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舞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99-02
本文主要对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同时,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进行详细介绍。另一方面,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综合阐述,让舞蹈教师了解到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舞蹈教师注重古典舞身韵训练而加强学生们对其认真学习,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要领”。因此,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以及关键点告之于学生们,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掌握而充分发挥出其古典舞蹈的神韵,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形、神、劲、律。在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将内在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叫神,而形是具体的舞蹈动作,劲是指舞蹈外部动作内在的节奏与力度,律是指舞蹈表演中应遵循的规律。通过将这四种基本要素进行高度融合、神形兼备才能施展出舞蹈动作艺术的魅力,从而使得古典舞内在的神韵能够得到表达与发挥。
(一)基本要素一:形
“形”即身形,是舞蹈者将各种姿态展现出来的具体舞蹈动作。“形”是人们通过在空间中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将舞蹈步骤用肢体表达出来的动作。另外一方面,身形也包含有表演的因素,身形是将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等通过肢体、动作等手段将其表达出来。因此,身形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用舞蹈艺术以及声乐配合等来改编成实际的舞蹈,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刺激,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在声乐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在传统戏曲舞蹈中,身形被称之为身段,戏曲舞蹈中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功,其身形将各种手势以及复杂的技巧进行展现出现,从而完成艺术的表达。另外,各种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存在着文化差异以及传统习俗差异等,所以,展现出的舞蹈风格以及身形韵律等也不尽相同。
(二)基本要素二:神
“神”是将各个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体现,这也是舞蹈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部分基本要素,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各种要领,而且需要掌握舞蹈核心技术要旨,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中的各种神韵。由于舞蹈的神态以及韵律不尽相同,从而使得舞蹈的风格各异,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兼用的表演境界,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另外,形神兼备动作能够得到准确的发挥,需要正确的运用形、神、劲、律四大动作要素,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目的。
(三)基本要素三:劲
“劲”是指舞者进行施展舞蹈动作的时候,其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与力度得到相应的处理而表现出来的。我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通过音乐的节奏相互融合统一,劲一般是在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劲存在于古典舞蹈演示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舞蹈的开始还是在舞蹈的结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处理好舞蹈动作中的各个节奏,从而使得舞蹈韵味延长。
(四)基本要素四:律
“律”是指在舞蹈中的各个动作应遵循的规律。在进行古典舞蹈表演的时候,其各个动作应做到“顺”、连贯,从而使得古典舞蹈产生特殊的审美性给人们的视觉上、听觉上以刺激。
二、我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身韵训练的“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并将中华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融合,从而使得古典舞蹈最具中国特色。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身韵的出现,为古典舞注入了艺术的“生命”,其突破了传统戏曲中限制性的程式动作而升华了“元素”化的动作。舞蹈动作的发挥离不开身韵中的各种“元素”,例如:提、沉、冲、靠、含、“云间转腰”、“青龙探爪”、“燕子穿林”等动作。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其“元素”虽有类似之处,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元素”间的共通点以及差异之处告知于学生,从而使得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其中的要领,更好地接受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元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发展的,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对立或融合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古典舞身韵中的各种元素不仅可以发挥出更多千变万化的子元素,而且能创造出更多较丰富、较典型的古典舞动作以及舞姿。在舞蹈教学中,“元素”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掌握好这些“元素”动作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在舞蹈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
(二)身韵训练中的“呼吸”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身韵中的基本“元素”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呼吸是生命的体现,有了呼吸才有生命的存在。在古典舞身韵中,舞者想要将舞蹈作品充分地发挥需要运用好呼吸,呼吸是舞者将舞蹈动作进行变化的主要动力之源。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靠气息来带动的,人体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在舞蹈发挥动作形态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过程中将舞蹈的呼吸要领传授于学生们,从而让学生们理解舞蹈中是有“生命”存在的。例如:在进行各“元素”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气息带动动作,将呼吸始终贯穿于动作训练中,才能真正体现古典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意境。在舞蹈教学中,要求学生应掌握好身韵元素与呼吸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再结合不同节奏变化以及身体方位的变化而赋予动作以生命力,从而使得古典舞的神韵被充分发挥出来。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们体验与认识到呼吸与身韵各元素的关系,而且掌握了呼吸与身韵形态相结合的方法。
综上所述,舞蹈中的呼吸是融入到古典舞蹈动作里,与生活中的呼吸有着质的区别,而舞蹈中的呼吸在古典舞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舞蹈的生命力。舞蹈教学中,学生通过将呼吸与外部形态相互结合而掌握,使得舞蹈动作具有了生命力,从而形成现在古典舞所特有的神韵。身韵“呼吸”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身韵的“呼吸”表达出来而使得古典舞富有生命力?这就需要将舞蹈动作、动态与内涵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将身韵的各元素中所具备的训练性、审美性、适用性的特点进行结合统一起来,从而将古典舞蹈所具有的神韵给表达出来。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古典舞身韵中各元素、“呼吸”等进行相互结合与配合统一,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古典舞蹈的神韵。因此,对学生们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能够有效地使舞蹈教学更加快捷地开展起来,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其舞蹈精髓。
三、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作用
我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不断地创新,已渐渐形成一套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训练系统,不仅包含了我国民族特有的审美特征以及美学规范,而且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因此,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将这些民族特性的技术、技巧进行了解以掌握其中的动作要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古典舞蹈的神韵。在传授学生们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身韵训练,从而使得舞蹈教学课程很好地开展进行下去。另外一方面,如果在舞蹈教学中不强调古典舞身韵的训练,那么,学生们是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古典舞蹈的风格韵律,以至于舞蹈中不能体现古典舞蹈的灵魂,展现出来的动作毫无生命气息。
综上所述,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身韵训练中将古典舞蹈应有的灵魂、情感等融入到其中,从而使得舞蹈有了应有的神韵。如果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缺少身韵训练,那么所传授的舞蹈过程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不能够将舞蹈中的神韵所发挥出来。
四、结语
本文将古典舞身韵的几点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将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因此,在进行古典舞教学中需要将身韵训练的内容以及要点传授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了解其中的要领,并能够掌握古典舞蹈的风格特点,从而发挥出古典舞蹈的神韵,给人们以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因此,古典舞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观众的想象力,而且能够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中的深层涵义。
参考文献:
[1]高善,雷咏时,周继和,曾德涛.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元宝跳”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
[2]吕寅.关于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
[3]王.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气息训练的作用[J].广东艺术,2007(04).
