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细胞免疫范文

细胞免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细胞免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细胞免疫范文

戈谢病(Gaucher''''s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脂类代谢异常性疾病,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实验室资料尚少。我们通过对3例戈谢病骨髓中戈谢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吞噬功能研究,发现戈谢细胞主要表达淋巴细胞抗原,高度表达B淋巴细胞抗原,同时证实戈谢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1材料与

1.1标本来源取自3例戈谢病患者骨髓液,迅速制成薄涂片,同时取骨髓液做吞噬功能试验。免疫组化于24h后进行。

1.2试剂ABC试剂盒、单抗购于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1.3方法

1.3.1ABC免疫酶法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1.3.2戈谢细胞墨汁吞噬功能测定取肝素抗凝骨髓液100μl,陈群芳方法[1],37℃孵箱中,孵育2h,涂片,用瑞氏染色观察。

1.3.3戈谢细胞吞噬细菌功能测定参考临床免疫学方法[2],实验时按墨汁吞噬功能方法操作。

1.3.4戈谢细胞吞噬胶乳颗粒功能测定采用市售胶乳颗粒(3.6×108ml-1),实验时按墨汁吞噬功能方法操作。分级标准:“0”:细胞内未吞噬胶乳颗粒。“+”:细胞内含有1~10个胶乳颗粒。“++”:细胞内含有15~30个胶乳颗粒。“+++”:细胞内含有30~50个胶乳颗粒。“++++”:细胞内含有大于50个胶乳颗粒。

2结果

2.13例戈谢细胞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判断标准分别为强阳性:戈谢细胞呈弥漫的棕黄色,胞浆边缘及条索状结构着色浓厚。细胞核为蓝色,上面覆盖一层棕黄色。胞核模糊不清。阳性:戈谢细胞着黄色,胞浆边缘及条索状结构着色较深,胞核为蓝色,清晰。弱阳性:戈谢细胞浆为淡黄色,细胞边缘及条索状结构着色稍深。胞核为蓝色,清晰。阴性:戈谢细胞浆不着色,核为蓝色。3例戈谢细胞免疫表型结果为:CD8、CD9、CD10、CD18、HLA-DR均为强阳性表达;CD3、CD33、CD15均为阳性表达;CD22均为弱阳性表达;CD7、CD14、CD41均为阴性;CD2、CD4、CD19、CD383例中均为1例阳性表达,而且CD38为强阳性表达。

2.23例戈谢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吞噬墨汁的吞噬率分别为75%、90%、95%。吞噬指数分别为105、148、198;吞噬细菌的吞噬率分别为70%、89%、81%,吞噬指数分别为21.5、27.6、22.5;吞噬胶乳颗粒的吞噬率分别为75%、82%、86%,吞噬指数分别为90、103、107。

3讨论

戈谢细胞是由于葡萄糖脑苷酶缺乏和减少,因而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积聚大量葡萄糖苷脂而形成。有关戈谢细胞免疫表型报道甚少,仅陈辉树报道1例脾脏戈谢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为CD33、HLA-DR、CD45、CD71(Wu67)为阳性,CD3、CD4、CD8、CD22、CD38、CD41为阴性[3]。我们测定的骨髓戈谢细胞CD33、HLA-DR、CD41的结果与其相同,但其它单抗结果则有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观察。3例戈谢细胞免疫表型说明,戈谢细胞主要表达淋巴细胞抗原,高度表达B细胞抗原,而且细胞阳性程度强。髓系抗原部分表达,但阳性程度较弱。提示戈谢细胞主要起源于B淋巴细胞,但也涉及多细胞系,细胞的阳性程度不一,可能与抗原浓度及对单抗的亲和力有关。陈璋认为HLA-DR、CD38、CD18为非系列特异性抗原[4]。报道HLA-DR、CD38、CD33为干细胞或未成熟细胞标志,戈谢细胞HLA-DR、CD38、CD33为阳性,表明戈谢细胞是处于早期的单核细胞。

戈谢细胞是被激活的特殊巨噬细胞,其结构和形态发生变异后,是否仍具有吞噬功能?实验结果证实,戈谢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下降。Marodi报道,戈谢病患者对严重感染有较高的易感性,原因是戈谢病患者的单核巨噬细胞在杀死细菌和产生O-.2超氧化物阴离子的中间环节上有缺陷。患者的单核细胞杀死活的细菌和释放O-.)2能力比对照组的细胞要低得多(P<0.05)[5]。戈谢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戈谢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戈谢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也说明了戈谢细胞确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文献:

[1]陈群芳,王志澄.血液病患者白细胞墨汁吞噬功能试验.中华血液学杂志,1981;2(2):121

[2]甘芾,陈璋.临床免疫检验学.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0:340

[3]陈辉树.戈谢氏病脾脏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1例.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2):65

第2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 高原病;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HAPC)是指在高原地区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在低氧的情况下,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随之下降,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异的原因之一[1]。经研究表明,机体的血浆丙二醛(简称MDA)的升高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的降低都参与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海拔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丙二醛进行了研究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皆为在4200m与3500m海拔区域居住的居民,将其分为HAPC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已经确诊的HAPC患者共84例(不同海拔区域各半),对照组居民共62例(不同海拔区域各半)。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HAPC组 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3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37.81±4.27)岁。多数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紫绀、头晕或者头痛等多血症症状。

1.1.2 对照组 已排除了患有肾、肝、肺、心或者各种高原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健康人群。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41.57±5.29)岁。

1.2 方法

1.2.1 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测定方法对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FR)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FR)进行测定。

1.2.2 红细胞滤过指数(EFI) 根据参考文献[1]中的测定方法采用膜滤器与核孔聚脂膜,其中膜厚10μm,孔密度为4×105孔/cm2,膜直径为4.6-5.0μm。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是随着EFI的变高而变差的。

1.2.3 氧自由基代谢指标 本次研究使用TBA法用来测定血浆MDA,使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测定红细胞SOD。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比较在不同海拔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健康人红细胞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见表1。

3 讨 论

经研究表明,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的红细胞滤过指数,血浆丙二醛的水平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有显著的增加,但是红细胞的C3b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却有显著的下降,随着海拔的上升,各项指标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一条脂质过氧化的反应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与免疫功能则下降,海拔越高,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越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越变形能力越低。

氧自由基代谢的海拔性变化是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随着海拔的上升,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越差,会引起严重的微循环阻碍,因为应对患者使用抗自由基损伤的药物,降低患者的机体血浆丙二醛,提高患者机体的御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用来提高和改善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的粘度,促进微循环,可以有效的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第3篇:细胞免疫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封闭抗体为阴性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86例,对患者采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86例封闭抗体阴性的患者中治疗后共73例成功妊娠,成功率达84.88%,足月妊娠分娩60例,早产2例,5例再次流产,占5.81%,所有患者在后期随访中情况良好。结论针对封闭抗体缺乏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妊娠成功率。

【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反复自然流产 封闭抗体阴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ymphocyte immunity treatment repeatedly natural abortion. Methods

We choose 86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between July 2008 and August 2012 in our hospital. they are treated by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lymphocytes. Results

73 cases of 86 cases blocking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total are pregnant successful after treatment with an 84.88% success rate; term pregnancy in 60 cases; less than 2; 5 cases of abortion (5.81%). The patient as well as the good newborn situ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revisit, does not have other side effect appearance. ConclusionAiming at the lack of blocking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lymphocyte immunity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gnancy.

