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美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专业理论的主干课程。而在21世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史作为高校艺术学子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教育课,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潜能性和前瞻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充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陈传席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他的这一理论更是精辟地阐明了美术理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但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美术史论教学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理论学习,认为不学美术理论同样可以画好画。这种现象也是现今美术教学的现实且严峻的话题。为什么美术专业理论课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与兴趣?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多年来,我们的美术理论教学基本都在套用一种相同的模式,即教师在授课时对美术理论讲授较多,对艺术作品分析不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人云亦云的状态,并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学的美术史论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以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讲授的重点。这种方式,可以将美术发展演变过程讲得很详细,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这样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只适用于一般常识的欣赏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艺术认识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必然形成学生对美术理论学习的轻视和学与不学都无关重要的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热情以及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二、案例型教学的构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和教师及时沟通,同学互相学习,教学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
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如果加强艺术作品的鉴赏,用直观的艺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师生处于一种急于交谈的良好教学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美术史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因为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科学事实和概念, “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做”、“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将实验放在十分基础和重要的位置上。
三、“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
(一)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
“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是指授课时要讲述美术本体所包含的绘画、书法、工艺、雕刻等等,但又非只是客观地介绍材料,而是史论结合,以论带史,使趋于感性的视觉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这既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及创作理念的改善与提高;直观性是指讲课时尽量展示可视形象。大量的视觉形象展示,使授课内容生动、直观,使学生在尽情领略中国古代美术杰作的同时,掌握中国古代美术发生、发展及美术本体的特殊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古代美术杰作和杰出美术家的崇高感情。
(二)传统教学与新成果的融合
传统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试论教学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案例型”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吸收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和美术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授课过程中,注意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比照,启发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点和热点加以重点提示,并对观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比较,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传统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相融合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以书本为中心,很少能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案例型”教学在这里主要体现在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当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讨论和实地参观考察等为辅进行教学。其中将课堂讨论作为关注的重点,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参观考察的教学方式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利用图片、文字、动画与声音于一体的技术抓住了高中学生的眼球,给他们展示了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赋予了他们源自知识的新颖感与惊奇感,同时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极具生命活力,促进学生融入进来,眼观,耳闻,口述,身临其境地体验异域文化。
案例一:当讲到Frightening Nature单元时,教师可以课前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做引入,将四十多年前的悲痛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导入问题:“What happened in Tangshan in 1978?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搜索、组织及互动交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索者,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高中课堂的快节奏与高密度,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瓶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也会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授课,不能正_地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本质属性其实与黑板、粉笔一样,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将一单元中所有的知识点不经梳理就胡乱堆砌到PPT中,不精心梳理重点知识,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心,久而久之会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觉得多媒体的引入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不利的,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只是做到将Flas、PowerPoint和一些教学视频引入教学中,而不让学生张开嘴去说、去交流,可能会造成“邯郸学步”的反效果。
案例二:就英文歌The Day You Went Away来说,即使听很多遍,但是不自己亲自唱出来,就不可能知道发音是否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张口说,即使听过千百遍正宗地道的英语口语发音,也练不出自己的真本事,反而将自己以前积累的一点口语能力给荒废了,所以创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工作者不可等闲视之。
