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计算机审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审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审计论文

第1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发展思路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必由之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尤其突出。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其次是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再次是对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最后是对审计人员的影响。计算机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令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然影响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二、制约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必然对传统的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制定与新情况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以利于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制约着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较大风险。一是对计算机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程序缺乏了解,以及数据采集可能带来的机密泄露;二是使用技术不成熟的审计软件。有的审计软件没有经过科学的测试,可能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三是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由于有的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运行处在缺乏控制的状态,审计人员就不能过分依靠,否则难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四是过分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可能会导致检查效率低下,取证范围狭窄,审计证据不充分。

2.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计方法,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人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方式、审计技术方法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3.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4.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和运用缓慢。目前由于电信、金融等机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而审计软件也开发利用较多,但其他领域较少,而通用的审计软件就更少了。迫切需要尽快开发实用审计软件,以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

5.审计信息资源关联差,存在浪费。许多审计信息资料与数据储存在每一台电脑之中,审计信息资料不能有效地与局域网络进行链接,审计信息与数据不能互通,资源与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局域网内的审计数据库开发和建设不够完善,还没有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思路

针对计算机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1.制定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规范和标准,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要尽快制定计算机审计标准和准则,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保证计算机审计质量。

2.进一步提高认识,普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形成有利审计信息化实施的好环境。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要提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认识。要使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知识和原理;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为此要大力强化审计干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认识。

3.引入市场机制,尽快开发出更多的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从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践来看,应当主要开发以下计算机应用审计软件:一是能帮助数据下载,提供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接口的软件;二是能对各管理系统进行测试软件。按特定标准生成用于测试系统的数据,使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进程,检测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功能;三是能进行数据测试的审计软件。按审计的要求抽取数据后执行审计功能;四是建立规范的综合性审计数据库,包括满足制定审计计划需要的数据库,积累审计工作经验的数据库和为编写审计报告提供参考的数据库等。

4.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实际,开发适应基层审计工作的小软件。各级审计机关在引进和运用上级审计机关推广的通用审计软件的同时,更要注重结合各地的审计实践,开发出具有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小软件。以通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由最初的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向建立具体业务审计模型方向发展,形成较为固定的计算机审计模型,注意满足不同审计对象的相同审计项目的需要,方便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转换与分析,避免资源浪费。

5.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审计队伍。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层进行。要经过培训使一线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能够分析建模,制订方案,建立审计模型;能够采集数据,下载数据,整理数据;转换数据和分析数据;最后要形成审计结果。

6.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加强网络硬件的配置。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要围绕审计项目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适用对路的小软件,逐步建立功能配套、数据完备、操作简便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工作中要克服各自为政的状况,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避免重复浪费。为此,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经常研究计算机审计方面的问题,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目标考核,将计算机审计的推广与应用作为一项硬指标落实到每个审计干部身上,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形成计算机审计良性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孙伟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审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4年04期;70--71

[2]严永斌:我国计算机审计现状及建议[J];会计之友;2006年03期;59--61

[3]张文婧: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03期;41--43

第2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采购审计;材料价格;微机管理;规范管理

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对于我们刚转型为民营的发电企业物资采购的采购过程、账目审计应用计算机管理也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于采购工作时效性的要求,使物资采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真正实现了“阳光采购”。

一、本公司物资采购审计应用计算机参与管理前,物资采购审计事项及管理模式

1.审计所购材料是否有采购计划,是否与订货合同一致,是否与验收入库单相符,各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发票上的数据计算是否准确无误,增值税、运输发票使用的税率是否符合国家税收政策;

3.审查采购价格是否异常,是否符合当前的市场行情;

4.对经审查价格过高的材料品种手工编制“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

5.根据“分析表”提供的涨价幅度和损失金额,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作出处理。属于市场行情变化引起的合理涨价,可以办理审计签证手续;属于不合理涨价的,通知采购主管及采购人员与供货单位交涉,进行调价处理或退货处理,属于采购人员的违纪行为,移交纪检部门进行处理;

6.办理审计签证手续;

