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年本科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指导,而且取决于学生认真和努力的程度,还与教学秘书的辅工作息息相关。教学秘书在毕业论文中应当发挥能动作用。本文仅就教学秘书的辅工作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毕业论文工作中教学秘书的工作流程
1.完善论文选题工作
选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而影响学生完成论文的效率和质量。有些教师选题结合自身科研项目,过分偏重实用,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有些教师选题过宽过难,学生做不出来,又多次更改题目;更多的教师不对学生选题作出要求,导致学生选题盲目,更换同一专业选题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每年都会出现学生要求更换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可能与教师本身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选题没有规划,该写什么题目不清楚,对论文指导教师不了解。此外,历年论文选题高度一致,前面写过的论文,后面的学生依然在写,造成写作资源的浪费。比如,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已经连续几年有学生写作,但并没有多少创新之处。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学秘书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学秘书在分配指导教师和该教师指导的学生时,要对学生充分介绍这名指导教师的研究特长,然后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学生是否对这位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感兴趣,由其自主选择指导教师。二是教学秘书必须整理历年已经选过的论文题目,并对学生公示,以免造成资源浪费。选题应当根据学生自选意向和一人一题的原则进行,教学秘书应当提示部门领导根据情况提供选题,避免选题过于集中。三是在已经建立论文题库的学校或院系,教学秘书应当提醒指导教师每年更新题库,使学生的研究也能与时俱进。在学生选题完成之后,教学秘书应当回收选题方向和题目,建立毕业论文题库,协助督促每年更新,确保每年有20%更新率。
2.协助督查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建立合理的监督检查制度,以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这种检查,一般分3次,首先是初期检查,即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后,院(系)应当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研究计划、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进行初步检查,这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指导教师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完成有价值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秘书应当负责汇总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毕业论特别记录,然后将选题情况报告院(系)或教研室领导。其次是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论文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完成之后,由于找工作或实习等原因,会将毕业论文弃置一边,拖延写作时间。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必须建立中期检查制度。中期检查制度可以由教学秘书主抓,毕业论文学习委员辅助进行,内容是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计划与实际进度是否一致。如果工作量过大,可以采取抽查的形式,然后将检查或者抽查的结果予以公示。最后是后期检查,也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分的检查。教学秘书可以参与部分答辩,对此后面有详细论述。中国政法大学在毕业论文后期检查中的一些制度值得借鉴,他们引入“论文打假”制度,由教学秘书组织学生通过“打假软件”对论文抄袭情况进行检查。此举极大地抑制了学生抄袭的动机,提高了论文质量。
3.积极参与答辩
教学秘书对毕业论文答辩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毕业论文答辩的效率。首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学科分类,教学秘书应将同一学科的学生分入同一答辩小组,然后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应当由本小组所属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组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例,答辩委员会的组织方式大约有两种,一是同一专业的3名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的学生就是这一答辩委员会成员指导的学生。二是答辩委员会成员所指导的学生不在其所在答辩委员会答辩。笔者认为,从效率的角度出发,第一种方式更有效率,因为,本专业的指导教师人数往往不足3人,如果由非本专业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可能导致教师对所写毕业论文内容
转贴于
并不了解,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其次,教学秘书必须安排答辩时间,由于有些学生在外实习或为找工作参加面试,所以最好将答辩时间安排在周末,并且及时将确定下来的答辩时间以及基本程序通知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教学秘书应当抽样听取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内容,注意答辩时间是否充分,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
4.及时提供保障
教学秘书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制度保障,主要是告知指导教师和学生关于毕业论文的现有政策,如毕业论文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学校和教学部门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等,向指导教师分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并按规定回收检查各项填写情况;向上级有关领导反映毕业论文制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建议。教学秘书对毕业论文教学环境的保障,主要是指保障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场所指导学生。目前,很多学校的指导教师都是在办公室完成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办公室人员众多,容易影响学生的思路,指导效率不高。学校应赋予教学秘书申请空余教室的权力,保证每天都有空余教室提供给指导教师。教学秘书对财物的保障,主要是指指导教师所需的办公用品、通讯设施以及及时统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兑现工作报酬等的保障。
5.认真总结归档
教学秘书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结归档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对毕业论文本身的总结归档。毕业论文是学生重要的永久性学习档案,学校要求对毕业论文总结归档,教学秘书应当将毕业论文纸质版按照专业、学号顺序排列,存放在适当场所,同时保存毕业论文电子版。每个院(系)应当将每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形成一个文档,其中包括论文题目一览表、各专业毕业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档一式两份,一份由院(系)留存,另一份则上交教务处留存。其次,是对毕业论文工作文件的归档。教学秘书应当将有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毕业论文要求和规范、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材料等相关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归类保存。对毕业论文制度进行总结也是教学秘书的工作之一。总结毕业论文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二、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秘书的专业素质