三、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化
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 转变思想,合理地选取教材,更好地驾驭多媒体技术,科学地、正确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知识的殿堂,并且将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相结合,对传统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推陈出新,防止出现“一边倒”的跛脚现象。 案例三: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结构与方式,围绕高中英语介绍Canada的单元,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们自主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预习准备,课上以video的形式播放一小段源自Canada的经典电影或网络视频,也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特色的pictures来引入话题,并梳理好文章脉络,总结好重难点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设置在PPT上,侧重人文知识氛围,课后可以布置合理的任务,像口头表述“If you are a travel guide in Canada,please introduce your country to your tourists. ”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新型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合理地使用,这是英语教学走向轻松愉悦、灵活协调、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多媒体带来的有利因素,集中精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科学正确地使用新工具,就一定可以给学生创造自由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做知识的拥有者,优化英语教学,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3月17日,世界领先的数位板系统和笔感应式数位屏系统的制造商Wacom公司和国内知名的多媒体软件开发商南京奇奕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资源,提供适合中小学美术教育需求的高效电脑美术教学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入合作,将数字绘画方式引入普通教育及家庭中。
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并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计算机在国外已经是艺术创作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在国内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电脑美术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动漫、影视、游戏的创作性人才。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尚属新鲜的尝试阶段,很多学校和老师对于电脑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乃至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并不十分了解。而作为在电脑美术、数字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的Wacom公司与奇奕科技,有责任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联手打造适合中国国情和需要的中小学电脑美术教育解决方案。
Wacom和奇奕科技联合推出的电脑美术教育解决方案基于Wacom的Bamboo One Small教育包(CTE-460/K1-F)、Bamboo One Medium(CTE-660/KO-F)和奇奕科技久负盛名的《奇奕画王2》。Bamboo One Small教育包(CTE-460/K1-F)、Bamboo One Medium(CTE-660/K0-F)是Wacom公司专门为中小学院校量身打造的数位板产品,超轻超薄的外形设计简洁时尚,美观耐用,特别适合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环境。在性能上,两款产品具有Wacom公司的独有压感笔技术,无需导线,无需电源,具有1024级细腻压感,可以完成自然的手写、笔刷控制,随意画出粗细浓淡变化不同的线条,更接近纸张的真实手感。结合《奇奕画王2》可以实现铅笔、水彩笔、喷笔、特制笔、滤镜、魔力棒等50多种绘画效果,让创作随心所欲,并具备绘画过程重现等教学互动,以及对作品进行录音和播放的功能。同时配合由国内著名美术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材编委共同撰写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参考用书《奇妙的数字画笔》,相信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Wacom中国公司总裁兼CEO林强先生和奇奕科技总经理潘伟刚先生都对于此次签署联合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联盟表示了非常高的期望,希望通过电脑美术绘画硬件和软件的相互结合,Wacom与奇奕科技将为国内普教领域电脑美术教育提供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就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教学暗示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12-0036-03
在心理学中,暗示是一种微妙的、能够影响思想的意念力量,它通过一种隐蔽的通道来连接人与世界。这种意念的力量可以是他人施加的,也可以是自己施加的,表面上是神秘的,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它遵循了人之为人的一些特性,能够被认知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暗示在教学方法领域的应用,对其在教学艺术领域的应用关注不够,甚至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对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特质及美的意蕴等进行了探讨,以使人们加深对它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内在特质
(一)教学暗示艺术不等于暗示教学法
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临床心理医生乔治・洛扎诺夫(G.Lozanov)创立了一种把认知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潜意识结合起来,配合音乐的背景,激发学习者的心理潜力,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的暗示教学法。随着暗示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学论学者已经将其视为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学暗示艺术和暗示教学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根本的不同。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两者都十分注重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来组织教学,强调通过外部因素的影响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由于暗示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已经相对成熟,而针对教学暗示艺术的研究却一直比较薄弱,人们经常错误地用暗示教学法来解释教学暗示艺术,认为后者就是前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种看法混淆了教学暗示艺术作为教学艺术与暗示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区别。教学艺术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二是指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活动。可见,教学暗示艺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暗示教学法。另外,教学暗示艺术还有其作为教学艺术所独具的美的意蕴。
(二)教学暗示艺术的内在特质
