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

第1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建筑施工》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113-01

《建筑施工》是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工艺原理,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筑施工》涉及测量、机械、材料、结构、经济和管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实效性、学科交叉等特点。现实当中的建筑施工可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现场应变能力,而职业院校中开展《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也要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一、建筑施工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建筑施工》课程教材本身就是对工程实践的书面总结,其中有不少的案例都是实际发生的真实工程事件,放在课本中以供学生评论和总结经验。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现场技术负责人都没有扎实的学历背景,而是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出来的,由此也可看出建筑施工对于实践性的重视。

2.内容庞杂。建筑施工过程涉及面非常广,如结构计算、土方工程量计算、基础结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材料性能与使用、防水、装饰、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的内容通通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这就要求从业者对施工工艺的整个环节有充分的掌控,才能组织施工或者进行现场管理工作。尽管建筑工程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专业领域的要求越来越细,以此来提高施工和管理的效率。但就目前来讲,许多施工现场还是由少数(有的仅一名)技术人员来负责。因此,《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为了紧跟市场,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全面知识教育。

3.独立性和理论跨度大。《建筑施工》课程各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且理论跨度也很大。它涉及到的一些专业学科,如《混凝土结构》、《装饰工程》、《砌体工程》、《房屋建筑学》等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上都有着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在施工中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困难,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是本课程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编制缺乏时效性。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施工》也成为了一门实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因而相关教材中的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管理理念等内容也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例如,在节能环保理念畅行的当下,绿色施工、节能建材是建筑施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就目前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所选的教材来看,内容过于陈旧,不仅不能反应出一流的施工工艺,而且有的内容甚至是多年前已经淘汰的技术,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专业介绍。同时,教材的许多内容多为空泛的理论介绍,没有触及到施工技术的要点。

2.理论教学课时少,效果差。各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加深专业知识面,扩展学生的专业基础,以适应市场需求,已经开始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结构,应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修订了教学计划。但在这个过程中,《建筑施工》课程调整为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后,施工技术理论课课时由原来的五十多个压缩为现在的三十多个。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多、内容复杂而抽象,另一方面教师因课时压缩紧张,不得不将大部分内容一带而过,导致前后章节联系不上,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3.教学思想的偏差。现阶段各职业院校都开始着手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但有的学校因资金问题或是观念问题,校方往往轻视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认为要实习就得上工地去。但施工现场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实习生又没有足够的兴趣,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来负责,因此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于课题教育认识不够,以为施工就是要到工地锻炼才能得到经验,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用处。但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过程已经将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与经济成本乃至设计等内容综合起来应用了,各企业也喜欢聘用理论知识扎实的全面型人才。

三、《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优化

1.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科技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它可以用直观的动画、图形、声音等效果来进行授课,带动学生各器官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听课过程中的积极性。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或校方有能力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如在挖孔灌注桩施工中,教师可将整个工艺制作成录像、动画等形式,并针对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人工挖孔的直径大小、钢筋笼的安置等情况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形象化的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感。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特点而制定的,在满是理论的教材中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从前人的失败案例中得到经验教训。有些工程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是由于人为的失职或麻痹大意造成的,使学生得到很大的震憾,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职业责任感。

3.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应加强与社会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并为学生尽量争取优越的实习条件。而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针对要讲授的课题,来到工地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亲临施工一线,感受施工现场的氛围、工作环境和条件,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状态,辅助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负责人来学校进行讲课,将讲课的重点放在教材中没有的先进施工工艺和材料,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之外尽可能掌握多的知识,与建筑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筑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生产实习》又是根据《建筑施工》教材大纲要求而专门设立的实践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任课教师同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原则,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施工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讨论,然后将实习的经验、评价等总结汇报给指导教师。另外,校方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工程项目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建立相应的激励体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多钻研教材,积极查阅教材外的资料备课,并充分了解当前国际、国内一些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从而充实、丰富、更新知识。

职业院校虽然没有高等院校、重点学校等能给毕业生高学历的优势,但却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在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切合建筑市场发展的实习平台。为此,校方应积极筹备资金,在校内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并且在校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多与建筑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程绪楷.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7,7(2).

