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美文学范文

英美文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美文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美文学

第1篇:英美文学范文

1.1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学习者水平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主动采用沿用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接纳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英美文学课上最终成了高级泛读课。本应作为文本内涵挖掘,人文素质提升,文化沟通对话的课堂却沦为字词句段篇的解释分析,偏离了文学教学的主旨,不可能满足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洪流(2005)指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1.2教材问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教材内容及难度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目前英美文学课程课时的设置情况,我国现有英美文学教材难以满足各院校的具体要求:不同层次的院校、不同需求的学生、不同教师的专业兴趣及特色,无不对新形势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提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的要求。就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学生英语水平较差的本科甚至专科类学校,一般都采用一两套教材,个别辅以教学指南,教学模式固定,内容狭窄,思路缺乏开拓,所谓博采众长,融汇百家就更是无从谈起。

1.3教学评价根据人才培养个性化指向,各院校一方面积极倡导多元、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却不能摆脱以知识考核为主的闭卷考试形式。在这种应试意味浓烈的教学评估模式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对话性地与同学和教师领会文学魅力,体验文化精神,畅享人文魅力,而是埋头苦记笔记,生怕遗漏“考点”。课堂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被荡然无存,学生也由积极地吸收知识变为消极地接受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文学鉴赏力更是成为一种空谈。

2.英美文学研究新思维

2.1碎片化教学冲击模块化教学由于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同样搭上改革的列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MOOC,微课,公开课,精品课共享,并与实际课堂实现无缝对接。MOOC与微课又是相互联系的,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进入大学真实课堂的可能性,翻转课堂(flippedclass)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例。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Conference)上对未来教育模式及发展做了展望,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2012年肇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预言提前成为现实。基于网络的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借助网络媒介,打破传统的固定课时的模块化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者得以更为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分配学习时间,完成学习目标,而学习场所也不必局限于教室,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便利。

2.2海量资源冲击传统教材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不应当只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了什么。教材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充分满足学习者的普遍及个性化需求,成为教育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因此,王云,刘宝泉(2003)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网上交流及合作能力…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克拉申著名的“i+1”理论揭示了外语教学内容的难度问题。如果借用克拉申的公式来衡量现行文学教材的难度,那么不少英美文学教材的难度一边倒地趋于偏难。学生在梳理文字方面已经十分吃力,阅读兴趣便相应收到影响,欣赏一说也无从谈起。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普遍沿用传统“时期-作家-作品”的固定模式,使得教学灵活性、选择性、独立性大大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的海量资源,可选择性与可控性均是模式化课堂无法实现也不可企及的。

2.3原语英美文学冲击传统英美文学曹顺庆教授谈到“比较文学”的时候有过一段话,说中国人讲外国文学,本身就自然地在以“他者”的眼光、思想在审视这些舶来品,就是“比较文学”。换言之,尽管我们现在的英美文学教学所用教材是英文版的原著或原著节选,课堂用语可能也是全英文,但是无法避免地,我们的解析、认知、欣赏都难以摆脱中华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英美文学课和英美国家的英美文学课不可能等同起来。高玉教授(2001)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法国文学或者英国文学等原语言的文学作为“原语外国文学”,其实暗含着两个基本原则或前提“,那就是:一、对于研究的对象来说,我们是‘它者’,原语种的人不会把我们称之为‘外国文学’的文学即指称的对象称为外国文学,对他们来说,它恰恰是本土文学。反过来,对于研究的主体来说,我们是站在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对象则是‘它者’。这里,‘内’‘外’关系其实已经表明了我们的研究视角、立场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方法论。二‘、原语’一词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外表形式以及深层的表述、话语方式、思想和思维的特点,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语境以及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更为深广的文化传统、知识背景和社会基础,表明我们充分尊重和理解原语言的体系性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性。”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亲身接触英美国家专家学者的教学,聆听他们的观点,学习他们的方法,接受他们的理论,而只是全封闭地参与本国教师的教学,那么最终便没法真实感受英美文学作品在原语国家学者专家眼里的地位、影响及其所携带的文化符码。而基于云计算的现代教学手段,直接将世界著名大学里的英美文学专家学者的课程呈现给学习者,使得零距离接触原语英美文学成为现实,同时也冲击着我国传统英美文学教学。

2.4过程性考核冲击终结性考核与传统英美文学教学相应的考核手段,也是影响教学的因素之一。局限于知识性、识记性的考核方法,将学习者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压制在琐碎的记忆上面,无法领略文学的魅力,文化的异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方法是改变其终结性考核的现状,真正实现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新型考核方式,使得教与学的中心转移到文学鉴赏与学习本身上来。根据笔者调查及教学实践,认为基于网络教学的英美文学考核,应当进行如下改变。第一,尽可能减少采用闭卷考试这一形式。或者说,如果不得不采用闭卷形式,应尽量避免“知识型”的题目,尽可能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代之以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对文化的理解,采用思辨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题目;第二,尽可能增加过程性考核与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考试模式。如,将期末考试与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文学作品评论、鉴赏,作品内容解读,文学意象比较或文学人物评价等考查结合起来,同时加入课堂表现所得的平时成绩。这样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开展“对话式”课堂教学,培养有见解、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3.结语