暗示学的研究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所以,教学暗示艺术和提问、倾听等其他类型的教学艺术一样,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态度、动机、期待、需要、兴趣等情感心理来展开的。它们之间的不同更多地体现在所采用的方式上,即教学暗示艺术注重的是从侧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熏陶、点拨和诱发,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它走的是“曲径探幽”的路径,追求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们之间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教学暗示艺术更加看重学生的无意识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不是能够直观感知的有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是内隐的,没有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却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正如洛扎诺夫所说,“一切意识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上”。因此,教学暗示艺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细腻的把握,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暗示艺术中美的意蕴
我们知道,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美国学者克莱德・柯伦(Clyde.Colen)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可见,美对教学艺术本身及其主体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离开了美,教学艺术就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美对课堂教学暗示艺术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指向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而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主要是由外部能引起他们美感的事物、言语和行动来激发的。可以说,课堂教学暗示艺术具有丰富的美的意蕴。
(一)变单调为多样的组织美
人的官能可以接受声音、颜色、动作、质感等多种形式的刺激,单调的刺激只能束缚官能的感知力,而官能感知力的解放势必会带来美感的解放。在接受外部刺激的味、听、视、嗅等主要官能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从审美心理的总体来看,触觉、味觉、嗅觉和运动觉终究处于从属地位,而视觉和听觉对于审美活动的展开,特别是对于想象和理解活动的展开,却起着主导的、为其他感觉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暗示艺术正是通过以各种潜隐的方式刺激主要的官能来达到传递某类信息或者激发学生缄默知识的目的,因此应该立足于“解放学生官能感知力”的需要去组织多样的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同时也要对教室的物理环境做多样化布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暗示艺术中的组织美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多样化。杂乱无章的多样化虽然绚丽多彩、气氛活跃,但只会起到混淆视听的暗示效果。在教学暗示艺术中真正的组织美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同时兼顾审美趣味的多样化。
(二)变冲突为和谐的机智美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冲突,有师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之间的,还有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传统的处理各种冲突的方式一般为直接干预,强行地消除显现出来的冲突,使教学组织按原来~i,3t的轨迹进行。这种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冲突,对潜隐的冲突也无能为力,它是“教师中心”教学观念的产物。在教学暗示艺术中,我们所追求的是利用教学机智通过自然轻松的方式来化解冲突。机智本身就体现着美的追求,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正如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所说,“机智的行动就是智慧的化身”“机智是无法计划的”“机智没有规则,然而,也不是不能加以规范”。他还这样形象地描述教学机智:“简单的一个触摸比千言万语更有意义。”目比如,一位教师在讲《背影》时,因为窗外一个生病的同学在父亲的陪同下离校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位教师并没有喝令望向窗外的学生,而是顺势问道:“同学们,请看窗外,一个帮儿子拿着大包小包的父亲,他那日渐模糊的背影同朱自清的父亲是多么的一致。那么,在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么描述父亲的背影的呢?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本上来。可见,相对传统的直接干预,机智地化解冲突表现的是一种变冲突为和谐的、“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美,而和谐的教学过程所倡导的达到教学效果的途径正是引发师生之间心灵互通的感应力,是真正的内在的对话。
(三)变外化为内发的生命美
我们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暗示艺术的运用,是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情感体验的生命个体,他们能够根据外部变化来进行自我调节和建构。生命只有受到尊重才能展现出自身的美,而美的生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感知和坚强的意志,是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教学暗示艺术尊重生命个体生理机制的生成与发展规律,依据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人脑潜意识的能量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身的生命体验,变被动的外在灌输为主动的内在生成,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趋向平等与祥和,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的生命美。例如,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就善于通过营造积极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在要教授《采树种》时,她会事先让孩子找来很多树种,放在桌子上准备上课。
三、课堂教学暗示艺术的应用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其他同学的说话声、教师的语言或手势、知识本身的模粉性等。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艺术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有时还可以使消极的干扰因素转化为积极的促进因素。
(一)巧妙布置,以境育人
设计好暗示的环境是教师运用教学暗示艺术时的要点之一。儿童教育作家尹建莉认为,“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并特别强调“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暾室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它的容量的无限是指通过有限的空间的布置来营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这需要教师在了解本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教学空间进行巧妙的布置,包括教室内的颜色搭配、挂画的选择、桌椅的调整等。按照视知觉原理,有关营造教学情境的布置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在艺术知觉看来,重力是由构图的位置决定的,位于构图上方的事物要比位于下方的重一些,位于构图右方的事物要比左方的重一些,红色要比蓝色重一些,等等。在宽松而又积极的情境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其思想、情感、趣味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陶冶。
(二)灵活沟通,以情动人
教学暗示艺术重视无意识的影响并不意味着排斥师生间的互相沟通,很多潜隐的信息正是通过相互沟通来发挥影响作用的。当然,这里的沟通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形式的对话活动,还包括非语言形式的动作、表情、穿着等沟通方式。在语言形式的对话活动中,教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语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潜隐信息,它们将被学生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中,教师的手势力度、眼神表情、衣服搭配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潜隐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视觉感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大多时候,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是共同发挥作用的,我们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另外,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非语言形式,它们都需要以友好、关心、爱护的情感为内核,这是师生间无意识沟通的剂,能够使师生在沟通过程中保持松自然的心态。