论文关键词:影响因素,灰色关联,人口老龄化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正处于崛起过程中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问题最为严峻的国家[1]。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根据有关预测,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本科毕业论文格式,2051年达到最大值,届时,中国人口中将有1/3达到60岁或者更大,4.38亿的老年公民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2]。按照联合国的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所导致的平均寿命的延长。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otestein)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期刊网。伊斯特林(R.A.Easterlin)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1985)是影响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对于相对封闭的中国人口,急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无疑是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国内的研究文献,系统构建影响老龄化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文献几乎没有。笔者在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五大因素,即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普通教育、居民经济生活和人口结构。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在借鉴文献[3-5]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老龄化与这些因素的关联性,探寻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有益参考。
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介
灰色系统的关联理论[6]是从系统内多因素中确定主要因素进行优势对比的一种理论,是指系统内部主要因素随时问而变化的同步程度,它定量刻画了系统内都结构之间的联系,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
分析过程中,设有参考数列为x0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被比较数列为xi,(i=1,2,…,n)。且x0={x0(1),x0(2),…,x0(n)}, xi={xi(1),xi(2),…,xi(n)},(i=1,2…,n)。灰关联度分析步骤如下:
①原始数据变换:对原始数据消除量纲(或单位)转化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分别用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数据,得到新的倍数数列,即为初值化数列,量纲为一,各值大于零。且数列有共同的起点。
②求关联系数: 按公式①计算参考数列x0和比较数列xi的关联系数。
(1)
式中:ξ1(k)为x0与xi在k点的关联系数。
称为第k点x0与xi的绝对差。称为两级最小差。其中是第一级最小差,这表示在第i条曲线上找各点与x0的最小差。是第二级最小差期刊网。表示在各条曲线中找出的最小差的基础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找出xi中的最小差。
是两级最大差,其意义与两级最小差相似。
ρ称为分辨系数,其意义是消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所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一般取ρ=0.5。
③综合各点的关联系数,得到整个xi曲线与参考曲线x0的关联度ri,
ri=(2)
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筛选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如图1)。
基于本文旨在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目的,选取图中可定量刻化的因素16个,依次使用数据序列包括教育经费投入、初、高中升学率、妇女文盲率、卫生总费用、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环境污染与破坏次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口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支出、人口密度、0-14岁少年人口比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9)、《中国发展报告2009》和《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The2008 Revision》。为了使本文研究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同时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限定在1999-2008年。社会养老事业中的三个具体指标卫生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以及人口结构中的计划生育政策更适合做定性分析,因此不纳入灰色关联分析范畴,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是现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其影响的复杂性,对其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及社会政策提出将另文发表。
图1 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
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经过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定性判断,选取的16个影响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分别命名为x1、x2…x16(见表1),历年的>65人口比的数据为参考数列x0,根据灰色建模理论和程序[7]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建立灰色关联分析。
表1 1999~2008年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影响
因素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X0
6.9
7
7.1
7.3
7.5
7.6
7.7
7.9
8.1
8.3
X1
3349
3849.1
4637.7
5480
6208.3
7242.6
8418.8
9815.3
12148
14500
X2
50
51.2
52.9
58.3
59.6
62.9
69.7
75.7
79.3
83.4
X3
63.8
73.2
78.8
83.5
83.4
82.5
76.3
75.1
71.8
72.7
X4
21.56
13.47
15.2
16.92
15.85
14.86
16.15
13.72
12.44
11.52
X5
4178.6
4586.6
5025.9
5790
6584.1
7590.3
8659.9
9843.3
11290
12218
X6
31.1
32.48
33.03
30.60
29.13
29.75
29.99
30.9
29.84
27.84
X7
445.9
449.1
450.8
427
430.6
439.3
446
462.4
478.8
503
X8
1614
2411
1842
1921
1843
1441
1406
842
462
474
X9
1965.1
2278.5
2489
3171.5
3680
4258.4
5093.3
6309.8
7834.2
9740.2
X10
7159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X11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X12
52.6
49.1
47.7
46.2
45.6
47.2
45.5
43
43.1
43.7
X13
35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
44.94
45.68
X14
3.55
3.904
4.1887
4.596
5.082
5.839
7.122
8.048
9.360
11.086
X15
131
132
133
134
135
135
136
137
138
138
X16
24.01
22.89
22.89
21.29
20.34
19.3
19.55
18.47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准备调查、就业期望调查两大类,包括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收集招聘信息渠道、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薪酬的预期、求职时间等18个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统计及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准备调查。
