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拓创新精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源泉。
一、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可见,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
1.以人为本,要求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2.全面发展,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协调发展,要求统筹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4.可持续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建立起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2、培育正确的思想意识。一是培养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也须正视严峻的现实。总书记指出“要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涉及本国本民族利益时,能坚决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增强国货意识,多消费和使用本民族企业的产品,以支持和帮助本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培养集体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培养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人之间,甚至是同一行业的同一类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新世纪的竞争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内、国外经济竞争中的强者。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当代企业要在世界经济竞争大潮中获胜,企业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盟。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新世纪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提出了一个“激发”四个“创造”。即要激发各个行业人们的创造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倡导竞争,并不意味着处处是对抗、是斗争,事物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了在竞争的基础还有协作和共存。世界上一些大型的经济项目,尖端的科技产品和计划以及人类社会谋求继续发展而面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就需要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3、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既是一种品格,又是一种胆魄,还是一种才识,是三者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既依赖于教师的教,又依赖于学生的学及自我培养,应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师对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教师可以从品格、胆魄与才识三方面着手。锤炼品格、壮大胆魄与增高才识齐头并举。锤炼学生标新立异的品格。针对目前学生中常见的迷信传统、书本、权威,不敢怀疑,缺乏自信的状况,要教育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不必迷信传统、书本、权威,这些并没有穷尽真理,仍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即使那些被证明是真理的知识也有相对性,不能将其绝对化。许多重大发现、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人在未成名时做出的,他们当时也与自己一样,人微言轻。学生不必因自己人微言轻就丧失信心,若能突破心理障碍,塑造出一种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也会有新的发现,也会做出独特的成就。壮大学生敢说敢做的胆魄。没有胆量,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精神。因此,一定要设法克服学生不敢出头露面、羞怯的心理。在实践中,要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胆量的机会,如鼓励学生质提问,阐述自己的见解、互相辩论,登台演讲乃至上台模拟讲课等。开始可能出现无人出头而冷场的局面,但只要能鼓动一两个学生出头,其他学生也会受到鼓舞而气粗胆壮起来,形成全体学生胆量齐大的势头。如遇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怪诞,见解不完善甚至荒谬,表达方式非常拙劣等情况,也要赞扬其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
(2)学生自我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要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单靠教师教,更重要的是努力进行自我培养。这首先应认清自己的特长,争取在某特定方面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建立优势后,人便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胆子会大起来,才思也会奔涌出来。在绝大多数领域,建立优势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人的思想火花的产生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同样一个人,此时此地不经意产生了某种思想,彼时彼地则可能殚思竭虑也想不出来。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自己一整套独特的见解。
同志们:
今天的先进事迹报告会非常成功。我代表行党委对参与汇报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对为了组织好这次先进事迹报告会而付出大量心血的行办公室的同志表示感谢。
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是行党委为了弘扬新时期敬业奉献精神,挖掘行内先进人物及事迹,激励全体员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搭建的一个平台。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最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也最亲切、最真实、最容易引起共鸣。因为他们是我行的普通一员,与我们血脉相连,感情相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大家的喜怒哀乐;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实现我行的战略目标而开拓创新,努力工作。
我希望全体员工要自觉向先进人物看齐,学习他们以行为家、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肯动脑筋、不怕困难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合作共事、不争名利的团结精神,学习他们为了我行的大发展、大跨越、大腾飞而不息奋斗的主人翁精神。当然,参与今天演讲的,是大家公推出来的先进人物;我相信,在我行,还有更多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员工,他们常年在本职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为我行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当前,我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改革、创新和发展的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我希望先进人物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一个人影响一大片”;我也希望其他同志能够努力向先进人物看齐,不仅在工作上,也在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发展观念上向先进人物看齐,使我行的发展更具活力。
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各单位都能紧紧团结在行党委的周围,积极贯彻落实总行和行党委的战略部署,着眼发展,面向市场,大胆创新,积极开拓,我行的各项业务必将走上梯级、持续发展轨道。我也相信,通过今天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全体员工一定会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通过对“三新”主题教育活动的认真 学习、深入思考、思想上及精神上触动很大,我结合本职本职工 作,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 新知,适应新形势。要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 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 长自己的才干, 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 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 提升境界。
