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第1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诚信 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38-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要加强对全体社会主义成员的诚信教育。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诚心教育的主体之一,尽管社会诚信危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一、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下,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都要实践诚信教育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三、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四、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2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66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其言行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的进程;其发展不但影响到国家未来,也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中,大学生诚信是最重要的部分。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等原因,大学生失信现象愈来愈严重,大学生信用缺失问题造成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大学生信用缺失的表现

1.1 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我国为了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能蛩忱完成学业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贷款手续便捷,学生不需办理任何借款抵押或担保,大学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只需承诺毕业后按时分期还款并承担起相关的法律责任即可。这一政策普惠了我国家庭困难学生助其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到目前为止部分大学生没有按照协议约定偿还其助学贷款,这是严重的信用缺失现状;除国家的助学贷款以外,部分大学生还存在严重的拖欠高校学费现象,这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确实承担不了高额学杂费,但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主动地恶意拖欠学杂费,这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应该视为大学生的信用危机。

1.2 学业诚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及论文、评奖评优信息填报中弄虚作假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然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很严重的抄袭现象:如试卷抄袭、作业抄袭、论文抄袭等,可怕的是学生本身视此现象习以为常。近年来虽然各高校对于大学生作弊行为都实施了很严厉的处理措施,比如召开考前动员会并签订诚信责任书,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颁布很严厉的作弊违纪处理方法等,但是依然不能杜绝作弊现象,作弊手段越来越多样,除了纸条抄袭,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之外,还有替考、使用先进通信设备等。作弊的大学生队伍也不断壮大,不再只是差等生为了及格而作弊,许多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为评优秀或奖学金也会使用作弊行为。作弊学生的心态甚至还很坦然,好像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是一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1.3 就业诚信:简历造假、随意违约现象普遍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会选择过度包装和美化个人简历。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而是选择给自己的简历“注水”,并提供虚假的推荐材料,抬高自己的身价以求获取用人单位的青睐,如在求职简历上虚报自己在学校期间的职务、获得的荣誉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期间因求职心切而向多家用人单位投递简历,签约一家后发现更好的单位就另外签约导致对于前一家单位违约,这种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并任意单方面变更和撕毁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数日便不辞而别,让该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随意违约的行为,不但降低了个人的诚信度,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还给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部分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再与该校合作,也不再来此招人。

1.4 生活诚信: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心违约

部分大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部分多学生为了满足个人的高额消费而编造多种借口和理由向同学们和老师借钱,借到钱之后就去KTV、网吧等地方挥霍浪费,还存在严重的借钱不还现象;部分大学生为了不去上课而编造各种理由请假或者旷课;部分大学生在填写学生登记表时给学校留下假的家庭地址和父母联系电话,造成学校跟家庭沟通不够通畅,留下隐患;甚至部分大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

2 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也在不断变化,除了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之外,还深受西方价值观及文化的影响;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另外,很多社会现象如: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黑心棉、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不诚信现象和问题,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下,不少家庭都是娇生惯养致使大学生自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大学为了得到又不想辛苦付出,就想用不正当的手段获益;还有部分家庭教育只追求孩子考高分升重点而对学生其他方面放任自流。

2.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背景下,自小学开始学校教育往往是重

视分数而轻视德育,为了成绩和分数,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和诚信的培养。再加上近些年我国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方面有些下降,部分大学生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经常会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

2.4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较多是溺爱被保护,致使部分大学生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担当责任,依赖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在行为上严于律他人,宽于待自己。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和不平衡心理,看到别人作弊,自己也跟风,看到别人因作弊而取得好成绩,心理就不平衡感觉不公平,进而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3 当代大学生信用缺失现状的对策研究

3.1 营造优良的社会诚信环境

当代大学生优良信用的建设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是政府一定要发挥好其职能,全方位综合治理,开展发展宣传教育,营造诚信社会。培养全民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道德情操,培养人民知法、懂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优化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除此之外,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推行诚信档案制度并加快诚信立法。还应该建立有权威的信用机构来确定评价标准进而建立社会全面信用评价和监督体系,法制的健全既是信用规范的基础和保障又为营造诚信社会而服铡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高校是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基地,是大学生直接接触的环境,学生的信用教育效果是受高校的信用形象直接影响的,所以一定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校园环境;高校应树立良好的学校诚信形象并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的课程及活动,努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素养,增强其诚信意识;另外,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学生信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并建立诚信档案制度,这个信用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的优良,可以为评奖学金等各荣誉做参考,也可以为今后大学生进入社会为用人单位通过重要的信息。