7.汇总计算一定时期内物资采购实际价总成本、计划价总成本、价差额等;

8.手工编制材料采购审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

二、本公司实现计算机参与物资采购审计的必要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我公司的物资供应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所需的材料由原来的短缺经济时代转变为多渠道的市场采购,其采购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货渠道的不同以及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在对材料采购价格合理性进行审核时,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而就我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而言,配件大到成台套设备,小到螺丝帽,有近万种,单靠人的记忆力是无法准确掌握的,是手工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运用现代化的共进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全面地掌握各种材料的价格信息。

2.在材料采购审计工作中,需要审查所购材料是否有采购计划,数量、品种、规格型号是否与进货合同一致,审查来货发票、运费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中的数据计算是否正确,需要对每个数据进行复核求证,需要做好审查记录并定期对记录中的采购信息及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工作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甚至出现人为的估算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工作时效性的要求,必须运用计算机加以解决。

3.我们企业目前已基本构建了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雏形,先后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劳资管理子系统》等一系列应用软件,已形成局域网,《远方通用物资管理系统》将为实现物资采购审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三、物资采购审核计算机辅助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账务处理功能。包括计算机采购计划、合同、出入库、库存、统计分析、核算、报表管理。

物资管理系统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核算、统计分析、报表管理。计划的编制通过计算机录入方式将经生产技术部确认后各生产部门年度、季度、当月生产需求采购计划输入《远方通用物资管理系统购》,通过系统自动核对现有库存量和库存高限量,通过程序设定的“计划采购数量-(库存量-库存最高限量)”自动生成物资采购计划表,然后审核人员可通过一批审核或逐一审核后产生采购计划表。这样避免了在手工操作方式下,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

来货发票和仓库收料单上的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供货单位、采购人等有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数据格式录入到物资管理系统中(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只需输入物资编码就可自动显示),这项工作是取得市场价格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汇总采购量、计算价差率、计算加权平均实际进价的基础,也是进行信息查询、进行价格合理性判断的基础。将月度采购计划录入计划管理的数据库中,是为了日常办理物资采购审计,自动核对计划,同时也可得到采购计划平衡表,采购计划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汇总计算是对《物资管理系统》中贮存的数据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汇总,如某种物资一定时期内的采购数量、实际价格、加权平均进货单价、计划价、材料价差额等。通过计算分析综合价差率可以考核材料采购成本的升降情况,评价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分类价差率和各类物资采购量在全部采购量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分析影响综合价差率变化的重要因素,找出物资采购审计工作的重点。按采购员、供货单位为标志进行分类汇总计算,通过价格水平的比较,可以评价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可以为选择可靠的供货单位提供依据。从而可避免人情采购或幕后交易,真正做到我公司一直要求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原则。

根据《物资管理系统》中的采购审计明细账,月度分类汇总分析报表,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物资价格目录表等资料,从中得出结论,写出准确的审计报告,给公司主管领导传递准确的信息,以便领导层做出有效的决策。

2.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价格信息查询、采购计划情况执行查询、月采购情况查询、月分类采购情况查询、按供货单位查询、按采购员查询、高价采购与低价采购对比情况查询等内容。其中价格信息查询是核心内容,通过查询将近期内某种材料每次进货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为价格审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3.辅助决策功能。主要包括自动核对计划;自动审查购货发票上的数计算是否正确,对采购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分析,并自动生成“高低价格损失情况对比分析表”等功能。

四、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上述功能

1.我公司应用的《物资管理系统》基本流程设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物资采购统计、审计,内容涵盖物资需求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制作,物资出入库管理,购销合同管理,物资核算,物资分析全过程。各模块之间有机结合,通过填写日常出入库单,自动完成物资的库存管理,并提供多口径进行物资统计和审计,可自动生成企业所需的物资统计报表和审计分析报表。

系统的初始设置全部采用自定义式,出入库记账方式可自由选择,提供了计划价、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分批五种计价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对照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加权平均的计价方式。