你是否有明确的就业计划? 13.1%的毕业生对于职业定位只有模糊的想法,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数据显示,近54.9%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32%的学生“不了解”或者“很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显示,仅37%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乐观,59%的学生对未来表示迷惘和担忧。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依靠政府、高校的力量外,更需要每个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建立和发展,变被动就业为终生主动就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探索个体职业发展的意识,仍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为目标,“走一步看一步”,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从2015级学生开始,我院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大一学生必修课,院系层面经常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类活动,希望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
1、对就业地区的首选选择?对就业地区首选是合肥市,占36.1%,紧随其后的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达29.5%。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政领导班子为了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每个学期都带队,“走出去,请进来”,开拓实习与就业基地。从本次调查来看,建议今后多走走合肥和东部沿海城市,打开就业市场,满足学生的就业地区需求。另外,考虑到我院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安徽省,那么选择“户籍所在城市”、“安徽其他地区”、“蚌埠”以及“合肥”的安徽地区合计就达到了58.1%。中国有一句古语:父母在,不远游。这一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完全可以理解他们选择离家近的工作。而且,这样的选择正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只是,家乡的发展能否与大学生对未来的期许相匹配呢?这只能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层面才能根本解决得了。政府应当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因为“中小企业才是大学生的就业主渠道”。
2、你最希望到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 17%的学生最希望进国企,7.5%的学生希望进“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46.5%的学生选择“民营企业”。而从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最多,达到51%。”
与此相对应的是, 60.5%的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薪酬的预期是“2000元-3000元”;14.6%的学生预期是“1000元-2000元”。 依然是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16届毕业生数据,“91.92%的毕业生初入职场工作的薪酬约在2000元-3000元”。由此可以看出,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求职定位的偏差,在人才市场上处处碰壁。因而,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应该讲明就业大趋势,以本系历年来的翔实数据,引导学生制订合适的就业计划,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院(系)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是高校建设永恒的主题。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监测和保证体系建设,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多为“学校―院系”二级管理。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除了学校教学委员会和教务处作为校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代表学校对各教学院(系)、各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管理以外,院(系)作为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也要全面地承担起本院(系)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因此,强化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对于建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长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文站在院(系)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角度,以切身的感知,对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完善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建议。
1 当前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1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意识不强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意识不强,有院(系)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院(系)领导对学校抓教学质量监控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院(系)的领导认为,院(系)的主要功能是组织教学,按照教务处的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制定相应的院(系)教学计划并实施,接受学校检查,较少主动考虑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问题。这种普遍存在的对于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的依赖心理,严重制约了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其次,是教师对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是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和评估的最为直接的客体,要求他们同时成为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例如,在现行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制度中,不仅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考核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教师除了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不得不把许多精力放在学历提升、写论文、做课题上。这在客观上都严重制约了一线教师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对进一步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热情不高。再次,是学生对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参与度不够。如今,考试成绩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保送研究生和找工作的重要依据。相较于参与院(系)教学质量监控而言,学生更在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上。
1.2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不完善
实现高等学校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确定各项质量监控的建设指标。目前,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通常依附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直接来自于学校评价的数据,院(系)很少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这就导致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同虚设,各项监控措施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如常规和非常规的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未形成独立于教务处检查内容之外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制度。其次,教学检查通常由院(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承担,缺少院(系)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小组),检查组成员的构成中忽视了一线教师在教学检查中的作用,使得检查内容和检查形式不能很好的贴合教学实际。