第2篇:英美文学范文

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在评估过程中,进一步淡化其艺术性及故事性的重要性,而是更侧重于作者的思想深度,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可以说,一个作品是否具有社会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标榜了其文学价值。比如《飞蛾:象征的创造性力量——论佛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中飞蛾的象征意义》和《大众的反叛》两本书,虽然一个是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对现论进行补充,一个是对西方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但都是通过对一件小事或一段时期的分析,来对社会发展提出值得借鉴的建议,故而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褒扬,在社会舆论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就连各种奖项也对其抛出了橄榄枝。

二、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对我国文学的启示

1.研究英美文学现代化的原因

从五四时期开始,我国现代文学就涌现了大量的新作品,这些作品符合大众口味,不再像过去那样生涩难懂,同时,出现了职业作家、明星作家、业余等各种身份,这促进了我国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现代化,文学的发展孕育了新的体裁和思想方式,以及文学研究的变化,而知识分子的身份地位转变又反过来衍生出更新颖多样的文学形式。而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又是与这一系列的变化相辅相成的,文学的现代化为文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促进着后者的发展,而文学研究的现代化成果则可以给新文学更多的思想、手段,纠正文学发展中的错误,促进文学更好的发展。从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开始,我国社会变革的步伐就一再体现在文学作品上,改良社会、教育人心的作品成了主流,又加之文学创作人一般也身兼这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文学研究现代化的要求就更高。分析借鉴英美文化研究现代化的方法和成果,是加快我国文学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2.英美文学现代化的启示

自John教授因图书馆管理使用繁琐,而提出了以网络远距科技来解决始,文字的计算机化就开始深远的影响着英美文学的发展。让图书馆走进网络,不但使图书馆的存储空间无限扩增,也解决了它的取放问题。由此衍生的是,整个学术研究中的数据取放问题都得以解决,新形式的出现,也改变着文学研究的方法和习惯,可以说,以网络分析类化为主的科学思想主导了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反映出人们的理性思考和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这表明作者更多的注意到了一种人文关怀,并且充分认识到了科技对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而更是将计算机和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全面运用到文学研究中,这些发展和对科技的敏感反映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文字从文言文变为白话文,再变成数字化的文字,这才是应有的变革。我国学者一则对计算机网络运用到文学研究中这一点的反映不够敏感,二则对运用方法也处于摸索之中,故而,发展空间还很大,一方面要培养懂技术的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就是要借鉴学习英美文学研究的成果,利用网络加强文学和科学的关系。同时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学与科学相联系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只有将这个思想深植脑中,才能令我国的文学研究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结语

第3篇:英美文学范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分析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世界文坛的绚丽多彩,使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大潮下,对在世界文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英美文学评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的当属英美文化差异。世界文坛的绚烂性和多元化离不开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文学评论的内容包括戏剧评论、诗歌评论、影视评论、小说评论和散文评论等。加强对英美两国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有利于对英美文学正确的、合理的作出评论,促使文学评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概述

通常,文学评论与文学自身是相伴而生的。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结晶,是英美文学的文艺性的表现形式;而英美文学评论则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英美文学的深刻剖析与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广泛而深刻的。同时,在探讨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时,应该站在对英美文学发展史了解的基础之上,故而,对英美文学发展时进行简要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1.英美文学发展史概述

英国历史悠久,其文学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从盎格鲁 撒克逊时代的史诗到中世纪文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到十八世纪的新古典文学,之后又迎来了英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的时期,进入二十世纪,虽然英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逐步降低,但其对于世界文坛发展仍是举重若轻。由于受多元化社会大潮的影响,当下英国文学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对于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英国文学而言,美国文学的历史是较为短暂的。自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建国至南北战争,其在文学上较多的模仿之前的宗主国英国,文学成就较少。但自南北战争结束后,奴隶制度废除,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在十九世纪末突破了英国文学的藩篱,开启了一条具有强烈的美国特色的自主发展的道路。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甚至发展成了世界文坛的执牛耳者。

2.英美文学评论发展概述

英美文学评论是一种通过文学理论来研究英美文学的实践活动,旨在研究英美文学的内在规律,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参考。其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文学作品的形式分为散文评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戏剧评论等等。其对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学作品主旨,提高读者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文学作品创作者掌握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了解旁观者的建议与意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加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以来,由于英美文学的繁荣发展,英美文学评论也在蓬勃前进,进入辉煌时代。受多种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时至今日,英美文学评论可谓发展的十分成熟了。评论手法的多种多样,评论思想的日益革新也是英美文学评论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语言差异的影响

英国文化源远流长,同时,英式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嫡传正宗,极大的保持了英国良好的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方面英式英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很好的表现英国的文化传统。可能是语言方面的原因,多数文学评论家从潜意识里发出对古老语言的崇敬与膜拜,而总是十分小心翼翼的评论英国文学作品,在使用语言方面十分的谨慎、小心。相对于奔放创新的美国文学评论而言,英国文学评论显得十分中规中矩,缺乏张扬创新的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民族传统有关系,因此可以说是英国的民族传统在很大成上影响着英国文学评论。