第2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U655.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土木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及配套设备、施工方法步骤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基本解决现场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经历,实践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这是教学技术手段发展的大势所趋。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和体力,能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理论体系的阐述讲解,从而提高了讲授的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融合了视频、音频、图片、图表、文字[1]等多种表达形式,能够把课堂理论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到学生脑中。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并行冲击,更立体、更直接的刺激学生大脑,有利于形成更深刻更长久的记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当讲到灌注桩施工工艺时,板书教学只能用文字描述方法步骤,最多配以简单的灌注桩图片,教学过程枯燥,学生无法形成直接印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学生能够更流畅、更深刻的接触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很容易与现场施工情境实现对接,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

但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往往没有被利用好。比如PPT课件不完善,图片、表格、文字等多种类型的幻灯片依次罗列,缺乏层次逻辑,有的甚至就是电子讲稿。这样的课堂教学甚至会带来一些弊端,笔者曾做过调查:有的学生反映多媒体听课效果不如板书好,除了适应性的原因外,感觉多媒体上课信息量过大,缺乏逻辑,层次不清,课后只对个别的信息点有印象,而对于整堂课的理论体系构架不清楚。综合分析,应该是教师的课件没有做好。另外,有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听课不连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经过与教师、学生沟通,发现是老师的课堂语言与课件没有统一结合起来,这往往是大多数教师忽略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扬长避短,使其应用与课程特点真正结合起来。

重视案例、任务教学法的应用

当前,绝大多数《建筑施工技术》教材中,主要涉及的还是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方法步骤,质量控制与验收等文字性内容。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文字、公式等内容抽象,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某些章节内容采用案例+任务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颇佳。比如:在介绍场地平整和土方工程量计算时,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资料,让学生提前搜集分析、设计步骤、从场地标高设计到土方量计算进行分工讨论、确定方案、组织落实,整个过程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对象贯穿始终,以完成土方工程计算为任务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减轻了工作量,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和从旁辅导。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热烈、效果突出。

值得强调的是,在采用案例+任务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备课充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把握得当,案例的选取、任务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要尤为注重。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训室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实训室能够把简单的施工现场环节呈现出来,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现场施工的环境氛围,对于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操作过程能够把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终生难忘,同时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掌握、深究。例如:在讲到钢筋绑扎时,虽然视频可以详尽的呈现绑扎工艺,但是学生没有亲自动手经历,仍然缺乏自信。实训室完全可以实现梁、柱、板、墙等小型构件钢筋的设计布置与绑扎,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训室训练,学生完全可以掌握配筋与钢筋绑扎技术。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真正把实训室与课堂教学无缝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有详细而充分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最好是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因此,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满足教学的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与施工现场结合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理论内容相对陈旧[2],没有及时更新,而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教材中却没有足够的理论介绍,导致教学与应用脱节。例如:随着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基础、大体量、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而教材中有关的深基坑支护工艺、桩基础与超大型基础底板施工、主体结构操作平台搭设与提升等新工艺却鲜有介绍,相反,一些即将落后甚至面临淘汰的工艺却占有相当篇幅。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吻合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学生就业时不能够学为所用,教师是有责任的。如何尽量减少出现上述情况,需要我们把教学与施工现场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到施工现场的机会。

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如下:1、利用单次课时,组织学生到就近工地参观施工现场,这种认识实习过程时间短、影响小、易成行、便于实现;2、集中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左右,推荐学生到工地参与实际的施工过程,这种形式效果最好;3、邀请一线施工单位或有名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这种讲座内容往往更贴近现实、工艺更先进,往往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触及的,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当然,再多的方法也需要教师去联系、沟通为做好课堂教学精心准备。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有的通过实践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效果,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总结,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总之,《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地位特殊,需要我们教师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做好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伟. “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实践教学,2011.

