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课教学加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职校阶段是一个人由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准备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职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专门课程教学、专业或学科教学渗透、日常德育工作等。笔者认为,在各种途径中,德育学科教学是目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较为有效途径。因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关工作,重点探索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一、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课教学可以成为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中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教育阶段既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抉择阶段,提供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教育和指导,是中职德育课教学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责任。中职德育课课程内容丰富,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因此,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之处,在教育的目的上高度重叠,这就决定了德育课教学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二)德育课教学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系统的教育资源
中职德育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五门主干课程构成。
1.专门课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门课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竞赛、辩论、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基本知识、技能和策略,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并形成正确成才观和动力机制。
2.德育课课程教学渗透。《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这四门课程都突显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着重帮助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经济政治与社会》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学与人生》帮助学生提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通过这些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中职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中职生顺利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准备。可见,德育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为渗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职业生涯教育不再局限在职业指导或就业指导。
二、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策略
(一)准确定位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分阶段整合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规划、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并获得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三年中职学习过程。同时,为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分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布局,初步确定年级阶段目标要求。其中,职一级是“职业认识”阶段,主要完成专业、职业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职二级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累”阶段,主要是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个就业方向、完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锁定目标单位群,积累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职三级是“职场实践探索”阶段,主要是引导中职生顺利通过招聘进入目标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德育课教学也结合阶段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
我们围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德育课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学生需要,体现职业认知特点,并与学生专业学习一致,也使德育课教学尽可能符合学生职业学习发展需要。
(二)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该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认识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结合专业教育要求,以拓展的方式,如职业能力测评、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等。另一方面,要结合职业实践,以职业调查、专业实训、企业宣讲等的形式介绍当前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等,加深学生对职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为载体,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一上学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学生基本完成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书仅是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的计划,学生能否将规划的内容落实于行才是职业生涯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于行。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第一,开发《学生活动任务指导手册》。该手册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成长规律,设计了职一年级到职三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完成,使学生自身的职业认识和发展得到提高,相关的目标和措施逐步落实,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反思和调整。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我校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项目列为校技能节比赛的通用项目,每年学校技能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然后在初赛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市决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在内容上体现专业及职业教育特色,在形式上拓展了德育课程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为顺利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第三,尝试就业。创设模拟求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求职简历、关注面试形象、面试礼仪,注意面试问题的应答。消除学生对于“面试”的畏难与紧张情绪,为学生此后真正应对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及面试过程的应对,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面试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检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调整。
三、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效
(一)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效果显著
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把职业定位与兴趣特长、阶段目标与具体措施、评估与调整相结合,提高“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顶岗实习中找出自身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使顶岗实习的稳定度得到很好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参加广州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互相促进
经过两年多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德育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也增强了。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综合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都得到很大提升,增强了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互相促进。同时,也提高了德育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德育课教学中强化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成为共同的研究课题。
大赛目的
通过职业生涯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一般方法,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大赛主题
励志、成才、就业、创业
三、参赛对象
全区各高等学校(含独立院校)在校学生
四、内容、形式及评选规则说明
(一)内容:"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的内容可自行选择就业或创业,但须符合《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二)形式:
1.各高校组织学生通过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网站统一报名参赛,通过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测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作品的撰写,再上传到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报名系统。建议高校安排辅导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或组织讲座。辅导老师可登陆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报名系统查看参加大赛选手提交的电子版作品,在线填写评语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