计划、合同管理用于对物资采购和耗用进行规划和控制,以达到满足生产,保证日常库存需要,减少盲目采购,尽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进行合理的采购物资分配的目的。

2.如何实现计算机自动审计

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就是在物资出入库工作时将采购合同号或采购计划号填入“入库类单据”中的“采购合同”、“采购计划”显示框中,按照发票明细和仓库收料表将物资代码(每个物品均有唯一的物资代码)填入相应的位置,将数量和来票金额录入,最后按“结单”按钮,不符合采购计划部分将会出现提示,可选择结单或放弃,如结单在后续的审计过程中将出现不良记录。如发票来货是成批计划,则按“计划填单”或“合同填单”按钮即可,如有差错,则不良记录也同样被记录下来。实际采购量小于计划采购量,或实际采购量大于计划采购量,屏幕上也出现提示,由出入库工作人汇报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

购货发票数据计算正确性的审查。某种材料在通过有无采购计划和订货合的审查后,系统要自动进行数据正确性的校验。对于发票中出现任何一种差错,系统都要给出误差金额的提示,并留下不良记录。在每录入一张“出入库单”记录后,系统还应自动计算出每种材料的计划价格总额,材料价差额和材料价差率,以便对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屏幕显示的计划价格总额与验收入库单上的计划价总额不符,则说明在材料的验收方面存在错误,可能是数据计算错误,也可能是任意改变了计划单价,还可能是仓库保管员确实未收到足够数量的材料,这要由审计人员进一步调查分析处理,对于验收单上填写错误的要退回更正。对于供货方未发够货物的要追索欠发的货物。对于材料价差率太高的,审计人员要注意审查其购货价格是否合乎市场行情。

价格合理性的审查。某种材料通过了以上各种审查后,系统还要对其价格的合理性自动进行审查。以上几种审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固定的计算公式,具有确定性,从而可找出价格差异的原因。

物资管理系统在对已录入计算机的购货凭证进行自动审查的过程中,如果在采购计划、订货合同、发票数据、价格方面任何一项发现了错误,都发出相应提示信息,管理人员在查明原因并的到审计人员核准后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物资管理系统对相应的记录做出特殊的标记。在后续的统计报表中出现相应不良数据,以便审计人员写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每一个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均是固定的,互不干涉,不能修改其他系统管理人员所录入的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五、应用计算机进行物资采购审计的好处

物资采购工作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运用计算机进行材料采购审计就是要让计算机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发现问题,然后由审计人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从而真正更好地服务于“阳光采购”。

1.为企业物资采购审计人员及时提供物资价格信息,使对物资采购价格的审计更加全面、有据、有力,并有效地堵塞漏洞。

2.有利于严格把握采购价格关,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第3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计算机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很快向更大范围扩展,审计工作中实施电算化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入手,剖析原因,提出加快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初步思路。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现状分析实施思路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经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审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其应用的范围正越来越广泛。电算化审计是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对应的概念,是审计人员用手工的或电算化的审计方法、技术和程序对电算化或手工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其范畴可有以下三种:

方式1:用手工的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2:用审计软件对手工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方式3:利用电算化审计方法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它可在审计项目安排、方案设计、审计取证、汇总分析和跟踪反馈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把审计人员从费时费力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解决审计系统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并可大量地节省成本。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电算化的研究,积极探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如何实施审计的问题。

一、实施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传统审计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不高。

传统审计方法中一百多张工作底稿主要靠手工完成,底稿中的数据勾稽关系是通过标注交叉索引连接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如有反复(审计实务中这是常有的事)就会一动百动逐张修改,稍有疏忽,就会顾此失彼,出现数据不衔接的情况。大量的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日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传统审计方法由于操作技术上的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各项要求。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审计工作必须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手段,实现电算化审计来完成日益增长的任务和要求。