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和近代较大的移民国家,其语言使用的仍是英语,但受当地印第安文化影响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者影响,越发的脱离英式英语的藩篱。同时,美国作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其几乎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一个新生体。这些反映在文学评论的语言使用层面上,文学评论家则无须小心翼翼,显得十分张扬,且极具个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家的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

2.人本差异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一种理念,它体现了人类价值、本质、地位和使命。虽然,英美文化传统中都极力的推崇人文主义思想,但由于二者的发展历史、实际情况不同进而决定了对二者的文学评论中人本主义的表现不同。在英国的文学评论中对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趋于保守的,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其文学评论较多的表达的是禁欲主义和神权思想。相对而言,美国文学发展时间较短,受世界多种优秀文化的影响,且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在之后的发展中又形成了自由、民主、创新的文化创作氛围,所以其文学评论极具民主、自由、创新、冒险的特色,其文学评论思想较为激进。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虽然,文学评论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例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评论者自身的素养;一个人的个人阅历、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英美优秀文学评论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由于文化背景产生的文化差异对评论的影响最大。但通过以上的一番论述,不难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占主导作用的。同时,英美文学评论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胡元潮,阮江军,杜志叶,阮羚,杨帮华,普子恒,姚璋.刍议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J].英语广场,2012(15).

第4篇:英美文学范文

“哥特”最早是用来形容建筑的形态风格特点,它是不被人看好的、带有批评色彩的风格特色。哥特式类似于新哥特主义,它们都是处在新古典主义的相对对面。但是,哥特式是一个独特、个性鲜明的派系单独的存在于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小说的发展历程都是在歌颂和赞扬人类情感曲折的变化历程,从偏激到快乐,运用很强的客观辩证思维逻辑来对抗原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哥特因子主要是指:神化而充满秘密的情景、莫名怪诞的死亡、历史悠久的幽静古堡、毫无征兆的恐怖、灵异的事件、悲感交集的厄运、故事里人物主角的悲观沮丧、家族诅咒笼罩等等诸如此类阴暗、晦涩、苍白的元素。“哥特因子”成为欧洲文学的第三大源头,出现在大量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它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并引领着文学作品前所未有的潮流。尽管它在文人墨客中饱受争议,但哥特式文学作品在18世纪末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繁荣与高发展度,并在不同文学类型的影响下,将夸张惊骇的艺术手法运用到极致,使哥特式文学在历史的场合中经久不衰。

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的分析法

在鉴赏英美文学时,对于哥特因子的把握,可以从作品中的场景、人物、主题进行分析,以充分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帮助读者更好的鉴赏。

(一)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场景分析英美文学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为满足剧情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作者会在文学作品中发生的事的环境气氛渲染的神秘、诡异,以带动读者强烈的心理震撼。例如,《呼啸山庄》的发生背景应该在中世纪,但作品中的故事发生背景却移植到艾米莉・勃朗特生活时代的特定时期,受故事情节需要,作品给故事发生时渲染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氛围,从而进行深入的展开。在此基础上,所描绘出来的呼啸山庄到处都是黑暗而密不透风的窗户,凌乱湿滑的墙脚,荒诞怪异的雕像,在呼啸山庄外是一望无垠、苍凉的荒漠。山庄内常年得不到光照而昏暗、阴凉。在阅读鉴赏时把握好英美文学作品中故事场景的特点,即可从此处入手,把握好哥特因子在英美作品中出现的分析。

(二)文学作品哥特式人物分析出现在哥特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其大脑意识里常常出现梦境中的场景,他们会产生毫无思索的冲动,做事缺乏任何头绪,没有调理的慌乱,接触周围事物时充满无端的恐惧。“特式人物”将人物性格的残暴发挥到极致,而这类人在性格向方面往往比较脆弱和感性,拥有亦正亦邪的故事人物会令读者着迷。人性的黑暗面在哥特式人物身上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对《简・爱》中拥有中等身材、宽厚的胸膛、黝黑的脸庞、严厉的面部表情、浓密而粗黑的眉毛、紧锁的双眉和眼睛的哥特式人物罗切斯特加以分析,他的形象特征使人误以为他遭受过巨大挫败和愤怒,他向简・爱说:“我从未战胜过环境,命运待我不公时,我失去了理智,无法保持清醒,逐步绝望,最后转向堕落……”

(三)文学作品中哥特式主题分析哥特式文学作品常将阴森、恐怖等元素广泛布局在作品的各个方面,给整个作品定下恐怖、惊悚的基调。哥特文学艺术的高明之处是将恐怖以比较美感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传达出哥特式的主体传达出痛苦会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出入,以此来降低读者在阅读后现实生活中所受遭遇的痛苦感。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多部文学作品中将哥特式主题发挥到极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悲惨爱情的刻画、来势凶猛而狂暴的家族复仇;《李尔王》结束在主人公万念俱灰于荒漠野外的大肆嘶吼之中。这些主题细节的刻画都展现出阴森恐惧的氛围。作品中哥特式主题的彰显,也是在鉴赏时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以此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第5篇:英美文学范文