[4]胡雪丽.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观――由《乐记》中音乐教育思想的审美情感所引发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5]袁禾.舞蹈艺术的超民族性和永恒价值[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
[6]赵志伟.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运用――以腰功的训练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
[7]吴海清,陈建男.何种普遍性? 哪种古典?――试论古典意蕴与现代性的沟通[J].中国图书评论,2007(04).
中国的舞蹈历史,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不断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要追溯到它古远的源头——原始舞蹈。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舞蹈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远古时期的舞蹈,重点在于实用性,它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发展程度繁荣,舞蹈随之也就借鉴吸收很多外来元素,例如胡旋舞之类。在宋元时期,戏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舞蹈的独立表演艺术手段,在此时逐渐的停滞不前。在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型的舞蹈表演形式,戏曲舞蹈。戏曲舞蹈使得舞蹈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舞蹈艺术也不再是单纯性的肢体表演和祭天娱神,而是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增添抒情叙事的功能性。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又诞生出了中国古典舞,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本篇论文着重研究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联系,若要真正理清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融合与区分,那就必须要从舞蹈与戏曲的源头入手。关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相互融合与区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戏曲艺术的产生是以舞蹈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于平于 2011 年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中指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来自于昆曲艺术,京剧艺术表演的“身段”作为昆曲范型的延伸,也一并决定了今日“戏曲舞蹈”的形态。”在它所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他指出戏曲舞蹈与戏曲音乐都是戏曲这门艺术的分支,恰当的把握这些分支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提高戏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水平,也就是他认为舞蹈是包含在戏曲艺术之中的。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李雯在发表的《分析“戏曲舞蹈”的由来》中指出:“戏曲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鉴并改进了中国传统舞蹈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其他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合变化,经过艺术长河的洗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发展离不开舞蹈艺术。”蒋中崎 2004 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最早是在宋代,戏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具有完整戏剧意义的戏曲形式,它通过对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宋代戏文的出现,使戏曲进行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戏曲舞蹈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洪春华在《戏曲舞蹈发展》浅析中写到:“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舞蹈艺术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李华平在山西师大学报上发表《戏曲舞蹈与古典舞蹈的融合与分离中》写出:“戏曲与舞蹈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色的明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融合演变过程,戏曲舞蹈是以中国古代舞蹈为基础而产生的。”......这些学者的观点表明,戏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戏曲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舞蹈艺术的,二者相互吸收,相互借鉴。
第二方面,舞蹈艺术的丰富发展离不开戏曲艺术。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向云所发表的《论戏曲旦角身段在舞蹈作品<青衣>中的运用》中通过对具体的舞蹈作品《青衣》进行分析,把作品中的吸取身段加以研究从而得出舞蹈艺术中融入戏曲元素,可以是舞蹈更好的在舞台中焕发光彩。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董超所发表的《浅谈戏曲元素在舞蹈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当今社会舞蹈展多种多样,创新的舞种数不胜数。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舞蹈继承了戏曲的风格和特点再加上突破与创新,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舞种,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路。”董江河在其发表的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刘黎芹在《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舞发展离不开戏曲舞蹈”。现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以戏曲艺术作为根基的,在中国古典舞的编创表现手法中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
第三方面,戏曲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与分离。张融发表的《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中通过对《爱莲说》等古典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说明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吸收与融合共同发展。袁杰雄谭欣宜在《浅谈戏曲舞蹈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衍生与发展》一文中,“说明戏曲舞蹈与中国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舞蹈保存古代舞蹈的传统,舞蹈艺术在艰难中发展,戏曲在滋养中升华。舞蹈艺术与戏曲艺术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冲刷不断的丰富与完善,深深地印下民族的烙印,不断的向前发展。”银川艺术剧院的姬常虹所发表的《浅谈中国古典无语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文中说道:“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联系并相互区别,中国古典舞蹈从戏曲舞蹈中吸收大量戏曲元素,例如身段、技法、水袖、卧鱼等。戏曲舞蹈也从中国古典舞蹈中吸收大量精华。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中舞蹈表演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古典舞剑舞;剑术;传承
本论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历史与现代传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N132)
