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暗示教学法范文

暗示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暗示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暗示教学法

第1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暗示法 应用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42

暗示教学法来源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实现了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的完美融合,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暗示教学法应用原则的前提下,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开展了英语暗示教学法的实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起。

一、精心设计外部环境,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外部环境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可以做到“学生”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振,那么,环境就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学习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暗示法时,教师可以在布置环境方面下工夫,创立和谐共振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自然地完成英语学习。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公园常见的场景图,图片生动形象,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也非常期待。学生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环境与自己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学习需求之后,无意识地就想要了解更多。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看图画,学生自然地猜测每句话的汉语意思,也想要知道怎么读出来。这时,有学生问:“draw是什么意思?over there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啊?”教师顺应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跟读,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由此说明,教室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阵地,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通过布置教室环境,用轻松的氛围陶冶学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学生的对抗,促使学生在潜意识里乐意学习,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二、有效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很多小学生,无法融入课堂教学,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教师作为英语学习的协助者,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有效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针对学生普遍爱玩的天性和好动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发挥活动中信息对学生的暗示作用。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Project 1 《My school life》My day一部分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10分钟内用英语设计制作一个周一至周五的作息时间表,按照“time”与“activity”两个部分,具体到某个时间点做哪件事,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可以用汉语,看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对又好。学生不愿意落在同学后面,争先恐后,迅速地回想自己在学校一整天的活动。教师一边巡视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一点表扬优秀的学生,强化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通过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增强了学习效果。

由此发现,在小学英语学习中,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向学生发出暗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参与学习活动,主动的与师生互动,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恰当应用体态语言,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暗示教学法,也需要教师结合教学活动的需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恰当合理的应用体态语言符号,向学生传递信息,与学生搭建起心灵之间的桥梁,及时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学习英语。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的Unit 5 《look at me》时,教师微笑着说着:“Boys and girls, now look at me carefully.”一边说着一边配合了一个从上到下的手势,学生一看教师的动作就明白老师要求,“What about my clothes?”教师说着这句话时,给了学生一个询问的眼神,暗示学生对自己今天的着装进行评价。有些学生心领神会,大胆地对教师的衣服进行了评价,“Good!Very good!Beautiful!”教师接着讲授下面的内容,指出头上的帽子,领着学生朗读“cap, this is a cap.This is a red cap.”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这里,学习效率很高。

第2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中职英语;教学应用

所谓暗示教学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左右大脑施加暗示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进而激发学生心理上的潜力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中职院校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将暗示教学法的作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实施暗示教学,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暗示教学法概述

1.1暗示教学法的简介

暗示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不同暗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潜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利用暗示教学法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看做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对其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暗示,以此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从暗示教学法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以来,受到了诸多教师的普遍关注,相关人员也在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以此来确保其作用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出来。

1.2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

暗示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融合了诸多理论基础,其中主要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精神治疗学理论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学理论,因为暗示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与人或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暗示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是暗示学,作为暗示学的创立者,洛扎诺夫认为:如果想要学生成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在没有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暗示在学生潜意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快学生学习的进度。

二、暗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策略

就目前中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利用暗示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给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洛扎诺夫的观点我们可以知道,利用暗示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诱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绪,始终确保课堂的氛围是轻松欢快的,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内在的潜力才会被真正的激发出来,从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果。

2.2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

暗示教学法相对于普通教学法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即感情调节理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的作用。在利用暗示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看成理性和感情同时活动的个体,在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语言,以此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促使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有效统一。

2.3师生互相暗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建立二者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利用暗示教学法开展英语教学的一项根本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使教师更好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把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暗示教学法应用实验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暗示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本文就暗示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实验研究,以此来更好的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3.1实验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60名中职院校的二年级学生。本次发放的问卷数量共60份,回收数量为57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从对54份有效问题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这些学生中有65%以上的学生掌握的单词量较少,读写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其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2实验设计方案和实施

在实验设计方案中,针对的对象仍然是某中职院校二年级的60名学生,采取的方式除了原有的问卷调查外,又增加了访谈法。实验中设计了2个问题:(1)暗示教学法中的学习理论对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单词记忆能力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有一定的帮助?(2)教师对暗示教学法的运用情况如何?在具体调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阶段,实验小组共设计了2份不同的问卷,一份问卷是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另一份是针对学生在接受暗示教学法前后的英语学习情况的对比而设计的。而在访谈调查阶段,其内容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就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定性研究。

