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味时尚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孔子的那帮门生编了《论语》,老子的门生见了,赶编了《老子》。一来二往,渐渐地,随着历史洪流,《荀子》、《孟子》等书陆续出场。图书市场日渐火爆,不管什么圣人或是庸人都能写本《*子》,以至于秦始皇焚书那会儿忙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如今,中国倒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上不了好大学,写书啊!那不是一姓蒋的被清华录取了吗!
中国写书的人特多。主要分为作家、诗人、小说家、官员、学生、老师……以及罪犯、、乞丐等等。
我想这年头写书是种时尚。
当年明月写了本《明朝那些事儿》,卖得特火,腰包鼓鼓的。许多人眼馋了,不就是把《明史》给翻译成白话文吗?那咱也会啊!于是《汉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相继粉墨登场。谈史倒是一种时尚,但没人去读真正的史书。总觉得文言文太深,然而这么深奥的文言文被他们翻译之后,还具有文化意义吗?难不成到咱孩子那辈时,李白、杜甫的诗也翻译成现代的?这种时尚,是对文化的污染。
那些写书的“家”都特伤感,噢,不!叫做“明媚的忧伤”,偶尔还会“放肆地微笑”。那些写书的,稍狂的号称不进作协,即使进去也要当主席,然后下一秒将作协解散;不狂的以至于不敢说自己是作家,只是自称为“小说家”,特别没自信。估计当年他的情书也是当小说写的;狂的不得了,却又藏得很深的,进入作协,当上了副科级干部,俨然是一个“文化商人”,还办杂志,办比赛,整一帮穿着开档裤号称作家的大孩子当评委。
我想那“文化商人”真算是“文化伤人”,化文字为利剑,将万千学子刺倒在文化殿堂之中,并且从中大获金钱,荣登文人富豪之榜。真是春风得意啊!但小心你寒风吹彻,冻死路边!我看过那本《最小说》的某期,其中内容无非早恋、逃课、叛逆、打架、抽烟……哥们,能不能整点别的,咱江苏高考试卷上都说了:由于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您大人大量,少赚点钱多积点公德。然而,当你的《小时代》发行之时,十万册三天结束,可见,思想上,行为上有偏差的人还是很多。
咱这文章由于思想觉悟不高,很多内容都是个人观点,估计非得零分不可了,不过咱不怕,考不上大学,咱也写书去!
品味时尚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二
我并不是个迂腐至极的“老夫子”“老古董”。我也喜欢时尚,与“时代共同至尚”,但我却难以舍弃那些为时间过滤后的时尚———经典文化。
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风流韵致……隐约在这大上海风月中的还有曼妙的身姿,仿佛能看见那一个个身穿旗袍的花容月貌。这就是张爱玲一生钟爱的旗袍,那个旧上海时代的风尚。将满人的服饰加以剪裁,依着女人的身材,贴合每一寸肌肤,那似乎已不是一件衣裳而是一支勾勒出女人婀娜身形的画笔。这样“露骨”的服装在那个讲求“礼义廉耻”“三从四德”的时代,却有些胆大包天,然而当它成为一种时尚,受人青睐和追捧,进而迅速蔓延时,一切礼教似乎都不管用了。
如今,很少有人穿旗袍了,想要感受那种女性的妩媚和娇柔也只能通过那些老旧图片和电视剧大饱眼福,现代人有当代的“时尚”如:迷你裙、低胸衣、补丁裤……那些漂洋过海,历经长途跋涉而至的欧美时尚和顺风吹来的“韩流”。
我并不是一味否定这些时尚,它们固有其存在的道理,然而它们又能存在多久,它们只是大海吹拂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然后幻作泡影淡出历史舞台。
我在寻找像旗袍这样经典的时尚,它能长久地存在,从未被人遗弃,那些沉睡的经典似乎在等待,当一个个奇思妙想和创新的箭射中它们,它们定会再次刮起经典的时尚之风。这样的时尚总值得人去品味,犹如一杯经典的咖啡:香醇,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在重金属充溢的时代,谁还会为一把二胡叹息,为一首二胡曲而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人们一窝蜂地追求潮流、流行文化,而视古典文化传统如草芥。其实,我们都深陷追求时尚的“迷网”中而不懂得品味时尚。
还记得一首《二泉映月》曾经打动多少人的心,浸润多少人的眼……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塘有太多的绮丽繁华,那不是二胡弦上奏的音韵。二胡是属于平凡人开心时的工具,潦倒时的支撑。
就这样一种沉淀下来的经典时尚,属于普通人的时尚,为什么时至今日,它会如此苍凉。
在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我们似乎更需要静下心来品味“时尚”,为传统文化寻一片天空。
