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复材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复材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复材实训总结

第1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8-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教[2003]1号)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5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制定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意见》。根据21世纪我国高职高专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精品课建设工作。

1 学校的发展和长期积累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

自建校以来,学校设置了《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并成立了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将我校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基地,2011年省教育厅又将我校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护理)专业建设点,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校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校园网设立“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专栏”。

本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护理学基础知识及医学相关知识。坚持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幻灯片、自编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和同步练习等教学资料。在长期的教学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交流、讨论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 教学改革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动力

2007年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对我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2]。

2.1 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建设精品课的核心[1]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1 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依据我校“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以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认真研究适应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大纲,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必需和够用”,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检验,教学研究取得较好效果,并逐步形成了边理论边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

2.1.2 教学方法 在以传统教学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护理任务、操作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面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及自主教学法引入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流程从以往“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分别指导”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录像教学-提出问题-教师演示-学生回示-师生共同点评-分组练习-考核-比赛-总结”新的教学方式。

2.2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综合性实践课教学体系 实验课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总计140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84学时,理实比有原来的1:1改为1:1.5。此外,为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及需求,本课程实习前安排2周的护理基本技能复训,共计80学时;安排临床实习40周。在实践教学方面,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理实一体、校院合作教学模式。转变了“验证性实验”的观念,构建“综合性实验”[2]。例如:王婧,女,21岁,因右下腹剧烈疼痛来门诊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须住院手术治疗。现已送入手术室,请问:当班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应采取何种护理措施?

2.3 改革实践技能考核办法 新的考核指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实验作业占5%;二是平时实践课考核占25%,三是期末实践考试成绩占70%。以必考项目和抽签考核项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试环节包括物品准备、学生沟通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熟练程度与准确性、操作相关知识等。还将名片案例签应用到技能教学及考核当中。通过反思训练强化技能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应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技能考核成绩。

2.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放实训室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轮流辅导,让学生自己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项目,随时到实训室练习,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并及时反馈实验室开放意见,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

本教学团队共13人,承担了我校护理、助产所有专业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平均年龄38岁,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4人,其中副教授2人,副主任护师2人,讲师7人,助教2人,助理实验师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知识结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

4 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保障

4.1 教材建设 选用我校教师主、参编的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及《基础护理学》。该教材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护理学习需要,且定位准确。根据护士职业岗位需求,按照临床实际操作,编写了与主教材相配套的以项目为导向的校内辅助教材《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基础护理同步练习》、《基础护理实训报告》等实训教材,达到优秀教材全面配套,教学与岗位一体化实训。

4.2 教学资源 自编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实训报告、考核标准、同步练习、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等。建立了护理学基础试题库,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师生可上网查询及下载共享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校于2007年投资近千万元建成校内护理实训中心,该中心共分三个功能区域即:模拟母婴病区、模拟护理病区及专科护理实训区。其中,模拟护理病区仿照医院住院病区设置有护理站、治疗室、抢救室、ICU病房、普通病房及基础护理实训室、阶梯示教室,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并配备有高级护理模拟人、多功能病床、洗胃机、人工呼吸机、膜式吸痰器、高级导尿模型、皮下、肌肉及静脉注射模型、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中心吸氧装置等,基本满足了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5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5.1 随着学校的发展,护理专业生源的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需进一步加强。

5.2 积极引进高学历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5.3 重视产学结合,加强与行业合作,密切关注临床动态,使教学内容贴近临床护理发展,使之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代创新性。

5.4 关注全国范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充分考虑护士执业的技能需要,强调“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5.5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努力开展科研及教研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面向行业 复合技能 应用型 营销与策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02-03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营销与策划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富的阶段性成果:2011年本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010年获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项目、安徽省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9年获得省级特色专业称号。本专业从2009年开始一直坚持以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营销专业是一个行业支撑型专业,离开行业和产业,营销专业就会失去生命力。只有把作为普遍原理的营销与策划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和具体的产业、行业、业态、典型企业的岗位需求标准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该文围绕“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从新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条件和途径以及改革与实践思考三方面总结如下。

1 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总目标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本着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宗旨,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以及安徽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其次,推进教学团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实训中心及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 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条件和途径

2.1 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双师型”向“双栖型”提升的应用型教学团队

培养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首先需要一支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的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努力要求专业课老师具有双师资格,我们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把“双师型”教师简单的理解为“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而绝大部分院校把“双师型”教师,理解为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可以课堂教学,又拥有实践经验可以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高职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营销专业必需贴近市场,而市场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虽然一些“双师型”营销专业教师在进入高校之前来自企业,具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营销实践知识逐步与社会和市场脱节或落后。我们认为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来自企业还应该始终处于企业实际运营中,保持和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同步,因此,在业已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需要着力建设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行业实践的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育人能力“四力合一”的师德高尚的“双栖型”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这里的“双栖型”应用型教师,是指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在学校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又同时以兼职、创业等形式在社会企业中担任一定的实际营销岗位上任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我院一直以来坚持实施“双基双挂”工程,达到高职院校与企业营销人才的交互。所谓“双基双挂”模式即教师到企业参与一线具体的挂职锻炼;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将实用有效的职业知识直接传授给在校学生。在“双师型”向“双栖型”教师的转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约束,要鼓励营销专业教师在较好完成教学、教研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到企业兼职或创业;确保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能够“落地生根”,接到“地气”。