第3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现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各专业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适应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围绕技能型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体系。笔者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尝试。

一、教学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房屋建筑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建筑各组成部分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学会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与验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所以在讲授中就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自主学习,将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材料整理、课堂成果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评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通过耳熟能详的案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园周边建筑工地,将课堂搬到现场上进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知识深刻理解。

二、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提供直接保障。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对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毕业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重点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一)小别墅设计训练

目前高职教育虽说是三年学制,但由于有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部分院校甚至实施了“2+1”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真正在校时间就只有两年了。而理工类专业由于课程多、时间紧,房屋建筑学的教学重点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为绘制或设计建筑局部构件。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能力。为此我们设置了独立的小别墅设计集中实践训练,要求学生用36个学时独立完成一个小别墅的建筑设计。学生经此创新的综合实训,不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独立的设计过程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查阅资料及建筑制图的能力。

(二)施工实训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单纯的理论知识只可以为他们实际工作能力提供支撑,只有经过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解决就业后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实际建筑工程,开展现场教学,成为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转化为基本技能、完成快速上岗甚至零距离上岗的不二选择。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按1∶1的比例建造了一个完整的一层半的建筑模型,将民用建筑的各类构件节点展示出来,再加上建筑材料展示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工艺节点展示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与做法。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基建建筑工地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在施工现场与建筑施工人员的交谈,使学生对建筑市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都能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也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改革总结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两届学生的试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效果非常明显。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都是认可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靠机械记忆的方式,通过自主、自觉学习,又能到实训基地和建筑工地亲自动手见习,感觉目标性非常明确,学习时更有动力。同时,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表明,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基本可以实现快速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该教学改革已经在本学院建工系各专业、多个课程上推广实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最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樊振和.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建筑教育,2007(4).

第4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房建实训房建教学教学方法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第5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和《建筑构造》课程这两门经过重新整合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和实际工程构造出现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改变现状,结合我院示范校建设,课程教学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根据建筑工程领域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造价员、监理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紧密围绕建筑工程行业需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企业调研,科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1. 在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前,首先要对该门课程的任务、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深入对建筑企业的调研及岗位分析,首先确定《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能够初步识读建筑施工图纸,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正是建筑类企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符合最新建筑规范的课程标准,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突出专业理论和实际能力一体化为原则,培养学生识读、分析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执行国家建筑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地方标准的能力。课程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方案、课程性质、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及学时数、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3. 坚持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指导思想,按照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天津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理论知识、构造做法滞后的内容予以删减;按照最新建筑规范和构造标准对本专业需要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点,加强建筑行业中最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4. 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的删减,比如建筑工程图识读部分,应首先讲解形体的正投影原理及点、线、面投影特性,让学生建立组合体三视图的立体空间及想象力,而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见的立体图形的相贯线与结交线投影部分内容可以删减掉,然后重点讲授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工程图纸的识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部分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分别在《建筑结构》及《安装工程识图》课程中进行讲解;在房屋建筑构造部分,教学的内容应以新规范、新构造及地域要求讲授各构件的内容,比如老教材中沿用传统木窗的构造做法,而近年来施工现场广泛使用塑钢门窗,要求教师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新安排,以任务为驱动设定学习情境,将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到各学习情境中,进行各学习情境中的实训任务来引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二、结合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1. 识图教学设计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正确的技能训练方法,才能避免盲目的尝试,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脉,两法,三练”的识图教学设计方法。“一脉” 是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主要脉络,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以施工为主要脉络,工程造价专业以工程量计算为主要脉络。“两法”是将识图的训练分为两层方法,第一层通过讲授、示范、图纸抄绘训练的交替进行,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定;第二层按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识读图纸技能训练。 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按工作过程分为开工前和开工后的识读。 在开工前,主要记概况,记要点,记难点,记全局性问题,做到全面掌握,核对无误。 而开工后,主要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项问题,结合施工进度,查找有关资料与数据,记局部,记细节。“三练” 是指识图技能训练的三个阶段,即单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单项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认知训练(记忆和模仿为主),如图例、符号等;专项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理解训练(专业),如建筑图、结构图等; 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是模拟学生将来职业工作过程,按工作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如建筑工程技术及监理专业通过模拟图纸会审工作过程, 训练开工前的识图能力。在此训练过程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各自的问题;而教师则应灵活、机动、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例如在识图教学部分――建筑施工图纸会审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代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切身实际的体验,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后做,学中做,还要做到做后学,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本课程的新知识。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建筑形体的投影到建筑施工图,再到建筑构造,其对象主体都是建筑物,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处于建筑的包围中,这就给本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授课中可以很方便地结合周围或眼前的建筑物,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体现了互动创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比如在楼梯构造设计项目中,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首先布置楼梯详图设计的任务,再利用演示教学法对于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实际楼梯设计方案及图纸的绘制方法,之后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任务训练,最终学生要完成楼梯详图的绘制任务。

