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范文

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

第1篇: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 军人情怀 爱国精神

边塞诗源远流长,以军事斗争和征戍题材为主要内容,唐代边塞诗是军旅诗歌的集大成者,是盛唐气象的集中反映,既是文人之词,更是战士之歌,好诗佳作迭出,是唐诗中最重要最华彩的篇章。唐代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尤以盛唐成就最高。仅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历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唐代在经济上文化上繁荣发展的强盛国力奠定了边塞诗的基础,在政治上、思想上开放宽松的时代气氛造就了边塞诗的繁荣,一大批屡出塞外,久佐戎幕,渴望慷慨报国,建功立业,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勃发的文人与战士用壮怀激烈的诗句开辟了边塞诗的新篇章,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边塞诗派。盛唐是边塞诗派创作的鼎盛时期,尤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成就最大。

纵观唐代边塞诗,抛开美学风格,单就思想内容来看也是发前人所未发,写出了比前人更丰富多彩,更新鲜活泼、更开放广博的边塞生活。有写绮丽壮阔的边塞风光与边关人民生活状况的;有表现戍边将士沙场豪情,报国壮志的战斗生活的;有抒写思乡念亲的离愁别恨的;有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的;有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诗人初到边塞,目光所及都是与京师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景象与风物,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往往运用粗犷的笔墨、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边关苍茫雄浑的绮丽风光,流露出热情和欣赏之情。高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是绝无仅有的以高度热情赞赏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典型作品。诗中写生活在营州的少年郎,自幼崇尚牧猎骑射之风,养成了驭马驰骋的独特而令人羡慕的本领。正是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成就了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尚武的精神以及天真可爱的心灵。这一切都展示了诗人对典型的边塞生活情趣的喜爱和投入,对胡汉各族少年的欣赏和平等对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塞情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北边地民风迥异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八月飞雪,北风暴烈,草折雪舞,来势汹汹。风雪铺天盖地带来奇寒也带来奇景,漫天风雪在诗人眼中化成了万树梨花,颇有浪漫色彩。开头四句雄健奇特,反差极大,向我们展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着浓郁的边疆生活气息,十分独特鲜明。诗人紧紧抓住边地风猛雪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瑰丽的塞外雪景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冰雪,想象瑰丽,比喻新奇,成为咏雪的千古名句。

边关的绮丽风光无法消除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也无法排解他们内心浓浓的愁思。长期的远离家乡而不能返归,边关征战渴望早日博取前途功名而未果,无论战士之歌还是文人之词中都弥漫着深沉而复杂的愁思。许多的边塞诗都在表现征戍者的艰苦生活和思家念归之情,这也是壮怀激烈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征人情怀。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捷》

唐代有中、西、东三个受降城。这里指灵州的西受降城。“回乐烽”是指当时回乐县的烽火台。“沙似雪”、“月如霜”反映出塞上的寂寞与清寒,是最容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景象和气氛。在这沙冷月寒、夜阑人静之时,远处传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与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实是异曲同工,也可以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媲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这首小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开头一句,节奏明快,声情并茂,写在一个秋夜,军中有人用琵琶等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奏起了新鲜曲调,跳起了新颖舞蹈。“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是指《关山月》的曲调。这句诗紧承上句,意思是说这充满异国情调的曲调仍然离不开旧的内容,暗点出了将士们于丝竹幽咽之中油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撩乱边愁听不尽”一句,是说越是起劲地弹唱起舞,越是引起久戍思归的苦情,扰得他们心烦意乱。这里的“听不尽”意味深长,既有将士们对哀愁的曲调“奏不完”而产生的怨叹,也含有他们对家乡山水和边关风物的眷恋、赞美,表示“听不够”的意思。“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诗,以景结情,借长城月夜苍凉的景色来衬托乐曲的离别之思。将士们徘徊四望,高高秋月挂在空中,蜿蜒逶迤的长城绵延起伏,心中愁懑无穷无尽,苍莽悲凉。通过写听乐曲、看歌舞,抒发了戍边将士深沉而复杂的愁思。

边关的生活不仅仅是艰辛漫长的,更有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唐代诗人们往往敢于直面残酷的战争,直面边塞现实,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兵车行》和《三吏三别》一样均是杜诗名篇,杜甫以巨大的悲悯情怀和哀痛的笔调抨击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的政策,战争的悲惨恐怖,连年用兵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也反映出唐代社会敢于批判的时代精神。

边塞诗人还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边关将士生活悬殊、苦乐不均的现实。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高适50岁前坎坷,50岁后显贵,是唐代诗人中唯一被封候的,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主将,他的边塞诗除了反映塞外风光,征人思妇的内容外,突出特色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防问题,以政论的笔调抒写自己复杂深沉的感慨。《燕歌行》是一首长诗,也是高适的代表作,笔力雄厚,感情真挚,诗中有殷切的期待,有无穷的感慨,有对唐将有力的讽刺,有对士兵深切的同情。意境深远,含蓄有力。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现实主义杰作,这样的诗在盛唐边塞诗中独树一帜,少有可比。

最能表现出唐代边塞诗特色的是诗人们一方面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充分展示,同时又凸显出奔赴沙场,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的志向和勇气,以及战胜苦寒、孤寂、死亡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又有乐观豪迈的阳刚之美,还有胸怀政治理想,热衷科举功名,追求边塞建功的时代风尚。诗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最积极的存在,使这些诗句具有了永不泯灭的魅力,是唐代边塞诗的时代赞歌,是边塞诗的主流和精华,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后代不屈不挠奋战的英雄诗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湖上阴云弥漫,祁连山上终年积雪,黄沙荒漠中矗立着一座孤城,拱卫着军事要塞玉门关。戍边将士在孤寂、艰苦的边地生活中承担着国家重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坚守着孤城。战事频繁而激烈,尽管在漫漫黄沙中以至于连铠甲都几乎磨穿,身经百战,以命相搏,他们犹自豪气冲天,发誓不灭匈奴誓不还家,将士们的忠勇爱国之情喷薄而出,豪迈动人,乐观向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欢乐的宴会,酣畅地豪饮,奔放的情怀,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的男人气概,令人难以忘怀,令人不能不端杯满饮。诗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使人透过诗句看到了将士们豪放旷达的胸怀,看到了一群立于漫漫黄沙旷野之上的浴血奋战的天地英雄群像。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将书生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催化为燎原之势。投射出初唐在崇尚立功边塞的时代大气候中许多文人向往边塞生活的人生取向,委婉地表白了自己怀才不遇投身边关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丰富的内容,有力地凸显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