2.各高校比赛形式自行确定,各校按上报人数的2%参加片区预赛,按片区人数的20%进入全区总决赛。
3.片区赛分为南宁、桂林、柳州三大片区,其中北海、钦州、百色、崇左所在院校划分为南宁赛区,河池、玉林、梧州、贵港所在院校划分为柳州赛区,贺州划分为桂林赛区。
(三)作品评选:
1.大赛各阶段以“职业规划设计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和“现场问答”为评选标准。参赛选手提交的“职业规划设计参赛作品”须符合《全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作品规范》的要求。
2..参赛选手的职业规划设计作品、个人作品现场展示、现场问答三个环节共计满分为100分,其中"设计作品"为40%、“个人展示”为30%、“现场问答”为30%。
(四)参赛作品提交:
各高校须在10月30日前将参加片区赛选手名单、材料上报至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五、举办时间:
(1)片区赛2010年11月6日至7日
(2)区决赛2010年11月20日至21日
六、评委:
(1)学校初赛评委由各高校自行确定
(2)片区赛、全区决赛评委由促进会统一安排
七、大赛顺序:片区赛、全区赛的参赛顺序统一抽签产生
八、大赛宣传
本次大赛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活动,组委会将统一发放宣传海报、横幅并利用网络、电视等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地宣传,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学生踊跃报名。
九、奖项设置
全区决赛将评选出广西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规划之星”,“职业规划之星”分为一等奖1名(奖励6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2000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10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0元)。大赛还设置了最佳组织奖3名(各奖励1000元),优秀指导教师3名(各奖励500元)。最佳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根据各参赛高校的组织工作、获奖数量和参赛团队精神面貌等综合确定。
十、大赛联系人
广西毕业生就业促进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企业员工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和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进而促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及管理活动相结合,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早期的职业生涯概念是沙特列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以此来作为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而编制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从而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立行动步骤、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一个人在校读书阶段便应当做的,进而,在成人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制定与调整,这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与组织发展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从时间的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4种。
1. 短期规划:短期规划一般指1―2年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如规划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2. 中期规划:中期规划一般是2―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这是人们最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一个资深的员工规划到本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担任经理等。
3. 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是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大学毕业生规划在30岁时成为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门经理;40岁时成为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经理。
4. 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这种最长的规划是要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如规划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企业合理的配置资源。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够不断更新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创造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真正了解员工在个人发展上想获得什么,通过为其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必然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3)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拥有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质量的员工。只有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证。
2.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再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分析,就可以合理可行地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了。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鞭策个人努力工作、走向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个人提供一个具体的、分步骤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但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地位和财富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个人发挥潜能。
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但需要充分去挖掘。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员工专注于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对实现长期目标也大有益处。
四、企业该如何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企业要想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下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
(1)可行性原则。在作出规划时要通盘考虑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多种相关因素,仔细思考职业生涯设计各阶段的目标、路径、方法是否可行,步骤是否合理,个人能力与规划是否匹配,以确保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2)个性化原则。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必须充分考虑个人的性格特征、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与人生观价值观,综合考虑各种内在因素,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回避劣势的职业发展路径。
(3)发展性原则。在制定具体措施时,应同时制定备选方案。要充分考虑变化与发展性因素,如目标或措施是否能依组织环境及组织、个体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等。
(4)可评价原则。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应当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应当简明,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的情况并及时修正。
2.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1)健全保障体系,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
在职业生涯管理的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多,结构复杂,因此,要确保其系统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完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价值、收益做定量分析的职业生涯开发会计制度,对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做客观评价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岗位对企业贡献挂钩的薪酬制度,对人才进行科学选拔、跟踪、培养及优化配置的人才档案制度等。
(2)企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偏离了方向,这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的良性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鼓励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能够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为员工提供指导。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宣传等手段向员工传达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监督管理。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全程管理的活动,离开了全程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很难有很好的反馈体系。职业生涯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员工必须不断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为此,企业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跟踪和指导,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勉励和肯定好的一面,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监督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总之,做好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是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胜兰.试论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经济师,2003-04.