中国古代剑舞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了断代的现象故现代古典舞剑舞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重构,在建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础之上通过吸收戏曲舞蹈中的“剑舞”和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剑术而发展建立起来的,自此剑舞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戏曲中的剑舞和武术中的剑术区别较大,戏曲的剑多为木质剑并为戏曲人物角色而服务,而剑术中的剑一般金属质地更贴近古代剑舞的剑且剑术的身法以及剑法特点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特征和时代精神,剑舞其前身本为剑术,是舞蹈与剑术的结合,对剑术艺术化的升华结晶,最终成为武舞的重要代表之一。当今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中主要以武术中的剑术为主,而戏曲中的剑舞为辅。
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中国古典舞剑舞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创作中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训练体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剑舞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剑舞演员。与此同时剑舞发展逐渐的到达了一定的瓶颈时期,此瓶颈所呈现的问题所在为剑舞格调品格不足,对传统剑术的继承较大导致忽视对传统古典风格意味的探寻不够,注重剑法技能忽视文化属性,最终形成的表演风格单一、古典意味不强。本文拟从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对古代剑舞传承挖掘与探究寻找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发展之道,不仅关注剑法技术技能的专业价值,而且强调外在形式下的文化属性。
一、 探寻古代剑舞溯源之本
古代剑舞虽然发展到明清时期独立的舞蹈样式消亡了,但其古代文物、文献典籍等史料记载中存有大量的古代剑舞形态舞姿和精神风貌及文论描述。为探寻古代剑舞继承之本源提供了发展研究的可能性和依据性。每个时代艺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整个文化时代背景的母系统,同样古典舞剑舞的精神品格和风格特征这个子系统深深被时代母系统的哲学思潮、礼仪制度、传统习俗、等影响着,在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文物图像两者相互印证下对古代剑舞的形态审美进行追寻。文献和图像相互印证,成为中国古典舞建构者们的重要途径:依据文字文献,解决舞姿图像内容,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古代舞蹈图像置于历史场景中研究,获得那一时代舞蹈的审美特质;依据图像文献,运用“图像证史”的方法阐释舞姿图像的意义和价值。追寻本源探究历史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史料包含有:古典美学、古典绘画、古代思想史、古典雕塑、传统书法、古典诗词、古典雅乐等各门相邻文化艺术,以此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对古代舞蹈史料进行发掘与解读,含有古代乐舞史、剑术和剑舞史、相关剑的考古文物等。
从古代历史汉和唐两个发展的时代高峰期入手,从夏商周到汉代才真正的形成奠定了汉文化的基调,社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汉代宫廷雅乐很好的继承了周代六大舞和六小舞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和补充,与此同时民间俗乐俗舞繁荣发展,汉代剑的用途十分广泛,杀伤兵器、身份象征、娱乐表演、礼仪祭祀等,战争兵器中刀慢慢取代了剑,但剑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减退,反而成为身份的重要象征并成为舞台表演的重要道具,此时剑舞才真正进入了舞蹈表演的舞台。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朝代,文化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舞蹈艺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唐代是继汉代之后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乐舞体制分为坐立部伎,舞蹈性质分为健舞和软舞,并成立宫廷职业的乐舞机构教坊、宜春院等管理,艺术水平较高表演风格多样。唐代的剑舞慢慢融入到普通大众之中,剑的功能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身份象征转化为表现性),主要用于欣赏娱乐之用。
二、 化武为舞――从剑术到剑舞
从古至今,武舞不分家同源不同流,剑术与剑舞更是有着必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先有剑再到剑术最后至剑舞,剑舞是在剑术的基础之上进行舞蹈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剑舞是武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剑舞的发展在原有剑术剑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演变,这种发展和演变不再是为了技击攻防而是对剑可舞性的拓展更加注重美感和韵律,从剑术升华为剑舞,剑舞在继承剑术的基础之上又凸显出剑舞的风格特点,其风格追求形似游龙变若飞凤。
近代的传统剑术是在古代剑术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多种剑术套路,种类繁多,故有“刀如猛虎,剑似飞凤”的美誉。传统剑术流派众多其风格特点鲜明,身法韵律丰富而多变。几大传统剑术套路:武当剑、太极剑、八卦剑、醉剑、七星剑、八仙剑、蛇形剑、双手剑等。剑术套路根据表演形式和风格特点大概可以总结为四类:1、势剑;2、行剑;3、绵剑;4、醉剑。
势剑也称工架剑、站剑,是以造型、姿势工架为主,静中有动,动静相兼,一招一式,端端正正,规规矩矩,节奏性强,桩步稳固,劲力饱满。规格则要求端庄势正,造型优美,剑法准确,表现剑法的清脆、干净、稳、准、狠,以功力见长,平衡工作较多。在造型舞姿的雕塑性中求得姿势美。此类最具代表性则为:国家竞赛剑术套路和少林剑。
行剑多走势少停势,动中有静,是以流动的身法、剑法为主。以连绵不断的步法变化和身法韵律中完成剑法,如武当丹鼎行剑,以太极腰、八卦步为主,优美潇洒,灵活多变,动作自然有力,动静相兼,避实就虚。其剑法奇巧善变,集各家各派剑法之长,为武当各派剑术之根本,内含“空中舞剑”“地盘旋剑”“人中合剑”等概括,天、地、人三盘剑法(三盘:天、地、人;九派剑法:丹鼎、清虚、天罡、太乙、青龙、八卦、青峰、太极、青冥剑法,以上剑法都属于武当丹派行剑,讲究一剑多用,变在动中,奇正相生,如龙之行,首尾相应,刚柔相济。)在演练时不停不滞,气度祥和;上下进退,步法稳健;似虎踞龙形,速小绵软,剑法迂转,身剑合一,如影随形;洒脱自然,轻盈飘逸。基本上保留了传统剑法的原始面貌和风格特点。此类代表性的剑术套路为蛇形剑、武当丹鼎剑、八卦剑等。
绵剑柔和蕴藉,缓慢平稳,自始至终,连绵相属,刚柔并济,姿势中正平稳,动作柔和,连贯圆活,刚柔相济,轻灵沉着。太极剑中的不少流派的剑术特点皆为绵剑。此剑法兼具有太极拳和剑术两者的风格特点,动作舒展连绵,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醉剑是酒文化与剑术的完美结合体,风格独特,是以武术剑法动作为素材,用醉态形式来表现的另类剑法套路。适合于各种表演性的场合,如在戏曲、舞蹈、电影等艺术门类中都有有所借鉴和体现。醉剑的风格特点:人醉心不醉,醉中有剑,在形醉的姿态中完成各种剑法,时醉时醒,飘忽不定,快慢相兼不停转换无规律可循。这种独特的剑术表演方式细化为三类表演风格:一是注重形态的模拟,滑稽可笑给人一种喜剧感;二是注重剑法技术,在醉态中表现各种复杂的剑法,呈现高超的剑法剑技;三是形态和剑法两者并重,既有醉态的模拟又有丰富高超的剑法。练法要求神似而非形似,心动形随,步随剑活,身剑合一,形醉意清。
以上四类剑术套路中风格特点各有不同,但在差异中有存在其共性:飘逸、潇洒、敏捷、轻快,各种体势的剑术套路为剑舞的舞台表演呈现提供了诸多素材,剑术中丰富的身法和剑法的变化为剑舞的风格性塑造和表演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依据性,如武当丹鼎行剑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故其风格追求圆游、空灵、飘逸的境界,这种风格特点与剑舞所追求的飘逸潇洒的性格化表演是一致的,其中还有有所转化和编排,从舞蹈的视角化武为舞,从剑术到剑舞的艺术化处理,剑术中的身法动作和剑法剑技构成了剑舞编创重构的素材资源库,从中进行提炼、分类、组合,最终更好的服务于剑舞的舞台表演。
结语
现代古典舞剑舞对中国古代剑舞的历史和传承研究从以下两个路径开始:一是对古代文献典籍中相关部分的充分搜集以及对古代文物进行考古研究,并系统整理研究,对剑舞的审美风格的流变进行研究;二是化武为舞,将传统剑术套路进行提炼加工,提取素材进行重新的编排和整理,凸显剑舞风格化的同时还不失剑本身的武的成分。结合当今考古学的新发现,从中筛选出与中国古典舞剑舞的有关信息。不仅要充分熟悉这些资料,更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辨析,客观又清晰地阐述中国古典舞剑舞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时代特色,描绘出中国古典舞剑舞发展的历史画卷。
参考文献:
如今的她,已走上讲台,在轮椅上找到了新的身份。
她就是2013年“最美博士学位获得者”刘岩。
那些最黑的夜