【Key words】 Lymphocyte immunity treatment,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Blocking antibody negative

【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No.2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Gungdong, 510317,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25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的是连续两次怀孕在同一妊娠周期发生自然流产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这类患者往往经历多次的妊娠和多次流产,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该病成因较为复杂,随着免疫学在生殖医学领域渗透进程的推进,相关研究[1]表明RSA与患者的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y,BA)水平有关,并产生了利用患者丈夫或无关个体的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来抑制母体与胚胎之间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流产率,使妊娠得以成功,这种治疗方法即淋巴细胞免疫疗法(Lymphocyte Immunity Treatment,LIT)。为探讨淋巴细胞免疫疗法的疗效,自2008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对86例RSA患者予以LIT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2012年8月到本院就诊的RSA患者,排除因形态学、内分泌、染色体或自身抗体异常等因素所致流产者,BA阴性患者合计86例,平均年龄(34.2±4.3)岁。

1.2方法

1.2.1筛查方法与标准全部RSA患者需符合下列条件:①自然流产史2次以上(包括2次),无活产史;②排除生殖道畸形和形态学异常;③抗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pAb)均为阴性;④内分泌检查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及空腹血糖(GLU)等正常;⑤BA阴性;⑥双方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⑦对夫妇双方进行TORCH(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四项)、支原体、衣原体等检测显示阴性;⑧男方分析结果正常;⑨接受治疗前3个月患者未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且未接受任何免疫治疗。

1.2.2治疗方法对患者丈夫进行乙、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后,无菌条件下抽取男方静脉血20 ml,抗凝,以生理盐水按1∶1比例稀释后,混匀,分别缓慢注入4个装有淋巴细胞分离液4 ml的无菌试管内,使两者形成分明界面,后以2 000 r/min速度离心(5~10)min,得到淋巴细胞层。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洗涤收集到的淋巴细胞2次,吸取底层的沉淀物制备悬液,使淋巴细胞数约为(2~4)×107ml,静置待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其前臂内侧分点(以4~6个点为宜)皮下注射淋巴细胞,2周后再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接受LIT治疗1个疗程后,嘱患者在12周内妊娠,若此段时间内未获得妊娠,应再次接受1个疗程的LIT治疗。妊娠后每2周接受1次治疗,至孕12周后停用。符合妊娠≥28周,B超提示宫内活胎,胎儿、胎盘、羊水均未见异常或已分娩正常活婴者为妊娠成功。

1.2.3注意事项①操作前评估患者手臂注射部位的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硬结、疤痕、感染等,并取得患者的配合;②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局部感染,且每次治疗需改变注射部位;③告知患者接受治疗后24~72 h若出现瘙痒或灼痛感属正常情况,嘱患者勿按压针眼、勿搓揉或抓搔局部皮肤;④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以及全身反应30 min,无任何不良反应方可离开,并嘱其定期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1.2.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2检验。

2结果

86例患者接受LIT后,再次妊娠者(包括妊娠成功及再次流产)共78例,73例成功妊娠,成功率达84.88%。其中足月妊娠分娩60例,早产2例,处于妊娠期且孕≥28周11例。5例于妊娠早期发生自然流产,8例治疗后未妊娠。6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3 570 g,除2例早产儿有黄疸外,62例新生儿各系统发育均正常。

本研究中,接受LIT治疗的患者注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瘙痒或灼痛感,但程度都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减轻;2例患者初次接受治疗后出现全身风团状荨麻疹症状,予以氯雷他定口服后症状消失。

3讨论

3.1免疫、封闭抗体与妊娠三者间的关系

妊娠本质上相当于同种异体移植,其成功与否则取决于移植的供受两者之间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胎儿HLA的遗传有一半来自父亲,胎儿所携带的父系抗原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因此胎儿与母体间存在着复杂而特殊的免疫平衡关系。FAULK的TLX学说[2]认为,胎儿逃脱母体免疫排斥的机制主要与放大T细胞(Amplifier T Cells,TA)有关。TA在受到相关抗原刺激后,分泌非特异性因子,或者在巨噬细胞的介导作用下,使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放大免疫效果的作用。它又细分为TA1和TA2,即(TLX),TA1有诱发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能阻碍胚胎在子宫着床,并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TA2则有诱导产生BA(即抗TLX抗体),并进行免疫营养的作用。BA作为抗TLX的抗体,能使胚胎避开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使妊娠得以维持,正常孕妇体内BA为阳性,且在妊娠早期(妊娠12周末以前)水平最高,中期(妊娠13~27周末)逐渐下降,到晚期(妊娠28周以后)又增高,如果BA为阴性,就容易发生免疫排斥而导致流产。本研究中的86例RSA患者,封闭抗体均为阴性,且除外生殖道畸形和形态学异常、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所至流产者,未经任何免疫治疗前,自然流产史在2次(包括2次)以上,且无活产史,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以上观点。

3.2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与预后

基于以上机理,TAYLOR等[3]于1981年建立了RSA患者的免疫疗法,采用配偶淋巴细胞等对母体进行免疫治疗,利用淋巴细胞具有的免疫功能对母体中相同种类免疫反应起刺激作用,使得母体内的BA增加,以避免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或其中的父系抗原识别和排斥,从而使得患者再次妊娠。既往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可以有效地阻止一部分患者的反复流产,但是目前关于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RSA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RSA患者采取配偶体内的淋巴细胞对其进行免疫治疗,以增加母体内BA,疗效良好,78例患者获得良好妊娠,妊娠成功率达84.88%,其中60例足月分娩,2例早产,处于妊娠期且孕≥28周11例,再次流产5例,在后期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情况良好。而对于5例于妊娠早期再次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推测与其孕后治疗不及时和治疗次数不足有关,所以孕后加强治疗非常重要,必须教育患者在孕后尽早接受治疗。同时,在LIT治疗过程中,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轻重程度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免疫疗法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若患者初次注射后局部皮肤反应较重,但往后几次治疗后注射部位皮肤反应逐渐减轻的,预示疗效良好。

免疫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它可能促进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反应,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概率增高,且有输入病毒造成感染,恶化母体潜在的自身免疫疾病的危险[4]。上述情况在高龄孕妇当中发生率较高,猜测其原因主要是高龄孕妇体质较差,母体受孕坏境不良,易受感染。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注射前必须全面、精准地检测待用的淋巴细胞,确保男方的淋巴细胞无任何问题后方可使用。在本研究中,我院在对RSA患者进行LIT治疗前,血液检测时仔细筛查所有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未发生任何医源性感染事件,除外2例患者发生全身风团状荨麻疹,无其他副作用出现。86例患者在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男方体检结果示身体各项机能正常,73例经LIT治疗后妊娠成功的患者中,未见病毒感染或胎儿发育迟缓等不良现象发生,足月妊娠分娩60例,不足月2例,62例新生儿除2例有黄疸外,各系统发育均正常,证实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总之,对RSA患者采取其配偶体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妊娠成功率较高,交叉感染的危险性较低,预后良好,是治疗RSA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使用。而对于妊娠失败的病例,可能有较多的原因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KUJOVICH J,MERRILL PA.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nd antithrombin deficiency:double trouble for pregnancy[J].Am J Hematol,2011,86(12):1028-1031.