2.2 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跨专业、跨系部、跨院校之间的多专业辅修的培养新模式

在对连续多年我院营销与策划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的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从事对产品和行业知识要求较少的行业,例如: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等,而对于一些行业以及产业知识需要较多的行业涉及却很少,例如:电子、化工、机械、农资、医药等。正是对于行业和产业知识的缺乏导致我们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越来越窄,另一方面诸如电子、化工、医药这些行业又非常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既掌握营销知识和实际技能又掌握相关的行业和产业知识。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在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实践了跨专业、跨系部、跨院校之间的多专业辅修培养新模式。具体来说:首先在学生层面上,通过鼓励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那些第一专业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第二专业的辅修,其次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以及将来就业面广的专业合作,例如我们营销与策划专业在本校和电子信息专业合作开办辅修第二专业的“卓越班”(即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辅修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第三为了进一步扩大专业面,我们还进行院校间的第二专业辅修合作。2010年5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安徽医科高等专科学校语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开展主辅修改革试点的批复》,近几年,平均每年有近200名学生修读了辅修专业,极大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3 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建设与企业岗位职责以及营销职业发展路径匹配的课程体系

要使培养的学生技能与行业和企业需求匹配,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体系。按照学生毕业后不同行业职业发展的常规路径以及学生职业成长不同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设计相关课程,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我院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

2.4 实训教材的编写――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行业课程标准与实训教材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营销实训教材基本上都是从大营销角度空泛的指导营销技能的训练,很少结合具体行业或企业的营销特点。因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将来就业的主要行业特征,有针对的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行业课程标准与实训教材。例如,我们院校营销专业利用上级主管单位(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众多企业资源的优势,先后与安徽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安徽辉隆集团、安徽双赢再生集团、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德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集团、合肥宝龙四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蓝蓝水业等单位逐步分阶段形成农产品及农资行业、再生资源行业、农村金融行业、信息电子行业、快销品行业、家电行业、、连锁经营行业、医药行业等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标准。同时与企业联合,共同建设操作性、岗位针对性强的具有行业特征的模块化教材(手册),例如农资农产品营销手册、金融产品营销手册、再生资源产品营销手册、电子信息产品营销手册、IT产品营销手册。

2.5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按照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析和职业技能学习规律的立体化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探索“合作、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教、学、练、做、考五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和创新。依据目标就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创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立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按照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结构分析和职业技能学习规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抓手,大力推进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大实训实习实效,开展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营销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销策划体验站)业务实践以及企业的顶岗实习,再现、还原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2.6 学生技能知识掌握考核体系的完善――课堂理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考核体系

开发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具有较强行业特点的技能考核课程体系。同时需要改革原有单纯的卷面考核系统,将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分为三个方面:(1)学生学期结束要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形式采用卷面笔试和面试;(2)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完成在校内营销与策划综合实训中心(实训室、校内体验站、创业指导中心等)所规定的实训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3)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在相关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实习基地的一定课时的顶岗实习,实习过程和结果由实习单位进行考核;以上三个方面考核综合起来力求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水平、业务操作技能掌握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胜任能力。

2.7 完善实训中心及基地建设――整合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再现企业真实业务流程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很少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与高职学生将来就业方向所匹配,这就造成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实践技能与毕业后工作所需的技能不统一,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将来打算从事的行业和岗位往往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引导。在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实训基地按照校企合作的深度水平、高职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的匹配度以及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水平、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建设。打造核心层、紧密层、拓展层三层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例如我院在营销与策划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首先充分利用与安徽省供销社下属的各种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合作,打造核心层教学实训基地(主要面向:农业农产品行业、再生资源行业、农村金融行业);其次本着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的目的,建立与安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合作,形成紧密层教学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汽车行业、信息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第三为了努力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水平,建立与那些营销人才需求量大,营销人才紧缺的行业企业合作,形成拓展层教学实训基地(主要面向:快销品行业、家电行业、旅游文化行业、连锁经营行业、医药行业等)。(如图2所示)。

在校内实训资源的建设上,我们主要以建立以营销与策划实训资源共享为平台,以推销技能实训、营销技能回溯、营销岗位实训、创业实训为四大基础的营销与策划实训室群(如图3、图4所示),通过实训展现多种行业和企业真实营销业务流程。