【关键词】英语专业 英美文学 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将此类问题解决,文学课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 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1.学时短、内容多。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覆盖范围广,包括英美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文学名家及重要作品。此外文学课教学不单指文学作品的赏析,还涵盖了文学史和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但是当前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课时普遍偏短,这往往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难以把握庞大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则往往出现教师对文学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而讲解的深度却有所欠缺,最终教学任务可能无法顺利完成。

2.方法单一、教材陈旧。当前英美文学授课所用教材内容大都比较陈旧,主要集中在古典作家及其著作,现当代作家作品偏少。且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此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系统讲授法,将理论知识满堂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英美文学课程考核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手段。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往往被动地参与到文学课的学习中来。记笔记、做练习仍然是他们的主导学习模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较差。单一的考试模式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此外,如果将书面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评价依据,则会忽略对其学习过程的评判。最终的评判结果缺乏全面性。

二、 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1.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自主学习。鉴于文学课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教师可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前给学生划定学习范围。针对重点内容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解答,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再根据教学要点补充讲解学生忽略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丰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原著。针对教材陈旧这一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入手,选择与其学习情况相符的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文学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文学知识外,还要对学生阅读、分析作品的技巧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自主赏析文学作品。对于英美文学中的名家及经典名作,如诗歌、小说等,则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去阅读原著,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开拓视野,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3.强化互动教学、变换教学方式。文学课的性质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学情分析着手,结合讨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图像、视频等将文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还可鼓励学生对经典作品如戏剧、小说等进行情景再现,通过角色表演和情景模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为了在教学中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力求使评价方式多元化。传统闭卷考试的方法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测与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例如,围绕教学重点,教师可布置各类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论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或者小测验的方式来完成,并且将这些评价结果归入到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增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小结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善文学课的教学效果,使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迪.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校园英语,2012(11):34.

[2]李春香.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文学,2013:10.

[3]万海艳.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团队学习策略(TBL)[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

第6篇:英美文学范文

Abstract Literature and film as two important art 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human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period,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movies, the intersec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the two mutually promot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f from the movie literature will lose vigor and vitality, if from the movie in literature, it will lose the performance and appeal.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films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new period;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英美艺术对我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尤其是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文学和电影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也不例外,尽管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物的情感的表现,将文学和电影相结合,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将成为今后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发展方向。

1 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之间的关系

1.1 英美文学为英美电影的创作提供源泉

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对于电影来说,一部电影的上映,除了具备优秀的演员以外,还必须具备一个优秀的剧本,而要具备一个优秀的剧本,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优秀的编剧,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都需要参考一些文学作品,因此,可以说,文学就是电影创作的源泉。我们从平时观看的电影中就很容易发现,这些电影绝大多数都改编自小说,而且大多是比较畅销的小说,这些被搬上大荧幕的文学作品,凭借其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获得了较好的票房,例如,由著名小说《乱世佳人》改编的电影,在其上映之后也大获好评,此外,《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也是经过文学作品改编的比较出色的电影,这些文学作品都很好地展示了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密切联系,文学是电影创作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如果?]有文学,电影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动力。

1.2 英美电影是英美文学的深化和拓展

英美电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美文学存在的不足,实现英美文学的深化和拓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在阅读文学作品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喜欢把空闲时间用在观看电影上,因为电影不仅能更加生动地表现人物,同时还能将人物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屏幕上,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体验,相对于阅读面对的枯燥无味的文字来说要好得多,而当今很多英美电影都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的,只是在细节、人物台词等方面有些微变化,但是整个文学作品的精髓基本上都蕴含在了电影之中,这就可以将文学作品的内容通过电影的形式直观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美文学的深化,同时,一些观众可能在观看了电影之后,对文学作品本身产生兴趣,进而阅读原著作品,这就增加了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促进了文学作品影响力的提升。

2 新时期背景下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异同

2.1 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之间的相同点

2.1.1 叙事上的相同点

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在叙事上存在诸多相同点,如:二者都是以时展特点为依据,通过正叙、倒叙或插叙的方法来实现对作品观点的表达,无论是对于电影还是文学作品来说,叙事都是整个作品的主线,只有把握叙事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除了在叙事依据和手法上的相同点之外,二者的叙事中心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围绕作品的核心人物展开,叙述有关中心任务的一件或者多件事情,进而刻画出人物鲜活的个性,使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1.2 时间上的相同点

对于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来说,时间是贯穿整个作品的轴线,一旦脱离了时间这一轴线,所有的任务和情节都会显得混乱无章、黯然失色。因此,对于一部好的文学或电影作品来说,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轴是必要的,英美文学和电影在时间轴的布置上,一般都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的,如:在著名文学作品《乱世佳人》中,就是以中心人物“斯嘉丽”的成长为轴线展开的,由这部文学作品而改编的电影仍然是以该中心人物的成长为轴线安排的各个场景。

2.1.3 要素上的相同点

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来说,其一般都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同样也是英美电影的主要构成要素,不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作用,相同的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作用和重要性也各不相同,但是,从电影和文学这两个大的模块来说,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所具有的意义一般是相同的,如:地点一般是为了给中心人物的出场创设条件,无论在电影还是文学作品中都是如此,唯一的差别只是表现力不同罢了。