3.3 营造诚实守信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及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意识,从小事做起,为孩子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增强诚信观念。

3.4 加强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

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大学生应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内外兼修,自觉树立“诚信为本、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诚信认知水平,增强诚信情感程度,并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诚信的识别能力和行为的选择能力,养成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颂明,林丽娅.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探索,2008,(11).

第3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学术不诚信 声誉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0-02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我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特别是像同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他们从本科生一到校就开始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但是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仍严重存在。

诚信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软肋,我们应当更新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维度,正确看待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文明建设,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年道德价值观,从而树立青年学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和人格修养。本文从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学术不诚信问题进行了浅谈分析。

一、学术不诚信的现状调查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失去诚信的行为有: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雇用“”代考、花钱找“代替上课人”等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学生的身份;恶意拖欠学费,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信用;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窃取他人信息等。

对于大三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学术上出现失去诚信的最广泛的问题就是毕业论文的抄袭问题,有的找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写论文,有的在论文中编造或伪造实验数据,更有甚者利用色相来获得较好的分数。

现在大学本科的体制都是要求在毕业阶段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虽然这个方式对于检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有比较大的作用,但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这使大学生陷入了学术性的诚信危机。

2012年开展的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2%,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7%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3.6%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二、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笔者想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1.主观方面:有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为了使自己在众人眼里脱颖而出而急于求成,对学术盲目地追求结果,采取极端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整天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的时间也是为了最后的及格,拿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导致自己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2.客观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效仿和跟随,挺而走险,出现学术诚信缺失现象。其次,是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薄弱,学术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术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是学术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三、影响与危害

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四、防范措施

(一)通过电视等媒体大范围开展“大学生学术讲诚信,做文明守信的人”的宣传活动。

从社会这个大的范围着手,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做合格公民”征选活动,让整个社会风气去感染在校的每一位大学生,让党风学风从每个人做起。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上知名人士深入各大高校做讲座,宣传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强调学业完成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另外,国家可规定某一天为”学术诚信日”,让每个世人牢记做人诚信的重要性。

(二)完善并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邪恶的成分,这就是本性,是人自出生就固有的心境,可以说,没有一出生就注定是坏人的人。这个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坏人出现,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环境不能适应某些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样就会有一些人走上了与善向背的道路。所以,针对大学生为何会出现学术上不诚信的社会现象,我们要考虑他的本因。人的本性源于善,所以我们要靠真实的案例去感染我们的栋梁,通过举行报告会、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引导学生为人诚信、为学诚信;融入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参与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等学术活动前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尽到指导监督责任。

以身作则,关注诚信。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亲身体验社会,指导教师带队。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很多大学生总觉得“社会离我很远,我没什么事可做”,所以要号召所有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使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

(三)教育途径要相互结合进行

将学术诚信教育与刚入大学的新生教育相结合,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学生守则;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高校都应该专门为学生设置有关学术诚信的专题教育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每位大学生亲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做好监督和总结工作。对失去学术诚信的学生,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可组织专题班会开展警示教育,本学科结业后签订《学术诚信书》并举行诚信宣誓等活动;与毕业教育结合,加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组织贷款毕业生签署还款承诺书,告知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始终心怀诚信,踏实做人等等。

这样的做法我国有的重点高校已经在开展,收效良好。近年来,同济大学学生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未发生重大学术不端行为,学生违纪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情况良好。通过一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校园内形成了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良好氛围,学生中讲诚守信、践诺履约蔚然成风。

总之,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破坏社会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既是人才培养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这样的活动要大范围地开展,才会让众多学子,从迷失的方向找到正确的航标,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光玲.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探索[J]. 法制与社会,2009,(09).

[2] 胡志强,程.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知和态度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1).