品味时尚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
饮料时,似乎再有哦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
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的秀发。
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
当人们用电邮、用短讯、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似乎人们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
当人们开始流行在饭店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在喧闹的酒店大厅时,人们似乎没有发现少了一份紧密,少了一份拥挤的温馨。没有了忙忙碌碌的筹备,便少了互相帮上一手的暖暖之语。没有了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便听了过年的“滋味”。只是吃顿饭,那还何需在外远游的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吗?
当人们在电视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快女”、“快男”等一系列选秀节目时,时尚的魔力将戏曲民乐从人们的耳朵里驱逐出境。
当人们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浮夸虚假的“青春文学”时,海子的眼泪便成为他们炫耀自己“博学”的家珍。而那些关于生命与爱的性灵,便被巨大的商业浪潮湮没在泛黄的纸上。
当人们再也没有阅读经典的习惯之时,这个由时尚照亮的世界是否会透彻明亮?
我们,义无反顾地沉浸在时尚的大潮中。
无人问津这家小刺绣店,尽管她里面蕴藏着无数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往往目不斜视地走进隔壁的旗舰店,精心挑选,满载而归。全城的人都将穿着这个品牌的衣服作为时尚,男男女女,谁要是有能力进这家店购物就是一种能力。这种攀比,俨然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
每日清晨旗舰店的清洁工“哗啦——”一声将水全部向那刺绣店的门口冲刷而去,脏兮兮的水流了一地。然后是汽车尖锐的刹车声,旗舰店的总销售经理神情孤傲地冲店门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动玻璃门将一切繁华又隔绝在店门里头。工商局不止一次来访并暗示刺绣店的老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被能付起更高地租、带动更多客流量的另一家国际品牌旗舰店所取代。
终于有那么一天,规划局请了驰名外省的一位美学专家过来勘察这条商业街的发展前景。美学专家的眉头一直锁着,慢慢踱过一家又一家规模宏大的商铺,又踱过一扇又一扇铮亮的橱窗,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行人走到转角处的店铺,美学专家的脸色放光了许多。周围的人立马会意,有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者上前恭维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这转角的国际旗舰店就是拉动本城高端客户消费的头号品牌,这里地段繁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家立马要拥护着专家进店。专家的神色很严肃,只是略略点了点头,迈开脚步不顾旁人失望的目光接着向前走。
走过刺绣店的门口,除了专家,所有人无视这家店继续向前走。但是专家这一核心人物的脚步倏地停下了。他凝视着不大的店门和里面昏暗的摆设,驻足良久,迈进了店门。老人正在专注地给一件精美却无人知晓的旗袍滚边,此时沉稳地慢慢抬起头,露初那张满是皱褶的、带着镶边眼镜的脸。没等大家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下一秒,专家的手和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专家严肃的神色里竟似闪着一丝泪光。
“老师!”一声深沉的呼喊,惊醒了所有人。原来专家嘴里几年来谈到的那位神龙不见首的恩师,就是这位常年无人知晓的店铺的主人!据专家几番提及往事时说,当年他只是空有禀赋的研究生,是这家店铺那精挑细选的上好苏州丝绸,精湛的滚边技术,细腻的刺绣图案,使他从中悟到了美学的精髓,最终有了当今的成就。这番回来,也是特地来重新寻找当日的恩师。
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幅画面连带小小的刺绣店惊动全城,标题是“人们该如何品味真正的时尚?”