整合资源建设集推销技能、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实践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其结构如图5所示。

2.8 教学管理改革建设――刚性的教学内容与弹性的教学计划有机相结合

按照“刚性的教学内容与弹性的教学计划有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与实训企业正常运作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使实践性教学在时间、内容、进程上与教学计划保持一致,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 改革与实践思考

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的方向是逐步将专业培养目标从抽象的大营销向具体的行业营销转变,努力缩短毕业生从专业到行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提升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教学团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实训中心及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上建立标准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教学机制、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仍需权威部门、行业企业研究、论证、,以增强社会的认可度,而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式、深度、广度以及激励机制等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 郭湘如,迟红刚,胡善珍.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第3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践教学;提高质量

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本文所探讨的实验实训教学是指在正常教学安排下的、使用实验实训室的元器件、材料、仪器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该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动手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影响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如: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探索规律,实验实训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实训内容和实践操作工作量是否适度,实验实训室的各方面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是否互动、有效等等。如果要想取得实验实训课的一节成功,必须对影响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提出合理的质量要求,这些质量要求形成实验实训课教学质量的系统控制,并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一、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设置

1.确定实验实训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实训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学会在实验实训室的现有条件下,进行认为的控制,学会观察测量、记录实验实训对象的数据变化情况,学会整理、分析、综合、总结所观察、测量、记录的数据结果。学生只有从系统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中,亲自动手,学会思考、想象,推测实验实训的现象或结果,才能学会开阔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实验实训技术和知识来解决问题。

2.实验实训项目和内容的设置原则。实验实训课程都是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的设置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而每个实验实训项目设置目的和要求又是通过实验实训教学逐步实现的。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也应该不断拓展更新,紧跟时展的需要。

(1)设置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验实训项目、目的。实验实训项目的设置应严格依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以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为保障,明确实验实训项目的基本内容和目的。用最优的实验实训教学途径,使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得以全面提高。

(2)采取“循序渐进”的设置原则。实验实训项目设置是系统工程,应充分考虑学生培养的系统性。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探索型实验实训项目。项目的设置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与这些课程的衔接问题,注意避免重复前期实验实训内容,更应该考虑学生实验实训知识的积累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通过综合型与设计探索型实验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训项目的类型明确,手段运用合理。基础型实验实训项目设置要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实训的现象、作用和设备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的基本要领,加深对理论知识关键点的理解,运用某一知识点、实验实训技能、所使用的仪器的正确操作、获得预知的实验实训结果。综合型实验实训项目是在基本实验实训项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知识、运用多元的实验实训方法、多样的实验实训手段,使学生学会实践操作、数据采集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实训对象测试的方法,以及分析现象和结果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探索型实验实训项目,要求学生按自我所掌握的实验实训技能和相关知识,自我设计、制定实验实训方案、选定仪器设备,测量出实验实训项目要求的一组或多组数据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能给学生一个宽阔的思考空间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提高。

3.实验实训教学安排要合理、高效。实验实训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操作项目目标的关键。实验实训教学应与理论教学进度紧密结合,实验实训教学安排应合理、课时利用应高效,通过合理的分组能使每位学生得到实践操作锻炼机会。通过层次分明的基础型、综合型、设计探索型实验实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实训原理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水平。

二、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影响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实验实训室的软硬条件、实验实训室主任、指导教师、学生、仪器设备、所需元器件材料和场地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制定和明确各方职责是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1.实验实训室主任的职责。实验实训室主任的具体职责如下:负责在本实验实训室进行的实践教学方面的规划;负责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人员的结构建设并明确其职责;负责明确实验实训室的安全责任人;负责实验实训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及场地环境等硬件条件达标,满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合理编制本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表和对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评价。组织对实验实训项目的性质、手段、仪器设备、实验实训教学学时数进行认证,针对不足,及时调整优化。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室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档案,并按照要求妥善管理。积极建设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特色项目,反映最新的实验实训教学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为学生观摩创造条件,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最新实验实训的脉搏。

2.实验实训指导老师的职责。作为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老师,直接面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应负责协助制定、修订教学大纲,根据实验实训教学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制定正常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和应急计划,认真做好实验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保障每个项目的有序开展,保障实验实训教学安排合理、高效,确保实验实训项目收到预期效果。认真做好实验实训教学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件材料的登记报告工作,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认真做好实验后的过程小结,以利后续实验的更好开展。