[2]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一.师范生职业规划要坚持未来的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初中毕业后考取师范学校,目标不确定,加之可塑性极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临近毕业才着手,而应该从师范生一入校就帮助他们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目前教师岗位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即使在不包分配的情况下,师范生还是大多选择从事教师行业,因此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目标应该以教师为主,教学基本功、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都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主要方面,不能舍本求末。作为实施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主要环境的师范学校,必须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为小学培养优质师资,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一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其今后择业增强就业竞争力。如加强师范生书法、普通话、教师礼仪、艺术特长培训,邀请师德专家举办讲座、与名师对话、带领学生经常深入小学、课堂教学渗透教师职业道德、校园文化体现师德师风,师范学校的这些传统特色还应成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潜移默化的主流影响。
二.师范生要根据个性特征、专业特征规划职业生涯
在以教师角色为主的前提下,实施职业规划要切实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要符合学生实际目标,作为师范生只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才能为将来成长为名教师而积极进行生涯规划设计。
每位师范生入学都有自己的专业,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如师范生都要经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培训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且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毕业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师范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因此,师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离开所学专业,否则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师范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例如会唱歌、跳舞的老师一般比只会讲课的老师受学生喜欢。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个性化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五年的学习过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师范学校与师范生的主次关系。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终生过程,学校只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阶段,社会、经济、心理、教育、生理及机遇等因素都影响个人的生涯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很简单,也不是通过一个两个学期就完成的,不能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在实施中,起到主导力量的始终是学生本身,学校、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要立足于指导位置,不能越俎代庖。
三.师范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师范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是多方面的,只有系统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校生涯和职业生涯。师范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在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让师范生学习和掌握作为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外,把重点要放在如何切实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帮助师范生规划自己师范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在课程内容上不能简单照搬目前社会上出版的各种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方面的书籍。
课程设计要包括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以及匹配理论、生涯发展论以及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师范生五年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计划,设置更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课程。
如一年级新生可以开设生活指导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生涯设计、专业教育,养成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师范生进行学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利用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要求他们在上师范之初尽快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思考如何走好未来五年的学业之路。
三年级是五年生活的转折时期,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目标不确定的倾向,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学校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方向,不断完善自我,对学业生涯进行修正与完善,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目的地开展学习和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全面了解社会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树立准职业人的意识。
五年级面临毕业,学校开设职业就业指导课,主要面向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导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工作程序和相关法规;指导师范生掌握获取、运用就业信息的手段和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择业的技巧,调适就业心态,积极面对职场竞争。
在课程建设中,可能每所师范学校都会形成各自的课程特色,但必定有相对的共性,目前,师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应注意整合资源,寻求更权威的支持与指导,面对体制转型而更新观念,贴近学生需求,建立更为普遍性的职业课程指导,为学生的多元择业就业、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深入的研讨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师范学校要尽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需要配备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作为从中专提升上来的高等师范学校,在以往包分配的体制下没有职业指导的概念,更没有这样的师资队伍。但是师范学校多年来拥有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师资,这些教师经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可以较快地转变为职业指导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等服务工作,必将成为师范生的“灯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师范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师范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五.师范学校应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软硬件建设
由于五年制高师职业规划起步晚,但需求迫切,因此学校应注重经费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如人才测评系统、网络信息平台、心理测量器械、职业咨询辅导室等。师范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尤其是优秀的人才测评系统,能够较准确地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在国外,人才测评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软件上还要完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创建职业规划的软环境。师范学校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测试和心理测试,提供个别咨询,给出职业发展意见与建议。
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意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
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也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如社会上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资格证书,但是许多师范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花费大量精力考取的证书也只是一张不起作用的证书。有的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包括投入精力参与教育和技能培训,但是社会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被一些社会现实所打击。
家庭中,一些家长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太小,大了以后才做职业生涯规划,有的认为孩子的职业发展客观因素远远大于主观因素,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其余的是次要的。对于许多师范生来说闲暇时间最多,但闲暇时间很少关注外出实践,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职业世界,更多的是用于上网、逛街、游玩。
[关键词]蚁族 成因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24-02
一、蚁族的界定及成因
(一)蚁族的定义
“蚁族”,依照青年学者廉思原书定义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他们中有九成人是童年时曾被称为家中“小太阳”“小皇帝”的“80后”;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二)蚁族形成的原因
蚁族的形成有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就业形势变化等一系列结构性客观因素,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不强等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难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我们的调研中却发现用人单位普遍感觉到招人困难,究其根源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和企业了解很少,没有具备与企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缺乏对企业的客观认识,使其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就业观念滞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缺失,作为蚁族形成的主观因素,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蚁族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蚁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自身职业规划未能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
笔者通过对长春、北京、沈阳等地蚁族进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仅有30%的蚁族在大学期间做过详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他们认为蚁族只是奋斗阶段的一个生活状态,现在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跳板,坚守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先养活自己,他们把蚁族期间的工作经验,转化成人生阅历的丰富内容,他们大多数更看重社会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经验基础。然而其余70%左右的“蚁族”仅有初步的规划,有的甚至没有规划,偶尔有规划的念头,但是一闪而过,即便有,也未能和企业未来人才需求相结合,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导致规划不科学,缺乏可行性。大多数蚁族对企业发展和用人发展的预判性较差,缺乏规划意识,有的选择了逃避,对现有的职业不珍惜,不热爱,不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也不能把现有的工作看成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最终导致失业或者半失业,有的也会不理智地选择跳槽。