[2]SHANKARKUMAR U,PRADHAN VD, PATWARDHAN MM,et al.Autoantibody profile and other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in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J].Niger Med J,2011,52(3):163-166.

第4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16-02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具有癌变潜能。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损害可同时或分别发生在皮肤和黏膜,患病率为2%[1],临床上病程迁延、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OLP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基底上皮细胞变性和破坏,基底膜增厚或断裂,并且有淋巴细胞浸润。有研究报道,OLP的发病与病毒感染、焦虑和疲劳、内分泌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2],患者的免疫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本实验观察30例OLP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和NK 细胞百分比、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RBC-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百分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等几种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OLP 患者发病的免疫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4年11月~2006年4月共30例在我科临床诊断和病理确诊的OLP 患者为研究对象,形成实验组。纳入标准:病损无糜烂,无局部刺激因素,无其它口腔黏膜病,无皮肤损害,无系统性疾病;近2月内未接受过全身性免疫治疗,近2 周内未接受抗生素及局部免疫治疗。实验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在3~5年以上。同期采集30 例正常体检者静脉血作为对照组,男12 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岁。

1.2 试剂和仪器

免疫荧光抗体:CD4-FITC/CD8- PE/CD3-Cy5,CD56-FITC,阴性对照(羊抗鼠) IgG1-FITC/IgG1-PE/CD45-PE-Cy5,FACS溶血素(BD公司);人IL-10、IL-12 ELISA kit (Endogen公司),酶标检测仪(Bio-Red 450),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BD公司),EDS数据处理系统(PE公司)。

1.3 方法

1.3.1 T细胞亚群检测取肝素抗凝血100 μl, 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20 μl,混合,放置4°C、避光处30 min,加入溶血素2 ml 混匀,10 min 后离心,PBS洗涤2次,弃上清,加入300 μl PBS将细胞悬浮,上机检测。

1.3.2 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双夹心ELISA法,按人IL-10、IL-12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在酶标仪上读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相应的吸光度值(A450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取待测血清100 μl,按试剂盒说明分别检测IL-10、IL-12的水平,将测得的不同待测标本的A450值代入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中,即将得到相应的细胞因子的含量。

1.3.3RBC-C3bRR和RBC-ICR的检测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油镜观察,一个红细胞上结合两个以上酵母菌者为一个阳性花环细胞,计数200个红细胞,计算出RBC-C3bRR和RBC-ICR的百分率(%)。

1.4 统计分析

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分析组间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结果

OLP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CD56+细胞分别为(52.19±5.57)%、(25.57±5.07)%、1.02±0.51和(3.69±1.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01±8.19)%、(36.19±5.07)%、1.46±0.90和(5.79±1.29)%,两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2 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OLP 组血清中IL-12产生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2.3 OLP患者的RBC-C3bRR和RBC-ICR检测结果

OLP患者的RBC-C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RBC-ICR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口腔扁平苔癣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认为OLP 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有学者指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对特异抗原的识别主要是通过T细胞受体发挥作用[3]。口腔扁平苔癣损害组织中T细胞受体TCR Vβ链基因存在优势取用。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 Vβ的表达水平为0%~7%,而OLP患者损害区T细胞TCR的表达水平为18%~40%,明显高于外周血T细胞[4]。Kawamura等采用PCR半定量分析,并将损害T细胞于外周血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损害T细胞的优势Vβ在各个病例中各不相同,但Vβ2、Vβ6在超过一半的病人中是占优势的[5],表明OLP损害T细胞通常优势表达Vβ2、Vβ6。Kawamura等的研究还指出,在OLP发病机制中超抗原和普通抗原都起作用,但要确定OLP 的致病性抗原是很困难的,因为内部和外部的抗原太多。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引起注意,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毒素等;在自身抗原方面,热休克蛋白[6]、与人同源的鼠Mls抗原等都与口腔上皮细胞有关,被认为是OLP 的致病性抗原[5]。

细胞因子及其平衡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0和IL-12是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重要因子,IL-10是由Th2细胞亚群分泌,能促进体液免疫,抑制细胞免疫[7];IL-12由是巨噬细胞和DC等非T细胞分泌,促进CD4+T 细胞分化成Th1细胞,后者释放IL-2、IFN-γ等,促进细胞免疫[8]。NK细胞是抗病毒感染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NK细胞杀伤靶细胞不受MHCI类分子限制,能够杀伤受病毒感染后MHCI类分子表达异常、逃逸CTL攻击的靶细胞。本研究发现OLP患者外周血中总的T淋巴细胞比例及TH比例、NK细胞百分比、血清中IL-1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对照组(P

红细胞免疫功能是通过红细胞表面的CR1和CR3,将致病菌、病毒及免疫复合物携带至肝、脾加以消毁;通过CD58,CD59,CR1,CR3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上的CD2,CR1,CR2,CR3相互作用,参与免疫调控;通过释放NK细胞激活因子增加NK细胞活性。本研究证实OLP患者的RBC-C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RBC-ICR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

由于CD4+的T辅助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减少,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OLP发病的主要免疫机制。在临床治疗中, 应采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将更有利于减少OLP复发。

[参考文献]

[1]Axell T. A plevalence study of oral mucosal lesions in anSwedish population [J].Odontologisk Revy,1976,27(36) :66-68.

[2]Sugerman PB. Disease mechanisms in oral lichen planus:a possible role for autoimmunity[J]. Australas J Dermatol,1993,34 (2):63-65.

[3]姚辉. OLP 损害T 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取用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志,2005,21(10):629-630.

[4]Simark-Mattsson C,Bergenholtz G,Jontell M,et al.T cell receptor V gene usage in oral lichen planus;increased frequency of T cell receptors expressiong Vα2 and Vβ3[J].Clin Exp Immmunol,1994,98(3):503-507.

[5]Kawamura E,Nakamura S,Sasaki M,et al.Accumulation of oligoclonal T cell in the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oral lichen planus[J].J Oral Pathol Med,2003,32 (5) :282-289.

[6]Chaiyarit P,Kafrawy AH,Miles DA,et al.Oral lichen planus : 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heat shock proteins(HSPs) and cytokeratins (CKs) and a unifying hypothesis pathogenesis[J].J Oral PatholMed,1999,28(5):10-16.