半年之后,这里变为了时尚步行街,周围仍旧是琳琅商铺,只是转角最繁华处被古色古香、窗明几净的一整家刺绣店所占有,赫然是这里的时尚地标。
小时候,最时尚的发型是平头,那种发型让人看起来精干、聪明。到了理发店,跟理发师傅说一声:“就剃那个最时尚的!”理发师傅二话不说,在你头上操家伙推来推去那么几下,一个清爽爽的平头就“新鲜出炉”了。走在大街上别提多潇洒。
时尚如同七彩屏,转瞬间,就变成了它的色彩。
平头渐渐退隐,分头则一下子涌现出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时尚一族”,他们走着走着就突然那么一甩头,让那时尚的分头分明出来,炫耀着。这功劳恐怕还得盖于当时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驰、刘德华、亦或周润发时不时一甩头,亦或时时一阵风吹来,分头前的发梢飞扬,映射着一张张帅气的脸庞。啧啧,那个帅呀,那个时尚呀!于是众多“平头”蓄发认明“分头”之志。
等我上高中时,平头、分头早就被时尚给辞退了。
取而代之的是“毛毛头”。
我记得初次随同学一起去理了个毛毛头回家后,我奶奶很生气。倒不是生我的气,而是生理发师的气,她认为那个理发师可能刚刚出山,不会理发,她一定要去评评理……
我问同学,你的不也是毛毛头吗?又有什么区别?他指出了细微之处。原来他的头发时竖着的毛毛头,直指着天,像一根根“天线”。
高三了,一团乱糟糟的头发很是让人烦恼,常常时几个星期没好好洗头,一摸,头屑纷飞,我们美其名曰:“下雪了”。
时尚,在高三这枯燥的日子里。继续焕发着它的光彩。某日,班长剃了个平头,我们觉得他做作业时挠着平头的样子很酷,而且一挠那个“平头”顿时停滞的笔又飞快起来,而且不用常洗头。
于是,毕业照上,我们班男生全是平头。
“头”的时尚还在继续,翻着以前的照片时,想着那时追求时尚的心,会不禁一笑。
1.立意空泛、肤浅,不深刻。
2.抱着几个典型的古人古事不放。
3.泛亲情化,且没有深度,缺乏真情。
4.套化、老化的三段论屡见不鲜,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千古文章意为高。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好作文必须有好的立意,就像一支铁军必须有好帅统领一样。没有好立意的作文,便难有鲜活的灵魂与生命。因此,立意是作文的关键,而立意是否深刻,则是评判作文优劣的标准。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解决“如何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作文的立意走向深刻呢?