3.3实验后的研究调查

经过实验设计与具体实施之后,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英语笔试,笔试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能够看出,采用暗示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实验班学生的成绩相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成绩要更好。由此可见,将暗示教学法应用到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作为我国教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广泛关注。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中职英语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完善,从而将其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中学;听力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62-01

一、引言

暗示教学法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神经生理学理论、精神治疗学理论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洛扎诺夫的理论基础是,学习应成为一种趣事,应当在无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作为人,其思维是在自觉意识和潜意识两种意识层面上进行的。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听力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环节,一般是高节奏、高效率,要求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全神贯注,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关键词,对有效信息作出迅速反应。然而,近些年来,听力的教学方法却一直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只是放磁带、对答案;学生也只是为做题而去听,十分被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沉默中度过,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产生厌倦、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只注重听力做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听的过程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下降。效率就明显的低了,不仅如此,学生对听力课没有了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低了。

二、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它从整体性原理出发,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讲究方法而不强调刻苦,以此调节学习者的心里紧张状态,是一种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兴趣是构成求知欲的主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效果与兴趣高低有着密切关系,而暗示法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运用环境暗示、体态暗示、活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使学生的大脑和行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从开始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到后来的自觉行动,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三、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的潜力

是指潜藏在人的大脑里和身体里的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着还未动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古往今来,世界上一切成功的科学发明、文学创作,无不是作家、科学家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了自己的潜力而做出来的。人的潜力的挖掘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潜藏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特定的环境压迫下,在某种强烈的动机、愿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才会显露出来。人的潜力一旦挖掘出来,就可以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暗示教学法正是用各种方式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情境,迫使人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

(二)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握繁多的知识,而是来自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愿望。

(三)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

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它无意识活动的影响”。只有当有意识与无意识和谐统一时,学生的智力和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洛扎诺夫认为,如果教学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不顾及感情调节理智,无意识节有意识,最终只能造成理智和情感、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加剧彼此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师生互相暗示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上述三条原则之间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条,都不能称其为暗示教学法。

第4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1.语言暗示。

这种暗示不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观点和意见,而是借用其他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运用弦外之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学生获得启示。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一些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一时说不下去,老师可以进行暗示,或从另一角度给以提示。这种暗示课堂上随时可见。

2.行为暗示。

就是用行为语言把教师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教学中的用意所在。它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说话态度。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老师的神情动作以及说话的音调、节奏等,把信息传送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既避免用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能体现老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在恰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在课堂提问时,笔者就采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当问题比较简单时,笔者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笔者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笔者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笔者:“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笔者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笔者感觉到教师要采用含蓄的语言暗示学生,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学生采用口头语言暗示效果不佳的学生采用其它暗示的方法往往能够奏效;二要适度控制暗示的信息量,以学生能够感受到为准;三要注意传递的信息和方法多样、多变,例如我们不能老将难题暗示给优秀学生解决,否则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到“另一暗示”:“难题与我无关!”;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暗示是积极的和善意的,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

3.表情暗示。

就是用表情把所要说的话暗示出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某种过失,如做小动作,教师用表情透露出自己的看法,或摇摇头,或摆摆手,或皱皱眉,或让目光较长时间停留在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会自动停下手上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课,这说明暗示已经引起学生注意,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学生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答案比较准确,令老师满意。老师一般用不着停下讲课用语言去表扬,只要面带微笑,点头示意学生坐下,便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心理暗示。

第5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一、暗示教育法的涵义

“暗示教育法”,就是用言语、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换句话说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就是要把个人成材的思想发展规律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地交流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充分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的原则

第一,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理智和情感统一的原则。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高度统一,注重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尽量采用艺术手段,营造情感世界。第二,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原则,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原则。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认为暗示教学法的课堂本质必须建立和谐教学课堂,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课堂关系。这要求政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素养,更能够包容各种思维方式,尊重思维多元化,同时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师生互相接触,情感交流和情感对话的课堂机制。第三,愉悦,欢快而又轻松的原则。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把“苦读”奉为劝学的佳话和典范,而暗示教育法却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享受,教室的氛围始终是充满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这种轻松清除了心理上、生理上的疲劳,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信心的迅速建立,紧张的情绪迅速消失。以上三个原则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是暗示教学法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的形式