[7]Huang M,Sharma S,Mao JT,et al. Non-small lung cancer-derived soluble mediators and prostaglandin E2 enhanc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IL-10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production[J].J Immunol,1996,157(12):5512-5520.

[8]Larnont AG,Adorini L.IL-12:a key cytokine in immune regulation[J].Immunol Today,1996,17(5):214-217.

第5篇:细胞免疫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血症对老年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检测了68例肝硬化患者(其中≥60岁组24例,

[关键词] 肝硬化;低氧血症;红细胞免疫功能;老年人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xaemia and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xaemia and red cell immun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Methods Of the 68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2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60 years),and 44 cases of non elderly patients (

[Key words] cirrhosis;hypoxaemia;red cell immune function;elderly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物学功能,它的任务是特异地或非特异性地识别和排斥、清除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红细胞具有吸附、运输免疫复合物、递呈抗原和促进吞噬等多种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部位。RBCC3bRR能较敏感地反映红细胞免疫黏附能力[1]。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观点已被反复证实[2]。本文旨在分析动脉低氧血症时对老年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其中≥60岁24例(35.3%),男21例,女3例;合并大量腹水和(或)胸腔积液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慢性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11例,合并感染13例:其中合并胆囊炎症4例,呼吸道感染4例,原发性腹膜炎3例,尿路感染2例。<60岁44例(64.7%);男37例,女7例;合并大量腹水和(或)胸腔积液7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原发性肝癌2例,肝肾综合征1例,HE 9例,合并感染11例:其中合并胆囊炎症4例,呼吸道感染3例,原发性腹膜炎4例。健康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6岁,均为门诊体检正常者,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1.2 测定方法及试剂 全部受检者均空腹取静脉血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b)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的检测,采用郭峰法[3],即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200个红细胞,以结有2个以上酵母菌体于红细胞上为一个花环,然后换算成百分率(%),表示红细胞C3b受体相对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水平。动脉血气标本均取自股动脉血,用丹麦产ABL3型血气酸碱分析仪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红细胞免疫功能 20例健康体检者RBCC3bb为(12.11±2.03),RBCICR为(5.14±1.84)。68例患者RBCC3bb为(10.02±2.08),RBCICR(7.88±1.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

2.2 低氧血症对老年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68例中发生动脉低氧血症45例(66.2%),其中≥60岁17例(17/24,70.8%),<60岁28例(28/44,63.6%),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氧血症时老年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见表1。在老年组RBCC3bb下降明显,而RBCICR无明显变化。

注:两组相比较,*P0.05

2.3 老年肝硬化患者HE与发生感染的关系 68例中并发HE者22例;其中≥60岁13例(13/24,54.2%);<60岁9例(9/44,20.5%);两组HE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0岁组感染发生率为58.3%(14/24);<60岁组感染发生率为22.7%(10/44);两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更易发生HE,也更易合并感染。

2.4 老年肝硬化患者并发HE时低氧血症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老年肝硬化患者并发HE时低氧血症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见表2。并发HE组与无HE组相比,低氧血症更为明显;但仅RBCC3bRR降低明显(P<0.05),而RBCICR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并发HE时,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低氧血症更明显(P<0.05),此时亦表现为仅RBCC3bRR降低明显(P<0.05),而RBCICR差异无显著性(P>0.05)。

注:与无HE组相比较,*P0.05;与老年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RBCC3bRR明显降低,RBCICR明显升高;表明肝硬化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缺陷。此种免疫缺陷代表患者红细胞仍有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只是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经有效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可恢复。但在合并低氧血症时,老年肝硬化组与非老年组相比,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低氧血症使老年人组的RBCC3bb下降更明显,而RBCICR则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老年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着原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在机体缺氧时,老年肝硬化患者红细胞代谢受抑更明显,更易致C3b受体数目减少或活性降低。在并发HE时老年肝硬化组随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加重,RBCC3bb进一步下降,但在同样的低氧血症条件下,RBCICR则无明显变化。RBCC3bb可以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在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导致红细胞受体不可逆破坏。

本组资料还观察到,老年组较非老年组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HE,也更易合并感染。笔者曾研究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观察到肝硬化患者同时存在着红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IgG升高,IgA下降,在合并感染时,RBCC3bb下降较无感染组更为明显,而RBCICR差异则无显著性,说明感染可使红细胞老化或受体受损,或红细胞过氧化损伤,以致发生了原发性红细胞功能受损[4]。

肝硬化患者易于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肝功能不全及与之相关的免疫功能缺陷[5]。肝硬化患者往往有门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引起明显体液免疫功能障碍及白细胞下降,库普弗细胞吞噬细菌能力明显下降,加上门静脉分流,为感染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6]。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炎病毒及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或形成复合物引起免疫反应,激活BLC,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又与自身IgG结合形成CIC沉积在组织及红细胞膜上。红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细胞主要通过膜上C3b受体黏附免疫复合物,携至肝、脾,由吞噬细胞吞噬。因此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机体中免疫复合物被清除的程度。红细胞在清除循环系统液相中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红细胞在抵抗外来微生物感染、促进吞噬细胞活性、增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已明确,再加红细胞数量甚大,超过白细胞总数的百倍,因此红细胞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易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981年Siegel等[7]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的概念,他指出由于在红细胞膜上有C3b 受体,并且红细胞内有SOD、GSH-Px等抗氧化酶,因此能够黏附、携带、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清除自由基等。有学者提出肝病患者的红细胞由于它的结构和代谢异常将对自由基的损害更加敏感[8]。肝硬化病人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受损,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降低了红细胞的自身保护性,提高了红细胞对氧自由基损害的敏感性,导致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倾向。

临床上,肝硬化患者常常久治不愈且易并发感染及其他各种并发症,究其原因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因此,纠正肝硬化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免疫功能障碍应作为其综合性治疗的一个方面。应用抗氧化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望打断自由基引起的恶性循环,纠正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提高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维持肝硬化肝损伤时红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对改善疾病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可能会有积极的意义。

1 Matre R,Vedeler CA.Demonstration of human erythrocyte C3b receptors(CR1) by haemadsorption and 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chniques.J Immunol Methods,1987,96(1):139-144.

2 王平.红细胞免疫系统与慢性肝病的关系.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9(2):64-66.

3 郭峰,虞紫茜,赵中平,等.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2,62(12):715-716.

4 吴炎,孙晓洁,陈建文,等.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940.

5 Almeida D,Lopes AA,Santos2Jesus R,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bacterial infection prevalence betwee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Braz J Infect Dis,2001,5:136-142.

6 蒋亦明.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4):326-327.