(三)逆流激进,以气悟人
教学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冲突事件,一旦处理不当,一次小的冲突就会演变成大的教学事故。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冲突时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在面对冲突时束手无策而选择无为,二是面对冲突时利用教师权威粗预。前者会纵容冲突的发展,后者虽然能够暂时平息冲突,却也留下了发生更大冲突的隐患。运用教学暗示艺术来处理冲突时,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了解冲突双方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巧妙利用身边案例、手势、眼神等多种方式,短、快、准地点明冲突的症结所在,达到一种“一语点破梦中人”的效果。这其中,教师长期树立的权威形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权威本身就能够形成一种影响学生的气场,“以气悟人”的“气”便是在教师引导下所形成的班级气氛。
总之,在课堂中运用教学暗示艺术时,教师需要在四个方面引起注意:首先,暗示的目的必须明确,教师要有明确的意识,思维有特定的目标;其次,必须设计好暗示的环境,使学生在愉快而不紧张的气氛中展开无须进行强记的无意识活动;再次,必须选择好暗示的时机,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最后,暗示的内容必须具体,要使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产生教师预期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应用好教学暗示艺术,并从中体会到“拨云见日”的妙处。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学美学的理论建构”
(项目编号:DAA08003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厚,暗示教学法研究:历史、现状与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75。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董畹倩,暗示教学法浅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105-110。
[4]柯伦克莱德,教学的美学[J],周南照,译,教育研究,1985(3):12-17。
[5]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28。
[6]范梅南马克斯,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8-195。
关键词:基础图案 教学方法 创作引导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关键词】教学博客;交互型多媒体学案导学;信息技术课堂
多媒体学案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习内容设计成适合向学生展示的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于一体的学习情境,并以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信息。多媒体学案有三种基本类型:演示型学案、交互型学案和自学型学案。其中交互型学案是介于教师控制演示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自主的学习交流信息,以多种学习方式解决学习困难,随时了解、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完成学习内容和评价习题后,可以查阅相关学习提示的一种更适合于班级课堂学习的学习情境。我校作为一个完全中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仍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交互型多媒体学案成为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最佳选择。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交互型多媒体学案导学的可能性
开展多媒体学案的学习活动要受到学校物质条件、学生与教师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教师开发和编制多媒体学案的能力等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育条件也得到不断的发展。我校自建校以来硬件设备不断更新,目前具有2个多媒体机房,Internet网络覆盖全校,老师随地可以上网,信息技术课堂中保证学生人手一机,学校服务器24小时运行,超文本传输方便快捷。为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交互型多媒体学案导学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支持。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据调查我校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里拥有计算机并能上网。95%以上的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目前我校具有三位信息技术教师,均毕业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其中一位取得研究生学历,另外两位具有本科学历,能高水平地操作计算机,开发和编制多媒体学案。为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交互型多媒体学案导学提供了可能。
二、基于博客的交互型多媒体学案的编制原则
多媒体学案导学的实施需要好的教学平台作为呈现教学信息的载体,以便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讲究艺术性,让教育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教育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多媒体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重展示的内容要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必要时还可以运用恰当的视频、声频进行有效地渲染,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愉快的心情和美得享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疲劳。
比如在《数据先锋――压岁篇》一课中,笔者选用了与主题相呼应的图片和刘德华的《恭喜发财》来营造春节过后那种喜气洋洋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在一片欢乐愉快中度过。在《合众连横――温州经济篇》中,笔者用新温州市府的一张夜景图,做为主题图,并收集了着几十年来温州的新老照片,充分的使学生感受到这几年来温州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在《井井有条――温州名胜篇》中笔者引入了温州名胜介绍视频。在这春意黯然的季节里,让学生感受了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也为整堂课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它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2.注重交互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不能以教师操作等方面的包办代替而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博客环境下的博文评论、博文回复、博文留言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充分的交流教与学的信息。学生还可以从网络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比如,针对信息技术三项考试笔者专门设计了在线习题课。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并通过博文评论就自己的困惑进行留言。而老师则一一给予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老师先给出答案,并指明相应的知识点在书上第几页,如果书上没有则通过网络搜索,知识整理归纳,形成博文,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在此,学生还很喜欢看别人的评论,虽然自己提不出问题,但在看别人的评论和老师的回复时,也可以受益匪浅。这种评论――回复的学习交流模式,与时代技术发展相适应,适合学生的需求,很受学生欢迎,使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了延续。
3.强调科学性,让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