刘岩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2008年7月27日晚,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12天了,刘岩早早地来到“鸟巢”。音乐响起,《丝路》起幕,刘岩翩跹出场,在那片“电子薄纸”上纵情舞蹈。
按规定动作,刘岩将从“电子薄纸”上腾跳到另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是一辆可行进的车子制成的,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可是,当刘岩开始起跳到这个平台时,左脚刚刚踏上,右脚还未赶到,平台却突然提前启动了。刘岩仰天向后从近3米高的平台上摔了下去,加上腾跳时的冲击力,背部重重摔压在地上的一个轨道上。
意外的突然发生,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连夜手术6个小时,医生的最后诊断是:第十二胸椎严重错位,神经遭到严重损伤!刘岩虽然神志清楚,但下半身已经没有任何知觉。
手术后苏醒过来,刘岩从父母的眼泪中明白了一切,那一刻,她不可抑制地失声痛哭起来。
直到现在,五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刚刚受伤的那段日子,仍让刘岩感到后怕。她更喜欢用一种宿命的观点来解释自己的受伤。在她看来,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喜欢跳舞,她自然而然地学了舞蹈。成为职业舞蹈演员后,因为在年轻的舞蹈演员中出类拔萃,她又自然而然地被选到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开幕式唯一的独舞者。
出生于1982年的刘岩,从9岁就开始学习舞蹈,11岁时,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她就离开父母,独自从内蒙来北京求学。因为年龄小,父母对刘岩特别不放心,在上附中的前三年里,父母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从呼和浩特坐火车连夜赶到北京看望她。18岁那年,刘岩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古典舞。2008年,刘岩被选入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上唯一的独舞者。十年专业训练,六年职业舞者,整整十六年的努力,才把她带到奥运开幕式这个令世界瞩目的舞台。刘岩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原以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会更加广阔和辉煌,谁知道,她的人生之路竟在此转向。
在医院住院期间,刘岩手上都插着管子。钻心的疼痛使得她犹如一只受伤的小动物,甚至害怕别人触碰她一下。医生告诉刘岩,像她这种不完全损伤的病人,完全康复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一。她便觉得自己还有康复的希望。为此,她依然会在每天早晨六点醒来,吃过早点就和腿“较劲”,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唯有如此,她才能强迫自己不去想太多。
在刘岩的记忆中,那样的夜晚,是最黑的夜。
为自己推开一扇窗
脊髓摔伤之后,有大约半年的休克期,只有过了这个时期,医生才能判断病人是否还能正常行走。
出院后,刘岩发现,自己是家庭气氛中的领头羊。自己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能让深爱自己的父母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令他们寝食难安。这让她感到另一种责任,就是即便坐在轮椅上,也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决不能破罐破摔。因为身边有两个那么在乎她的人――爸爸和妈妈。这让她没有时间再去为自己的受伤难过,而是更多地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曾经,她是一个舞者,舞者是靠身体工作,靠肢体与观众交流。因为意外受伤,肢体不能动了,也就意味着舞者事业的终止。可是她对舞蹈事业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因此,摆在她面前的问题就是,倘若继续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自己还能做什么?
经过一番思虑,刘岩决定去读书深造。她想,两条腿走不了了,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舞蹈梦想。在她看来,成为可以研修、学习更多东西的博士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0年,刘岩顺利通过全国统考,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名博士生。对于她来说,这是在被命运关上了一扇门之后,为自己推开的一扇窗。
以前在北京舞蹈学院上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自己的身体打交道,面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如何抬手,如何踢腿,如何掌握重心。而读博却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更多的是与纸打交道。而且常常一上课就是一上午,从八点讲到十二点,中间没有课间休息是正常的事。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刘岩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最初,她觉得自己很不习惯,但她会在学习过程中去努力适应。适应长时间坐轮椅的状态是她迈出的第一步。最初,她每坐两个小时左右就会因为腰肌受不了要躺下休息,读博后,她一连坐四五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寻找另一种方式的站立
2013年7月,刘岩正式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是中国古典舞的手舞研究。三年的学习时间,能顺利在这个时间点拿到学位,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答辩时,导师告诉她,虽然你是坐在轮椅上,可是标杆并不会因此降低,所有的标准和别人都是一样的。这让刘岩感到紧张,因为她面对的,不仅有五个考委,还有考委会主席。而比她更紧张的则是她的导师,导师担心她因为身体的原因,做论文的时间及找资料的时间没有正常学生多,会导致过不了。结果,刘岩却在正常时间通过了答辩。
如今,刘岩已走上讲台,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名教师。虽然是坐在轮椅上,但她依然保持着一个舞蹈演员挺拔、优美的身姿。因为够不着黑板,学校便专门为她设计了一个手写本,可以坐着写,然后直接连接到投影上。多年舞者的实践经验加上三年的理论学习,使得站在讲台上的她从容自如。
虽然直到现在,一旦看到自己曾经的那些跳舞视频,刘岩仍然会感到内心痛楚,但五年过去,因为受伤带来的阴霾,已一点点散去。如今,她已渐渐接受坐在轮椅上的自己,执著于做那些在自己看来有意义的事情。
2010年3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支持下,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资助贫困地区小学的基础艺术教育以及帮助部分孤儿,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舞蹈艺术。如今,她已资助了100多个孩子,免费在每个周末给他们教授舞蹈课。对于刘岩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她最快乐的时光。一个周末,刘岩去福利院看孩子们时带了一盒巧克力,结果孩子们一看到巧克力就抢得乱七八糟。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地闹成一团,只为一盒巧克力,刘岩笑得肚子都疼了。自从受伤之后,她似乎从未那样由衷地开怀大笑过。这让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快乐的到来,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这样的感觉让她觉得弥足珍贵。她说:“与其说我在帮助孩子们,不如说是孩子们给我的更多。”
关键词:舞蹈学本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作为萨克斯手,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以适应自己的演奏工作之需。
具体而言应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一、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总和,一切艺术,包括音乐艺术(声乐、器乐)在内,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蕴。所以,要想使自己的演奏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品位,萨克斯手首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学修养。文学是文化主要内容,也是艺术的主要内容(语言艺术),所以文学是连接文化与艺术的桥梁与中介,也是艺术的基础与前提。一切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必要的文学要素。对作品主题立意的分析理解、艺术风格的理解把握、体裁结构的理解掌握、作者的生平创作特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都必须以文学修养为基础。与此同时,在乐手的个人综合素质方面,也同样必须以文学修养为基础,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都主要是文学水平与文学修养实力的显现与展示。与指挥及其他乐手的艺术沟通,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演奏构想、讨论会上的发言、论文的撰写等等,也离不开文学修养。