第6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羊藿苷;免疫调控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004-0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向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另外还具有多种因子的分泌功能和表达多种胞外基质的特性。已知MSCs能够分泌干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MSCs除可用于组织修复外,还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移植后继发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4]。

羊藿(Icariin,ICA)具有强筋健骨、补肾壮阳之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5]。ICA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尤以羊藿苷的含量最高[6]。近年来,随着中药ICA药理学的研究,其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有文献证明ICA可促进骨髓MSCs的成骨性分化[7],但ICA是否会影响MSCs的免疫调控能力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将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研究ICA对MSCs的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成人骨髓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外伤术中少量取样(1 mL,患者知情同意,共12人份),所有实验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羊藿苷标准品购自上海晨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α-MEM培养基和RPMI 1640培养基购自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 serum,FBS)购自GIBCO公司,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购自R&D公司,L-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L-PHA)购自Sigma公司,荧光标记鼠抗人CD34、CD44、CD45、CD71、CD90和CD105抗体及其同型对照购自英国SEROTEC公司;CCK-8检测试剂盒购自济南远达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反转录试剂盒、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细胞观察使用Olympus公司IX71倒置显微镜,吸光值测定使用伯乐公司的Model 450酶标仪,PCR使用美国ABI公司的7500型定量PCR仪。

1.2 方法

1.2.1 骨髓MSCs的分离和培养 骨髓MSCs的培养:人骨髓(含肝素钠500 U/mL)1 mL加入4 mL无菌超纯水裂解30 s,迅速加入4 mL 1.8%氯化钠溶液恢复等渗,1200 r/min离心10 min,取细胞沉淀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计数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0×107/mL,以每孔2 mL接种于6孔板 (Nunc公司)。MSCs培养基为α-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EGF、bFGF和VEGF各2 ng/mL)。在37℃、5%CO2和饱和湿度的条件下培养,此后每3天换液1次,待细胞铺满80%以上皿底时,0.25%胰蛋白酶-PBS溶液消化以1∶3传代,取第4~6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每日常规观察并照相。

1.2.2 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 取第5代稳定增殖细胞,使用0.25% 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取106个细胞悬浮在100 μL含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中,分别加入下列鼠抗人单克隆抗体:FITC-CD34,FITC-CD45,PE-CD44,PE-CD90,PE-CD71和PE-CD105,在4℃标记20 min,PBS洗1次,使用Merck Milipore 公司的guava easyCyte 6HT-2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1.2.3 MSCs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羊藿苷对MSCs的影响 取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已知情同意),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淋巴细胞并以6×105/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淋巴细胞培养基为RPMI 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加入终浓度10 μg/mL 的L-植物血凝素(L-PHA)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培养5 d。每日取1组加入CCK-8,培养箱内孵育2 h,酶标仪检测450 nm处吸光值。在MSCs与淋巴细胞混合试验中,将未处理的MSCs作为对照组,羊藿苷处理的MSCs作为羊藿苷组,将此2组细胞分别以3×104/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进行3 d培养基适应性训练,每天更换培养基1次,次序为MSCs培养基培养1 d;淋巴细胞培养基∶MSCs培养基为 1∶1混合液培养1 d,淋巴细胞培养基培养1 d。训练完成后在培养基中加入羊藿苷使终浓度为2 mg/L,刺激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按MSCs∶淋巴细胞=1∶20的比例调整淋巴细胞的密度,建立共培养体系,分别于共培养第3、4、5天加入CCK-8,培养箱内孵育2 h,酶标仪检测450 nm处吸光值。实验重复3次。

1.2.4 qRT- PCR检测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为检测羊藿对MSCs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本实验选取若干常见的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MSCs培养基中加入羊藿苷使终浓度为2 mg/L,刺激24 h后进行PCR检测。细胞总RNA提取和逆转录分别按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使用ABI公司的7500系统以SYBR Green法完成。引物由上海博尚基因有限公司合成(表1),内参基因为β-actin。目的基因的表达量通过2-dCT与内参基因对比(dCT=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未刺激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设为1。

表1 定量PCR引物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定量PCR数据采用Sequence Detection Software 1.4 (Applied Biosystems)软件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SCs的细胞基本生物学特征

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贴壁法2 d后就有少量成纤维状细胞贴壁,经过约10 d培养后这些细胞汇合成片,传代2~3次后能获得形态均一的细胞(图1A)。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所获得的贴壁细胞CD34和CD45表达阴性,CD44、CD71、CD90和CD105阳性表达(图1B),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

2.2 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检测羊藿苷对MSCs的影响

采用L-PHA(终浓度为10 μg/mL)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CCK-8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图2A)。与对照组相比,刺激后第3天淋巴细胞增殖明显。所以后续实验MSCs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从第3天开始检测。对照组和羊藿苷组MSCs分别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于第3~5天分别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羊藿苷组的吸光值低于对照组(图2B),即羊藿苷组混合培养体系内淋巴细胞的数目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羊藿苷处理的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其免疫抑制能力强于未处理的MSCs。

2.3 实时定量PC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羊藿苷组MSCs表达更多的血红素加氧酶1(HMOX-1)、白细胞介素10(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介素2(IL-2)的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IL-1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环氧合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图3)。已知HMOX-1、IL-10和iNOS基因表达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而IL-1α、IL-1β和IFN-γ可促进炎症。因此,虽然IL-2的表达上调,但其他促炎因子均表达下调,多种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均上升。

3 讨论

ICA是小檗科羊藿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干燥物,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除湿、祛痰止咳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之一[5]。ICA常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经肠道细菌分解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其中主要功效物质是羊藿次苷Ⅱ (icariside Ⅱ,ICSⅡ)[8]。关于ICA的作用机制,许多人认为是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有结果显示ICA的体内代谢产物ICSⅡ可以提高iNOS的活性,促进NO的生成,从而激活NO信号途径[7],目前普遍认为此途径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否受到ICA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两组MSCs均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但羊藿苷处理后的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抑制作用的机制,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定量PCR的方法验证了MSCs中相关免疫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免疫抑制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如HMOX-1、IL-10和iNO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其中,已知iNOS能够诱导产生NO,影响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在抑制T细胞的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9-10],这和ICA促进NO的合成相关报道[7]相符。另外,IL-10可刺激MSCs释放可溶性的HLA-G,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NK和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高免疫抑制性Treg细胞的比例[11-12]。此外,HMOX-1在MSCs的免疫抑制调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3]。免疫调控中的另外两个关键基因IDO-1、COX-2上调并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促炎因子IL-1α、IL-1β和IFN-γ都有所下调,仅IL-2表达水平上升。从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结果来看,两组细胞免疫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表明,羊藿苷组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未处理的对照组MSCs。MSCs免疫调控作用不仅通过分泌途径实现,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实现。在MSCs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过程中,本研究也观察到大量淋巴细胞贴附于ICA处理过的MSCs表面,可能与免疫抑制效果增强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对MSCs的羊藿苷与其免疫调控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治疗相关疾病时羊藿苷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Kinnaird T,Stabile E,Burnett MS,et al. Marrow-derived stromal cells express genes encoding a broad spectrum of arteriogenic cytokines and promote in vitro and in vivo arteriogenesis through paracrine mechanisms [J]. Circulation Research,2004,94(5):678-685.