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1.言语暗示。言语暗示就是不直接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2.人物暗示。人物暗示就是教师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或权威人士的榜样作用来间接地影响教育孩子。3.艺术暗示法。艺术是运用直觉,情感的。所以这种方法是迅速的,直接渗入大脑。4.教育暗示法。主要注重课堂知识和社会热点的联系,其主要是扫除书本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创造一个知识的背景,要教材的梗概和社会热点结合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

暗示教育法形式还很多,其它还有:表情暗示;动作暗示;心理暗示等等。

四、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应做到:

1.针对的初中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的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的教学方法。政治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还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

2.通过行为训练,让自我暗示。在初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等。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的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的暗示往往比语言更为有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以榜样的力量与行动楷模去影响感生,不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还要做“行动的巨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为暗示去和引导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注重暗示原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直陈”原则的重要性,暗示与直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五、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的局限性

作为教育引导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诸压力,因而容易使对象误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简单的态度和行为,而对复杂的深刻的需要系统论证的道理则可能无法触及;同时,由于暗示的作用总是带有随机性,因而对象的态度形成和改变,很难深入到同化和内化阶段。另外,暗示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暗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发出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引导本身所产生的消极暗示。

总之,暗示教育法,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暗示教育法能使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期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恰当的运用暗示教育法,使我们的教书与育人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卓文红.《班级管理中的暗示教育法》.

[2]佚名.《情景暗示教育法》.

[3]《心理暗示教育法浅议》.圣才教育网.

[4]刘曼毅.《什么是“暗示教育法”?》.央视国际.

第6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1.学生物理基础不扎实。随着高中招生的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农村高中的生源来自教学质量存在差异的乡镇中学,甚至有的学生从来没做过物理实验,基础参差不齐。

2.高中物理知识难度加大。对能力的要求更高,知识点更多,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感到很抽象。

3.与物理相关联的科目的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地理、生物等科目基础较差,影响了物理的学习,教物理的同时,还要教其它科目的基本方法。

二、暗示法教学的具体应用

1.语言暗示。教师的语言暗示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信心,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生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进入第一节内容的学习,而是用了一个多课时的时间对物理学科进行了总体概括,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应用前景,物理与数学、生物、地理等科目的关系,特别是从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的事物去提取属于物理学的部分,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中,萌生追寻答案的欲望,让教师语言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体态暗示。在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体态暗示是一种灵活而又有实效的教学表现,恰当的体态能丰富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讲弹力这节内容时,学生对形变产生弹力很难理解,特别是微小形变的条件下,我们用肉眼观察不到。我从最简单的现象入手,用两张桌子搁着一根竹鞭,然后用手压竹鞭,这时能明显看到竹鞭弯下去了,能明显看到形变并感受到弹力的存在,教学效果非常好。

3.“旁逸”暗示。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故意从课本内容中跳脱出去,恰当地引入与知识相关的故事,似乎脱离了教学,却是旁敲侧击,让学生心领神会,举一反三。例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章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导入课题,而是向学生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还给学生看了一段关于火箭发射以及航天员在宇宙飞船上生活的录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宇宙飞船是怎么进入太空的?宇宙飞船在宇宙里没有人提供汽油和电能,为什么它也能运动?”从中提取属于物理学的知识。由于课前暗示,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效率也极大提高。

4.环境暗示。学生主要的学习环境是教室,通过环境暗示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比如,在班级组织物理嘉年华活动,利用学习园地出版一些关于物理的新闻和故事,在教室的墙壁贴上物理学家的名言警句:“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在这样充满暗示的环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环境的感染,营造出学习物理的氛围。

三、暗示法教学的作用

1.加强师生间的感情联系,增强教书育人效果。暗示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应用环境、语言、人格、体态等暗示,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而不乏味,学生在学习中学得轻松愉快,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师生之间能有效沟通,教书更育人。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探索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按照暗示教学法的理论,暗示教学法让学生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而积极主动地产生探索的热情,用心去体会物理学的奥秘,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参与学习,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第7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1. “学案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学案式教学法”具有先进性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案式教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为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模式。