二、大胆创新,锐意进取 “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就是要坚 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勇于进取,开拓 创新。当前,我局正在开展“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学习讨论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讨论 机会, 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把握, 以开展学习讨论来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明确新目标、提升新 境界、争创新业绩”,就是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前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我们要紧 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勇于开拓创新, 坚决改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用。要在 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 真务实结合起来, 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解 通过 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转变作用”这次大讨论,使 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得到提高。
三、提高工作效能,创新工作方式 以局工作要点为核心,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 神,按照上级综改部门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2012 年农村 综合改革工作。
通过对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认真学习, 我在思想上、 境界上、 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也深感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今后 我要更加文明举止,礼貌待人,树立咸阳新形象;端正作风,努 力工作,争取工作新突破。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我在讲解“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像,内容大致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里准备处理,丈夫无意识地扫视了一眼斗车里将要被丢弃的废品,忽然发现了他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于是他就随手从斗车里把‘小泥人’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则倒入了垃圾车,然而当他们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很多信件也被当做废物处理了,很想找回来,可垃圾车这时已经开走了,她懊悔不已……”。虽然这段录像不很精彩,但学生们观看时的兴趣却很浓,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中的文件还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激情高效”的学习情境
当今的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选择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新颖、优美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开展与完成。
三、细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言简意赅”的问题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非常适合“任务驱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细化教学过程,以一个个细化后的教学内容(问题或任务)为导向,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我们在给学生营造“问题情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摸得着”,问题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展示优秀作品,为学生营造“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目标任务情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可以通过一件件、一幅幅生动、翔实的“课堂教学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教学作品,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以“作品”为样本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自身内在的开拓创新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表层工匠;深层工匠;高职教育
1背景介绍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是现下中国年轻一代的热门词,伴随而来的是“工匠”“双创”等词汇的红火。在这些人人必谈的词汇面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它们更多的内涵。自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新闻报道“大国工匠”的报道之后,这些普通又平凡的劳动者便广为赞誉与钦佩,更激发了大家对“工匠精神”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大家普遍认为,工匠精神应该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尽善尽美的精神理念,即追求极致,专业且专注。与此同时,创新创业的滚滚洪流向我们扑面而来,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学校亦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局势。高职高专学校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上,更应积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2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2.1工匠精神更是创造和发明精神
工匠,一般的理解是匠人,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公认的典型代表有做事严谨精细的德国、日本、瑞士等。不过,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给了我们不同的诠释。他们认为: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富有创造和发明精神,且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作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怀特兄弟、迪恩•卡门等,他们是工匠的杰出代表。富兰克林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匠,我们从很多教科书上都可以看到他诸多发明的事例。同样拥有该美誉的是人人皆知的乔治•华盛顿,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好总统,其实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他们不仅精益求精,专注执着,而且勇于创造和发明,这种创造发明的工匠精神,影响了美国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而他们这些人的共有特征是:博学,充满好奇心,以卓越的勇气和毅力来重建世界。美国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说:“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简单来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引自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迪恩•卡门原话)。通过对美国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调查,发现他们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基本内涵。(1)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2)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对它的迷恋。(3)它是一种“破坏”,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由此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工匠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工匠和深层工匠。表层工匠们通过密切关注工作方法、工作过程,从而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深层工匠们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从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方式。而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思维由表及里的全新构造和开拓。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事物的精细耕作、精益求精,更是创造和发明,是创造与创新。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正是由表层工匠向深层工匠的迸发,从而有全新创新和创造的品质。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而中国此刻的创新驱动发展正呼唤这种“工匠精神”的回归,“创新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才是一个国家更合理、更永久的创新创业源动力。