[3] 刘强,吴新平.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述要[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4] 张鸿燕.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管理及其借鉴[J].北京教育(德育),2010,(02).

第4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修养,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1.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谎话顺口就来,少数同学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骗家长,同学之间也相互不够诚实,诚实守信,相互信任的基本做人准则已经没有了,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别人看得起的人。

2.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从未作弊的学生比例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是自己的本事。作弊手段可谓形式多样,夹带纸条、交头接耳传递答案、通讯工具作弊、花钱雇用“”。

3.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便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校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消息。现在,国家银行实行贷款不还黑名单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杜绝贷款不还的手段。

4.为推优、入党、评先等采取言行不一,弄虚作假等手段,平常综合测评手册可以反映出来,对自己有利的便加分,减分项能不减就不减,以换取各种荣誉。

5.为了就业采取欺骗的手段制作自荐书、推荐信等,不真实地反映在校期间的情况,而是夸大其词,把自己包装成“优秀”的毕业生。有部分同学和就业单位签约后无故毁约,就业单位感到尴尬,也使高校的声誉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等,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难免不受其影响。另外,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吃亏,使遵循诚信法则的大学生不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3.理性思辨意识的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动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很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措施

1.德育教育为先,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突出诚信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次,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体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仅靠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不可能有效约束失信行为,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在高校中严格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测评指标,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使诚信之风深入人心,不诚信的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相应的惩罚。

3.改革考试制度,注意发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很多考试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应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把平时的上课、作业和论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增加理解和课堂个人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着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重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学生考前签《诚信考试保证书》,加大对考试作弊处罚力度。这都将有力地遏制考试作弊的发生,为高校建设好的学风,营造诚信氛围提供保障。

4.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指标;其次,确定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第三,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5.建设诚信教育的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先进个人”等。将宣传与活动并举,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6.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国家教育部门学籍查询系统相配套的网上检索数据库系统,注意将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诚信表现作为推优、入党、就业、毕业的重要考察指标。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将来学习工作的一张有效“身份证”。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考试、图书借阅、日常行为、助学贷款、就业履历的写作、签约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网络信息检索档案,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高校的诚信教育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在通往人生目标和成就事业的路上,诚信的品格是一笔无形资产,它是成功者站立生命的基石,是其人格魅力的品牌和通行天下的护照”。当今在我们大学生中拥有这种见识的人并不太多。如一些学生为求考试过关,选择一些先进的手段来进行作弊;抄作业、抄论文、说谎逃课在一些大学生眼里更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的同学还雇人来替自己上课;择业简历更是假话连篇,虚构美誉,以致出现一个学校一个班有很多班长的现象,还发生过个别学生拖欠学费、脱逃贷款、与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等恶劣事件。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人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样化,这样的结果造成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上一些人世俗化的功利性价值观经常占据上风,从而导致了是非、善恶界限模糊,诚信人格操守缺失。如在一向被认为最该讲究诚信的领域,近年来也在人们的质疑声中面目全非:文凭交易、考场舞弊及学术剽窃等不正之风已呈蔓延之势,而“医托”、“黑哨”以及“假唱”等现象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凸现出当代社会的诚信失范绝非个案。这一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诚信失范的渗透性与腐蚀力,更向以“和谐”为己任的现代社会传达了一个“不和谐”的信号:转型期监管机制的缺位与诚信规范的断层正逐渐使一些人陷入功利主义与“双重人格”的危险。这些社会现象不仅时刻侵蚀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健康,也时刻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二)学校教育滞后

尽管我们不断地强调素质教育,但现实中很多学校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所有的工作都以此为中心,完全忽视了要成才先要学会做人的理念,忽视道德教育,致使一部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严重滑坡。而学校里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也使一些学生更崇尚当官、赚钱,个别教师对有权、有钱家的孩子大开绿灯,种种不平等使微乎其微的诚信教育丧失了说服力。

(三)家庭引导乏力

如今应试教育使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不予关注,甚至对不诚实等行为不予教育,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当成教育的大事来抓。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就言行不一,撒谎成性,很难使孩子具有诚信的品质。