做好建立一套检查和评判学生实验实训前预习和准备情况的方法,认真做好实验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和学生操作进程中正确性的评判工作;做好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的指导评判工作;要有达到实验实训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通过实验实训课程成绩评定的质量控制,促进实验实训教学目的全面实现,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参与实验实训教改,教学改革是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源泉,对完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优化项目,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实验实训室技术人员的职责。实验实训室的安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正常运行、实验器件材料的准备、实验实训场地环境条件、资料及档案的完备等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基础。建立对进入实验实训室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制度,安全措施要落实,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应完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按开设实验实训课程所需仪器设备、器件材料的配置、数量列出清单,完成本学期的实验实训器材准备。配合实验实训指导老师做预备实验,确保学生使用的实验实训仪器性能正常、完好率高、复套数量适合正常教学需要,实验实训完成以后,负责将其归位。对用电、易燃易爆、精密、贵重的实训器件、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安全、使用相关制度。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在安全、适度的前提下,加强旧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升级。记录好实验实训室工作日志,做好实验实训室档案和资料的整理存放。

三、实验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1.实验实训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验实训项目的目的,预习设计方案,预习实验实训项目需要运用的技能、参数计算过程和理论知识;了解实验实训项目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实训项目的要点,熟悉即将进行项目的实验实训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条例,并完成实验实训预习报告。

2.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要求。在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实训内容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按照教材指导书,独立、按步骤完成实验实训各个环节;认真观察、测量实验对象或现象的变化,要真实记录、描述实验结果和各种实验数据;特别注意用电、有毒、易燃易爆等安全防范工作,爱护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认真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原因。

3.实验实训项目完成后的要求。实验实训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自觉整理各种元器件和材料,放回使用前的相应的柜子或实验台中,恢复大型测量仪器设备,认真检查是否有损坏的仪器设备,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测量效果及损坏情况;清扫实验实训室的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干净;重点要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实训,按照相应的实验实训报告或论文格式,认真撰写好实验实训报告或论文。

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需不断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尽可能难易适中、多样丰富,给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实训项目的空间和内容,以满足和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每个学生的实践探索兴趣以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验实训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朱达凯.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实习刍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111-113.

[2] 杨泉良.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成人教育,2008,(1):28-29.

[3] 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

[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39-140.

第4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学基础 毕业统考

随着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医学生质量的全面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内、省内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统考。这对于了解和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探讨考试方法以及推动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二年级在校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也要进行一次毕业统考,毕业统考是以理论的形式进行的,由河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全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试卷由省厅统一批改,考试成绩由全省统一排名,因此,各学校对于毕业统考都高度重视,力争在全省取得较好名次。自工作以来,笔者每年都参加了本校《护理学基础》毕业统考的考前辅导,结合自己的辅导经验,现对统考复习辅导进行了一些总结。

1 合理安排课程,考前集中辅导

1.1 课程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所需学习课程很多,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突出专业特点。比如护理专业的课程中,《护理学基础》分三学期讲授,总学时达21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6学时,第二学期108学时,第三学期70学时,课时分配相对其他学科较为充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充分掌握所学内容,加上每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每个实践内容的技能考核,定期检测学习效果,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为以后毕业统考和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1.2 考前集中辅导,强化记忆

在二年级学期末,毕业统考前两周,学校组织了统一的考前辅导,统一安排课时,每门课程每周10学时,共计20学时。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统考科目进行集中的考前辅导,加强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工作

对于每年一次的毕业统考,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向参加毕业统考辅导的老师召开会议,强调统考的重要性。每天,学校相关领导都要对任课教师的辅导情况进行检查,走进班级,走进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督促作用。

3 探讨辅导方法,研究复习策略

3.1 认真研究辅导资料,吃透教材

我省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材是由郭耀玲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一本由石玉、高晓梅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下篇,是以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测试题的形式编写的。这本配套的教材重视与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配套,突出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注重与临床护理工作相一致,并且题型全面,覆盖广泛,为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的改变,加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师生课堂总结、学生重点复习巩固和自我评价。

3.2 集体备课,探讨最佳辅导方法

《护理学基础》不仅是护理专业毕业统考的课程,也是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鉴于《护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集中复习之前,我校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加统考辅导的教师进行了集中备课,探讨辅导复习的方法,对考前20个辅导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力争找出最适合的辅导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3 分析重难点,及时归纳总结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技能操作性强,很多重难点都在操作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可让学生结合实训课程进行复结。结合《护理学基础》下篇这本书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知识要点或口诀,如穿、脱隔离衣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

4 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习效果

统考复习期间,每周学校都组织一次全校模拟考试,考试形式以统考为准,标准试卷,填涂答题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监考,严肃考场纪律,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巡考。成绩出来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排名,张榜公布成绩,检测复习效果。班级内排名督促学生,班级间排名督促教师,找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清自己的薄弱环节,调整复习策略,掌握所学知识。

5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寻求最佳复习方法

第5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G].

第6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基于工作场景 商务英语课程 课程特点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37

A Study on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Business Assistant Working Scene

――Take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an example

WANG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47305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realistic and innovative idea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training courses based on business assistant working scene.