2.2创新诠释工匠精神的精髓
创新是指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具备推陈出新的能力,能运用新方法、新方案解决问题而不是循规蹈矩,工匠精神倡导“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两者看似关联不大,甚至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工匠在经年累月的精雕细琢中,持续地对工艺和细节磨砺及锻造,这种多年的严苛磨练会帮助匠人练就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懂得深层次揣摩客人对产品的需求,能考虑到最刁钻的用户都无法想到的细节。正所谓“匠,君目所不及之处愈要用心”,匠人因触及常人所未能及之处,故眼界不同,“眼界不同,开创的世界不同”。无论在哪个时代,能够用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自身产品、审视世界格局、开创新时代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匠人,“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没有创新,只能称为“工匠”,有了创新,才是“工匠精神”。
3创新创业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3.1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其辉煌灿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诗。早在《诗经》中记载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充分显现了古人对“工匠精神”之赞誉;《天工开物》是一部凝聚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工匠宝典,仅仅一句“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便足以显见中华民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自古以来,我国同样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工匠传奇故事:游刃有余的庖丁、精益求精的鲁班、出神入化的卖油翁等。这些历史书籍及人物典故,充分显示了我国由来已久的对工匠精神不懈的追求。
3.2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工匠精神的悟透,会启迪人们“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引自《工匠精神》,付守永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修炼的道路上要披荆斩棘;它是一种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3.3工匠精神锻造未来的民族性格
工匠精神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静。静,能生慧,让劳动果实拥有灵魂。在执着专注的劳动体验中体会工作的乐趣,树立工作的尊严。熟为人知的日本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直接缔造了他们在世界工业中受人尊敬的地位。有数据统计,创办时间超过200年的全球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居世界首位;德国有837家,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也是这些公司基业保持常青的奥秘之一。我国自古就不缺乏技艺高超的工匠,可是工匠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多人和事情都是追求“短平快”,只看重眼前效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只追求表面利益而放弃了深层收效,甚至有很多人空谈情怀,却不能务实苦干。这样的氛围使得当今中国很多事情流于虚浮和幻景,这是一种后患无穷的性格。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帮助国人塑造严谨坚毅的国民性格,更需要将持之以恒、专注敬业、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内化为国民品性,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3.4工匠精神成就创新源动力
创新虽然主张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但是其中必然有一些一以贯之和衔接过去与未来的东西,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看似背道而驰,其实是并行不悖,两者既相互联系统一,又相互平衡补充。创新精神需要工匠精神作为支撑,而工匠精神又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工匠精神更强调细节、锲而不舍和永不满足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则更强调思想灵动、瑰丽奇想和义无反顾的思维和态度。工匠精神更强调产品品质、稳定和完美;创新精神则更多体现在跨越式发展和断层式创新。在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既能帮助我们矫正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又能够促进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并促进传统经济增质、提效和转型。同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精神”加上“工匠精神”,正是一个国家更合理的创新创业驱动力。
4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举措
4.1通识课引领工匠精神
高职课程体系一般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程里面有思政课、文化课。而在学生入学初始,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通识课程。我们可以通过通识课程作为职业精神培养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宗旨下,融入严谨专注等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并根据高职生的认知行为来选用合适的方法及途径,从而形成更为积极的职业理念和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在培养职业技能之初便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并在后期学习职业技能时理解并实践,从而为成长成才做好准备。
4.2专业实践课凝炼工匠精神
通识课程帮助学生领会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知行合一的教学环境中切实体会到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相比于本科教育,其实践技能课程比重更多,动手操作课程更多,这为工匠精神的践行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舞台。进入实践实操课程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作场景和技能操练,可以结合产品生产的过程、企业运营的流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融入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并不失时机地将“专注、坚持、严谨、细致、诚信、执着”等工匠品质融入到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真切体会和感受,逐渐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执着的基本职业操守和素质,也使得工匠精神凝炼在学生工作的每时每刻中。
4.3教师以身作则辐射工匠精神
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中,教师的以身作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要能勇担重任,务必严谨治学,严格执教。这需要每一位教师闻道在先、学业精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求真、求精、求实,以尽善尽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执着的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以开拓进取的态度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浸润着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身体力行。
5结语
让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点,让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让新一代的大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凝结体并成为星星之火,从而引领中华民族回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秀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黄益飞.以工匠精神推动创客发展[J].职教视点,2016(9).