[2] Soufiane G,Carine B,Farida D,et al. Immunosuppression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Stem Cell Res Ther,2010,1(1):2.

[3] Ringdén O,Uzunel M,Rasmusson I,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therapy-resistant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J]. Transplantation,2006,81(10):1390-1397.

[4] Le Blanc K,Frassoni F,Ball L,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steroid-resistant,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 phase Ⅱ study [J]. The Lancet,2008,371(9624):1579-1586.

[5] 杨丽.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6] 李南青,鏖进民,吴铁,等.羊藿提取液防治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647-648.

[7] 翟远坤,陈克明,葛宝丰,等.羊藿次苷Ⅱ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过程中iNOS活性和NO生成量的变化[J].药学学报,2011,46(4):383-389.

[8] 王敏,刘崇铭,张宝风,等.羊藿苷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3):185-186.

[9] Ren G,Zhang L,Zhao X,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occurs via concerted action of chemokines and nitric oxide [J]. Cell Stem Cell,2008,2(2):141-150.

[10] Sato K,Ozaki K,Oh I,et al. Nitric oxid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uppression of T-cell proliferation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Blood,2007,109(1):228-234.

[11] Selmani Z,Naji A,Zidi I,et al. Human leukocyte antigen-G5 secretion by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s required to suppress T lymphocyte and natural killer function and to induce CD4+CD25 high 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J]. Stem Cells,2008,26(1):212-222.

[12] Nasef A,Zhang YZ,Mazurier C,et al. Selected Stro-1-enrich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display a major suppressive effect on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J]. Int J Lab Hematol,2009,31(1):9-19.

第7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 吸毒者

关键词: 吸毒者;细胞免疫;自由基;性腺检测;肾虚

摘 要:目的 研究吸食阿片类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自由基及性腺激素的影响及与中医肾虚的关系. 方法 应用红细胞C3 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应用酶标仪及851光电比色计测定自由基相关指标(SOD,MDA,NO,NOS)的含量;应用酶免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滤泡刺激素(FSH)、睾酮(T)的含量.参考昆明药物依赖性康复中心《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量表》(OWS)[1] 进行戒断肾虚症状积分评定. 结果 17例吸毒者外周血检测RBC-C 3 bRR,CD4+ 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人(P

Keywords:drug addicts;cellular immune function;SOD;MDA;NO;NOS;gonad function;deficiency of kidney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reactive ability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free radical(SOD,MDA,NO,NOS)and hypo-pituitary-gonad axis in the drug addicts.METHODS T-lymphocyte subgroups of peripheral blood(including CD4+ and CD8+ )were measured by direct microvolume whole blood immunoflurescent staining technique with flow cytometer(FCM)were observed to evaluate the immune functions in drug addicts.The SOD,MDA,NO,NOS were observed to evaluate in drug addicts.Gonad functions(in-cluding FSH,LH and T)were observed to valuate the gonad functions in the drug addicts.RESULTS The value of RBC-C3 bRR,CD4+ in drug addic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people(P

0 引言

为了研究吸食阿片类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自由基及性腺激素的影响以及中医证型的认定,我们对17例吸毒者进行红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自由基及性腺激素检测,并进行了戒断症状肾虚积分评定.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均来自西安市公安局灞桥戒毒所,共17例,均为男性,年龄17~39(平均32)岁;均符合DSM-IV中阿片类物质所致依赖及戒断综合征诊断标准[1] ,吸毒史最长者15a,最短者1a,平均吸毒史4a;日吸毒量0.5~2.5(平均1.5)g;吸毒方式,烫吸15例(88.4%),烫吸加注射2例(11.6%).实验室检查,肝肾功、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尿吗啡定性实验阳性.

1.2 方法 吸毒者于清晨08∶00静脉采血,125U・L-1 肝素抗凝,应用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通过Epics-profileⅡ型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C3 b受体花环率(RBC-C3 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清晨08:00静脉采血,应用酶标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应用851光电比色计,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于清晨08∶00;08∶30;09∶00静脉采血,采用酶免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滤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睾酮(testos-terone,T).记录戒断肾阳虚损症状积分,即恶心呕吐,腰痛,便秘,手震颤,阵发性抽搐,四肢关节痛,怕冷,寒热交替,出冷汗,哈欠,流清涕,流泪,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早醒,疲乏,坐卧不宁,脉沉细.每项标准评分:0无症状,1症状轻微,2症状较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用数据用x ±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戒断症状积分最高为23~33(平均28)分,根据标准,积分值愈高肾虚症状愈严重.

2.1 细胞免疫功能 吸毒者C3 b受体花环率(RBC-C3 bRR)及T4 (CD4+ )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而且依吸毒时间长短,日吸入量,个体等不同都有很大差异(Tab1).

2.2 SOD,MDA,NO,NOS 吸毒者血清中SOD、MDA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

2.3 性腺功能 吸毒者黄体生成素(LH)、滤泡刺激素(FSH)、睾酮(T)明显低于健康人(Tab3).

转贴于

3 讨论

本结果显示,17例吸毒者C3 b受体花环率(RBC-C3 bRR)及CD4+ 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人(P

表1 吸毒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略

表2 吸毒者SOD,MDA,NO,NOS的变化 略

表3 吸毒者性腺功能的变化 略

性腺功能检测显示,吸毒者血清LH,FS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

参考文献

[1]Zhang RM,LI JH,Wan WP,Feng ZK,Yang MB,Yang GY.Research of heroin addicts between buprenorphine and methadone [J].Zhongguo Shenjing Jingshen Zazhi(Chin J Nerv Ment Dis),1993;19:295-296.

[2]Cai YJ.Research of serum prolactin of heroin addicts [J].Zhongguo Yaowu Lanyong Fangzhi Zazhi(Chin Magaz Drug

Abuse Prev Treat),1996;(4):6-7.