Keywords based on working scene;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course features; course design

南阳理工学院成功获批河南省第二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背景下,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三学期,以限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利于学生就业的职场英语课程,通过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出基于工作情景,以培养学生“说”和“写”输出性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这是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构建项目的一部分,弥补了以前课程设计定位不明确,实践应用型不强,课程设计和实际用途契合度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的缺憾,具备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1课程特点

“商务英语”课程为入门级职业英语课程,通过内容丰富、专业面广、难度适宜、真实有效的商务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商务场景,培B学生听和说两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切实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

2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定位性不明确。长久以来,商务英语课程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起点过高。课程定位偏重于对外贸易,侧重于微观商务知识,缺乏岗位针对性,没有顺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和实际用途不相契合。商务英语在教学当中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运用能力,注重专业的实用性质,为学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职业而服务。

(3)双师型教师匮乏,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当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多为语言学教师转型而来,语言功底深厚但缺乏行业知识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按照语言课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方式难以突破理论讲授,形式流于照本宣科,而且教学环境及设备的要求制约着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进行。

3 商务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3.1 课程定位

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定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涉外业务工作中所必需的说和写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在与访客、客户及同事用英语交流时,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商务英语写作中的电子邮件以及邀请函书写和回复以及得心应手的口语表达能力,了解基本的外贸业务流程,能够按照外贸业务流程撰写推销、询盘、还盘、预定、支付等外贸往来信函;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中运用商务交际中的礼节,所用英语清晰、自然、得体。

3.2 课程设计原则

(1)以就业为方向,立足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2)采用真实工作职场情景模拟、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做中学。

(3)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辅助的教学手段,建立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3 课程设计总体构想

通过专业调研,明确课程定位,基于商务助理工作场景,制定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实训项目,采用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学。

针对我校学生专业多样,就业领域广泛,因此我们选用《柯林斯职场英语》作为职业英语教材。《柯林斯职场英语》符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的定位,立足于岗位需求和学生能力发展,采用模块化的场景,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景和就业岗位,提炼出生动规范的情景对话,并配有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方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课程学习领域的分析。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英语需求广泛的调研,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工作任务的分析,提炼出商务助理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

表1 商务助理职业能力分析表

作为职场入门课程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全方位的,包括:说和写的技能+助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能力+商务礼仪。

(2)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①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获取作为入门的职场英语中,商务英语助理的英语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②以就业为目标来确立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以“说和写”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③教学项目的设计来源于企业实际,根据外贸商务助理岗位工作实践,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典型课程项目,邀请函、通知、备忘录、商务报告和外贸业务信函以及实际工作中必备的接待、洽谈等工作。④工作情景模拟设计。以商务助理工作情景为导向,依据技能训练目标划分工作情境,具体分为4个工作情境,为初次见面,日常事务安排、电话和邮件沟通、机场送别等。分别对应实际工作过程中商务助理日常商务办公事务、商品接待、和商务洽谈等。

(3)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根据行业真实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训首先课堂上引入岗位工作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仿真的工作任务、通过真实工作场景再现和角色模拟,让学生真正融入于真实工作情景中,从询盘、复盘、跟盘、邀约等步骤训练学生的商务写作能力。

校外实训则通过举办企业现场体验课、利用假期企业调研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形式进行,不但锻炼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说和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商务专业素质以及商务礼仪的养成。

实训的主要方法:

①真实场景观摩。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观摩一些企业的实际或模拟的资料会,增强对模拟工作场景的理解与把握,从语言,行为、衣着、语用、礼仪等方面增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②课堂上工作场景模拟。课堂教学前,将学生分成5-10人不同的小组,根据工作场景的不同,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并合理分工。同时各小组制定工作场景模拟脚本,进行真实工作场景模拟。所以为了增加场景的真实性,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服装为教学所用,情景更加真实,更有利学生增加真实的代入感,达到更好的情景模拟效果。课堂上场景模拟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教师的总结性发言比如在谈判礼仪和礼仪方而、谈判策略方而、语言运用方等。要做到精准的点评,教师也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③课下模拟。主要以作业的形式,结合单元学习的目标,配合多媒体手段,要求学生主要以录制视频的形式提交作业,部分优秀作业也可上传至商务英语网络资源学习中心,分享与同学。④跨境电商平台操作 与深圳轩飞扬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实践实训的需要。学校拥有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与园区内的不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

(4)课程考核。确立现代考评理念,运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强学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突出学生说和写应用技能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课程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①平时考核主要从考勤、课堂表现、小组作业等方面M行,实行百分制。成绩构成比例为:考勤10%、课堂表现50%、小组作业(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商务邮件、电商平台上操作)40%。②期末考核采用口语测试的形式,实行百分制。考核题型分为free talk 和topic cards两部分。内容涉及到一般的商务知识,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口头表达能力。