[2]陈劲.工匠精神改变世界[J].人力资源,2015(03).
[3]雷克萨斯:注魂于物的大匠心[EB/OL].我要微信,2016-11-01.
[4]齐善鸿.创新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J].道德与文明,2016(5).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项任务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的。29年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客观要求相比,同人民对我们党的新期待相比,党的工作和建设还有不小差距,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锲而不舍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党。这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总的要求,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发扬优良传统与坚持开拓创新的统一,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六项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这六项任务,既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又关乎党的长远发展,既凝结了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又充满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
一是办事拖拉,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不积极,自由散漫,缺乏紧迫感。
二是不爱学习,工作能力不强。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满足于略知皮毛。
三是是非不分,不敢坚持原则。人云亦云、随大流,中庸思想,没有开拓创新精神。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宗旨意识强不强,亲民意识浓不浓的问题。首先要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首先依靠谁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思路,拓展服务范围,转变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其次要端正服务态度。搞好服务的前提是摆正关系和位置,坚决摒弃任何形式和任何表现的特权思想,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冷横硬推”的衙门习气。第三要提高服务质量。反对办事拖拉,遇事推诿,“踢皮球”,力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高要求。第四要紧密结合工作为群众服好务。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满足民需,维护民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是要突破不敢坚持原则的障碍。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碰硬逗硬。
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因为他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使命,那么怎样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呢?怎样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明晰具备以下精神品质。
一、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同其他职业的从业的人员一样,应当首先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的"四化"建设人才的事业,是谋全民幸福的事业,这样的重任完全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乱。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深广地了解祖国的基础上,产生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讨诸报国之行。这是区别其他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爱国主义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教师就是要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圣火一代代传下去。
二、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就是我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它体现了教师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目前,我们教师地位虽然空前提高,但是,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师的经济收入还不能大幅度提高,如果缺乏奉献精神,就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可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更不能"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无怨无悔。可见,奉献精神要求教师要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因为它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
三、爱岗敬业精神
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应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心血,甚至对个人黎明前作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影响和感染学生。爱岗敬业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然而,"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
四、开拓创新精神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改革的艰巨性,不仅要求教师追求新知,不断进取,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要努力争取做名教师、特级教师,并培养出一批批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才,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性理论和创造性技术。
五、廉洁自律精神
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到严格自律,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决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按教育政策办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愧为人师,努力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大任。廉洁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只有以之为镜,才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只有以不贤者为镜,才能产生矫正缺点和失误的决心。
六、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劳动的个体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不仅要求每位教师要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还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较好 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实施素质教育,人育良才的伟大事业。
七、民主法制精神
法制精神,包括民主与法制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是教师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不断更新的体现。民主精神即承认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人格,在教育教学中,在待人接物中具有民主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自学、自强、自治,善于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家长学习,向同行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心底无私,胸怀博大,愿意听取逆耳之言,并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众所周知,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我们教师要发扬教育民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学会生活,学生自治,学生做自己管理自己的人。
八、以身作则的精神