第8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排斥反应;细胞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应答。虽然存在免疫赦免和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但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限制因素[1]。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是克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而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多种免疫细胞,在阻断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称论文。

1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由美国Rockfeller大学Steinman等[2]于1973年在分离小鼠脾细胞分离中被发现,因其表面具有许多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的、唯一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ocessingcell,APC),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DC是一组异质的细胞群体,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细胞起源、不同的成熟状态和不同的功能等方面。未成熟DC低表达MHCⅠ/Ⅱ类分子,缺乏免疫应答所必需的CD40,B7(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缺少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所必需的第二信号[3],从源头抑制免疫应答。过去认为DC主要分布在角膜周边上皮及浅基质层,少量分布于偏中央区,中央区缺乏,Hamrah等[4]发现成人角膜的中央上皮及其浅基质层存在未成熟DC和前体DC,骨髓源的未成熟的存在是DC形成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nteriorchamberassociatedimmunedeviation,ACAID)的一个重要原因。Raimondi等[5]和NouriShirazi等[6]认为,未成熟的自体DC或供体DC作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启动子,通过致敏受体的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未成熟D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表现为:(1)诱导T细胞无能:未成熟DC表面表达低水平的MHC分子,几乎不表达CD40,CD80,CD86等激活T细胞所必须的辅助分子,因此不能活化T细胞导致T细胞无能或低反应;(2)促进Th1/Th2偏离:Khanna等[7]将肝脏DC皮下注射到同种异体鼠内,可诱导Th2细胞增生,促进Th2细胞因子分泌,诱导免疫耐受;(3)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Min等[8]发现未成熟DC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转化成调节性T细胞,反过来,调节性T细胞也能抑制DC的成熟。未成熟DC与调节性T细胞如此反复相互激发形成反馈环路,阻碍移植物排斥;(4)促进T细胞凋亡:最近研究发现未成熟DC细胞具有一种DEC205受体,可以和许多抗原结合,其结合效率比其他同源受体高30~100倍。在稳态时,将antiDEC配体选择性靶向结合到DC细胞上,T细胞首先大量增殖,然后大部分激活T细胞在1wk内凋亡,实验小鼠获得免疫耐受[9];(5)高表达IDO诱导免疫耐受: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是将色氨酸转化为犬尿氨酸的限素酶,色氨酸是T细胞、尤其是抗原活化的T细胞增殖所必需的氨基酸,IDO的活性表达导致T细胞微环境中色氨酸的耗竭使细胞处于一种“色氨酸饥渴”状态引起T细胞的增殖抑制。研究证实,正常角膜有低水平IDOmRNA和蛋白表达,IDO在角膜的表达明显提高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10];(6)细胞因子模式:IL10,TGFβ等细胞因子通过上调免疫抑制性受体ILT3,ILT4是DC耐受的分子机制[11]。研究证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IL10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12];(7)NF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是一种细胞内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具有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实验证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心肌再灌注损伤、机体对移植物的排异反应以及某些神经性疾病中均可发现NFκB呈过度激活状态[13]。赵巍等[14]证实,NFκB参与了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在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Yoshimura等[15]研究证明对于阻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以及抑制T细胞依赖的免疫应答,NFκB是一个有效的靶基因。

2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是一类表面高表达IL2受体α链(CD25)、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眼源性抗原信号通过眼局部的抗原递呈细胞经血到达脾脏后,选择性地激活Treg,抑制抗原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和补体结合性抗体的产生发展,保留抗原特异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反应,这种现象叫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nteriorchamberassociatedimmunedeviation,ACAID)[16]。ACAID是全身免疫系统对前房内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免疫偏离现象,造成全身性的免疫炎症反应DTH被抑制,保护眼球免遭炎症破坏[17]。诱导ACAID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调节性T淋巴细胞,抗原注射后保持眼球完整性不少于3d、脾脏和正常的眼部微环境。无论是可溶性抗原卵蛋白(OVA)还是同种异基因抗原(脾细胞悬液),都必须通过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才能诱导产生ACAID[18]。最近研究证实在鼠角膜移植模型中,Treg在区域引流淋巴结中而不是在外周免疫反应中发挥抑制功能[19]。

3自然杀伤T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killerT,NKT)是一种新型淋巴细胞,与T细胞和NK细胞不同,被称为第4类淋巴细胞,其同时表达T细胞表面受体和NK细胞表面标志,发育受CD1分子限制。CD1d反应性NKT表达Vα14Jα281TCR,而敲除Jα281的小鼠,不能产生抗原特异性Treg和ACAID。NKT来源的IL10对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的产生和ACAID的诱导是非常重要的[20]。Sonoda等[21]将正常小鼠和去除NKT细胞的小鼠分别作为受体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在移植12wk后,正常小鼠和NKT细胞敲除鼠的植片存活率分别为50%和0,NKT细胞对于植片的存活是必要的。刘颖等[22]在大鼠角膜移植手术结束时结膜下仅注射一次细胞,就能使植片存活时间延长,直到术后第26d植片才发生排斥,存活时间远较对照组长。Ly49C/I为表达于NK,NKT,γδT等细胞的一种抑制性受体,研究证实,Ly49C/I+CD4+NKT细胞上调IL10的表达,降低IFNγ,在眼的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23]。

4γδT细胞

根据表达TCR的类型,T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执行固有免疫功能的γδT细胞作为黏膜淋巴组织的重要成员,参与构成了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活化的γδT分泌IL2,IL4,IFNγ,TNFα,TGFβ,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研究发现,γδT细胞与ACAID密切相关,在携带抗γδ抗体鼠的前房注入可溶性抗原或同种异体抗原(脾细胞)后不能诱导产生ACAID。在基因敲除鼠的实验中,功能性的γδT细胞的缺少不能形成ACAID。角膜移植前用GL3Ab阻滞γδT细胞的实验,确定了γδT在ACAID形成中的重要性[24]。预先用抗鼠δ链单克隆抗体的C57BL/6小鼠或是γδT细胞受体缺陷的小鼠δ(/)不能诱导ACAID[25]。因此γδT诱导ACAID,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是必需的。

目前,角膜病在致盲的各种原因中占第2位,而角膜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角膜病的最终手段。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一直都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诱导免疫耐受是彻底克服角膜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多种参与免疫活动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γδT细胞等在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已得到实验证实。这为我们彻底克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最终治疗角膜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PleyerU,SchlickeiserS.Thetamingoftheshrew?Theimmunologyofcornealtransplantation.ActaOphthalmol2009;87(5):488497

2SteinmanRM,CohnZA.Identificationofanovelcelltypeinperitherallymphoidorgansofmice.I.Morphology.quantitation.tissuedistribution.JExpMed1973;137(5):11421162

3BanchereauJ,SteinmanRM.Dendriticcellsandthecontrolofimmunity.Nature1998;392(6637):245252

4HamrahP,DanaMR.Cornealantigenpresentingcells.ChemImmunolAllergy2007;92:5870

5RaimondiG,ThomsonAW.Dendriticcells,toleranceandtherapyoforganallograftrejection.ContribNephrol2005;146:105120

6NouriShiraziM,ThomsonAW.Dendriticcellsaspromotersoftransplanttolerance.ExpertOpinonBiolTher2006;6(4):325339

7KhannaA,MorelliAE.EffectsofliverderiveddendriticcellprogenitorsonTh1andTh2likecytokineresponsesinvitroandinvivo.JImmunol2000;164(3):13461354

8MinWP,ZhouD,IchimTE,etal.InhibitortfeedbackloopbetweentolerogenicdendriticcellsandregulatoryTcellsintransplanttolerance.JImmunol2003;170(3):13041312

9HawigerD,InabaK.DendriticcellsinduceperipheralTcellunresponsivenessundersteadyconditionsinvivo.JExpMed2001;194(6):769779

