外,景德镇高新技术陶瓷企业还可以采用知识产权激励。
关键词:知识经济 管理会计 创新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知识产业为核心的全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还是一种经济学的理论,呈现出独特的经济结构,因在高科技产业中拥有着巨大发展前景而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知识型企业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需做出相应调整,以往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会计理念也需要有新的改进和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对知识经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利用新的思维来创新会计理念,这也是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和以往管理会计理念所不同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涵盖内容相对更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想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竞争力,但原有的会计管理理念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和改进会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管理会计的各方面内容也相应地有了新的变化,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自然会对会计目标产生一定影响。如会计目标指向的主体就会有所变化,这也就对会计目标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通过改变会计目标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
1.2对财务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作为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会受到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且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进程,会计假设也将逐步消失,从而形成新的更加系统化的信息系统。以往的会计表现形式体现在会计假设对成本效益的计量上,而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会计假设的作用大幅降低,并在逐渐转变过程中作用更会逐步降至最低。
1.3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还会对企业历史成本的确认产生一定影响。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企业的知识资本为根基,并需要依靠知识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而企业的资本是靠现行的成本计量方式来进行的,这也就需要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从而要求会计报告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而这一做法恰恰会对历史成本确认造成一定影响,并且也是会计成本中必须要进行深入分析的一个重点内容。
1.4知识经济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会计学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对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计量中,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也有了新的转变,变成了以知识资本为主体的计量方式,这也就改变了原有的会计理念,从而衍生出新的会计思想。
1.5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的决策进行确认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报告缺少了对未来预测性的信息,并且会计报告的数量也达不到以往标准的要求。
1.6其他方面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更为普及,原有会计信息载体形成了不同的信息载体模式,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内容要求更高,应用也更为广泛,会计信息已变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较深层次的信息,不仅仅只局限于小范围、特定区域的传递,从需能够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内容发生了全面的变化。
2.管理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些创新
我国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以物质和货币为对象,它所反映的资产内容狭窄、产权观念陈旧,要想改变长期以来的管理模式及经营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2.1观念上的创新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生产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企业在市场观念、整体观念、价值观念上均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环境,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也需有机整合,并以市场变化为依据及时调整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集中表现于企业精神和经营方针等外在形式之上。
2.2成本管理要创新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建立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而且要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需要,成本管理的重心应逐步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至产品研制和开发成本上来,由成本控制转移至成本计划上来。
2.3人力管理的创新
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主,然而知识的创造和使用归根结底离不开知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能力、资本、经营都要靠知识型人力资源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把会计信息与人力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2.4会计报告的创新
现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的信息实质上是经过会计人员整理的,而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实时地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原始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将由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向复合型信息。
2.5决策分析与评价体系要创新