(二)蚁族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评估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调研发现,蚁族群体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比例在26%,了解一些的占45%,不清楚的占19%,很多蚁族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以及职业发展方向,并不能将自身的能力培养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导致工作无动力、无激情。还有许多蚁族,从众思想严重,他们认为大城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因此都留在城市工作,“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很普遍。正因为蚁族缺乏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这也就会造成他们在进行职业目标确定时,产生盲目自信或者失去信心妄自菲薄的心态,使他们在主观和客观不能很好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目标的确定,导致职业目标缺乏科学性。
(三)蚁族对职业认识不足,职业选择缺乏科学性
蚁族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在进行职业目标选择时,往往看重公司的规模、环境和待遇,对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需要的具体能力和要求、职业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却知之甚少,最终导致进入企业后发现不是自己希望的职业。调查显示,66%的蚁族对自己现有的职业或多或少存在着不满,他们一部分人工作中也就缺乏主动型,经常会出现抱怨、随波逐流等状态,有的纠结于是否跳槽或是考研究生,从而错过了工作中最好的学习时机,失去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最终导致他们长时间处于蚁族状态。
(四)企业缺乏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没有全面深入开展,仍停留在职业生涯辅导的一般指导层面,尤其是蚁族群体所从事的多数是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的相关公司,很多公司都是私营企业,有的甚至是个体户,企业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了解的不深,虽然有少数企业初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理念的宣传,但是多数企业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蚁族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茫然。从蚁族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更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辅导。还有许多中小企业习惯于将其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在招收新大学毕业生时进行夸大宣传和承诺,而对于其具体的实施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而导致许多蚁族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没有希望而最终选择另谋高就,这些中小企业也就在如此往复中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境。
三、蚁族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
(一)政府要对建立蚁族生涯规划辅导体系负起责任
随着蚁族现象被报道以后,各级各地政府也开始关心和关注蚁族,如北京等地建立了公租房等相关保障制度,但是在建立蚁族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方面投入却较少,没有建立起相应生涯发展的措施和机制。政府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作用,不但引导蚁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引导全体在职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营造全社会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局面。其次,政府要对蚁族负起责任,结合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蚁族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中心和技能培训中心,将人才招聘与服务有机结合,为蚁族提供再教育培训的基地,并建立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平台,切实帮扶蚁族尽快走出困境,进行华丽转身。
(二)高校要对蚁族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长效帮助
高校对于蚁族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高校本身,教书育人是高校的职责。但随着高校扩招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师资的缺失,教育方法的陈旧和落后是蚁族形成的原因之一。高校要从师资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教育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并能根据其自身实际,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的让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和相关的行业或职业,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一份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对于蚁族,高校也要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答疑解惑,把服务延伸到社会,为蚁族提供长效帮助。 (三)企业要重视蚁族职业生涯规划,并发挥好引导作用
企业在蚁族职业生涯规划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蚁族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在企业的正确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用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来代替,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蚁族的作用和意义,鼓励蚁族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同时为他们提供生涯指导。企业在蚁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要加强引导,应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对蚁族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门指导。企业也要为蚁族提供咨询和学习的平台,切实提高蚁族群体的职业规划能力。企业要把培养蚁族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职前培训,蚁族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来关心和关注蚁族,提高他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规划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的热情和效率,达成自身的梦想。
(四)构建蚁族职业生涯发展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作用的同时,也要激发蚁族主观能动性,建立四位一体的生涯保障体系,建立蚁族职业生涯发展长效机制,为蚁族提供帮助和服务。政府、高校和企业各负其责,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再教育平台,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同时,蚁族要主动学习,自强自立,在充分的掌握职业规划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融合到本岗位和本行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在经过主客观思考,职业评估之后,必将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进步和成长的突破口,实现自己职业的梦想。
【参考文献】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就业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否则就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农业政策和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的个性榭正,规范合理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促进学生就业,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黑龙江省政府提出“做大做强畜牧业”后,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毕业生拐寸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茫然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们试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农业政策,教师在设置课程上、专业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匕感望和职业目标,培养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中应用和推广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适合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规范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2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
2.1采取专业方向分流的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报考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明确学习目的、就业方向,但只能称之为职业愿望,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科学险,需要指导其在专业方向分流的基础上确定职业方向,设定整体目标。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完全达到个性化教育,但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就业方向的课程条件。我们学院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后,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环斗界限、重组课程,采取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方向分流教学,即学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将一个专业分为儿个专业方向。这样,宽厚的基础知识技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了广阔的、扎实的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分流则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具体实施过程。毕业前一学期学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明确就业方向、确立职业方向。适应个性化需要的、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高职大学生规划真正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创造了条件。
2.2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部门对学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教育;第二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且适应了大学生活,就业指导部门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沮靓划方案,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近期目标;第三刹组开始接触一专业课的学习,又书隆会及本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据此适当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其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趋干成熟,在检验职业生涯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结果一就业情况后,继续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远期目标。
2.3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2.3.1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作用及目的。采取讲座、发放学习资料、制作并播放多媒体课件等详细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介绍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