1.3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管理不到位
严格的过程管理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运行的保障。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各个教学相关环节,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本科毕业论文、考试等,通常缺乏对各重要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内容形成一系列文件规范和管理办法,仅凭历年经验无法有效规范监控的量化和运行效率,很有可能出现一年度一变化的随机监控措施,使得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指标失去连贯性,对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的稳定性不利。
2 完善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建议
2.1 提高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意识
首先,院(系)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可以视为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补充,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提高院(系)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院(系)领导真正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纳入自己的思维视域去认真对待,研制切实可行的规范来保证实施。院(系)领导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框架下根据本院的专业特点、学生状况、师资状况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细化院(系)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各种相关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步骤、内容的精细化、主题的系列化、资源优化、特色传承等等。其次,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参与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为了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自身所在院(系)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之中,院(系)应该制订奖励措施,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的教师要大力扶持和奖励。比如适当给予一定得工作量;在评优评先等各种奖项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等。再次,院(系)要充分发挥学生投身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师授课、实践教学、教材选购等各个方面。如,可采取定期召开小范围学生座谈会、发展学生信息员、班主任谈心等等方式。将学生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建设和良好运行。
2.2 加强制度建设
基于院(系)教学单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必须依照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和办学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院(系)教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质量和信息反馈检查制度。一是,要建立教学培养方案编制制度,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注重调查研究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要建立教学大纲编写与教材选用制度,规定教学大纲编写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证所选用教材的质量标准。三是,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具体有:定期教学检查制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学生座谈会制度;学生信息员周报制度;完善考试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从而全方位的建立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估制度。
陈秀梅认为,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院(系)的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的情况,要建立和完善院(系)教学工作质量评估办法,健全院(系)级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3]。成立院(系)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小组),成员除院(系)领导和教研组长外,还应吸纳一线骨干教师。委员会(小组)负责对院(系)教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质量和信息反馈检查制度等进行制定和更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设。
2.3 强化过程管理
强化过程管理,首先需要院(系)领导从思想上认识到过程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需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如课堂教学环节。在如何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方面,可以采取提问式甚至翻转式课堂授课方式,记录参与课堂提问或讨论的学生名单,给予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一定的加分。学院通过听课或检查记录表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环节,采取开题动员、制定提交材料模板、中期检查、评审修改后抽查等方式,强化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管理,有效监控毕业论文质量。如考试环节,通过试卷印刷前的试卷质量审查,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的给分记录表归档、评、阅卷质量抽查等手段强化考试的过程管理,做到公平、公正,规范成绩给定的合理性。
强化过程管理还可以充分考虑本院(系)的专业特点、师资现状等,通过授权并指导下属的专业教研室对所属教师和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系主任及教研组长除了按照学校及学院的教学检查及考核要求进行配合操作,诸如上传下达、互相听课、互相检查试卷袋等等,还要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专题探讨或就教学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展开调研,提出带有针对性的过程管理办法和措施,经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小组)讨论通过后开展实施。
强化过程管理势必需要学院管理人员和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院(系)要给教师们创造长期稳定的宽松、融洽、积极向上、公平公正、学术氛围浓厚的工作环境,同时让教学、教研、科研方面做的好的教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让所有人都动起来,逐渐形成“所有人都在努力,我也不能落后”的忧患意识;结合职称评定、工作量、评优等方面实现激励机制,形成教师自身的原动力。
3 结语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行,离不开院(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离不开一个立体的信息传输和反馈网络。对于院(系)接收和的教学信息,教学干事/学生干事要及时反馈给院(系)领导和全体师生,以促进教学问题的尽快解决。还应指出,建设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能闭门造车,或直接套用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内容。要善于向兄弟院校学习,善于针对院(系)的教学特点进行创新,避免流于形式,重复劳动。
【参考文献】
[1]张平,孙宏伟,冷秀丽.论高校精品工程建设中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49-353.