(四)自我管理松懈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校园里学习,没接触过社会,单纯,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理解不深。特别是每天遭遇网络平台海量垃圾信息的冲击,使之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有所了解,但当现实与自己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便放宽标准,言行不一。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而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并不重视甚至忽略学生的诚信状况,对学生不诚信的行为也没有进行严厉的惩罚,大学生失信成本低,失信行为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大学生诚信构筑的方法和途径

诚信,不仅需要构筑以恪守信用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社会道德感,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制裁力,更需要依靠外在规则的制裁力,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为此必须上下合力、内外合围。

(一)健全法律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

诚信的保障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条例,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对违法者严惩,使人们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心。高校也需制定诚信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失信的成本,对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让其不得不慎重行事。

(二)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多样的诚信教育,因材施教

一是在大一学生中开展新生诚信教育,明确善恶美丑,使学生关注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大学时代建立良好的开端。二是在委培生中开展职业诚信教育,引导其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毕业设计来做,提高委培生职业诚信意识。三是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强调“职场人生从诚信开始”,引导毕业生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三)强调自我约束,提升诚信做人的觉悟

短暂而宝贵的大学生涯,不仅是汲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完美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将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人诚信度的关注,及时“匡正”自身的言行。

(四)建立信用体系,完善诚信监督的手段

第7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作者:付天军 安尚勇 韩文光 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在我国本土文化中培养的大多数是“乖”孩子、“听话”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学生做事往往缺少激情,缺乏创新能力,而在西方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做事有激情,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借助异域文化中这种特征,将异域文化为己用。[2]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和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团队)之间的关系。在西方文化中,“团队精神”(TeamworkSpirit)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特质。团队精神并不是排斥个体兴趣和个人成就。它是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协同合作,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为终极目标。所以,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把西方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人格特征,具体体现为:尊重社会习俗、尊重他人的需要、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多与他人沟通意见、保持自尊、自立和自信的精神品质等。同时,集体也是人格塑造的土壤,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人格品质或受到赞扬、激励,或受到压制、排斥,从而有助于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借助异域文化,丰富大学生内心世界,塑造健全人格。不同文化对世界和自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些都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但是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用之别。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崇尚中庸的信条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通过对异域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深入系统学习,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西方价值观中个体主义,强调个人奋斗,应该强调依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就;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完善意志品格,塑造健全人格。在加强对异域文化的学习,有效地进行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系列专题讲座和人格测试、人格自评等内容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状况,深刻理解这种要求实现的动机,明确人格塑造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通过了解认识自我,进一步优化组合,要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勇敢、勤奋、坚毅、正直、善良等作为人格塑造的依据,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借助异域文化,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思想观念的培养力度。当前中国社会,不良文化不断侵蚀校园,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在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异域文化中,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制度约束下的有意识的个体行为。也就是说,诚实守信观念不仅需要从道德、精神层面进行教育和引领,更需要从健全的规章制度方面加以约束。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良风气和欺骗行为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我们不仅要从教育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更要借助异域诚信文化,从制度设计层面入手,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论文考核方式以及对诚实缺失进行惩罚的制度。使学生既失去考试作弊的现实需要和现实基础;又使得失去诚信而产生物质和精神的代价都非常高昂,从而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这样,大学校园的诚信文化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由于我国大学现行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核心的,培养特点决定了其在能力培养上的先天不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通识教育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系统培养之门,让学生能够通过异域文化的学习,从不同侧面,用一种异域眼光来了解世界,认知人生,改变某些有碍于个人进步和发展的传统观念、陈旧思想;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增强个人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在中国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通过认识过去,接纳新的世界,从而体悟到自身的存在,形成新世纪所需要的健全的人格和文化修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推动高等专业教育健康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大学教育体系中,应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开设科技进步类课程,让我国学生能开拓眼界,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广度。教师应该把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与精华,也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异域文化中存在的积极要素和先进文明,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世界,理解文化,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家庭教育要借助异域文化的影响帮助我国大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其人格发展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帮助其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并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借助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全面学习异域文化中的先进成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我国学生中国传统经典阅读方面内容,是学生更深刻了解、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的关键,也是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悟性,培养良好能力的核心。同时,通过加强对异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输入与传播,大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课堂内外,通过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加强大学生对西方人文社科经典数目的研读,全面了解异域文化,吸收异域文化中先进、科学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拥有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健全人格,促进他们综合文化修养的提高。在重视课堂教育完善的同时,积极参与道德讨论和道德实践的组织和引导,把我国学生道德辨析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重要的目标。通过对我国学生课内外活动的组织,及对跨文化的学习及讨论,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对我国学生实践环节有针对性的关注,形成并健全我国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利用网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网络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网上论坛及各网络主页,激发学生多去了解异域文化,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网络提高了我国学生的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为开放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使其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了解世界的文化,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的人格。