多媒体学案要符合课件设计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原理等。协助思考、理解的动画要适时适度,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相一致。因此在辅助教学的素材选择上要做到精挑细选。比如在《数据先锋――压岁篇》中笔者选用了硅谷动力网站的视频教程,该教程讲得比较细,但内容多,而且分散,学生看起来比较吃力。而后笔者又改选优酷中的《Excel2003教程》,并在每堂课的选用之前必定自己先细细的筛选过。当然,引用其他网站上的素材,始终不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在《千古悬念》一课中,笔者自制视频教程,并上传至客,加以引用。尽量做到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而在在线习题课的习题选择上,笔者更是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极力做到精选精练。
教学博客以其实用性强、方便快捷的特点为交互型多媒体学案导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更有效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交互式多媒体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中也收获匪浅,但创造性、层次性、模块化等方面的实现上还有待继续探讨,以实现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阶式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改革;互助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19-03
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中的体育类、艺术类、民考民和民考汉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而设置的,其实验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音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软件Cooledit、图形图像数据的编辑与处理软件Photoshop、多媒体视频信号的获取与处理软件Premiere和多媒体著作软件Authorware的使用等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和实验课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采用传统边讲边练的模式,该实验课程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课时量小,要求学生掌握的软件较多。《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16学时。在实验课程上,学生需要完成四个软件的实验项目,学生既要听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实际操练,时间非常紧张。学生普遍反映实验课时间短,学习任务重,要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并灵活运用,并非易事。
2.各专业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该课程所面向的学生群体,涉及专业广泛,各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不同,接受能力不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感觉所讲内容简单,基础差的学生对基础部分也不清楚,影响教学顺利实施。
3.较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
之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然后举例子讲解知识点,实验课上教师布置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上机操作,简单的课堂实验任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中引入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的意义
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制定难度各异的案例,即涉及的核心知识点以及案例的推进过程、方法和途径相同,但是要求的功能多少和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该方法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每组学生实施不同案例进行实验教学,同时各小组互帮互助,使每组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新实践,有助于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
三、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中的实施
本文以一个实验班级为例,阐述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是如何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中实施的。对某一核心知识点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该方案主要包括对学生分组、设计进阶案例、课堂活动、建立考核机制四部分。
1.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每一个实验班级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基础知识差,学习不积极者为第一组;基础知识一般,学习有一定的自觉性,上进心较强者为第二组;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且学习自觉者为第三组。教师对各小组学生进行差别案例教学,同时各小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各小组学生是动态变化的,起初基础差分到第一组的学生,后来进步较快,表现突出的可以酌情进入第二组或第三组,而分到第三组的学生如果不努力、表现差,也会酌情进入第二组或第一组。
2.打造进阶案例。进阶案例的设计,既要照顾到主动上进的学生,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又要考虑到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掌握和学习基础技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较多,主要实验内容有:①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开发环境、基本操作和常用效果处理方法使用;②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开发环境、工具使用方法、常用处理图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③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开发环境,六大基本操作及综合案例应用;④多媒体著作软件Authorware界面设计原理、设计过程、交互式程序的设计、知识对象、函数、调试与。在设计进阶案例时,先把全部实验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实验教学单元,为每一个教学单元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例供各小组课上实验。以其中一个实验教学单位“交互式程序设计”为例,设计练习题多媒体课件进阶案例如表1所示,该案例主要实现练习题多媒体课件制作功能,巩固显示图标、等待图标、擦除图标、声音图标、群组图标、移动图标、计算图标等基本图标的使用,学习交互响应中常用的按钮响应、目标区域响应、热区域响应、文本输入响应等交互方式以及知识对象的使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的强弱,不分层次,学,比如采用案例C学,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开始就因为畏难而选择放弃学习,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也可能在实现其中某些功能上遇到难题而中途停止,这样不仅造成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采用案例B进行学,又会造成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案例A的基础上提取案例中的核心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案例B和案例C,难度和能力水平不断增加。在实施进阶案例时,应随时关注各小组内学生发生的变化,根据变化动态适时调整案例,避免事先设计好的案例一成不变实施到底。
3.课堂活动。在实验课堂上,各小组成员水平接近,选拔一名组长,每小组商讨确定一套适合的方案,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承担不同的任务,尽其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组中各个学生个人的成败与小组直接成绩相关。实验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在每个案例结束后,各小组上交并演示自己的案例作品,师生当场共同评分,课后每组学生撰写学结报告,并于下次课堂全体讨论交流,包括是否达到案例学习的目的以及对案例进行优劣分析,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创意和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4.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的考核机制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有效措施。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实践表现和期末机试两部分,学生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机试成绩×60%,每个进阶案例的平时成绩由多项考核内容组成,各项考核内容及分值具体见表3,最终的平时成绩为多次的平均值。