关键词: 可视化管理 高校档案信息 功能性 社会化
可视化管理(Visual Management,略称VM)是指采用可视化技术,让管理者实时了解管理对象相关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现场化与可视化的过程。可视化管理就是利用管理学原理、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及交互技术,将组织的战略规划、生产计划、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管理信息转化为几何图形或图像信息,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以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说,可视化管理是一种经营策略:它提供一个清晰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地显示和调控组织的业务活动过程的方法,可以显著地改善业务操作和管理,减少业务运作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另外,可视化管理也是一种管理哲学:提倡更加主动和聪慧的工作而不是最辛苦的工作。它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化特点、顺应了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通过可视化管理理念和可视化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利用信息集成和数据挖掘提高业绩评估水平,提高内部员工和外部市场的满意度,进而成就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总之,可视化管理理论是一种适合于各种需求和管理内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体现了“信息可视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在组织生产和管理中动态集成。
高校档案信息可视化管理,在具有组织可视化管理的一般性特点的同时,更注重具体利用人类视觉感知系统,将档案信息以图形化和视频化方式展示出来,深入而直观地解释及概览档案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辅助用户概览档案系统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档案系统内部的有价值信息,符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显著提高高校组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必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另外,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是高校档案信息组织的高阶表现形式,是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对党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实现各类档案信息的系统性集成、直观流、高效性传递和辅决策。再者,可视化信息系统是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其他信息系统和工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一般信息系统的特性,同时,它充分整合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组织可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因则本身又具备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一、高校档案信息的可视化处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对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较高、推广性高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加工。主要是运用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把实体档案进行有效的转变,促成实体档案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体现,主要表现为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视频文件和声音文件等多媒体信息。文本文件是能把档案中可以用文字表述的信息用文本格式录入、存储在计算机和数据库中,随时可调出利用,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由字、词、数字或符号表达的文件。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编辑过的文本文件通常不能进行交换使用,因而有时为了可视化处理的方便性,可利用纯文本文件是不包含格式代码的特性,免受计算机硬软件的限制。图像文件是通过数字图像技术,将纸质文件、底片、图纸、荣誉证书或其他实物通过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并将之以数字图像形式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并可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有目的的二次处理。图形文件是根据一定算法和相关软件,如文献聚类算法和相应的分析软件,绘制的图表、曲线图,包括几何图形,以及用图标表示的物理量图形等。影像文件是使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影像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多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如数字影视片、动画片等。视频捕获设备可将模拟影像转换为数字影像。声音文件是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编曲软件生成的文件(如MP3等)。这样的文件要求在保证音质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减小声音文件的大小,以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总之,高校档案信息转换为数字化和可视化过程,要借助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网络等多种技术,以及多功能的可视化技术和软件,将现存各种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处理,形成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视频文件和声音文件,并通过有目的的多媒体整合,分类分层次地纳入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之中。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接收和可视化归档工作
一般来说,及时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档案有两种方式:一是网络在线移交接收,各部门即将需移交的电子档案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或加工后传输到档案部门规定的地址中进行存储;二是介质移交接收,即将电子档案存储在一定的介质中(如光盘等)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网络移交既可实时在线进行,又可按照主管部门规定周期定期移交。由于介质移交有一定的周期性,为了及时将可以公开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实时地通过网络,在线接收各立档单位的电子或数字档案。另外,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有目的地收集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图片、图像和视频等,对现有的档案信息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互联网上其他零散、无序的具有档案价值的数字化信息,经过有效鉴定和加工处理后也可作为可视化信息采集的对象及时公布。通过多种方式把具有档案价值的数字信息和文本信息下载到本地,然后对其中有可视化需求的相关信息,经过有效的鉴定或与实体档案的核对后,再经过一定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可视化软件的整理、组织、加工,成为本地的现实可视化信息资源后,才能有效地为各级用户提供利用。