2、会计电算化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加快实现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从1979年进行试点,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摆脱了手工记帐,建成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一方面会由于系统设计上存在漏洞、会计软件的合规性合法性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可靠等原因,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非人为错误;另一方面,会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篡改数据不留痕迹等原因使利用计算机犯罪而产生的人为错误屡有发生。同时,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造成审计线索缺乏,审计风险增大。传统审计中抽查会计记录、帐帐核对等方法已难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风险更大,必须大力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专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强对系统设计、软件规范及运行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防止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3、同国际审计准则接轨必须加快实现电算化审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不断加强在经济、文化、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会计工作中早已提出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同样审计工作也需要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当前国际上计算机运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已相当普遍,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大部分是按计算机应用后的需求来考虑的。我们必须加快实施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否则很难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与国际审计工作不协调一致,就不能很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

二、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及成因浅析

1、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

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会经历三个阶段:

(1)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AroundtheComputer)

(2)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ThroughtheComputer)

(3)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AuditingWiththeComputer)

而在我国审计实务中,对大多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资料。这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对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所采用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不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由于不对计算机程序处理过程进行审计而只对有限的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因此可能不彻底,具有片面性。审计对象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后者完全可以只提供他们愿意被审查的信息,其他敏感性信息则极有可能被人为掩藏。这样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支持其审计结论,难以保证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质量,只是一种过渡性的被动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必将被计算机审计所替代。

我国审计实务中主要采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有其存在的信赖基础:我国企业在启用会计软件时须经主管财政部门评审,验收合格后才能甩掉手工帐。这种评审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内控评价与风险评估,使得审计人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信赖这一评审结果,相对减少了审计风险。但是,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评审做法,随着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这种绕过计算机的方法终会失去信赖基础。

2、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

目前计算机在审计中的运用主要采用通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即运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进行审计文档管理;运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总结及审计报告等综合类底稿;运用Excel制表软件进行试算平衡、编制审定会计报表等。这些软件定义方便、自由度较大、不易统一,难以形成所内统一的操作模式,规范程度较低,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连接,尤其是难以做到与被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连接以直接获取审计所需数据。

计算机辅助审计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主要原因是专业审计软件市场不完善。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这就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而轻易不敢涉及审计软件。同时,由于我国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软件基本上是自行开发,独立一套体系,通常不会留出数据通道,也给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造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软件可用,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计算机审计时不得不停留在看重检查输入前的原始凭证和越过电算系统直接去检查处理打印出来的结果的一种手工审计方法。整个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通用会计软件的使用。

3、审计人员队伍整体计算机知识缺乏。

第4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计算机连接网络之后,其自身设备与传输媒介所共同组成的一种物理构成模式,其网络拓扑结构的形式主要是由通信子网来决定的,其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信息的网络共享、处理及交换,并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数据信息运行的可靠性,站在网络拓扑的结构来讲,计算机网络结构的主要部分是链路与结点,计算机网络实质上是由一组结点以及多条链路所共同组成的一种模拟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表示为:G=<V,E>,其中V表示的是网络结点集,E表示的是链路集,如果应用Va来表示结构中增加的结点集,Eb来表示增加的连接集,那么就能够得到其拓扑扩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为G’=<V’,E’>。

2基于计算机网络连接优化中的神经网络算法

本次研究中分析的均场神经网络算法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网络算法与均场退火技术相结合的算法,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并且达到更优化、更快的连接效果,这其实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网络优化算法,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性价比。

2.1神经网络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布式的存储及协同处理,其在人工神经网络之上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基础之上,应用网络算法及网络模型进行各种信号的处理,或者是对某种运行模式进行识别,从而建立其一个独立的专家系统,或者是构成机器人,当前在多个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该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监督性的学习算法,人们对于其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存在收敛速度较慢的缺陷,难以保证将收敛程度压制到全局的最小点,容易导致计算机网络学习及记忆不稳定性增强的问题,这会对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做好其网络连接的优化非常的必要。

2.2均场神经网络算法

在基于计算机网络连接增强优化下的均场神经网络算法的研究中,对其网络效果进行判断,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场均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做好函数法构造过程中的目标函数的构建问题,具体的构建方式表现为:应用Si来表示Hopfield计算网络中的一个神经元状态,并且规定当Si=1时,表示的含义是网络选中了连接i,可以实现正常的连接,当Si=0时,表示的含义是:网络中没有选中连接i,网络无法实现正常连接,再应用罚函数法就结构来进行网络模型的创建。