教师是为在灵魂的工程师,无论哪一个有、有智慧、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才的成长,都是教师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教育引导的结果。都是教师用火热的感情、顽强的意志与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染的结果。
【关键词】PLC 教学方法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2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实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体系、课程的内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对《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做了细致的研究和有益的尝试。
1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为核心建立PLC课程体系
2003年新增自动化专业招生以来我校开设的PLC技术的课程有《电器与PLC控制技术》《PLC技术与应用》和《可编程控制器》,《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专业课,《PLC技术与应用》和《可编程控制器》是面向电子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和轮机管理等不同专业的专业课,三门课程对自动化的授课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还存在必然的联系。《电工学》作为面向全院的专业基础课,为普及非电专业的PLC应用技术,《电工学》(秦煌主编)教材中安排了一章内容重点介绍PLC的原理与应用,PLC技术在ASEA(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 Accreditation)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如何引入ASEA理念,将最前沿的PLC技术传授给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对象,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以主干课《电器与PLC控制技术》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来促进系列课程的建设。
2 以PLC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由于近十年来知名的PLC生产厂家不断兼并和重组,2003年全球PLC市场为60亿美元,2004年为65亿美元。预计2008年将达到75亿美元,呈上升趋势,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的AB、MODICON、GE公司,德国的SIMENS公司,日本的欧姆龙和三菱电机公司,约占全球市场销售额的67%,目前国内市场的PLC产品几乎被国外生产企业占领。近年来SIMENS公司的小型PLC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有超过并代替日本公司产品的势头。SIMATIC的产品中S7系列的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控制系统的规模分为:S7-200、S7-300和S7-400分别对应小型、中型和大型PLC,而S7-200的许多功能达到了大中型PLC的水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中国的应用日趋广泛,通过对PLC市场现状的分析,市场经济对PLC人才的需求必然会面向市场销售额高,应用范围广的产品,以S7-200、S7-300和S7-400为《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适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技能型人才和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3 高标准PLC实验室的建设
3.1 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用于PLC教学的只有一套松下电工FP1系列的实验箱和手持编程器,教师只能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演示简单的实验,学生没有动手连接设计硬件电路和设计调试梯形图的机会,在演示实验中被动接受;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自动化新专业建成后,为保证《电器与PLC控制技术》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始筹建PLC实验室,购置了浙江天煌教仪公司设计生产的THSMS-B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能开设18项实验,保证了PLC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但是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都是以指示灯代表控制对象的模拟实验,对于课程设计和实验室开放来说过于简单,限制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2 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开设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
在现代化控制中,例如某大型机床,必须先将油泵起动为主轴提供循环油,然后才能起动主轴电动机,模拟实验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实际电工器件及电工设备,如选小型接触器、微型电动机、热敏器件、电压源、电流源等设计控制电路,通过编程实现某些实际控制环节,这样不仅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控制上,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为此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增加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项目六项分别为:(1)两台电机的连锁控制;(2)电机的点动控制和连续运转控制;(3)电机的异地控制;(4)电机的正反转定时控制;(5)两台电机自动连锁控制(M1启动5秒后M2启动再过5秒全部停止;6.3台电动机单按钮控制启停(最后一次保持2S以上,则次数与电机号码相同的电机运行,再按下按钮时,电机停止),两年的PLC课程设计结果证明: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开设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3 对非电专业学生开放PLC实验室
在非电专业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可编程控制作为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在近几年引入电工教学中,学时少任务重是电工学课程特点由于总学时的限制,只能安排2个学时的PLC实验,学生完成系统的使用方法及基本指令的操作练习后不能进行简单控制环节的设计和练习更谈不上综合实验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如果将PLC实验室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放,理论教师与实验室教师共同辅导学生,设计完成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有效利用PLC实验室软、硬件设施,达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4 改进教学方法,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4.1 科学编排教学次序将理论教学融入实验实训中
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和PLC应用技能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日历的填写非常关键,只有将指令的功能和在一些典型程序中的应用与实验训练内容安排恰当合理,学生才能在实验装置上及时练习并掌握指令的编程方法,从而仿照老师所给的典型例题,进行相似程序的设计。
4.2 建立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分析问题并陈述自己的观点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及教学设施的完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某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抽象的难以解释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课堂授课信息量大,原理图和梯形图多,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成授课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获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通过《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建设使PLC系列课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培养有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创建了软件和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 ASEA培训与考试指定参考丛书,中国自动化学会ASEA办公室主编.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