王为正指出:大学教育作为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自觉地把本土的、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品质、价值观念、人文关怀等融入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从有知识和技术的人向有文化的社会人的深刻转变。[3]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教授曾经指出: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中外国情(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国际规范知识。在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诸多能力、知识要素中,跨文化知识和修养是在过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略,而却是大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在大学生中间开展西方文化精髓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对外交际交流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国际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说:文化是人的中介。生活的一切方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无不因文化而改变。[4]异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智慧财富,相互认识和借鉴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当代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研究异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综合文化修养中有何作用这一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8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倡道重德的民族,具有优秀的诚信传统。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交友之道,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诚信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使其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成为可能。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诚信教育的前提条件;主体能力的发展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主体价值的实现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从大学生主体性出发对其进行诚信教育既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需要,也是诚信教育能否奏效的根本所在。

诚信一直被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儒家尊其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即使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社会成员诚信意识淡薄,失信现象增多,突出表现为以经济领域作为中心向其他领域扩散,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连被普遍视为“净土”的高校也难逃此劫。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使得诚信教育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诚信,即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所谓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重信用,守承诺。诚实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守信着力于人际间的伦理关怀。从道德意义上理解,诚实与守信是同义等值的,“诚,信也”,“信,诚也”。诚信弘扬了人性,弘扬了道德关怀,不仅是一种商业精神,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学习、生活于大学校园和现实社会中,实现着为人处世、交友,处于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大学生成为一个有德之人的基础和前提。

诚信是立人之本。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道德,大学生也不例外。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是说,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会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言而有信者,受到世人的尊重和爱戴,那些言而无信者,受到世人的鄙夷和唾弃。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更应当讲求诚信。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把诚信视为做人的根本,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

诚信是交友之道。中国古代,“朋”指同类,“友”意为与自己有着共同志向、爱好的人。只有那些有着共同追求,志趣相同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孔子弟子子夏提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子也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学生从进入校门起,获得朋友和友谊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大学生渴望得到一个与自己互诉心事的朋友,他们无助时需要朋友的帮助,需要朋友的关心。可见,朋友在大学生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成长因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他们的行为及品德有着重要影响,与正直诚实、宽容谦逊、博学多识的人交往会大有益处。因此,只有在诚信基础上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才是坦诚相待的朋友,才能逐步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道德修养是提高自我道德素养,铸造理想人格,培养优秀的道德个性的必由之路,其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个人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据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行自我教育。个人能否进行积极的自我修养和锻炼,关键在于个人有无内在的精神动力和自觉性。伦理学的理论和道德生活实践充分说明,缺少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的力量,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道德修养和锻炼的,即使能发奋或激动于一时,也不能坚持长久。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智育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起健全人格,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父母和社会。

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自我价值是对自身的肯定,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等。大学生是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活跃群体,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不喜欢随波逐流,他们向往一种自我发展的道路,试图通过实现自我价值来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完善自己。然而,大学生自身又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与周围的人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通常表现为人际交往。因此,诚信贯穿于人际交往过程的始终,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诚信,如果缺乏诚信,自我价值就无从实现,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当今的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追求个性。从生理发展来看,大学生处于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最佳时期。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具有独立从事活动的良好身体素质。从心理发展来看,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趋于成熟。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都有较大发展,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自主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还能够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对这些具有主体特性的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然而,情况恰恰相反。目前的德育工作严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看成社会规范的造物,教育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者被动地接受和继承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只是片面地把受教育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只强调其受动性的一面,严重抹杀了其能动的一面,限制了受教育者主体能力的培养和主体人格的塑造。因此,诚信的培养不应仅仅简单的采取“约束人”的方法,实现对现存道德的维护,而应力求通过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主体性去完善社会道德,批判和改善那些不合理的成份,从而超越现时代,同时,个体也可以在这种超越中获得充分发展。如果我们把诚信的内在价值看作是培育大学生诚信的外因,那么,大学生自身具有的主体性无疑是培育大学生诚信的内因。