10BeutelspacherSC,PillaiR,WatsonMp.Functionof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ncornealallograftrejectionandprolongationofallograftsurvivalbyoverexpression.EurJImmunol2006;36(3):690700

11ManavalanJS,RossiPC,VladG,etal.HighexpressionofILT3andILT4isageneralfeatureoftolerogenicdendriticcells.TransplImmunol2003;11(34):245258

12LgyartoBZ,JenisonMC.LangerhanscellssuppresscontacthypersensitivityresponsesviacognateCD4interactionandlangerhanscellderivedIL10.JImmunol2009;183(8):50855093

13YamamotoY,GaynorRB.TherapeuticpotentialofinhibitionoftheNFkappaBpathwayinthetreatmentofinflammationandcancer.JClinInvest2001;107(2):135142

14赵巍,胡燕华,徐惠民,等.核因子κB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6):401403

15YoshimuraS,BondesonJ,BrennanFM,etal.AntigenpresentationbymurinedendriticcellsisnuclearfactorkappaBdependentbothinvitroandinvivo.ScandJImmunol2003;58(2):165172

16StreileinJW,MasliS,TakeuchiM,etal.Theeye’sviewofantigenpresentation.HumImmunol2002;63(6):435443

17王大江,黄一飞.γδT细胞与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眼科新进展2006;27(3):216219

18OhtaK,WiggertB,YamagamiS,etal.Analysisofimmunomodulatoryactivitiesofaqueoushumorfromeyesofmicewithexperimentalautoimmuneuveitis.JImmunol2000;164(3):11851192

19ChauhanSK,SalanDR,LeeHK.LevelsofFoxp3inregulatoryTcellsreflecttheirfunctionalstatusintransplantation.JImmunol2009;182(1):148153

20SonodaKH,FaunceDE,TaniguchiM,etal.NKTcellderivedIL10isessentialforthedifferentiationofantigenspecificTregulatorycellsinsystemictolerance.JImmunol2001;166(1):4250

21SonodaKH,TaniguchiM,SteinStreileinJ.LongtermsurvivalofcornealallograftsisdependentonintactCD1dreactiveNKTcells.JImmunol2002;168(4):20282034

22刘颖,接英,潘志强,等.自然杀伤细胞结膜下注射防治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初步研究.眼科2007;16(3):175178

23WatteCM,NakamuraT,LauCH,etal.Ly49C/IdependentNKTcellderivedIL10isrequiredforcornealgraftsurvivalandperipheraltolerance.JLeukocBiol2008;83(4):928935

24SkelseyME,MellonJ,NiederkornJY.GammadeltaTcellsareneededforocularimmuneprivilegeandcornealgraftsurvical.JImmunol2001;166(7):43274333

第9篇:细胞免疫范文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免疫监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eline immunologic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by analyzing the 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Methods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in 6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20 healthy controls.Results The lung cancer group had a lower percentages of CD3(+), CD4(+) lymphocytes, NK cell, and lower CD4(+)/CD8(+) ratio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ulmonary neoplasms; lymphocyte subsets; immune mornitoring

机体免疫功能在抗肿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在机体免疫的调控和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肺癌的发生、发展与宿主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功能紊乱与缺陷。监测肺癌患者免疫状态有助于合理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并评价疾病的预后。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变化情况,以初步探讨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评估病情状况,指导免疫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006年10月~2007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60例(肺癌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34~82岁(中位年龄66岁)。根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制定的肺癌的TNM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如下:Ⅱ期1例,Ⅲ期23例,Ⅳ期36例;病理类型为:鳞癌23例,腺癌20例,小细胞癌7例,未定型10例。对照组20例均为既往无相关疾病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1~78岁(中位年龄64岁)。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采集及处理 取肺癌组患者及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静脉血 3ml加入含肝素的抗凝管中混

匀后备用。取专用试管6支,各试管加入外周血标本100 μl,分别加入CD4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CD14-藻红脘(PE),IgG1-FITC/IgG2a-PE,CD3-FITC/CD19-PE,CD3-FITC/CD4-PE,CD3-FITC/CD8-PE,CD3-FITC/ CD16(+)56-PE单克隆双色抗体15 μl,与之充分混匀,室温避光下孵育15 min,然后每管加入10×FACS(红细胞裂解液)溶血剂2 ml,充分混匀,室温避光下溶血10~15 min(15~22℃)至完全透明,1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PBS洗涤3次,每管加入0.5 ml PBS液悬浮,混匀放置室温下待测。

1.2.2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检测 用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检测结果以±s表示。肺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双侧t检验, P

2 结 果

肺癌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事件。随着对肿瘤病因的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的免疫功能损害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目前研究最多的是T细胞亚群的测定[1~2]。

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而且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亚群表面分子主要包括CD3(+)、CD4(+)和CD8(+)等。CD3(+) T细胞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膜上,代表了宿主总的T细胞数量和细胞免疫状态。CD4(+)分布在辅助细胞诱导亚群和抑制细胞诱导亚群表面,又称T辅助或诱导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淋巴因子,增加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辅助诱导其它免疫细胞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CD8(+)分布在抑制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表面,不仅具有负调节效应,同时具有维持抗肿瘤免疫记忆的功能,并能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CD4(+)/CD8(+)比例的恒定维持着细胞免疫反应的平衡,肿瘤抗原识别和杀伤分别通过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完成。Trojan等[3]研究表明,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CD8(+) T细胞虽然能浸润入肿瘤细胞中,但由于不能被充分激活而无法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Prado-Garcia等[4]发现CD8(+) T细胞亚群的比例不受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刺激而改变,这种改变是导致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效应低下的原因之一。此外,NK细胞也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参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调节,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在多数情况下,NK细胞不依赖抗体、补体及预先致敏,可自发启动杀伤功能,并与单核细胞、粒细胞等协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活性可被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NK细胞不仅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激活和增强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因此,NK细胞起到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作用[5]。我们的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比例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比例失调,如CD3(+)、CD4(+)、NK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上升,CD4(+)/CD8(+)比值下降。提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CD4(+) T细胞辅助诱导其它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功能减弱,CD8(+) T细胞数量增多,负调节效应增强;CD4(+)/CD8(+)比值下降,有利于肿瘤增殖。

CD19是B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B淋巴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相比CD19(+)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显示体液免疫在肿瘤免疫中并非处于主要地位。

我们认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群存有降低趋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测定可用于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在指南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价、功能状态评分及预后中的作用有待于更多前瞻性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秀红,刘 莉,刘平平,等.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8):1906-1908. [2] 刘 颖,吕桂蓉,吕秀荣. T细胞及其亚群指标在晚期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5,45(25):69.

[3] Trojan A, Urosevic M, Dummer R, et al. Immune activation status of CD+8 T cells infiltrat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Lung Cancer, 2004, 44(2):143-147.

[4] Prado-Garcia H, Aquilar-Cazares D, Flores-Verqara H, et al. Effector, memory and nave CD+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pleural effusion from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J]. Lung Cancer, 2005, 47(3):36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