二是历史修养。历史也是文化的积淀,历史文化也与艺术密切相关,尤其在我国古代,常常是文史不分家,许多优秀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如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即如此。作为乐手,只有具有必要的历史文化修养,才能对古典乐曲真正地理解,进而进行成功的演奏。
二、艺术修养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大门类,也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而它与各艺术门类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萨克斯手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找到自己在演奏中的准确艺术定位,也才能综合全面地体现出所演奏乐曲的综合艺术含量与整体艺术品位。这些艺术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是戏剧修养。戏剧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还是西方的歌剧,都既有声乐艺术(唱腔、唱段),又有器乐艺术(乐队伴奏),所以作为一名萨克斯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戏剧修养,才能很好地完成为戏剧伴奏的重要任务。戏剧修养主要指对于戏剧作品主题、题材、风格、结构、冲突、情境、情节、人物、语言等的理解与把握。
其二是舞蹈修养。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我国古代,常常是乐、舞、诗三位一体。直到现在,音乐与舞蹈也常常合二而一,共同构成“歌舞”。而在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单独演出时,也离不开音乐伴奏(舞曲);在声乐单独演唱时,也常常载歌载舞或加上伴舞,特别是通俗唱法,更以歌舞结合为其主要的艺术标志之一。为此,萨克斯手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舞蹈艺术修养,包括对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国标舞、现代舞(也称“当代舞”)的各自风格、韵律的理解与把握,对情节舞、情绪舞的不同特征的理解与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充满动律与韵味,做到“曲中有舞,舞中有曲”。
其三是其他艺术修养。包括曲艺中的歌唱类(二人转、大鼓、单弦、坠子等等)、杂技、魔术等艺术,也要有必强的艺术修养,才能担当起为这些艺术形式伴奏的任务。
三、音乐修养
音乐修养也是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萨克斯手的演奏艺术与音乐贴得最近,故其音乐修养就显得异常重要,所以单列出来。
音乐系创建于1999年,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和舞蹈表演四个本科专业。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建有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1个(手拉手艺术团),重点建设学科1个(音乐学专业),研究所1个(湘西南音乐文化研究所),精品课程两门(和声学、声乐)。拥有一支学术影响较大、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优良的教学资源和较为齐备的教学设施。现有专业教师66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职和客座教授),副教授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常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聘请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和指导。教师承担省、厅级等研究项目16项,在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社出版发行演唱专辑2部,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其中两部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拥有3栋教学用房,琴房221间,舞蹈排练厅7间,教室20余间,数码钢琴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5间,音乐制作室(含录音棚)1间,MIDI教室1间,多功能排练厅1间,可容纳977名观众、设备先进的剧院一座,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音乐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实践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巡回演出、班级艺术展演活动和周末音乐会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荣获奖50余项,湖南省集体奖20余项,个人奖195项。由于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性强、工作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音乐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学校或普通高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声乐、钢琴、舞蹈、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复调、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合唱与指挥、音乐教育理论、音乐美学、民族器乐(二胡、古筝、扬琴)、小型乐队编配、歌曲写作、钢琴配弹等。
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音乐表演技能的、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文艺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音乐表演、研究、教育教学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同时也能在各级学校担任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音乐技术理论、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基础、音乐教育理论基础、音乐美学、声乐、钢琴、舞蹈、器乐、声乐表演、歌剧排练、台词、表演基础、重奏(唱)、合奏(唱)等。
舞蹈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站)、学校、企业文化艺术部门从事舞蹈创编、表演和舞蹈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舞蹈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形体与技巧、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纲、舞蹈形态学、舞蹈解剖学、视唱练耳、乐理等。
舞蹈表演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具有舞蹈表演技能的、能够胜任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舞蹈表演、研究、教育教学及艺术策划与指导,同时也能在各级学校担任教学与教学研究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与表演、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训练与表演、形体与技巧训练与表演、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与表演、舞蹈编导、中外舞蹈史、世界芭蕾史纲、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
艺术设计系简介
艺术设计系创建于1999年, 现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等五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系专业培养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艺术学方面的专门人才。该系师资团队力量雄厚,现拥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8人(含兼职、客座教授),副教授10人。专任教师大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知名高校,并常年聘请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并定期来校讲学和指导。近年来,该系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A类核心期刊3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6部。