1.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诚信教育的前提条件

主体意识是主体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既包含对自身所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认识,也包含对他人的尊重。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的主体,要有意识地把自然生存条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自然的主人;要有意识地把社会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社会的主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言行置于自己理智的控制之下,作自我的主人。只有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是主体,在诚信的实践中是主体,他们的诚信才是真正的诚信。他们会发自内心用自己的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养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心理,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不盲目地顺从他人意愿,不盲目地受外部客观环境的支配,做一些违心的事,说一些违心的话。可见,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时,他才能把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2.主体能力的发展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仅仅具有主体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能力,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主体能力潜在于其内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主客体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观能动力量。个体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从而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反之,个体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低,他在自身主体性发展上就愈感到无能为力。现代社会,主体想要获取能力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就必须具有诚信的品格,否则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大学生要想走出校园在社会上立足,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赞许,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美德,品德高尚的人会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赞誉,反之则会遭到他人和社会的谴责。因此,大学生主体只有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总结,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力,才能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成就一番事业。

3.主体价值的实现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体的人对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满足,就是所谓主体价值。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与社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等社会实践中实现的,而社会各种客观条件又是他们价值展现的舞台和实践的结果,这一事实决定了大学生寻求主体价值,离不开诚信的支撑,诚信是保障这些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资本。个体对社会来说,首先一点应该是诚实守信,其次才是才能,如果一个人有才而无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比能力差的人造成的危害更大。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如果缺少诚信则会使他们在社会生存中遇到更多危险,一旦大学生做了失信的事,就会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痕迹,在社会中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主体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正如康德所说:“由于说了一个谎,一个人抛弃了,甚至可以说彻底毁灭了做人的尊严。”[2]由此可见,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主体价值之本,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把诚信观念根植于心,以此来实现他们的主体价值、自我价值,从而塑造大学生主体人格,反映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第9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缺失三个方面。

(一)学业诚信缺失

表现为:考试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内容或答案;找人代考或替人代考;论文抄袭剽窃;找人论文或替人写论文;一稿多投;寄成绩单的时候谎报或瞒报家庭地址;简历作假等等。

(二)经济诚信缺失

表现为:为申请经济困难而虚报家庭情况;拾到钱财占为己有;恶意拖欠缴纳学费;故意拖欠交纳党费、团费、班费;恶意拖欠或逃避还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缴纳寝室水电费;挪用班级、社团公款等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

表现为:伪造社会实践经历;故意隐瞒他人而使他人丧失申请荣誉机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竞选票数;违反就业合同;经常允诺他人却不兑现;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校园商业不诚信;私自翻看他人日记和信件等等。

二、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学校诚信教育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同时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令人不够满意。

(三)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略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偶然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但不及时地制止,还起教唆作用。如有的家长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开具假贫困证明,更有甚者对子女的失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批评教育,相反还认为子女有本事,这对子女的诚信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和法律体系正处于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等现象屡屡发生,都对大学生的诚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

目前,很多学生在诚信品质修养上面临的主要障碍不是对诚信认知的不足,而在于面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不能很好抵御,其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信念不够坚定。因此,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学习和思考,自觉接受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诚信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要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避免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要注重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因为教育者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要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中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等现象,减少学生因学术压力而导致的抄袭等不诚信行为,同时也要严厉处罚学术腐败。

(三)营造全社会诚信的氛围

在道德建设层面上,要推进整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进程,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和意识,构建高信任度的社会;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做到依法治国,完善制度,增强监督,以构建高信任度的政府为目标;在经济层面上,应以企业制度、信用体系的建立为着力点,增强经济领域的信任度。

(四)推进学校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是建立完善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二是建立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建立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参考文献:

1、邓江霞.诚信缺失的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吴开军.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高校高职研究,2007(9).