表3中的平时成绩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全面考核,有五项考核内容。出勤与纪律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因实验课是以小组进行的,为避免学生依赖他人,设立动手参与程度以考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阶式案例教学实践和学结报告考核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课堂活动综合评价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对在小组中积极维护团队和谐合作,主动指导帮助他人的学生酬情加分,而对在小组中很少参与实践的酬情减分。这五项考核内容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也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观察和指导。
在进阶案例教学实践的计分中,每个学生的成绩不仅要考虑小组成绩,还要考虑该学生在案例实施中的分工任务。不同组的成绩则由进阶案例功能多少和难易程度决定。小组在实验课堂的案例实践中完成的功能少且难度低的,在评分时要适当减小权重系数,完成的功能多且难度高的,适当加大权重系数。
5.实践效果分析。本文研究的教学方法,于2015―2016―2学期在我校2015级非计算机专业的多个实验班级近650位学生中实施。提交优质多媒体作品一百五十余份,从考试成绩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了期末机试,总评成绩不及格人数共计47人,课程通过率为92.77%,平均成绩为89.92。其中,高于80分的学生比例达到80.76%,与往年相比有较大提高,基于成绩优异者比例的上升,60―80分数段的比例有所下降。通过课余调查和学生课后反馈,95%以上的学生认为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虽然增加了学习压力,但很好地掌握了核心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大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由此可见,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践表明,进阶案例互助式教学法是适用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的,它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实际动手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玉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韦文山,农正,秦景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吕树红.为项目瘦身,打造进阶式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的再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4):828-830.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dvanced Cases of Collaborative Teaching in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ZHOU Fang1*,LIU Yan-hong2,ZHANG Yong-cai1,HAO Zhe-wen1,WEI Zhang-lia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
2.Nurse School,,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
微课是当前在线视频教学的一大趋势。微课是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教学视频, 一般以5~8分钟为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强调“做中学”、“用中学”。
1.小学美术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1.1 微课的目的
微课既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微缩版,也不是简单地展示教案和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就是快速解决学生急需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立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旦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可带来为教师和学生减负的意外效果。
1.2微课的内容
微课程应用较多的领域是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更注重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构建理论体系。解决问题可以理解为“成果输出”,构建理论可以理解为“理论输入”。美术课微课的内容也应该注重“成果输出”,而不是注重“理论输入”。
1.3微小性与完整性
微课可以被形容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要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即小学美术课微课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同时,这也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1.4 技术是辅助
微课属于信息化教学,在微课中,各种动画、视频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学习内容,但是,微课归根结底是教学的艺术,而不是技术的展示。我们在制作和评判微课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切勿舍本逐末。
2.《美术与传统》的微课教学设计
现以《美术与传统》微课为例,相关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如表。
3.小学美术微课开发制作过程
3.1 组成制作团队
在微课制作之前,应当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团体。首先,成立小团队有利于减轻制作者的工作量,让团队内每个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每一个细节,起到提高制作质量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降低制作压力。同时,当有人灵光乍现,拿出更好地局部设计时,无论这个设计来自团队内还是团队外,都便于团队进行交流调整,以提高微课质量。
3.2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也可以看成是教学内容安排。好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让人更简单地了解微课的构成。教案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前接受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使其在观看视频时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也可让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按照实践――理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3.3 视频设计与制作
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因此制作不宜太复杂,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对于不相干的问题或者理论,完全不需要在视频中进行表达。如制作者觉得确有必要,可以将这部分放到教案里面去。视频是整个微课的精华所在,在设计时应做到节奏鲜明,主题突出,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微课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视频的制作上。目前,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有三种:外部视频工具拍摄、屏幕录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
3.4 练习设计与评价标准
微课主要是描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微课展示了这个过程之后,制作者应当提供一个练习素材供学生进行操作,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最后还需要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5 微课的
微课制作完毕之后,还需要将微课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相应资源。教师可以考虑将微课在QQ空间、微博或者各类专业教育平台(如世界大学城等)。
4.结语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