2.3实例分析

根据上文中分析的计算方法,在得到计算结果之后,能够对均场网络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判定,我们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均场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拟退火算法需要计算99次,这样才能保证计算出规定的连接集,并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润值,在遗传算法中需要进行96次的计算,在均场神经网络算法中,需要实施88次的计算,均场神经网络算法在获得网路连接效果等方面,更快、更加有效,更适宜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增强优化以及网络结构拓扑的扩展工作中。

3结束语

第5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1、技术含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答辩首先关注的是毕业设计所涉及到的技术含量是否能够满足培养要求,本科阶段要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而研究生阶段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毕业答辩中老师比较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常见的关键点有三个,其一是如何进行技术选型;其二是否具有扩展空间;其三是否能够落地应用。

3、技术细节。技术细节往往也是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技术细节通常有三个大的方面,其一是描述某一个功能是实现流程;

其二是针对于数据库操作进行提问;其三是针对于算法问题进行提问。要想顺利通过技术细节的考察,一方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要灵活应对,在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充分理解的时候,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出自己的方案,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方案,能给出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能够说明问题的,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网络为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把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的简称,是一种采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

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也就是说我们所称的会计电算化,除了相应的制度建立和人员培训外,就是主要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中心,集中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服务的。同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对审计概念的影响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会计电算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将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两者所用工具的差异,从而导致传统审计也将迅速发展为审计的计算机化,即电算化审计。有手工审计到电算化审计,审计的概念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传统审计,即手工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电算化审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进行审计,以及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作为审计工作的辅助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所以,从概念来看,电算化审计比手工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更为广阔。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以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内容,就应当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容控制的审计等。

审计人员在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当参与系统的审计、调试、检验和验收,对了对系统的合法、合规、安全可靠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之外,特别要从审计角度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审计线索的设置等。

会计软件的程序审计,是指对组成会计软件的各子系统程序的审计、系统程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质量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这一内容的审计工作繁简,又被视为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来源而定。

(3)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应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4)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参与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的审计人员就无法识别和审计内部控制系统;不懂得使用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系统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

(5)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现代审计是以评价内部控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即审计人员把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牵制力下降。如在手工方式下,内部控制中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等一系列核对控制措施,基本上都是由手工处理完成的。但实施电算化后,凭证即是帐,帐即是凭证,二者的区别不过是数据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已,也就是说不存在帐证不符的问题。

(6)审计的空间范围扩大

现阶段独立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鉴证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一贯性。纸质会计数据时代,从原始凭证到最后的报表都由白纸黑字记录,审记线索清晰可辨,审计人员若对某一会计数据有疑问,通过从报表数据至原始凭证的逆向查找,相对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会计数据电子化后,肉眼无法见到会计数据原始的储存状态,审计线索的取得要依赖于电算化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这样审计的范围就要扩展至对整个电算系统的审计。

(7)审计的时间间隔缩短

网络的发展将导致上市公司网上披露财务报告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电算系统使得会计报告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网络财务报告的报告周期可能大大缩短,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对每期财务报告都要进行例行审计并出示审计报告呢?如果是的话,审计的业务量无疑会大大增加。然而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网上财务报告涉及面很广泛,一旦出现报告错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都会影响到很多人,所以对网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是必要的。至于审计的方法必定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否则无法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

(8)对审计档案管理的影响

手工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档案,所有的信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是审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而电算化审计下,大部分审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是通过代码的方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磁性介质易擦写,不稳定,且备份复制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审计档案的保管。当然,也有有利的一面。软件人员可使审计档案资料实现电子检索的功能,以后万一需要,查询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这无疑比手工审计进了一大步。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传统的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审计的变革,以上只是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的主要几个方面做了论述,笔者认为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质量。

三、对策

(1)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审计人员须要更新知识。不仅需要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法规,及其他审计规范准则外,还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技术。审计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