(5)加强教师商务实践能力。

①通过鼓励教师到跟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中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职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②派遣教师通过专访、调研、技术服务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组织专业老师和企业合作开发课题,把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③短期培训 利用寒暑假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几星期至一两个月,通过这种形式使教师获取了解最新、最流行的行业趋势和技术。

4 结束语

基于商务助理工作场景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真实项目驱动+仿真情景模拟的课程组织方式,学生能学以致用,所练就是真实工作岗位所需,增强了就业能力;摈弃传统的专门用途英语过于专业化的课程模式,把学生跨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个性要求结合起来,由以前的习惯于注重内容教学转变为主动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鲜明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特色,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

[4] 南阳理工学院.《商务英语II》课程教学大纲[M].2014(9).

[5] 施国华.基于商务助理工作情景的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职业教育,2008(12).

[6] 靖巍.高校“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实训教学方法[J].中国冶金教育,2008(1).

[7] 谭明霞.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商务英语交际》课程案例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8] 李镔.基于就业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9] 宾敏.基于实践的《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教育创新,2009(1).

第7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各高校对它分类范畴的界定,客观上保证了分类体系的连续性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我们也发现,原来确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特点优势的前提下,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以期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一、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原则

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标准,以《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为参照,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地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档案分类实体。

1、严格地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一切必须按教学规律办学,教学档案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

2、鲜明地体现教学档案的特点。党群类、行政类、基建类、设备类等类别的档案,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唯有教学档案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实体更是丰满,教学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的主体。

3、科学地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类档案的构建来看,其纵向脉络是比较清晰、相对独立的,而其横向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如;招生、学籍、毕业生之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之间;师资、课务、考务、质量评价、学风建设之间等,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执行和巩固制度的过程也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的过程更加重要。

二、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内涵

教学档案实体分类的框架设计为十四条一级条目,各条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每个一级条目下面设有二级条目若干个,有的二级条目下面还设有三级条目若干,按学年度,由校、系、教研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1、综合(JX11)。主要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情况的文件材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产学研合作方案、成果、总结;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学院教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校园网建设情况;体育器械统计情况;学院运动会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永久。

2、师资(JX12)。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和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聘任合同书;国家、省、院各级人才培养工程对象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材料;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办法;教师获院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评奖申报、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教师获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情况汇总;教师业务档案;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文件、资格审批、协议书、汇总表等材料;校内“双肩挑”教师兼课资格审批表、汇总表;教学工作量统计汇总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教师业务档案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

3、招生(JX13)。主要是招生及新生录取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统计材料;新生录取材料及新生名单;学院招生工作计划、总结材料;委培、代培、自费生计划、合同及名单;新生素质调查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4、学籍(JX14)。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及奖惩情况的文件材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每学年初在校学生名册;在校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卡;学生照片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参军、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学生处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学生档案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为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建立档案。

5、毕业生(JX15)。主要是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总结;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材料;毕业生验印名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就业协议、合同;单位用(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材料、质量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6、专业建设(JX16)。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人才培养目标论证报告;新开或调整专业的社会调研记录、申报、审批材料;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设工作总结;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审批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长期。

7、课程建设(JX17)。主要是课余建设和教材工作的文件材料。如:课程建设规划;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分专业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汇编;学期各课程(理论、实践)授课计划;选修课程内容介绍汇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省、国家级建设教材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院级以上获奖教材统计表、证书复印件及样书;参加各级各类出版教材编审统计表及样书;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统计表及样书;各专业选用教材目录、审批表;教材订购计划表;各课程选用(理论、实践)教材统计表及样本;教材采购及管理实施办法;教学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建设统计表及实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相关材料;优秀、典型教案;重要的集体备课记录;选修课开设课程名称、课程表;重修课开设报名表、课程表、授课计划、学生考勤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8、实习教学(JX18)。主要是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技能鉴定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各系学期实习教学工作计划、总结;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材料(建设报告、建设计划、建设总结、协议书等);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企业)名单和实习场所汇总表;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指导书、授课计划、任务书、指导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文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成果材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鉴定工作材料;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统计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9、实验教学(JX19)。主要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指导书、指导记录、实验报告;实验开出项目、开出率汇总表;实验室材料购置、消耗、库存明细表;实验室、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专业教室等教学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0、课务(JX20)。主要是教学进程开课计划等文件材料。如:院历;院历;教学进程表;理论和实践教学总课程表、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表;系、部学期任课教师(专任、双肩挑、外聘、兼职)基本情况统计表;调课审批表;教室日志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或短期。