3. 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为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实现了单一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专业教学场所转换,即兼有理论教学课堂又有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训操作的教学地点,教学手段由单一讲授模式向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式转换,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整合的模式转换。例如在讲解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将二维图纸与实际建筑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训室中的三维模型软件,可以在施工图与建筑模型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在进行修改之后两者也可以同步更新,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软件,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乐趣。

4. 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应把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能力评价作为重点,考核方式要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按照实践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课程实训过程为主、课程实训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实施作业检查,增加能力测试和技能考核内容。命题考试应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实践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采用闭卷考试、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多元化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5. 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建立网络信息化资源库,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一项必备的技能,通过网络学习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答疑,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开敞式自愿学习氛围。所以,本门课的教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这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以总结完善。

三、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处处体现着高职工学结合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一脉,两法,三练”的建筑识图技能训练方法,遵循了职业技能学习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这必将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6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字:高职 工程造价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经步入了更新更快的发展阶段,其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日趋成熟,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绝不是若干年前的专科层次教育,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和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对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涉及面广,联系实际紧密,适应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止到2011年全国已有1130所高职院校,其中85%-90%的院校开办了土建类专业,专业点达到3700多个,专业分布广,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的特点,其中最多的是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样的现状已经影响到了全国的建筑水平,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找到根本原因寻求更新更好的发展。

1、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根据几年来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教学积累的经验,结合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造价咨询公司,总结出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三方面要求 。首先是识图能力,包括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各类安装工程图纸。识图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的能力,如果不能正确识读图纸就无法正确计算工程量。我们针对识图能力开设了建筑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且开设在大一整个学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安排了大量的手工绘制图纸任务,对于工程造价人员来说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手工绘制图纸的可能性很小,而重要的是识读图纸,教师侧重讲建筑施工图,对结构施工图纸介绍的相对较少,授课过程中选用的图纸相对简单,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平面形状、施工做法等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其次是对施工工艺的掌握情况,熟悉施工工艺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更为合理确定综合单价奠定了基础。如果不了解施工工艺就很有可能出现不能合理套取清单、定额项的情况,单价的准确性会产生较大偏差,致使最终无法得到合理的工程造价。很多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而实际上我们应该更加强调施工的做法和工艺流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适当了解常用施工机械的功能和规格等,从而更加准确的确定造价。最后就是软件应用能力,目前所有的单位都在使用相关的造价软件,主要包括算量软件和计价软件两个部分,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学生使用软件的能力,因为这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学生如果不能较好掌握软件的应用,在就业时是十分困难的。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选择了目前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软件,这样可以为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来说熟练掌握软件的前提是已经全面掌握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相关课程。所以今后我们应该在强化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做好工程量清单、定额原理、工程造价计价程序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