再者,相对于上述低层次的信息可视化处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文献和信息聚类算法和技术,分析和归纳高校管理和领导决策用的深层次可视化档案信息,如利用文档和信息聚类处理,并按主题进行冗余消除、信息融合等可视化归档处理,为档案信息利用者深入、直观地浏览档案信息提供方便;对高校各部门和各类员工,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对档案信息利用者感兴趣的文档和信息聚类,进一步挖掘用户的兴趣模式以用于信息过滤和主动推荐等信息服务;还可以对档案系统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进行聚类,使用户迅速定位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按目录树的形式归档并呈现,使得聚类结果可视化和便于理解。
三、档案信息服务的功能性可视化利用
高校档案信息可视化的功能性,是指档案馆根据当前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各类职能性工作,从党政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了解利用者需要,开展可视化服务和功能性利用,及时向利用者提供准确、及时和直观的档案信息,使高校档案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
针对高校管理活动中的党务政务类档案,其中重要的专题文件汇编和有关职称评审、干部任免、机构设置、重要活动等时效性和宣传性强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可通过可视化数据处理和分类归档,为学校党政管理活动、领导决策和员工利用提供直观而便捷的服务。
针对有关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学生、杰出校友和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性强的档案资料,如照片、奖章、奖状、证书、纪念品等信息档案,对他们的事迹和风采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可视化存档,通过先进事迹、成果图片和视频的可视化呈现和网络传播,可充分利用可视化档案信息特有的实证性和直观性,对传统时空约束性的宣传栏和展板形成有益的补充,激发师生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激励学生模仿学习,积极塑造优秀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以有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塑造,深度挖掘可视化档案信息的特殊教育作用。
针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类档案,教学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学业务档案按学科专业和教学年度进行分类、归档、编目,使之形成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档案材料。同时,主动了解教学管理、教学人员和学生的可视化教学信息的需要,定期向教学管理、教师提供多媒体合成教学档案资源,为学生提供异步教学方式和个性化教学服务,实现为学校的教学评估、教学改革和各学科课程建设等工作提供系统的参考依据;深入地开发科学研究档案,更好地开发利用本科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档案工作者可分科编制历年优秀毕业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目录等电子档案信息,供毕业生写作学位论文时查阅,为其提供选题参考和范本借鉴,同时利用数据挖掘和文献聚类技术,并通过相关软件的可视化处理和分析,如地形图和交叉关系参考图等,为更好地发掘学位论文的科研信息资源而提供条件。
四、可视化档案信息的社会化应用
可视化档案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就是要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可视化档案信息为目的,面向社会强化可视化档案信息的各项特色服务功能和友好界面环境,建立直观和集成的可视化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创造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可视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高校的微观组织形式,即以本校档案馆为中心,辐射本校所辖的党政机关、各学院档案室等,建立纵向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视化协作网。学校档案馆应将党政活动、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档案信息系统收集,并利用网络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人类视觉感知系统,将网络节点和数据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出来,并作用于抽象的具有网络关联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如校内社会关系、论文互引网络等,通过对其进行可视化管理并设计直观的人机操作友好界面,可以辅助用户充分发掘和分析档案信息库中隐含的知识信息。
二是以本校档案馆为基础的宏观社会化应用,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其他高校的横向档案信息可视化协作网。学校档案馆可将反映学校发展的党政活动事迹、优秀师资和学科专长、学生专业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档案信息数字化,并进行可视化传播,以便为师生的社会流和实践服务,让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地区经济和国家发展更充分地利用。另外,高校师生科技成果资讯(科技专利、商业咨询、研究报告等),以及研究生、本科生论文等档案上网,进行可视化传播和有偿使用,可帮助高校实现科技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和应用。
五、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是基于高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识资源,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档案部门是知识宝库,是档案信息搜集、整理、记忆、传播的基地,在掌握系统的档案信息传递理论与实践技术的前提下,将杂乱无章的信息经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整理、加工、控制,通过先进管理理念和可视化技术融合的可视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归档和利用的直观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显著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知识传播的效率,因而档案的信息化和可视化管理,必然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远藤功.