一、增补信息
命题作文题目一般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明确范围、便于深入的目的。
“增补信息法”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增补信息呢?在什么位置增补信息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如,“眼光”,这是由单个名词构成的作文题,可以添加定语来缩小范围,如,“鉴赏外来文化的眼光”“鲁迅直视黑暗社会的独特的眼光”等;也可以先加动词,再加定语,如,“有长远的眼光”“具有独到的眼光”等。单个的名词可以这样增补信息,那单个的动词,如,“见证”,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直接加宾语,如,“见证古镇的变迁”“见证祖母的爱情”。动词可以加宾语,那已经是动宾结构的文题呢,如,“品味时尚”,又如何增补信息呢?可以在宾语前加定语,如,“品味服饰时尚”“品味奶奶的布鞋的时尚”。如果宾语前已经有定语了,还可以再增补信息吗?如,“耕种自己的土地”。当然可以,还可以在宾语前继续加定语,如,“耕种自己心灵的那一方净土”。
任何作文题都有丰富多彩的点,这正是作文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在作文立意时只要找出这个丰富多彩的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增补信息,就能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来。
二、深挖怎样做
“深挖怎样做”是使作文立意走向深刻的又一个很好的方法。学生写作文喜欢取“为什么”立意,但这样的文章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不能解决问题,立意显得肤浅,难以超越二类文。我们要想规避肤浅、走向深刻,就要深入分析“怎样做”,去解决问题。如,“底气”,我们在立意时要深挖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拥有底气,如何积淀底气。
三、化泛象为具象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仅仅是一个很泛化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泛化抽象的概念出发来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泛象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且能给读者留下切实可感的深刻印象。此法为“化泛象为具象”。
如,写爷爷如何耕种自己的这片中医之地,立意落实在爷爷具体的孜孜不倦、永不松懈的“耕种”行为上,“耕种”便具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作文语言 通俗含蓄 准确生动 新鲜时尚 文采斐然
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受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语言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就指明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简洁和明快。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学习和训练,提高文章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增强作文语言美,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需要多品味名作佳句,勤于动笔,反复推敲,锤炼作文语言,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追求通俗含蓄的语言
写文章的最起码要求就是写出来的文章要让人看得明白,试想一下,如果你写的文章别人看了以后不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那你的作文就没有意义。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纯朴自然是作文对语言的根本要求。其实,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语言简练、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的典范。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综观他的作品,学生腔最少,书袋更是几近于无,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在老舍的笔下,就算是人人都会说的那些大白话,也都全部变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与刻画人物,都惟妙惟肖,逼真生动。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并不特别华丽,也不用什么特别绮丽孤拗的词语,而具有清新朴实、口语化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使文章平易好懂。他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写出优美的散文的特点,在《春》中非常明显,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都是从口语中来,文章自然很浅显易懂。
二、锤炼准确生动的语言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诗句。传说,王安石在写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许多次,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不仅让人体会到春风一到满目皆春的特点,还让人品出春风的性格特点,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动的感觉。古往今来,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做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艾芜曾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其实,我们平常写文章还真的要注意“炼”字,用词一定要仔细推敲琢磨。作文炼字,要讲一个“活”字。用字准确,能奇军突起,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技巧。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展现新鲜时尚的语言
文章是时代的反映,语言也须具有时代色彩。文章的语言要与时俱进。随着网络的普及,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应时而生,最具生命力,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词语。这些词语生动活泼,时尚新颖,给人以生动活泼、时尚新鲜的感觉。如“雷人”、“神马”、“浮云”、“给力”等流行的语言,作文时,我们要根据作文内容活用网络语言,及时对这些鲜活的词语进行恰当引用,为语言增添亮点,让文章充满活力,彰显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打造文采斐然、鲜活亮丽的语言
1.引用古诗词句
引用古典诗词,化用名言警句,巧用新诗歌词,这是增加文采的便捷途径。我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其中蕴含着精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特别是我们课本中所选的那些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我们要汲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2.巧用修辞格式
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会让你的作文语言鲜活起来。它的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运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让人感到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表达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物或沸腾的感情。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运用拟人句,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作者的喜怒爱憎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3.描写生动画面