2、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职业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学历教育,而是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深入用人单位切实掌握实际需要及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但是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初次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仅根据以上的思路和方法是无法实现“零距离”就业培养目标的。针对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来讲,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对造价工作的基本任务都是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计量),然后根据项目套取消耗量,最终根据造价信息来确定工程造价(计价)。但是有些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课堂是无法给学生介绍全面的,比如业主的投资初衷和追求的意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无法接触和感受到的,必须通过实际的工程去慢慢体会;再如个性化极强的高级酒店的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有些特殊项目的造价确定是无法通过定额、造价信息和类似工程寻找到依据的,装饰材料的规格、品牌、价格相差甚远,有些装饰构件本身可能就是一件艺术品,其价格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这些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去总结和积累。针对上述客观情况,我们必须对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客观而科学的定位,在校期间学生掌握定额原理,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理解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的区别与联系,可以参照建筑相关图集识读建筑图纸,正确把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计算各分部分项及措施项目工程量,准确合理套取清单项和定额项,根据造价信息调整人工、材料、机械等市场价格,按照计价程序合理取费最终确定工程造价。

3、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提升

第7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收稿日期:2012-07-10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第8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监理;实践教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2-02

《工程监理》课程近几年来已经成为各院校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监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实践教学,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研究也是现在高校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再者,监理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行业,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有效地培养和指导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为今后就业和提高个人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程监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了积累更多的素材,《工程监理》任课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政策动态、施工现场及网络及时获取大量的关于工程监理的信息,不断更新和丰富所讲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本专科教学内容,在讲课过程中调整章节的次序,并增加专题内容和国家新版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有关内容。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为此,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如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专)科教学侧重点见表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突出生产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组建工程监理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监理课程理论和概念性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将“讲、学、论、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师生互动,做到教学相长。有时为了加强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可将工程项目的施工验收资料和监理验收资料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传阅,使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学到实际工作的内容,并感受到施工现场的氛围。

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践教学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形成以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手段体系。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向监理公司员工学习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新尝试

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能力,重知识灌输、轻探求引导的观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从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监控评价,把工程监理教学本位的监控评价观念转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促进本课程教育特色的形成。

学生参与实习和综合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为便于学生掌握工程监理基础知识并能指导实践,结合现行各专业实习安排情况。本课程采用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实习穿行的方式,既解决了专门课程单独设置实习的难度,又能够节省单独安排实习的时间,节约经费。

监理实践融入施工认识实习中 在施工认识实习中,通过参观施工现场的项目监理部,建立学生对建筑施工及施工监理的感性认识。我校组织安排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认识实习,实习计划中增加了了解关于监理的一些概念和理念,了解工地上各种机械设备、了解各类施工工艺过程和施工监理工作等内容。听取现场监理人员讲解现场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通过实习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转化、拓展,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提高学生的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掌握各类施工工艺过程,熟悉施工监理组织形式,了解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职责及工作内容,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监理有关规范及条例。参加实际监理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监理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公正、独立、公平、解决问题的思想,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向学生现场讲解时,也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如何处理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内容,通过认识实习能够使学生对监理的地位和监理人员的职责有所了解,为今后接受监理课程讲解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监理实践融入施工生产实习中 近年来,我校安排学生在山口岩、峡江等江西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生产实习,聘请了承担项目监理任务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讲授其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的一些知识。教学采用室内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室内主要是讲解监理人员组织结构、三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施工监理资料等内容,现场讲解主要是监理外业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控制的原材料、半成品验收和施工监理规范方面,投资控制的计量过程和一些费用索赔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面向大型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监理工作任务重,在监理人员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能够实现质量、投资和进度控制目标及其合理的优化。讲解过程采取互动的形式,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现场监理工程师给予第一时间的解答。在施工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整个学期中的学习心得,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盲点,将学生交叉分组,让具有不同知识面的人组成一组,分别派往不同的施工现场项目监理部进行实习。由于每个实习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在实习中容易形成互帮互带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实习获得较好的效果。