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将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置于首位,却忽视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及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这会影响会计信息准确性。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综合全方位的研究,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在考虑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的同时还要综合顾及到其他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会计因素。
3.总结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均面临着全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只有深入探究知识经济管理时代会计创新问题,才能通过会计创新推动企业获取效益,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为达到对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序管理方面应做到:(1)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根据工程的合同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开工前,编制上报“开工报告”;施工中,首先施工企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方可继续施工。(2)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项经理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明确质量目标。通过认真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细则.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使各项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落实到最基层的全体施工人员身上。(3)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遵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指导全线工程的施工。2.对施工企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促进现代公路施工技术对策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根本体现.其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参数的控制及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整合优化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流程、促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3.对施工质量的促进作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公路施工质量。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技术方案的编制、日常技术管理、施工过程工程测量管理、变更管理等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为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
其内容可分为基本工作和琏础工作两大部分。基本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和施工技术的开发与更新三大项,前两项工作保证生产过程中和技术秩序,立足为当前生产服务,第三项工作为企业的技术储备和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打基础。1.建立和健全集中统一的技术管理系统.从工区项目部到施工队各级组织都要有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和技术职能人员,明确各人职责,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工作。做到有职有权。2.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5-组织设计.明确图纸及规范要求、操作要领、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实验内容等,结合技术人员各自的工作内容.解决发现的问题3.在正式施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参与施工任务的全体职工明了所担负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救,以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4.认真做好测量管理和试验管理两项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5.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工程测量管理
一、因骗票引发的治安形势较为严峻
㈠重复救助是不良受助人员骗票、赖助的前提,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救助、强行入站索取救助、不断上访让上级部门指令救助就成为他们惯用的手法,也成为救助链中引发治安问题的最早一环。典型案例如下:
1、上访达成重复求助,无理要求得到满足。11月9日,邵彬向该站求助,11月16日该站为其提供了增城至广州的汽车票和广州至湖南的火车票,11月29日,邵彬再次到该站要求救助,工作人员向其解释短期内不能两次提供救助,该人便到增城市民政局赖着不走,严重影响局机关正常办公,该站只好再次为其购买了到兰州的火车票。
2、虚报地址难核实,耍赖骗票难终止。张明,男,自称江苏声南京市人,XX年11月8日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为其提供返乡车票一张,11月19日再次到该站求助,工作人员认出,并从其身上发现11月18日广州东---太原的k238次列车车票一张,经询问乃其自称山西省晋城市人在广州花都区救助站骗取的,但因故未卖掉。工作人员告之按救助管理规定要终止其救助,张明便以死相逼,不肯离站,工作人员很是被动。
㈡无理滋事是不良受助人员骗票、赖助的必备手段。因救助站并无强制手段对付滋事行为,一般只好尽力满足其要求以维护站内管理秩序或让其不再无理上访,导致部分受助人员认为只要打闹就能迅速达到目的,于是愈演愈烈。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随意破坏公物,二是攻击工作人员,情况恶劣。典型案例如下:
1、持刀攻击救助站站长。今年9月10日,一人自称杨保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到花都区救助站要求救助。入站后,先是称肚子痛要求治病,但医院开的药吃了一次就扔掉,又要工作人员到私人诊所买杜冷丁注射,遭拒后又要求买到云南的车票,说要去云南搞生意。9月14日再次要求去云南,遭拒后冲进厨房抢把菜刀拦住该站站长并威胁说:“不答应我的要求,任何事我都做的出来,后果你们负责”,后此人被公安机关带走作治安拘留处理。此事严重影响该站工作人员情绪,第二天该站迅速聘请四名保安入站维持秩序。
2、三名受助人员围殴工作人员。11月5日,受助人员张福海、朱金海、庞德全到值班室找当班工作人员沈永勇要一次性纸杯喝水,沈永勇说:“都发给你们塑料口杯了,你们为什么不用,这里不提供一次性纸杯。”三人便围攻沈永勇,一人抱住,二人殴打,警察到场后,张福海反诬告工作人员打他并要求送院检查,检查后证实身体无碍,而工作人员沈永勇经刑警大队法医验伤,显示胸部软组织受伤,左耳部位受伤红肿,短暂性失聪,精神上受到严重创伤。而涉案打人者,由于证据无法收集齐全,不能确定责任,未受到任何惩罚,更助长了一些受助人员无理取闹的气焰。
㈢由于有利可图,部分不法分子开始煽动、要胁受助人员骗票。引发新的治安隐患。典型案例如下:
1、煽动骗票。赫巴多奇,男,18岁,黑龙江省呼兰县西景乡人。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后不久,向该站工作人员举报受助人员陈林及于强煽动其骗票的行为,赫巴多奇称当自己在接待区填写《救助申请表》时,有另外二名来求助人员请他代为填写,并声称“姓名”、“户口所在地”等栏可随便填写,只要填东北的某地方即可,另一求助人员甚至亲口说出“得了一张票,出去就可一二百块钱”以及“这次还用不用‘王飞’这化名”之类的话,并煽动其也参与骗票,经核查,该站找出陈林曾化名为“王飞”的救助材料。
2、低价购票。王天恩,男,30岁,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乌鸦村人。因感动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主动供出11月16 日有人在534公交车上煽动受助人员报远地址骗票并留下手机号码13570554914要求低价收票。
3、要胁骗票。10月8日,宋世雄(曾到广州市救助站两次)控制杨正发(男,17岁,自称广东人,智能较低,在佛山救助站开始被宋控制)到广州市救助站,要求他假报地址,谎称是黑龙江人,骗一张到哈尔滨的车票。并要求他不要在站内张扬,拿到车票就给他。如果不愿意就会被毒打。由于宋世雄到过该站一次,被工作人员发现,阴谋暴露。宋大骂工作人员后离去。
㈣骗票的专业化、团伙化、多地方化,是不法分子骗票不断得逞衍化的恶果。据统计,受团伙控制的无理滋事或团伙性无理滋事占闹事事件比例的绝大多数,往往人员较多,组织性强、破坏性大,对管理秩序影响最大。典型案例如下:
1、九次骗助六站,带领团伙攻击工作人员。 闫宾录,男,30岁,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人,分别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宝安、广州花都等地救助站骗助,骗取车票8张,面值金额2400余元。其中在佛山救助站受助两次,并勾结40余人在站内闹事,经公安部门出动警力才把事情平息。在东莞救助站受助三次,强行离站时撕毁工作人员手中的材料。在广州市救助站无理要求提供一张到东北的车票和300元现金,未达到目的便拿起凳子砸工作人员。在闫宾录滋事过程中,一直有同其一起来的受助人员里应外合,喧闹起哄,企图模仿佛山救助站事件,把事态扩大,以达到其团伙骗取现金与车票的目的。该站报警后,公安人员在询问基本情况,观看值班室当时录象后,以录象不够清晰,不能确定当时的情况,处理当事人证据不足为由,要求该站自己解决并离开。
2、骗票团伙报复打伤举报人。11月11日,一参与骗票达一月之久的吉林人贾玉田,因与团伙头目发生内讧到广州市救助站举报,说火车站目前已出现专门的、有组织的、团伙性的、社会性的以闹事为手段的骗票集团,参与骗票的人有老人、小孩、残疾人、年青人等,占受助人员的90%以上,行为已有了具体分工,主要有三个头目在火车站控制,提供每个人虚假身份的完整信息,分别安排一帮人轮流到各地救助站报最远的省份骗票,不给就一起找理由闹事,然后几个人负责火车站收票、洗掉票上的“救助专用”印迹、退票或将票卖给车站保安,然后集体分钱。也有少数人在火车上卖票给旅客或售票员,一般到韶关下车,找韶关救助站要25元钱,找韶关民政局要10元钱,坐火车回广州继续骗票。救助站现虽然派工作人员直接送受助人员上车,但也没法控制,只要有5分钟骗票人员就能迅速将票转出去然后退掉,对已剪过的票,找车站值班主任签字就能退,值班主任怕事一般都会签字。也可以到窗口改签第二天的票后卖掉。11月30日,该人再次致电市救助站领导,称被骗票团伙报复追打直至火车站附近电视塔处,手臂骨折。
二、各救助站治安恶化的原因
综合各地案例,治安问题只是一个表面问题,根本原因是救助管理办法有漏洞,救助站无强制手段,而公安部门因孙志刚事件的影响缺乏及时有力的配合,致使作为社会不法分子骗票、赖助的必备手段---无理滋事向治安问题演化并日益恶化。
1、《办法》的漏洞成为救助站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救助管理办法只原则规定了受助人员的权利义务,并没有提供合理手段给救助站对受助人员遵守义务进行监督,导致重复救助、骗助、违纪、闹事的受助人员得不到处罚,终止救助成为一句空话,渐渐演化成骗票团伙化、滋事严重化、治安恶化。
2、缺乏公安部门及时配合。每次救助站因受助人员闹事报警,出警
人员多以属救助站内部事务、无法查证,不够行政处罚为由不予处理,致使受助人员有恃无恐,骗票、闹事行为渐渐由个体向群体、分散向团伙化演变,治安问题凸显。
3、缺乏、上级部门的支持。各地救助站都有一部分企图重复求助或被终止救助的人是通过不断到部门上访、到救助站各上级部门投诉等手段达到再次救助并骗取车票的目的的,客观原因是部门、上级部门工作量大,不胜其扰,只好要求救助站重新接回了事,但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一是救助站威信全无;二是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经常有受助人员以投诉压制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相当被动。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发治安问题的恶化。
三、各救助站存在更大的治安隐患
由于救助管理办法的漏洞和相关部门的缺乏及时有力的配合,骗票、闹事人员的渐渐团伙化、社会化,加入不法队伍进行骗票闹事的人员与日俱增,救助站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一是救助站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危胁;二是在每年春运期间,大量民工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购到火车票,而春运也是倒票团伙的黄金季节,不法分子很可能煽动部分民工前来救助站弄票或过节,一旦发生不法分子煽动闹事事件,事态将很难控制;三是救助站因无有效的甄别手段,很可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形成新的治安隐患。
四、解决各救助站治安问题的相关建议
根据各救助站的经验交流,救助工作本身并不难做,难的是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各种手段的重复求助只是骗助的前提,各种的无理滋事都只是骗票的手段,只要完善法规彻底杜绝不法分子重复求助的可能,有关部门对骗票团伙进行防范打击,救助站设立治安室及时处理违规人员,各级部门理解支持,救助站的治安问题应可缓和,救助管理秩序会很快回归。
1、完善《救助管理通告》。救助站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救助管理办法》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建议广州市出台较为详细的、有可操作性《救助管理通告》,如救助对象尽可能明确界定;重复求助,可规定三个月内不允许二次求助,提供车票的半年内不予救助;终止救助,可要求治安人员介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可配置一定的防护硬件作为保障等。
2、加强对骗票团伙的防范打击。一方面,各救助站要及时与车站票务部门联系,做好救助人员乘车凭证的甄别工作,以杜绝退换票证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触犯法律的骗票、无理滋事行为,一是根据我国刑法,不法分子骗取救助票倒卖牟利到一定金额即可以诈骗罪进行处罚,建议公安部门对骗票团伙进行专项打击,并将打击成果进行宣传,以彻底打击不法人员的投机企图;二是作为骗票的必备手段----无理滋事到一定程度,即可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十九条之第一款“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00元以内罚款或警告”进行处罚,以彻底打击不法人中利用滋事进行骗票的气焰。
3、设立治安室。《办法》的根本问题是救助站没有任何强制手段对违规受助人员进行管理,设立治安室是一个有力的补充。求助人员重复要求求助、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救助、强行入站索取救助,不断上访让上级部门指令救助,在站内闹事,要钱要现金等情况,依法救助站都可对其宣布终止救助,但没有任何有效手段保证执行到位。设立治安室,治安人员可根据受助人员的行为是否扰乱救助站工作秩序为界定及时介入,以及时平息事态。
一、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概述