笔者认为积极培养更复合型的审计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以达到能够对数据库等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来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合理搭配审计小组人员,充分考虑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紧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沟通,不留盲点,提高效率;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正规知识的教育,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2)开展审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由于计算机处理和手处理有很多不同点,从而产生了许多独特的计算机审计技和工具。计算机审计注重对业务事项和处理过程进行证据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测试的证据,一般是通过模拟数据进测试形成要收集的证据。因此,要大力开展对计算机审计术和方法的研究,如审计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测试技术、数据库或数据文件的审计技术、应用软件审计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评价技术等,特别是内部控的测评技术,以尽快实现利用计算机审计。

(3)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手段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手工审计方法已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应随之改变。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也扩大了,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检查。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

(4)实施计算机审计以防范检查风险

电算化会计系统数据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由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打输出功能将有关的会计资料打印出来,形成分类的书面会账簿资料;另一种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全部会计数据存储磁性介质上。能够打印出来的资料只有少数,大量的会计料只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或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电算化会系统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改变使许多手工条件的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时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的功能,深入系统的内部进行测试审核,控制检查风险。在对证、账、表进行审计时,除了结合通常手工对系统行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外,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失真的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在测试系统程序控制的基础,每次审计时都利用实际数据或模拟数据测试被审单位的统程序,将测试的结果数据与正确的或应当出现的结果进核对,进一步检验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可靠,检查各项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

(5)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

如何做到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审计呢?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提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审计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审计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关键是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其中可审计性最重要,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审计一票否决权.当然,在作好事前与事中审计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主要是通过各种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的运算结果进行审计.特别是,在被审查系统的程序有所修改或输入、处理、输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更要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并对已经改变了的系统功能再次做出审计评价.

总之,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利,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幺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邵春,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上),2006,(02).

[3]孙红侠,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1).

第7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不断在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

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能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二者既可以使用共同的数据库,但又有不同的软件包。二者既可以调阅、查询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但又有不同的软件接口和不同的操作权限。都重视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结构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可靠性。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同样,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5.分析审计风险;

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a.“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b.“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第8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一)财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分析这一方面的改革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最为明显的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收付体系、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预算制度。对这些方面的改革,不仅把会计管理中的预算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也对预算管理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合理分析,明确提出其中的缺点和优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各单位的材料(或其他商品与服务)采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①材料已到,但是采购的账单或者发票未到;②采购账单和发票已经到企业内部,但是材料仍然没有到企业;③货物付款的方式采取一次性全部付款或分期付款方式,等等。反映了近期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之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说明现行预算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佐证了本书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未,来的预算会计必须依托“支出周期”概念来构造核算框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界定支出周期的构成阶段以及各阶段交易的特性,以此设计预算会计的核算账户。惟有实施这项意义重大的变革,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二)通过预算会计改革支持集中化方向的财政管理改革目前,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集中财政管理框架,促进单位预算会计改革,对国内外提出的财政管理实践要求进行了统一反馈和分析。近期进行了几项重要改革有集中政府采购的制度、集中收付制国库体系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等,虽然这些改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从实质上看,都是为了促进集中性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而改革。这也就是说明,这些改革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并且其遵循的基本方向都只有一个:就是从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迈进。集中化财政公共管理从根本上要求要有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并以此来明确各个阶段和时间点资金的使用状况,这就必然要对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大范围内的整合与改革,尤其要突破体系的局限性,构造全新型的预算会计框架,改革的重点应是对总预算会计的预算范围进行扩展,保证其能够对各个时间段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了解。这项改革的实施,将会充分扩展总预算会计的能力,改革的核心是保证总预算会计能够对各个阶段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施交易,包括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的各个阶段。一般状况下,支出方面的交易应当由相关支出机构和核心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监制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同步记录。如果预算会计不进行相关的改革,那么集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种改革就会面临极大的障碍和局限。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推行集中性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中,如果采购机构无法及时得到承诺阶段、核实阶段和付款阶段的交易信息,就无法制定良好的采购预算,也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采购。国库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这类交易信息,就无法办理审核和付款事宜,更无法制定实施预算所必不可少的月度现金(用款)计划,向支出机构分配和下达支出限额也找不到客观依据。