2.1.4 主题上的相同点

无论英美电影还是文学,二者都具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都是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而且都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和电影作品的创作时,其灵感都是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然后从中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而反映时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时代的某种现象所持的观点,当然,不同的作品类型,在主题的反映和表现形式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总的来说都符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共性。

2.2 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不同点

2.2.1 对语言的重视程度不同

尽管语言在英美文学和电影作品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物的个性往往需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但是二者对于语言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同,相对而言,英美电影对于语言的重视度不是很高,原因主要在于电影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对人物特征的展现方式要灵活得多,除了语言对话以外,电影还可以通过对演员的动作、神态的指导以及背景环境的设置等来侧面展现人物的特征。但是英美文学作品对人物的表现方式要单一得多,可以说语言在整部作品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在语言的把握上不到位,人物的形象可能就变得刻板、暗淡,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也觉得索然无味。总的来说,在语言的刻画上,文学作品相对于电影来说要深刻一些,因为文学对语言的依赖性比较强,但是电影完全可以不必对语言过度看重,因为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包括演员、灯光等,这些比起抽象化的语言来说在表达力上明显强烈得多。

2.2.2 时间艺术不同

英美电影和文学都是以时间作为轴线,但是二者的时间艺术有所差别,对于英美电影来说,时间往往是与空间相结合出现的,它是一种时空艺术,一方面,时间是空间场景出现的依据,另一方面,空间场景进一步烘托了时间状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种完美的时空艺术,但是,对于英美文学来说,时间与空间往往是脱离的,对时间的展现也只能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相对于英美电影而言,这种单一的时间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明显要弱得多。

3 新时期背景下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

3.1 促进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就必须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尽管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在表现形式、语言等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二者也具有许多共同点,只有,才能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首先,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要进一步增强对人物特点的语言描绘,尽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刻画人物特征。同时,在情节的叙述上也要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才能为英美电影提供更好的素材,使文学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之后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其次,在英美电影中,应尽量遵照原著文学作品,尽量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且,要合理利用灯光、声音、演员的神态、动作等因素,更好地展示文学作品中的每个重要情节,力求在电影中进一步深化文学作品。

3.2 更好地发挥英美文学作为英美电影创作源泉的作用

英美电影来自文学作品,这点在很多电影作品中都有体现,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英美文学的基础和源泉作用,也就是说,英美电影的拍摄必须将文学作品作为参考。在人物语言等的偏差上尽量不要太大,而且,在电影中,除了要展?F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还应当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将作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所持有的态度充分展现出来,例如,在著名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作品《傲慢和偏见》中,作者不仅刻画了一对来自不同阶级的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当时英国政治下阶级分化的一种批判。以该作品为基础翻拍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不仅将原著中的人物和对话基本保留,而且还将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批判展现了出来。这是当今英美电影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3.3 进一步增强英美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是现代社会中最有力的艺术载体,提升英美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是英美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促进英美文学和英美电影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英美电影作品感染力的增强,首先,应充分利用电影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时间等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其次,应提升电影的情感艺术,当今英美电影在情感表现力上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情感艺术的运用不到位,只有不断提升情感艺术,才能提高电影作品的整体感染力,同时,这也是融合文学作品灵魂的关键。

第7篇:英美文学范文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美文学;关系发展

电影与文学的发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两者之间却又是有着异常紧密的关系。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电影与文学的发展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且在此基础上将生活进行了升华。对于电影和文学发展来说,其都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将其所具有的艺术内涵、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等表达出来,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等进行彰显。也可以说电影的发展来自于文学作品,如电影拍摄所用的剧本大多就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知识,用以诠释成电影所要拍摄的内容。固英美文学作品是英文电影创作取材的重要基础,而电影则是文学作品升华和延伸的重要渠道。[1]现今,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电影作品创作中都开始以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题材进行拍摄,也有更多经典电影是以文学作品作为内容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以此促进了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得到了良好的艺术发展。

一、英文电影发展历史介绍

英文电影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方式而存在,其中所体现和包含的艺术性相当少。而随着英文电影的发展,且在电影技术上也在不断深化,人们更多的想要从电影中窥探到一些饱含内容的东西,更愿意从中看到一些喜闻乐见的元素,以此作为英文电影艺术性的发展史,开启了其艺术创作之路。随着英文电影的深入发展,其在发展中也分支出了诸多流派,尤其是在电影拍摄手法和技巧上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文电影在全世界所流行,且受到人们广泛的青睐和喜欢。对于英国人来说,其最初所拍摄的电影题材大多源自于其日常生活,或者是根据民俗文化等作为题材来拍摄电影。但是美国人所拍摄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其更多的想要将一些臆想或者猜测的内容在电影作品中进行创作。所以从美国电影中可以看到诸多关于科幻或者星球大战一类的电影题材。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影表达方式,其所具有的影响力足以对世界产生震撼。因此,从人们所喜爱的英文电影题材中可以看到,世界人民对于英文电影还是非常推崇和喜爱的。