所谓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指的是管理制度具有合理性和道德性。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实现教育的高效性和公平性,必须对教育进行管理,当前伦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教育管理制度中融合了伦理问题,通过对道德的反思,进而规范诸多对象,从而为教育人员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是对道德进行评判,并赋予人们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以此来保护教育对象的人权,进而对不道德的行为加以批判[1]。因此,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能够实现对道德的规范和考量,为提高国家教育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问题
(一)法制环境存在问题
当前,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存在严重的法制环境问题,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对象过程中,由于忽略了法制因素,造成管理机制不健全,进而在不完善的法制环境下,使得伦理管理工作混乱,缺乏秩序。教育管理在执行其权利的过程中,会承担一定责任,但其为了降低责任为其带来的风险,所以在实施管理时法制降低。例如,在学校安全管理问题上,管理者私自处理擅自离校的学生,并限制其出入学校的自由,使得法制与伦理关系存在不协调之处,进而造成了众多教育伦理问题,使得学生主体和民主的地位降低。
(二)教育功利化严重
国家法制教育事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教育本身是一种公益性较强的事业,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功利化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育已经形成产业链,其公益化程度逐渐降低。近年来,一些民办学校接踵而至,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重点,而是以盈利为主。因此,由于教育功利化严重,使得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问题凸显出来,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公平公正的缺失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每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从而确保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事情。人们的潜意识认为公平公正是道德的前提,要想有效解决伦理道德问题,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社会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颇[2]。例如,为了更好的选择就读学校,一些家长不惜花重金买学区房,而这样的选择并不完全是学生自身想要的,所以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此外,重点学校只是招收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一般但有特长的学生却未能来到这里学习,而且由于地区政策的差异,高考学生之间的分差较大,这些现象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三、加强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建设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
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伦理存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甚至是侵害到人权,从而使得我国当前的伦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教育落后的管理观念有直接关系[3]。因此,为了加强对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建设,是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让人们意识到教育伦理的作用,从而摒弃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在改变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时,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观念,将尊重人权、公平公正等作为教育管理制度中的重点内容,并学习有关伦理的相关知识,从而丰富伦理结构,使得人们在正确的伦理观念作用下,能够坚持做公益性的教育,并有效应对教育伦理中有关问题,从而为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建设做好铺垫。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伦理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问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伦理制度,从而确保人们在完善的制度下处理协调好伦理关系。首先,完善的教育管理伦理制度中应该包含健全的责任制度,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应该明确责任,并履行义务[4]。例如,学校应该在明确收费标准,并规范管理行为。同时,学校不能为了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而完全限制学生的自由,而且禁止出现体罚学生的现象存在,一旦有体罚学生或者收费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学校或者管理者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建立行为伦理准则,以此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伦理准则中应该包含教育以公益性为主,而且教育管理者的行为应该具有公平公正性,从而确保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问题逐渐减少。
(三)健全教育管理机制
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制度中的伦理的建设。首先,健全机制中应该合理融入伦理问题,将公平制度作为重要内容,从而规范教育管理中的不公平问题;其次,明确学校各项制度,并对制度进行创新,从而确保为学生营造公平、良好的学习环境[5]。例如,学校不仅仅将成绩作为招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衡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能力。此外,对高考制度加以改革,缩小不同地区的高考政策差异,确保学生以民主、公平的原则去应对高考,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伦理的公平性,而且能够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1)施工技术落后,管理薄弱。施工技术和管理是市政工程质量达标与否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施工技术要有管理作基础,管理又要以良好的施工技术为依托。施工技术和管理包括施工方案的选取、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技术的实施等等内容,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由于管理不到位,技术落后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例如,盲目施工,图纸不明确,施工不规范,基础环节与实际发展脱节等等。另外,由于管理意识的薄弱,常常会出现施工流程错误,人员工作内容不明,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象,这都严重阻碍了市政工程的安全质量。