2.3.2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对生涯机会的可行性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内外齐种翔镜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此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开讨论会、专业报告会等。自身条件分析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找准差距、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与角色沟通,分析其建议和评价;参照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修正目标、调整方案。在目前社会的心理测评条件下,应以角色建议和自身条件分析为主,心理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试为辅,并将测试结果交由学生本人处理,以免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在职业生涯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社会习境的认识偏差,需蛋结旨导教师及时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时,扫意目标的量化标准和时间的限定性,减少目标模糊、不明确和实现目标时间拖延的机会。成功标准是阶段性的、分解的目标,成功则总结经验,没达到则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修订实施方案。对于缩小自身条件、环境条件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着重分析产生差距的本质原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归咎于环境条件,或期望环境条件的改善,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则要适应环境条件。
3职业生涯规划在农业高职大学生中应用的效果
3.1教师的评价
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气氛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关注本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季服成果,学生针对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课程能够广泛、深入地学习,寻找机会参加专业的培训班、短训班锻炼实践技能。在考核职业资格证书时,选择的工种不再庞杂而有针又引隆,但进一步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的个性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专业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州正,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角色建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个性化就业管理的有效方法。
3.2学生素质
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农业高职大学生确定的职业目标呈现多样化,一般都比较切合实际,较少出现理想化的目标,符合自身条件和社会现实需要。学生具有了在自我例古、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职业方向能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缩小自身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不再怨天尤人,对就业前景乐观、豁达,同时也要求学校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缩小差距的方法。
高校人才培养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要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取向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供支持和导向。
职业生涯规划对面临求职压力日增的学生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再认识,也是基于客观环境的考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所学专业、特长、求职目标、从业要求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市场大环境,对将来要进入的行业以及未来要达到的目标所作的设计。在树立理想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大学是重要的探索阶段和启动阶段,同时还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职业、专业、个人潜能等资讯大量涌现,学生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逐渐明确,对自我的认知也初步形成,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初级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已日益得到重视。并且学生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建立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面临着就业、择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问题。
虽然几乎所有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探索,有的学校还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但现行的课程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完善,大多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为毕业生设置,对于新生、大二、大三学生等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很少触及。未能从整个大学阶段着眼统筹规划,也同样不能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目标并为之奋斗:课程内容设计单一,落人以就业指导为重点的窠臼,只注重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等表层的东西。不考虑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兴趣和志愿:授课形式僵化。往往出现注重传授、缺少反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现象;教研机构缺乏,师资专业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客观上给学生的职业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因此,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从源头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应该转变学生的择业态度、观念,是理论、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开展座谈和专题讲座,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建设个性化、连续性、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应当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中,健全教学文档与管理文档记录。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专业优秀教师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计划性,注重内容设置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做到整个课程体系为学生量身定做,充分考虑课程要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及促进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掌握与理想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择业和就业的技巧:通过训练,具备解决实际职业问题和进行自我职业指导、规划的能力:形成学习的愿望和保持对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较强的从业意识;有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有竞争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协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学习到大学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帮助他们在度过大学生活时认清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确人生目标,成功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且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分阶段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模糊,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校对这方面所提供的指导和服务也不尽完善,有的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所以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学生自我认识模糊,职业期望过高
经调查,50.5%的学生“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45.6%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40.3%的学生“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33.0%的学生“清楚自己毕业时将进行的职业选择”,28.8%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计划”,26.4%的学生“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19.0%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有明确认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的主要路径,以考研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完美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三)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的指导力度不够
从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服务来看,学校为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定期举办的各种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召开的校园招聘会、及时提供的各种等级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等,说明学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晚而且略显仓促,讲座、培训带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授课教师往往不是职业指导专家,水平欠高而收效不大,故难以达到绝大多数学生满意。
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对就业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低年级开始,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并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有意识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人职匹配的就业观。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在大学各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学各阶段进行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前景,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找准定位。在大二大三阶段,强化职业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确定职业目标,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开展初步职业经验培养,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求职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自我检测,使大学生对职业目标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级是一个冲刺期。除部分大学生目标是考研外,大多数大学生直接面临着择业就业。因此,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顺利就业和成功就业是他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为帮助大学生理想择业,实现成功就业,高校应当加强择业、就业观教育,强化就业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向,作出个人发展的合理定位和科学规划,并付诸于实际的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二)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指导的一个努力方向。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寻找人生真实的使命,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李进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7.