11、考务(JX21)。主要是考试和能力测试方面的文件材料。如: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班级/课程期末试卷;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记录表(含平时、期中、期末、总评成绩);按课程归类补考试卷;补考成绩记录表;重修课考试试卷;重修课考试试卷;选修课成绩记录表;系、部按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分析;考场、监考、巡考人员安排表;监考人员培训会材料;考场记录;考试违纪成绩处理材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三、四、六级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通过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2、质量评价(JX22)。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估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教学质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计划、总结材料;教师、学生座谈会记录;学期各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处理记录材料;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座谈会记录;同行、领导听课记录;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材料;教学质量测评材料;教师评学材料;教学异常个案处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13、学风建设(JX23)。主要是学生素质、学风教育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加强学风建设措施材料;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竞赛、发明创造、、体育获奖等统计表、证书复印件;院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表彰材料;按年度在校学生素质评价、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4、教学研究(JX24)。主要是教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情况;学院及以上教科研成果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系(部)教学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会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获教研、科研成果一览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三、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意义

由教学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地位,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密不可分。因此,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是各校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教学档案制度化建设,做好“迎评促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工作。

1、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秩序

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规范了教学工作的秩序。

2、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馆藏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大量地积累在教学档案里,由教学档案记载和反映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档案提供的都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反映,是教学成果的不断积累,足以证明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科学地延伸教学档案分类实体,将丰富教学档案馆藏的内涵。

3、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档案人员的视野,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1993)

第8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板图;挂图;模型;车工工艺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02-02

《车工工艺学》课以诸多专业知识为基础,并涉及许多机床结构和工艺理论,这些内容如果单纯口头讲授,往往效果不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车工工艺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对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板图、挂图、模型是专业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学工具,是“工程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工艺结构、特征和作用。因此,运用板图、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认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图

所谓板图,就是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图形,“板图”的使用在教学中最具灵活性,对简单的图形,都可用“板图”方式画出。其具体使用主要有两种情况:(1)结构相对较复杂的图形,可在课前用小黑板画出,例如,“常用车刀的用途”一节,图例挂图中没有而又不很复杂,可在课前画出。(2)线条简单的图形,可在授课过程中画出。在授课中画出的图形,首先应选好位置,让其与板书相互照应。其次,还要设计好“板图”的画法,简单的图形可一次画出,相对复杂的图形最好采用“复添法”。

所谓“复添法”,即对某一结构的各个部件(或某一部件的各个视图)随教学过程逐步添画或略予修正的板图技法,这是板图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是挂图不具备的。在添画过程中,能让学生对部件的结构更加清楚。如“车刀角度的标注”一节,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正确画出图形且填写正确的角度代号,讲解这一节课最好采用“复添法”,按照具体的步骤在黑板上作图:(1)首先判断车刀使用时的进给方向,确定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2)画出车刀在基面上的投影图的全部;(3)作主切削刃的延长线,然后画主截面图;(4)作副切削刃的延长线,画副截面图;(5)作切削平面图;(6)画局部放大图;(7)标注各投影图上的角度代号。

通过以上步骤的讲解和每一线条的添画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车刀工作图的画法,而且对以前学的刀具角度的概念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这种在画图时逐级添加、依次递增、使“板图”逐渐完善的方法,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可清晰明了地讲解新授内容,最终达到的效果比挂图还要好的目的。

挂图

结构复杂的图形用“板图”难以表达清楚,且绘画难度较大,用“挂图”更方便,效果更好一些。“挂图”在《车工工艺学》的教学中使用频繁,每种版本教科书都有配套的“挂图”,正确使用“挂图”是讲好课的关键。首先“挂图”要有理想的挂放位置,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看清全图。其次,还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看图方法,常用的看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主次观察法 就是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看图的方法。其观察顺序是从主体到辅件,从重要的部位到次要的部位,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掌握问题的重点。

问题观察法 根据学生观察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有助于把以前学到的知识与新授内容联系起来思考,理解整个图形所表达的意思,达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正确理解图形的目的。

分解法 是把较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部分,先局部后整体观察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组成图形的部件学生大体都已熟悉,先分解后整合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以上这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如运用得当,就可把一个刻板的机械图形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较难的问题。例如“CA6140车床传动系统”图,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应该根据此图掌握主运动的传动系统及计算。该图形相对其他图形更为复杂且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运用“主次观察法”,让学生找到电机、主轴(抓两头)。(2)运用“问题观察法”,向学生提出动力从哪里来?传给哪个部件?如何向下一级级传递?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到达主轴(连中间),这样就把传动链给串联起来了。(3)学生把传动路线掌握以后,就可用“分解法”把每根传动轴上的部件一个个地观察分析,最后掌握全部内容。