可视力――实现可视化管理的5种方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自主设计实验课堂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药学的必修课程,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所以生物化学课程应尽量提前,但应在有机化学课程之后,或与有机化学课并进;是病原生物学、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应先打下较牢固的生物化学基础,并尽量加重生化课的分量,同时避免后继课程相关内容的重复。生物化学以其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各种代谢过程复杂繁琐,堪称生物学科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学科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喜欢听课,乐于参与,积极讨论,学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学会主动培养自己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个性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1案例引起兴趣,穿插前沿科研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进入本科医学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学习被动,学习自主性差,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知识基础不扎实、牢固[1]。首先我们的第一堂课,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和生活相关案例可以引起学生较大兴趣,可以通过课前提问或课后留问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用于诊断冠心病、转氨酶用于肝病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等的原因是什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可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讲到DNA的二级结构模型时,可由双螺旋模型的提出者Watson和Crick讲起,设问他们由此发现获得了什么重要科学奖项,并可以借机讲一下当时诺贝尔评奖时的小插曲:因论文太短致使评委间产生分歧,最终获奖说明了科学发现主要在于其价值而非论文长短。教学效果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水平,也与任课教师的严格要求密切相关[2]。本课程结合最新进展,涵盖动态与前沿知识。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历年与生物化学发展相关的诺贝尔奖成果,适度地超越教材,查找教材以外的重大事件等必要教学资源并合理组织教学。比如我校老师研究的命运分子cNumb在原肠期胚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基因和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就是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Numb基因在原肠期鸡胚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生物学软件和在线平台对cNum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以及碘-淀粉法、Bernfeld法和ESP-G7速率法3种方法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的差异[4],结合实验课题让学生对酶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组织学生对研究热点进行查找资料,了解基础点,分组讨论,解决教师预先给出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会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参加本科、研究生校内外的学术活动,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2重复重点内容,引入PBL教学促进师生互动
生物化学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复合物、酶、生物膜、真核生物基因组及线粒体基因组等;第二部分讲述分子生物学部分,如基因信息的传递、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及实施要点、基因相关技术;第三部分讲述细胞信号转导技术原理及应用等。对于生物化学内容繁多的特点,我们对于重难点内容要重复教学,在同学脑中达到耳熟能详,举一反三,而基础知识点到为止。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的呆板模式,老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从直接教给学生知识的“灌输式”到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自我学习式”,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即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的逻辑过程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发散性思维和主动学习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目的[5]。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对问题的好奇与求知欲中,增加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如设计一些关注点引发学生参与互动,如烫发的生化基础是什么?磺胺类药物的治病机理是由于酶的抑制作用吗?课堂上运用PBL教学法,可以设置专题讲座,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一个主题,每组成员分工合作,任务明确,每个人都是责任人。老师通过对每一环节的设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减少了“南郭先生”和浑水摸鱼情况的发生。
3重点章节小结,设计思维导图
糖代谢设定为动态部分的重点;酶促反应动力学中Km值和Vmax的计算与应用、生物氧化(生物能学)、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控机制等设定为难点。每章重难点都组织学生自己小结,老师评定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系统。生物化学众多的动态反应记忆比较困难,如6-磷酸葡萄糖、ATP、乙酰CoA、NADH+H+、NAD-PH+H+等物质的来源和去路,全酶、酶的活性中心、酶原的激活、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的β-氧化、半保留复制、不对称转录。老师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先把总的章节框架勾画出来,再补充具体内容,引领学生的思维,整理归纳,联系整体,通过Flas或板书直观表示。老师应当尽量在每次课、每一章,乃至整学期内容都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以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有效地回顾和复习。可以课前预习让学生设计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小结也可以用课堂考试形式,让学生自己绘出内容图,或者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动态反应,如三羧酸循环制作Flas,并进行课堂展示,考查学生归纳记忆、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每章都进行小结,但每一部分的小结书写的思路、侧重点各不同,单元小结和课程小结在知识点的把握及知识体系的梳理及运用也有所不同,能较全面、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习惯于期末突击应付考试,而小结模式可以较好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