场面和气氛描写能为文章增添靓丽的色彩。要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对文章的气氛渲染要充分而恰到好处,使语言充满激情。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读者如置身于梦境一般。语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融情于景,生动具体,给人美的享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合理变换句式
写作时,要整散句、长短句搭配,交替使用,变化多姿,变换交替,使文章的语言节奏鲜明,生动活泼呈现整齐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秀。如下面的句子:“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这样一组对称的句子,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当然,追求语言的美,不能矫饰造作,卖弄文采,不能以追求华丽的词句来炫人眼目。若用奢华的“外包装”来掩盖内容的苍白和枯槁,就失却了文章的真实,淡化了语言美的意蕴。文辞的绚丽,必须受制于文章的主题和感情基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大明.作文教学的体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
还要坚守气质的底线,不想炫耀名利带来的附加价值吗这样一个问题来自现实生活中年代浮华气息的回归。年代的享乐主义者从来没有这种顾虑,他们只是积极地从纸醉金迷中体会人生的无常与乐趣,那种以强势经济为基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在年春夏的服装上就可看出端倪,印着名牌商标的服装纷纷出笼,以绝对的自信展现身份、地位乃至品味;而进入秋冬,纵使有些炒作这股风潮的设计师逐渐收敛,但在饰品及服装细节上依然大作文章,同时更把年代辛蒂露波的坏女孩品味带上流行舞台,诸如牛仔布与豹纹拼接的手法,加上让眼睛快睁不开的金链,让人领略到完全的富丽堂皇感。
年代的影响,除了这种闻得到金钱味的风格,也有很多设计师开始推出套装,但这是年代的时尚专长。年代是丰胸纤腰、强调女性身型剪裁的时代,也是皮包皮鞋整体搭配、注重完美和协调感的年代,无论是套装、洋装还是大衣,都搭配得一丝不苟,以彰显女性优雅而保守的形象。
除了回归年代和年代的显著趋势外,年秋冬还有一些重复出现的流行主题。
金色梦想无论是洗蚀过的闪烁金色,还是雾面金色,或者干脆是以金链子的形式呈现,金色在秋冬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季节错位年春夏曾推出很多皮衣皮褛,延续至秋冬,色彩反显鲜艳,加上剪裁柔软流畅的洋装,春天的情调脱颖而出。
低腰大流行低腰裤、低腰裙……无论是配上腰带,还是内衬性感短裤,只说明一点:越低腰的设计越流行。
几何线条几何图案不仅出现在衬衫或洋装的印花上,也出现在套装的镶边上,从而为服装带来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一、注重积累,丰富论据
1.关注语文教材。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入手,充分挖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我们可以将每篇课文的作者进行梳理,这样就可以积累很多的人物素材。比如课本中就出现了、食指、江河、杨子、张洁、马克思、毕淑敏七位作者,记录了他们对青春的理解,而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正是以“青春”为话题的,如果我们在作文时想到必修一的本专题,又怎么会言之无物呢?
2.关注自然现象。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得鲜活的论据。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逝去的永恒》中作者的剖析,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演绎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作者用三种小生命从不同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
3.关注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关心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在议论文中举出现实性强的论据,自然就能体现出我们对时代的关注和反思。
4.关注其他学科。我们平时学习的学科里有很多素材可以积累成作文的论据。文史哲自古一家,自不必说。比如数理化学科公式定理的推导者以及他们的趣闻逸事,大可丰富我们的素材积累本;比如音乐美术考生花了大量精力在自己的专业上,似乎与文化学习格格不入,但那些音乐家、画家们不正是我们作文中鲜活的素材吗?如《品味时尚》一文中这样写道:
罗京就像一首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严谨得几近刻板。是真的缺少贝多芬的狂放、肖邦的写意、爵士乐的自由、拉丁音乐的奔放吗?一曲《千里之外》,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如果不是对音乐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作者怎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由此可见,其他学科的许多知识也是我们语文作文素材的“活水”。
二、综合运用,有力论证
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我们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这样就会使论证充分,说服力增强。
1.对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中来揭示需要论证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写道:
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徵因相比?可惜林徵因是早早去世了,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作者将例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充分论证了“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两相对比、鲜明强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2.类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的相同方面进行推理,从已知的一种事物的特性,推论出另一种事物也必然存在同样的特征。如2014高考广东卷高分作文《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一文由“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引发开来,联想到“电子阅读的普及,使随心所欲阅读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火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作者将照片与阅读、书信同类事物并举,通过比较,从而得出了“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这一结论,逻辑严密,思维深刻。
3.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就是用具体的大家都熟知的事物比喻抽象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以收到浅显易懂的效果。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青春永不褪色》一文中便充分运用了比喻论证法。文章这样写道:
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作者将“乐观开朗”比作保护青春的“雨伞”,将“学会忘记”比作治疗青春伤痕的“云南白药”,语言诙谐,生动形象,对观点的分析也比较透彻,值得我们借鉴。
4.因果论证法。因果论证,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我们所要证明的观点。如2014年高考湖南卷高分作文《用心绽放最美的风景》在论证“唯有拥有信念,方可坚信自己,方能重建垣墙,修复梦想!”这一观点时写道:
她做到了,因为拥有信念,她放弃自己的百万家财;因为拥有信念,她勇敢地当上村干部;大雨中为村民修建房屋,疾病中仍心系村民。她便是“最美村干部”――段爱萍。一个村的梦想,因她的信念而发芽,茁壮成长!梦想路上携手信念同行,我心便是风景最美的园地!