通过以上方法的讲解,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领会和掌握,教学效果较好。

模型

工艺学的某些基础理论比较抽象,较难理解,而用模型教学就好比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对可动件的具体操作,使得本来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尤其在新生刚入校不久,看图能力较差的情况下,使用立体的模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车刀的角度”是车工工艺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能否正确理解和记忆对今后工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只用语言或“挂图”,学生就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通过常用的车刀模型来讲解车刀角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位置、分布、结构、性能等现象的反复观察分析,寻求研究对象的特有规律,从而让学生对车刀角度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最终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模型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眼看、手摸,全方位地对所持模型进行观察,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

直观教具在工艺课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也导致了现代的青年教师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教学,离开计算机甚至不会讲课,所以在倡导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统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在《车工工艺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运用板图、挂图、模型的方式、方法直接相关,正确使用这类教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眼、耳、脑、手并用,使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印象更深刻、更强烈,记忆更牢固。同时,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教学手段,补偿直观教具的不足,使枯燥的工艺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板图、挂图、模型除了可以在工艺学教室使用外,还可在实训现场使用,比其他方式更具灵活性,这是其他电化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传俊.试论高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8(7).

[2]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许兆丰.车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5]刘建材.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挂图的运用[J].福建教学研究,2000(3).

[6]李明云.演示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职教,2000(3).

第9篇:复材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导游服务技能》 情境创设 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

《导游服务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导游服务规范及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导游技能,具备提前预防和灵活处理旅游事故的能力,从而最终具备独立带团的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实训课程来锻炼学生。由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的局限,《导游服务技能》的理论课程仍占主要地位。又由于学校缺少相关配套教学实践设施,例如: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或实训基地,学生实训大规模难以开展。虽然学校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外出实习的机会,但这种机会毕竟还是只针对部分学生的,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仍必须待在学校里。因此,实践实训就很难推广、普及,针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使得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大,可以反复操作,学生较容易接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上课的板书时间,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以思考、实践、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导游服务技能》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部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声音、图像、文字等资料,有意制造悬念或提供有关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老师上课,学生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并习完成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头到尾都是接受者,师生间极少有互动,更不用说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导游服务技能》课程需要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处理故障的能力,需要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继而考虑如何妥善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的案例,比如说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走失。简单的文字案例显然是无法吸引学生的,那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游客走失的视频或者是平时组织学生拍摄一些相关视频。上课的时候将游客走失的视频结合文字介绍播放给学生看(暂时不播放导游处理的措施),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处理故障的方法,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得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并以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学生的解决方案上点评、总结。在整堂课的最后将没有放完的视频放完,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方案和视频中的解决方式,比较优劣,最终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原来抽象的文字材料生动起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去解决问题。利用分组讨论、表演,最后与视频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得出最佳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对于导游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

在《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中,涉及许多关于旅游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交通知识、出入境知识、货币知识,等等。书本上的内容往往点到即止,学生在实际带团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类知识过于匮乏,甚至会影响到带团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大大节约了老师在花在板书上面的时间。另外,多媒体技术传递的信息量较大,可以尽可能地拓展课本知识。例如在讲到航空知识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介绍一般的航空知识如航班、购票、退票等知识以外,还可以结合本书中所有涉及航班飞机的知识来授课,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说常熟地区的全陪常常会带团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旅游目的地。通过图像或者视频介绍上海虹桥机场的结构布局,模拟全陪导游如何协助游客登机的相关服务程序,将学生的前后所学知识构建起一个完整系统,而不仅仅局限于本章本节。

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在机场出现的趣事,比如说以2010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发生的“情侣吻别,吓瘫机场”这种案例来补充课本上未提到的乘坐飞机的各项注意事项。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进行授课,增加了课程的容量,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能够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带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知识补充。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因素在《导游服务技能》教学中无处不在。接待游客时导游需要以真诚的心给予游客热情周到的服务;在讲解导游词时导游员必须怀着强烈的自豪感为游客介绍美丽的家乡;在处理游客要求时,导游员要本着耐心、细心、热心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处理,等等。《导游服务技能》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如接团技能、应急技能、急救技能等,更为重要的是在《导游服务技能》中通过一个个实例讲解、反思,影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思考,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标,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合格的导游人员,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自我意识非常得强,以自我为中心。导游必须以游客为中心,时时处处为游客着想。要完成观念的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导游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往往都泛泛而谈,对于学生观念的转变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带团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游客、忽视游客利益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像等途径介绍优秀导游的模范事例,比如说湖南导游文花枝“我是导游,先救游客”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导游人员爱岗、敬业、以游客利益为重的高尚的品质。除了介绍正面的例子以外,在平时备课时还应注意收集一些导游员中的反面教材,比如说屡次发生的导游员强迫游客购物,谩骂、殴打游客。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评判,从而了解导游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样的方式更直观、更生动,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形成理性认识,逐步促进学生职业情感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在教学中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使教师得以安排更多的时间组织讨论、情景模拟和进行教学创造。它的使用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带来了方便。多媒体教学在《导游服务技能》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得更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多媒体在教学的运用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完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