2)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基础,虽然我国出台了《市政工程管理条例》,但是与其相配套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对工程实施的具体管理规范也不到位。另外,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责任制度也不够健全,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工程参与方的责任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3)施工单位缺乏责任心,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随着社会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工程都出现了外包现象。但是,一些承包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工程的建造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牟取暴利。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下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二、市政工程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到了我国市政工程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其的质量管理,逐步提高内部监管力度。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施工工程的事前管理。市政工程施工的事前管理工作是保证建设质量的关键,它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安全质量,还可以促进工程预期目标的完成,减少施工成本。具体来说在事前管理中,要明确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工程图纸,市政施工工作主要就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建造,所以,有效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弄清建造图纸,保证工程依据的科学合理性;第二,掌握完善资料管理方法。市政工程施工涉及的项目复杂,材料众多,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资料的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存放,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并做好存档备份工作,以便日后进行查阅;第三,要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建造安全,是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另外,由于施工现场的材料众多,种类复杂,既有原材料、半成品,也有成品,如若不进行分类看管,很可能造成材料的混淆,从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现场一定要派专人对材料进行管理,尽可能避免材料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都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就会造成施工人员无据可依,无法规范自身的工作流程,因此,施工单位都要明确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管理控制,不断加深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和质量管理的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3)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加强监督力度。市政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这里的员工主要包括管理层和作业层,首先要提高管理层人员的管理能力,加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对下层员工实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作业层员工的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技术能力,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此外,施工方可以举办一些培训讲座,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工程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此,在市政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施工单位都要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施工生产环节的不同对施工内容进行调整。在施工的整个阶段,都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建设,提高监管力度,保证工程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施工单位;监督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需要监理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也需要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 并且需要提高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整体素质。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它的追求永无止境。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因素众多且复杂, 我们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细节, 踏踏实实做好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概述
市政工程质量是市政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切身利益和国家的投资效益,而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大局。因此市政工程的质量是不能疏忽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某个步骤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不但会有前功尽弃的可能,而且后果严重,难以弥补。正因为如此,所有市政施工企业则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抓好质量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强化企业外部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
2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
为什么会在市政工程中有如此多的“豆腐渣”工程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不重视,更确切的说,就是施工单位根本就没有重视质量的观念。也许在施工过程当中所谓的质量只是一个名词,而根本没有保证质量的意识。他们也许会觉得不会有质量问题。既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施工质量的问题,又怎么能提高是施工的质量呢?而且因为不重视质量问题,在有些施工单位中一般的质量管理程序都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施工过程一步步来就行,不用担心质量。但事实上施工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基础的质量管理程序,这些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当这种问题积累的足够多之后,施工质量问题就出现了。但归根结底,缺乏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程序还是因为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一些施工单位因为过分注重利益,没有质量意识。从而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一切以施工的进度为准,而不是施工的质量为准的结果。这使得施工质量的管理更加艰难。