艺术设计系坚持“三促教学”,即“以展促教学、以赛促教学、以项目促教学”的方针,面向社会,依托产业,贴近市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师生创作的作品曾多次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展;学生参加、省级的大型艺术设计、美术展览等竞赛获得各项奖励80余项,其中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二、三等奖共计二十余人次;师生参与本地大型的商业设计、微电影、动漫制作等项目30余项,获得同行和业主的高度赞誉,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艺术设计行业及教师队伍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在湖南艺术设计学术界和社会上享有盛誉。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项目策划设计与经营管理能力,具备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能在各类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居住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Auto CAD与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设计与表现技法,家具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管理、研究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的专门人才。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传媒机构、各类院校、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PHOTOSHOP与CorelDRAW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信息视觉设计,品牌形象与CIS设计等。
美术学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较好绘画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能在高、中等学校或社会艺术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出版及广告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国画方向和油画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专业技法(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书法),中外美术史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四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IT技术最新应用的需求,为现代化的生产消费、娱乐、通讯和教育提供数字媒体艺术支持。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编程、多媒体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络虚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影视制作,3D游戏设计等。
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四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课程。
2016年外省艺术类校考报考须知
一、报名及考试
1.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条件。
2.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的专业考试。
3.采取面报和网报两种方式进行报名。采取网报方式的省份,考生按照所在省考试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进行报名;采取面报方式的省份,考生在考前 1~2 天到考生所在省我校所设考点报名,提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安排情况。报名时持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发放的 2016年艺术专业测试准考证,并交报名费及考试费。打印准考证后,须仔细核对准考证上信息是否与本人信息一致。
4.考试时必须三证(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发放的 2016年艺术专业测试准考证、报考我校专业准考证)齐全,考生考试过程中使用的乐器、伴奏、画具等用具自备。
5.考生需提前 30 分钟入场,迟到 30 分钟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二、专业考试项目
1.美术类
(1)素描(考试时间为3小时)
(2)色彩(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音乐类
(1)主专业(分声乐、器乐、钢琴、理论作曲四门,考生任选一门)
(2)加试(除主专业外,须从其它三门或舞蹈中任选一门作为加试)。
注:音乐表演专业考生还要求五官端正,无生理缺陷,身高男 1.65 米以上,女 1.55 米以上。
3.舞蹈类
(1)剧目测试(时间在三分钟以内)
(2)基本功测试
① 基本条件、软开度等。
② 技巧组合:跳、转、翻、控制。
注:舞蹈类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无生理缺陷,身高男 1.68 米以上,女 1.58 米以上。
三、计分标准及成绩查询
1.计分标准
美术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素描 150 分,色彩 150 分。
音乐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主专业占95% ,加试占5% 。
舞蹈类专业总分 300 分,其中剧目测试占 70%,基本功测试占 30%。
2.成绩查询:4月中旬考生可通过学校网站查询,网址:hnsyu.net。
四、录取
学校按照“公正、公平、公开”、“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体检、专业考试合格的情况下,美术类专业和音乐学专业按考生总成绩(美术类专业总成绩 = 专业成绩×50%+ 文化成绩×50%,音乐学专业总成绩 = 专业成绩×60%+ 文化成绩×40% )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等条件下,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舞蹈表演专业在考生文化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五、其它事项
1.复查: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2.学费:学校执行湖南省物价局确定的艺术类专业收费标准,音乐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年 6000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学费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以上学费标准如有变化,以湖南省物价部门2016年最新核准的学费标准收取。
3.我校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请见附表1,各考点报名考试时间安排请见附表2。
附表1:邵阳学院 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表
招生专业
学制
层次
计划
音乐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50
音乐表演(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60
舞蹈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舞蹈表演(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40
美术学(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80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90
环境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130
产品设计(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文、理兼招)
四年
本科
50
合 计
700
附表2:各考点报名考试时间安排表 省份
考点 ( 报名地点 )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美术)
1月13、14日
1月16日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
2月16、17日
2月18日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
1月15、16日
1月17日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美术)
1月24、25日
1月26日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