二、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介绍

英美文学发展历史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颇有相似之处,都包含时代政治或者文化影响等因素,且在文学作品发展上也呈现阶段性的发展。英美文学发展鼎盛时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的迅速发展,且在该历史阶段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得到了创作,在文学风格和体系上呈现出不同特色。如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追溯的话,那么可以追溯到5世纪阶段,其在当时世纪中就有了《贝奥武甫》等该类文学作品,其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搏斗方面的故事。而随后,在6世纪英国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在文学作品创作上也开始倾向于宗教文学方面的发展,如《英国人民宗教史》就是在该阶段所完成的。而到了9世纪,当时的英国国王韦赛克斯非常喜欢文学创作,且将拉丁文进行了翻译,以此将拉丁文中所具有的文学知识融入到英美文学创作中去。随后,随着国家之间文学交流和沟通的加深,使得英美文学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越发丰富。[2]而到了16世纪,英美文学中诗歌题材的出现,为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良好素材,且将文学作品与电影进行融汇,在电影发展中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知识融入进去,能够使电影看上去更加有故事性,以此根据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进行改变和变化,逐渐的形成了现今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之间的发展。

三、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共性及差异性分析

(一)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共性分析

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虽然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之间仍具有一定联系,存在诸多相同点,而在本文研究中则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分析。1.在主题表现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在题材上都是来源于生活,且所描述的对象都是将人作为主要对象。进而根据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社会阶层等的不同,对人们思想、行为、存在的关系等作为描写的线路进行揭示和描述,能够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彰显出来。尤其是对于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发展的主题来说,对于时代特征以及社会现象进行描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其艺术形式中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但是,如对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进行了解,则会发现两者之间与生活形态又存在一定区别,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都源自于生活,但是都经过了艺术渲染,而超越了普通生活的描述方法,以此得到了升华。2.在基本要素上存在一致性。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具有人物、情节、语言、结构、时间、场景等内容,而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两者在基本要素上仍是相同的,都要根据人物语言表达特点以及情节的设定、情境的编排等来表达内容和主题,以此能够将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出来。3.都是借事表现的艺术形式。两者之间在发展上都离不开叙述这一基本情节,能够通过叙事的表现手法和情节,来将读者和观众带入到特定的艺术创作中去,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作者或者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诉求。

(二)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差异

虽然两者之间在艺术上存在一定共性,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仍存在差异。1.电影的时空的艺术。从发展历程上来说,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都是时间的艺术,但是更确切来说电影则是时空艺术。[3]因在电影发展中,其所表现的是电影技术与时空所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在空间构架下根据故事情节将电影脉络表达出来,且在此基础上给观众带来更多冲击力,以此使内容更加丰富。而对于英美文学来说,其所表达的内容只是根据情节所展开的线索分析,且在语句上更加倾向于抽象方式。2.两者在语言表达位置上存在差异。两者之间虽然都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艺术表达,但是语言在两者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却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英美文学来说,文字语言是其重要载体形式。不同的文学题材作品在语言文字使用上是不同的,其在文学传播载体上完全要依靠文字为基础进行传播。也可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果其失去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那么文学艺术也就丧失了其所具有的价值,而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不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情绪。反观电影的发展,其在最初发展形式上是从默剧开始得到的发展。并且,电影发展形式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其还具有多种形式的表现形式,如通过动作、音像等的表达等。尤其是电影发展上,其所展示的主要效果是电影镜头,而语言只是作为一种对白或者旁白的形式所应用,能够对电影镜头的发展起到情绪波动的作用。[4]并且,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注意力大多在镜头表现方面,能通过视听语言了解到电影情节和内容,而不用通过观看文字就能够了解到整部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可以伴随电影演员动作、表情,或者布景等的应用,能够完全的将内容得以彰显,而文学作品则要通过语言才能将内容进行刻画,其具有一定抽象行为。

四、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英文电影补充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影的出现和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视听艺术上的享受,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享受和消遣的主要方式。虽然电影在题材上大多源自于文学作品,但是其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能够弥补到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如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情感的描述上往往要使用大量篇幅进行描写,而读者需要在充分理解这些文字的基础上脑补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以电影所呈现的话则能够通过一组,或者几组镜头就能够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呈现出来,使观众直观的了解到人物情感特点。

(二)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根基

电影的发展仅有一百多年,虽然经过电影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促进了电影成为一门艺术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和熟知、了解。但是,电影的发展仍离不开文学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在创作源泉上往往都是根据诸多优秀和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得到的创作,所以可以说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根基所在。[5]如人们所熟知的电影《沉默羔羊》、《在路上》、《乱世佳人》等都是由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并且,在电影对白的应用上往往也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润色,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往往会在电影作品中被直接应用。这些都说明了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创作源泉和基础所在,其为电影创作和改编提供了重要素材,如果没有文学作品的话,那么电影也无法具有如此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五、结束语

自古以来文学与电影之间都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且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得到发展。对于英文电影来说,其能够通过电影镜头和画面情节去打动观众,而英美文学过多的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打动读者内心。但是,历史的发展注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使人们能够了解和熟读到更多关于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艺术表达,以此丰富着人们的内心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贵垓.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以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J].电影评介,2016(02):79-81.