本段正是通过对段爱萍之所以能成为“最美村干部”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信念成就梦想”的论点,因果分析让文章逻辑合理,思路清晰,论证得力。
5.假设论证法。假设论证就是针对事例从相反或相对的方面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分析得出与事例完全不同的结论,并将这一结论与事例中的结果作比较,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如2014年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没有限制,何来自由?》一文中写道: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试想一下,若是没了这家规国法,世界不就乱套了吗?“”的可怕场面难道还想重演?不,当然不。理性的人们告诉我,不,是不敢随心所欲,更不能。
一、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外名人等修改文章的事例,对比文章前后之间的韵味,讲清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深深体会,激发他们自改文章兴趣。
“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流传至今的名句,都是在强调修改对文章质量的重要性。北宋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的著名作品《泊船瓜洲》中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字,曾多次修改,初作为“春风又到江南岸”后又改为“过”“入”“满”,最后才定为“绿”字,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角形象。这是他修改自己作品的著名例证。我国现代作家杨沫,花费了六年时间,重写修改六七次而写成了著名的小说《青春之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修改了七遍……《童蒙诗训》云:“文学频改,二夫自出。”美国当代作家柯德说过:“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品味古今中外修改文章的实例和论述,无不说明自己修改文章对提高作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去教师常常收上学生的习作后,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等,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实践证明老师这样做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法,通过学生自批自改,由个别了解全班,掌握学生作文的亮点与不足,在作文课上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把权利下放给还给学生,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主要可以表现在:1.可以养成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2.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3.重视了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作文的畏惧情绪,增强了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坚定习作的信念使学生感到克服困难,逾越障碍,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欢乐;5.使学生以后脱离指导也会作文,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明确自改作文思路
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后,还要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去修改。
具体如下:1.从内容方面修改。看看自己的作文,题目是否符合要求,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2.从形式上看,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首尾是否连贯,格式是否正确等。3.从语言文字方面,看用词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是无有错别字。
三、指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修改好自己作文的前提
学生只有自己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及时认真修改。1.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虚心征求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别人的评论,可以变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读者来评作文,这样也会客观地发现问题。2.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写完后,可以看看别人的文章,找一些范文,对照自己文章去找毛病。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范文,好的文章要多给他们读一读,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多地发现自己作文中问题。
四、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