监理实践融入顶岗实习中 在监理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我校已经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作了尝试,先后将一百多个学生安排在我校校办的水利资质监理公司实习,大多数都经历了工程开工前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双师型”教师在顶岗实习教学上也受到了启发。(1)理论学习方面。参加了实践锻炼的学生更明确了工程监理的重要性、全面性和特殊性,更准确地掌握了监理工作的实质和内容;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热情,这种热情的正迁移,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的角色,变成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点。(2)实践应用方面。参加了实践锻炼的学生明显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了直接进入工地组织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整理资料的岗位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同时,更加满足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技术或技术领域的市场需要,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和知识,也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衔接与配合。

本课程教学尝试,以“够用、应用、实践”为主旨,以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突出生产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组建工程监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突出职业适应性、教学目标突出技术应用性,教学形式突出真实生动性。通过课程实践,有效地培养和指导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将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作岗位的应用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对理论的验证或对技术的认识性了解。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做到了教学相长,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企事业培养最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今后就业和提高个人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实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达到“多赢“效果。同时,通过教学方法尝试,也能促进其他课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对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晔志,杨伟.监理业的创兴、困境和未来[J].建设监理,2008(11):5-8.

[2]刘红梅.高职工程监理专业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38-39.

[3]景良竹.工程建设监理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科技,2008,24(9):152-153.

[4]张志刚,徐友全.关于我国监理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建筑经济,2006(4):84.

[5]陈静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2):23-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9篇: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整合

“工程监理实务”是高职高专类工程监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工程监理实务”是培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具备工程监理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一般由工程监理理论教学与工程监理实务实训两部分来完成,本文通过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分析,旨在总结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对建设工程监理定义为: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1988年开始试点建筑工程监理制,到1997年通过《建筑法》,从而使建筑监理制在我国全面推行。推行建筑监理制,是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建设监理机构,监理协助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

高职高专类工程监理专业因此应运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对于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研究“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提高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工程监理实务的操作能力,对工程监理专业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简要介绍

以我院“工程监理实务”课程为例,我院的“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分两部分:工程建设监理实务(理论部分)为30学时,工程监理实务实训(实操模拟部分)为52学时。这两部分中,理论部分是基础,实操模拟部分是核心。实操模拟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了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知识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监理知识从事实际工程监理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工程监理实务理论部分主要围绕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四控两管一协调”展开,通常的教学是从简要介绍工程监理在我国的推行历程开始,通过对工程监理基本概念、工程监理相关法律法规、工程监理组织、工程监理实施程序、主要工程监理文件、相关监理控制方法等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监理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部分,是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典型环节,进行实操模拟训练,通过对典型监理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熟悉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流程,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监理工作的目的。

二、“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特点分析

建设工程监理的本质是“专业化的监督管理”,可见“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做好有关项目管理的课程。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四控”(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这些都是技术性管理工作。因此,“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可以概括为有关建设工程监理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此看来,“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门课程,它是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关系的一门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我院为例,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是“2+1”教学模式,“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理论和实操部分都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也就是理论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就是考虑到“工程监理实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度,如果没有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做基础,单单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这一门课程,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我院的工程监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等。以上每一门专业必修课都和“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我院的工程监理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计算机软件应用(PKPM、天正)、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钢结构、建设法规、建筑设备知识、建筑企业经济与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建筑节能技术等。这些专业选修课也都与“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需要对上述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掌握,这样才能很好地学习好“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

工程监理实务的理论教学部分是对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知识的讲述,其特点可概括为文字多,图表少。教学过程中相对多的内容,是对相关工程监理具体内容的解释和分析。学生对此的反应往往是感觉到枯燥、乏味、呆板。有学生讲,这和上“法律法规”课差不多,似乎都是法条规定似的,觉得没意思。工程监理基本知识的每一部分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明白,就感觉到知识简单没难度,有没有教师讲解都无所谓。如果把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学生又感觉到串联起来有困难,实操模拟需要解决问题时,又感觉到无从下手。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部分,是使学生在运用监理理论知识解决某个实际监理问题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支撑。如钢筋混凝土绑扎浇注问题,就需要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充分掌握,对钢筋混凝土的验收规范充分掌握,否则仅仅具有工程监理方面的知识也无法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操部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由此看来,“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懂容易,学精不易。