[2]海燕飞.当代英美传记文学的影像改编[J].电影文学,2016(02):99-101.

[3]贺华丽.《杀死一只知更鸟》: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的相关性探析[J].电影评介,2015(24):66-68.

[4]陈丽珠.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探析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8):36-37.

第8篇:英美文学范文

自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以来,电影突然闯入文学领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但深化了文学的主题,促进了文学作品的推广,还推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当然,电影是建立在文学的基础上的,经常需要文学作品来提供创作源泉。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亦是如此,两者之间是一种唇齿关系。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根基,是电影的创作源泉,英文电影是英美文学的延续,反作用于英美文学。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虽然联系紧密,但二者不可等同,二者在语言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自传体小说,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62年,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取得很大成功,并于1963年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功离不开小说提供的优秀素材,它又借助电影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小说中浓厚的种族歧视得体地包装成美国南方白人的辩护词。本文就是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探讨了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唇齿关系。

一 、英美文学是英文电影的根基与创作源泉

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电影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文学,英文电影往往是由英美文学(尤其是小说)改编过来的。比如《乱世佳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在路上》《母女情深》《沉默的羔羊》等,都是由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电影的文学剧本往往是编剧根据文学语言进行的创作。影片中涉及的人物对白和一些画外音也都要借助文学语言进行加工与润色。[1]这表明文学是电影创作的源泉。

文学作品为电影改编提供素材,改编后的剧本是否忠实原著是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同名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该电影很好地忠实了原著的创作动机。哈珀•李创作该小说的目的是针对外界对美国南方人的种种“误读”,通过塑造白人律师芬奇的正义、勇敢的形象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南方白人正义的一面而非不正义的一面。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创作意图就是根据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改编,将一场对一名黑人青年不公正的审判演变成一场南方白人律师高大形象的大展示。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对白也需要经过文学来进行加工和润色。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借助大量的人物对白,将芬奇的正义、汤姆的善良与无辜、梅亚拉与她父亲的邪恶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电影基本采用了哈珀•李在小说中使用的叙事技巧,以律师芬奇女儿的回忆进行展开,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儿童的视角将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观众随着这种叙事方式,仿佛被带入了童年的回忆画面中,淡化了种族歧视的丑恶,凸显了美国南方白人精英的高尚。因此,英美文学是英美电影的根基,离开了英美文学,英文电影就没有了故事情节与叙事,也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基,就不能称为艺术了。

二、英文电影对英美文学的深化、推广及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经典文本被束之高阁,人们仿佛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一时刻电影凭借其生活形象的画面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电影成为文学的延续,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电影拍摄的形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电影能够直观地、形象地展示故事情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电影常常利用蒙太奇、快速场景变化、特写等常用技巧来侵入文学的领域,能够加深观众对小说主题的理解。首先,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拍摄时采用成年斯考特的声音为画外音的形式,向观众回忆起整个故事。影片从孩子们的视角进行拍摄,观众的立场显然受孩子们立场的影响。孩子们的视野是有限的,该电影为观众展示了孩子们所在的白人社区里面人们对审判的反应,借助孩子的视野,观众看到孩子父亲的正义勇敢、秉公执法的英雄事迹,而看不到审判前后所发生的种种事情,这使得观众只留下了白人精英的高尚形象,这无疑凸显了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主题。其次,电影将小说中几年间发生的故事改编成审判前后几天发生的事情,在情节处理上,让布•拉德力的故事为辅,汤姆的审判为主,同时向观众展开。这样处理,将观众的目光都引向了审判场上芬奇的慷慨陈词,这种拍摄形式,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彰显了以白人精英芬奇为代表的“南方白人”的正气。第三,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采用了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展示里面两个负面人物形象:梅亚拉•尤厄尔和她的父亲罗伯特•尤厄尔。影片夸张地将两人塑造成美国南方的偏执狂,使得他们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正常人。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从侧面表达了汤姆的被歧视以及他最后的死,其实都可以看做是这对偏执狂父女的偏执行为所造成的。这种电影的表现形式,也从侧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即美国南方并不是像大家所误认的那样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最后,电

转贴于

影审判结束时,律师芬奇离开法庭时,将镜头对准了黑人,镜头里面的所有黑人都起身默默向芬奇表示敬意,这种无声的敬意更加凸显了芬奇的英雄形象。也是这个镜头,加深了观众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观众认为南方白人对黑人一直非常照顾,黑人也对南方白人的照顾一直怀有感恩。

(二)电影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

电影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英文电影借助外语教学促进英美文学作品的推广。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一直是英语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一般而言,高校英语专业多采用英美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名著作为教学题材。然而由于对经典名著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往往不愿意自愿去阅读英美文学。因此,高校一般采用放电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介绍英美文学,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加深对英美文学的理解,[1]大大促进了英美文学作品的推广。第二,电影能够更立体地展示文学作品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有效促进文学电影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上映以来,一下子让小说作者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掀起了阅读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热潮。家长们阅读它,把它视为教育孩子的法宝;孩子们阅读它,将它视为一本有趣的儿童读物;法律人士阅读它,将它当做法庭上总结陈词的学习宝典,等等。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借助电影,不断传播开来。