二、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选择

(一)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目标选择就目前状况来看,截止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各种规范体系的层次也比较清楚明确。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虽然会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社会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完善的会计规范,而且更要有这些规范的执行机制。否则即使制定了较好的会计规范标准,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执行不到位,那么也会变成一张废纸。鉴于此,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相应标准,不仅要适应于大多数单位和企业发展,而且还要建立足够的执行标准,管理改革与执行同时实施,才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

(二)会计改革开展的形式选择就目前我国现有的管理体系来看,最高管理体系是法律,接下来是行政法规,然后是部门规章。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这几个层次的规章基本够已经具备,一般来说,层次越高其中的约束力也会越大,并且相关规定的内容范围也在逐渐加大,但是一旦规范内容加多,范围较宽,则其规范的内容便不会具体,所以对其执行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国际改革的通行标准是对会计改革以准则的形式,而我国则不适宜运营制度的形式,采用会计规则这一形式则更加合理和规范。会计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改革所涉及到的区域比较广泛,其中最为明显的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收付体系、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预算制度。对这些方面的改革,不仅把会计管理中的预算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也对预算管理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合理分析,明确提出其中的缺点和优点。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强,新形势下要求更大的改革,尤其是需要大大加强总预算会计实时追踪“机构层交易”信息的能力。

(三)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内容选择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会计管理的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全和完整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1)从基本法律这个方面来看,包含的法律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2)从行政法规这一方面来看,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提高会计报告的编制效果,国务院颁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3)从单位部门内部规章这一方面看的话,其规范还是比较详细的,并且其规范也是最多的。这一方面的改革应该作为最基本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比如,基本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等。(4)对其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都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但是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执行,如果沟通交流以及开展工作就成为了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的重点,也是目前我国会计规范项目的重要完善项目之一。

三、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对策

(一)集中性的政府采购与预算会计改革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财政部门不再单单是依据相关的预算要求给相关单位拨款,而是依据国家批准的预算要求和单位采购合同的实行状况进行资金支付,直接将相关款项支付给供应方。因为供应商和政府采购的中间机构不属于财务拨款的对应单位,所以针对这种直接钱款拨付的方式,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进行报告和记录。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要对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更大的改革。(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政府整体)。依据国际上的惯例,要对会计实体进行特定的管理和界定,集中政府采购政策也对机构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了客观要求。因为相关单位对服务或者商品的采购采用了直接集中支付拨款的形式,而总预算会计对这一方面具备相应的直接记录,并且支出机构也可以依据相关财政部门的规定提供相应的付款证据,并进行合理的会计记录,这笔业务实际上是不同层次(政府整体和支出机构)的会计主体(政府)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因此客观上要求由核心部门和支出机构分别进行实时和同步式记录,由此将促成在集中和分散的基础上对同一笔采购交易同时进行记录的新型预算会计系统。在该系统中,作为子系统的支出机构层次的会计的功能是完成总预算会计框架下的明细记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较多,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也有其他资金如预算外资金等。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笔政府采购业务有两个以上的资金来源,其会计核算就变得较为复杂,对这笔政府采购业务信息的反映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下是不完整的。同时,由于政府采购的实施会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的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对这种情况下的预算会计处理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定。

(二)部门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从2000年开始试点的部门预算制度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这是近期在预算方向上推出的最为重要的几项改革之一。除了部门预算外,其他几项预算改革包括试编中期预算、改进预算分类系统和建立旨在支持预算准备的技术平台。以部门预算为主导的预算改革旨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受托责任和增进预算透明度。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基础。在传统的、大一统的(政府整体)预算模式下,各个单位、部门的支出指标是按照基期的支出基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来确定的,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预算会计信息。相比之下,部门预算有着巨大的信息需求,包括在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摸清各个部门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然而,现行预算会计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预算资金、进行公共支出中形成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投资。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未能整合为政府会计,因而对各单位的大量资产包括长期资产的会计核算既不完整也不及时,成为实践中对固定资产缺乏妥善管理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不计提折旧,因而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有关各个部门的“家底”资料信息。