三、“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优劣分析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课堂内教学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讲授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大,适合课堂授课。“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通常都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这便于前后连贯,互相衔接。但这种方式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觉得平淡。工程监理理论部分类似法律法规一样,都是成形的具体规定要求,就是围绕以《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的规定为主,展开相应论述,内容相对平淡一些,而字面上又似乎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通常是上课的开始阶段或者是某一部分内容的开始阶段,他们感觉到有一点新鲜感时会集中注意力,然后慢慢地注意力就分散了。特别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较多,个别学生会混水摸鱼地不听课,互相影响起来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又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如果教师过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状况,就必然占用过多的时间,实际授课时间就相应地减少。

案例分析具有独特性、微观性、个体性和零散性,具有以点带面,以具体的案例反映较全面的系统理论知识的特点。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部分,通常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工程监理工作解决的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具体施工问题,类似的实际状况在校内教学中几乎无法真实再现。案例分析教学能够把典型事例提炼成教学用案例,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真实场景。但案例分析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过多。对高职学生而言,案例分析的难度不能过高,难易度要适中,一个案例分析通常只能重点解决一两个关键知识点。案例分析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对工程监理基本知识全面掌握,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又需要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通常完成一个案例分析,学生需要预先准备相应前置知识,然后才能够进行分析准备,最后完成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做许多方面的辅助辅导,完成一个案例需要很长时间,由于无法安排过多的教学时间,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对重点的部分内容进行实务实操模拟。我院实操模拟安排了52学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感到教学时间不足,但也难以再增加教学时间了。

四、“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取其优点,增强教学效果。工程监理实务的理论教学部分,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插入经验分享、总结提炼或典故借鉴等其他方法,提高趣味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部分,不要单单是案例分析,结合小组讨论、实战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几个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简单实例:

“四控两管一协调”是工程监理工作的内容。“四控”是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控制;“两管”是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一协调”则是监理工程师负责协调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各种关系。这是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实质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好“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认识,可以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用图形的方式(如图1)表达出来。图1是综合总结图,教学时采用PPT动画的模式,将图1进行分解演示,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结合图1,再通过课堂详细讲解分析,就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监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这样的总结提炼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教学非常有效。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典故借鉴的方法。在讲解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时,“魏文王问扁鹊”这个典故就非常合适。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通过这个典故,学生对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理解认识就能更加深一步了。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中,不要仅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在进行工地例会模拟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在给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增加难度,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条件,教师对学生选择的条件进行把关筛选,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分别扮演监理单位的总监、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建设单位方面的代表(可以是建设单位负责人,也可以是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等),承包商的项目经理、施工员等角色,如有必要还可以增加设计单位代表及政府主管部门代表等,模拟组织召开工地例会,解决出现的问题。模拟工地例会完成后,由学生评委即时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讲评。通过如此的实战模拟,学生既提高了兴趣,又实际领略了类似真实的工地例会过程,对学生掌握知识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不但是实战模拟,也属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以上几个例子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是非常有效的,都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很欢迎。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实战模拟、沙盘演练、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总结提炼、典故借鉴等多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能够运用到“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来,这些方法不应单一使用,更应该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现在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领悟力也非常强。比如:微电影传播非常快,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把课程中合适部分的内容拿出来,找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制作成小段的微电影。把他们中优秀的微电影挑选出来,放映给其他学生看,肯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一试。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如果将部分实操内容前置,植入相关理论部分,使理论与实操相融合,能达到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充实的目的。可以考虑通过微课件的形式来实现,把不同的内容做成一个个的微课件,每一个微课件将实操内容与相关理论完整地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对某些适合学生做的部分,还可以让学生来做。这种做法也值得一试。

BIM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建筑行业,它能够直观地反映施工不同阶段的各种工况,“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BIM把不同的施工工况展现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况设置相应的实操模拟场景,提出相应的监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实操模拟,这样进行教学,会更加直观清晰,有助于提高实操模拟的教学效果。

五、“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整合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