(三)电影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

电影成为一种艺术后,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上映时,哈珀•李的故乡门罗维尔在《门罗杂志》上就开展了广告宣传,“我们为哈珀•李感到骄傲……为她的杰作感到自豪,我们愿意与她一道分享这艺术获得胜利的时刻”[2]。这带动了杂志的发展。其次,作者哈珀•李成为被世界熟知的作家,被淡忘的老作家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并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奖,并破例进入白宫接受荣誉勋章。再次,电影的成功,使得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人们纷纷购买小说读本。而且电影上映获得好评如潮后,业内人士对电影纷纷写起了影评,甚至出书立说进行解说,这不但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出版业、印刷业的发展。

第9篇:英美文学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 促进 英语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9-02

英语语言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教学水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探究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提升机理,首先分析英美文学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英美文化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特征与辨识度的一种文学风格与形式[1],经过研究分析,英美文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性

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英美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要形成一定的风格流派,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有一定的规模,英文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形成,同样是由众多的文学艺术家进行大量创作作为基础的[2],这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内容丰富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丰富的,当然这也是所有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在英美文学中,主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还有其他小众化的文学作品体裁,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英美文学另一个丰富性的体现方面是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讨论其丰富性的,即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英美文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英美文学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存在于较大的范围的空间区域,上述两点便体现了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的丰富性。

(二)取材广泛性[3]

英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取材的广泛性。文学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生产与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这就体现了英美文学的取材广泛性。对于取材的广泛性,这是和英美文学丰富性的特点有关,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实践与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在如此丰富的时空跨度与体裁形式上,取材必然是广泛的,取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也增加英美文学的整体魅力以及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鲜明的文化属性

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创作的总和。文学发展是基于特定的语言文字环境,深受所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前我们对文学进行分类辨别时,一般都是根据其文化属性,因为文学就可以充分反映所处的文化。东方文学指在东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西方文学指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英美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可见英美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特点。

(四)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英美文学所处的地缘因素,使其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文学交流广泛。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要受西方文学的中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例如受德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英美文学同样也在影响着其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众多文学影响是较为“平等”的,这是因为西方文学中并没有引导的文学流派。以上便体现;英美文学受其他文化或者说文学的影响较大。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

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不难理解,就是指教授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应用。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英语语言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英语语言教学。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基础性质地为了学习其他知识做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的英语教学,如初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专业性质的英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职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以入职培训以及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探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经过研究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复杂性

英语语言的教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一门语言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能完成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交流沟通以及一切社会行为的完成,这就从大的层面决定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复杂的。另一方面,语言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写作都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学习的层面上而言这是复杂的。除了在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复杂性以外,教学层面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教与学的限制性大[4]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言教学限制性。主要的限制条件就是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和语言环境上的限制性。所谓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就是指因为对于英语所处的文化不了解或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大大限制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提升。对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主要影响就是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法进行语言练习或者进行练习的难度很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就会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上述便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在教与学层面的限制性。

3.教学过程的长期性

英语语言教学同样也具有教学过程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文化的限制性所导致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应用,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就要求英语地学习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因为只有进行长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才能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英语知识点,弱化限制性因素,这就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长期性的特点。

三、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在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意识弱化了文化限制

具有英美文学意识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大量阅读、大量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英美文学了解的同时就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因为文学反映文化,英美文学反映英美文化,这就大大弱化文化层面的限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和更加容易理解,这就大大提升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例如,英语中许多语境的用语极其复杂,如果不能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而且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可是如果不理解英美的文化环境,进行理解性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体现提升英美文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意识增强了英语语感[5]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于某种语言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研究表明,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很大。英美文学意识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的语感,这就因为长期大量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中就对英语产生了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感。语感的养成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就不断促使其对英美文学的热爱,热爱英美文学又提升语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的循环机制,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提升。

(三)英美文学意识增加了英语的实践性应用[6]

英语语言的学习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加大对英语的实践性练习。而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就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实践性应用。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过程就是对英美文学大量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英语语言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的最好的练习。

四、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探究

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见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更加积极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进行措施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经过探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正所谓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大量的阅读会使读者对于英美文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会增加读者对于英美文学的认知,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认知水平慢慢提升,最后就会使文学意识有较大提升。所以增加阅读面,进行大量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能够有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Z言教学的水平。

(二)反复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还有进行反复地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对于一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就会从更深的层面上挖掘文学作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真正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而对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本质上的认识。这对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很是关键。

(三)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进行交流

除了大量阅读与反复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提升英美文学意识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发展自己从未发现的东西,以及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讨论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英美文学意识。例如,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很有感悟,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自己不是很清楚,这时作者就可以进入文学交流的网上论坛、贴吧,可以与其他作者线上交流,也可以通过相互留言发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广大的线上读者进行交流。

五、结语

本文探究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对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首先探究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具体分析了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最后简单探讨了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总之,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就是充分了解英美文化,进而形成语言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再来促进英语语言教学,这就使得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

参考文献:

[1]贾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07,10(s1).

[2]卢华.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考试周刊,2016(26).

[3]林萍.提高文学意识与高中英语教学[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6).

[4]沈一然.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