[2]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l.教育与职业,2003,(3).
[3]赵迎春,杜耀卿.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3)
[4]李病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陆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6]赵素云,赵志川.准确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4(5).
【关键词】班主任 高中生 生涯规划 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7-02
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直接影响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进而影响他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应引导他们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促使我们:(1)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我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2)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3)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4)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它可以促使学生从入校起就科学树立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尽早标定自己的位置,避免“高不成、低不就”;利于查找自身差距,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为突出,高职生面对上有研究生、本科生,下有中专、技校生的同场竞技,整个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班主任的指导工作应如何进行
1.生涯教育的具体方式
(1)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
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来看,开设职业指导课可以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开展,但必须以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同时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的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索阶段的发展任务。
(2)职业指导咨询
职业指导的咨询方式可分为团体的职业咨询和个别的职业咨询两种。团体咨询可以起到信息的传播的作用,咨询人员必须搜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来协助学生作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并通过团体咨询的过程激励学生职业决策的动机,使高中生能够主动开始探索自己的生涯。个别咨询应帮助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给他们分析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考入高校所需的条件,帮助他们把握好机遇。
(3)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的参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职业体验,锻炼自己在工作中交往和交流的需要。学校可以利用周围及外部的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参观和实习的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访谈、实习等活动方式,了解某些单位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机构见习,加强社会实践。
2.生涯教育的具体内容
(1)自我探索
高中生并没有直接进入职业领域,已有的职业意识仅仅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和他人的谈论,是一种间接的经验。因此,此阶段的自我探索是对儿童时期梦想的反省,对自身的初步了解和对职业观具体化的过程。所以,高中生的自我探索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兴趣和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价值观。兴趣和爱好的自我探索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回答“最喜欢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兴趣和爱好与职业满意度有很密切的关系。能力的自我探索是知道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哪些方面存在优点?哪些方面存在缺点”。能力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成功的水平。高中生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决定着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和工作选择的种类。高中生需要认真思考的是“我希望通过职业获得什么?”。
(2)环境探索
环境探索是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包括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高中生的环境探索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及自身主动的信息收集来对职业环境进行认识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访问相关就业单位或机关;要求学生访问自己的亲友或邻居;进行角色扮演,了解不同工作角色的特性,以获得参与工作状态的体验。
三、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家长对学生的职业选择的影响最大,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职业生涯意识,以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家长要把自己放在观察者的位置上,重点是支持孩子自主搜索信息,鼓励参加兼职工作和志愿者活动,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有机会在极少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立即改变传统的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直达成功的彼岸!
总而言之,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确立后,更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去发展。学生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仔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择业时就不显得盲目,能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些工作无疑是现今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且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自觉、自律性等各方面都会加强,班级随之也会容易进行管理,何乐而不为了。
参考文献:
[1] 刘峥.浅谈高职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和开展[J].科技信息,2013,24.
[2] 华伟.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高中班主任的新任务[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3.
[3] 伏洪空.高中班主任――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领路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