1.2 “学案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学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习惯,变换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等待教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依赖心理得以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学案式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式教学法”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 学案编写的特点和原则

2.1 学案编特点。 依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学案”的编写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

(2)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不搞“一言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和合作探究。

(3)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师生平等,互敬互爱,情感交流融洽,自主性强。

(4)差异性——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5)生成性——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不可重复的情感体验。

2.2 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2.2.1 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者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2.2 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2.3 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2.2.4 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和顿悟性。

2.2.5 多样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学案时,形式上应灵活多样,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 “学案式教学法”的实施

3.1 教师课前发放学案,学生依靠学案和教材自学。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教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开始就要求的学生去试一试。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攻方向,在课下预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主以及听课的重点等。使学生不仅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而且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3.2 分组讨论交流,汇总信息反馈。新课伊始,教师创设适当情景,在1min~2min内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安排学生分组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教学内容。老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教师积极巡视,参与学生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并适时给予点拨;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为要点、难点、重点和疑点的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知识能力的获得主要在这一环节得以实现,因此在时间上必须要给予充分的保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要点突破,解难释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时行重点讲解。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4 随堂检测,及时补救。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在此期间,教师进行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并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重点讲解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特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给以补充练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吸收、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 课堂总结,反思领悟。学生根据课堂自学、讨论、教师点拨的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开始难以解答,但在教师点拨后能明白的问题重新进行审视,反思其思维过程,并进一步完善归纳。同时,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绩,形成网络,以加深印象。

4. “学案式教学”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8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市场营销应用案例教学

1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市场营销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2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2.1收集真实典型案例,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案例选择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2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联系实际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然后引领案例讨论过程。在这里,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教师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明确告诉他们应用到了哪些理论及知识点,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最后,教师是案例更新者,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

2.3提高学生认可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是必须的。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对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设立中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3.2建立本土化案例库,匹配中职教学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营

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

结合中职高专学生具有的特点,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中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匹配。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价值和实践的认识。

3.3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靠教师、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缺乏真实感。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鼓励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虽然案例教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因中职院校的地位、特点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生源、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政策、机制的完善,案例教学在中职高专教育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国伟.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1).

第9篇:暗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药剂学;案例教学法; 实施过程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tics

Yang Wei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paper ,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harmaceu2tics is summarized. The procedure , form , example , existed problem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re introduced. The caseteaching method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n establish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also help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y ability of students. herefore ,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deserves to beadvocated because it meets the trend of the reform of current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Pharmaceutics;Case teaching method;implementation process

药剂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与实际应用、新兴技术紧密相连。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可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临床用药奠定基础。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药剂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概念案例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l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 Langdel1)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业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

l919、1983年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期,此期间法学、医学、企管及许多专业教育领域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1984年至今,被称作案例教学法的成熟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教育,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机构的高度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

总之,案例教学法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回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药剂学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科的不同,在药剂学教学中案例的涵义可能更加广泛,包括与药剂学相关的各种实例。

下面我以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为例讲解案例法在中专药剂学中的实施过程。

1.选择案例

课下教师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材料收集药用辅料的相关案例及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提前几天预习相关章节知识,收集相关材料。我收集的比较典型的案例有: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鱼腥草不良反应事件,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菌甲素事件。

案例1:1935年生物学家格哈特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的抑菌特性,随后各种磺胺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相继问世。但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患者群时却缺乏一种口感好、易于服用的剂型。针对这一需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Harold Wotkins)用二甘醇和水代替酒精做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称为磺胺酏剂。未做动物实验,在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投产后,全部进入市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当时的美国法律是许可新药未经临床实验便进入市场的,到这一年的9―lO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发现患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后来的动物实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二甘醇。主任药师瓦特金斯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磺胺酏剂事件。此事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ood,Drugs and Cosmetic Act,简称FDCA,1938),对西方药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案例2:2005年,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注射液因部分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被叫停,在该药被叫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召开了7次专家分析例证会,寻求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最后结论:是吐温8O,吐温80在标准制定和使用规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此事件中,专家对9个企业。19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分析发现,各企业使用吐温80的含量为0.07%―0.59%,相差竞达8倍。而吐温80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血管性水肿、风疹等症状。