四、结论

第9篇:计算机审计论文范文

1.1达西定律

法国工程师Darcy经过渗透实践验证,渗流量q不只同截面面积a成正比例,还与水头耗损(h1-h2)正比,与渗径尺寸l成反比,带入土粒构造与流体特性的定性常数k。

1.2渗流连续方程

渗流连续方程通常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考虑可压缩土体的渗流加以引证,即渗流场中水在某一单元体内的增减速率等于进出该单元体流量速率之差。对于每一个流动的过程而言,皆是在特定的空间流场之中发生的,沿着其边界发挥支配功能的条件,成为边界条件。在开始进行研究的时候,在流场之内,流动的状态与其支配条件,成为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合称定解条件。定解条件普遍是由室外测量数据或实验得出的,其对流动过程有着决定性功用。找寻某个函数(假如水头),让其在微分方程的条件下,又可以适应定解条件的便可认为是定解问题。

2渗流计算

2.1计算目的

坝体(堤身)浸润线的位置。渗透压力、水力坡降和流速。通过坝体(堤身)或坝(堤)基的渗流量。坝体(堤身)整体和局部渗流稳定性分析。

2.2渗流计算的主要方法

渗流计算求解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流体力学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严谨的解决方案,在边界条件符合定解时,能够算出渗流场中随便一点的值。然而,解答的过程十分繁杂,并且适用范围窄,在现实运用上受到很多的制约。水力学的解决方案:这种解法跟流体力学的解法有点相似。就是根据某种假设,针对某种特殊的边界条件的进行的流体力学计算。同样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受到较多的制约。模拟测试:根据以上那二种方式的劣势,对于现实中的项目,原本常常经过水力学模拟测试来解答渗流问题。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通过计算机,在确定物理模型的情况下,第一步要求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模型对于具体问题进行求解,这有时也称为数值法,包括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现在,以上这些渗流的计算手段里面水力学求解与有限元法在水利工程里面经常使用。

3水力学解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运用

对于上述问题利用水力学的方法进行求解,也就是利用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一些边界条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根据相关流体力学的要求,对于实际工况进行简化处理,还包括底层的渗透系数的简化处理等。考虑渗透系数差距在5倍以内的邻接薄质土壤层可以算作一层,将加权均衡的渗透系数当作计算的根据。两层土质构成的地基,当下面土壤层的渗透系数小于表层土壤层的渗透系数100倍或更高时,可以把第二层土壤层看作是不渗透水层;上层土壤层看作为弱透水层的情况下,就可按照两层地基来进行计算。当直接与堤坝地基相连的地基土壤的渗透系数比堤坝的本身的渗透系数大于等于100倍时,可以确认为堤坝本身不渗水,只对堤坝地基根据有压力水流进行渗透计算,堤坝本身浸润线的地方可以依据地基里面的压力水头来认定。

4有限元解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运用

4.1数学模型的选取

从现在的应用探究状况看来,大概分为这几种计算形式:布辛内斯克方程式,拉普拉斯方程式,固结方程式,扩散方程式。上述不同的计算数学模型均含有它一定的适合环境,通过四种模型的计算对比可以总结为:大多数泥土和石子结构坝体与地基的不稳固渗流问题,都可以运用固结方程加流量补给条件的自由边界和相对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算出流场的分布,比较符合实际;对于固结完好再不进行压缩处理的土石筑坝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可以运用拉氏方程加流量补给条件的自由边界计算。实际上拉氏方程只是固结方程的一个特定解。

4.2有限元计算程序

当前,计算渗流有限元的方法有很多,即使它们都有自己的缺陷,但是在输入时都要注意边界条件。计算有限元渗流的方法除了有二维之外还有三维,当然还有专门针对岩体裂隙的计算方法。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