2.2施工单位的人员专业素质相差太多
不得不承认,市政工程的施工是很庞大的,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市政工程会需要很多的人手。而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会忽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降低招收人员的标准。这时候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将会很容易被忽视,施工单位重视的将会只是人数。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将得不到保证,会有许多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被招收。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施工人员都不合格,只是他们当中,专业素质高的人比较少。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决定了施工每一步的质量,决定了关键步骤的准确性。而因为施工单位的不重视,使得施工人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施工。毫无疑问,这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来说,当然是不利的。
2.3监督的管理存在漏洞
首先因为监督人员自身也有存在问题的人。就是说一些监督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和施工单位达成共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置之不理。这类人的出现使得所谓的质量监督根本就不能实现。除此之外,质量监督本身的系统也不公完善。从而使得质量监督总达不到效果。因为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从而使得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整,使得个人对监督工作的理解不到位,许多持证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这显然是很矛盾的一个局面。监督工作的漏洞使得质量问题加剧。所以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要有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才行。
3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1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意识
要想加强施工质量首先就要从加强意识入手。因为,只有从思想上加强了质量的意识,才能从施工过程中真正的注重施工的质量。首先,因为是市政工程,所以政府必须有所行动。可以,利用媒体,报纸等等,加强大家对于施工质量的重视。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之前,可以让市政府有关人员出席讲话,表明政府关注质量的态度。政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市政府都表明了态度,自然施工单位也会有所重视。此外,对于施工单位本身来说,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质量意识。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本身要对自己有所要求。尤其是施工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表明自己对施工质量的重视,从而对施工过程要严格要求,从行动上表现出自己对于施工质量的重视。这样会更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会使施工质量的管理更加艰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政府要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采取行动。可以由政府出钱,印刷有关施工问题的书籍。这样即使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也可以从书籍中获取一定的专业知识。其次,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可以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统计。充分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对症下药。对于专业素质较低的人,可以组织他们对施工过程进行学习,专门对他们进行一下短期的培训。此外,为了帮助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可以让他们跟着有经验的师傅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有所进步。此外,以上这些施工单位的行为应该收到政府的鼓励。政府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这些行为进行表彰。当然,表彰并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让所有的施工单位都有所行动。从实际上提升施工专业人员的素质。
3.3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正因为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才使得施工质量管理问题更加严重。施工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总没有政府的监督的约束作用强。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监督。首先,应从监督人员入手。因为他们对于施工过程是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不同于政府的管理人员,他们对于施工过程有着最直接的认识。所以,只有加强了监督人员的自身的监督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质量管理。而对于监督人员的挑选来说,政府必须要十分慎重。可以通过一定的考察来挑选,要充分保证监督人员的清廉。政府要让监督人员充分地意识到他们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政府对于监督人员要表现出足够的信任。从而加强监督人员的心理意识,让他们从行动上做到公正的监督。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的质量监督体系仍有许多的不足,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对质量监督体系做出调整。这方面的工作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关的机构,进一步对质量监督进行完善。
结语: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要十分严谨才行。本文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缺乏质量意识,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系统不完善等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目前除了这些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施工单位存在各种各样的薄弱环节等等。所以对于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关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