1月30、31日
2月2日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
网上报名
1月18日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
网上报名
1月19日
陕西
西安美术学院(音乐、美术)
1月24、25日
1月26日
江苏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美术)
网上报名
1月26日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
网上报名
1月24日
甘肃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美术)
1月26、27日
1月29日
山东
淄博考点,具体地点待定(音乐、美术)
网上报名
2月18日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
1月19、20日
1月22日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
1月25、26日
1月27日
辽宁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美术)
2月18、19日
2月21日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
2月15、16日
2月17日
河北
河北招考大厦(舞蹈)
2月29-3月1日
3月2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音乐)
3月1、2日
3月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美术)
论文摘要: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舞蹈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可以说,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1.舞蹈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1.1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并含有浓郁的情感因素,在舞蹈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互相传递情感,交流信息,特别是在集体舞蹈和双人舞蹈当中,通过视觉、触觉和动觉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集体舞,大家都要伴随统一的节奏有规律地动作,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个人的合作感、责任感,加强了整体感和相互的协调与配合,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融入性和介入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2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斯佩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割裂研究发现,左脑多负担抽象思维活动,而右脑主要担负形象思维活动。艺术教育则可以很好的开发右脑,右脑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左脑的思维能力,而且本身也能够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学生构筑了丰富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提高了认识真善美,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1.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人的形象美需要其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和谐统一,舞蹈中的优美姿势培养了学生的内涵修养,使人的精神和形体之美达到统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气质和高雅风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往往出现身体不正,弓背含胸,端肩缩脖,腿弯曲等不健康的体态。而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的骨骼发育,塑造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从而获得匀称的体型、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让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自觉的消除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势和习惯,形成挺拔匀称的体态。
1.4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舞蹈是人类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举动。学生在学习或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蕴涵在舞蹈形式下的情感内容,在享受舞蹈乐趣的同时,各种心情都会随之得到汗发、抚慰,逐步养成了他们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在舞蹈训练中,审美对象蕴含的审美力量,可以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从而产生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不仅是由生理感官而产生的,而且是一种理智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审美境界的实现对于净化情感,陶冶情操,铸造灵魂,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它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比如舞蹈中的动作训练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而且训练强度又太大,教师应根据训练部位不同归类组合,并且搭配优美轻快动听的音乐来伴奏,并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舞蹈学习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精品,因为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升华。比如播放古典舞蹈《梁祝》等,民族民间舞《傣女》、《飒韵》等,让学生既开阔眼界,又领略到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的感受舞蹈带给人们的快乐。让学生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知识,通过视觉感官的体验而升华到理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编舞的构思程序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然后由教师选定统一的乐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形式不限,可编独舞,双人舞、群舞,自编自演,课下布置,课上进行表演讲评。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教师将创造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体验中去寻找最能表达自己情感思想的动作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发现、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这种创造意识。
2.3用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能对学生训练中的正确反应及时予以积极强化,对错误反应不讽刺挖苦,鼓励其继续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战胜自我,经常提醒学生看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其坚定自信心,使学生加深对舞蹈的热爱,在心理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激情,增强其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钻研创新的积极性。在每节课钱,教师要认真准备好教材内容,并要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并善于挖掘教学对象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其成功,教师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失落感,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的心理反映,帮助他们找出落后的原因,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兴趣,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3.结语