让学生在读中找出毛病,读是有规律的,要让学生掌握它。比如第一遍读,可以从思想内容上去看,中心思想是否健康,立意是否有深度,选材是否突出中心。可以把消极的观点变成积极的观点,扩充材料,突出中心。再读时可以从表达形式入手:如结构是否合理,安排是否得当,叙述是否有一定的顺序等等。如果文章是跳跃式的,可建立节、段之间,句子之间,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文章没有形成连贯的整体,缺乏联系,可重新组织章节、段落、句子;文章如果包容的材料过多,出现重复累赘,可删减材料。第三遍读的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语言文字方面是否有问题。用词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尽量采用语言的习惯用法,用上具体形象、准确的词,采用标准语言,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情感色彩。最后还可以再读一读,全面检查是否有遗漏。除此之外,教师可指导高年级的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修改的速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已不只是书本和杂志,还有网络和影视。传媒的大众化和网络化,给中华传统美德的冲击和对高中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影响巨大,这种存在本无可厚非,但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匆匆前行的脚步未必合情,怡目却未必怡心,特别是高中生之心。我们姑且称这些为“另类”。
困惑之余,我就《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中相关“另类”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探索。
1.“另类”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背离
富含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中国经典名著描摹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复杂的人性,包含了历史和人类的睿智。阅读经典名著正是走近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最好方式和便利途径。徜徉其中,学生既能学习语言艺术,体会形式之美,又能领略自然风光,共享饕餮美景,更能领悟艺术境界,塑造美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掌握哲学之美,共感心灵美曲。然而这些成果正是“另类”文化中难以实现的。
我们清晰地看到,传统的经典美德,正受到以追求感官享受与刺激为特征的“另类”的强烈冲击。这种另类,有时是以一些特有的人作为载体,有时是具体可感之物造就。在最近一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学生们常常在作文中提到的是玄幻类的主人公,在披着英雄的战衣与圣战的旗帜下,实际上已然在心理上对人类有了疏离,陷入了幻象。
再说到最近上映的新版《红楼梦》,热映之时正值暑假,学生多有时间可以重温经典,感受其永恒魅力。在读书笔记中却鲜见对爱情的忠贞和自由的追求,更无法达到一代豪门梦断红门,家族如时代必然陨落的深处,代之而来的是对其的调侃、娱乐和戏噱之类。大部分的学生对演员外形的关注远多于对其形象乃至其背后的必然命运的探究。“另类”与高中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无疑会带来高中生思想的浮躁、浅薄和行文的投机取巧。
我们无法否定的一个事实:中华传统美德是根,经典是源,它们永远在文坛上唱主角。“另类”文化的特点决定它只能是个配角,只能是教育的一杯开胃酒。
2.“另类”与高中生心理品质健康的教育背离
“另类”中的多重商业性元素彻底打破了心灵的纯洁和审美的健康。
日本动漫《蜡笔小新》中的主人公“小新”,是个用一种貌似天真的口吻和语气掩饰着骨子里的丑恶和卑劣的问题少年,可是,现在却成了高中生们掌声与喝彩声所环绕的青春动漫偶像。对此,你是否意识到高中生品质的健康已受到相关大的欠缺?
二
面对“另类”这块烫手的山芋,我们应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另类”已经成了高中生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然高中生们对《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三重门》、《大话西游》等如此钟爱,那么我们不必对其不屑一顾,更不可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否认它的教育性。在课上可以适当地作出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这类素材的方法,而不是围追堵截,一棍子打死,使学生无处可立。比如我们现在的《语文读本》已经收录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和周杰伦的《蜗牛》,让它们中能促进高中生心理品质的部分充分展露,让其在另一种途径中起到教育意义,这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于男生的最爱,武侠小说的盟主金庸先生自然可追可诉;作为女生热捧的当红偶像,周杰伦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身上其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武侠一块自是豪情万丈,情比金坚。由此可以让学生见证情真的力量,避免浮躁夸张甚至歪曲的情感出现。这样,高考命题作文《品味时尚》里便不会出现与老师斗法便是时尚的低俗内容,《绿色生活》里也不会存在把拜金追求作为终极理想的扭曲心态,而是更多地学习金庸、周杰伦,乃至其他一切名人或平凡人对待自己的认真态度。高中生们在这块自由的田地中既可享受到传统文化的大餐,又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鼓舞,正如腻味时去嚼嚼野菜也未尝不可,拜读经典时不如简单看待。生活和为文不过是真性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