案例3:2006年5月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部分肝病患者在使用了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数人死亡。此事一经曝光,全国震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最终查出原因:为求暴利,王桂平将工业用二甘醇代替药用丙二醇销售给齐二药,而该公司又将这种二甘醇使用在亮甲素等药品的生产中, 医院在使用齐二药的亮菌甲素的过程中,造成悲剧。

2.展示案例

将此案例的文字材料课前分发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齐齐哈尔制药二厂的亮菌甲素事件。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⑴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⑵案例l、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⑶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⑷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⑸药用辅料的分类?

⑹药用辅料的作用?

4.组织小组讨论

09制药班是我校中专制药工艺班,人数36人。我将其分成6组,6人一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查阅教科书结合课前预习的相关知识就问题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我巡视检查,指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课堂纪律进行微观调控,让各组组长记录同学发言。最后由小组成员就发言作出总结,选出代表。

5.组织班级交流

作出总结由各小组选派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处理意见,我给予补充。

如:⑴在这三个案例中出现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使用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案例1是二甘醇作为溶媒,案例2是吐温80使用不规范,案例3是工业用二甘醇代替医用丙二醇。

⑵案例1、3中的二丙醇、案例2中的吐温80,都是属于主药还是辅药?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

⑶这三个案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都属于辅药使用不当。

我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并强调辅药在药物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勿重主药轻辅药,而且教育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要有心系人民健康。医者父母心,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⑷药用辅料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药用辅料指在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不仅赋予药物一定的剂型,而且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关系,其质量的可靠性、多样性是保证剂型和制剂先进性的基础。

⑸药用辅料的分类?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辅料按在制剂中的作用分为66种(略)。

⑹药用辅料的作用?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略)。

我补充:药用辅料的传统作用往往在于帮助主药成分的释放,促进主药成分溶解或者是用于一些专门的用途,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药用辅料所扮演的角色肯定会越来越大。比如:喉包衣能使药片更容易被吞咽,已经被用来改善药片的美观性;肠包衣已经改善了药品的生物有效性,使活性成分能够持续释放。

6.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总结实现了师生互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深刻体会了药用辅料的重要性,而且感到作为医务工作者身上责任重大,更要认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掌握好三个关键环节:即案例的选择与分析、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做好评论。案例的选择要具备典型意义,最好具有普遍的知名度,案例本身要具备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在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要从积极的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不急于表明自己的立场,但要注意把握好讨论的方向,不能离题太远。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观点作出评论,特别是对在讨论中所运用的药剂学专业知识与案例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评论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既阐述基本理论问题,又兼顾解决学生讨论中所暴露出的知识薄弱点。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讨论可能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和理论背景,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发现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可以由书籍、报纸新闻中收集而来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者自行撰写或由现成案例改写而成。但一般应以真实发生的时间为基础,完全杜撰的案例不但丧失案例教学的意义,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有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是不能发生的事件或不符合逻辑上的推理,虚构的案例应避免使用。好的案例符合以下特征:①贴切课程和教学要求。②叙述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③容易引起学生讨论。④ 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不宜将所有问题一次全盘抛出,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

当学生通过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程序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可由教师安排,亦可自由组合),小组人数4―6人为宜,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在此期间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超过3O人)有必要上课前,5―10分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在学生讨论期间应巡视并给予指导。

4.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案例讨论的核心。教师可以先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形式可用辩论会,通过交流,巩固、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此阶段教师要力保学生按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要力争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教师应熟悉引导案例讨论的技巧,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沉默、冷淡、缺乏动机、多话的学生,也要有耐心和技巧加以解决。

5.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归纳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作出结论。教师提出的结论并不是单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针对讨论的结果提出综合的说明。

参考文献

[1] 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9务实[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o05:7

[2] 高宏.药剂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美]舍勒基[英]韦勒、郑俊民主译.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吴宏霞、刘玉雯.CAI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海峡药学,2005.1

[4] 周川主编.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刘素梅.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