舞蹈是可以贯穿人的一生的、能够长期使人们在精神、身体两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的训练项目。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美的教育,以审美的、运动的、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美化学生的形体和外部动作的同时,它还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学生的心理,感染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舞蹈教学 教师素养
一、对民族民间教师民族文化修养的提升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学习对于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民族民间舞蹈持久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强大后盾。因此,民族文化的学习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师更应该对民族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和研究。
(二)打破民族民间舞蹈的界限广泛涉猎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在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研究时,应打破学科界限,广泛地进行涉猎和研究。通过对多种学科的分析和研究获得更多的学科支持。这种多个领域的涉猎能使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视野开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思考和研究。使得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教师知识面的拓展与知识量的增加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启发,能够带动学生对多种学科以外的知识进行涉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不但要吸收不同学科的知识,也要对外国尤其是西方先进的舞蹈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甄别和科学地吸收。使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为其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知识学习与理论研究并重
(一)整理并研究民族民间舞资料
民族民间舞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才能对教学和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舞蹈教师必须从期刊报纸、网络电视、学术研讨会中将与民族民间舞蹈有关的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为日后的研究做好准备。在搜集的同时也要将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将资料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并做好标注这样有助于在日后需要时能够实现及时查找。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专业材料进行搜集并整理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这对于他们日后的研究和教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注重采风与田野调查研究
采风和田野调查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田野作业的有效形式。通过对研究对象生活背景的实际观察与访谈来对舞蹈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实践证明,田野作业对于了解舞蹈动作产生的地域及自然状态,感受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田野作业本身就是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的研究,对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状态较为复杂,既有独立的形态及表现形式又包含着丰富而且深厚的意识及心理机制层面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这需要采用新型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使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就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田野作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采风和调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舞蹈的外在形式, 还要深入研究舞蹈形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韵味风格。将民族民间舞蹈置于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中,进一步发掘文化与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采风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应该从多种角度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进行阐释。不但要以动态的形象为研究基础还不能忽视俚俗文化岁舞蹈的影响。同时要适当地对非艺术化行为动作进行了解和研究。在采风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开阔视野并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
(三)加强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交流
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田野作业的同时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还要注重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参加各种研讨会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和教育实际。在讨论和研究中不断丰富思想、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能够使得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来实现对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于同行的交流中还能激发出艺术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三、民族民间舞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提高表演和示范能力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进行思想表达和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在这一点上,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也和其他舞蹈一样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舞蹈动作示范能力。
(二)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要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培养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一言堂”式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三)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同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交流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单独地指导和帮助能够使使舞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结语: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素养提高的途径。这三个方面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作者单位: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北京舞蹈学院教材
[3]李正康:《舞蹈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4]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