4虚拟实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所谓“自主设计式教学”,就是以自主设计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讨论、研究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生物化学探究式虚拟实验课堂教学的思路是以生物化学经典实验为主线进行发散性拓展,根据课程理论内容,给出学生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小课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及班级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师层面,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引导设计虚拟实验题目,指导学生研读文献、制作实验流程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学生层面,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实验专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在充分研读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允许学生自己组织课题小组、自主设计小课题,教师只作方向指导,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并给出具体实施过程,并在全班进行演讲、答疑和讨论[6]。自主设计实验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只强调共性的发展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情况。通过设计虚拟实验课堂,学生对实验设计及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课堂进行展示,进而走进实验室,从试剂配置到实验操作,从设计实验到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各方面使自身得到锻炼。老师在其中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允许学生出现一定的错误,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更快。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按照预设计、设计阶段、具体化、实验阶段、竞赛阶段等五个阶段进行实施。①预设计:在任课老师理论课后,可以给出相应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思路或者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②设计: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辅助查找资料,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给出具体思路和实施过程。③具体化:通过设计虚拟实验课堂,让学生对实验设计及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课堂进行展示。④实验阶段:虚拟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的课题经过导师指导可以继续深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⑤竞赛阶段:以此为依托组织一个专业的班级间进行比赛,乃至扩展到全校及其他学校进行,提高积极性,并给予奖励。这期间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同学申报省级乃至全国的创新项目实验,不但参加课题研究,还要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把实验结果整理成论文。我校生物化学系已获得部分成果。目前已有多人次获得挑战杯立项,以及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还有部分学生的实验正在进行中。在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其中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近海红树林环境抗肿瘤细菌的筛选和鉴定”获得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由系老师指导同学的“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药物代谢酶CYP2C19两个主要突变等位基因联合分型方法的建立”等课题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撰写的论文“一株抗肿瘤活性的红树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在《河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表。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促进其综合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以提升。
5多元化考核
“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忽视平时学习的考核和能力的培养,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无法测试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更抹杀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7]。适当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科学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考核不应只注重期末考试,而是应贯穿学习全过程。考核内容应充分体现所学知识和技能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将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章节小结、实验考查和期末考试四部分,从上课出勤态度、课程预习情况、课程小结成绩、课堂发言、任务完成表现、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多方面进行考查,最后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
参考文献:
[1]潘虹,吕红,吴立连.一般本科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思考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105-106.
[2]李月英,胡海涛,王唯析,等.加强综合管理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81.
[3]顾取良,陈佳园,王广,等.命运分子cNumb在原肠期胚胎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31(3):383-387.
[4]杨泽民,林静,杨小蓉,等.3种方法对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及其活性比值检测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1):1488-1490.
[5]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等.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6):56-57.
[6]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